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洋洋被虐杀:什么时候,法律开始欺负老实人了?

方洋洋被虐杀:什么时候,法律开始欺负老实人了?

 

方洋洋被虐杀:什么时候,法律开始欺负老实人了?

作者丨燕梳楼

 

 

我快点写,你快点看。

 

不然就来不及了。因为明天,就是德州中院发回重审的日子。

 

如果全民关注和监督,或许糊涂官就不会乱判葫芦案。

 

被长期虐待和殴打致死的方洋洋,也就不会白死。

 

这不是舆论绑架法律,而是法律总被愚弄。

 

 

01.

 

 

先来了解一下事情经过。

 

方洋洋,1997年出生,山东平原县人。

 

2017年7月,方洋洋20岁的时候,经人介绍嫁给了禹城的张某。

 

两家也算门当户对,都是穷的叮当响。但看到身材高挑的方洋洋,张某心动了。于是包括彩礼一共花了13万,高高兴兴把洋洋娶回了家。

 

回家一看,中看不中用啊,不仅精神有问题,还不能怀孕。

 

这问题可就大了,明摆着上当了啊。

 

然后张家就不干了,合着我举债娶来的媳妇,娶了个寂寞,不行,退货。

 

好容易“卖”出去的还能再退回来?方家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于是两家就吵了一架,一个说你骗婚,一个说离柜概不负责。

 

最终吵不过,只好又把洋洋带了回去。

 

从这一天开始,洋洋的噩梦就开始了。

 

张家怎么想怎么觉得亏了,自然看起洋洋来也就愈加不顺眼。开始是不给饭吃,后来发展到罚站殴打。而且是公婆和丈夫齐上阵。

 

特别是方洋洋的公公,一喝过酒就拿洋洋撒气。

 

就这样,洋洋在生不如死的虐待中过了半年。这半年里,她从反抗到害怕,从呼救到沉默,像个乖孩子一样顺从,但换来的却是变本加厉的摧残。

 

最终,她的生命定格在了2019年1月31日。

 

上午9点,洋洋因为刷锅慢了点,被婆婆拿棍子一阵猛抽。公公见状,也抄起棍子上阵,来了个“双打”。

 

打累了,公公让洋洋去杀鱼,洋洋趴那儿半天没起来,于是又一阵棍子落下来。

 

后来婆婆又让她去洗衣服,洋洋还是趴在那儿没起来,然后婆婆又来一阵狂风骤雨。

 

一天被轮番上阵殴打4次,这该是多大的仇多大的恨?

 

就这样,还不到22岁的洋洋被活活打死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没人叫她。

 

晚上6时,洋洋停止了呼吸。

 

当她表哥看到面目全非的洋洋时,眼泪夺眶而出。

 

可怜的洋洋,出嫁前160斤,短短半年时间就剩下60斤,她可是176的个子啊,最后瘦成了一把骨头。

 

更让人难过的是,全身伤痕累累,几乎没有一块好肉。

 

根据法医报告,不仅长期营养不良,挫伤面积更是达到43%!

 

这哪里是虐待,这明明是虐杀!

 

 

02.

 

 

我们再来法院是怎么判的。

 

长达一年之后(我不明白这样一个简单案件为什么会拖一年之久),2020年1月22日,禹城人民法院终于一审判决:

 

“本院认为,被告人经常对共同生活的被害人以打、冻、饿、禁闭等手段予以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并致使被害人在营养不良的基础上受到多次钝性外力作用导致全身大面积组织挫伤死亡,情节恶劣,判处虐待罪。”

 

你也知道情节恶劣啊,可你怎么突然就话锋一转了呢:

 

“被告人归案后,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并自愿预交赔偿金5万元,决定从轻处罚。”

 

从轻到底有多轻?

 

公公张某林犯虐待罪,判刑三年;
婆婆刘某英犯虐待罪,判刑二年二个月;
丈夫张某犯虐待罪,判刑二年,缓刑三年。

 

叛决书的最后,还特意彰显了法律的“温度”:

 

判处被告人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杨兰(洋洋母亲)丧葬费37562元,误工费3000元,交通费2000元,合计42562元(已交纳)。

 

看到洋洋被虐杀,我哭了。但看到这个判决,我怒了!

 

就因为洋洋家只剩一个有精神疾病的老母亲,说因为他们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就可以假法律以天平,视人命为刍狗?

 

什么时候,法律这么欺负普通人了?

 

方家没人,不代表全社会都是瞎子!

 

第一,到底是虐待还是故意伤害致死?

 

事实非常清楚,在长期虐待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半天之内,先后数次用棍棒殴打,而且在其奄奄一息时仍未停止恶行,这难道不是故意伤害不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吗?

 

而且《刑法》第二百六十条也明确规定,采取长期虐待的方式来实现其犯罪目的的,不应按虐待罪来进行处罚,应依照刑法关于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哪一条哪一项,不符合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情形?

 

按此量刑的话,就应该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退一步说,即使按虐待罪论,也应该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可咱们的一审怎么判的呢,最重的三年,算上已过去的一年,过两年就能回家了。最轻的判两年,缓三年,我的天,就是当庭释放呗。

 

你看,按虐待罪判也就算了,还取了个最低标准。

 

一刀捅死的是杀人,慢慢折磨死的是虐待?

 

如此糊人,怎么服人?

 

第二,被告人具有悔罪表现,无再犯风险?

 

这句话说的,让我有想打人的冲动。

 

先说悔罪表现,我想问问法官,悔在哪里?自首了?道歉了?

 

方洋洋被虐杀:什么时候,法律开始欺负老实人了?

 

警是村干部报的,方家至今也未等到一句道歉。就因为拿了5万块钱安葬,就是悔罪的表现,就是从轻判决的理由?

 

洋洋是你们张家的媳妇,生是你家的人,死是你家的鬼,凭什么不让她入土为安?

 

这算哪门子补偿?

 

如果拿了10万钱,是不是就可以判决无罪了?

 

拿了100万,是不是还成学雷锋做好事了?

 

后一句更欠揍。什么叫无再犯风险?人都死了,还怎么再犯?

 

是不是还想鞭尸?

 

什么逻辑!

