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裁员数千人,在线教育怎么了?

 

作者 I 孙文敏

来源 I 教培老师参考(ID:jpxzck)

 

粉笔怎么了?
 
粉笔裁员数千人,在线教育怎么了?
关于#粉笔裁员#,微博话题讨论已达到2000多万,豆瓣,知乎,脉脉等平台也经历过一番如火如荼的争论。
 
风波已经过去几周,在互联网没有记忆的时代,一切看似已经回归到风平浪静。但,裁员还在继续。关于个体,一位位被辞退的员工,他们所受的伤疤等待着被抚平。关于企业,在商业化下不确定性的博弈中,粉笔这家在公考赛道的明星企业,正在面临着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残酷,每一步,关乎生死。
 
01
 
“福建分校,团队从几十人裁员到40人左右。”
 
“江苏省级走了有两成,南京分校第二天走了一半。”
 
“深圳分校80号人,2个20多号人教室塞满了办理裁员的老师和员工,现在留存16个员工。”
 
“吉林我们这边三十多人的团队,经过两轮的裁员,现在只有十几号人。”
 
脉脉平台有人曝出,此次粉笔全国性裁员将达到7000+。
 
一切很突然。
 
2020年2月,粉笔完成了3.9亿美元A轮融资,这是成人职业教育赛道上单笔最高的投资额。疫情影响下,公务员扩招,省考扩招,就业形势难加剧考研热,完全利好公考培训赛道。2020年8月,粉笔对外披露营收,仅仅一个月,突破4.6亿,同比增加300%。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研究生报考人数为377万,比2020年增加36万人,对粉笔而言,这又何尝不是另一大利好。加之粉笔CEO张小龙,因其鲜明个性和魄力,受到了大量的员工和学生的追捧,很多人带着对“龙哥”的热爱,加入到粉笔。
 
看似天时、地利、人和,这个时期粉笔却开始了全国性的大规模裁员,实在是意料之外。
 
“从粉笔离开已是一年有余,奔着涨见识的心来,带着遗憾离开,但当时的粉笔还是那个以用户、以口碑为立身之本的企业,而龙哥是这家企业的灵魂。现如今,不管用“内部优化”还是什么其他措辞美化也改变不了大规模裁员这一既定事实。”
 
“崩溃,当真的来的时候已经忍不住哭了好多次了,连着三天没睡觉。太痛苦了。当初有多喜欢,现在就有多失望。无数的失望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默默的说一句,可能还是因为自己真的不够好,不然怎么能辞退的是自己,不是别人呢。 ”微博上,一位被辞的网友失望地留言道。
 
“裁员明显是供不起了。我当时的情况是他们无理由解除劳动合同,不给合理的赔偿。只有一句试用期不符合标准。我觉得太不道德,太不仁义了, 在这行8年,第一次遭遇这样的待遇。”
粉笔裁员数千人,在线教育怎么了?
 
知乎、豆瓣等社区,也是另外的大粉笔被裁员工控诉,维权的主营阵地,最高的一篇帖子阅读量达到了30000多,但现在已经不见了。
 
“好多和我一样被裁员的,大家都发微博维权。后来很多帖子都没了,是因为公司内部挨个打电话沟通,让我们删帖。他们有点儿变相威胁的味道,说什么恶意评论侵害公司名誉,会用法律手段起诉我们。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应届生害怕,都删帖了。”
 
“他们找我删帖,我一直坚持。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们用暴力手段,无正当理由辞退我。我还要养家养孩子,还有什么怕的。后来他们找我协商,让我签保密协议,承诺给我要求的赔偿后,我就删帖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受访者对《教培老师参考》表示道。
 
据了解,这次粉笔内部的“优化狂潮”,主要是线下基层员工为主,多数是刚入职的年轻人,也有少数的老员工。
 
“一些是粉笔的老学员,受惠于对龙哥的热爱信心满满的加入。结果没几天被辞退,对大家的打击还是蛮大的。他们的抱怨声也很理解。而且,现在被辞退让他们失去了应届生的身份,代价的确很大。”
 
“关键现在也没有等到龙哥的回应,加上这次风波掀起的影响这么大,粉笔遭到用户信任危机了。”
 
粉笔,在风光之后,正在经历一场大考。
 
02
 
很多从业者表示好奇,明明在利好公考培训赛道的时期,粉笔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动?粉笔到底怎么了?
 
在和多位公考赛道领域从事多年的前粉笔员工的对话中,及综合网友的讨论,《教培老师参考》找到了答案。

 

就在去年2月份,粉笔公布融资消息后,CEO张小龙在团队全员的致信中表示:

 

粉笔无论是团队人数、经营表现,均上升了一个量级。从2019年的1000+团队人数,扩展到2020年的10000+;线下教学中学从30个扩张到396个,预计年营收达到40亿,全面进击线下,年内覆盖达到300余个地级市及重点。

 

组织规模上,粉笔员工由疫情前的2000余人激增到20000多。

 

快速扩张,势必会滋生一系列的问题,如管理跟不上,品牌稀释,运营成本高,人效低等等。而此次裁员中,优化的基本是去年大量扩招的线下业务的人。有人判断,粉笔大规模线下业务裁员,之后还是会把重心放到线上。业绩不好的线下分校会缩减或者取消。

 
“我来自东北一个地级市,在中公教育工作了很多年。今年年初刚加入粉笔不久,就遭遇到了全国性的裁员潮。可能和内部战略发展有关。但从我这粉笔这期间的感受来看,粉笔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也是意料之中。我所在的校区,一共30多人,但没有一位能完全做统筹规划的。账务上预收、支出最后是正还是负,都很混乱。运营投入也混乱,钱随便自己花,跟不是自己家一样。”
 
“可能是因为去年线下铺的太大,对于招人的标准很低,招聘门槛也低,其他机构随便来的,但待遇非常好。举个例子,我在中公教育干了6年,退了五险一金到手才5000块,招生高峰期最多6000左右。但在粉笔,能给到8000-10000,很容易让人飘了。我现在的领导,在他身上也学不到东西,在现在的团队,很难学到认知以外的东西。内部裙带关系也严重。”
 
前粉笔一校区运营负责人对《教培老师参考》透露。她表示,在粉笔内部管理混乱,步子迈的很大的背后,运营成本很高,但人效却极低。
 
“在粉笔,上班工作压力和强度不大,因为给的任务指标不清晰,不明确。举个例子,在中公的客服岗位,会给你明确的绩效指标,一个月打100个电话,收集有效信息,做资源回访等等,完成度直接和绩效挂钩。但在粉笔这些都没有,管理也很混乱。”
 
“公务员业务还在赚钱,我所在的业务线是事业单位考试运营。个人看来,粉笔这边的项目分的太早,很容易造成人力的浪费。一个小项目明显一个人都可以带动,但他会让一个团队负责,所以我的活儿很轻松,事情不是特别多。但从企业角度,就是资源浪费。”
 
此外,粉笔主要靠线上业务输血,线下业务却成了掣肘。
 
“相较于粉笔的线上业务,线下做的不太多。招生入口上,去年大量的招生人数基本来自线上,一部分学生用户线上体验好,就到线下报名。最开始做线下的团队,大比例来自中公、华图等,会带来一批资源,但没有外拓新的有效的招生渠道。所以线下业务到现在,可以说一直是在吃老本。”
 
“之前烧钱式的扩张是为了猿辅导上市的估值和相关指标,是为了提升公司的造血能力,自己为自己提供运营资金。所以这波裁员中线上业务的岗位影响会比线下部门的小。”
 
还有消息透露,CEO张小龙已经企业内部架构里消失。
 
“龙哥也已经在企业内部架构里消失,大家都在猜测龙哥去哪了,我们都知道龙哥对钱没什么太大兴趣,他还是那个表里如一,即便有时骂人但也不愿违心虚假的那个人,大家也是被这种人格魅力所吸引,现如今粉笔的大股东猿辅导深陷发展困局,k12教育已经在悬崖跟上,粉笔还能不能由龙哥说了算,未来的路怎么走,谁也无法预料。”
 
外部大环境上,国家严管教育培训行业,粉笔背靠的猿辅这颗大树被罚,也深陷发展困局。资金上,粉笔接下来的阶段,怕是很难再拿到融资,只能收缩精简。在公考培训乃至整个培训行业,很多企业背靠预收款或“培训贷”形式,扩充了资金池投资,但近期的资金监管,以及对金融平台的治理,怕是对下一阶段的发展影响很大。
 
“早先中公通过开设线下协议班,收取了大量的培训费用。这是公考赛道默认的手段,即协议上会明确学生考不上退款,但退款周期很长,这期间机构会做资金池,做投资,搞上市。粉笔本来做线下业务的时候,也想做协议班,但政策层,把这条路基本堵死了。”
 
内因,外内,造成了粉笔当下的困境。
 
03
很理解,在每一个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有企业的难题。但如果企业只考虑自身的利润,而不考虑对于个体的价值,对于社会的价值,那么企业的经营势必不会持续长久。
 
一位前粉笔员工在知乎留下这样一段话:
 
“我到现在也没有改变我的想法,为了考试而发展起来的行业,可能赚钱,也可能很赚钱,但真的没啥意义。自始至终,粉笔的课程价格始终行业良心,这点至今仍然无可辩驳,融资上市可能真的是公司活下去的不二法门,有时我会想,如果粉笔还是那个专注线上,专注于教研和技术的“小”公司,是不是就不会有今天这个结果,但转念一想,没有走线下,也就没有了任何可能。”
 
