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初中生看的10部励志电影,点燃你的学习激情!

 

来源:万唯中考(wanweiedu)

 

学习需要有持久的动力,当你觉得累了,想放弃了,可以通过读一些励志的文章和书籍来调整自己,或是看一些励志的电影来激发自己的斗志。

 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也许你从未看过这部电影,但是你一定听说过这句话: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nna get.”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这是电影《阿甘正传》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

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绘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弗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stupid is as stupid does)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

这也是唯唯最爱的一部电影,从一开始因为阿甘做傻事感到可笑可笑到后面为他的执着而感动,每一次观看都会让人有着不同的体会。
适合初中生看的10部励志电影,点燃你的学习激情!
 风雨哈佛路 
(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
《风雨哈佛路》是一部催人警醒的励志电影。 影片介绍了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丽兹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最高学府的经历。
丽兹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父母酗酒吸毒,母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贫穷的丽兹需要出去乞讨,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 
随着慢慢成长,丽兹知道,只有读书成才方能改变自身命运,走出泥潭般的现况。她从老师那里争取到一张试卷,漂亮地完成答卷,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她千方百计申请哈佛的全额奖学金,面试时候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
然而,贫困并没有止住丽兹前进的决心,在她的人生里面,从不退缩的奋斗是永恒主题。
适合初中生看的10部励志电影,点燃你的学习激情!
 追梦赤子心 
(Rudy)
这是一部改编自丹尼尔· 鲁迪真人真事的励志电影,电影讲述了身材瘦小的鲁迪通过不懈努力,进入梦想中的圣母大学橄榄球队,并最终由替补变为正选队员的故事 。
《追梦赤子心》被认为是励志片的典范之作,赞扬了努力奋斗与信念坚定的美好品质。男主人公鲁迪传达了“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奋进精神,经过时间的见证,使这部电影的标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代名词,代表着那些战胜偏见、勇往直前的赤子之心。
适合初中生看的10部励志电影,点燃你的学习激情!
 叫我第一名 
(Front of the Class)
电影改编自根据布拉德•科恩的真实故事改编,是一部自传类励志电影,影片讲述了叙述患有妥瑞氏症的男孩努力达到成为老师的梦想,并且克服病症的故事。
布莱德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这种严重的痉挛疾病,导致他无法控制地扭动脖子和发出奇怪的声音。而这种怪异的行为,更是让他从小不被老师和同学理解。
大学毕业后,布莱德秉持着每个学生都值得被教导的愿望决定当老师,为了找到一个愿意接受自己的学校,他不抛弃梦想,不放弃信念,默默努力着。
最后,经过了大约25所学校的面试后,终于梦想成真。
适合初中生看的10部励志电影,点燃你的学习激情!
 垫底辣妹 
ビリギャル
长相甜美的高中女孩工藤沙耶加在家并不受父亲待见,父亲一心要把弟弟培养成棒球手,而疏于对女儿们的呵护。沙耶加所在的高中有内部升学的制度,因此她终日和小姐妹们吃喝玩乐,学习掉到了全年级倒数第一也毫不为意。
温柔勤苦的妈妈经常被校方找去说教,她为女儿的未来焦虑万分,因此将沙耶加送到了坪田所开办的补习班。
经过水平测试,沙耶加实际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水平,不过开朗自信的坪田不以为意,他以特有的方式打开女孩的心防,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在坪田的帮助下,沙耶加对学习的态度逐渐浓厚,后来更立下了考取庆应大学的宏愿。
最终,利用一年半的时间提升了40偏差值,成功考上庆应大学。
这是丑小鸭绝地逆袭的真实故事,重点是,本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适合初中生看的10部励志电影,点燃你的学习激情!
 摔跤吧!爸爸 
Dangal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让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赢得世界级金牌。
结果生了四个女儿,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却意外发现女儿身上的惊人天赋,看到冠军希望的他决定不能让女儿的天赋浪费,像其他女孩一样只能洗衣做饭过一生 。再三考虑之后,与妻子约定一年时间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换掉裙子 、剪掉了长发,让她们练习摔跤,并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最终赢来了成为榜样激励千千万万女性的机会。
适合初中生看的10部励志电影,点燃你的学习激情!
 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1948年,当克莱蒙——一位失业的音乐教师在一所管教寄宿学校找到了一份管教的工作时,他如同进入了一个孩子们的地狱。
他被匆忙逃走的原任管教的经历所震惊,又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校长的残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们的无法无天及可怜无助,让他产生了一种改变学校的管教象警察对待犯人一样对待孩子们的冲动。
他在乐谱上写下了专门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他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束缚孩子们身心的绳索,抚平了他们受伤的心。
神圣而纯净的音乐不但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更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仁爱、友善、宽容的极致是让所有的观众眼中充满喜悦的泪水。
适合初中生看的10部励志电影,点燃你的学习激情!
 永不放弃 
(Door to Door)
如果你是一个有脑瘫病史的人,如果你永远无法站直,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一只手只能永远地反背在身后,连打领带、系鞋带、扣袖口这样的事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行,如果你完全可以凭借救济金生活,你还会出去工作并且梦想着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吗? 
故事的主人公比尔就是这样一位残障人士,他患有先天性脑瘫,但比尔并不甘心成为一个失败者,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生命中获得成功。从1955年起,他开始尝试做上门推销员,起初他四处碰壁,并且经常遭到“正常人”的白眼。但是,他并不气馁,继续着自己的事业……
适合初中生看的10部励志电影,点燃你的学习激情!
 当幸福来敲门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男主角,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个又穷又丧的人,本来想靠专利产品大赚一笔,没想到被产品连累得穷困潦倒,各种不幸没完没了地砸向他和他的家庭,就连男主角穷怕了的妻子都觉得他去竞争股票经纪人的岗位纯属不务正业异想天开。
但是,男主角丝毫没有放弃,他历经磨难,不消沉,没有办法想办法,总会尽可能地“体面”地出现在公司,为了儿子能够好过一点,尽可能地找不露宿的地方,遇到突发事件,不嫌麻烦地哄孩子进入一个美妙的幻想世界……
男主角作为一个员工,是一个称职的好员工,作为一个父亲,也是一个好父亲,最重要的的,是他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积极向上,心灵美好,这哪里是幸福来敲门,这分明是他自己奋斗出的幸福啊。
适合初中生看的10部励志电影,点燃你的学习激情!
 听见天堂 
(Rosso come il cielo)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往往他会为你打开另一扇。意大利男孩米克虽然出身在穷乡僻壤,但他从小就梦想成一流的电影大师,只因他是那么的热爱电影。
然而上帝跟他开了一个最残酷的玩笑,米克玩弄一支来复枪时不幸走火,从此他只能淹没在巨大的黑暗当中。这一度令米克感到沮丧万分,仿佛活着已没有了动力。
然而盲校的老师的一番话让米克豁然开朗,为什么音乐家在演奏时会闭上眼睛,因为那样音符会蜕变,变的更有力量。于是,米克选择了用耳朵代替眼睛,去记录他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不仅可以看见天堂,还可以听见天堂。
适合初中生看的10部励志电影,点燃你的学习激情!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4AiNvvBU5mI1IS66g9ltQ

昆明劫持案让我泪流满面:这个世界的光一直都在,我们不能假装看不见

作者丨燕梳楼

 

 

一声枪响。

 

歹徒安静了。

 

昆明也安静了。

 

这个世界也安静了。

 

极短的安静之后,现场一阵惊呼。

 

 

01.

 

 

时间正好停留在18点30分。

 

就在一个半小时前,昆明某中学初二学生上完这学期的最后一节课,蜂拥而出。

 

谁也没想到,等待他们的不是寒假,而是一把闪着寒光的长刀!

 

56岁的王某侠,我呸!你TM名字里也配有个侠字,简直就是个欺负弱小的孬种!

