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携程,被动下沉”

巨头携程,被动下沉”

伯虎点睛下沉究竟是做供给还是做需求?

 | 唐伯虎
巨头携程,被动下沉”

今年的乌镇峰会冷清了许多。往年的常客,很多没有来,包括梁建章。原因不知道,但肯定不是因为财报。

 

不久前,携程刚刚发布今年的二季度财报,总体来看,表现不错。

 

营收达到了59亿元,同比增长了86%;四个主营业务,住宿预订、交通票务、旅游度假、商旅管理同比都实现了从80%到180%不等的增长。

 

相比去年疫情导致的惨淡数据,携程的业务可以用全面复苏来形容了。

 

只是,净利润出现了6.59亿的亏损,这是继前三个季度连续盈利的情况下出现的首次亏损。而且,如果去除疫情的影响,就会发现,携程的营收甚至不如2017年的水平。

 

22年的携程难道真的在走下坡路?

 

 

巨头携程,被动下沉”

老携程的新探索

 

梁建章的兴趣在于人口研究,携程大概在他眼里只是一个工作和一份感情。不过,这份感情让想要在人口上有所建树的梁建章有点透支了。

 

毕竟,要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上赚钱,就要随时准备迎接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敌人。梁建章想要过理想的学术生活,看来是不可能的。

 

梁建章有两次大回归。一次是2013年,带着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人口学者的身份回到携程。此前,去哪儿、艺龙开启价格战,抢夺携程市场份额;中间还忽然冒出来一个一生之敌——美团。

 

还有一次是2017年。这时,梁建章已经卸任CEO,负责国际业务,淡出大众视野。

 

不过面对携程接二连三的舆论风波(亲子园事件、捆绑销售),梁建章不断地站到台前,为携程背书。

 

这一次则是由于新冠疫情,先从国内,再到国外,全球“闭关锁国””,旅游市场遭受重创,巨头携程首当其冲。

 

2020年一季度,携程净亏损额达到前所未有的53亿,此外,这年携程拿出12亿赔付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因为旅游退订所造成的损失。

 

此时,梁建章脱下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人口经济学家的外衣,亲自cosplay为携程直播带货。

 

巨头携程,被动下沉”

(梁建章cosplay的角色)

 

2020年二季度,携程亏损收窄至2亿,从第三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盈利。虽然这背后跟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关系更大,但是梁建章也是携程复苏一个不该忽视的点。

 

显而易见的是,随着梁建章的回归,携程的动作快很多。

 

除开直播,携程自己也在打磨内容。今年3月份的尾巴,梁建章(董事局主席身份)发布了“旅游营销枢纽”,即以星球号为载体,结合流量、内容、商品三大板块,丰富旅游场景。

 

简单理解,就是旅游达人、爱好者,在平台分享自己的旅游体验、攻略,平台提供相关商品,完成一站式服务提供。

 

对营销的探索并没有因此结束。最近携程又开办了首届919旅行囤货划算节”,联合了目的地政府、大中小品牌、商户等,开启囤货新模式。据中新经纬消息,这次为期一个月的活动,累计囤货金额达到4亿。

 

综上,携程二季度的财报,之所以取得这样增速,并非空穴来风,这离不开梁建章和携程在营销上的探索和突破。而6亿的亏损,大概也是探索的代价。

 

携程作为一家成立了22年的OTA巨头,依然展现了它的生存力。

 

但携程之所以值得一书,显然也有它的B面。

 

 

巨头携程,被动下沉”

巨头步履迟缓

 

携程2021年二季度营收近59亿,同比增长了86%,环比增长41%。不管怎么看数据都很可观。毕竟,携程这一年多所做的改变有目共睹。

 

但是如果把视野放远一点,回到疫情前,携程的营收真如表面看起来这么顺滑吗?

 

巨头携程,被动下沉”

(携程历年Q2季度营收增速)

 

根据该图表可以看到的是,这59亿的营收不及2017年同期的水平。

 

这样说可能有人就要反驳了:你这个比较不合理,疫情前,携程的国际业务占营收的比重大概3成,在疫情后,国际业务基本停滞。在国外业务没有包含进来的情况下,这两者没有可比性。

 

有道理。

 

2016年,梁建章卸任携程CEO,由孙洁担任。梁建章退居幕后,一是为了祖国的人口事业,二是开始负责携程的国际业务。

 

也是从2016年开始,携程先后投资和收购了印度在线旅游平台MakeMyTrip,英国最大旅游搜索平台天巡网(Skyscanner),北美目的地旅游平台途风,还有美国的社交旅游网站Trip.com。