至于粉笔未来会成为怎么样?答案交给时间。
 
但在这场千人裁员风波中的牵连者,他们也在等待着粉笔给出一个负责合理的解释。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YDSjpm5iLdJU85wKLPkOw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高不高:全球比较

导读:种种数据无不表明,黑龙江已深陷人口困局。房价的地区差异极大,我们选取纽约、伦敦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全球核心城市与北京、上海进行对比。

文:任泽平团队
特别鸣谢:白学松对本文数据整理有重要贡献
来源:泽平宏观(ID:zepinghongguan)
与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类似,房价的地区差异极大,中国内地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绝对房价和房价收入比基本合理,但是一线城市具有特殊性。
根据我们的测算,2019年中国内地住房市值339万亿元,相当于GDP的343%,其中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住房市值分别为85、107、148万亿元,占比分别为25%、31%、44%,人均住房市值分别为113、37、14万元。也就是说,北上广深4个城市住房市值85万亿元,占中国内地四分之一,人均113万元。
我们选取纽约、伦敦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全球核心城市进行对比。在考虑持有成本后,中国内地一线城市绝对房价、相对房价依然位居全球前列,宇宙的中心。
究其原因在于人口流入但土地供给严重不足、优质公共资源富集以及货币超发,中国内地一二线城市房价并非由当地中位数收入人群决定,而是由全国高收入人群决定;加上居民收入统计不全、高储蓄率、高经济增速等情况,使得房价收入比、租金回报率不完全具备国际可比性。
我们建议,以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定为核心加快构建房地产长效机制,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01 中国内地核心城市绝对房价和相对房价均居全球前列
和国际大都市相比,中国内地一线城市的房价贵不贵?我们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全球核心城市进行对比,样本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伦敦、巴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其中重点分析北京、上海、纽约和伦敦。
与西方相比,中国城市行政区划范围内土地面积较大,比如北京市面积高达1.6万平方公里,广州、上海、深圳分别为7434、6341、1997平方公里,而东京、伦敦、纽约、巴黎面积分别为2188、1577、789、105平方公里。
为增强不同城市的可比性,我们分别选择在中心区以及距离市中心8公里左右的区域(我们此处将其定义为外围区)进行比较。
  • 具体来看,北京的中心区指东城区和西城区,外围区指四环与五环之间区域;
  • 上海的中心区指内环,外围区指中环与外环之间区域;
  • 纽约的中心区指是曼哈顿中城和下城,外围区指距离曼哈顿8公里左右的区域;
  • 伦敦的中心区指伦敦一区,外围区指三区与四区之间区域。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高不高:全球比较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高不高:全球比较

为保证数据口径统一,市中心与外围区房价数据来源于全球最大的在线协作数据库网站Numbeo。该网站汇聚全球用户提供的生活信息数据,并且实时更新。
我们通过大量搜集各国的房产中介网站公布的中心区与非中心区各个楼盘售价和租金数据验证了Numbeo数据的合理性,比如Numbeo网站显示2020年11月纽约市中心房价和租金分别为105873元/平方米、422元/平方米/月。
作为验证,我们通过在美国最大的房产中介网站Zillow搜集大量楼盘数据得出的纽约市中心房价和租金分别为106937元/平方米、409元/平方米/月,相差不大。此外,通过房价对比验证,Numbeo口径下的“非市中心房价”指的是外围区房价。
1. 核心城市房价高和涨幅高是世界普遍现象
2009-2019年,北上广深房价涨幅达4倍以上,高于全国的2.0倍。
由于新房区位逐渐外移及限价等问题,以二手房价格衡量房价涨幅更为有效。不过,全国层面缺乏二手房均价数据,以新房价格计算,2009-2019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从4459元/平方米升至8708元/平方米,上涨2.0倍。
根据房产中介安居客和房地产协会旗下房价行情网数据,2009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二手房均价分别为13932元/平方米、12274元/平方米、8200元/平方米、13858元/平方米,到2019年分别上涨到62405元/平方米、57084元/平方米、33036元/平方米、64298元/平方米,分别上涨4.5倍、4.7倍、4倍、4.6倍。
其中,优质学区房涨幅能达到9倍以上,如北京育才小学的划片小区耕天下,2009年2月单价仅12900元,而当前二手房单价117000元,10年实现上涨9.1倍。
与一线城市相比,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绝对房价和房价收入比较低。从绝对房价来看,2019年12月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二手房均价分别为53987元/平方米、17063元/平方米、6978元/平方米。
从相对房价来看,根据2019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计算得到的套户比和人均住房面积等数据,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分别为22.2、11.3、6.7。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高不高:全球比较

从国际经验来看,核心城市房价高、涨幅高于其他地区是世界普遍现象。
在英国,1968-2019年,大伦敦地区房价从0.44万英镑/套上涨至48.39万英镑/套,英格兰地区从0.34万英镑/套上涨至25.17万英镑/套,全国从0.36万英镑/套上涨至23.47万英镑/套,伦敦地区房价涨幅达110倍,高于英格兰地区的74倍和全国范围的65倍。
在美国,1975-2019年,美国、纽约市、纽约-泽西-白原分区(纽约都会区分区之一)、洛杉矶-长滩-格伦代尔分区(洛杉矶都会区分区之一)房价分别上涨7.2、9.1、12.2、16.7倍。
在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前,1975-1991年东京区部、横滨、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户等六个核心城市地价上涨4.5倍,其他城市上涨1.7倍。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高不高:全球比较

2. 北上深绝对房价位居世界前列
换算为可比的使用面积后,北京、上海和深圳市中心及外围区房价均处于世界前列,但顶级住宅价格存在差距。
绝对房价的国际比较需注意统计口径。中国内地住房面积统计口径为建筑面积,包括使用面积、墙体占用面积、公摊面积,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计算的是套内面积或使用面积。
比如,香港采用的是套内面积,套内面积=建筑面积-公摊面积;美国、英国等使用的是使用面积,使用面积=套内面积-墙体占用面积。一般而言,套内面积约为建筑面积的80%,使用面积约为建筑面积的70%。
在中心区域,根据Numbeo2020年11月份城市中心区域房价数据,香港以214444元/平方米位居第一,纽约以105862元/平方米位居第四,伦敦以101570元/平方米位居第六,北京、深圳、上海分别以105088元/平方米、100077元/平方米、98706元/平方米位居全球第五、第七、第八,广州以54246元/平方米位居第二十九。
换算为使用面积后,北京、深圳和上海中心区域实际房价分别为150126元/平方米、142968元/平方米和141008元/平方米,超过伦敦和纽约,仅次于香港,广州为77494元/平方米,未进前十。
但是中国内地一线城市中心区的顶级豪宅单价低于国际大都市,比如纽约中心区最贵的豪宅单价约为77万元/平方米,而上海中心区最贵的豪宅单价为25万元/平方米,以使用面积算,单价为36万元/平方米。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高不高:全球比较

 
在外围区域,香港以135128元/平方米位居第一,巴黎以70505元/平方米位居第二,深圳、北京、上海分别以58144元/平方米、58103元/平方米、58001元/平方米,位居第十二、第十六、第十七,依然处于世界前列,但相对中心区域排名有所后移,广州以28939元/平方米位居四十三。
换算为使用面积后,深圳、北京和上海城市外围区域房价分别为83063元/平方米、83004元/平方米和82856元/平方米,位居第二、第三、第四,仅次于香港,广州为41341元/平方米,未进前二十。
3. 中国内地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较高,租金回报率不足2.1%
以使用面积算,北上广深市中心房价收入比分别为67、56、37、52,高于纽约的11,伦敦的14,东京的11;外围区房价收入均在20以上,同样高于纽约、伦敦和东京。
Numbeo只公布了全市的房价收入比,我们采用Numbeo公布的房价平均数据、地方政府公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面积计算市中心和非市中心的房价收入比。
2019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市中心的房价收入比分别为47、39、26、36,外围区的房价收入比分别为23、21、14、19,而纽约市中心和外围区房价收入比分别为11、5,伦敦市中心和外围区房价收入比分别为14、8,东京市中心和外围区房价收入比分别为11、7。
换算为使用面积后,中国内地一线城市实际房价收入比更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市中心的房价收入比分别为67、56、37、52,非市中心的房价收入比分别为33、30、20、27。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高不高:全球比较

北上广深市中心租金回报率不足2.1%,低于纽约的4.8%、伦敦的3.3%、东京的2.7%。租金回报率是住房每年租金与售价的比值,租金回报率低意味着投资房地产的现金贴现率低。
根据Numbeo2020年11月数据,在全球90个经济体327个城市中,市中心的静态租金回报率平均值为6.03%,中位值为5.07%,外围区的静态租金回报率平均值为7.21%,中位值为5.44%。
其中,纽约市中心与外围区的租金回报率分别为4.78%、5.43%,伦敦为3.28%、4.38%,东京为2.70%、2.35%,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市中心租金回报率分别为1.64%、2.03%、1.46%、1.29%,外围区租金回报率分别为2.03%、2.11%、1.51%、1.38%。
我们使用中国房地产协会旗下中国房价行情网数据进行验证,2019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全市范围的租金回报率分别为1.75%、1.98%、1.88%、1.54%。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高不高:全球比较