 

这个孬种冲进刚出校门的人群里,挥舞着长刀一阵乱砍乱刺,瞬间8个孩子倒下。

 

1名孩子因伤及胸腔大动脉,经抢救无效再也没有醒来。

 

随后,这个孬种劫持一名叫小万的孩子,躲在了台阶高处的一角。

 

接下来的90分钟,没有初始时行凶的惨烈,却每分每秒都上演着惊心动魄!

 

这起劫持事件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可圈可点可歌可泣,没有他们的勇敢与无畏,人质就不可能活着出来。

 

一切,都在诠释着勇敢与正义,善良与爱。

 

 

02.

 

 

先说被劫持的男孩小万。

 

歹徒把刀架在他脖子上,逼着他哭喊,以此来制造恐慌情绪。但小万非常冷静,非常理智地告诉歹徒:

 

“人质死了,你就没有跟警察提条件的资格了!”

 

当有警察想要上前替换人质,小万却非常镇静地向警察摆摆手,示意不要过来,他自己能行,能搞定。

 

这小子,能勇有谋,真是好样的!

 

当歹徒想要一瓶矿泉水问他想要喝什么的时候,他说想要喝可乐。

 

事后被问及为什么要喝可乐,孩子解释说当时歹徒让他手里拿着镜子,以此来干扰警察的光线。

 

只有拿着不返光的可乐,并利用喝可乐的机会把镜子放下,才能给警察制造瞄准的机会。

 

时机稍纵即逝,女狙击手果断扣动了板机!

 

一声枪响,歹徒当场毙命!

 

 

03.

 

 

在劫持事件发生时,画面中一名蓝衣女子的背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人们普遍以为,这是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谈判专家,或者可能是孩子的母亲。

 

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这名蓝衣女子是当地媒体一名刚上岗的年轻记者,入职后的第一周就遇到了生死考验。

 

就在一天前,她刚刚领到记者证!

 

歹徒劫持人质后,疯狂叫嚣着,给你们10分钟,叫一名记者来,要有记者证,要是女记者!

 

10分钟时间,时间紧急,生命攸关,到哪去找艺高人胆大的记者,而且还是女记者?

 

关键时刻,这名年轻的女记者自告奋勇,带着崭新的记者证,带着一名新闻记者的崇高理想,站到了离歹徒最近的地方!

 

对,距离不到3米!

 

如果歹徒冲过来,这位女记者根本没有任何逃生的机会!

 

昆明劫持案让我泪流满面:这个世界的光一直都在,我们不能假装看不见

 

但这名年轻的女记者没有任何畏惧,而是勇敢的走进危险中心,听着歹徒辱骂警察,辱骂社会,辱骂所有人,歇斯底里的发泄着对这个社会的不满。

 

她机智的插话,耐心的安抚,为缓解歹徒情绪,创造最佳的营救时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在歹徒被当场爆头后,女孩返身就跑,但她已经吓的双腿发软,跑出几步就倒下了。

 

她毕竟还是个刚毕业的女孩子啊,什么时候见过这个场面?

 

这世上哪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就在昨天,这名蓝衣女孩被送上热搜第一。

 

出道即封神!

 

她配得上这个热搜!

 

 

04.

 

 

与蓝色背景同时热传的还有一个画面。

 

画面中一名穿着黑色外套和牛仔裤的男子,跪着歹徒前的台阶下面,后来甚至还脱去了衣服。

 

同猜测那位勇敢的女记者一样,人们开始也以为这肯定是孩子的父亲。

 

如果不是护子心切,陌生人谁会面向歹徒直挺挺跪下,然后不停的乞求歹徒交换人质放了孩子?

 

而事实再一次让我们震惊不已。

 

这名男子并不是孩子的父亲,也不是孩子的老师,而是一名便衣警察!

 

他就跪着歹徒面前,不停的向歹徒请求,愿意用自己作人质,换回孩子。

 

昆明劫持案让我泪流满面:这个世界的光一直都在,我们不能假装看不见

 

为了证明自己身上什么武器也没带,他开始一件一件脱下衣服。

 

这样在电影里才会出现的警察,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在危难时刻,他们宁愿以命换命,来换取他所要保护的人民!

 

这起事件中还有一个令人感动的细节。

 

当枪响之后,男孩迅速挣脱歹徒向前狂奔。

 

当他接近人群下意识想回头看一眼的时候,一名警察冲过去一个熊抱,把他带出了现场。

 

谁说警察不专业?谁说警察大老爷们只知道惩凶罚恶?

 

懂一点心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一抱意味着什么。

 

如果让男孩看到那血腥一幕,对他的一生影响会有多大。

 

被人们误解了这么多年,这两个警察用自己的无畏与专业,再一次让“人民警察”光芒四射!

 

这一跪,跪出了担当!

 

这一抱,抱出了使命!

 

他们,配得上警察前面的,

 

“人民”二字!

 

 

05.

 

 

还有一个群体我们不能落下。

 

就在惨案发生后,8名孩子被紧急送往医院。

 

看到血淋淋的孩子们,外科医生紧急会诊参与抢救。

 

一名叫“熊熊酥酥呀”的外科医生回忆,他刚下班回到家,就接到了主任的电话紧急返回医院。

 

医院所有专家和外科医生都来了,对那名伤势较重的孩子进行全力抢救。但因为伤势过重,孩子的眼睛闭上后再也没能醒来。

 

辛苦学习了一学期,寒假还没有开始,就走了。

 

那个丑陋的伤口,足足有30cm长啊。

 

这下手该是多么的凶狠!

 

孩子瘦瘦小小白白净净,利索的短发,就像你记忆中坐在前排,戴个小眼镜,学习很好爱接话把儿的某个同学。

 

昆明劫持案让我泪流满面:这个世界的光一直都在,我们不能假装看不见

 

现场有医生难过的哭了。

 

他们心疼,他们自责。

 

那个白白净净的孩子,不应该这么早凋零!

 

孩子的父母亲人,该有多痛!

 

深夜时分,有学生家长带着孩子自发前往事发路边,点燃蜡烛,送上鲜花,向遇难者致哀。

 

在蜡烛旁边,还有一捧千纸鹤。

 

似乎是在静静的等待,

 

孩子放学归来。

 

 

06.

 

 

写到这里,我已泪流满面。

 

我的孩子和这些受到伤害的孩子年龄相仿。

 

他们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就突然遭受这样的戕害。

 

让人悲愤的是,竟然还有人为这个十恶不赫的歹徒辩解,施以廉价的同情。

 

是,我们应该去追问,去解析,恶人为什么成其恶,但这是挥刀向更弱者的理由吗!

 

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对不起你,即使这个社会全错了,那么还没踏上社会的孩子们有什么错!

 

一个只敢在幼小的孩子们面前撒野的懦夫,有什么值得同情!

 

一个被生活欺负却只敢向无辜平民下手的渣子,就是个孬种!

 

面对这8个鲜血淋淋的孩子,没有人应该去听你的委屈,去理解你的苦难!

 

原不原谅你是上帝的事,这一刻最好的办法就是送你去见上帝!

 

如果这样都能被原谅,那个逝去的孩子,谁给他一个解释?

 

我们的善良,只能给懂得善良的人!

 

这个报复社会的畜生,不配!

 

 

07.

 

 

擦干眼泪,摁下怒火。

 

我想对这起事件中的每一个人,致上敬意!

 

曾经,我们以为现在的孩子像个温室中的花儿,经不起惊吓更经不起风雨。

 

但这个被劫持的孩子让我们看到,临危少年,有勇有谋,中国未来可期!

 

曾经,我们以为现在的媒体已经没有血性了,已经忘了一名记者的良知和底线了。

 

但这个蓝衣女孩,这个记者战线的新兵,却告诉我们媒体人的使命与担当,责任与爱,一直都在那里,关键时刻喷薄而出!