 

第三,附带民事赔偿合计42562元(已交纳)。

 

注意,这里用了一个括号。也就是说,前面那5万块钱还没用完,减去42562,合着方家还得退他们张家8000块钱呗。

 

方家养了洋洋20年,176的个头,160斤的体重,连丧葬费加起来才赔了42562,这么算来她生命的价值一天才6块多钱?

 

张玉环蹲了9700多天的冤狱,一天还赔偿550块钱呢!

 

这算哪门子赔偿,我看就是欺负洋洋娘家无人!

 

而且,此案不涉及个人隐私及国家秘密,为什么不是公开审理,剥夺方家参与诉讼的权利,程序严重违法,是谁作出的决定?动机又是什么?

 

方洋洋被虐杀:什么时候,法律开始欺负老实人了?

如果不是媒体介入,方家还有发回重审的机会吗?

 

死去的洋洋,会不会真的就成了屈死鬼?

 

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装鬼的人那!

 

 

03.

 

 

不管怎么看,这都是现代法治的悲哀。

 

就因为娘家无人,就可以草菅人命。就因为花钱娶来,就可以虐待致死。

 

在这场悲剧里,其实还有一个刽子手,那就是洋洋的父亲。

 

方洋洋被虐杀:什么时候,法律开始欺负老实人了?

 

看到这张合影了吗?一家三口,怀里的孩子正是洋洋,旁边站着的是她的母亲杨兰,而那个像她爷爷的,正是她的父亲。

 

看起来,她的父亲比她母亲年龄至少大十岁。

 

正是这个1955年生的老光棍,据说是强奸了她有精神疾病的母亲,才有了后来的洋洋。

 

也就是说,洋洋出生这一年,这个老光棍已经42岁。

 

这也说罢了。在洋洋成长过程中,明知她精神有问题,作为正常人的父亲仍疏于爱护,致使其被村里其它男人强奸流产导致不孕。

 

其后故意隐瞒洋洋的精神病史,并把她作为牟利工具扫地出门,并拒绝接纳其回家,导致其在夫家受到残忍对待直至死亡。

 

从他收下彩礼的那一刻,就注定是个罪人!

 

所以,整个事件,洋洋从出生就注定是一起人间悲剧。

 

母不认,父不爱,嫁人后更是暗无天日。满身伤痛的她此刻也一定哀叹:

 

这一趟人间,不值得!

 

我们一直以为,在这个文明的繁荣的社会里,不会再有这样反人性的悲剧出现。

 

谁能想到,在那些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竟然会有这么多魔鬼在敲骨吸髓?

 

都说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她可以抑制人类埋藏在基因里的恶,同时给文明的bug打上补丁。

 

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赖以信仰的法律,却好像一点儿也看不起普通人?

 

难道,法律也可以打折,也可以自由量刑,区别对待,看人下菜?

 

欺负人的不是法律,是执法的人!

 

法律的意义在于公平和正义,更在于,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

 

有权的用权,有钱的用钱,有资源的用资源,而底层人民有什么?

 

他们的背后,除了法律,已经无所依靠!

 

当法律的信仰不在,一个社会的信用也就轰然坍塌。

 

最后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天的二审会有一个公正的判决。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

 

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生而为人,请你善良!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36ZWP-0VSjM1iq4-VIvKtQ

在P站看郭德纲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11月1号这天,大家付完尾款,手指头都剁得差不多了。
 
为了帮大家转移刚剁完手的悲痛,天猫放出了“你的快递喊你来监工啦”的直播。
 
直播画面对准菜鸟网络的一个无人仓库,从中可以看到包裹的运转过程。
 
按理来说,对于这种无聊到能够让人抠脚趾,然后舔一下是什么滋味的直播,当天累计观看次数居然到了107万,现在更是到了279.5万。
 
在P站看郭德纲是怎样一种体验
 
天猫把这群看直播的人,美其名曰:“云监工”。网友们帮忙看管园区的机器人,看看有没有划水摸鱼的坏小子。
 
这帮社会主义接班人通过直播体验了一把资本家的快乐。
 
这些人大半夜不睡觉,对着这无聊的生产线看得入迷,究竟是要闹哪出啊,难道真的像袁隆平爷爷所说的:“还是吃得太饱了?”
 
无聊的直播
 
我最早接触“云监工”这个词是在今年年初。当时疫情爆发,国家紧急建设雷神山火神山两座医院来应对疫情,并且在央视放出了医院的建设直播。
反正大家闲在家里也没事干,于是看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设也就成为了为数不多的活动之一。有才的网友臭不要脸地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云监工。”
 
医院建设直播跟前面所说的物流园区直播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镜头就杵在那里,拍摄固定的画面;二是直播时常都挺长的,这些直播也被人称为慢直播。
 
慢直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节奏比较慢,它不像电影等其他节目,一分钟内能给你整出几十个高潮。慢直播整个画面都是慢吞吞的,跟看监控似的,所以就有些人会感到很无聊。
 
在P站看郭德纲是怎样一种体验
 
慢直播的兴起,最早可以追溯到挪威电视台推出的慢电视节目。
 
当时这档节目上面有时长8小时的烤火视频、25小时的织毛衣视频、连续42小时母鸡孵小鸡视频、7天7夜的驯鹿迁徙视频。。
 
在P站看郭德纲是怎样一种体验
这档慢电视节目,完全可以说是逆时代潮流的,因为现在生活节奏都快得一比。25小时,都足够我从深圳飞到新疆,吃一波羊肉串,睡一觉再回来了。你居然给我看这个?
 
而令人吃惊的是,这个慢电视节目,很受挪威人的欢迎,观看人数常常高达上百万人。
 
到现在,各种直播开始层出不穷。其中直播带货、直播玩游戏、直播吃饭这几种类型已经很常见,这里就不多讲了。
 
现在冒出了很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直播。
 
有直播写作业的。
 
在P站看郭德纲是怎样一种体验
 
有直播玩乒乓球的。博主们为了博取关注简直绞尽了脑汁。不过不得不说,虽然挺无聊,但是看起来却有种莫名的爽感。
 
在P站看郭德纲是怎样一种体验
 
还有直播睡觉的。今年2月初抖音一个博主尝试了直播睡觉,第一次观看直播的人数有54万人,第二次居然达到了1857万。就连他自己也被搞懵了。现在的人不但无聊,甚至还有些变态。
 
这个恐怖的观看人数直接反应在了收益上面。他光那一晚的打赏收益就达到了7.6万,妥妥的躺着就把钱赚了。
 
在P站看郭德纲是怎样一种体验
 
我记得当初YouTube刚开直播不久的时候,就有人在上面进行了直播吃饭以及直播玩游戏的尝试。
 
当时一大堆人对于这种奇葩感到不理解,我自己玩游戏、自己吃饭他不香吗?非要隔着屏幕看你吃?
 