4. 考虑持有费用后北上广深与国际都市相对房价差距缩小
中国内地以外核心城市普遍征收房地产税、且物业费等较高,持有成本明显高于内地。
在不考虑房地产税从个人收入所得税中扣除情况下,纽约市房地产税率为0.8%,市中心物业费约为82元/平方米/月,非市中心物业费约为54元/平方米/月;除此之外,业主还需根据房产面积和档次的不同,每年缴纳1000-5000美元的房屋保险费。
伦敦业主需要缴纳市政税,约占房价的0.3%-1.2%,实际税率随房价上升而下降,伦敦市中心物业费约为48元/平方米/月,非市中心物业费约为23元/平方米/月。
东京业主每年需要缴纳房屋评估价1.4%的不动产税和0.3%的市政建设税,房屋评估价约为售价的20%,市中心和非中心物业费分别为25元/平方米/月、14元/平方米/月。
中国内地除上海和重庆作为试点外尚未推出房地产税,而且物业费较低,北京、上海、深圳市中心的物业费约为4.3元/平方米/月,非市中心物业费约为3.1元/平方米/月,广州市中心物业费为2.9元/平方米/月,非市中心物业费为2.2元/平方米/月。
考虑持有费用后,以使用面积算,纽约、伦敦、东京市中心房价收入比分别为18、19、15,北上广深分别为68、57、37、52,纽约、伦敦、东京市中心租金回报率分别降至2.8%、2.4%、2.1%,而北上广深分别为1.6%、2.0%、1.4%、1.3%,差距明显缩小。
各地区住房的持有成本不同,为较准确比较实际的房价收入比和租金回报率,我们将房地产税、各项物业(管理)费等持有阶段的费用纳入考虑。假设居住30年,将这30年的持有费用按照假定5%的折现率计入房价,计算折现后的房价收入比。
纽约市中心和外围区房价收入比分别为18、9,伦敦分别为19、9,东京分别为15、8,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市中心的房价收入比分别为48、40、26、37,外围区的房价收入比分别为23、21、14、20。
以使用面积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市中心的房价收入比分别为68、57、37、52,外围区的房价收入比分别为33、30、20、28。
考虑持有费用后,纽约市中心和外围区租金回报率分别为2.83%、3.45%,伦敦分别为2.43%、3.54%,东京分别为2.1%、1.96%,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市中心的租金回报率分别为1.61%、1.99%、1.42%、1.26%,外围区的租金回报率分别为1.99%、2.06%、1.47%、1.35%。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高不高:全球比较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高不高:全球比较

02 1000万人民币能买什么房子?
为增强对国际大都市房价的直观认识,我们从自住角度出发,假定手头有1000万人民币预算,讨论在北京、上海、纽约、伦敦的核心区和外围区分别能买到什么品质的住宅以及每年的持有费用是多少。考虑不同城市的可比性,我们将核心区的选房区域缩小在距离CBD或金融商业区2.5公里以内范围,且避开单价明显较高的楼盘。
1. 核心区能买到的住宅使用面积差距不大
1000万在北京、上海、纽约、伦敦核心区域CBD附近能购买到的住宅的使用面积差距不大,使用面积在67-80平方米左右,但纽约和伦敦市中心住宅的持有费用远远高于北京和上海。纽约市中心住宅每年持有费用超过16万人民币,伦敦超过7万元,北京和上海则不足7000元。
具体来看,北京核心区,新房可以购买西城区三环内的某楼盘95平方米的二居室(使用面积接近67平方米),均价10.6万元/平方米;二手房可以购买东城区二环内的某楼盘105平方米的二居室或三居室(使用面积约74平方米),均价接近10万元/平方米。
在上海核心区,新房可以购买浦东陆家嘴金融区的某楼盘90平方米二居室(使用面积约67平方米),均价12万元/平方米;二手房可以购买陆家嘴金融区的某楼盘110平方米三居室(使用面积约80平方米),均价9.1万元/平方米。
在纽约核心区,新房可以购买曼哈顿下城某楼盘73平方米一居室,均价13.5万元/平方米;二手房可以购买曼哈顿下城金融区的某楼盘70平方米一居室,均价14.1万元/平方米。
在伦敦核心区,新房可以购买某楼盘74平方米一居室,均价13.5万元/平方米。
2. 纽约和伦敦的外围区能买面积更大的住宅
1000万人民币在纽约、伦敦外围区域能购买的住宅使用面积整体比北京、上海大,但是纽约和伦敦外围区住宅的持有费用远远高于北京和上海。
1000万在北京、上海外围区域可购买使用面积在105-108平方米左右的住宅,而在伦敦、纽约外围区域可购买的住宅使用面积分别为140、160平方米左右。
北京、上海外围区域房价较高,原因在于户籍制度使得外围区域居民与核心区域居民一样可以分享主要优质公共资源。按照上述住房面积,纽约外围区住宅每年持有费用高于19万人民币,伦敦接近7万元,北京和上海则不足9000元。
03 中国内地核心城市高房价明显存在泡沫吗?
1. 中国内地核心城市高房价主要源于什么?
1)人口长期大量向一二线核心城市集聚。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人口迁移的基本逻辑是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
从国际经验看,人口不断从低收入地区到高收入地区迁移,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圈化。中国内地核心城市优质公共资源富集、产业特别是高端产业高度集聚,人口长期大量流入。
中国内地一二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一线核心城市人口增速更高,表明人口长期净流入、且向一线城市集聚更多。
2001-2010年、2011-2015年、2016-2019年,一线城市全域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3.42%、1.49%、1.33%,二线城市分别为1.81%、1.00%、0.69%,而上述时期全国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0.57%、0.50%、0.46%。
2)核心城市优质公共资源高度富集,中国内地特有户籍制度使得公共资源与户口挂钩、而户口基本与房产挂钩的情况更加促进全国高收入人群向核心城市集聚。
从教育看,2020年北京、上海一本入学率录取率分别为46%、30%,分别为全国第一、第三;其中,拥有的985工程大学数量分别为8所、4所,合计占全国985工程大学总数的31%;拥有的211工程大学数量分别为26所、9所,合计占全国211工程大学总数的29%。
从医疗看,北京、上海两地2018年三甲医院分别为54、32个,虽然合计仅占全国的6.6%,但集聚了中国最顶级的医疗资源,比如协和医院、301医院等。
在中国现行户籍制度下,户口不仅是单纯的户籍登记,而且附带了区域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就业机会。并且,按照现行规定,户口要么登记于个人房产下、要么通过单位挂靠于集体户,这使得户口与住房基本挂钩。
这使得,在核心城市置业,房子不仅是具有居住功能的建筑物,而且捆绑了一系列的稀缺资源和优质福利。尽管当前部分城市允许租房入学,但条件较多、且排序一般在户口和住房均在本学区的家庭之后。
在国际上,尽管美国也有学区制度,但家庭在学区拥有居住资格即可,可采用租赁方式;并且,美国的学区分布相对均匀,并未主要集中在部分大城市。此外,尽管北京、上海近期人口增长放缓、甚至陷入负增长,但流出的主要是中低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很可能仍在持续流入。
3)人地严重错配,核心城市土地供给严重不足。
从原则上讲,在供需基本平衡的市场,房价由中位数收入人群决定;在供给明显大于需求的市场,房价由低收入人群决定;在供给明显小于需求的市场,房价则由高收入人群决定。
尽管国际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土地供给均有限,但周边土地供给比较市场化。而中国内地长期存在限制大城市发展的倾向,大城市土地供应长期被严格限制,建设用地供给严重不足。
根据住建部统计,2006-2017年中国内地城区人口1000万人以上的城市城区人口增量增长34.1%,而建设用地仅增长6.1%,人口增量与土地供给严重不匹配。
从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看,2017年1000万人的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仅74.5平方米,而其他规模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超过100平方米,100-300万、20万以下城市更是分别达117.3、135.5平方米。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高不高:全球比较