 

曾经,我们以为警察面对危险不会以命相搏了,甚至连水都不敢下了,他们只是穿着一身警服的凡人,是父亲也是儿子。

 

但那个跪在歹徒前试图以命换命的警察背影,却让我们哽咽失声!英雄的人民警察一直都在,面对流血牺牲,他们依然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

 

曾经,我们以为医生面对市场化的冲击,面对医改后的种种顽疾,早已投降了,麻木了,对生命早就失去敬畏了。

 

事实上并不是!他们骨子里的南丁格尔一直都在,穿上白衣他们救死扶伤,脱下战甲他们也有情有义,面对拼死也救不回来的孩子,他们也会自责不已热泪长流!

 

他们都曾经,被我们至少是一些人深深误解过,或正在误解着。

 

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审视这些正义和善良的人们!

 

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关键时候,生死面前,我们还是要靠他们!

 

正是因为有他们,这个社会才有希望!

 

 

08.

 

 

不能否认,也不能掩盖。

 

这些职业,有黑暗有败类,有无数让人恨之入骨的人和事。

 

但请记住,这不是所有,更不是全部!

 

我们不能用误解来代替否定,不能用黑暗来代替光明,更不能因为习惯黑暗,就坚定的为黑暗辩护!

 

基辛格说,中国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幸好还有他们,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没有七彩祥云,没有黄金缕衣,就这样带着肉体凡胎,抛下儿女情长,迎了上去!

 

如果不是他们,如果真的如你想象中的他们,谁会一身孤勇,谁会以命换命,谁会泪洒手术台。

 

都在麻木不仁静若观火,都在噤若寒蝉龟缩不前,这个世界还会好吗?还能好吗!

 

这个世界的光一直都在,我们不能假装看不见!

 

与光同尘,拥抱世界,才是一个成年人的成熟三观。

 

城市在黎明中醒来,一切又开始车水马龙。

 

有人知道,也有人不知道。就在那个黄昏,有人挥舞的长刀,

 

刺向这个城市最接近心脏的地方。

 

也刺穿了由来已久的成见和误解。

 

这可能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也绝不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PS:这篇文章真是写的我数度哽咽,几度搁笔。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也不会有真正的公平。但我们都在努力,都在做最好的自己。拜托大家接力转发,让世界更美好!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364VB4XQD-zBvjWNFYkRKw

说出来怕你不信,我待过最人性凶险的地方,就是学校了

说出来怕你不信,我待过最人性凶险的地方,就是学校了

 

 

“这些混蛋教授,

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

还整天考,

不是你考,就是我考,

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语言学家·季羡林

逝于2009年7月11日

出自作品:《清华园日记

 

……

 

 

 

01.

 

 

 

任何一个活过30岁的人,至少都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生中许多痛苦都由时间造就,一如诸多快乐都是时间给予。

 

而且在时间给予的那部分中,有那么一种快乐,是要拿痛苦兑现的。对于它,我们成年人阵营赠予了一个专属的煽情称谓,叫做“当初流泪的事如今可以笑着讲出来”。

 

这并不是什么独家秘技,但凡尝过挫败、恐惧、沮丧和骂过两千句以上草你麻痹的男人和女人,都拥有这个本事。时间的锤炼不但让我们心变硬了,对往昔痛苦的感知也麻木了。加上你活得越久,发觉人世间其实还有更大的痛苦等着你,你闭着眼睛就能翻到字典里“风轻云淡”四个字所在的那一页。

 

今天,我想来讲一讲学生时代的痛苦。掐指一算,我已经离开学校12年。12年说长不长,说短也绝对不短,足够把一堆糟心事酿成酒了。张爱玲说,人生总是惆怅,快乐的事已经过去,难过的事想起来还是难过。我不这么认为。一想到当年在学校里遇到的奇葩事,我一点也不难过,反而感到庆幸。

 

庆幸自己顺利活到了现在。

 

我小学是在一座小县城读的。以世俗观念来看,那就是我的生身故乡。不过由于读完小学就走了,我对那里早已失去了感情。

 

在我记忆中,它有几分凋敝感,凋敝中又略带温馨。我现在闭上眼睛,还能想起那里单调的街道、单调的建筑和单调的季节更迭。童年时期,我并不觉得它单调,那时我虽性格古怪,身边还是有几个像样的、可爱的小伙伴。

 

嗯,他们可真是把老子“害”惨了。

 

 

 

02.

 

 

 

小学时代谈不上什么凶险,老师都挺好的。加之我很怂,一不敢挑战权威、二不敢挑衅同学。读了六年书,居然只打过一次架,实在过于惭愧。更惭愧的是,我还打输了。

 

但我没哭。并不是我坚强,而是当时三个打一个,车轮战打对方,我方剩下两名队员都赢了,就我一个人输了。

 

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安慰自己:

 

“没关系,咱这是二比一,团队合作,从这个逻辑看,我应该是赢了。”

 

整整六年,我没见过什么大风大浪。但有一年,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当时我爸去外地工作,我获得了王老师在《动物凶猛》里所描述的那种空前的自由。我们家家教严格,父亲这一走,我仿佛能看见空气在燃烧,天空在颤抖。那半年,我的灵魂自动放飞,胆子跟着活动区域一天天变大。

 

以前不敢去的地方敢去了,不敢做的事敢做了。这都要拜我可爱的小伙伴所赐。

 

不过小孩子能有什么坏心眼呢?再者说,上世纪90年代,一座小县城里不让孩子去的地方,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奥秘,顶多是聚众放一放香港三级片。冲上街去打砸抢,我等小朋友又没有那么强健的体格和病态的需求。

 

所谓的叛逆场所,无非就是游戏机厅。

 

那可真是给老子开眼了。乌烟瘴气、灯光昏暗的屋里,噼里啪啦、激动跳跃的声响,荧光屏上闪动的画面。这幅场景,只有你第一次看女孩儿脱光衣服钻被窝前一刹那才会迸出类似的情感,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诱惑。

 

我还是得感谢小伙伴们将我带入如此别开生面的世界,其中的曲径通幽、高潮迭起和愁云惨雾,不亚于青春期迷乱的性爱探索。在刺激感和罪恶感这两方面,几乎一样令人流连。而且,当你懂得越多、放得越开,后者慢慢就没有了。然后你就像一个老赌徒,在牌桌上渐渐失去对时间的意识。

 

后来,我发展到每天中午放学都要去玩儿两把,省下早餐费来买游戏币。紧接着,发展到了玩儿完两把,还得看人家玩儿三把。

 

没多久,我爸回家了。

 

我只能开始铤而走险。

 

回家晚?理由总是可以编的。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我爸毒打我的时候下手更加没有心理包袱,打得如此不遗余力。沉迷街机再加上撒谎成性,这在我家已经可以判二级重罪了。而且,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这显然是对其权威的一种挑战与蔑视。老子都回来了,你还不赶紧有所忌惮?于是乎,我就挨了平生以来最残忍的一顿毒打。

 

然而,这顿打并未对我造成终极震慑,造成震慑的是另一件至今没有谜底的事。

 

挨完打没几天,我就又跟小伙伴们探索世界去了。游戏厅自然是去不了。在他们的鼓励下,我尝试了另外一些超龄体验,诸如一口香烟的味道和约女孩儿出来见面的兴奋。

 

这里要说明的是,其目的并不在于变成痞子,而是出于不可遏制的好奇和情感萌发。结果没几天,这些事全让我爸知道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一切都藏得很好啊,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随后,事情发展到更加不可理解的地步,包括我放学饶了哪条路回家、省下早餐买了哪些垃圾食品,我爸都了如指掌。另外几个小伙伴家中也出现类似的情况。

 

我们怀疑出了个叛徒。

 

大家彼此猜忌。算了大半年,也没算出个所以然。总之,我们课外乃至放学路上的各种小动作,都被家里人严格“监视”了。

 

谁都表示没有出卖组织,我们这帮缺乏反侦察经验的孩子逃无可逃。最终,这个探索生命的团队从内部瓦解。我不敢再冒什么险,终于又变成了当初那个“乖孩子”。

 

时至今日,我都不知道是谁出卖了我。

 

每每想起此事,我都觉得人心难测。

 

 

 

03.

