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了,孤独时代已经来临

 

作者 | 良叔
来源 | 良大师
(ID:liang_da_shi)
个人微信号:liangshulaiye(不闲聊)
别问了,孤独时代已经来临
影片《银翼杀手2049》中有个细节。
又高又帅的男主角K的女友,居然是个无法触及的虚拟人,一道机器投射的虚拟光影。
这事看起来很科幻,但也许就是将来。
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年轻人在和Siri做朋友了。
现在好多年轻人,工作起来像狼,在找对象这事儿上却很佛。
去年有项数据,说有40.18%的中国白领处于单身状态。
也就说,每10个白领中,至少有4个单身狗。
隔壁的岛国更惨,据统计,在20多岁的年轻人中,他们有74%的人处在单身状态。
其中还有40%的单身人士,表示对谈恋爱压根儿没兴趣,因为嫌费事。
别问了,孤独时代已经来临

 ▲《银翼杀手2049》

你可能会说,年轻人不搞对象是因为穷。
如果这个观点成立,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结论:
城里人比农村人更容易脱单,西方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人也更容易脱单。
但现实是,都市大龄单身青年满街溜达,小镇青年却纷纷英年早婚。
而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福利制度好到让人眼红的瑞典,竟然是世界上独居比例最高的国家,他们47%的家庭都是单身家庭。
在首都斯德哥尔摩,独居比例高达60%。
发现了没,经济越是发达,反而越容易成为单身狗。
而且这种趋势还愈演愈烈。
由此,我们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孤独时代”。
前段时间就有很多人用青蛙调侃自己,因为青蛙喜欢说“孤寡孤寡孤寡……”
在上世纪90年代,张楚有一首歌,叫《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被很多人奉为信条。
时代都在狂飙突进,你却像少年维特一样沉迷于孤独和烦恼,多做作啊。
但现在的人不一样了,他们更喜欢李志的 《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有人和我说话》。
大家终于不觉得“孤独可耻”了。
别问了,孤独时代已经来临

 ▲李志

 

 

 

 

1

 

 

 

 

现代人为什么会选择独居,为什么觉得孤独?
原因其实很复杂。
比如说城市的兴起,个人主义的觉醒,互联网的崛起、人类寿命的延长、社会共识的瓦解……
我给你们稍微捋一捋。
先说说城市的兴起。
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而且其他原因都生于此长于此。
假如没有城市的兴起,你父母就不会从农村来到县城,你也不会从小县城来到北上广深。
也就是说,你应该还在村里放牛。
一个放牛娃根本就不敢说:“我不去放牛了,谁爱去谁去!”长大后他也不敢说:“我才不结婚,谁爱结谁结!”
因为不管是放牛还是结婚,这都是放牛娃与生俱来的义务。
放牛是为了娶媳妇,娶媳妇就是为了生娃继续放牛,没得商量,不容置疑。你感觉到哪里好像不对,但究竟哪里不对,你也说不出来。
这就是小农经济的莫比乌斯环,放牛娃很难跳出来。
城市化开始后,就不一样了。
以前的放牛娃远走他乡,来到大城市,成为了一名都市白领。
爹可能还是那个固执的爹,但你已经不是那个放牛的你了。
所以你爹可能还执着于传宗接代这档子事,但天高皇帝远,他再固执,也不可能跑深圳来摁着你结婚。
现在的人在结婚生子之外,显然已经找到了更多有趣的事,比如说旅行、潜水、看电影、写牛逼的代码改变世界……
世界那么精彩,为什么非要结婚啊?
在这方面,西方比中国先行一步。
自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西方人就开始了缓慢的城市化进程。
而中国虽然在清末民初就有了这种苗头,但也只是昙花一现。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才真正开始狂飙突进式的城市化进程。
所以西方的很多国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逐渐步入“孤独时代”,而中国直到21世纪才有了这种苗头。
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都市,人口不断地集聚。
中国从农耕文明的熟人社会,开始进入到后工业文明的陌生社会。
梭罗说过一句话:

