女子“卖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却遭前合伙人发文质疑,最新回应:直播、赚钱退费!

国基金报   安曼

近日,一篇名为《卖了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的文章在网上火了。

该文章作者王荣辉是一家托育连锁机构的创始人,2009年开始卖房创业,其品牌估值一度达5亿。但疫情引发停学、退费等导致其资金困难,如今负债1亿。

截至发稿,该话题不仅一度登上微博热搜,至今的阅读量已经达到2.4亿。

冲上热搜!女子“卖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却遭前合伙人发文质疑,最新回应:直播、赚钱退费!

随后,有前合伙人发文发文,直指王荣辉并没有她自己说的那么努力、单纯,曾用各种手段排挤、踢走包括她在内的一同创业的合伙人。

也有不少网友感慨创业不易,鼓励她东山再起。

到底发生了什么?基金君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男默女泪的10万+爆文

3月17日晚,一个平时的阅读量都在1万或2万左右的育儿公众号,发了一篇名为《卖了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的文章。

经过一个晚上的发酵,3月18日早上,基金君看到的时候已经是10万+了。

冲上热搜!女子“卖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却遭前合伙人发文质疑,最新回应:直播、赚钱退费!

据作者自述,作者王荣辉是一家知名托育直营连锁品牌的创始人,曾经的她开了几十家保育园,公司估值达5个多亿,前来合作的风投络绎不绝;还被各大卫视邀请担任育儿节目嘉宾,被权威机构聘为特邀专家全国巡讲;甚至还参与了高职教材撰写,与高校共建托育专业进行职业培训,站在了世界儿科儿保大会上做专业演讲,现场一片掌声。

但因为一场疫情,她旗下的几十家直营的保育园陷入停业,员工支出、停课退费、物业租金等等超过7000万,为了应对,她把全家的积蓄拿出来,并且个人担保找银行贷款1000多万,再加上亲戚朋友的帮助,以私人名义,集资了上千万现金来保障公司运转。

但最后的结果是,园区被锁门、停水停电。

冲上热搜!女子“卖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却遭前合伙人发文质疑,最新回应:直播、赚钱退费!

有二房东为了霸占政府的拆迁商户安置补偿,直接把园区铲平。

冲上热搜!女子“卖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却遭前合伙人发文质疑,最新回应:直播、赚钱退费!

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员工老师分崩离析,罢工的罢工,离职的离职,投诉的投诉;被投资机构起诉、仲裁,股权被冻结,微信零钱被锁定。家长也开始唾骂、侮辱、诅咒,上门敲锣、拉横幅围堵,上门胁迫退款……

冲上热搜!女子“卖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却遭前合伙人发文质疑,最新回应:直播、赚钱退费!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人给予理解和帮助,有的园区业主动降租,有的员工几个月没准时发放工资还坚持到岗,有的家长在负面舆论中依旧选择信任,照常送孩子入园,餐饮供应商也尽可能地宽容支付期限,有投资方的人想尽办法帮忙盘活,鼓励一定要坚持下去……

文章的最后,作者表示:我不会跑路,不会躲避。只要我活着,我就会承担起一切我该承担的责任,努力偿还一切我该偿还的债务。只要我活着。

在这篇文章的下方不少网友分享了疫情以来,创业的不易与艰辛。

有网友表示,疫情初期,她挺着大肚子从非洲回来待产,孩子他爸坚守着非洲的小本生意。是的,上有四老,下有两小,这是我们唯一的经济来源。只要有一丝丝可能,都没办法放手。当年6月生下二宝,再过几个月二宝就要过两周岁生日了。可是,她爸爸却还沒有抱过她。

冲上热搜!女子“卖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却遭前合伙人发文质疑,最新回应:直播、赚钱退费!

还有网友表示,疫情的三年,老公的公司运转不了,拖欠工资,借了朋友的钱,甚至连高利贷都借上了,本以为今年好了,可是青岛的疫情形势更加严峻了,一关一关的太难了!

冲上热搜!女子“卖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却遭前合伙人发文质疑,最新回应:直播、赚钱退费!

冲上热搜!女子“卖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却遭前合伙人发文质疑,最新回应:直播、赚钱退费!

两年融资上亿元

园区数量翻了十倍

据此前资料介绍,纽诺教育创立于2009年,面向珠三角地区的新中产家庭,提供针对1-3岁婴幼儿的看护服务和早期教育,早教课程包含运动、音乐、语言、数理逻辑等八个系列的课程,一整套服务的打包客单价在4500-6500/月,一般按季度收费。

根据天眼查显示,2017年3月到2019年4月期间,纽诺教育一共获得了4轮融资,融资额至少上亿元。

冲上热搜!女子“卖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却遭前合伙人发文质疑,最新回应:直播、赚钱退费!

2017年3月,纽诺教育获得广东文投创工场、毅聪资本上千万元的 Pre-A轮融资。拿到投资之后,王荣辉随即启动规模化扩张,通过开设直营店的方式,从广州拓展到深圳、佛山两地,由最初的3个园,发展到30个园。

2018年4月,纽诺教育完成A轮6500万元的融资,由安赐资本、广州创玺领投,广东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跟投。2018年全年,纽诺在校生3000人,总营收近亿元。

2020年4月,纽诺教育发布了C轮融资信息,并表示在2020年还要开设30家新园区。不过, 该轮融资在没有了下文。

纽诺教育的官网上,在正式倒闭之前,纽诺教育有33家园区。

冲上热搜!女子“卖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却遭前合伙人发文质疑,最新回应:直播、赚钱退费!

前合伙人发文回应

在3月18日下午,疑似王荣辉前合伙人发文,直指王荣辉并没有她自己说的那么努力、单纯,曾用各种手段排挤、踢走包括她在内的一同创业的合伙人。

冲上热搜!女子“卖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却遭前合伙人发文质疑,最新回应:直播、赚钱退费!

该合伙人表示,2016年王荣辉早教中心发展困难时找他寻求帮助,随后一起孵化项目,定发展方向、拉投资,还把自己的人脉关系全都介绍给了王荣辉。

可是没想到,在拿到两家机构的第一笔天使投资后,王荣辉立刻变了,承诺的股份、合作条件等都以各种理由不兑现,还将者这位合伙人从项目中踢了出去。

文章中还提到了其他几位曾被王荣辉用手段排挤出局的合伙人。

据天眼查显示,王荣辉确实和“付X及徐SM”存在股权转让纠纷。

博文显示,“杜RR”在她借钱投入多年且低薪之后被王荣辉用同样的手段和方法扫地出门,双方后来走上司法诉讼。

冲上热搜!女子“卖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却遭前合伙人发文质疑,最新回应:直播、赚钱退费!