 

 

 

没多久,我离开了那座县城。

 

还是父亲工作原因,我跟着去了一座沿海城市,入读一座私立学校。对于那所学校,我的记忆如今已变成了一道冷羹,丝毫无法引起人食用的欲望。那学校据说是个一夜暴富的鞋厂老板开的,因为自己只读了小学五年级便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投身教育事业。

 

学校占地极大,校舍富丽堂皇,设施一应俱全。我进去后才发现,它修得这么好八成是为了掩盖本质的空洞,就像郭敬明的小说一样,辞藻华丽实际上不堪一读连个屁都没有。它的存在,是为了掩盖某些学生的智商缺陷。

 

说穿了,它不过是一个富家子弟托儿院、一个打发时间的游乐场、一个补足那帮有钱孩子教育履历方便他们在毕业证上盖戳儿的交易所。

 

这些学生在我国绝大部分劳动人民还挣扎在温饱线上时,家里就积聚了大量说不清从哪个不可告人渠道发家而来的财产,每个月拿着几千块零花钱在学校里瞎晃悠。

 

即便校方聘用了大量天南海北来的优秀师资,依然改不掉他们掰着手指数数的习惯。不过他们也无所谓,反正在这里混两年,要么给公立名校交它几十万再买个高中文凭,要么就拍屁股去国外镀金,回来继续啃老。

 

也有一些上进的、用心的小康之家的孩子。但他们并不对我构成威胁。

 

有长达半年时间,威胁我人身安全的,总是那些看起来智力堪忧、体格强壮过人成绩又一塌糊涂的熊孩子。他们本身具有强烈的、排斥外省人的心理,加之我又总是考个全班第一(实在不是我厉害,都是同学们衬托得好),这些连题目都读不明白的傻逼怕是气得觉都睡不着了,隔三差五就要来找我麻烦。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有个词叫“校园霸凌”。回忆前尘往事,他们虽然还没到霸凌的程度,但也给我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不少恐惧。

 

我现在还记得其中有个长得像哈利·波特他表哥的孩子,胖得都他妈没人样了。你远远看见他,还以为这孩子是一时兴起镶了四个轮胎在身上,他爸不去给米其林赞助一笔钱都说不过去。他还自称那是小时候生病打激素打的。我猜要么是他父母要么是医生,总有一个人不负责任地骗了他。那根本不是什么激素,就是纯粹用来给猪崽催肥的。

 

否则这事儿根本说不通。

 

当时,他和另外一个体格粗鲁的孩子整天拿我撒气。不是言语羞辱我,就是偶尔给我一拳。他们的拳头不硬,但足够让你恐惧。那时我刚满十一岁,他们至少有十三岁了,加之我性格懦弱,越看越好欺负,这俩熊孩子就越欺负越来劲。我也曾苦苦思索,难道是我看起来不够顺眼?还是成绩过于优异以至于突显了他俩智力上的严重残疾?后来发现都不是。

 

他们不过是出于一种生物的攻击本能。这种本能,无需多余解释。人类动物性残暴的一面根本没从他们身上剥离,要么是他们在家被爹娘老子宠过头了,要么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尊重两个字怎么写。不管是哪一种,现代文明还没来得及恩典他俩,他们就突然蹿进了你生活。

 

这他妈又能怪谁呢?

 

一方面怪我胆子确实太小,从未有一次正式还击。如果当年我有像现在打嘴炮这样一半的勇气,至少能让这俩熊孩子知道校医室的门往哪儿开。另一方面你就只能怪运气不好了,在你最孱弱的年纪,遇到了最没教养的傻逼。

 

 

 

04.

 

 

 

有那么半个学期,我被他们弄得不堪其扰。他们就坐在你前后排。排队打饭、回宿舍睡觉也跟你前后脚,一下课就有发泄不完的精力。不是开恶意的玩笑,就是想办法让你出丑。想必是当年激素打多了的后遗症。

 

而据我的经验,在这种环境里,一个人越是显得懦弱、无力还击,越是能勾起他们的兴奋和快乐。你越是不抵抗,他们越来劲儿。

 

于是在我没想到对策前,我就一直充当着这么一个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开心果”角色。

 

久而久之,一下到课我就赶紧逃出教室。连在路上碰上这哥俩都远远绕着走。

 

那些日子,我在班上也没朋友。因为富家子弟们三俩成团,根本不想用下巴以外的地方看你,说话口吻总是充满鄙夷。他们仗着家族造假换来的银子,以为自己血液里有一种优于其他同胞的优越感。然而,不幸的是,事实也的确如此。我即便读成全校第一,也不见得将来混得更加光鲜亮丽。

 

凭借这份生来全不费功夫、从盆骨里带来的优越,没人会对你遭受欺辱的处境施以援手。相反,兴致来了,他们还会一起对付你。

 

好在当时我年幼无知,青春期的彷徨与敏感尚未涌上心头。那些语言上的暴力和娘娘腔的拳头没能在我身上留下什么阴影。我一度想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帮那俩傻逼孩子补补成绩,教他们背熟九九乘法表,搞点一对一扶贫。事实证明,这并不明智,你帮忙时他们态度温和,丢下卷子就开始作妖。

 

后来我不再被骚扰,只是因为:

 

班上又来了一名外省学生。

 

没多久,他们的兴趣就转移到了他身上。

 

开始不断挑衅那位学生。

 

说来惭愧,当时我为此松了一大口气。从道德心理层面非但没谴责自己,还为一个人能代替我感到窃喜。后来我转学了,没能看到那位同学的结局,不知道他有没有就地反杀。

 

但我想,这俩孩子任谁都无法干掉他们,他们身上有一种自己所不觉得的、浑然而成的凶残气息。对待同类痛觉的感触,比拿开水浇一窝蚂蚁还低。你要指望这种人良心觉醒,比让新冠原地消失还难。

 

我很难想象,有朝一日,这些孩子假如恶习不改,走上社会,会变成一个个什么鸟东西。有一天,读到“李天一风波”和“大连少年杀童案”时,我渐渐明白了。原来就是他们贡献了社会新闻里最残忍的那几篇报道。

 

我一度认为人性是普遍的,悲悯是可以培养的。后来发觉事实并非如此。或许人们早在出生后不久,某部分人性就被区分开了。

 

很难说这是恶或善的。但显而易见,对它若不加以驯化,这一部分人性就可以根据所在环境不同不断地被滋养,变成一个庞然大物。

 

最后成功构成社会肌理的一部分。

 

这他妈又能怪谁呢?

 

 

 

05.

 

 

 

两年后,我离开那座沿海城市,来到了祖国的西南一隅。在这里开始了枯燥且不快乐的高中生涯。落脚前,我并不知道这座城市以硬核教育闻名西南。不但教育方法硬核,学校校规硬核,老师们的脾气,也很硬核。

 

青春期的我,终于在这里遇到了学校生涯里最大的人生阴影,老师。

 

在介绍这位老师出场前,我需要如实插播一件事。那就是,笔者的父亲,正是一名高中文科教师。此前,我之所以能读那么贵的私立学校,纯粹由于他在那里执教。

 

而后,他调入西南这所公立学校,我就跟着来了。这是一所在方圆百里之内以“军事化管理”“狠草学生”和“培养小镇答题家”闻名的省重点。做卷风气之盛,与毛坦厂和衡水中学之间,大概只差了一个见报的距离。

 

学生们早上6点起床早读,晚上11点回宿舍熄灯睡觉。每星期只有短短半天休假,一个月仅有三天学假。在校期间,除了饮水、进食、排便,剩下时间就是听讲、背书、做题。

 

在所谓的几个快班里,你去任何一间教室,都能看到学生书桌修筑得像战地工事一样又高又壮,一个个藏在练习册后面的眼神饱含撕碎知识将其狼吞虎咽的冲动。如果你眼里不具备这种冲动,你在这间挂着诸如“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之类条幅的屋子里是呆不久的,就算呆久了你也会浑身不自在。

 

每一次考试的排名都会久久张贴在黑板侧沿,以供打击你不值钱的自尊心。

 

本来你也不需要什么自尊心,为了通过考试去一所全国名校,你需要的是在老师面前表现得像个一提到做题就像提到了喜茶一样的甜美小妞,然后竭尽全力把每一分该拿的分数死死攥在手里,比攥阿里股票还使劲。

 

我在这所学校里待了三年。更不幸的是,所有任课老师都认识我爸。我的作业情况、学习状态会被不定期地通到我爸耳中。你就能知道我待在一个何等窒息的地方了。

 

但这一切都不及我那位物理老师带来的窒息感重。这个180多斤的胖子一屁股坐我高中时代的后颈脖子上,一坐就是整整两年。

 

他要是再多坐一年,我的脊椎就要被压断了。

 

 

 

06.