4)货币超发使得广义货币增速多高于名义GDP增长,刺激中国内地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
从国际角度看,1970-2019年英国房价年均增长8.8%,虽高于8.2%的名义GDP年均增速,但仍然低于11.5%的广义货币年均增速;1960-2019年美国房价年均增长4.6%,而名义GDP和M2年均增速分别为6.5%、6.9%。
从大都市圈角度看,在英国,1995年1月至2019年12月,大伦敦及周边地区房价多上涨4-5倍,明显高于该时期英国名义GDP和M2余额增幅的1.6、3.5倍。
在美国,1975-2019年,洛杉矶-长滩-格伦代尔分区房价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M2的6.4%和GDP的6%。
在日本,1975-1991年六个核心城市地价年均增长11.2%,其他城市地价年均增长6.4%,同期M2年均增长约9%。
在中国,过去四十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速15%,1998年以来全国新建住房销售均价年均复合增速达7.72%,低于同期M2增速近8个百分点,而一线城市房价基本与M2增速持平。
此外,一线城市土地成交价格同样快速上涨,2007年至2019年间复合增速达22.5%,远超货币增速,同期二三线城市地价增速与一线城市存在明显差距。
2. 房价收入比和租金回报率的国际可比性很差
所谓“房价收入比4-6是合理区间的国际惯例”为讹传,国际上并不存在一个客观标准。房价收入比反映的是居民家庭对房价的支付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越低。
Weicher(1977)最早使用房价收入比作为住房支付能力判别指标,其房价收入比为每套房屋销售价格中位数与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之比,其中计算了1949-1975年美国的房价收入比,大多数位于2.8-2.9之间。
1989年10月香港大学专家伯纳德指出,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在1.8-5.5之间,发展中国家一般在4-6之间。后来,伯纳德在搜集到较多国家的房价收入比资料后,发现一些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房价收入比远高于6。
1998年联合国统计了96个经济体的房价收入比资料,最高为30,最低为0.8,平均值为8.4,中位数为6.4,彻底否定了4-6倍是国际标准的论点。
然而部分中国学者和相关机构在引入房价收入比概念时,忽视中国的经济水平、文化传统、房地产发展阶段等因素,不约而同地引用“4-6”这个所谓的“国际标准”进行国际比较,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除土地供给不足外,加上中国居民收入统计不全、高储蓄率、高经济增速等情况,使得房价收入比、租金回报率不具备国际可比性。
其一,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较高,核心城市相对房价高是成长性的反映。
如果把经济体或城市比作一家公司,住房可类似为这家公司的股票,房价是股价,租金回报率是股息率。
以中国股市为例,由于成长性不同,主板和创业板的股票估值不具备可比性。在主板,公司业绩增长稳定但不具备爆发性,估值一般;在创业板中,公司业绩增长较快,股票估值较高,高估值是对未来盈利的提前反映。
当前中国经济虽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经济增速在全球仍较高。核心城市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高端产业集聚、优质公共资源富集、人口大量集聚,成长性在中国更具优势。
其二,中国居民储蓄率高达37%,是欧美发达国家的至少3倍以上,高储蓄率推升房价收入比。
根据OECD统计口径,居民储蓄率指居民储蓄余额/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国居民储蓄率远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2019年中国居民储蓄率高达37%,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仅仅分别为8%、3%、9%、11%、3%。
居民储蓄率高意味着中国居民的购房资金准备相对充足,进而推升房价收入比至一个较高水平。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高不高:全球比较

中国存在收入瞒报少报、大量外来人口只挣钱不定居、父母提供部分首付款等情况,导致核心城市居民实际购买能力被低估,进而房价收入比被高估。
其一,由于在调查中存在瞒报少报等因素,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并非居民收入全部。
在官方调查中,由于人们对隐私权更加重视,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着漏报和少报情况,高收入群体也较少进入调查样本。而在发达经济体,多要求居民自行上报所有收入,并以此为基准征取税收,蓄意瞒报漏报的行为将会受到严厉处罚,因此发达经济体对居民家庭收入的统计比较接近全部收入。
其二,大量外来人口只在核心城市只挣钱而不定居,核心城市居民实际购买能力存在低估。
中国城镇存在大量的农民工等外来人口,核心城市更是如此,这些外来人口很难在当地安家,但统计局的可支配收入统计将这些低收入的外来人口纳入、低估了核心城市居民实际购买力。
其三,因文化传统差异,中国人购房存在“六个钱包”现象,即普遍存在父母等替子女提供部分住房首付款的情况。
3. 以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定为核心加快构建房地产长效机制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要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目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我们建议以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定为核心加快构建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居住导向的新住房制度,更多发挥房地产实体经济功能,回归居住属性和制造业属性。
一是以常住人口增量为核心改革“人地挂钩”,优化土地供应。
目前的“人地挂钩”源于2016年9月国土资源部、发改委、公安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与城镇建设用地供应量挂钩,并规定“超大和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原则上不因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因此并不能解决热点城市人口流入与住房供应紧张之间的矛盾。
未来应坚持都市圈城市群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推行新增常住人口与土地供应挂钩,推进市场化跨省换地,优化城镇用地在城乡、地区和城市之间的配置,严格执行“库存去化周期与供地挂钩”政策,优化城镇城市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及公共服务用地等结构。
二是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稳定,房地产融资从过度收紧回归中性稳定。
房地产短期看金融,房地产过度金融化是风险之源,金融稳健是治本之策。2019年5月以来针对房地产融资出台了一系列收紧政策,从海外债、信托、信贷等全面收紧。当前既要防止货币放水刺激房地产泡沫,又要防止主动刺破引发重大金融风险。
  • 一是坚持差异化的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需和改善群体购房自住,抑制投机性需求;
  • 二是保持货币金融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住房金融政策调整过快过急,导致市场短期内剧烈波动,引发处置风险的风险;
  • 三是房地产融资从过度收紧回归中性稳定,避免一刀切走极端,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三是丰富供应主体,转变住房供应结构。
当前中国住房供给体系重销售轻租赁,多元主体供给型的住房体系尚未建立。
未来供应主体将从以开发商为主转变为政府、开发商、租赁中介公司、长租公司等多方供给;以市场化的商品住房为主、加大各类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形成“高收入靠市场、中等收入有支持、低收入能保障”的阶梯化住房供给结构。
不过,住房供应结构的探索与政策出台须因地制宜,警惕盲目跟风。
四是稳步推进房地产税改革,推动土地财政转型。
房地产税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给地方创造稳定税源,健全地方税体系,推动“土地财政”在完成城镇化的阶段使命后成功转型。房地产税改革,方向是将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二税合一,并对个人住房开征房地产税。
在节奏上,立法先行,在全国人大经过审议形成法律;在具体实施时,对地方政府充分授权、分步推进。并且,作为财产税和直接税,房地产税出台方案应充分考虑居民的税收负担,针对中低收入家庭、特殊用途住房,设立合适的税收优惠。
五是房地产政策从短期调控到长效机制构建,从抑制需求到增加供给。
一是取消一些不合理的短期调控政策,将合理有效的短期调控升级到制度化,建立金融、土地、财税、住房保障、市场管理等一揽子长效管理机制。
如在大量人口流入的一二线城市增加共有产权房和租赁住房供应;“限房价、竞地价、竞配建”等创新土地出让模式逐步替代价高者得的传统模式,打破地价推升房价、房价拉升地价的循环等。
二是从侧重抑制短期需求转为注重增加供给,促进长期供需平衡。人口决定需求、土地决定供给、金融决定需求的释放。
短期的需求侧调控政策,或刺激需求急剧释放、或压抑需求延后释放,只是短期的权宜之计,无法解决长期供需不平衡的根本矛盾。供给端的政策,如人地挂钩、确立都市圈城市群战略、调整土地用途结构、完善租赁市场等才是平衡供需的长期之策。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85m9GAEd64a9yUyK4Q7Lgw

楼市彻底变了!

作者:十一侠

来源:米宅(ID:MizhaiPlus)

1

一颗事关中国楼市最大的棋子突然落下,让所有人都防不胜防。

楼市彻底变了!

这个通知的名字很长,我数了数,一共58个字,但是能让你关心的其实只有一句话:

国有土地出让收入,自2022年起,全面划转税务部门征收。

具体的时间表是:

自2021年7月1日起,选择在河北、内蒙古、上海、浙江、安徽、青岛、云南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省(区、市)为单位开展征管职责划转试点。

自2022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征管划转工作。

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于楼市的信心,都来源于一个充满魔法的名词:土地财政。

这也是很多专家之所以看多楼市的最大底层逻辑。

地方政府严重依赖于土地财政,所以才造成地方对政策的消极执行,这是在调控之后,各城市房价热度屡创新高的所有根源。

楼市彻底变了!

——图片来源于投实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是, 2021年1到4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4277亿元,同比增长36.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1383亿元,同比增长35%。

也就是说,2021年前4月全国卖地一共收入了2.1383万亿元,因为这个钱全部留在了地方,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例是52%。

地方财政100块收入里面,卖地收入的钱52块。

专家说的很对,看了这个数据,没人会怀疑那个楼市永远涨的逻辑。

这也是民间对楼市庞大信息的基础之源。

但是现在,一切忽然断了,甚至连支撑这个逻辑的支柱都不存在了。

这是一招狠棋。

整个中国楼市的逻辑都变了。

之前,是地方财政依赖,所以供给越少,地价越高。没钱了就拍几块,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现在,则是流水落花本无情,一路漂泊向前行,甚至在手里空转的机会都没有了。

大家都成了流水线上的打工人,做好自己的那一份工就好了。

2

地产对于中国经济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不管是改善人们的居住需求,是有效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还是中国城市化建设的主要载体。

以上任何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都功不可没,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但是从国家的顶层思维来看,房地产已经不可能再是核心战略。

因为这就像鸦片,可以止痛,可以兴奋,但是吃多了,就成毒药了,会反噬,这才是最可怕的。

从2019年的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开始,关于房地产的一切,都已经挑明了说了。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这句话只有44 个字,字字千金。

读完这句话,地方政府,开发商,房地产投资客都开始紧张,仿佛地产行业的前景已成定局。

中国经济双循环则彻底将房地产打入了谷底,这是中国楼市身份转换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此之后,更多的大棒接踵落在了房地产身上。

三道红线直接卡死的是房地产融资。

有多少昨日还风光无限的地产头部企业,忽然之间就危机重重,陷入违约的沼泽之中。

甚至有人因为200亿的到期债债,就到了卖地买资产求生的地步。

在几年前,这完全是不可想象的,那个时候,高杠杆加持狂飙突进做规模争老大,才是地产正常人干的事。

谁知道光阴一转,当时垮的步子有多大,今天扯住的蛋就有多疼。

然后则是一年三次的集中土拍。

大多数时候,楼市的持续火热,都是因为供需失衡。每年实际的共计,总是只能到实际供给的百分之几十,从来都没有按计划完成过。

这一方面是供给过少造成供需失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开发商抢地,从而又抬高溢价,地王频出。