没想到还没过几年,质疑的人就已经被啪啪打脸,现在大家对这几种直播已经习以为常了。
 
按照这样发展,不知道以后还会蹦跶出什么妖魔鬼怪的直播。
 
无聊的事
 
无聊的不止有直播,类似的事情简直太多了。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往小白鼠的脑子插上电极,由于电击一次能获得一次快感,这只小白鼠为了追求刺激而疯狂要求被电,最后活活给爽死了。
 
同样,如果有空闲时间,却不能整活,这群人简直能活活憋死。
 
快手上曾经有四大闲人,他们干了啥事呢?有一个人每天往海里丢一颗小石子,然后拍个短视频记录下整个过程,美其名曰精卫填海。
 
有人往石头上挂一瓶水,水滴下来落到石头上。他每天拍一个视频,看什么时候能把石头打穿。这就叫做“水滴石穿”。
 
他到现在为止已经坚持了1216天。我看到评论里面都是:“我从高中看到了大学。”“陪伴了我整个青春”之类的留言。
 
在P站看郭德纲是怎样一种体验
 
另外还有一个叫作“铁杵磨成针”,顾名思义,就是每天磨铁棒,希望能把它磨成针。
 
最后一个更牛逼,叫作“愚公移山”。每天对着山头来一镐子,希望能把它铲平。
 
在P站看郭德纲是怎样一种体验
 
这几个人所干的事情神奇之处在于明明一句话就可以讲完,但是却让人感到余音绕梁,连绵不绝。
 
你以为这样就算无聊了?事实上还远远不止如此。
 
在14年的时候,贴吧有两个老哥因为一款游戏的问题起了一点争执,结果在贴吧里对骂了起来。你骂一句“狗别怂”,我再还一句“狗再叫。”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两个哥们就这样对骂了一年多,对话多达两千页。不能以沉默作为收场成为了这两个大老爷们最后的倔强。
 
在P站看郭德纲是怎样一种体验
 
教科书上说硬币正反概率各50%,有些人不信邪,于是乎抛了一万枚硬币,最后再逐一清点,得出结论:正反比例为4977 :5033。反正这个结局听起来就很科学。
 
在P站看郭德纲是怎样一种体验
 
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奇怪的视频。比如有人专门买来一台液压机,用来压鸡蛋、压拖鞋、压金条、压榴莲。。。一点正事都没干,反倒用来搞破坏了。
 
在P站看郭德纲是怎样一种体验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无聊的事以外,还有一些比较狗血的。比如说有人在网吧里面看新闻联播,有人在酒吧里写《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甚至还有人在P站里看郭德纲。
 
这群人究竟是兢兢业业,还是不务正业,我竟一时间分不清。
 
在P站看郭德纲是怎样一种体验 
 
无聊的人
 
前面所说的慢直播,或者是这些无聊的事,看起来就让人感觉到挺无聊的。
 
但是事实上,无聊本身是一个很主观的看法,我们评判标准不一样,看法也就不一样。
 
比如说,女生逛个商场能轻松走个十万步;男生在家打游戏能宅到天荒地老。但是当性别一转换,这些事情都是索然无味的。
 
如果要下一个定义的话,我觉得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收益的事情上都可以算是无聊的。
 
在P站看郭德纲是怎样一种体验
比如说前面所说的各种直播,主播们可不无聊,他们从中可以博取一大波关注。但是看直播的人就不一定了。
 
这些人明知道这些事毫无收益还继续做,有些是为了解压。
 
现在的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了,生活时常把打工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早上挤着地铁,踏着一个生无可恋的步伐来到公司。等熬过了甲方的反复横跳、领导的不想当人之后,好不容易下班了。但这时候街上的路灯已经全部亮起,他妈的已经入夜了。
 
工作时间的延长,这就意味着休息时间的减少。大家都在想,没睡觉之前,这一天都不算过去,于是乎开始拼命熬夜,挤占了睡觉的时间。结果第二天睡得迷迷糊糊,没想到又他妈的要开始上班了。
 
在P站看郭德纲是怎样一种体验
 
有些人得到了金钱,却失去了烦恼,有些人虽然失去了快乐,却得到了贫穷。这么一想,眼泪就忍不住喷了出来。
 
所以大家开始迷恋这些无聊的事情带来的朴实无华的快乐。
 
为什么挪威人会喜欢慢电视节目?有人做过调查,发现“喜欢自然”这个投票占了很大的比例。世界那么大,虽然没办法出去走走,但是看一下还是会挺过瘾的。
 
现在的慢直播也同样如此,虽然看起来慢吞吞的,但却能让大家放慢脚步,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
 
《美国丽人》里面有一个我印象深刻的片段。一个男生酷爱摄影,到处扛着DV去拍片,而他最喜欢的一个作品居然是一个随风飘扬的垃圾袋。最后他还拉着女朋友一起看了这15分钟无聊的片段。
 
他说:“有时候世界上拥有太多的美,我好像无法承受。”
 
在P站看郭德纲是怎样一种体验
 
有时候美是很琐碎的,这就需要你认真感受。
 
之前有个老师为二年级的学生出了一道作业题,题目是数一千颗大米。
 
这道作业听起来就让人感觉挺无聊的。所以有些人怀疑,这个老师难道是施虐狂,在变相体罚学生?
 