 

 

 

多年后,无论我用哪条牛顿定律去回想当时境况,都很难不觉得他每次上课是在针对我。

 

上高中后,我对物理确实没啥天赋。

 

初中时代还算可以的成绩麻醉了我的神经,以为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是孪生兄弟,学了两节课我才知道他们是爷爷和孙子的关系。加上我所在班级里全是埋头啃书的理科大拿,连个爱开玩笑的都没有,我心里不免多了几分丧气。

 

每每上物理课,我都有点跟不上节奏。

 

一跟不上节奏,就容易走神。

 

这个时候,就轮到他出场了。他总喜欢找我回答问题,或者出两道题目点名让我去黑板上做。我这人心理素质相当不好,一着急脑子就一片空白了。每每当我答不上来,这位老师眼里就会闪过一丝睥睨之色。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他通常会挺起80斤的肚子,通过鼻腔里“哼”的一声否定你,然后用各种言论来打击你存在的意义。要么是说你这种水平怎么能在这个班待着,要么是说你这么学下去怎么对得起你父亲云云。类似出彩的言论,我实在无法用文字描摹,我是没想到一个学物理的人会有那么高超的、把对方贬得一钱不值的语言表达能力。回回不带重样的。

 

说话间,他总是看着你冷笑。

 

伤害性不大,羞辱性极强。

 

我一直觉得他当物理老师可惜了,如果当个某部新闻发言人,他用眼神和口吻羞辱对手的说话方式一定能为扬我国威做不少贡献。

 

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挖掘出的一种特殊敦促手段,对我这种脑子不灵光的学生,一定要多用“摧毁自尊、打压信心”的方式反复鞭策。然而,在其多次极具羞辱性的发言后,我只会越来越害怕上他的课。

 

为此,我付出了多于其他功课数倍的努力。每节课前,我都反复预习,猜测他会提什么问题来“刁难”我。但由于我在理科上确实没什么天赋,精神反而越发紧张。以至于上课他一点我的名字我都感到脊背发麻。

 

更别说你回答不上来,他就又要发飙了。

 

时至今日,我依然还能想起他1000多度眼镜背后那对冷漠的眼神。我不知道他看别的学生时镜片里是否闪烁寒光,总之看我的时候,我能清晰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瞧不上你的敌意。

 

那种敌意似乎是说以你的智商和努力根本不配来上大爷我的课。配上他嘴角屡屡扬起的鄙夷微笑,真是令我毕生难忘。

 

日后想来,其实有不少老师都这副德行。

 

在那些个园丁看来,或许只有“羞辱教育”才能激发人的斗志。显然,他们大大高估了我国青少年“知耻而后勇”的觉悟,并远远低估了自己给一代祖国花朵留下心理阴影的能力。

 

记得初三那年,我班班主任曾用垃圾桶里的废纸往一名所谓“差生”的嘴里塞,当着全班人的面污言秽语。也曾有老师因为看不惯某学生,连人家上课喝水也要拎起来一通教训。

 

在某些老师眼里,“成绩差”便是原罪。

 

只要背负这一原罪,你连呼吸都他妈是错的,最好每天放学先在宿舍跪两个小时忏悔一下再睡觉。而且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上,地位关系极度不平等,他们由于权威身份并仗着自己多吃了几碗干饭就对成绩跟不上的学生大肆冷言冷语,极尽羞辱之能事。

 

这些人在学生时代就没怎么被尊重,你也别指望他们长大后打内心里尊重别人。

 

更要命的是,自学生时代,他们就深刻融入了一个等级分明的权力关系,知道什么人的话哪怕放屁你也得听着,面对权威、领导满嘴喷粪也得低三下四忍受,否则在这一权力关系里最后倒霉的只能是自己。

 

反过来,这些学生也“学坏”了。

 

在一次次被羞辱之中,他们早早就懂得了等级差异和权力话语的神奇威力。

 

一旦习得这门武功,那可就不讲武德了。

 

所以说,我还是得感谢学校。

 

正是因为在课堂上目睹了如此卑劣的、地位不平等的社会身份关系,我才发誓长大后要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最好脑袋上别悬着什么傻逼老板和二缺领导。他们的智商是否够用另当别论,纯粹是因为这些人饱尝了权力的喜悦后,就不会好好说人话了。

 

你千万不要困惑为什么这些人就是不懂得尊重,因为学校里就没教过这件事。

 

可能尊重本身才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大漏网之鱼,而不是那些没受教育的人。

 

 

 

07.

 

 

 

读完三年高中,我对自由的渴望已经发育到丧心病狂的地步。大学为了躲避父母追踪,便把志愿报到了很远的城市。我承认,在步入校园前,我对大学生活的幻想过于灿烂了。

 

进去后才发现并非那么回事。

 

大部分同学都是带着一张懵逼的脸和半个懵逼的脑子进了这所一本重点院校,选了我们这个所谓的“王牌专业”,既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也不知道将来毕业要做什么。

 

他们都是从五湖四海奔涌而来的好学生,至少在考试上取得了短暂的人生胜利。他们手上迅速攥着一把花起来不用操心的自由,口袋里恰好还能掏出几毛零钱包夜上网。这场胜利带给他们的好处似乎太多了一点。

 

大家勉强按时到课几天,就开始懒散、无聊、彷徨、染上网瘾、包夜不归或者整天对着功能手机上的小游戏发呆,宁肯睡到中午十二点也不愿多背几个单词,宁肯把手机通讯录翻来覆去看半天也懒得写作业。

 

有人公共课再也没去上过,有人作业抄得连自己到底学了几门课都不清楚,有人直接把被子抱到了网吧。还有一些幸运儿,整日沉溺美色不能自拔,区别是有人沉溺现实,有人沉溺虚拟。前者上课时不安分的手就没从女朋友屁股上拿开过,后者的隐藏硬盘则成为了整整一栋楼的毛片儿批发大本营。

 

你要问老实学习的人有没有。

 

废话,没有的话,我们抄谁的作业?

 

绝大部分人对课业的兴趣不会超过一瓶啤酒的容量。这种堕落风气会像四月里暖洋洋的太阳晒得你失去抵抗力。至于所谓灿烂的青春、充实的社团生活、奋力拼搏为国读书的榜样,放眼四周,我是一个也没看到。

 

没过半年,我就对眼前的一切感到厌烦了,觉得拿着家里人的钱瞎造没能学到一门正经手艺只是为了混张文凭待在学校里纯属浪费时间。

 

然后我就从大学撤了,带着两笔稿费。

 

当时离开是我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将来要什么。学到《电路》这门课的时候我就知道这辈子不可能跟什么“信息工程”打交道。于是先把混文凭这门混账的选择从人生中迅速排除掉,剩下的一路条,就只剩辍学了。

 

我想说,对于那个抱着被子去网吧连包七夜的同学,对于那个整天无所事事宁愿发呆也不看书的同学,对于那个补习三年考入大学最后却沉迷游戏退学的同学,我只能抱以同情。大家都是迷惘的产物,锅不能全由你们来背。

 

至于是谁的责任,我也搞不清楚。

 

只是从个人角度而言,我幸运地、过早地觉察到,每个个体要在某些关键的人生节点上说出是或不是,努力塑造自己的品质,否则就只能随波逐流,日复一日变成社会系统和盲目价值观念的附属品。这大概是我在17岁进入大学后获得的唯一重要的知识。

 

然而,很可惜,这也不是老师教给我的。

 

这么一说,我不禁有些困惑。

 

那些年有老师教过我像样的东西吗?