据天眼查资料显示,杜荣荣曾于2018年7月向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主张将广州纽诺家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的广州纽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30万元股权过户至杜荣荣名下。据天眼查显示,杜荣荣也是广州纽诺家投资合伙企业股东,持股比例为10%。

另一位前合伙人徐SM,王荣辉从来不给她看财务报表,也没有分红,还篡改数据,双方最终走上法庭。

冲上热搜!女子“卖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却遭前合伙人发文质疑,最新回应:直播、赚钱退费!

 

据天眼查资料及诉讼的法律文书显示,徐诗敏的遭遇基本与博文描述的一致。

家长看法:明知要闭园、还怂恿家长续费

与微信文章下面的感恩、支持、同情不一样的是,在王荣辉的微博评论区,排名靠前的留言基本都是家长讨债的。

冲上热搜!女子“卖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却遭前合伙人发文质疑,最新回应:直播、赚钱退费!冲上热搜!女子“卖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却遭前合伙人发文质疑,最新回应:直播、赚钱退费!

还有几位家长表示,纽诺2月份还在装修、大力招生,不少家长才交了2万多的学费,现在却突然说公司不行了,认为这就是诈骗。

上述家长表示某个园区30多个小朋友无处可去,涉及金额50万以上。

还有家长透露,纽诺甚至在3月初及前几天让缴费,现在突然闭园了。据悉有的家长交了4个月,有的交了6个月,有人是透支了信用卡交的费。突然闭园,根本没有给“双职工”家庭留出时间解决小孩托管的问题。

作者最新动态:

直播带货、赚钱退费

3月18日下午,作者再次发文表示,“没想到,我却收到了无数的鼓励和安慰。让我在至暗时刻,感受到人世间最大的温暖和善意。”

随后在文末表示,18日晚上8点将在直播间跟大家谈谈“孩子的财商教育”。

 

在直播间里,王荣辉的背景,是一个个奖杯的上方贴了一张“赚钱退费”的纸条,直播间里提供有多种课程,收费从50到399元不等。

 

冲上热搜!女子“卖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却遭前合伙人发文质疑,最新回应:直播、赚钱退费!

图为王荣辉18日晚直播截图及其所带货的课程

这让基金君想起了靠直播带货,在两年时间里还了4个亿的罗永浩。据说他已经打算退出直播界了,但是他上演的“真还传”却激励了不少创业者投身于“直播带货”的红利浪潮中。

最后,祝愿每一个创业者能扛过冬天,也希望王老师能早日通过直播带货把1个亿还清!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C8UVvaYHqIQBjEGrjv9CA

卖了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

我,叫王荣辉。

一个失败的创业者,一个负债累累的Loser,一个被人唾骂卷款跑路的骗子。

实际上,我是倾尽所有,但仍旧在岗的老板。

 

在我被人唾骂践踏之前,也有过人生的高光时刻。而且,仿佛就在昨天。

卖了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

挺着9个月孕肚在轮融资发布会上发表感言

2009年,我卖了一套房开始创业,打造了一个口碑不错的早教机构。

2011年,我卖了第二套房,壮志勃勃地拓展第二家、第三家早教机构。

2013年,我开办了第一个托育园,口碑好到爆棚,学位一票难求,很快,我就开了第二家,第三家。

2014年,我在线讲课,育儿课程卖到全网第一,可以说,我是知识付费头一批吃螃蟹的人。

2016年,我再卖一套房,用来拓展更多托育园,第五家,第六家,第七家……伴随婴儿潮,我就像坐上了火箭,越做越好。

卖了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

我们的老师和孩子

2017年,我拿到了投资,一口气开到了十几家分园。

2019年,我把公司做成了全国最大的托育直营连锁品牌。珠三角扩展到近40家园,估值达5个多亿,前来合作的风投络绎不绝,我接待了一批又一批。

我的公司经营得非常顺畅,成本控制得相当好,团队凝聚力一流,客户口碑更是超级好,满园率达到95%,从来不愁生源,全靠家长推荐。

卖了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

我和我的团队年会

当我事业成功时,伴随而来的,还有一堆荣耀与光环。

 

我被各大卫视邀请担任育儿节目嘉宾,被权威机构聘为特邀专家全国巡讲,我还参与高职教材撰写,与高校共建托育专业进行职业培训。我甚至站在了世界儿科儿保大会上做专业演讲,现场一片掌声。

所有人都尊敬我,钦佩我,仰慕我。

同行口中,亲切地称呼我一声王老师。

同事眼里,我是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的“大神”。

孩子们心中,我是引以为傲的园长妈妈,可爱多也常常跟同学炫耀“我妈超厉害!”

我站在体育中心的高级写字楼落地玻璃窗前,俯瞰整个城市,内心笃定,充满信心。

我认为我所有的努力都值得,所有的付出终将有回报。

我坚信我的公司,我的团队,会在我的带领下,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未来可期。

 

我非常拼搏,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在工作上。

我这么做,不仅仅是要创造事业的成功,获得令人瞩目的光环,我更想为孩子创造丰厚的物质财富。

每当大马抱怨我不回家、不陪孩子时,我就告诉他,我们很快就能买珠江新城的豪宅,送孩子去顶级私校上学,请再坚持坚持。

卖了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

被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聘为特邀专家

时间来到2020年2月,疫情爆发了。

 

全国人民都措手不及,也包括我和几十家直营的保育园。

 

接下来,就是关园停课。

这一关,就是6个月。

500多名老师,3000多名孩子,全被情打乱。

不能经营,没有收入,但园区的租金、物业、老师们的社保工资却需要照常开支。更要命的是,情停课还引来一波退费潮,前后退费超过3000万,同时还有物业租金2000多万,老师工资社保2000多万,一笔一笔只出不进。

公司再大,也经受不起情的反复冲击,很快我们就耗空了公司多年积攒下的现金流。

为了保证公司正常经营,老师员工不流失,家长能及时退费,我不仅把全家的积蓄拿出来,还个人担保找银行贷款1000多万。

卖了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

疫情期巡园,孩子们叫为“园长妈妈”

我这么做,是因为我以为情就跟当年非典SAS一样,抗一抗,就过去了。

我的亲朋好友得知我有资金困难,纷纷解囊相助。我的闺蜜们想尽办法、东拼西凑,往我账户打来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来万。我的团队骨干们也主动掏钱助力。

我很快就以私人名义,集资了上千万现金来保障公司运转。我真的非常感动,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只是,令我没想到的是,情反反复复,一波又一波袭来,一次又一次关园停课。

我就像一次次被悬挂在梁上,一次次被情吊打,可我却死不屈服。

我不停地筹集资金往园区填坑,以各种形式找银行贷款。

到最后,我不得不卖掉我自住的房子,继续投入。

我就像一个疯狂的赌徒,掏空一切押注,只为最后一搏。

卖了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
园区交租延期被业主强行锁门

 

我就这样,不认命,不屈服,在生死存亡线上挣扎了将近三年。

是啊!谁都想不到,情快三年了!