 

按照携程公布的数据看,2018年Q4,携程国际业务收入占集团总收入在30%-35%,2019年Q1上升到35%。到了2019年Q2,国际业务收入超过35%。

 

如果2019年Q2按照35%的占比来算,那么该季度携程的国内市场收入在56亿。相比今年59亿的收入,今年Q2季度的营收有些许的上升这大概就是携程唯一值得欣喜的地方了。

 

因为,再考虑到携程今年在国际市场的复苏:梁建章指出,欧洲和美国市场已出现显著改善,携程全球品牌的业务开始环比复苏。携程CFO王肖璠介绍,Skyscanner(天巡)和Trip.com近期表现优异,尤其是欧美市场,纯国际业务已出现环比增长

 

那么,这59亿掺杂的国际业务收入成分一减去,那么相比疫情前同期的增长,就可以忽略了,甚至下降了。

 

这种营收增速减缓的趋势早些年就开始了。

 

巨头携程,被动下沉”

(携程历年营收增势)

 

根据携程的财报,从2018年开始,携程的营收增速就从原来40%(有时可以达到80%),一下滑至18年和19年的15%,堪比滑铁卢。

 

这背后是携程的酒店市场份额被蚕食。

 

2018年11月8日,王兴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说了一句,“美团酒店已经成为全国酒店预定最大的平台”。

 

另一边,当天晚上,携程发布财报,29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比接近50%,梁建章在投资者电话会上表示,携程的未来前景非常乐观。

 

隔夜,携程股价暴跌19%,蒸发35亿美元。

 

巨头携程,被动下沉”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在2018和2019这两年,也是携程最动荡的两年。2018年,美团港交所上市,隔年4月,美团酒店发布“长青计划”,探索营销新模式。飞猪则在2018年宣布新旅行计划,隔年继续开启“新旅行联盟”2.0升级版。

 

面对围剿,携程似乎并没有办法:我做的中高端,人家去下沉了啊!

 

 

巨头携程,被动下沉”

下沉,是做供给还是做需求?

 

如果单纯把携程的定位归为中高端其实有点以偏概全,因为面对对手的挤压,感受到压力的携程在2017年就开始布局二三线城市,并开始本地化战略——如果是在2021年,肯定就叫做“下沉”。

 

但是,真正让携程决心下沉的,还是去年这次疫情。原因很简单,国外市场基本没戏唱了,只能发力国内,而地处中高端的携程能继续深挖的只有下沉市场——被动“乡村振兴”。

 

于是去年10月,梁建章在携程集团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发布“深耕国内,心怀全球”新战略。

 

紧接着,具体的方向就来了。今年3月,携程推出了“乡村旅游振兴”战略,正式下沉。

 

但是,携程的下沉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看得见的就是“携程度假农庄”。7月3日,首个五星级度假农庄——携程度假农庄金寨大湾店正式开业。

 

目前在携程官网上,这个店也在出售,已经有16条点评,价格在千元。

 

巨头携程,被动下沉”

(图源:携程官网)

 

到这里,就需要探讨一下,下沉的本质是什么?即,下沉究竟是做供给还是做需求?

 

以携程举例,做供给,就是在下沉市场建立五星级度假农庄,吸引一线城市的高收入群体来这里消费,从而带动当地一些人的就业。

 

做需求,就是做下级市场的需求,让三四线城市和县乡镇的工作白领周末、节假日里来度假区游玩,激发的是下沉市场的需求。

 

这两个思维的差异就决定了酒店的定位不一样。携程千元的酒店价格,显然不是为了激发下沉市场的需求(金寨县民宿酒店平均价格约为260元)。

 

问题就来了,在下沉市场,做供给和做需求究竟哪种可取呢?

 

过去的旅游模式是,下沉市场做供给,赚的是城里人的钱。因为地区的收入差距大,只有某些大城市的人才会去远方玩。

 

如今,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小镇青年和Z世代独立,大家的闲钱多了起来,下沉市场对游玩的需求也在上升。

 

但不管是小镇青年还是Z世代,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对玩有追求,但是又不足以支撑高消费。于是在去年疫情的背景下,由于社交限制,周边游火了起来。

 

需要强调的是,疫情只是催化剂,周边游不会昙花一现,它还会继续火下去,因为朝九晚五无法放下小镇青年和Z世代的灵魂,而周末和口袋又不足以支撑他们去到远方。

 