 

正是基于这一偏见,我就再没回去过。

 

离开学校12年了,如今回想我所待过的每一个教育系统,回想我遇到的野蛮同学和自视甚高的老师,虽不至于说是心有余悸,但某种程度上,还是觉得略有后怕。

 

熊孩子没能摧残我,老师没把我羞辱成变态,堕落的环境也没能引诱我蹉跎光阴。但推而广之,别人什么下场,我就不清楚了。

 

“学校是用来培养人格、理想的地方。”

 

此前我一直以为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后来才知道,这是对受教育工作者说的。

 

你们来学校,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和揣着坏心的傻逼同学、各种奇葩老师、考验人的堕落环境打打交道,好好培养培养你自己。

 

先在这里见识一下人性的凶险、脆弱。

 

再奔向那个更加操蛋的世界。

 

拓展阅读:离开学校,我就走上了社会。不过我早年自由撰稿,上班比较晚,26岁才进公司。一进去,运气特别好,不断遇到各种傻逼老板。关注我,后台回复“老板”,就可以获取我所见识的「傻逼老板迷惑行为大赏」。

 

 

「全文完,下次再会」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_pIKuTsFi-PmLyBcWs_Qw

读书:师北宸《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

寻找自己的一技之长

鲁迅先生在 《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中写道,写作就四个词: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写作就八个字:遵从本心,照料他人。

有品质的写作,是最高效的社交。

写作是提高时间复利非常好的方式

如果我们陷在这种平衡态里,我们便会渐渐仅依赖经验做事,久而久之会惰于思考

如果只是基于恐惧和焦虑,学习的驱动力和持续力都不会很强

写作也一样,学习写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写。如果你暂时没有自己的观点,那就把你认可的观点记下来,分享出去,和别人讨论交流,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的观点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会表达了。

写作首先是走心,然后是简洁清晰,而文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其实没那么重要。

要写好一篇文章,你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观点,围绕这个观点搜集素材,构思写作框架,然后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修剪和填充。为了打磨好一个话题,你可能还要经历补充搜集、修正、再搜集、再修正等过程。打磨一个话题的过程,就是不断逼自己思考的过程。

你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写,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情绪:痛苦、烦躁、顺畅、愉悦……但写完之后就会有一种畅快感。

“写作禅”可以忠实地记录你当下的所思所想,不仅能帮你厘清思路,而且事后可追溯、可检视,从而让你在讨论和交流时思路更清晰。

好文章自己会走路。对于内向的人来说,这是最好不过的社交方式。性格内向的人非常适合通过写作的方式与人“社交”。

写文章看起来是一项非常孤独的工作,可是当文章发出去之后,社交模式就启动了。只要你持续地输出你的观点、兴趣和喜好,你的文章就会帮助你找到志趣相投的人。

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路径,换一个领域努力相对会更容易获得成功,而且获得的成就也不一定比跑得最快的那个人更差。

要想被偶像关注,首先要学会把偶像当普通人一样看待。

美国杰出的商业哲学家吉姆·罗恩曾经提出著名的“密友五次元理论”——与你亲密交往的5个朋友,你的财富和智慧就是他们的平均值。

不断努力成为一个更高层次的群体里最差的人,这样你就会不停地成长。

如果你关注自己,你就只有一次机会赢得比赛。如果你开阔眼界,把他人也纳入你的关注之中,那么你的胜算将大大提高。如果能更进一步扩大视野,你将会发现更多的机会,产品、创意、天时地利、公众知名度——这么多的骏马都能帮你赢得比赛。为什么还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呢,毕竟单凭自己,你只能有一次获胜的机会。敞开你的胸怀,你就能拥有成千上万的机会去博取成功。

你与你的领导、客户、合作伙伴、朋友,都是这样的关系。努力成就对方,就是成就你自己。

你的兴趣点在哪里?你擅长什么?你要成为你所在领域的专家,并通过写作分享出来。

查理·芒格所说的:“想要得到某样东西,唯一的办法是使自己配得上它。”

我写书不是为了出版,只是为了自己得到满足。

如果把自己当作一个产品,你会怎么定义它呢?

终其一生,无论是首富、天才电影导演,还是外卖小哥,我们不过都是要尽力过上一段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罢了。能给别人带来微笑,便是我们的终极价值——商业价值,不过是所有价值中的一个而已。

〇 你是一个产品,也是一个黑盒子。

〇 你这个黑盒子的使命是创造价值,而且你总得做点什么,让这个目的得以实现。

〇 除了埋头做点什么,你更得让周围的人知道你能做什么

什么样的信息能打动“鳄鱼脑”?简单、清晰、没有威胁,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有趣而新奇。

自我介绍的核心目的:通过自我介绍,和别人建立人际供求关系。什么叫人际供求关系?我把它分为两部分,第一是情绪供求,第二是物质供求。所谓的情绪供求,就是每个人倾诉的需求和需要陪伴的需求。

如何提高人际供求关系? 我认为有三大步骤,分别是引起兴趣、激发需求和调整位置。

要展现一个人的独特价值,首先要唤起对方的好奇心,但我建议你更进一步,去唤起对方对你的尊重。两个办法最合适:直击痛点和扬长用短

“A–B–Z职业规划”:

A计划就是你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或者叫主业。你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但你要依靠它获得一份收入。它是你的安全线和基本保障。

B计划就是你的一个业余爱好,或者是你对自己未来投资的一项通用能力,可以把它称之为副业。你每周有40小时用于主业的工作,可以用10~20小时的业余时间发展副业。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学点什么,你可以投资写作、演讲、外语或计算机等能力,在这些通用能力的培养上扔再多的时间都不为过。

Z计划就是无论这个世道如何变化,你都要有一项可以让你糊口的能力。

那我们怎么找到自己的价值呢?请切换一个视角,把自己当作一个产品看待。

第一,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作为一个“产品”的独特价值。

第二,学会包装自己。尽可能获得权威背书。

认识自己至少需要两个视角。一个是自我视角,也可以称之为第一视角,即你自己眼中的自己;另一个是第三人视角,也可以称之为上帝视角,也就是别人眼中的你。

信任状的价值在于让消费者第一时间对品牌产生信任。市场认知基础,细分品类第一,第三方的认证或者评价。

只有作品,才有穿透时间的力量。

以终为始,设计你十年后的个人履历

思考两个基础问题。

第一,你的终极人生目标是什么?

第二,作为一个社会人,你要修炼一门什么样的手艺来立足?你擅长做什么,以及你想做什么?