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地生活的地方。

以前村头的王二,村尾的麻子,都盯着你的婚姻大事,因为他们满脑子除了庄稼,就是谁家的娃娶亲,谁家的猪又添了猪仔。
嗯,就这么无聊。
但大都市的人压根儿就没空关心你结没结婚,生没生娃。
在婚姻方面,来自外界的压力,一下就减了大半。
别问了,孤独时代已经来临
同时,城市也为独居者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比如说餐厅、便利店、快递物流、便捷的交通、安全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医疗条件……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在城市里实现生活自理,甚至包括很多老人。
男生没必要找个女生洗衣做饭,女生也没必要找个男生搬煤气换灯泡。
也就是说,城市降低了结婚的需求。
而且,可别忘了,城市也给女性提供了自立自强的机会。
鲁迅曾提出一个深刻的命题:
娜拉出走后会怎样?
他得出的结论是要么重新回归家庭,要么沉沦。
因为那时的女性离开家庭很难找到工作。
但现在的女性可以去餐厅当服务员,去政府当文员,去学校当老师,去公司当会计……她们不再附庸于男性。
在此经济基础之上,女性个人主义的觉醒才有了用武之地。
个人主义这玩意很玄乎,它就像是潜在水里的鲸鱼,在必要的时候,它就会声势浩大地浮出水面。
不管是文艺复兴时期,还是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时期,从来就不缺个人主义,那时的人是敢涌上街头高喊“自由和民主”的。
看看那时的张爱玲和丁玲就知道。
丁玲高喊“我是我自己的“,张爱玲更厉害,胡兰成都吃过她的软饭。
但为什么那时的广大女性,并没有实现结婚和恋爱自由呢?
因为她们没钱,她们需要一张长期饭票。
而结婚证就是那张饭票。
现在的女性经济独立了,思想也就跟着自由了。
同时,男性也在远离家乡的大都市中实现了个人主义的觉醒。
于是,他们同时提出了一个大逆不道的疑问:
不结婚行不行呢?
别问了,孤独时代已经来临

 

 

 

2

 

 

 

 

不结婚当然也行。
但我们会面临陌生社会的一个困境:孤独
在熟人社会,我们的社会关系极其稳固。
我们可能一辈子没有走出过村庄,也可能一辈子呆在某个单位,某个工厂,住在四合院或者弄堂里,大家守望相助,小孩子从小就端着饭碗东家窜西家。
但到了我们这一代,这种稳固的社会关系不存在了。
我们背井离乡,然后跳槽,在多个城市辗转,频繁搬家,邻居换了一茬又一茬……
我们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旅行……
我们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独孤剑客一样,四处漂泊,独来独往。
这种漂泊很要命,反正古代的读书人是受不了的,所以他们动不动就写诗:
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安石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马致远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举这么多例子,除了装下逼,还就是想让大家感受一下古人强烈的漂泊感。
别问了,孤独时代已经来临
但奇怪的是,这种深入骨髓的漂泊感,在北漂、深漂、沪漂身上,我并没有看到。
难道说,是人的群居属性变弱了?
当然不是。
这是因为,我们“群居”的方式变了。
因为我们有了新的报团取暖的工具——互联网。
微信、语音、视频、家庭群、同学群、交流小组……
有了互联网,天涯若比邻。
互联网打造了一个“弱连接”的社会,一旦适应这种“弱连接”,我们反而会对“强连接”无所适从。
因为“弱连接”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自由和空间。
适应了“”弱连接”的我们,开始和故乡有了隔阂。
与其回老家参加各种无聊的家庭聚会,和老同学鸡同鸭讲,被家人逼着相亲。
我们更享受都市的生活,独自看电影,吃美食,逛书店……
实在是觉得孤独,打开微信和朋友、家人聊会儿天。
谁说一个人就一定会凄凄惨惨?
不妨想象一下,假如小龙女的活死人墓里有wifi,有手机,有电脑,有智能音箱……那还是冷冷清清的活死人墓吗?
那分明是隐藏在终南山的豪宅!
即使不出门,江湖事尽知,还能和武林各派商讨切磋。即使没有杨过,小龙女的日子能冷清到哪去?
如今,孤身一人的杨丽萍,在大理的玉矶岛建了“太阳宫”和“月亮宫”,大家并没有表示同情,反而羡慕得不行,就是这个道理。
以前,谈恋爱,结婚生子是摆脱孤独的良药。
但现在呢?
互联网是现代人摆脱孤独和漂泊感的一剂猛药。
不信你断了wifi,扔了手机试试,保准你嚷嚷着太寂寞了,得找个对象。
两个人如果还觉得孤独,再生一堆孩子。
别问了,孤独时代已经来临