后来他出来解释说:“数字本身并不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认识,只有亲自体验过了才知道一千这个数字的分量。”
 
在P站看郭德纲是怎样一种体验 
 
还有一些人做这些无聊的事情是为了对抗生活的虚无。
 
有个段子说,凡是中年男士突然迷上某项烧钱的活动无法自拔,诸如海钓、摩托、音响,肯定他已经进入无性状态了。
 
同理,平常生活都这么累了,还憋着一肚子气,这时候就需要找点事情做来转移一下注意力。
 
有些人在微博上追星,时刻关注着爱豆的吃喝拉撒;
 
也有些人网上云吸猫,全靠着各种可爱的表情包续命。
 
这些事情如果你说无聊吧,算不上;说快乐吧,好像也算不上。
 
试图以逃避的方式,对抗虚无,究其原因,要么因为我们不够勇敢,要么只是我们太过孤独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3R1dL6eadM3eTEVREC0Cg

兽爷丨江湖就是人情世故

 

2011年,《人民日报》连续刊登了三篇关于两院院士评选的评论。文章笔锋犀利,质问为何享誉海内外的屠呦呦、袁隆平、李爱珍、饶毅、施一公评不上院士:

 

涉嫌造假、擅长公关、有权有钱的却顺利当选、风光无限。两相比照,向社会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和施一公一起落选的饶毅愤然宣布,永不再参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饶毅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任何学生物的都会知道原因。

 

记者们没学过生物,所以他们去问中科院,饶毅为啥没选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知道:

 

院士群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优秀的。

 

武汉大学副校长舒红兵,2011年以排名第一的成绩成功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就在这一年,他的妻子,后来的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所长王延轶,和几个朋友、同学在武汉开了一家公司。

 

那一年还有一部叫《传染病》的电影上映,电影里一个骗子在瘟疫大爆发的时候告诉群众,连翘可以治疗瘟疫,这个谎言让相关企业和投机商们赚得盆满钵满。

 

新冠疫情期间,武汉病毒研究所和上海药物研究所熬了个大夜,研究出了“双黄连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中国人对双黄连一点也不陌生,它的成分就是金银花、黄芩,还有:

 

连翘。

 

两大研究所的背书,让不明真相的群众有几天纷纷抢购双黄连。郑州甚至有个人因为排队买双黄连,还感染了新冠病毒。

 

也大约就是那几天,网友们在一封网传是饶毅亲笔信的带领下,开始八卦舒红兵和王延轶的感情史。

 

上个月,舒院士带领武大研究生进行了学术道德与规范宣誓:严谨治学,诚信科研。誓言声还在绕梁,就有人在美国Pubpeer网站爆料,说舒院士学术不端。

 

舒院士团队回应说少数笔误或图表展示有误,不影响实验结论。他还亲自给媒体发微信:

 

粗心之误。

 

一百年前美国总统柯立芝总结过人为什么会粗心,大概就是因为在吹捧谄媚里生活太久。

 

 

1

 

 

2011年,在一家小基金公司当基金经理助理的熊俊,刚满37岁。

 

熊俊是武汉人,在香港学了工商管理的他,有一个酒商爸爸。可能只在义务教育阶段读过人教版生物书的父子俩,在2011年义无反顾地把钱砸向了一家叫众合医药的公司。

 

舒院士的妻子,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所长王延轶,在这一年也开了家叫武汉华鑫康源的公司。股东里除了自己,还有美国的医学博士陈博,以及:

 

熊俊的妈妈。

 

缘,有时候就是这么妙不可言。

 

老乡、校友,就这样被对于生物医学的爱好和商业变现的理想聚集在一起。

 

没有任何医药背景的熊俊父子,开始用真金白银一步步买成为了众合医药的实际控制人。这家公司原来的实际控制人,又搞出了一家叫君实生物的公司。

 

他们身边开始聚集一大批美国回来的生物医药技术大牛。如陈博,就出任君实生物总经理。

 

大家聚在一起当时不是为了嗑瓜子打麻将。从公司后续发展来看,当时的他们,是奔着要搞出被誉为“抗癌神药”的单抗药去的。

 

医药界的朋友说,想要开发一款药,其实只需要走三步:

 

筹钱、研发、审批上市。

 

当然了,也是有捷径可走的。

 

2012年5月,众合医药与武汉华鑫康源签署了一份协议。双方约定,众合医药将以1300万元的价格,从武汉华鑫康源手里获取“人源化抗Blys抗体”的专利,并将按照35%的比例,将此后该专利的盈利向武汉华鑫康源分成。

 

这个“人源化抗Blys抗体”的主要研发者就是陈博,和刚当选院士没多久的舒红兵。

 

之后,君实生物登场了。

 

一个月内,陈博和熊俊父子就掌握了君实生物的控制权。君实唯一的目标,就是研发出能治疗黑色素瘤晚期的PD-1,研发人:

 

陈博。

 

被誉为“抗癌神药”的PD-1,能挽救黑色素瘤晚期病人,有效提高病人存活期。在当时,连世界制药巨头默沙东都还没能完成研发。

 

默沙东算什么。当年,只有7000万总资产,不到20个员工的众合医药,有6个项目在同步研发。

 

后来,众合医药和君实生物合并。尽管年年亏损,但从2013年到2018年年底,熊老板的公司在新三板和港股市场已经融资超过了:

 

50亿元。

 

虽然君实生物一直赚不到钱,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今年7月中旬登录科创板,市值一度超过1500亿。

 

2018年,君实的首款新药拓益临床试验已经接近尾声。根据《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卷》调查的数据,开发一款抗癌新药,平均需要7.3年的时间和6.5亿美元的成本。

 

美国人太慢了。7年时间,君实全部产品的研发费用:

 

不超过12亿人民币。

 

他们甚至还有大量的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钱有了,研发能力又这么强,只差药品上市审批这一步了。

 

 

2

 

 

2015年,君实的首款新药PD-1获得临床试验的审批。从申报到审批,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一点连君实的人自己惊呼:

 

快,太快了。

 

2016年,陈博和舒红兵研发的“人源化抗Blys抗体”获得了国家临床试验的审批。眼看最关键的临床试验即将来临,君实生物首席科学家的陈博却辞去了自己在公司的职务。

 

药品三部曲里的最后一步——上市审批,终于要到了。

 

2018年8月,君实生物宣布与上海海和制药达成合作。

 

上海海和制药本来是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旗下的一家国企。2016年,上海药物研究所上一任所长丁健担任副董事长的绿谷制药,把海和制药的股权从上海药物研究所手中买了回来,海和制药变成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2019年10月,上海海和所有的股东集体退出,一家叫做海和生物制药的香港企业,成为了唯一大股东,注册资本超过8亿。

 

香港公司注册处的资料显示:

 

丁健是海和生物唯一自然人董事。

 

有媒体计算过,中科院人均22万的年收入,就算丁所长高一些,不知道8亿的注册资本到底是认缴还是实缴?