假设一种场景。想象一下你现在正在参加一场葬礼,在花圈的映衬下,在低沉的音乐中,到了追忆逝者的环节。这时候你才发现,原来这是你自己的葬礼。而你的父母、伴侣、朋友、同学以及同事即将上台,谈一谈他们对你的认识。你在临终时希望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底对自己的真正期许。

时间管理最大的问题是:它从来不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以成就论英雄,而不是以谁的时间填得最满论英雄。你最需要关注的是你的产出和价值。

你为什么要学习写作,写作对你意味着什么,你希望写作能帮到你什么?如果你没想清楚,建议你赶紧离开,把时间拿去做其他事情。

以终为始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若无终则不要开始。

锻炼手艺,最好的方式就是刻意练习。除了刻意练习以外,你还需要保持好的精力、好的睡眠,以及良好的运动习惯。

领英的CEO杰夫·韦纳曾经发过一篇文章,他画了三个圆,说:“这三个圆分别代表你擅长、喜欢和有价值的事,三个圆相交的部分,就是你应该去做的。”我很庆幸自己找到了这一部分。

当我决定爬到山顶的时候,那一片大海哪怕再广阔,也吸引不到我。因为我的目标是要爬到山上去,看一看这一座山的风景。

当我只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每天的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但每天的产出却大大增加,不仅收入有所提高,我还有了更多的娱乐时间。我开始和朋友在吃饭的时候聊八卦,甚至有时候躺在沙发上发一会儿呆,同时我还能拿出更好的作品。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我在偷时间。这条简单的法则就是把最好的时间留给自己,而不是卖给你的老板。

在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是否尝试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两个词:信念与恐惧

突破恐惧,方得自由

肯尼斯·沃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中提出:结构和过程组成了一切。

就像产品一样,结构是技术性的,过程是流程化、场景化的。

和人的成长息息相关的三件事:重大的决策、有价值的交流、有深度的思考,这三件事都可以通过写作来完善

学会底层逻辑的好处是,可以不用为热点所累。我们可以选择写一篇10年以后依然有价值的文章,它也许当时没有10万+,但它的价值是逐年递增的。而10万+呢?很多10+文章价值最大的时刻,就是发布的那一刻。发布完之后,它的价值开始衰减。

拆解是学习技能的底层思维。要学会写文章,先去拆解最优秀作者的作品。

痛苦+反思+行动=进步。痛苦是情绪感受,反思是理性分析,分析之后要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真正进步。

关于时间管理,他建议将任务分成三类:第一类任务是对未来将产生超过5年的深远影响的任务,第二类任务是对未来的影响超过6个月的任务,第三类任务是对未来的影响短于6个月的任务。然后给每一类任务界定权重。

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

除了写日记,还要随时随地记笔记

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内心已有的那个想法行事,并不是你灌输给他一个想法,他就能够立即接受的。

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很叛逆,每个人都不愿意接受被强行灌输的道理,但是每个人都愿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发问,可以帮助每个人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接下来的运营和管理都变得容易多了。

写日记的目的是让自己反思,通过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行动。如果偶尔有一两天没做到,也不需要自责或感到愧疚,最重要的是已经开始行动,持续行动。只要行动,就一定有变化。

家人会把周六晚上的时间留给我独处,他们知道那是我固定用于自省和自我评估的时间。晚饭后,我打开日程簿,回想这一周的会谈、讨论和会议。

基于当下的考量,大胆扔掉无意义、不重要的笔记,整理头脑和心灵。我们要活在当下,并通过这些当下构筑我们的未来。

工作总结要遵循一个标准:关注能显著影响别人对你的个人能力进行评价的方面。这有点像档案或者银行信用记录,会伴随你一生。在家庭中的生活总结要遵循的标准是建立共识。

要获得真正成功的人生,关键在于相信他人。也就是说,你得找到一匹可以驾驭的好马。

我在刚创业的时候也定下了一条原则:要给最早支持自己的用户最好的条件,越早支持自己的用户越早受益。

万能写作法的公式只有三个核心元素:

〇 观点。无论是事实、假说,还是定律、原则,在我看来,通通都是“观点”。

〇 案例。包括故事、数据、逻辑推理与论证的过程

〇 总结。回顾文章主题,让读者明白你在表达什么。升华主题。

把写作当作禅修的作家纳塔莉·戈德堡《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

给别人提供的写作建议,反而是这样的:

〇 允许自己写出全世界最烂的文字。你一旦不接受自己,就很可能陷入焦虑。事实上,我们身上似乎有一个“内在父母”,不停在挑剔自己、指责自己,让我们持续地处于一种羞愧、退缩、焦躁的状态。接受自我,允许展现自己,把这些写下来,并接受它,哪怕那是全世界最烂的文字

〇 不要控制。不要强迫自己非得写成什么样,说你想说的话,而不是你认为自己应该说的话。

纳塔莉·戈德堡告诉我们:写作的首要目的是让你面对自己,满足自己,而这时候的读者也是你自己。

写作,就是一场对话之旅,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

两条基础性原则。

首先,写作方法只有一个:万能写作法。你可以用万能写作法写非文学的所有类型的文章。

其次,写作要素只有两个。

〇 写作目的,读者思维。想清楚这两个问题,你就更明确知道自己要写什么。

〇 遵从本心,照料他人。

写作包含了三个层面的价值:精神、情感与功能

如果没有提前打好腹稿,那就想到什么写什么。总之,先写下来。这样写的好处是,不给自己借口和理由,立即动笔,不拖延。

把写作的预期降低,把写作的速度放慢。如果把写作当作稀松平常的事情,就像列一个旅游清单、购物清单一样,你一定马上就能进入写作状态。

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实验室创办者B. J. 福格认为要让一个人发生持续的改变只有两种方式:一是从“小”起步,二是改变环境。

1 000字的输出要有10万字的输入

一旦把人们讲话的欲望——在线上那就是写作欲——激发出来,他们能滔滔不绝说很多、写很多。

当你处理日常事务、与人打交道、放松休息与娱乐时能体验与感受到事物的细节、变化与不同,这一切都能变成你的写作素材。如果你担心写作时没有素材,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你对自己每天说的话、做的事情是否有足够的觉知?你是否尝试深入去了解自己?你是否尝试深入了解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是否足够珍视那些一闪而过的灵感?你是否有足够开放的心态,去听、去读、去观察?

绝大部分的理由,不过是在合理化、正当化自己的懒惰而已。

其实我们大部分的担忧,都是自我限制。

没有目标时,在看一部电视剧和看10页书之间,你会很容易选择看剧。因为要抵制看剧的诱惑去读书需要耗费的能量太大了,你扛不了几分钟的。

为了把一个主题写好,我会把相关关键词在搜索引擎前30页的链接都读一遍,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刻意记录几件事情。如果某篇文章对该话题的阐述逻辑非常到位,我会把这篇文章的逻辑结构记录下来;在阅读每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我都会刻意留意金句(也就是适合当开头或结尾的句子),以及文章的“文眼”或主旨;

蔡志忠在36岁时候,他盘点了一下自己手头的积蓄:三套房子,860万台币(约合22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他觉得赚到的钱已经足够养活自己,于是立誓,要去做自己认为有意思的事情。他说自己最想做的是用漫画画尽所有的东方智慧,于是他一个人去了日本,待了4年,画了四五十本漫画。

和文字建立起链接,并加深对文字的信任

写作的表面价值:一篇文章

写作的隐藏价值:一篇文章,以及它背后的一群人。读文章背后的那一群人是其价值真正所在。

我们公司的愿景:让每个人拥有一技之长。产品,只能由手艺人来创造,只能由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来创造。

如果你并不想成为企业家,但你有一门手艺,你可以选一个你喜欢的公司、选一个你喜欢的老板、选一个你喜欢的客户,告诉他们,和你合作需要接受你的价码,你告诉他们和你合作需要尊重你的工作习惯,只要你的手艺过硬,你不一定能100%按照你的意愿生活和工作,但至少能做到80%吧?我现在看到很多人连20%的掌控都觉得好难。如果有一门手艺,你是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的。

扒开互联网App的阴暗面:性骚扰屡见不鲜,有些还提供性交易

 在兴趣为导向的社交之下,则是荷尔蒙发散的温床。

出品 / 新浪科技

ID / techsina

作者 / 花子健

创业早期,马化腾曾经假扮女性用户为QQ拉新用户。

张小龙在当年微信上线时,谈了自己对“泡妞是互联网的最大动力”的理解:互联网用户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产品和服务或许会对“泡妞”提供便利,但大多数情况下这并非它们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但不可否认的是,2011年底微信先后增加“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和“漂流瓶”等功能,通过陌生人社交完成了第一个1亿用户的积累。