人生有多少个三年啊?

我倾尽全力,力挽狂澜,想要护住我花了12年心血打造的托育梦想。

但我终归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40多岁中年女人,在情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无力。

我“赌完了”全部家产,负债累累,祸不单行。

卖了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

被二房东强拆铲平的园区

园区因无法及时支付租金,遭到业主暴力锁门、停水停电。

二房东为了霸占政府的拆迁商户安置补偿,直接把我的园区铲平。

园区地产商见我园区经营不错,违约强行收回办托育,不赔偿,不退押,不安置,我自行处理入托退费。

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员工老师分崩离析,罢工的罢工,离职的离职,投诉的诉。

投资机构起诉我,仲裁我,我的股权被冻结,微信零钱被锁定。

家长也开始唾骂我,侮辱我,诅咒我,上门敲锣,拉横幅围堵,上门胁迫退款……

 

卖了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

面对这些,我只能说一句:对不起。

当然,绝望中,我也有很多感动。

有的园区业主动给予了降租,希望我们不要倒闭。有的员工几个月没准时发放工资还坚持到岗,对孩子尽职尽责。有的家长在负面舆论中依旧选择信任,照常送孩子入园。餐饮供应商也尽可能地宽容我们支付期限。投资方的几个老朋友想尽办法帮我盘活,鼓励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真的很感谢你们的帮助,你们的善意,你们的信任。

卖了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

无力交租,清场办公室,搬去园区

无数个夜晚,我坐在园区门口哭泣。

无数次直播,我擦完眼泪继续讲课。

我有无尽的委屈,却不知何处诉说。 

我孤独,心痛,难过,沉默。

 

我难过的,不是物质财富归零,而是我做出了那么多努力,最后,还是一败涂地。

是不是我太倔强?太执着?太不甘心了吗?

如果情一开始,我就及时止损,收缩运营,停止投入,直接关店歇业,会不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呢?

 

闺蜜安慰我,说我没做错什么,这是天灾人祸。

 

可是,谁又愿意承认这是天灾?我只能承认这是我的失败。

卖了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
搬家前,我的孩子站在窗边发呆

搬离卖掉的房子那天,广州下起了大雨,稀里哗啦,仿佛在替我哭泣。

我不满4岁的小女儿趴在窗前,神情悲伤,好像知道了一切。她安慰我说“妈妈,没关系,以后我赚钱养你。

我搂着女儿,眼泪再也止不住。

我很愧疚,对不起为我骄傲的孩子,对不起默默支持我的先生,他们被我折腾到无家可归,风雨飘摇。

……

情又来了,全国蔓延,多处再停学停课……

此刻的我,就像一个在ICU重症监护室的病人,手无缚鸡之力,无力抗争,无法辩解,只能保持呼吸,试着冷静,努力活着。

我不会跑路,不会躲避。

 

我确实失败了,但我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管理经验,我还有深爱着我的家人和朋友,我不会向命运低头

只要我活着,我就会承担起一切我该承担的责任,努力偿还一切我该偿还的债务。只要我活着。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感谢所有。

——王荣辉  写于2022年3月17日晚,于广州。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3wjxh_kRxAZ5KOiWB5Hg

之前我有600w,后来我开了家咖啡店…

之前我有600w,后来我开了家咖啡店...

网上有个段子说,文艺青年的三大创业杀手分别是:花店、书店、咖啡店……

 

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年轻人过于理想主义,脱离了本身的商业逻辑,抱着一边赚钱一边享受的心态,自然会容易亏损。

 

然而,真相真的是如此吗?

 

最近,我收到了三位粉丝的来信,讲述了他们各自开咖啡店倒闭的心酸历程。

 

有意思的是,他们还真不是一股脑扎进去开店,前期都自认为做了充分的调研,但最后还是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惨淡收场。

 

如果此时的你正准备开咖啡店,不妨来看看别人都踩过那些坑,或是提前做好创业路上的心理准备。如果你没有开店的打算,那么看看别人的创业故事,或许对你的生活也会有一些启发。

 

(本文由我们原创的视频脚本根据文字特性修改而来。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视频号鸭!各平台名字均为:@进击的沈帅波)

 

 

 

之前我有600w,后来我开了家咖啡店...

样本一:用复合咖啡业态打开c端市场

 

如果你细心观察生活的话,会发现当前市面上主流的咖啡模式,大致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种是初代咖啡连锁品牌,以上岛咖啡为例,里面牛排、西餐、咖啡奶茶无所不卖。

第二种是以星巴克为代表的第三空间,人们可以在里面闲聊、办公。

第三种是以瑞幸为代表的超小型门店,在城市形成了巨大的网络。

第四种是超大型咖啡馆,本质上已经不单纯是咖啡馆了,还有场地租赁、活动承办的性质。

第五种是精品咖啡,例如seesaw、Manner,受众是对咖啡品质有更高追求的新中产。

相较于现在咖啡赛道的群雄逐鹿,其实几年前咖啡市场的热潮还没有被掀起。

 

当时大部分都市白领的咖啡消费停留在星巴克、costa等,还没有诞生瑞幸、Manner等等的精品咖啡或是体验型咖啡品牌,可谓蓝海一片。

 

我们的第一位主人公叫小贝(音译),当时就是觉得这个生意大有可为。

 

之前我有600w,后来我开了家咖啡店...