 

丁健院士,除了是上海药物研究所前所长外,作为我国研究抗肿瘤药物专家,还有一个职务:

 

药品评审委员。

 

我国的抗癌药物评审体系就是在丁健院士的领导下建立的。君实生物不但和丁健院士的公司有合作,还延揽了不少上海药物研究所的人在公司任职。

 

2018年底,君实生物的新药审批顺利通过。

 

在技术评审的文件中,君实既没有完成肝损害患者试验、也没有完成肾损害患者试验,其所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7.7%。

 

有15.6%的患者因为不良反应而永久停药。

 

最后,专家们考虑到临床的需求,有条件的批准了拓益的上市。和上海药物研究所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绿谷制药,他们阿尔兹海默症神药GV-971拿的也是这种批文。

 

2016年陈博离开君实生物后,股票都是由妻子持有的。2018年底,在君实生物港股上市和PD-1获批上市后,陈博的妻子很快就套现离场。

 

2018年11月28日,王延轶当选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在此之前不久,她退出了武汉华鑫康源的管理层。

 

 

3

 

 

前段时间,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中科院下属的《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一则简讯,这是去年底他实名举报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博士学术造假后的第二次发难。

 

在这则简讯里,饶毅指出耿美玉2003年到2013年一共写了12篇和GV-971有关的论文,但在2019年10月引发极大争议的论文里,耿美玉一篇也没有引用过自己的研究成果。

 

饶毅在文章里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种药物有这么多的靶点可以治疗或缓解一种疾病。

 

饶教授没见过的事情还有很多,讲话不要那么绝对。

 

今年3月20日,君实实宣布开始研发新冠病毒抗体药品,代号JS016。临床实验都没开始做,美国的礼来制药就来买走了中国区外的独家研发、生产、销售权。

 

这是一个奇怪的选择。礼来没有选择自己在国内关系亲密的老伙伴信达,而是选择了此前没有合作过的君实。

 

这款药的研发团队里,包括君实的老朋友,帮他们PD-1站过台的高福,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严景华团队,武汉病毒研究所,以及华山医院的张文宏团队,礼来报价1000万美元加上买入7500万美元君实港股股票。

 

双方还约定,如果效果好,美国人还将继续支付最高2.45亿美元。

 

放弃了老伙伴,花了老些钱,买来的技术礼来却一点也不重视。

 

礼来在美国开展了两批新冠抗体临床实验。一批是自家研发的555抗体单用,一批是555+JS016的联合用药。很显然,前者才是礼来看重的产品,而后一项组合甚至连用药紧急申请都还没有提交,礼来就宣布停止了新冠抗体的临床研究。理由是独立安全委员会建议:

 

停止招募实验参与者。

 

JS016在美国上市之路已经大概率胎死腹中了。

 

但在国内,JS016早在6月7号就获批开展临床实验。从宣布开展合作研发到走向临床,只用了78天。

 

这种速度,饶教授肯定也没见过。

 

除了新冠抗体,君实还在研JS004,已经被FDA和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实验.这是一款被君实称为全球领先,世界独家的抗癌新药:

 

体现了公司卓越的创新药物研发能力。

 

君实的研发团队是一个大专生多过博士,一大半都是本科毕业的团队,而领导这支团队和这家公司的,是一对没有任何生物学科背景的父子:

 

老爹是个酒商,儿子是证券基金经理。

 

但两人不仅能把一众科学家紧密的团结在周围,还能开全球先河,把默沙东、安进一众巨头甩在身后,研发能力确实强悍。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君实的董事武海辞职了。君实堪堪突破两位数的博士又少了一个。

 

2011年,《人民日报》的质问三连里写过这么一句话:

 

一些企业高管顺风顺水地当上了院士,风光于政、学、商诸界。

 

九年后,这句话现在看,仍不过时。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58clYLD271U-XA2ofqB0Q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这是仙人JUMP的第280篇原创

1

这两天,凡学爆了。

引爆“凡学”的,是微博认证是作家的“蒙淇淇77”老师。

她在微博用极其清风霁月、宁静淡泊的文字,不经意间就详实地记录了她在北京的富贵生活以及夫妻恩爱。

并且总能做到事无巨细,包括委婉地告诉所有人她住北京的别墅区,跟闺蜜15分钟就能吃完火锅,面试英法双语中西餐融汇贯通且可以不盯着她老公看的烟台本科保姆,用苹果手机的计步器记录房事,算下来平均一秒可以3下。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老公来自蓝翔。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至于什么花了7万7竟然只能配18k金的眼镜这等小事根本不值一提,还常常引经据典,卢梭,季羡林,孟京辉,阿Giao,做到了真正的横贯古今中外。

大家把她这种在各种漫不经心和故作苦恼中反复横跳,欲拒还迎地迁怒责备,直接概括成了“凡尔赛文学”,送上了热搜。

一时之间,这种在若有似无之间体现贵族气质,并且总伴有缺失遗憾的苦恼以及淡淡哀愁的体裁,瞬间蔓延全网,引无数凡学文豪竞相入场。

如果今天还没有凡尔赛,你已经落伍了。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说来惭愧,我看这些既尴尬又好笑,看完让人想尖叫的凡学故事一通宵,开心坏了。

要不是我家精通86国语言,毕业于常青藤10所大学的管家和来自菲律宾王室的阿姨轮流用各国语言叫我,把我从500万平方公里的床上叫起来,没准我现在还在迷路,找不到房门。

早起真的很烦,尤其是大清早还要被逼着吃满汉全席早餐。

我只想平平淡淡喝点稀粥,我讨厌用佛跳墙煮粥。

我也看到好多人说,凡学根本就是“烦学”,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是妄想症、被迫妄想症,甚至还有人说,凡学就是装X。

这就很离谱了,必须掰扯清楚。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2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凡学?

