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哥也在看 | 2021 年 8 月起中国再调钢铁关税,意味着什么?

猫哥按:今天聊聊钢铁税这个话题。

过去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表面上我们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制造业大国,但是细究根本却是处于一个两头在外的尴尬位置。

具体而言就是——在过去,对于中低端产业,我们是原材料在外,销售市场在外;对于高端产业,我们是品牌、技术、原材料在外,销售市场在外。

这几年要好一点,通过大力发展内需市场,我们制造业产品大部分能通过国内市场消化掉,但是产能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费增长的速度。

所以,从2015年开始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逼得国家一方面要搞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一方面要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输出过剩产能——其实还是通过扩大外需来消化产能,产能永远处于过剩的状态。

经济学有一道试题是这样——假如有100个人,粮食却只够90人吃,那么粮食价格会涨多少?

10%?

不对!

准确的答案就是粮食价格会涨到有10%的人买不起为止!

同样,我们把这道题变一下,假如只有100人的需求,却有110的产能,那么商品价格会降多少?

10%?

还是错了!

准确的答案就是商品价格会下降直到10%的产能退出(破产)为止!

所以,无论是生活必需品不足还是产能过剩前景都非常残酷。我们供给侧改革强行去产能虽然很痛苦,但是这属于长痛不如短痛主动之举,与市场经济杀得尸骨累累再组建淘汰过剩产能相比,整个社会的代价还是要小得多。

很不幸,虽然经历了供给侧改革,我们某些行业的落后产能依然没有完全出清。

新冠疫情恰恰是一张魔鬼的考卷,你的所有弱点都将经历这张考卷的严格考验。

我们的钢铁产业恰恰就属于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最弱势的产业。

对于钢铁行业而言,铁矿石就是粮食,但是全球能够供应优质铁矿石只有巴西与澳大利亚,因为疫情导致巴西铁矿石减产,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就是唯一只能供给90%的“粮食”的供给方,而我们的钢铁产能是100%,所以,如果政府不干预,最后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能涨到全国10%的钢铁企业买不起为止(破产)。

那么,钢铁企业能否向下游需求方涨价来转移成本呢?

不能。

因为下游需求与我们钢铁产能的关系很悲催的恰恰是100:110的关系,因为需求不足(包括基建减速、打压房地产),钢铁企业无法向下游转嫁成本,最后只能由钢铁企业硬生生抗下铁矿石上涨的成本。

所以,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钢铁产业上游原材料对产能是90:100的关系,而下游需求对产能是100:110的关系,两者叠加就注定了钢铁行业极端弱势的地位。

原本中国疫情控制最好,理论上应该拿到一波抗疫成功的红利,但是在钢铁行业却是例外,因为上游铁矿石价格上涨太快,将这波红利分走了大半——我们钢铁产业看起来好像很红火,其实本质就是在为澳洲铁矿石打工。

而上游铁矿石(包括原油、铜等其它国际大宗原料产品)飙升则是因为欧美国家开动印钞机疯狂印钞的结果。

欧美国家为什么开动印钞机就能影响上游大宗原材料价格呢?

因为国际大宗产品贸易主要就是欧美货币——美元、欧元、英镑等等结算的。

所以,一场新冠疫情让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弱势产业(对国际大宗原料进口比较依赖的产业)残酷的现实暴露无遗——美帝啥也不做,仅凭印钞就可以全世界剪羊毛,资源型国家也不大怕,直接提高资源价格也能有块肉吃,作为抗疫最成功制造业最强悍的中国,对国际大宗原料进口比较依赖的产业只能落得一口汤喝。

按:因为美联储疯狂印钞的影响,国际大宗产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是不同产品又有区别。

原油很多国家都能供应,不存在90:100的关系,所以原油涨价还算可控范围之内,但是铁矿石、铜供应则被少数国家垄断,所以,这两种大宗产品价格上涨最猛。

相对而言,铜价格上涨对下游制造业成本影响有限,大家感觉不是那么明显,但是铁矿石上涨对钢铁价格影响太大了,我国钢产量又很大,所以,一下子成为万众瞩目的话题。

另外,对国际大宗原料进口不依赖的产业,比如纺织业形势就很好,我们有自己的新疆棉花,染料技术、金属品与塑料制品加工工艺我们也很强,所以,纺织行业红火我们是能将整个产业链从头吃到尾,一口汤也不给外人留下。

但是对国际大宗原料进口比较依赖的产业怎么办?