 

 

 

3

 

 

 

 

当然,除了以上所说的城市的兴起,个人主义的觉醒,以及互联网的崛起,现代人走向“独居”的推力还有很多。
比如说交通的便利。
我们可以2小时飞北京,1小时飞上海,坐高铁回家也就4小时……一个月可以往返数次。
但古人就不一样了。
古代书生进京赶考,得舟车劳顿少则数日,多则数月,所以他们往往会结伴而行。
不找个人同路,这几个月不得憋疯?
当然,像宁采臣这种追求极致艳遇的人也不是没有,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大家还是习惯扎堆过森林的。
以前路上随时有强盗出没,有时即使是人在家中坐,强盗也会破门而入。
没有宗族和集体的力量,想以一己之力活在世上,太难了。
但随着社会治安的改善,一个人也能活得安安稳稳。
 
别问了,孤独时代已经来临
再比如说,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
以前的人结婚生子,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养儿防老。
但现在,很多人是“防儿啃老”。
我有位条件优渥的朋友,一直不要二胎。
我问原因,他说,他亲眼看过两兄弟因为房产继承问题大打出手,而母亲还没咽气,插着吸管眼睁睁看着两个儿子角斗……
所以,他觉得孩子靠不住,有一个就行了,权当是完成任务,也不指望将来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他说自己会留些钱,老两口自己生活,或者找个好点的养老机构……
其实我身边不少人都已经是这个观念,不过这会引发一个问题,老人嘛,先走一个很正常,剩下一个,就成了“孤寡老人”。
在日本,孤寡老人已经是个严重的社会现象,有本叫做《无缘社会》的书中,写了很多凄惨的故事。
但是实际上, 书中讲的故事都多是具有冲击力的个案。
我去日本考察过,孤独老人的产业和福利上都已经算是很完善。
而在世界上做的比较好的,应该算是独居率最高的瑞典城市——斯德哥尔摩
在这座独居率达到60%的城市,其中包含很多老人,为了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很多住宅被改造成功能齐全的小户型。
有些甚至在楼里配备了餐厅,餐厅里有小型升降系统,可以把饭菜送到每一个单元。
中国在这方面的产业也正在崛起,据我所知,很多互联网巨头都在瞄准这些产业。
所以,我们这代人大概也不担心老了会不会有着落,只用担心钱够不够的问题,倒也清爽……
别问了,孤独时代已经来临

 

 

 

4

 

 

 

 