在开店前,小贝了解到企业有很多的团建、聚餐、开会、社交、party、路演等的需求,因此她定位B端的企业商务社交需求,在成都开了家超大型咖啡店,足足上下四层楼,总计1000平。

 

但门店从2018年6月12日开始营业到2022年1月24日正式歇业,只存活了三年半时间。

 

这个过程中,小贝前期投入了600万,咖啡设备花了40万,面包机加各种各样的餐饮设备花了40万,家具器具花了120w,但这些都不是重头。重头是店铺改造和装修,这类体验型大店必须要布置的非常温馨好看才能吸引到客流,因此小贝投入了整整400万进行精装修。

此外,大店的房租高达15w/月,大致需要雇佣15-30员工,成本高达15w/月,小贝前期还对员工进行了大规模培训,因此单月的运营成本高达30w。

 

听到这,正常人的心都在滴血了。但好在小贝的巨额斥资,也得到了不错的回报。

 

「咖啡店+场地租赁」的复合业态,收获了很多B端客户。当时许多互联网、地产、快消零售的企业也都来找他们做空间租赁和活动策划的落地执行。

 

咖啡店毛利也可以做到80%,小贝很快就赚到了第一桶金,在两年内就回本了。如果形势一直这么发展下去,其实这次创业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了。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来了。2020年疫情来了。这对当时所有的餐饮企业无疑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小贝的咖啡店直接停业了3个月,房租、工资、物料……全都像大山一样压在小贝身上。

 

疫情前,由于小贝在B端生意很好,所以忽视了在C端积累口碑。

 

而疫情后,据小贝统计,b端用户的消费频次降低至少70%,小规模的会议(20人以内)的活动复购频次可能一个月2-4次,大型活动(50人以上)基本归0。

 

靠着30%的零售和to c的业务,小贝几乎入不敷出。但光干着急也没有用,小贝迅速展开自救,在大众点评、小红书、微博去做线上推广,以及研发很多新品促销,但结果收效甚微。

 

当时,C端生意已经是红海中的红海,追求品牌的去了星巴克,追求性价比的去了瑞幸,追求独特口感的去了各种精品咖啡店。而小贝的大型咖啡店其实很难掉头,最终只能掉入了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所以在一段时间的苦力支撑后,选择了及时关店止损。

 

而背后更不容忽视的是,在疫情的冲击下,对于餐饮行业的打击是普遍的。在这种生死存亡之际,大多数咖啡店品牌能活下来,背后往往离不开资本的支持。

 

而个人独立经营咖啡店,往往是缺乏这种坚强的后盾的。在这种“前有狼后有虎,中间还有个250”的环境下,想要杀出一条血路,更是难上加难。

 

之前我有600w,后来我开了家咖啡店...

样本二:网红咖啡店的速生速死

 

如今,你打开小红书搜索「咖啡店」,一定会发现各种KOL去网红咖啡店探底打卡的笔记。

 

这类咖啡店大多比较小,开在偏僻的社区或者弄堂,经过改造后就会凭借独特的装修风格,成为吸引年轻人周末打卡拍照的圣地。

 

之前我有600w,后来我开了家咖啡店...

我们的第二位主人公叫小Y(音译),她的开的就是这类网红咖啡店,于2021年5月开业,至今还在坚持中。

 

小Y是一位97年的女生,她在开店之前,觉得自己本身就喜欢喝咖啡,并且之前也学过一些相关的课程。在上班两年后产生了厌倦,果断裸辞,对开一家网红咖啡店信心满满。

 

因此,她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以网红店为目标,吸引年轻人打卡。

 

首先,她把选址定在某一线城市中,一个非常老的社区,原店有点类似于六七十年代的老式理发店,地理位置上离地铁站1.3公里,不是特别好找,因此房租非常便宜,一年下来只要5w。

 

其次,由于社区里面都是老人,因此开在老社区也就意味放弃了社区流量。想要做出网红咖啡店,必须靠差异化的装修和体验来取胜。为了营造出很上一个时代的感觉,小Y对这个60平的小店进行了大改造,大家可以自行想象是「超级文和友的最小单位」,整个软装加硬装加起来30万。

小Y没有小贝那么财大气粗了,30万的启动资金,是和另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合资的,包括了前期的装修、培训、物料等等。

 

小Y的开局可以说是比较顺利的。还没开店,就有很多KOL联系她要来探店,且都是不收钱的,给小Y省下了很大一笔宣传费用,而在小红书、大众点评上高密度的推广,很快让这家网红咖啡店,吃到了第一波流量,火了起来。

 

但好景不长,这家店依旧没有逃脱网红咖啡店的宿命,那就是容易过气。因为,该来的KOL都来过了,该打卡的就打完卡了,也就自然没有流量了。

 

此时,小Y的咖啡店迎来一个悲凉的转折点:在工作日的时候,只有1-2单,周末也只有零零散散的20-30单,只能不温不火地营业着。

 

眼看咖啡店没什么水花了,她的合伙人转而找了一份工作,只是下班的时候来看看店。

 

基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大多数网红咖啡店逃离不了速生速死的命运,如果你想加入这场游戏,必须要清楚以下几点认知:

 

第一,网红咖啡店前期必须在装修上大量投入,去差异化的装修去迎合追求新奇的年轻人。但当下的审美和风格瞬息万变,可能流行一阵就不流行了。

 

第二,网红咖啡店的赚钱效应,很多时候是根据开店时间边际递减的,后面不断会有新兴网红店冒出来取代你。因此生命周期就在2-3年,前期赚不到钱,后期更赚不到。

 

第三,网红咖啡店的本质是博人眼球,需要不断的花式营销,它的复购率甚至比不上社区周边靠性价比能活下来的店。

 

 

之前我有600w,后来我开了家咖啡店...

样本三:专门做外卖,是否可行?

 

前两个案例,大多还是有一些文艺青年的浪漫因子存在。实际上,过度依赖网红、营销,从商业模式上本身就是不持久的。

 

那么我们的第三位主人公叫恒星,做的就不是网红店,他的店名字叫「魔法咖啡」,历时三个月倒闭。

 

他又是怎么自己搞死自己的呢?

 

之前我有600w,后来我开了家咖啡店...

 

和大部分咖啡店的思路不同的是,恒星把咖啡店开在了仓库里,专门做外卖。

 

为什么专门做外卖?大多数人可能不解,恒星解释道:

 

一方面是由于他资金有限,没有装修、加盟的本金,但又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店。

 

另一方面是辞职后辗转于认识的一些朋友的店铺,期间看到过7-8家不接待堂食的咖啡店,觉得专门做外卖应该也有市场。

 

于是恒星卖掉了自己的摩托车,加上自己的存款和家里自主,硬是凑了8万出来。

 

为了将开店成本压倒最低,恒星只是将仓库简单改良了一下,换了几个电灯泡,定做了一个水吧的吧台,和一些基本款的东西保证能营业,前后总共花了5万块,就把店开出来了。

 

之前我有600w,后来我开了家咖啡店...