政府进行干预就是一种必然。

不过,在现有国际分工体系下国家干预归根结底还只是一种防守型干预,包括:

人民币缓慢升值;

提高钢铁出口关税;

这两者都相当于主动去产能,把对铁矿石的需求从100降下来,从而抑制铁矿石这种“粮食”价格的上涨,通过牺牲部分落后低效产能,让剩余产能吃到更多的肉。

这篇转载的文章《2021 年 8 月起中国再调钢铁关税,意味着什么?》提出的终极解决方案是加强对资源的控制,用”资源+制造“的模式来保障下游制造业的利益。

但是我觉得这个方案还是治标不治本,先不说在现有国际环境下我们能控制多少资源,就算我们能控制一定资源,只要国际大宗产品还是欧美货币结算,别人通过货币投放同样可以轻松割资源的韭菜。

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要人民币国际化,让我们基础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产业升级就迫在眉睫!

只有我们把高端产业拿下来——中国人的特点就是一旦掌握某个产业核心技术,就能迅速将产品做成白菜价,从而干掉国际同行,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垄断。

如果我们制造业能把高端产业拿下来并且白菜化,那么中国就是全世界唯一能提供从低到高所有商品并且物美价廉的国家,有了这个基础,人民币国际化就水到渠成,美元霸权就不攻自破。

按:欧美国家货币为啥能成为国际大宗产品交易的结算货币?石油美元只是一方面,欧元就没有石油欧元的基础,但是并不妨碍欧元在国际贸易中成为仅此于美元的货币,2021年欧元甚至历史性超过美元成为国际大宗产品贸易中结算份额最高的货币。

核心原因还是欧美国家垄断了高端产业,垄断了高科技。高科技在产业链分工中绝对是金字塔顶端的王者,只要能掌握高科技,就能拥有对整个产业链包括原材料的定价权。

下面,我们转载一篇知乎作者的文章《2021 年 8 月起中国再调钢铁关税,意味着什么?》,让大家看看在钢铁行业我们被美元霸权与上游资源型国家剪羊毛的残酷现实,以及国家被动防御的无奈。


文章作者:王子君       来源:知乎

意味着被剪刀差,剪到肉疼。

1  搞基建

面对疫情后的经济衰退,我国的策略是政府逆周期调节,重点是基建。

猫哥也在看 | 2021 年 8 月起中国再调钢铁关税,意味着什么?

这个方针到今年还在继续:今年上半年中建的新签合同1.8万亿,同比增长21%

其中房屋类的1.2万亿,同比增长13.8%;基建类的4000亿,同比增长50.5%。

大搞基建,加上配套的重工设备等产业链,必然会拉动钢材消耗。去年中国粗钢产量就突破了10亿吨;今年上半年就到了5.63亿吨,今年全年估计要破11亿吨。

一个国家单独打完全球二战的钢产量。

你突然要生产这么多钢,但世界上就这么多铁矿石,铁矿石这个原材料必然涨价。

猫哥也在看 | 2021 年 8 月起中国再调钢铁关税,意味着什么?

澳洲20年财年(20年7月至21年6月)的矿产出口额达2996亿澳元(2187亿美刀),占澳洲出口额的66%,创下历史纪录。

其中铁矿石出口是创纪录的1519亿澳元(1109亿美刀),占绝对大头。

澳洲这个财年的贸易顺差是890亿澳元(650亿美刀,日本去年的贸易顺差才120亿美刀),就是中国买澳洲的铁矿石买起来的。

而且花了更多的钱买更多的货,也就算了。澳洲19年铁矿石出口8.4亿吨,20年是8.7亿吨,实际铁矿石没多少增量。

大涨的是价格,是人家趁着行情割一刀。

如果只有澳洲也就罢了,美帝也在割。

老拜登上台后增发了多少?6万亿美刀了吧?