最后还需要提一下的是,国家提出“内循环”“乡村振兴”“下沉”是有逻辑闭环的:内循环是一个目的,乡村振兴是基础,下沉是手段。

 

不管有几个城市宣布平均月薪过万,那都属于少部分,真正能制造需求的是那“6亿1千”的大部分。国家之所以敢提出内循环这个生态闭环,就是基于小康目标已经达成,下面将重注乡村。

 

拼多多做农业,腾讯、阿里的千亿计划,都是为了反哺乡村,制造的是下沉市场的需求。

 

说到这,大概就能明白,携程的度假农庄依然是在过去做旅游的思维里,在下沉市场做供给,做远方的生意。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风险,但在风险的商业里,也只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老携程可以突破营销,梁建章可以玩cosplay,谁敢在下沉需求还在萌芽阶段的时候,就一往无前?

 

参考来源:

1.伯虎财经:巨头携程立于危墙之下

2.界面新闻:梁建章的携程行程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亲历者

3.虎嗅网:携程暴跌19%背后,真的只是业绩不好吗?

4.品橙旅游:携程度假农庄开业,谁是最大获益者?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wXdzoCbkCyeqxL5I1Pp-g

携程与美团的功守道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携程(NASDAQ:TCOM)将于4月19日赴港二次上市。站在新起点上,携程似乎哑口无言,到底还有什么新东西能够讲给市场听呢?

 

携程正在面临的是所有成熟型平台经济模式共同的宿命:“诺威格定理”的约束。即,当(携程系)市场渗透率超过50%后,成长性就已到了尽头。通常这个时候,以模式创新为竞争的产业巨头多选择以并购维持生命周期,但望眼国内市场,已无猎物可寻。

 

更为凶险的是,携程还得面临其他平台巨头的跨界蚕食——美团和飞猪的崛起都是它的逻辑杀。尤其前者,美团已成为携程的头号敌人,预定酒店业务已成为二者正面缠斗的主战场。

 

既没有没有第二增长曲线,还面临着不对称战争,这是携程回归遇冷的主要逻辑:媒体消息称,携程最终公开发售仅录得16倍超额认购。这与此前百度的111倍、B站的170倍相去甚远。

透过尚未散去的疫情阴霾瞭望,过往擅于“价格战+资本收购”两板斧的携程,怕是难以再现当年斩落艺龙的功力,而长期以来靠并购竞争者构筑的行业护城河,正在消耗市场对它最后的想象力。

01

攻守之间

 

 

面对美团的蚕食,携程无法淡定。

 

携程与美团的功守道

图1:同一经济型房源价格对比(左美团,右携程),来源:APP截图

 

以上图为例,4月15日,通过美团APP和携程APP选取同一经济型房源对比价格,“零压大床房”美团标价400元vs携程标价350元;“自主大床房”美团标价367元vs携程标价324元;“精选大床房”美团标价387元vs携程标价329元。

 

携程与美团的功守道

图2:同一高星级房源价格对比(左美团,右携程),来源:APP截图

 

同样的逻辑,同一家星级酒店,“豪华客房”美团标价1402元vs携程标价1302元;“四季客房”美团标价2389元vs携程标价2011元;“北京套房”美团标价8215元vs携程标价7120元;“主席套房”美团标价9703元vs携程标价7521元。

 

明显地,那个擅于“价格战、拼补贴”的携程又回来了,还是一样的味道。经历过“携程在手,看清楚再走”和疫情的洗礼后,发动“十亿豪补”的携程再次掀起价格肉搏,这次的目标直指美团。

 

以往的认知是,携程预订酒店业务的主要目标人群和产品定位聚焦中高端消费领域,而后来者美团的酒店业务主要发力于经济型房源,两者的存在类似“城乡二元”。而且预订酒店的佣金和收入越往高端方向,货币化率越高,所以美团酒店业务在崛起之初并未给携程带来足够大的威胁。

 

但疫情的爆发还是撕开了一个口子,给了美团酒店业务得以大举攻入星级酒店领域的时机。

 

疫情使得国内酒店库存淤积,只有少部分酒店能够靠着隔离政策的庇佑实现一定比例的客房入住,但全国大部分酒店都被迫进入歇业状态。但从2020年二季度开始,部分地区的疫情风险等级陆续开始下调,以“短途出行、城郊出行、省内出游”为特点的旅途需求开始释放。

 

相比于扎根商旅出行和异地消费的携程而言,这一时间窗口无疑利好基于本地生活类服务的美团。当然美团也借机发动“酒店超级团购”活动,吸纳了不少陷入库存焦虑的酒店供应商,特别是在星级酒店领域。