凡学的全称,是凡尔赛文学,源出自漫画《凡尔赛玫瑰》,主要描述的是一种法兰西波旁王朝上流社会贵族们的优雅奢靡,犹如一朵猩红色玫瑰,绽放它独有的坚韧与高贵。

讲白了就是装X。

不过凡尔赛文学并不主张这种复古风潮的装X范儿,反而是通过一些抱怨式、伤感式反向表达,寥寥几笔好输出自己优越与嚣张。

同样是装X,凡尔赛不一样。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总的来说,凡尔赛文学跟装X,最大的不用在于三点:

原则上讲究,明贬暗褒,先抑后扬;

策略上注重,巧用第三人称视角;

行动上强调,善用统一回复。

不能做到明贬暗褒,先抑后扬式的炫富,基本上可以直接判定为纯装X。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举个例子,有人在朋友圈晒车,写的是:喜提大宝贝,谢谢男票儿+车.jpg的九宫图。

这种一眼就能看穿是个装X的老实人。

但如果换做凡尔赛文学,同样是晒车,应该这样:

“男朋友叫了外卖,别墅区的私人管家怕我们麻烦直接开着哈雷给送上来了,我一看是个打火机,害!还以为是奶茶汉堡呢,空欢喜一场+一张假装漫不经心的随手拍车钥匙.jpg”

并且一定要统一回复:“不是打火机+笑哭了emoji,就是一把玛莎拉蒂的钥匙。”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从策略角度上说,凡学涉及一个心理战术的运用。

装X的人怕什么,怕你看不懂,所以装X的信息永远是直给且短而集中,直接标价格。

但凡学不一样,凡学也怕你不知道他在装X,但更怕被人看出来装X,所以凡学喜欢加各种铺垫描述,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还会加上一些反转性的技巧,用于抵消装X带来的凌驾感。

举个例子,炫耀学历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一屁股炫歪了,可能会被别人用工资进行降为打击。

但凡学炫耀学历,可以这样写:

“我22岁才读博,感觉有点晚,毕竟老师们介绍我的时候都只说我是我们哥大建筑专业的颜值担当,不提我那175篇论文和238个专利,老伤心了,下次再也不去帮学校蝉联诺贝尔了。”

你甚至可以想象,凡尔赛文学家,就像是一位近期被爆出买下一座中世纪古堡的神秘买家,在众人的注视下,他缓步走下蓝丝绒地毯的旋转楼梯,摇晃着手中的红酒杯,步入社交欢场,却以最平实的口吻,跟客人聊天,说自己就是有社交恐惧症的憨批,买城堡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女朋友庆祝生日,哄这个80岁高龄的小女孩开心。

如果你还想象不了,那你就把他想象成牛老师。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3

凡学和装X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层次感。

装X是单核的,完全不讲层次,只讲一个点:我牛X,快夸我。

碰到反骨一点的人,他非但不会夸你,还会骂你,说不定还会拿你的图存下来给自己用。

That is fine,But mine。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凡学讲究层层递进,一般分为三层,:

第一层:严格突出自己的缺陷,如自卑丑陋差劲和无知,一下子就把道德高地将到地心,以此引来关注和同情。

第二层:炫耀本体和人本身,一定要形成巨大的结构性反差,最好冒犯常识。

第三层:整体读下来有留白的空间,好让人仔细这么一咂摸,实现一种银瓶炸裂的通灵之感,意识到即便这么差的一个人,都能如此地浑元霹雳,泯然众人,那全胜时期的他该冲出太阳系了,是宇宙大爆炸以来最亮的光。顿时一个弱者的形象气质顿时拔地升天,还有反杀经验加成。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例如,哎呀我只是一个不善言辞的自闭症患者,非得拉我到世界辩论大赛拿个世界冠军什么的,真是太让人勉为其难了。

对手一个个都好厉害呀,一定是我运气好才拿了冠军,一定是!

好家伙,我直接好家伙。

甚至想抄家伙。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凡尔赛文学早已有之。

我们最爱的东哥曾经就说过,他脸盲,根本分不清楚自己的老婆漂亮不漂亮。

这还是他清醒的时候,更别说他喝醉了,那就更分不清了。

如今,凡学再度流行回归,既说明流行也是个轮回,也充分表明现在的大家不仅看透了生活,学会了调侃自嘲,甚至还学会了灵活运用反讽的艺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现在哪怕带薪拉屎,只要打开凡尔赛文学,都能比平时多蹲半个小时。

希望大家能够多给凡学一点空间,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世界已经如此魔幻,装X给谁看?

我们应该抓紧舍弃低俗的装X,跑步进入凡学的赛道。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4

我其实觉得凡学不是什么坏事儿。

第一,凡学的本质是一种快乐的想象力。

毕竟,文学本身就代表了一种主观的想象力。

也就是说你没有办法阻止它的出现,谁也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心里在想什么。

你不喜欢,你可以选择不看,不听,或者你可以批评它嘲笑它辱骂它。

到了凡学这里也一样,凡学家们只是把这种想象力和主观转换成了文字,然后发到了社交平台上。

喜欢你就扫一眼,不喜欢刷一下就过去了。再或者你可以给原博主留个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跟他打打嘴炮。

互联网嘛,谁不是扛着键盘上战场。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又或者你转发到自己的聊天群,和朋友组团笑他。

笑笑别人,被别人笑笑,是一种人生的常态。

凡学还是一种快乐的文学。

只要凡学家输出了自己的情绪,那他一定是爽的。甚至只要大家都看破不说破,那凡学家的和看凡学的人,大家都很快乐,这是种双赢。

现在网上的凡学热,很多其实都是在玩梗,写梗的人快乐,看梗的人也快乐,这种其乐融融的场面,不比饭圈撕X,互相祖安更好么。

5

第二,凡学把快乐的成本降低了,而且无公害。

现在这个社会想收获快乐,是需要付出绝对成本的。

到了凡学这里就不一样了。

凡学的快乐要成本吗?