但是不管是那一面,最终的结果总是助燃了房价。

集中预告,集中出让,就是预告多少拍多少,这是对供给的针对性政策。

但是这些都是表象,真正的本象则仍是土地财政。

一个流传久远的共识是,房价过高,是因为地价太高。这是必然的,因为当一个城市几乎百分百要靠卖地过生活发工资的时候,地价是不可能不高的。

现在好了,一切都解决了。

这真的是一个雷厉风行的时代。

那些积重难返的过往,往往是三下五除二的就给解决了。这个时刻,总让人想起1990年代,那是另一个雷厉风行的时代,奠定的却是此后2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基础。

谁能说这一刻,奠定的不是此后的另一个20年。

到了这里,关于楼市那些旧日的博弈、那些消极执行的基础被连根拔断了。

地方关于土地的最大蜜糖,就这样被端走了。

从三道红线,到土地集中出让,再到出让金归于税收,这一系列的层层递进的政策,令人叹为观止,真的是大手笔。

狂飙了几十年的中国楼市,在民众心里已成宗教的地产信仰,到这一刻,已经彻底完成了历史使命。

接下来,该以民生的姿态出现了。

3

可以肯定的是,此后的楼市将有几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国央企的参与度将越来越深。此后,在出让金变更后,很多城市不愿意做的一级土地整理,大概率将由国央企接手。

后期的楼市开发,也将越来越向大型的地产托拉斯集中。

第二,提倡了很久的共有产权房,和公共租赁用房,将真正迎来爆发的时刻。

中国楼市正在全面的新加坡化。

国内住宅将越来越两极分化:豪宅将会越来越权贵化,税费也会越来越高。和普通住宅消费的隔绝,也将越来越远。

剩下的就是刚需的共有产权房;再往下就是底层的租赁房。

这是一个满足各阶层需求的分配形式。

第三,房地产税到了非出不可的时刻。

中国房地产领域的税费,一直以来有三种:建设环节税费,交易环节税费和保有环节税费。

一直以来,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之所以迟迟难出,就是因为土地出让金和前两个环节的税费,收起来更方便。

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土地对于政府来说,已经是彻底的去金融化。

此时,土地的经济属性开始增强,这促使地方政府能更主动的调整供给总量。

之前在总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土地供给减少,抬高地价,已经成为央地矛盾的最主要表现。

现在则到了地方政府不得不做增量的时刻。在房产税之下,地方政府为了得到增量税收,只能通过多出让土地来实现。

这和以往主要通过减少土地出让来实现收入增长,形成了截然的反差。

而地方的积极性,也必将从卖地转向增量税收。

真是好手段。

4

此刻,中国楼市的底层逻辑,已经产生了质的变化。

过往两三年,国内楼市经历了最为无序慌乱的时刻。调控越来越严格,但是价格却越来越涨,市场也越来越热。

这一切,都是因为,过往只是在表象上下功夫。

现在,则是直指本相,打的是楼市真正的七寸。

更多的配套性变革还在路上,我们静静等待!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vZRBkruy1vSy6gmFEIKcg

中国互联网的四个暗逻辑

卫夕指北(weixizhibei)原创
作者 | 卫夕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短短20多年中,早已经历过多轮沧海桑田的变迁。

 

从门户时代到Web2.0,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产业互联网……

 

在此过程中,行业的从业者和投资者其实一直在总结关于这个行业的逻辑和规律,的确,有很多规律和逻辑被普遍证明是有效的。

 

然而今天我要和大家聊的其实是四条例外的暗逻辑。

 

我之所以称之为暗逻辑,是因为它们的反面通常是正确的,而互联网的有趣之处在于: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定理,任何一个大的逻辑仔细观察都会有例外;

 

以下就是我总结的中国互联网的四条例外的暗逻辑——

 

 

中国互联网的四个暗逻辑

有护城河的公司不一定是好公司

企业的护城河理论最早源于巴菲特的论述,即一个企业有没有其他企业难以逾越的优势。

 

后来帕特·多尔西在《巴菲特的护城河》一书中将护城河总结成四类:1、企业的无形资产,比如品牌、专利等;2、高转换成本;3、成本优势;4、网络效应;

 

通常我们认为拥有以上四类中的一类或多类优势的企业即拥有护城河,护城河当然非常重要,然而一家企业如果拥有护城河它就一定是一家值得投资的好公司吗?

 

答案是不一定。

 

微博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今天,大部分人其实都会承认,微博是有护城河的——它作为传播平台,是任何新闻时事的第一发酵阵地;作为娱乐平台,它是粉丝追星第一应援阵地;而作为影响平台,它也坐拥了最广泛最多元的意见领袖;

 

这三个维度几乎垄断的地位从微博一诞生其实就没有被撼动过,不可或缺,无可替代,这毫无疑问是护城河;

 

然而,你今天敢买微博的股票吗?

 

我想至少很多人不敢,根据最新的财报,微博2021年Q1的的月活5.3亿,同比下降4%,日活2.3亿,同比下降5%。

 

尽管有疫情导致去年基数偏高的原因,但微博用户增长乏力已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

 

如果它没有新的第二曲线,它其实很难在接下来与字节跳动、腾讯等强悍公司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用户时长。

 

护城河难以护住微博。

 

一个容易理解的逻辑是——护城河可以让你难以很快衰落,但并不保证你继续增长;

 

而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增长永远是最优先的主题、最重要的命门。

 

互联网公司没有一劳永逸,那些最终走向巨头的公司其实都不是一招鲜,而是不断拓展自己的作战半径,持续去抢新的地盘,腾讯如此、阿里如此、字节亦如此。

 

百度抱着搜索这个护城河,当然是一时的王者,在搜索这个赛道至今没有对手,但它边界扩张速度稍微慢一点,就被无情地挤出第一集团了。

 

关于护城河的另一个逻辑是——你在你所在领域的确有护城河,但你的领域本身不再重要了;

 

陌陌、美图、豆瓣、天涯、迅雷…….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极高的护城河,它们一直稳坐钓鱼台,从来都没有被竞争对手颠覆过,然而它们各自的领域本身变得不再重要了,护城河还在,城没了。

 

所以,护城河很重要,但迷恋护城河很危险,不要躺在护城河上睡觉。

 

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我还是稍微有点担心B站的,对二次元和年轻用户极强的黏性所构成的内容生产和消费生态当然是它的护城河,坚不可摧,西瓜视频多次强攻也不得要领。

 

但B站能一直只讲这个单一的故事吗?它的市梦率能最终被兑现吗?

 

 

中国互联网的四个暗逻辑

大的赛道不一定是好赛道

“投赛道”是互联网投资领域一个极为重要的流派,它背后的逻辑是——如果一个赛道足够大,那么它一定会诞生优秀的公司,而只要投中了这个赛道的优秀公司,就一定会有长线收益;

 

这个逻辑基本上是对的,或者说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的,然而,还是有一些赛道则并不符合这一原则。

 

原因是这些赛道拥挤而缺乏护城河,残酷竞争却看不到终局,从而导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让其头部玩家难以获得合理的收益。

 

中国的长视频赛道就是一个典型。

 

毫无疑问,这是一条大的赛道,这一赛道每年的总营收预计超过1000亿,不可谓不大。

 

然而,从2006的先驱优酷算起,这个领域的主要玩家已经连续亏损15年了,比如爱奇艺,2020年全年营收297亿,亏损60亿,这还是在大幅改善之后取得的成绩。

 

注意,很难说这些亏损属于战略型亏损,即便到今天,我们依然看不到这个领域的亏损还要持续多久,行业的终局最终何时尘埃落定。

是滴,钱是这个行业唯一的壁垒。

 

《晚点》曾经报道过优酷和腾讯视频当年争夺《如懿传》的过程——

 

本来两家友好约定每家出6亿购买这部剧双平台同步播出的权益,但腾讯回去一思量,断定这部剧可能会像《甄嬛传》一样火遍全网,最终拍板以吓人的13亿天价拿下了这部剧的独播权。

 

这是一个烧钱的游戏,如果仅靠烧钱就能终结战争就好了,这个行业的关键命门还在于——用钱根本买不来用户的忠诚度。

 

有的平台花超过10亿+买下世界杯的转播权,一旦世界杯一过,用户又被其他平台的新鲜大局吸引走了。

 

这个行业的大玩家都在硬扛,尽管大幅亏损,谁也不愿意第一个放弃,因为无法忽略天价的淹没成本,都在等着对手抗不住退出。

 

但三大平台的背后是BAT,每一个都财大气粗,都一致认为这是卡位的战争,每一家都在做着“中国Netflix”的美梦。

 

即便有玩家退出了,由于没有其他高壁垒,总会有虎视眈眈的新玩家参与进来,当年优酷并购土豆想一统江湖但最终很快落空就是一个明证。

 

没错,大的赛道真的不一定是好的赛道,航空业是另一个例子。

 

股神巴菲特关于航空业有两句名言——

 

第一句是:“在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小鹰镇第一次试飞成功之前,如果有个资本家击落它的话,那么全球各地的投资者也许会挽回很多的损失。”

 

第二句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百万富翁,你可以先成为一名千万富翁,然后再买航空股。”

 

那么,为什么在规模上属于巨无霸的航空业并不是一条好赛道呢?