而在办营业执照上,恒星也废了很大的劲。理论上,仓库是办不出营业执照的,临近开业前的一周,恒星花了几百元找代办跑程序才把营业执照办好。

 

历经坎坷,【魔法咖啡】终于在2021大年初六正式营业了,然而盈利效果却不如恒星预想的那样美好。

 

第一个月生意冷清,几乎只能维持在3-4单/天,还是找朋友刷单的。

 

第二个月情况稍好一些,停止了刷单,但也仅维持在在5-6单/天。这么下来,一个月的总营业额在150-180单左右,而一单只有20块,收入只能勉强维持房租。

 

到了第三个月,线上就无法维持运营,恒星自己也疲于应对,因此放弃了。折价卖了设备转让门店,最后留下了咖啡机。

 

在这个创业过程中,他反思道,做了很多看起来很严谨实则没太必要的前期调研。比如说去了好几家咖啡厅、西餐厅打工,做学徒,以及去云南咖啡豆原产地考察等等。

 

但我认为恒星最关键的核心问题,其实正是出纯外卖业务上。

 

如果将咖啡店的零售业务大致拆解为以下三类:到店喝、自提、外卖。

 

外卖业务其实只占到了1/3,尽管利润高,但也有其局限性。

 

外卖的最大的痛点,就在于品质不高,在历经长时间的配送后,口感已经降低了一大半,因此大多数咖啡店的外卖业务都是靠到店和自提来拉动的。

 

恒星主动放弃了前两类零售业务,并且还要在无品牌的情况下,去搏1/3的外卖业务,是非常不科学的。

 

 

之前我有600w,后来我开了家咖啡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咖啡已经成为了每个年轻人的生活必需品。

 

毫无疑问,未来咖啡市场仍将会是增量市场。根据统计,2020年中国咖啡年人均饮用杯数仅为7.9杯,预计到2023年人均杯数可达10.8杯。

 

由于「高频+成瘾」的特性,咖啡一直是一门好生意。

 

但它在快速普及化的同时,也在快速的资本化。

 

初代咖啡连锁品牌上岛咖啡,拥有3000家门店火遍全国,到后来咖啡品牌的群雄逐鹿,星巴克、瑞幸、Manner、SeeSaw等品牌在资本的助推下快速崛起。前段时间,蓝瓶咖啡又风靡了上海。

 

咖啡业态也在不断细分,无论是追求性价比、品牌还是独特口感,你都能找到合适的品牌。

 

反观个人咖啡店创业者,尽管他们的失败总是能找到一些看似合理的原因。

 

而我却更多的看到了,他们前期的精打细算,无头苍蝇般的调研,面对疫情时的不堪一击。纵使开成功了,背后没有资本支持,也难逃速生速死的命运。

 

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爱喝咖啡和开个咖啡店,还真不是一回事儿。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GiwwymvA55TacZY0HCAZQ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2019年末,表舅花18万加盟了一家餐饮店。

要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点夸张,但表舅还真没少下功夫,市场调研、营收分析、选址营销准备了小半年。

 

当时还装病把正在北京上大学的女儿喊回家帮忙分析,经过缜密的财务模型算出

 

—— 前三年平均每年落8~12万,第四年稳定在15万左右。

 

两年不到,表舅赚多少钱不知道,只是最近看到表舅在村民群里异常活跃

 

—— “因身体原因,旺铺转让,望有缘人惜之,联系电……”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过来人都知道,“旺铺转让”同“高价回收、疯狂甩卖、特价清仓”构成商业界4大忽悠。

铺子真旺,真赚钱,谁闲的蛋疼转出去?

 

反观二舅,干了小两年,一打听还真是不太顺。

 

还得知表舅为了周转,还拿表哥的本田车到金融机构做了抵押。

 

现在表哥看见表舅就来气,表舅一看到还没转出去的铺子就来气。

 

本是幸幸福福小家庭,非要没事找事开店做生意,听人一忽悠就上套了。

 

不到两年,直接凉凉。

 

表妗子(表舅的老婆)现在没事就数落表舅:

 

不让你干你非干,你除了脑袋大、脖子粗,其他咋看咋不是干餐饮的料!

近些年生意不好做,表舅貌似也不是特例。

 

2021年春节回家,表舅跟村里同做生意的兄弟偷摸着聚餐喝酒,不喝不知道,一喝都哭了。

有时候真应了乡村爱情里的那句名言:你们干啥啥大环境不好,你们是破环大环境的人啊!

 

小本生意本不咋挣钱,被疫情这么一搞,更不挣钱了。

 

又不是做大买卖的,规模大,业务光,国内不好卖还能搞出口……

 

别说了,话都在酒里。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近几年生意不好做,表舅跟他朋友并不是特例。

 

据统计今年1-8月有100家电商企业倒闭,几乎超过了2020年全年。

曾经的赚钱辣子鸡行业,由于成本高昂、产品同质化等原因已然变成清水白条鸡,其中更不乏资本大鳄。

成立于2018年的同程生活,曾在3年内完成了2次企业并购和8轮融资

2019年还曾创下社区团购行业史上单笔最高的融资记录;

 

2020年,公司GMV接近100亿元,估值10亿美金,跻身独角兽;

2021年7月初,同程生活在4天内经历了被催款、转型和申请破产。

市场无情起来六亲不认,管你独角兽还是俩角兽,分分钟给你角拔了。

 

与此同时,8月六家快递公司宣布涨价的传闻更是被坐实,当年号称赚钱机器的电商如今屋漏又逢连夜雨。

 

2021,已是电商最好的墓志铭,但实体更是不好过。

 

实体经济一哥地产被紧密调控后,截至9月5日共有274家房企发布破产文书,平均每天就约有一家房企破产。

破产房企虽主要以小微房企为主,但也不乏部分知名房企。

 

因为融资和债务问题,大房企诸如恒大、富力、华夏幸福如今都自身难保。

 

经济之母地产被扼住喉咙,使得大多数实体行业不仅在需求端都面临压力,与此同时供给端成本也飙上了天。

上游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实体企业成本压力。

 

而国企在资源型行业的集中,则意味民企成为了上游涨价的“买单者”。

 

煤、石油、铜、锂、铝等各类大宗在2021年逃出牢笼,开启狂欢模式。

 

以铝为例,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铝年内涨了近40%,近日盘中冲击2782美元/吨高价。

 

几内亚政变本跟咱没啥事,但谁让全球20%的铝产业使用几内亚铝土矿。

他这一闹,更助攻了铝价的飙升。铝价飙升使得铝型材企业的订单量减少近3成,相关铝制品的生产线也停滞了不少。

近一年,从建材行业到汽车行业,甚至房地产、涂料行业等注销的中小实体企业超过32万家。

 

相信大家通过经济数据也都看到了,得益于疫情期间出口红利,海外贸易格外亮眼,屡创新高。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总值21万亿元,同比增长33.7%。

 

从去年中旬开始,不少国内出口企业订单排期就排到今年年底,但谁知原材料与海运费的突涨,让老板们逐渐变脸,由乐转悲。

 

同时一个集装箱到欧洲和美国的海运费,已经达到15-20万元,较之前比高了5-10倍。

 