当然要,首先,凡学作为一种创作,它的灵感一定是来源于生活。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其次,你发文字发图需要买一部手机,需要付电费和流量费。

但是,跟其他快乐相比,凡学的快乐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你凡学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上了热搜,变成了网红,你还能接广告赚钱。

例如凡学大师,知名花式炫富网红“蒙淇淇77”老师,在上热榜的第一时间就接到了广告。

并且这个广告是拼多多百亿补贴。

凡尔赛炫富网红接拼多多的广告,不愧是凡学大师,领悟了凡学的奥义。

反差就是正义。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即便有些凡学家的段子是编出来的,那也客观反映了他内心对社会地位和财富的憧憬希望。

大家被现实调教得中规中矩,被生活毒打得不成人样,要是再没点希望那该成什么样。

大家每天上班都那么累了,回家挤地铁的时候,反正挤着也是挤着,创造一两条凡学,娱乐自己也娱乐大家。等回到家吃完饭,躺沙发上刷刷手机,看看网上的凡学,也算是给自己舒压,这样看来,凡学也没啥不好。

话说回头,凡学作为互联网信息洪流的中的沧海一粟,一条“我觉得除了美丽之外,真的一无所有”的凡学语录,对经济环境人口以及碳排放,根本没啥影响。

凡学,是实实在在的无公害产品。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6

第三,凡学对应马斯洛层次需求的第四层。

马老师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

如果没有达成前三层,一个人是不会凭空进入到第四层的。

某种程度上这是好事,说明我们的生活变好了,即便是很贵的化妆品,奢侈品,大家努一努,分分期,总是能买得起的。

凡学的归属从来不是炫耀,而是想获得一份尊重。

哪怕是虚假的尊重。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为什么想要尊重?

还不是因为平时生活中没有受到应有尊重。

大家都是社畜,虽然看似又体面的工作,有唬人的title,有不错的收入,但是在资本家眼里他们是给公司电脑配的工具人,而且基本上过了35岁就可以被扫地出门了。

偶尔发条凡学的朋友圈,其实是在弱弱地向所有人表达自己也是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审美的人,传递了一个特别朴素的愿望——快来找我玩,快来和我互动。

这不是虚荣,而是一种参破,看清楚了自己的人生,这是一种大智若愚。

与其把自己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卷和工作中,也并不能收获尊重,为什么不用更加简洁的方式获得。

诗和远方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一种理想感受,何不让凡学替自己直接实现,反正凡学家的人设和情境可以随便指定,你可以是地下财阀,也可以是流落在民间的王室公主,可以才貌双全,也可以是天赋异禀的神童。

凡学可以打爆一切,因为想象力天生无敌。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7

第四,并不是所有的凡尔赛文学都是要输出优越,也有一些额外的情况,有些人含着金汤匙出生,他的疑惑不解和苦恼,就完全是正常的袒露。

所以无论他说什么,你也不会觉得他装X。

或者即便是他装X,你也觉得这是幽默。

比如一个富婆问你,什么是凡尔赛文学,她在凡尔赛只有好几处房产,你只会觉得她很坦诚。

这样坦诚的女孩子,每个男孩都喜欢。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如果她告诉你,最近每天都会被北极狐绒的被子热醒,从巴黎手工店专门定制的钻石鞋穿在脚上有点硬,上次睡觉不小心落枕,扶着脖子从卧室出来,从女佣到厨娘到管家,宛平南路六百号的屋子里乌泱乌泱地跪了一地。

搞得她只能用法文命令他们,好啦好啦大家平身吧。

这样的她,你只会觉得她像少女一样鬼马可爱。

没错,富婆就是这么可爱。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8

凡尔赛文学归根究底还是一种伪装式的自嘲,因为认知就是分层的。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出身门庭和教育,大家只能够通过夸张地修辞手法去描述那种生活是什么样的。

互联网的出现,让这种幻想实现变容易落实了,成为凡尔赛人变得容易了。

无论是女性凡尔赛,职场凡尔赛还是精英凡尔赛,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以极低的成本成为凡尔赛人,收获尊重。

又或者收获快乐。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既然富人的快乐难以想象,我们假装富人想象一下也没有错,反正大多数人也无法验证究竟是不是。

最后,如果你把思路拉远一点想,会发现那些生活中的愤怒也好,不甘也好,最终都会在笑一笑和幻想中过去。

过去社会上还讲仇富,现在人人都是凡学家之后,还仇富干什么呢?顶多我想报复你的时候,只要发一条比你更含蓄,更明贬暗褒的凡学语录就可以了。

大家在一片笑声中完成了最终的和解。

等待下一个创作的灵感到来,就这样一轮又一轮。

一天又一天,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快乐而又无害的炫耀,有何不可呢。

人生已是如此的艰难,很多事情就不要拆穿。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rEdWh6xKxR67L_CyQxvtIQ

被消费主义毁掉的年轻人:财富,不是赚多少,而是存多少

作者:升值君
来源:升值计(ID:shengzhijjj)

 

1

被消费主义毁掉的年轻人

 

存钱是中国人的传统技能,我们大概是全世界最爱存钱的民族了。包括最近的新冠疫情,之所以能够采用隔离的形式战胜疫情,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家庭普遍都有积蓄。我有一个美国的朋友跑回来说,他太能理解为啥美国人反对隔离了,因为真的很多家庭没有储蓄,必须出去工作。

 

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其实就是一件事,把钱借给了不该借的人。正常的金融机构,就应该是当铺思维,必须有抵押才能贷款,但是当年的美国非常疯狂,无论是脱衣舞女,还是流浪汉,甚至是一条狗,都能拿到贷款,一旦这些人无力还贷,就造成了金融危机。

 

然而,最近这么多年,国内也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不储蓄了。储蓄,存钱,听起来就是个很老土的事情,财务自由、理财才洋气,超前消费才是主流,有钱要买,没有钱,借钱也要买。这也就是各种小额借贷app盛行的原因,这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家庭负债加重,从2010年开始,中国人民的贷款也在飙升,从8.8万亿飙升到现在的36.4万亿。截至2017年5月,央行公布的境内居民住户存款62.6万亿,把境内居民的人民币存款减去住户的贷款后发现,全国居民净存款仅剩26万亿。

 