 

原因在于航空业有四大特点:1.固定成本高,负债率高;2.产品同质化,溢价能力弱;3.消费者选择多,品牌忠诚度极低;4.行业周期性强,受宏观经济影响强;

 

正是基于以上几个特点,航空业需要投入大,利润率波动大,竞争激烈难以获得持续长期竞争力,以至于股神巴菲特也多次在航空股上载跟头。

 

所以,衡量一条赛道是否优质,大其实并非唯一指标,增长性和健康度同样重要。

 

 

中国互联网的四个暗逻辑

一个赛道初期领先的公司
不一定能长期领先

关于这个点,我先从一个例子切入——

 

年初新能源汽车股票最疯狂的时候,一位朋友告诉我说自己把一半的流动资金买了蔚来、理想和小鹏的三家的股票。

 

我问他的投资逻辑,他说——

 

“中国的新能源终将崛起是一个极其确定的事件,而我押宝这三家目前领先的公司,我当然不知道谁会最终胜出,但我的逻辑是,他们一定会有一家会胜出,那么只要这家胜出的公司股价涨三倍,另外两家哪怕归0死掉我也不会亏。”

 

某种意义上,我是同意他的这种观点的,但我还是善意地提醒他,有没有可能中国新能源最终胜出的并不在这三家之内呢?

 

他说,这我倒是没想过,这个可能性比较小吧。

 

我告诉他,的确可能性会相对小,但并不是没有可能,于是我给他讲了短视频赛道的故事——

 

在2015、2016年这个时间点,短视频这个赛道已经开始变得热闹起来,投资人开始判断这是一个成长快、规模大的赛道,但具体应该投哪些团队呢?

 

当时的市场格局是——秒拍领先、美拍来势汹汹,快手还属于一家小公司,没有走入主流视线。

 

于是领先的秒拍就变成了投资界的香饽饽,在那段时间,秒拍的母公司一下科技前后获得了5轮融资,其中最后的E轮融资规模高达5亿美金。

 

在E轮融资的发布会上,创始人韩坤的兴奋溢于言表——“一下科技的视频矩阵,已经成为中国版的Youtube。”

 

然而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一年后抖音快手崛起,秒拍毫无招架之力,被迅速边缘化。

 

一起被拍倒在沙滩上的,还有当年气势如虹的美拍。

 

至此,融资无数的短视频赛道的两个领先产品没有一个笑到了最后。

 

我们稍微理一下背后的逻辑:早期领先的公司由于行业还没有发展成熟,赛道对创业公司能力要求其实是不一样的,这也能从一个侧面来解释为什么秒拍失败了而抖音成功了。

 

这背后的原因当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视角是二者的关注重点的差异

 

秒拍诞生发展的时期中国的4G还没有特别成熟,于是对不同网络环境下如何流程播放的技术要求是很高的,秒拍创始人韩坤其实一直非常得意的是秒拍的基础技术能力。

 

在秒拍诞生前韩坤一直在带领团队开发一个叫Vitamio的多媒体框架系统,是多个互联网公司的视频技术供应商。

 

事实上,新浪微博之所以投资秒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重了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补齐自己视频技术的短板。

 

所以在韩坤的认知框架里,技术是重要的壁垒,他自然就对其他决定这个赛道真正核心变量关注的少一些。

 

但时间来到2017年,4G成熟、资费下降,技术壁垒被证明其实不堪一击,推荐算法、内容生产生态成为短视频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某种意义上,这场战争的结局从一开始或许就早已注定。

 

所以,投赛道早期领先公司当然没错,但也需要考虑这个赛道的核心逻辑会不会发生变化,变化之后所要求的核心要素现在领先的公司是否真正具备。

 

 

中国互联网的四个暗逻辑

创始人并不完全代表公司的竞争力

上面谈到投资领域一个重要流派是投赛道,而另一个重要流派是投人,有的VC看准了一个人,无论他做什么都会投,甚至多次失败之后还会继续投。

 

从概率的角度,投赛道投人这两个流派都有着非常自洽的逻辑,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对的。

 

然而,人是很复杂的,对人的判断出现偏差的概率其实非常大,更重要的是,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创业是一场马拉松,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对创始人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

 

创业、守业、再增长所要求的能力模型差异非常大,只有凤毛麟角的创业者能快速迭代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从而真正带领公司从0到1、从1到N。

 

我举一个例子,我之前的一个上司,从不买美股,但突然有一天买了猎豹移动的股票。

 

我问他为什么买猎豹,他说看好傅盛这个人。

 

他接着补充:傅盛之前在360证明了自己是顶级优秀的产品经理,而带领猎豹独辟蹊径在海外做出清理大师则证明了他的战略能力和执行力,而傅盛还很年轻,即便可能犯错,但长期潜力很大。

 

然而,他这一单买下去,亏得屁滚尿流,亏得怀疑人生。

 

那么是他以上的逻辑真的有问题吗?

 

其实不见得,通过一个人的历史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是识人常用的方法,这样的逻辑在风险投资领域其实属于基本操作。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厂的重要总监只要一宣布创业,通常会受到天使资本和早期风投的追捧。

 

这背后一个简单的逻辑就是,大厂的重要总监们其实是一线的战斗者,他们听得见炮声,真枪实战地做过,投他们成功的概率当然会大一些。

 

那么为什么以同样的逻辑投猎豹就输得一塌糊涂呢?

 

答案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撒网概率的区别。

 

风险投资这类一级市场的逻辑是广泛押宝,因为根本不知道到底谁是下一个字节跳动,下一个拼多多,下一个快手,宁可投错也不能错过大鱼。

 

它的逻辑追求的是整体的胜率,投50家企业,最终只要有2家能最终成功上市,就能Cover掉剩下48家的失败,因为上市的这两家可能带来100倍的回报。

 

而从单笔投资成功率讲,它是极低的,即96%都是失败,但这不影响他整体赚钱;(当然大部分风投其实做不到这样的概率,这些基金本身也是亏钱的)

 

如果个人投资者也用同样的逻辑去选股票,那简直就是噩梦,因为你的资金规模基本决定你很难广撒网,完全做不到分散风险。

 

从“人”这一单一维度去看公司就是在刀尖上舔血、失败率极高。

 

因此,个人投资者如果想要买某个公司的股票,你可以有无数种逻辑,但千万不要只因为这一个理由——“我选择买它是因为我认可它的创始人”。

 

注意,我并不是说创始人对一家公司不重要,事实上,创始人对一家公司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但我要说的是,我们其实很难从一个外部视角真正判断一个创始人的全部,即便对于一流的风险投资人而言,他们在判断一个创始人的时候也仅仅只能从几个少数维度进行判断,有时候这种判断甚至是极其感性的。

 

朱啸虎就多次公开检讨自己是如何错过字节跳动的——

 

当时字节跳动B论找到金沙江,朱啸虎当时和张一鸣聊完之后凭直觉判断张一鸣这个人太斯文,没有程维那种强大的气场,最终没有投字节跳动,后来,他肠子都悔青了。

 

人,任何时候都很复杂,不要对自己的判断力太自信。

OK,以上就是卫夕总结的中国互联网的四大暗逻辑,互联网是一个年轻的产业,也是一个多变的行业,它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化,它进化的速度以至于很难总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

 

这一代年轻人唯一应该做的就是投身和拥抱这个行业,在实践中感受和把握技术汹涌澎湃的的脉搏。

 

记住,别躺平。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8idNTtG8NYemjLWjA0W7g

做视频号和私域流量的人都收藏了

 

5月29日,由新榜·榜哥会主办,梦饷集团、青创繁星、魔筷、云纸、新客云赞助支持的【新榜视频号&私域流量大会】在北京落幕。

 

从上午9点半到下午6点,整整一天时间,可容纳650人的豪华会场始终爆满。

 

我们也在新榜视频号同步开了直播,场观达2.5万,其中有你吗?

 

对了,直播还进行了十几轮抽奖,你中奖了吗?万字精华:做视频号和私域流量的人都收藏了

 

当天,十余位视频号与私域流量领域的顶级大咖嘉宾齐聚现场,顶流们的实战心得与运营方法论是什么?

 

下面这份上万字的精华汇总,你可得收藏好了。

 

干货太多,先来个目录:

 

01   《2021视频号年中发展报告》

榜哥  视频号观察员

 

02   从0到120万粉丝:长春奇点的成长之路

长春奇点  百万粉丝素人情感博主

 

03   视频号直播是引爆私域变现的核弹

肖逸群  星辰教育CEO、私域流量专家

 

04   私域流量的变现秘笈

张心炎  梦饷集团(前身爱库存)市场中心负责人

 

05   1亿粉丝的动漫IP是如何炼成的?

杨鹏  大禹网络副总裁、“一禅小和尚”操盘手

 

06   单场流水过千万:“夜听”直播案例分享

韩丹  “夜听”合伙人、直播业务负责人

 

07   单场带货513万、复购率80%的“小小包麻麻”带货秘诀

贾万兴  “小小包麻麻”创始人&CEO

 

08 视频号是最适合做私域的平台

张萌  畅销书作家、视频号头部创作者

 

09   初级私域卖产品、高级私域卖人设

周宇  “老饭骨”私域运营负责人

 

10   视频号爆款涨粉方法论

小北  视频号百万粉丝矩阵操盘手

 

11   视频号百万粉丝矩阵方法论

契约  视频号头部MCN机构清音文化CEO

 

万字精华:做视频号和私域流量的人都收藏了

2021视频号年中发展报告

 

@榜哥   视频号观察员

 

我是大会发起人,也是新榜的吉祥物——榜哥。今天分享新榜研究院最新出品《2021视频号年中发展报告》。  

 

第一,视频号当前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我认为,它已经度过生存期,迈向调优期。

 

功能层面,该有的都有了,尤其是直播,迭代非常快。视频号直播与公众号双向打通,也是近期的重大更新。

 

内容层面,越来越多创作者涌入视频号,它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调性。商业化则是视频号目前比较欠缺的,建议想赚钱的朋友不要太心急。

 

第二,视频号的内容生态有什么特点?