粮食涨,塑料涨,钢材涨。释放出来的金融大洪水肯定会涌向刚需,吃必然的收益率。因为人总是要吃饭的,厂子总是要做货的,中国总是要修桥盖楼的。

16年澳洲铁矿石产量大概6.6亿吨,价格差不多在60美刀一吨;19年澳洲铁矿石产量8亿来吨,价格差不多在100美刀一吨。

今年5月,澳洲铁矿石一度逼到230美刀一吨。

现在经过我们多个“重拳出击”,澳洲铁矿石价格暴跌44%,到了…

140美刀左右,一吨。

很多人把这次的加税看成胜利,这是有点飘了。

这是一次很无奈的防守。

2  剪刀差

中国是个制造国,美帝是个金融国,澳洲是个资源国。

猫哥也在看 | 2021 年 8 月起中国再调钢铁关税,意味着什么?

对制造国来说,大宗商品和原材料涨价是非常难受的。尤其是面向普通消费者和中小企业的制造业,因为这类产品的定价和买家的收入水平高度耦合。

你一双卖19.9美刀的中国杂牌球鞋,加个10美刀,至少赶跑三分之一的人。因为美亚上买你这个价位的球鞋的,就是麦当劳打工的,就是中低收入小市民。

在面向买家的前端,制造业不好轻易加价;但面对具有垄断性质的原材料商,他们加价,制造业不好不买。

因为你不买,矿还在人家地里,还有估值,大不了人家停工封矿;你无料做货,没钱回账,暴毙。

制造国对具有垄断地位的资源国是非常头疼的。过去不明显,是因为这些资源国往往也是第三世界国家,没有足够的政治强权来维持自己的超额溢价。

中东王爷很厉害是吧?你让他们集体停产再涨价十倍试试?美帝立马跑去反封建。

带英当年为什么要暴揍带清?为什么“自由贸易”是所有制造国最热爱的口号?因为要抑制资源垄断,维系工业和资本再循环。

结果遇到了一个有美帝罩着的澳洲。

这么一搞,我们就非常尴尬:

一方面我们要高价进口原材料;

另一方面我们的制成品售价不可能涨太多,尤其不可能像原材料那样动辄20%30%的涨;

那就只好卷起来,压缩制造环节的成本。工资涨不上去,工作量降不下来。

最火大的其实是政府:

为什么搞大基建?带动就业、盘活资金循环嘛。

结果我万亿万亿的专项债,大钱没有去到工人和企业,反而去了买原材料的溢价和对方对我加征的进口关税。

换言之,去年实际的近十万亿的紧急开支(我把赤字、政府性基金、国资国企补充都算上),有相当一部分钱,不得不付给海外。

特别是像澳洲这种。

我掏钱让外国人赚大头,才能留下小头给到本国人,这个结构太难受了。

但这就是金融国和资源国,联手对制造国的剪刀差。

现在加点税,其实对外界改变不大。

美帝对中国钢铁25%的关税没撤吧?没撤就跟着加呗。你真觉得难受了你先撤税;

至于老拜登的“新基建”,那本来就不是真基建。一座桥25亿美刀,金子打的?找个由头花钱而已,等共和民主两党把“什么是基建”吵完了再说;

现在我们对本国的钢铁出口加税,实际上就是引导厂子们不要卷,不要把花了大价钱买到国内来的铁矿、花了大量能源做出来的钢材,又特么为了几块钱的差价,倒到国外去。

猫哥也在看 | 2021 年 8 月起中国再调钢铁关税,意味着什么?

中国钢铁行业一年耗电4500亿左右千瓦时,基本上相当于两个北京市的总耗电量。

这年头各国为了振兴自己的经济和就业,都在搞保护主义,我们反而成了自由贸易的代言人。

钢铁厂拉动就业,普通厂子都有万把名工人,所以不仅美帝对中国钢铁加税,连带英、墨西哥、印尼这些,也在下手加一把。

贵就贵,多花钱保本国就业稳定。

但中国钢铁行业太卷了,很多厂子算了一下对方加的关税,发现还能赚几块钱,于是还是咬着牙往海外卖。

国家被迫下手,国内再加个20%,把最后的那几块钱也给你抹了。

尤其是铬铁。铬矿今年还涨了40%,这么贵买回来的,你特么还往外卖。

但这不是长远之计。

3  制造+资源

真正的出路,还是国字头们在搞的,直接掌握海外铁矿。

例如宝钢跑几内亚搞的西芒杜铁矿,储量100亿吨,品相很好,一个矿区就抵得上澳洲储量的五分之一。

猫哥也在看 | 2021 年 8 月起中国再调钢铁关税,意味着什么?西芒杜铁矿即将开发(来源:新浪网)