 

携程与美团的功守道

图3:美团酒旅到店业务收入,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事实上,回顾2020年两家的预订酒店方面数据,携程的这块收入由2019年的135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71亿元,几乎是腰斩;美团的到店、酒店及旅行业务2020年收入为213亿元,较上年缩量近5%,影响微弱优于市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美团的总间夜量早在2019年已占比行业超过50%;其2020Q4的星级酒店在间夜总量中占比超过15%,并且同比增长超过110%。

 

这表明,美团预订酒店业务拥有庞大的经济型房源基础,并且向上延伸星级酒店房源的发展势头已很显著,若再任其继续发展,美团的酒店业务很可能将打通高低酒店住宿产品线,携程过往的独特优势将不复存在。

  

携程与美团的功守道

图4:2019年全年美团酒店数据,来源:Trustdata

 

这是近来携程发动价格补贴的主要原因。其中有两个重点,一是全房源补贴,通过竞价吸引C端用户回流携程体系;二是针对中高端商旅消费者(核心客户)予以更大力度的补贴,以锁定携程长期以来的比较优势。

 

02 

博弈推演

 

 

“价格战、拼补贴”是携程上古时期的惯用战术。从货比三家的用户行为看,“相同产品标的、不同渠道价格”,更实惠的价格当然能起到效果,短期内,携程肯定能够分流美团酒店的部分用户。

 

但这样一来,双方必然会陷入价格拼刺刀的泥潭,而穿越过“千团之战”的美团岂会畏惧,它对此更是轻车熟路。而下场后的互博就简单粗暴了,无非就是“你刺一刀,我还一刀”,拼的就是谁块头大更大,谁的血更多。

 

 ■体量:目前携程有逾4亿的用户,美团则有逾5亿用户;

 ■规模:2020年携程营收183亿元,美团营收1148亿元;

 ■效率:2020年携程净利润亏损14亿元,美团则盈利47亿元;

 ■钱袋子:2020年末携程自有现金及等价物194亿元,美团则大概为170亿元。

 

由上述粗略数据可见,美团略占上风。

 

但美团也不是没有顾虑,其新兴业务(包括社区团购、B2B供应链业务及共享单车业务)2020年亏损108亿元,并且仍处于投入阶段,所以这块业务对资本依赖很大。

 

反观携程,虽然其体量和血量都不如美团,但它的战线相对集中,一是与美团抢夺预订酒店业务,二是抵挡飞猪在出行方面的压力,所以携程更能够做到“毕其功于一役”,这是多线作战的美团无法做到的。

 

对于酒店供应商而言,他们当然能够坐享其成,“你十亿补贴,他十亿补贴”的竞争势态让他们暂时摆脱OTA的压榨,成了后者呵护拉拢的对象。

 

当前较为敏感的政策背景下,预计经历过这一轮“携程vs美团”的较量后,在线酒店业务将形成一个新的房源供应结构,美团和携程很可能将达成楚汉之盟,这将是他们短期内的最优均衡。但这并不是最终的均衡结果,双方的竞争不会就此打住,两者都将暗度陈仓,择机反扑对方。

 

中长期看,“新物种”美团要比“前浪”携程更具想象力和爆发力,而这不得不归因于美团的发迹内核,它在人们的高频行为如网购、聊天、看短视频之外,成为了人们每天吃放、点外卖的代言人,并由此高频触达衍生诸如酒店、共享单车、网约车、买菜、电影、消遣娱乐等多元业务,而基于吃放的高频推进低频往往能收获不错的效果。

 

尽管携程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成为了人们出行旅游的代言人,但一个人或一家人一年能够出游几次呢?

 

而除了使用低频之外,从PC时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携程提供的产品还是十几年前的那一套。这样的携程或许是有些无奈的:中国旅游行业可以说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根本上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动,这是一个看似隐含巨大机会但却十年如一日的行业。所以这个领域天然存在被新物种入侵的“后门”。

 

 

03 

估值穹顶

 

 

 刘邦夺天下后“尿溺儒冠”,豪言“乃公马上治天下。”陆贾质问刘邦“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图5:陈道明版刘邦,来源:网络

  

一路走来,携程在在线旅游行业内坐实了自己王者头牌的霸主地位,凭借着资本投资鲸吞般的能力,陆续将竞争者、潜在竞争者纳入麾下,屡试不爽。

 

携程与美团的功守道

图6:携程集团(NASDAQ:TCOM)月K图,来源:雪球

 