 

1. 从创作者画像来说,泛生活、泛娱乐创作者较多,其中生活类账号占比最高,达到33.9%,其次是影视娱乐和教育。

 

2. 从去年11月到今年4月,500强创作者的内容发布数量持续上升,几乎翻了一倍。其中60%以上的内容在30秒以内。

 

3. 头部500强平均点赞数在12000上下波动,但是大部分帐号平均点赞数也就二三百。如果你的视频点赞只有几百,不要慌,大部分人跟你差不多。

 

第三,什么样的内容最受用户欢迎?

 

从类型看,情感在热门占比最大,其次是生活和音乐。游戏动漫、汽车、财经、职场、旅行摄影是增速最快的五大领域。汽车、财经等垂直内容的增长,是视频号发展的积极信号。

 

从风格看,有温度、陪伴式的内容,最受用户欢迎;“朋友型”的创作者更受用户青睐。热门内容往往有以下共性:1. 选题以小见大;2. 真人出镜;3. 文案精准直接;4. 表达亲近直白。

 

除了个人创作者,大量企业也在积极入驻视频号。他们基本都是矩阵打法,有地域矩阵、功能矩阵、IP细分矩阵、产品矩阵等。有意思的是,阿里也在视频号开了账号,淘宝、天猫、盒马都有,说明微信作为国民平台,它是所有企业都不能放弃的流量阵地。

 

第四,视频号直播当前有哪些特点?

 

1. 达人账号开播比例较高,教育、生活类账号直播热情较高。教育公司获客成本高,更愿意尝试新的流量阵地,视频号已成为他们重要的获客渠道。只要能形成商业闭环,大家对直播的投入度就会很高。

 

2. 直播类型丰富,根据目的可以分为4大类:带货类直播、品宣类直播、社交型直播、资讯型直播。

 

3. 明星直播流量优势初露锋芒,或许会成为流量增量的重要突破口。近期开始出现一些流量明星参与视频号直播,观看人数上百万,数据非常可观。明星自带流量,视频号是否会邀请大量明星繁荣生态?这是值得观察的。

 

最后,讲一下视频号的商业化。

 

主流变现方式有4种,广告、电商、直播打赏、私域变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私域变现。有一句话叫“全网引流,微信成交”。只有在微信里面,你的用户才是你的用户。

 

今天的活动是榜哥会主办的,会员免费参加。我们聚集了众多视频号一线大咖,希望帮助更多人在视频号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如果想做视频号,推荐大家跟榜哥做朋友,一起玩赚视频号。

 

万字精华:做视频号和私域流量的人都收藏了

从0到120万粉丝:长春奇点的成长之路

@长春奇点  百万粉丝素人情感博主

 

我是一个90后的东北姑娘,视频号“长春奇点”——“长春”是我的城市,“奇”是我的名字,我把视频号当成全新的起点。

 

我的账号定位于个人成长,“励志”和“正能量”是两大标签。视频号运营11个月,现在有120万粉丝,10万赞作品有100多个,浏览量破亿的有9条,还有一条破了3亿。

 

今天重点跟大家分享,从0到120万粉丝,我的感悟与成长心得。

 

我为什么开始做视频号?——“有时候稳定就是最大的风险”。

 

以前我是一个私企小职员。有一天,我爸的身体出了问题,医生说是心脏病,还好不严重,否则就要花几十万做手术。

 

那晚我没有睡着,一直在想,如果没有那么幸运,我该怎么办?做手术,积蓄不够;不做手术,抱憾终身。这件事给我敲响了警钟,看似稳定的工作,其实有很大的风险,面对任何风吹草动,我都没有能力去抵抗。

 

那时我29岁,觉得自己还年轻,如果出去闯一闯,可能还有机会改变命运。我没有高学历,线下找工作没有优势。而互联网平台不一样,只要敢于展现自己,每个人都有机会。正好赶上视频号,我说行,我就做视频号吧。

 

万事开头难,虽有一腔热情,但我从未面对镜头,拍了也不好,当时也很怕亲戚朋友看见。后来我想,既然要做,不能没开始就退缩,豁出去了。

 

无非两种结果,要么“见效了”,做出成果来,要么“见笑了”,至少没有遗憾。这就是我做视频号最初的心态。

经过不断锤炼,拍视频的感觉上来了,但是依然不涨粉丝。我妈那时候说,本来线下工作挺好,非得玩互联网,好多人玩不了,非得去试。我从小不服输,明明自己也很焦虑,但就不想让父母看出来,所以一直坚持去拍。后来慢慢开始涨粉。很多时候,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到希望。

 

涨了粉丝之后,路就越来越容易走了。当粉丝大概20万的时候,我开始经常听到一种声音——你的视频质量不好、你的视频是毒鸡汤等等。 

 

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会反观自己。与此同时,我也会想,不能完全被这种声音左右。每个人的出身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大家都想住五星级酒店,但不是所有人都住得起。我是一个普通人,不会用高端摄像机,也不可能花几万买高端设备。我知道自己的定位,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东北冬天很冷,我拍视频脸都通红。很多人劝我别在外面拍了,去屋里也一样,但我不想因为辛苦而偷懒。有一次,我拍完视频夜里1点了,马路上清洁工还在扫雪。四五十岁的人半夜一点还在工作,我拍视频算什么呢?在这个社会上,真的没有人不辛苦,只是有人不喊疼。所以我告诉自己,要么苦一阵子,要么苦一辈子。

 

我走进大众视野是在去年11月,好多视频突然上了热门。所以我有一种很深的感触,还好每天坚持拍两条视频,如果没有之前量的积累,就没有现在一天涨一万多粉丝。

 

今年元旦,我尝试了第一场直播。在此之前,我一直很犹豫。如果大家说我长得丑怎么办?直播间没人怎么办?但我认为,短视频与直播是两个不同的赛道,直播一定要做。所以豁出去了。无非就是播得不好,出丑被人家笑话,但出完丑肯定会成长。

 

直播的时候,经常有人说我胖,跟视频不一样。怎么办?平台有屏蔽关键词功能,但我从来没用过。这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只有面对它,才能彻底解决它。所以我跟直播间的人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拍视频用了美颜和瘦脸功能,看上去比直播好看。我甚至还跟他们说,行,你们愿意说胖这个话题,每天说五分钟,让你们开心开心,五分钟之后就翻篇。

 

当你真诚面对之后,你会发现,现实没有那么残酷。慢慢就有人在直播间维护我,说这不是选美的直播间等等。这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没有完美的人,但只要我们坦诚地张开双臂拥抱世界,世界也会拥抱你。

 

接着说说变现的话题。

 

我一直听到一种声音——“长春奇点”粉丝多,但变不了现。其实去年有段时间,我的流量比较大,从早到晚都有商务找过来,但我没有疯狂去接。如果来者不拒,我现在也发达了,但我还是想保持初心。我觉得,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稳扎稳打,第一把内容做得更好,第二要提高个人能力。

 

上个月我做了首场带货直播,GMV只有不到十万,但内心非常知足。还是那句话,不跟别人比较。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视频号不到一年,我只要证明直播带货这条路能跑通,就足够了。

 

最后,目标创造格局,心态决定成败,行动带来结果。

 

生活不只眼前这些事,我们还有很多人生价值可以去实现。希望大家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内心的那片星辰大海。

 

万字精华:做视频号和私域流量的人都收藏了

视频号直播是引爆私域变现的核弹

 

@肖逸群  星辰教育CEO、私域流量专家

 

 

我是私域肖厂长,今天给大家分享《知识IP私域流量运营方法论》。

 

一、我入局视频号11个月变现500万的三个阶段

 

1. 变现1.0:视频号快速涨粉广告变现

 

如何快速涨粉?首先你要有一个核心认知:一个牛逼的爆款视频胜过1000个一般的视频。做短视频一定要做爆款。

 

怎么做爆款?我认为,打磨好短视频和demo(样片)是核心。我自己的内容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纯口播。它成本低,但我最后放弃了,因为自己的镜头感不够强。

第二阶段,纯vlog,画面切换快,用户停留时间更长,做出了我的第一条爆款。

但是vlog生产成本高、IP感也不强,于是我过渡到第三阶段,口播vlog。这种方式提升了效率,让我得以连续日更100天,粉丝迅速增长到10万。

第四阶段,剧情号。剧情号容易火,但变现困难,因为粉丝不精准。因此,我放弃了剧情号,断更了四个月。

但接下来,我会重启短视频之旅,尝试“访谈式口播”这种新形式。

 

2. 变现2.0:视频号直播变现

 

去年10月到去年12月,我做直播变现了130万。这时我产生了第2个核心认知,视频号直播是引爆私域变现的核弹。

 

3. 变现3.0:垂直IP+私域+直播变现

如何找到挣大钱的IP定位?分享第3个核心认知:“垂直”与“人设”是找到定位的两大关键词。

 

人设要定位在重度垂直的细分赛道,但是内容一定要多元,比如我是“私域肖厂长”,但不会只讲“私域流量”,而是30%私域流量,70%客户感兴趣的话题。

 

打造IP一定要真人出镜,真人才能直播变现,真人才能建立信任。

 