即使有微信,社交领域中在陌生人、两性等细分赛道依然诞生了诸如陌陌、探探等产品。社交中天然带有“性”的属性,而如今这一隐晦的属性已经被注入更多社区、内容类产品中,大众点评、知乎、网易云音乐、闲鱼等均成为了“约炮”新圣地。不少女性用户,也因此在这些平台遭遇不同程度的性骚扰。

就连B站,也存在许多女性试装的视频,甚至内容过于暴露;有一些小众的App则更加露骨,直接突破了隐晦的暗示,为用户提供有偿性交易服务。

01

“这些奇怪的问候,让我烦透了”

一位女性用户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吐槽,自己已经在多款App上遭遇过不同程度的骚扰。她在领英上使用真实头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请求添加她为好友。她的好友数量如今已经超过2000人。

后果就是,每天早上她几乎都能收到很多奇奇怪怪的“问候”,比如“I think I like you”(我喜欢你)、“I love your photo”(我爱你的照片)、“看你头像很有气质”等等。如今她已经疲于应付这些套路式的“问候”。

此前,一位外国人在领英上添加了她,并且一直努力约她外出见面。她数次拒绝之后,对方就也不再和她保持联络。“再加上这些奇怪的问候,我烦透了。”她说。

另外一位接受采访的女性的经历则更为夸张。她热爱美食,为了在大众点评上获得更多霸王餐的体验机会,日常就很勤快在大众点评上写点评。在她展示的霸王餐记录中,显示她在大众点评上战果不菲。

但另外一方面她也在大众点评经历了诸多烦恼。许多异性在大众点评上看到她的真人头像之后,会密集发私信给她,起初是探讨美食、食品、打卡等大众点评上的常规内容,“都称呼我为美食家。”虽然她并不怎么搭理,但不妨碍那些异性主动联系她,邀请她出去一起体验美食。

最夸张的是,甚至有人以“混血”的身份,试图吸引她的注意。

在知乎上,有用户分享了在大众点评上约到异性的方式:在诸多团购评价后找到一两位看中的人选,直接用搭讪的口吻询问是否好吃之类的话,如果对方有意周旋,说出“带你来吃”或者“一起试试”这类的话,那(这场约)就成功了80%。

她认为,很多社区、内容App都有约炮的属性。特别是在大众点评上,很多人一看就不怀好意,来约姑娘的。知乎上虽然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但也遇到过一两个比较真诚的人。使用自如租房的她,在自如的社区也遭遇过很多不正经的人。

02

暧昧问候,只是猎艳的第一步

一位热衷于社交的95后男性用户告诉新浪科技,QQ和微信属于一类社交,陌陌和探探属于另外一类社交产品,就年轻用户而言,这些都已经属于相当“传统”的社交,当下以兴趣为纽带,以内容为基础的社交更为受到年轻用户的喜爱,这些兴趣涵盖了二次元、宠物、美食、音乐等等,甚至还包括更为小众的手帐、手工等。

而在兴趣为导向的社交之下,则是荷尔蒙发散的温床。“年轻人,很容易就共同的兴趣聚在一起,也更容易互相欣赏。”他告诉新浪科技,自己曾经就在网易云音乐,遇到一位和自己有共同喜好的音乐的异性,对方甚至主动约他外出。而至于后续的故事,他没有明说。

不过新浪科技发现,网易云音乐也被加入社交的功能,鼓励用户产生社交联系,具备社交功能的不仅仅是在网易引以为傲的“评论区”。在网易云音乐,很多年轻人还通过“附近的人”产生社交联系。

扒开互联网App的阴暗面:性骚扰屡见不鲜,有些还提供性交易

很多用户在这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也有不少女性深受其扰。一位用户告诉新浪科技,曾经有人想约她出去,理由是“听歌很有品味,想必也很漂亮可爱,距离很近,出来坐坐。”如此挑逗的话语,让比较保守的她一度很长时间没有打开网易云音乐。

不少受访者还告诉新浪科技,闲鱼上类似的现象也很严重,很多女性卖家,特别是服装店主,经常在留言板块或者私信收到模糊的挑逗的话语,比如“你真好看,多少钱”、“我也在这个城市,出来吃个饭”、“有你的原味服装吗”等。

此外,闲鱼的“会玩”栏目,还有不少卖家通过各种挑逗性的女性图片吸引流量,而这些女性图片展示的内容,与卖家销售的产品根本没有相关联。受访的两位闲鱼用户告诉新浪科技,这些内容非常有伤风化,对青少年的成长也很不利。

扒开互联网App的阴暗面:性骚扰屡见不鲜,有些还提供性交易

B站相比较闲鱼有过之而无不及。致力于破圈的B站,近年来将内容形式持续扩展,增加直播等板块,吸引大量UP主进入B站,对于流量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一些UP主则剑走偏锋,上传的内容富含对于异性的挑逗,以此吸引眼球,获取流量。在这些视频上,有一部分弹幕对女性进行了人身攻击。

扒开互联网App的阴暗面:性骚扰屡见不鲜,有些还提供性交易

更有App,还直接提供性交易。一位在南方某城市工作的小张告诉新浪科技,南方的夜生活非常丰富,社交也更加活跃,荷尔蒙发散就有更大的空间。不过,不少人是通过一些私密的社交App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

多年以前,他曾在朋友的推荐下下载了一款App。这款App采用邀请制和真人识别为准入,严格的审核之后还需要会员充值,才能获取服务。“上面直接提供是性交易,每次花费在2000元左右。”他说。

新浪科技就小张提供的信息在App Store、小米等各大安卓应用商店中搜索发现,该App依然存在于这些应用平台中,并支持下载。仅在App Store,就能搜出该App的七款同名产品。

扒开互联网App的阴暗面:性骚扰屡见不鲜,有些还提供性交易

03

屡禁不止,平台不作为?

近年来,公安部、中央及地方网络信息办公室、扫黄打非办等部门加大了对网络涉黄,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覆盖了包括网络直播、内容社区、二手货平台、在线教育等互联网风口。

但仍有不少违规行为,隐藏在阴暗角落。

黑龙江海闻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学军律师告诉新浪科技,网络骚扰、涉黄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包括:一方面,网络平台基于经济利益,对网络用户疏于管理;另一方面,平台涉黄案件的隐蔽性强,行为实施人颁布地域广,案件侦办难度大,侦破案件成本和技术难度也很大,打击不力。同时,在客观上,受害人依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获取相关证据,没有网络平台的技术支持,受害人维权也很艰难。

他表示,受害者要提高对各种违规新闻岗位的辨别能力,在平台保护未起作用的情况下,做好自我保护。

就上述女性受访者遇到的情况,李学军律师指出,异性通过网络平台实施的骚扰(包括约吃饭、要求出去玩、要求约会、甚至表达各种暗示等)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性骚扰违法行为的特征,侵害了女性的人格权,包括人格尊严、隐私权和名誉权等。《民法典》第1011条规定,禁止以任何形式实施性骚扰,如违反该规定实施性骚扰行为,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而平台运营者也要承担相应责任。李学军律师表示,网络运营者负有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在特定条件下,网络运营者对于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的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网络安全法》、《民法典》均规定平台运营者有保护用户的法定义务。如平台未履行法定义务,受害人可以要求平台承担连带责任。

而利用平台组织和实施涉黄卖淫活动的,已涉嫌犯罪,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要加大平台涉黄案件犯罪的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监督平台的运营行为,鼓励受害人提供犯罪线索,办案单位积极侦破案件,形成各方合力,让涉黄平台的经营者无处藏身。

针对提供下载服务的应用商店,李学军律师表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如果不履行《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但在巨大的流量压力和经济利益面前,不少App依然铤而走险,轻则纵容用户进行违规操作,发布违规内容,损害了其他用户的合法权益;重则隐蔽提供违反法律的服务,破坏网络环境。

可以预见的是,即使不少平台因为各种违法行为倒下,但在金钱的吸引下,还会有更多的后继者。(封面图来源于网络)

 

— 【 THE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W0Uo4Yw_q9m_4UwfTGK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