国家现在发了疯地在非洲找矿,喀麦隆、刚果金、赞比亚、安哥拉,摁着这些国家挖。

如果只是孤立做个制造国,加多少税都没有用。在中国这个体量上,制造必须做,但只做制造必然死。

中国是一定要向“制造+资源”的联合体转型的,也一定会以制造业投资为核心,锁定海外资源,甚至转型成为正式的国际准联盟。

不然你永远躲不开“金融+资源”的联手收割。

在正式掌握资源国之前,包括废钢利用、控产能、出口加税这些操作,都是来打迟滞的,争取时间。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GJXmVo-C0qeKcGO6DOO1g

我国为何要限制粗钢产量无序增长?

作 者 | 赵腊平
来 源 | 矿业界 
本文作者赵腊平,高级记者,系中国矿业报社副社长、总编辑

编者按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速碳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大国及主要经济体的共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为“‘双碳’目标”),这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绿色、安全、和谐、智能与高效的现代矿业,是实现矿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为什么说矿业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尤为重要?矿业行业如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矿业绿色发展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多种路径,实现“双碳”目标?

正文

近期,涉矿的新闻很是吸引眼球,比如:有关铁矿石价格,钢铁行业整合的话题;同样火爆的,还有新能源汽车电池用金属材料等。我们先说说前两个热点,后一个问题在随后的内容中论及。

我国为何要限制粗钢产量无序增长?

“组合拳”下的铁矿石价格

 

8月23日,加拿大矿业网(Minging.com)刊发路透社专栏作家克莱德·拉塞尔(Clyde Russell)一篇文章称,自今年5月12日创下历史新高以来,铁矿石价格便开始扶摇直下,至今已下跌32.1%至44%。过去一个月,铁矿石价值下跌约1/4。

 

此前,铁矿石价格一路飙升。克莱德·拉塞尔分析其原因为:“创纪录的增长确实有其根本性的驱动因素,那就是受疫情影响,澳大利亚和巴西等铁矿石主要出口国的生产开工不足,供应受限,而中国的需求强劲。分析称,“中国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行业分别占钢铁需求的20-25%和25-30%。加上制造业的需求,使中国几乎购买了占全球70%的海运铁矿石”。这“制造业的需求”实际上是中国充当了“世界工厂”,用包括铁矿石在内的矿产品生产了各国需要的各色制品。

 

我国为何要限制粗钢产量无序增长?

据大宗商品价格报告机构阿格斯(Argus)的评估,在今年3月23日至5月12日的短短七周内,运往中国华北的铁矿石现货价格上涨了51%,达到每吨235.55美元的创纪录高点。对于这样的飙升,连阿格斯也感叹:尽管从基本面来看,随后现货价格暴跌44%,至每吨131.80美元的近期低点可能是不合理的,但当时的飙升远要比市场基本面所认为的泡沫要大。

 

媒体报道,最近铁矿石价格有所反弹。据Fastmarkets MB的数据,8月24日,进口到中国北方的基准62%铁粉以每吨146.13美元的价格易手,较前一天收盘价上涨7.3%。在大连,从8月20日触及的7个半月低点反弹,交易量最大的2022年1月交割的铁矿石合约上涨6.2%,至每吨817.50元。新加坡期货反弹高达10%。

 

据此,CRU Group的分析师猜测,在7月份信贷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后,中国可能对经济“采取进一步的刺激措施”,比如放宽对粗钢生产的限制。

 

事实上,这完全是一种主观臆测。

 

据中钢协的数据显示,7月下旬,重点统计钢企粗钢日产210.65万吨,比7月上旬下降3.97%,同比下降3.03%。这是今年以来首次低于去年同期水平。8月份可能进一步下降,新华社8月16日的报道称,8月初的日均产量仅为204万吨。同时,铁矿石进口创新低。

 

世界钢铁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7月,64个国家的世界粗钢产量为1.617亿吨,同比增长3.3%,中国7月份的粗钢产量降至2020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产量为8680万吨,比6月份下降7.6%,同比下降8.4%。

 

我国为何要限制粗钢产量无序增长?