消费主义的洗脑之下,商家用消费主义堆砌一个个后浪,然后把后浪吹捧成英雄,强行定义她们的人生才叫值得过的人生,而且不能批评,批评就是仇富。

 

这样的伎俩,收割的并不是真正的后浪,而恰恰是跟后浪一毛钱不沾的打工人,你羡慕这样人生,并准备说走就走时,你会发现故事刚刚开始。

 

资本家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没钱又要面子的消费者了,为了超前消费,他们不惜借高利贷。这种消费贷,其实就是提前占有适龄劳动者的未来现金流。

 

这种借贷,只会让人逐渐消耗未来的现金流,越是现金流紧张的人,越有可能陷入危机。

 

财富,其实不是赚多少,关键是能存下多少。

 

我认识的不少互联网高薪收入家庭,两口子收入上一百万的很多,仗着年轻,消费水平很高,入不敷出也不在乎。但从2018年开始,互联网公司开始出现裁员潮,其中不少人的工作都有变动,这才发现,这么多年下来,负债累累。

 

其中我认识一个刚毕业就有30多万年薪的人,本来是top2毕业的青年才俊,但是消费非常高,衣服包包非名牌不用,每年都要去两次海外旅游,几年下来,他一清点,各种贷款已经200多万了,这还没有买房,如果没有意外,他这一生,就要在还债中度过了。

 

2

小富由俭,大富由天

香港富豪刘銮雄有个专访,就是让关之琳、李嘉欣都当过情妇的大刘。他提到一个标准,就是有1亿现金以前都是省钱,他原话是这样的:「今天,香港最有钱的前十几二十人,如果是自己创业的,每个人的财富,起初都是节省下来的,挨回来(熬过来的),不是说有钱就去旅行,有钱就去碌卡(刷卡购物)。我在26、27岁时,银行存折有一亿多现金,我看到一件外套,是很需要买的,冬天的长外套,4000元,看了三次,最后都不舍得买,你要知慳识俭,你怎知明年是什么环境。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香。」

 

刘銮雄后来有钱以后花天酒地,玩弄女明星都知道,包括他太太甘比,有个新闻报道说她半小时花六位数,但是她年轻的时候,也是存钱过苦日子,她真正有钱开始挥霍,都是赚到一辈子花不完的钱,40岁以后的事了。

 

被消费主义毁掉的年轻人:财富,不是赚多少,而是存多少

 

问题是现在的年轻人想要的是,20岁的时候过上40岁富豪才能过上的生活,想买就买,想花就花,那么未来一定很惨的。刘銮雄这种又有头脑,运气也爆棚,天时地利都有的人,尚且紧巴巴了十几年,你想又有钱,又顺心如意花钱,怎么可能呢?

 

刘銮雄这人人品虽然非常垃圾,但是给出的建议很中肯:「年轻人只会怨天尤人,你打开电视最多的广告是什么,旅行社的广告和财务公司的广告,就是鼓励你去借钱,碌卡,去旅行,谁不知道享受是好的,但你是否要背负债务,你是否想像希腊那样,今天欠钱,准备耍赖不还。。。他们都是享受了再说。所以有时候年轻人,唉,有新手机要换,其他又要换,完全和我们的想法不一样。」

 

不会存钱,毁掉的是年轻人的未来。

 

韩国是一个阶层固化很严重的社会,大家都知道,但他们有过一个统计,80%以上的中产家庭的第一桶金都来自于储蓄,从草根上升到中产的家庭,则几乎全部有储蓄的好习惯。

 

同样是两个出身普通家庭的年轻人,经过十几年的储蓄,到40岁的时候,命运就已经截然不同了。

 

储蓄的好处,不仅仅是资金的安全,同样也意味着,当投资机会出现的时候,你有一定的本金去投资,比如说,都知道以前房子便宜,大家都说回到十几年前一定要买房子,但是十几年前的房子,你就买得起吗?03年04年都买得起房子吗?其实还是有本金的人才能买得起,才能把雪球滚起来。

 

所以,小富由俭,大富由天,这句话是不错的。

 

3

节俭才有自由

 

《财富自由》一书的作者认为,即使是今天,普通人想要致富的方法其实没变,还是节俭致富通过攒钱不一定能成为富豪,但是可以让你在遇到大多数金钱问题时不至于束手无策。

 

消费主义的精致穷也是富人给穷人下的陷阱,只要陷入这个陷阱,就永远无法实现财务自由。道理很简单,就像我说的那个top2的青年才俊一样,你不存钱,你就没有启动资本。

 

《致命女人》里的刘玉玲提出过一个「Fuck You Money」理论,是她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所有的事情都是生意,所以我工作后很努力地存钱,我称它为Fuck You基金,如果拥有这笔钱,当有什么意外发生,有人强迫你或者辞退你,你就可以对他们说Fuck You

 

因为你积累不了第一桶金,就没法跨越阶级。穷人也买奢侈品,富人也买奢侈品,刘銮雄这种人,他老婆一次就花千万,但是,他的财富增殖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花费速度。

 

被消费主义毁掉的年轻人:财富,不是赚多少,而是存多少

 

有储蓄的人才有选择权,行为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和心理学家埃尔德·沙菲尔在长期研究贫穷后,得出的重要结论。他们将自己的研究写成了一本书——《稀缺》。

 

稀缺,会让人只关注紧急事件忽视重要事件,会让人习惯性透支未来,会导致人做每一个决定都要反复权衡,占用过多认知资源,甚至会导致大脑认知能力下降。

 

如果你只赚钱,而没有储蓄,那么你一直处于一种稀缺的状态中,所以你必须被迫作出短择财务自由不是你想买什么买什么,而是你可以决定这笔钱买还是不买以及是否能为梦想支付代价。比如财富积累换取的房子车子或者考证费用、旅游费用等大笔支出,如果我们过着「精致穷」的生活,就没办法随时能拿出大笔储蓄做自己想做的事,你是愿意被资本控制,还是愿意积累资本,是被消费主义洗脑、被金钱奴役,还是成为财富的驾驭者。

 

这完全取决于,你存了多少钱,在这个全民电商的时代,拒绝消费主义洗脑,拒绝提前消费,才是年轻人保护自己的唯一方式。自由,需要很多节制为代价。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z00W1xRxCv7d3xNGloE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