而以上种种,也正构成今年A股的演绎逻辑。

顺大势而买的收获颇丰,如大宗板块,如一年翻10倍的海运一哥;

 

逆大势买入的懵然被套,如家电等。

 

就连昨天A股细分行业涨幅排行也非常配合,煤炭板块6.72%,铜板块6.58%,铝板块6.56%,石油开采5.71%,当日涨幅的金银铜铁牌都让这几个兄弟拿走了。

 

而水运板块也以4.38%的涨幅位列第8,极其亮眼。(注:有风险,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8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8月PMI录得50.1,低于7月0.3个百分点,距离荣枯分界线仅0.1个百分点;

受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双双下降拖累,综合PMI产出指数录得48.9,低于7月3.5个百分点。

 

同样为2020年3月以来首次落入收缩区间。

要知道统计局公布的PMI更多反映规模以上企业经营情况,而财新PMI更能反应中小企业。

9月1日,财新/Markit联合公布,

8月经季节性调整的PMI降至49.2,创下去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8月制造业新订单指数环比减少1.2个点至48,创16个月低位;

 

产出指数环比减少3.1个百分点跌至47.7,创18个月最低水平;

 

就业指数5个月来首次跌入荣枯线以下。

8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被财新进一步坐实了,无论从央企国企主导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是民用中小企业,制造业现状的确非常不乐观。

 

虽然整体不太好,但也依然有高光的公司在疯狂吸金。

 

7月20日,财富中文网发布了2021年的《财富》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榜单排行前十清一色,全是中字姓。

 

按照利润排行看,4大银行当仁不让,坐稳前四名。

 

经济虽然不乐观,但总有一批行业,一批公司持续保持亮眼,保持增长。

 

以上只是现象,但笔者更希望大家明白以下……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我国的经济存在太多特色,在其他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个

比如土地在城市归政府,在农村归集体;

 

比如工业生产性固定资产70%由国有企业在运行;

 

比如金融资产的70%由国有银行运作。

这是前文一系列差异的本质原因,但同时这又是我们跨越经济周期的内生动力。

 

因为以上特色,才使得在市场经济下行阶段政府有能力通过逆周期做多经济,而打头阵的要数中字头。

 

中字头做多,私营便不会垮,通过国企做多带动经济的连锁反应以熨平经济波动。

 

而这就是近20年全球经济危机在咱这儿得以刹得住车的直接原因。

 

但也要认识到民营经济在我国贡献颇多,意义重大

50%以上的税收;

60%以上的GDP;

70%以上的技术创新;

80%以上的城镇就业;

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

9月6日,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开幕,刘国师强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现在没有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

 

读到这里,希望大家明白支持归支持,宽信用能不能覆盖小微企业还要看现实情况。

毕竟每一家公司背后都是真实的家庭,每个总股本的背后都是辛辛苦苦攒下来血汗钱。

当经济的电梯下行时,逆势往上跑总会底气不足;

 

但经济的电梯上行时,再顺势而起犹如虎添翼。

 

在当节点,希望各位理解当下的经济形式,顺势而为。

 

而最后笔者再多嘴几句:

 

第一,想做生意的读者朋友们请谨慎创业,谨慎加盟。

 

当一个新的赚钱“机会”出现时,三思而后行,想不明白干脆就不要做。

 

6年前的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今又鼓励青年自主创业,到底为什么,需要各位动脑筋认真想一下。

 

如果不是风口中的风口项目,等天亮再启程又何妨呢,反而胜算还更大。

 

第二,正在经营企业的朋友们,请谨慎扩张,先保存量再谋增量。

 

既要认识到经济下行的压力,又要摆脱过去的成功路径,避免能力幻觉。

 

什么是能力幻觉,就是在一个蒸蒸日上的市场里,赚到钱就误以为是自己能力特牛,然后自我催眠。

 

炒股票的可以左侧,运气好熬几年还是一条好汉。

 

可在下行市场环境中玩左侧,开始熬的时候就真的已经没有意义了。

 

与其盲目扩张,不如重新审视运营效率与员工的成长。

 

第三,天气恶劣,年轻人老老实实上个班,摸个鱼它不香么?

 

又是整股票要翻倍,又是买理财10个点起步,还想玩信托刚性兑付,又是想开店当霸气总裁,还想玩空气币赚一波明年退休……

 

飘了,真飘了,年化低于两位数看都不看了。

 

年少不知打工香,误把暴富当成宝。

 

直到亏的只剩裤衩的时候,如今手握HD理财的时候:

 

才发现前几个月挖到HD11.8%有多可笑,才想起老郭那年的犀利语录,才醒悟不能跟市场环境对着干,才理解二舅为啥喝着喝着就哭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frw66xCc6vMi9SI4D9N3A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创业是一个注定只有少数人能成功的事情,和一系列的条件都有关,你有一个条件出现了短板,就只有死路一条。

作者|一棵青木
来源|远方青木[ID:YFqingmu]

封面图|网络

很多人积累了一点财富之后,都不满足于将钱放在银行,都在打听怎么投资,最好是一年能赚一倍那种。

有没有这样的好生意呢?还真有。

马克思曾经说过,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这句话已经过时了,现在的中国,年利润100%的生意,比比皆是,而且还是合法的!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前几天,和亲戚聊天,我大姨和我说她退休后想开一个餐厅。

我大惊失色,问她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她说,餐厅赚钱快啊,我做菜又好吃,投资又不大,做这个肯定赚钱。

开餐厅的确很赚钱,我大姨做菜的手艺确实也很棒,餐厅的投资确实也不大,但是开餐厅,真的未必赚钱。

不少人创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餐饮业,因为餐饮业的入行门槛相当低,看起来谁都可以干,而且非常暴利。

而投身于这一行的创业者,总觉得自己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比如自己有个秘方、能挖来几个厨师、懂选址、具备丰富的餐饮工作经历、有特色食材资源等。

他们认为自己凭这些,就能开好一家餐馆了,很快就能做大做强,然后冲出亚洲。

真是想太多,餐饮业的确很暴利,餐饮业的平均年利润,是100%,非常惊人,但是这个钱,不是那么好赚的。

你震惊了,我的钱存银行,一年才4%收益,投个P2P才8%,餐饮业的利润居然是100%,这钱怎么就不好赚了,风险再大都值得啊,还能比P2P更大?