 

我们知道,在中国,钢铁行业属于基础工业。为了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对于钢铁等材料的巨大需求,我们必须保证钢铁产业的适度规模。但也要看到,钢铁行业曾经集中度很低,粗钢生产更是“四处开花”,其中很大比重属于过剩产能。要生产这些粗钢,不仅要消耗大量的铁矿石(或废钢),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事实上,有关部门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几经整顿,反反复复,难尽人意。根子除了一些地方对落实新发展观、促进矿业转型升级的认识还不到位外,体制机制的掣肘以及经济发展和就业的压力等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对于中国来说,铁矿石问题,不单纯是一个价格问题,其背后是钢铁产业的规模、发展的质量以及能否建立绿色、安全、和谐、智能与高效的现代矿业的问题。当然,还涉及到能否实现“双碳”目标的问题。所以,解决铁矿石问题,实际上是为了抓住源头,进而解决钢铁产业乃至矿业全产业链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特别是防止铁矿石价格的过度涨落,从总体而言,需有几个必要的条件:一个是资源整合,提高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另一个是限制产量,主要是粗钢产量;再一个是减少进口,提高铁矿石的自给率,包括废钢的利用。

我国为何要限制粗钢产量无序增长?

钢铁行业整合的多重意义

 

8月22日晚10点,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资讯”转发“矿业界”的一篇报道——《中国第二、全球第三,又一家钢铁“巨无霸”诞生了……》 (点击查看全文),报道的要点如下:

8月20日,鞍钢集团重组本钢集团大会召开,鞍本重组正式启动。根据协议,辽宁省国资委将向鞍钢集团无偿划转持有的本钢集团51%股权。换句话说,本次无偿划转完成后,鞍钢集团将持有本钢集团51%股权,本钢集团将成为鞍钢集团控股子公司。这意味着,继“宝武”之后,在央企鞍钢的主导参与下,另一大“钢铁巨无霸”横空出世。

 

我国为何要限制粗钢产量无序增长?

 

业内专家认为,据了解,鞍钢拥有普钢、特钢、不锈钢和钒钛等完整产品系列,2020年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2021年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突破200亿元,销售利润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资产负债率低于央企和行业平均水平,国际评级为投资级。本钢则是辽宁省最大省属国有企业,矿产资源丰富,工艺装备一流,拥有世界最宽幅热连轧机组、世界一流冷轧生产线,粗钢产能达2000万吨。

 

但另一方面,鞍钢位于辽宁的主要生产基地与本钢相邻,资源禀赋、产线配置、产品结构都比较相近,使得两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着较严重的无序竞争,“内卷”拉低了两个企业的竞争力。

 

面对这种情况,辽宁省早就有意将这个支柱产业打造成东北“钢铁航母”,形成“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格局,从而进一步增强行业话语权和主导权。

 

业界普遍看好这次整合。鞍钢集团董事长谭成旭表示,实施重组之后,充分发挥彼此在战略、资源、研发、采购、销售、物流等方面协同效应,加快统一产能布局,避免重复投资建设,有力促进技术装备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推动钢铁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维护钢铁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重组后,鞍钢将成为世界第三大钢铁企业,仅次于中国宝武和安赛乐米塔尔。鞍钢表示,“新鞍钢”将以“7531”(7000万吨粗钢、5000万吨铁精矿、3000亿级营业收入、百亿级利润)发展战略为目标,将进一步巩固并增强全产业链优势,畅通双循环发展堵点,成为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的“压舱石”,进而把鞍钢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把本钢建设成为极具国际竞争力的汽车用钢及优特钢棒线材生产基地。

 

我国为何要限制粗钢产量无序增长?

意义还不仅如此。

众所周知,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铁矿石则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目前,我国对外铁矿石依存度已高达80%以上,这是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软肋和风险点。一段时期以来,由于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成为国外矿业巨头向中国企业漫天要价的“杀手锏”。

 

而据了解,经过多年经营,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在中国辽宁、四川和澳洲卡拉拉拥有铁矿资源,规模达88亿吨,是中国最具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且具有较强的铁矿石国际贸易能力。该公司具有2.8亿吨/年采剥生产能力、6500万吨/年选矿处理能力;海外的卡拉拉铁矿基地年产能力达800万吨。本钢集团也拥有10.5亿吨铁矿石资源储量,具备年产铁矿石2500万吨、铁精矿800万吨、球团矿2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如是,两大钢铁企业重组对于减少对国外铁矿石依赖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有关专家也表示高度肯定。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表示,重组后,通过发挥鞍钢较为领先的采选技术优势和矿山建设能力,可有效降低进口铁矿石依存度。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表示,鞍本地区铁矿资源丰富,未来两者在资源勘探、矿山建设等方面统一筹划,将进一步提高铁矿石产量和国内自给率,让国内铁矿资源真正发挥“压舱石”作用。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也表示,鞍本重组后拥有近百亿吨铁矿石资源储备,通过统筹规划和技术互补,将加快国内铁矿资源的开发步伐,有助于提升国内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

我国为何要限制粗钢产量无序增长?