但,这样构筑的行业护城河在资本市场上并没有被“陆贾们”所认同,其与去哪网合并股价上涨之后,随后的投资收购并未抬升股价,并从2017年9月的60美元/股开始一路走低。

 

复盘下这期间携程的并购行为,时间线如下:

 

 ■2015年5月,携程收购了艺龙大约38%的股权,之后随着艺龙私有化和同程合并为同程艺龙,携程实现了对同程艺龙的股权投资;同年12月,携程完成对去哪儿的分布收购,总收购成本为325亿元。

 

 ■2016年1月,携程通过可转换债券投资印度最大的在线旅游平台MakeMyTrip,之后此投资金额追加至12亿美元;2016年,携程战略投资旅游百事通,后者一大特色是在二三线城市拥有5000多家门店;同年12月,携程又达成了对skyscanner(天巡)的收购案,总对价120亿元。

 

 ■2018年,携程花11亿元收购一家线下旅行社剩余的全部股权,市场认为这家公司可能是2016年投资的百事通。

 

 ■2019年11月,携程取得了对一家在线旅行社的控制权,市场分析认为这是专注境外旅游的途风网。

 

 ■2020年4月携程以总现金对价7.7亿元收购了一家线上旅行社的全部股权;又于同年9月以4.2亿元收购一家线上支付机构的全部股权。

 

而翻看携程招股书,截至2021年1月31日,其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共计226亿元人民币、未偿还可转换优先债券本金总额11亿美元、未偿还可交换优先债券本金总额5亿美元,以及三笔未偿还银团贷款共计28亿美元。

 

携程与美团的功守道

图7:携程现金流概要,来源:招股书

 

在两大主业(出行票务和酒店预订)未来还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挑战下,其经营活动所提供的现金净额难以出现较大改观,那么携程惯用的“价格战+收购”两板斧将受到桎梏。

 

事实上,携程通过收购确立自身行业护城河的方式是比较缺乏想象力的。看似能够同化竞争对手、持续扩大规模形成主宰行业之势,但对于美团这样的主营业务游离于OTA行业之外的“新物种”来说,这两板斧的效用会被极大弱化。

 

而在资本市场上,虽然携程的两板斧是一种独特的竞争能力,但其对于在线旅游行业整体效率和价值仍缺乏改造力和创造力,所以哪怕是收入规模扩大,但股价仍然匍匐。

 

图10:球场上的清道夫,来源:网络

 

这就像球场上的清道夫,化险为夷固然是一种能力,但是很少有清道夫能够在球员交易市场上获得不菲的身价。但反之,那些把控球场节奏的中场球员和撕开防线破网得分的前锋往往能够获得天价估值。

 

 

04 

破防之道

 

当前的携程身上,还留存着长期被诟病的“大数据杀熟”标签,这是一种很低级的、短视的运营策略,它的底层逻辑“逆互联网”,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提价。

 

当用户失去对你的信任,只看价格,全网去比价,甚至去航空公司官网订票,你多年构建的品牌也就一文不值了,这是携程作为补贴式交易平台的悲哀,也是一种无能为力的宿命:

 

▲当你OTA交易平台冉冉升起时,去哪儿等有资本支持的公司跟你血拼补贴;

当你通过收购成为OTA领域的王者时,如美团一样的新物种对你造成了降维打击;

当你自以为找到提高业绩的自救之路时,发现那只是泯灭品牌价值的不归路。

 

如何打破补贴式交易平台的宿命?其实需要在思维上转变:不过要分固化竞争思维,而是要极大强化服务思维。

 

涨价和降价的本质,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让酒店住满,而不应被视为竞争或盈利策略。以行业惯例来看,剩下的10%-30%空置房间的边际成本很低,提高入住率,酒店的业绩就会有很好的上升,那么携程的业绩就会有很好的上升。

 

比如我们此前分析电商行业,写到交易逻辑到产业赋能逻辑时有这个一个例子:

 

进入渗透率很高的互联网下半场,平台收流量税的交易逻辑会越来越弱。浅连接赚通道费的模式,会让位于赋能供应链赚效率提升的钱。比如平台把货币化率提高到5%,那商家会加速逃离平台。但如果平台去赋能提高商家或者生产商的效率,比如生鲜,你把耗损率从40%降到20%,对方分你10%也照样很开心。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管是携程,还是美团都要真正的明白:直接多赚用户的钱,那它最终会赚不到钱;帮酒店等商家赚更多的钱,才能像池塘的鸭子,水涨鸭高。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W6fGmOBm9W8sR-GkdBe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