还真被你猜对了,投资餐饮业,风险比P2P要大多了。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1989年,俏江南创始人张兰扔下8岁的汪小菲到加拿大打黑工,洗盘子擦桌子什么都干,白手起家,这种暗无天日的黑工生活,她干了三年。

1992年,张兰带着打黑工赚的2万美元,回国创业,在北京开了一家“阿兰餐厅”,发财了。

1995年,赚了大钱的张兰,在亚运村开了一家“百鸟园花园鱼翅海鲜大酒楼”,到1997年,这个酒楼的日营业额达到了50万元,年营业额近2亿人民币。

做过餐饮,知道餐饮业毛利率的,都知道这个营业额带来的利润有多恐怖,那才是1997年。

日进斗金的张兰,把这个大酒楼给卖了,创办了“俏江南”,立志做出自己的品牌。

2007年,俏江南年营收达到10亿元.

2008年,俏江南成为奥运会唯一指定中餐馆。

2009年,张兰荣登胡润餐饮富豪榜第三名。

2010年11月,张兰之子汪小菲和大S在北京订婚。

俏江南,想当餐饮界的LV。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开个餐厅而已,张兰怎么就赚到了数十亿身家呢,这就要从餐饮业的暴利说起了。 

普通的餐厅,平均回本周期大概是15~18个月左右,如果你和别人说你想开一个新餐厅,预估2年才能回本,让别人投钱入股,那是没有人会搭理你的。

因为在你做投资预估时,一个狂吹牛的阶段,都只敢把回本周期吹成24个月,比市场平均值还低,别人要真投了钱,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而海底捞,把回本周期做到了6~12个月,平均值大概是10个月左右。

回本周期10个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今天投资100万,从钱到账那一天开始算,连装修、开业、培训员工的时间都算上,扣除食材成本、员工工资、租金、税费后,平均一个月可以给你赚10万块,熬10个月不死,你就赚回了初始本金,后面的利润,就是无风险躺着数钱了。

大厨不是你,大堂经理不是你,服务员也不是你,你只需要投资100万,每个月付完他们工资和一切成本,还可以净赚10万到手。

爽不爽,月入10万的金领生活,正在对你招手。 

而你需要投资的金额,仅仅只够在北京买一个厨房,还不速来。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哪怕你做不到海底捞那种程度,搞个餐饮业的平均值,15个月左右回本也行,只需要我投资150万,一个月也可以净赚10万,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资本家生活,狠狠的剥削那些大厨和服务员。

你想得美哦,100多万而已,你以为凭大厨的工资就攒不出来?

就算不开大店,花二三十万开个小店也是没问题的,他自己为啥不会去开店?

是他傻,还是你觉得他傻?

投资创业期间,到底是老板剥削员工,还是员工剥削老板,那真得看情况,不好说的。

还记得那个巅峰时年纳税上亿,雇佣20几万员工,气吞万里如虎的俏江南么。

因经营不善,张兰的俏江南后来被债权人给强制卖掉了。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按投资回报周期12个月来算,年利润是100%,投资1个亿,只要按这种利润率稳定赚10年,你就有1024亿。

如果你能稳定赚20年,你就会拥有1024乘以1024个亿,这数额太大,我不敢算。

为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巨无霸餐饮集团,因为无数网红餐厅,前赴后继的关门了,俏江南不是第一个,小肥羊也不是最后一个。

海底捞火锅厉害吧,回本周期短的吓人,按理说这样的公司不说统一中国餐饮界,至少得统一中国火锅届吧。

但实际上,中国的火锅市场极度分散,冠军海底捞,仅占据总市场份额的2.2%。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同时,海底捞还是全球中式餐饮市场份额第一名,占中式餐饮总份额的0.2%。

为什么海底捞利润率这么高,居然只有这么一点市场份额,它不会扩张么?

因为海底捞发展的时间短啊,以前的餐饮第一名可不是海底捞,而是俏江南。

海底捞什么时候会衰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它如果能再维持这种速度发展10年以上,整个地球都是它的了。

中国至今没有一个餐饮龙头,能辉煌10年之久。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一个餐厅,最核心的就是菜品,这些菜品都是厨师做出来的,按理说,厨师应该是餐厅的核心竞争力。

依这个逻辑,厨师开餐厅,胜率应该是非常高的。

很多厨师,其实也是这么想的,大厨工资本来就高,攒几十万轻轻松松,回老家开个小餐馆自己当老板,多爽。

餐饮界有个定律,10个厨师开餐厅,9个会倒闭。

不开餐厅的人,永远不知道开店有多难,绝对不是把菜做好就万事大吉的。选址、装修、消防、营销,每一个门槛都能弄死一批新老板。

最难的,还是带团队,管理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问,正是因为他真的很难。

餐馆招募的普通员工,老板不盯着,完全没有积极主动性,怎么偷工减料怎么来,提高工资、提高分红、承诺股权,这些手段完全无法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什么都想要,但是什么都干不好。

高薪如果一定能养廉,治天下就太简单了。我随便拉一个微信员工,用30亿的年薪激励他,他也变不成张小龙。

很多餐厅老板,就是死在管理不善上,最后一核算,开个餐馆赚的钱,扣掉本钱后还不够自己工资。

开个餐馆,冒着赔本的风险,操最多的心,最后一算账,自己的收入还没员工的高,这样的餐馆,当然只有倒闭一条路,老板出去打工赚钱。

其实能收回本金的餐馆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出现了很多“三月死”的饭店,意思就是开张三个月,生意不好,只能关门,至于本钱,当然就打水漂了。

大家的小区周围,都一定出现过这种餐厅,你在开业大酬宾的时候光顾一次,过几个月刚想第二次尝尝,发现已经倒闭了。

三个月就血本无归的生意,风险当然比P2P大。

干餐饮,至少要开满一年多才能回本,但你冒那么大风险,只是为了回本么?

开餐厅想真正赚到钱,至少要存活3年以上,中间不能有任何差错,这很难。99%的新人都做不到。

刘强东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开的就是一家小饭馆,最后亏了20多万,90年代的20多万。

绝大部分人干餐饮,都死的很惨,新餐馆像流水一样的出现,又像流水一样的倒闭。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奶茶店,是餐饮界中的一个异类,这个新兴起的网红产业,曾经遍地黄金。

当年,奶茶店是不折不扣的暴利行业,回本周期曾经短到惊人的3个月。

传统珍珠奶茶的毛利率,达到90%以上,而即便是用水果鲜奶这种上等原料制作出来的新一代奶茶,毛利率也有70%以上。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开个火锅店动辄500~1000平米,而开个奶茶店只要5~20平米就可以了,投资那么低,利润那么高,营业额还不小,回本周期岂能不快。

当年开奶茶店,确实是谁开谁赚钱,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

在利润的驱使下,大量的奶茶店,像韭菜一样长起来了,奶茶店的回本周期急速攀升,直到让人无法忍受。

2017年,是奶茶店盛极而衰的转折点,这一年,全国奶茶店开了9.6万家,倒闭7.8万家,存活率仅仅18.8%。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图片来自《2018-2019中国奶茶行业品牌感知与消费群画像分析报告》

那几年好多大学生辞职创业,首选就是奶茶店,后面的下场,就是全赔。

奶茶这玩意门槛太低了,谁都可干,没有任何行政门槛,资金门槛也低的吓人。

既然门槛那么低,那就要问一下了,凭什么你发财呢?你长的很帅?