还有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2020年10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世界能源技术展望2020——钢铁技术路线图》,其中基线情景预测(STEPS),到2050年,全球钢铁需求量将在2019年18.5亿吨的基础上增长40%,至25.5亿吨;而可持续发展情景预测(SDS),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2.0℃的温控目标,到2050年全球钢铁需求只能增长10%,至20.3亿吨;2050年全球钢铁行业的直接碳排放总量要比2019年减少55%,所以钢铁生产的碳排放强度到2050年必须降低60%,即吨钢碳排放从目前的1.4吨降到0.6吨。

 

矿业咨询机构伍德·麦肯齐(Wood Mackenzie)在其最新的基本情况报告中也提出,“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有7%是由钢铁造成的。如果要实现与巴黎气候协定目标一致的2°C,那么该行业需要优先考虑脱碳。要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通往2°C世界的道路荆棘密布,钢铁行业需要在不断增长的需求和脱碳压力之间找到正确的平衡。”而要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C以内,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量必须比目前水平下降75%,这意味着,全球钢铁排放量将从2020年的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Mt CO2)减少到2050年的7.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我国为何要限制粗钢产量无序增长?

伍德·麦肯齐还介绍了钢铁行业实现2°C目标需要采取的五种措施:将炼钢中的废料使用量增加一倍;直接还原铁(DRI)产量增加三倍;将全球平均电弧炉(EAF)排放强度降低70%;将高炉-碱性氧气炉(BF-BOF)排放强度降低30%,接近其理论最小值;捕获和储存45%的剩余碳排放量(每年约500公吨)。

 

事实上,为了达到《巴黎协定》所设定的目标,国际钢铁行业和企业纷纷确定了自己的日程表:欧钢联提出,到2030 年,欧洲钢铁工业碳排放量比2018年减少30%,到2050年相较于1990年减少80%-95%。日本铁钢联盟提出,到2050年,日本钢铁行业实现炼铁工序温室气体零排放,碳排放量减少30%,到2100年前实现“零碳钢”生产。而韩国钢铁工业则提出,要在2030年使得碳排放量从最初的1.357亿吨降至1.271亿吨。

 

中国是全球碳排放大国,钢铁又是主要的碳排放行业之一。据Global Carbon Project统计,2019年,全球与能源和水泥相关的CO2排放总量约364亿吨,中国占101.7亿吨,占比约28%,超过美欧日之和。据生态环境部数据,2018年,中国钢铁行业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163.6万吨、68.3万吨、92.9万吨,为全部工业行业第一;碳排放量仅低于电力行业,居第二位。

 

我国为何要限制粗钢产量无序增长?

面对钢铁行业减碳压力,钢铁企业重组后,有利于减碳措施的统一,加快企业对碳排放的监察整改推进进度,有助于实现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因此,自2019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加快新一轮兼并重组热潮。2019年6月,国内第一大钢铁企业中国宝武对马钢集团实施重组,2020年8月,中国宝武对太钢实施联合重组,并在2020年底完成对重庆钢铁的入主,今年7月,中国宝武与山钢集团确定重组,加上这次鞍钢、本钢重组,央企和地方国企重组步伐明显加快,钢铁行业集中度获得有效提升。

 

根据工信部《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前10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要达到60%。鞍钢重组本钢后,辽宁的钢铁产业集中度将达到70%,东北地区钢铁产业集中度将达到50%,这将有利于区域内快速实现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目标。

 

专家预计,在“十四五”期间,钢企的集中度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可以更好带动钢铁产业升级和钢企制度创新,培育更加健康有序的市场体系,更好发挥国有钢铁企业优势,为中国钢铁业碳减排、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中国为什么要减少对国外铁矿石的依赖,为什么要限制钢铁特别是粗钢产量的无序增长。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W7buHxdFczgrXhOon4P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