当独居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孤独经济”也开始崛起。
所谓“孤独经济”,就是围绕着独居的人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商业活动。
之前关注了一个商业动态,说是高瓴资本、红杉资本、达晨、KKR等顶级投资机构,纷纷开始砸重金布局宠物行业,连小米在去年也开始投资宠物企业。
但很搞笑的一点是,当时高瓴资本决定进军宠物行业,据说是考虑到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将迎来宠物行业的发展,因为老人需要宠物陪伴。
但后来宠物行业火起来并不是因为老年人多了,而是单身狗多了。
单身狗不想谈恋爱,也不想结婚,转而把情感投入到宠物身上。
他们自称“猫奴”或“狗奴”,为了宠物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愿意花大量的钱给宠物打疫苗,买零食,衣服,玩具……
有一个数据很有意思,2019年双十一最受欢迎的进口商品,不是婴幼儿奶粉,也不是高科技食品,而是进口猫粮。
我有个朋友,他养了一只阿拉斯加犬,之前听说他把狗送去了一所价格不菲的学校,学习了半个月。
是啊,连狗都能上学了?!
据说,在韩国还有专门的宠物幼儿园,上班族可以在工作日把宠物寄养到幼儿园里。
之前还听说,目前北京一个训犬师的时薪是1500元。
还有报道称,有人花了25万克隆了自己已病故的宠物猫。
别问了,孤独时代已经来临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剧照

商家为宠物推出的玩具、服饰、零食……也越来越花里胡哨。
我不知道宠物自己需不需要这些东西,但宠物主人显然越来越热衷于为宠物购买这些带有强烈情感属性的商品。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走进一家渔具店。
他望着一闪一闪、光彩夺目的鱼饵,满脸疑惑地问:

“请问,鱼类真的会喜欢这种东西吗?”

店主笑了笑,说:

“查理,这玩意儿我们可不是卖给鱼的。”

既然顾客有需求,商人就满足需求。即使顾客没有需求,商人也能创造需求。
至于这是不是动物的需求,不重要,它们又没钱。
在宠物行业,商人,尤其是中国的商人显然还大有可为。
对比欧美国家,截至2018年,美国有68%的家庭养宠物,而中国只有14%,所以其中的增长空间还有很大。
这就是高瓴、红杉、小米等资本,纷纷涌入宠物行业的原因。
资本的嗅觉果然比狗还灵敏。
别问了,孤独时代已经来临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剧照

 

 

 

 

5

 

 

 

 

单身青年和“独居”社会带火的,可不仅是宠物行业。
比如说餐饮行业。
在日本,就出现了“一人食”文化。
比如说日本的大东文化大学,早在2012年就在食堂设置了单人座位。
之后,京都大学、神户大学也纷纷效仿,因为很多学生只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吃饭,不想和别人有交流,哪怕是眼神上的……
日本有名的一兰拉面,也是用隔板将座位分开。
别问了,孤独时代已经来临
现在,这种“一人食”的文化,已经在各国遍地开花了。
而自热小火锅,转转火锅,其实本质上也是“一人食”文化。
甚至如今方便面的二次崛起,以及外卖行业的大热,也得益于“独居”社会的来临。
你见过哪个家庭主妇天天给家人煮泡面,点外卖的?
再比如说,便利店的崛起。
这两年,超级大卖场在肉眼可见地走向衰落。
以前我们一到周末,就喜欢全家出动去大卖场扫货。
沃尔玛、家乐福等超级大卖场走向衰落的原因,不是它们做错了什么,而是时代变了。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乐福、沃尔玛等超级大卖场,以价格优势和齐全的货品不断蚕食着,你们家隔壁的小卖部、副食品店的市场。
万万没想到,几十年后,小卖部居然卷土重来。
不过它们现在有了新的姓名——便利店
它们不仅有了新的姓名,还有了新的目标群体——年轻人。
7-11、全家、罗森、便利蜂……这些便利店盯准的肯定不是家庭主妇,也不是老人和小孩。
因为家庭主妇更愿意去性价比更高,货品更全的大卖场扫货,而老人的日常活动之一,就是去大卖场闲逛。
而年轻人(尤其是独居青年)最在乎的却是便捷。
早上在楼下便利店买份早餐,中午在便利店吃便当,晚上还要在便利店买瓶可乐……他们在便利店的消费频次极高。
有报告称,一线城市有超过六成的单身青年,倾向于在便利店购物,而且一天可能要去几次。
当大卖场受到电商的冲击,便利店却在近几年维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而且随着独居的人越来越多,便利店还大有可为。
 