到了2017年,单纯的开奶茶店已经赚不到钱了,只会亏钱,能赚到钱的奶茶店,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创新出了新式爆款品种。

凭这个爆款饮品吸引了流量,才能赚到大钱,最典型的,就是喜茶、奈雪の茶、答案茶等。

但是奶茶配方太容易模仿了,抄袭简直不要太简单,所以短暂的火爆过后,虽然这些创造出爆款的茶饮还能靠品牌效应继续赚钱,但是明显越来越难。

奶茶界的规矩,一个爆款茶饮,最多6~12个月的生命周期,然后就会泛滥,最终逐步被消费者淘汰。

如果不能每年推出一个爆款,哪怕是喜茶这样的茶饮,也会迅速凋零。

鹿角巷曾是一家爆火的网红奶茶,最火时店门口放了个牌子:排队预计等5个小时。

但在开店不到15个月后,它在深圳的第一家门店就关门倒闭了。

在2018年,答案茶也曾火爆全网,一年之内加盟店高达500家,覆盖全国27省份。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2019年,答案茶直接凉凉,现在你在中国再也见不到这个奶茶店了,它也成为了奶茶加盟的典型反面教材。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在奶茶市场搏杀白热化之后,面对越来越难赚钱的现状,一些人动起了歪脑筋。

做爆款茶饮太难,做品牌效应也太难,直接卖奶茶赚不到钱,怎么办呢?

奶茶业曾经短暂存在过的真实暴利,给了他们钻空子的机会。

宣传奶茶创业,宣传奶茶暴利,灌输无脑发财的思想。

只需要交几万加盟费,就可以获得总部的一系列扶持,什么扶持都有,你要啥给啥,反正送佛送到家,总部免费培训你成为一名奶茶老板。

具体条款我就不列了,打开百度,一堆奶茶店加盟的广告,随手截一个给大家感受一下,这条件优惠的,我看了都心动。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只要交了加盟费,你的财富由此起航。

既然真那么暴利,为啥不自己干,这么好的项目,银行为什么不贷款给他自己做?

等你真交了加盟费,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除了房租是你自己交之外,装修由总部统一负责,当然,钱需要你出,设备总部统一配备,钱是你出,原材料也要用总部的,钱还是你出。

美其名曰保姆式培养,实质是在骗你手中的钱,开这个奶茶店,你赚不赚钱不重要,开业之前,总部就已经把钱给赚饱了。

当你开1个月的奶茶店之后,你就会深深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愚昧,贪婪蒙蔽了你的眼睛,让你看不到这个世界的险恶。

你不想玩了,想退钱,想回去好好上班,当个打工仔。

想得美,交出去的钱还想拿回去,门都没有。

投资有风险难道不懂么?人家可是聘请了专业法务的,打官司你的胜率就是零。

奶茶加盟店,已经被普遍认为是骗局,甚至出现了“奶茶传销”这一词汇,直接把奶茶加盟和传销骗局相提并论。

如果你现在还幻想开一家奶茶店当老板,从此走上财富自由之路,我建议你先喝杯冰镇奶茶冷静一下。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现在有很多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故意灌输成功学毒鸡汤,夸大创业的成果,隐藏创业的难度,拿成功的个例当成普遍现象,导致无数的人误入歧途。

而餐饮业,正是重灾区,因为这个行业,暴利和暴亏同时存在,最容易产生暴富神话和成功很容易的幻觉。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开一家餐馆的刺激程度,不亚于去澳门赌场。

而高风险高收益,其实是个伪命题,高风险未必一定带来高收益。

人才干这事,只有高收益,而韭菜干这事,只有高风险。

创业,重点是创这个字,你必须跳出现有的维度,从更高的维度实现降维打击,你才可能创业成功。

你的眼光,至少要领先别人四五步,如果你做的东西,几年前就有人在干了,那不叫创业,叫做生意。

什么叫做生意呢,做生意就是不领先,只跟随,不享受风口红利,纯粹和你拼质量,拼成本,吃苦耐劳,质量优异,是做生意成功的唯一办法。

这个也很难,其实难度丝毫不亚于创业,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死亡的原因千奇百怪。

99%以上的餐馆,活不过3年以上,所以整个餐饮行业的平均回本周期,才被压制在了15~18个月以内。

死亡率这么高的前提下,只有这么暴利,才会有人敢参与。

一个行业如果看起来很暴利,而你又不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它的人,那就请你一定要注意了,里面一定有陷阱。

创业是一个注定只有少数人能成功的事情,和一系列的条件都有关,你有一个条件出现了短板,就只有死路一条。

现在蛊惑创业的毒鸡汤铺天盖地,我揭露一些潜在风险你们也未必信。

不过不管你信不信,听我一句劝,你创业可以,一定记住最多只用自己积蓄的一半去创业,哪怕看起来这个项目再诱人,也不要把身家性命全部砸进去。

尤其是在创业艰难的时候,绝对不要投入剩下的保命钱,不要认为挺过这关就好了,创业的难关一个接一个,根本没有尽头,永远都有下一关等着你,一旦哪一关你没熬过去,所有投入就全部打了水漂。

一旦你的积蓄耗光,你就会想到借贷,想到信用卡,想到抵押房产。

如果你这么做了,那么后果大概率就是妻离子散。

而如果你只用一半的积蓄去创业,那么哪怕失败,至少你还可以保持正常的生活。

我不知道你和你的亲朋好友,有多少人曾经被朋友圈无处不在的创业毒鸡汤给洗脑,从而蠢蠢欲动。

希望看完我这篇文章之后,能够让你们稍微清醒一下,做足市场调研,有了充分把握再考虑创业的事情,因为这注定是九死一生的买卖。

人总是误会自己的擅长和不擅长,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里,因为只看到些皮毛,就觉得很简单,自己完全可以。而在自己非常擅长的领域里,因为看到了更深处的困难和瓶颈,所以做事反而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我一贯主张创业最多用一半积蓄这个铁的原则,希望你们也是如此。这样能在最不利情况出现时,让你们少损失很多钱,有一个重整旗鼓再出发的机会。

珍爱生命,拒绝朋友圈的那些创业毒鸡汤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hkMBE_YHaQ6SXBI0bxeh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