 

 

 

6

 

 

 

 

“独居”的兴起,也影响到了地产业。
为了迎合独居者的需求,地产商推出越来越多的小户型单身公寓。
在日本东京,甚至有很多不到10㎡的迷你公寓,入住率却高达99%。
单身公寓面积虽小,但“五脏俱全”。
为了适应小户型,冰箱、洗衣机、微波炉、沙发、书桌等家用电器和家居也跟着迷你化。
它们的体积通常在正常的2/3以下。
2018年天猫“双11”显示,迷你微波炉销量增长了980%,迷你洗衣机销量增长了630%……
单身青年还有着一场又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人游”因此也成了重要的现象。并因此带火了“单人定制游”,以及短租平台。
据调查,一人出行时,愿意选择短租的占51.3%,愿意选择住酒店的只占48.7%。
别问了,孤独时代已经来临
独居现象的兴起,对商业的影响还有很多。
比如说语音交友、游戏陪练等付费APP,以及游戏主播、网红主播、二次宅经济、迷你KTV、智能音箱的大量出现。
连大卖场也推出了只有一个大蒜、一块生姜、两颗辣椒、一根葱的套餐系列。
据说日本京都还有一家名为Cerca Travel的公司,可以为单身女性提供举办“单人婚礼”的机会。
这项服务推出后的一年内,就吸引了上百个女性。
别问了,孤独时代已经来临

 ▲《秋刀鱼之味》剧照

当然,以上这些,还只是“孤独经济”的冰山一角。
但是,现代人的孤独,正在深刻影响着商业世界。
 

 

 

 

7

 

 

 

 

心理学家罗洛·梅就说,20世纪的后半期,是一个“自恋”的时代,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时代。
这个时代有着强烈的个人主义文化色彩。
大家都在背井离乡,身边可能没有亲人,也没有伴侣。
我们不再像“集体时代”那样一起生活,同声歌唱。
但我们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更多的“孤独”。
同时,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个人与世界终究是不可分的整体,人的价值归根结底还是存在于群体之中。
这就导致了一个矛盾:
一方面,我们渴望特立独行;
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想失去与群体的连接。
也就是说,我们既不想被打扰,又不想被遗忘。
而正是这种裂缝,为商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微信、游戏、哔哩哔哩、直播、淘宝、知乎、豆瓣、手机……
其实它们都在做一件事:
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弱连接。
通过这种弱连接,我们既保持着个体的独立性,又归属于某个群体,并且时刻与外界保持着必要的联系。
而便利店、小户型公寓、物流……又在为这种弱连接提供更多的条件。
所以,无论你喜欢不喜欢“孤独时代”,这都是一种必然到来的趋势。
而且,站在历史的长河,你就会发现,选择孤独向来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如果不是达官贵人,你哪有功夫写出“独怆然而涕下”的诗句?
而现在,孤独与否的选择权,已完全在你手上,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就像何冰老湿那慈性的语音:
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别问了,孤独时代已经来临

 ▲《银翼杀手2049》

参考文献:

1、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单身社会》

2、燃财经 :《你的孤独,正在撑起一个万亿级市场》

3、罗林:《“孤独经济”,空巢青年的孤独狂欢》

4、陪阿静度过漫长岁月:《现代人为什么越来越孤独?》

5、邵恒:《什么是80后90后的孤独经济?》

6、观察者网:《一人烤肉、一人卡拉OK,日本的孤独经济到底有多发达?》

7、罗振宇:《我能感知“非共识”吗? 》

8、话多小青年:《孤独经济背后的机会在哪里》

别问了,孤独时代已经来临

作者简介:良叔,百万用户新媒体创始人,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原世界500强高管,良翰商学院创始人。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veuuC3RaFQw_wg3jPm_qw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