二、6个亿变现总结的私域变现5金句

 

1. 私域的本质是长远而忠诚的客户关系。

 

2. 私域的两大阵地:个人微信和企业微信。

 

3. 私域内容的三要素:真实真诚、持续产出、干湿结合。

 

4. 私域成交四步法:钩子加微信、发圈建信任、活动造势能、私聊促成交。

 

5. 私域的五种能力:

 

(1) IP力,IP人设和定位带来的变现能力;(2) 加微力,加微信的能力,包括制造流量的能力和捕获流量的能力;(3) 内容力,这是驱动私域的燃料;(4) 产品力,为客户提供或筛选优质产品的能力,IP和私域本质上是渠道,渠道是无数的0,而产品是1;(5) 运营力,人工串联所有要素,成交客户和精细化运营客户的能力。

 

私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我总结了一个核心公式:私域资产=IP力×加微力×内容力的平方×产品力×运营力

 

万字精华:做视频号和私域流量的人都收藏了

私域流量的变现秘笈

 

@张心炎  梦饷集团(前身爱库存)市场中心负责人

 

梦饷集团的前身是爱库存,我们致力于成为新电商基础设施的提供者,提供基于SaaS店铺工具外加一体化商品与服务的解决方案,旗下拥有饷店、爱库存、爱豆学堂等业务。

 

爱库存定位为国际化的库存交易供应链平台;饷店是去中心化的品牌特卖平台,目前已有200万店主;而爱豆学堂则是给店主做一站式的培训、运营、赋能。

 

什么是私域流量?我们自己认为,200万店主×400个社交圈朋友=8亿“私域流量”。分散的流量是低效的,聚合的流量带来爆发力,爆发力带来商家议价能力、带给店主好价格、更好的赚钱效应。新电商的真正资产正是私域流量。

 

内容生产者如何进行私域流量变现?我们可以4步走:

 

(1) 打造人设,强化粉丝心智。可以结合变现的方向进行内容生产,如开箱体验、品牌游学等;

(2) 构建真正的私域核心粉丝群。筛选自己的种子用户,建立铁粉群;

(3) 选择合适的变现场景和产品。以钩子产品为依托,通过直播、挂链、群内分享等形式触达粉丝,实现第一次变现;

(4) 营销工具+口碑效应,运营传播爆发式增长。借助团购、秒杀、播货机器人、视频号直播群内领红包等营销工具,结合粉丝群内晒单、博主种草、群内粉丝专属福利等方法,持续转化。

万字精华:做视频号和私域流量的人都收藏了

1亿粉丝的动漫IP是如何炼成的?

 

@杨鹏   “一禅小和尚”操盘手

 

万字精华:做视频号和私域流量的人都收藏了

“一禅小和尚”是大禹网络旗下的动漫IP,全网粉丝破亿,其中抖音粉丝4700万,快手1438万,视频号467万。

 

1. “一禅”的内容思路是用做品牌的方式做内容

 

品牌就是要先做好品控,能稳定生产并保证质量,同时做好口碑,既有独特性,还区别于别人。内容就是一种传递信息的载体,要输出价值,有用、有趣、有共鸣,至少有其一。

 

实操主要分为两步:

 

(1) 拆解内容

 

可以按照制作内容的步骤来拆解。

 

找选题。选题要符合账号定位,同时要有利他思维,你要考虑清楚,你的内容给谁看,从他的角度输出内容。

确定内容结构。开头、中间、结尾怎么安排?对于“一禅”来说,一开始3秒到5秒要打到用户的痛点,吸引用户产生最基本的停留。第5秒到10秒,要让用户产生情感共鸣。到了30秒之后,要引导用户进行点赞、转发等动作。

 

(2) 实现工业化内容生产

 

你可以提前把一个季度各个类目的选题全部排好,通过表格的方式进行一些拆解,最后整个内容生产就像生产工厂零件,可以拆成一个个小零件,这样就可以实现规模化。

 

2. 一禅的运营思路比较简单,就是研究三个要素:平台机制、用户偏好、分发口(分发规则、分发机制)

(1) 平台机制

 

举三个例子,抖音是娱乐化的平台,想做爆款就走娱乐风格。小红书是种草平台,就做口碑带货。视频号则是社交属性很强的平台,一定要考虑社交因素。

 

(2) 用户偏好

 

如何分析平台用户画像?研究爆款。想了解平台用户,只研究数据最好和最差的作品就行了。

 

3. 不要盲目去做垂直细分内容

 

微信用户基础有12亿,垂类账号做信息分享效率偏低,这是种自我阉割的行为,开口太小了。先借人性的力量,多圈些流量进来,之后再进行筛选和垂直领域转型,成功率会高些。

 

视频号很性感,它最性感的地方是基于社交关系进行分发,极其利于裂变。而且视频号的内容是没有时间轴的,一个月前的内容,可能今天还在跑,因为裂变持续在发生。所以,我们需要抓住这个平台最核心的规则——社交关系。

 

 

万字精华:做视频号和私域流量的人都收藏了

“夜听”直播案例分享

 

@韩丹  “夜听”合伙人、直播业务负责人

 

“夜听”的创始人是刘筱,他在2015年9月发了第一条音频,经过六年时间,现在公众号有3300万粉丝。

 

今天分享一些我们的视频号直播案例。

 

1. 2020年11月首场直播带货。当时我们的选品能力很弱,但也实现了流水50万。这里有一个核心动作,我们推出了大量“一元秒杀品”,借助它带动了其他产品的销售。

 

2. 张艺谋电影宣发直播。这是视频号的首场电影宣发,影片是《一秒钟》。张艺谋空降直播间,3万张电影权益秒空,开创了电影宣发的新模式。

 

3. 双十二“宠粉节”带货直播。这场直播我们首次实现了GMV破百万。同时这场直播也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训。

 

具体故事是这样:这场直播中我们有一款秒杀品是衣架,总共卖了5000单左右。在发货的时候因为商家操作失误,导致200个订单用户的衣架没有发货。

 

由于找不到具体问题单号,在商家补发货后仍有部分用户没有收到。于是我们决定给所有用户全部重新发货,而且为了表达我们的歉意,所有订单全部发两份。

 

然而好事多磨,我们选的厂家在石家庄,就在货品离开厂家后,由于疫情石家庄封城,所有商品全部被封存在快递中心。一直到几周解封后用户才陆续收到货品。

 

在这一系列波折中,用户从质疑、责怪到感谢、主动道歉。

 

这件事带给我们两个感触:第一,质量和服务很重要,永远要把用户放在第一位。第二,视频号和其他平台用户真的不一样,视频号用户是拿你当朋友。这也奠定了我们后续所有直播中对待用户的基础态度——像对待身边朋友一样对待我们的用户。

 

4. 春节综艺互动直播。当时微信刚推出“福袋”的新功能,我们立即尝试,全程福袋抽奖、趣味答题、砸金蛋、汽车压轴。这场直播又破了纪录,全场在线人数2.2万以上,用户平均停留时长19分钟。所以大家一定要紧跟微信推出的各种新功能,大胆去尝试。

 

5. 女神节直播,单场流水破千万。这场直播的关键有两点:第一,要有明星产品做补贴。当时我们是iphone12每台补贴了400元。第二,视频号选品原则:大牌、低价、多赠品。这两点对于目前视频号带货冲量很重要。

 

6. 明星+公益直播。2021年3月,我们请到了“唐僧”扮演者迟重瑞做客夜听刘筱直播间,也首次尝试了公益带货,为当地农民带了3000单土豆。这场直播中筱哥和嘉宾都是娓娓道来,比较平和,但却带来了不错的成绩。这场给我们的经验是:视频号直播要找到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节奏。

 

首次专场合作直播。2021年5月,我们做了首次专场直播,这场直播GMV800万+,客单价400元+,场观30万+,最高在线3万+。这场直播场观和最高在线数据很客观,主要因素之一是我们做足了预热工作,包括公众号、视频号、私域多方联动。

 

最后我想说的是,有些人觉得刘筱能做好,是因为他有3300万粉丝。但其实,这3300万粉丝也不是一夜来的,而是过去两千多个日夜几乎一天不停更而换来的;我们的带货直播做到现在的成绩,也是团队敢想敢做,克服困难一步一步积累而来的。所以坚持真的很重要。选好自己的目标,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有收获。

 

万字精华:做视频号和私域流量的人都收藏了

单场流水513万、复购率80% 的带货秘诀
 
@贾万兴  “小小包麻麻”创始人&CEO

 

“小小包麻麻”最初是公众号,2017年成立了“百宝新媒体”,我们的粉丝有20%产生过购买行为,复购率高达80%。

 

分享一下我们做视频号直播的体会:

 

1. 视频号直播是人带货

 

直播带货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货带人,用户购买产品是因为他信任平台和品牌,而不是因为主播。

 

第二阶段,人带货。视频号直播更多是“人带货”,因为粉丝对主播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基于这种信任,主播可以推荐任何产品。

 

2. 视频号直播的关键要素

 

做好一场直播,需要关注这些要点:文案、剧本、演示、主播语速、直播间装潢、镜头运用、音乐。

 

3. 产品的交付和售后很重要

 

不要觉得商品卖出去了,一切就结束了。在视频号里面,或者说微信私域里面,我们做的是终生价值的生意。产品卖出去之后,我们与用户的交互才刚刚开始。

 

  “小小包麻麻”在交付和售后上做了几点:

 

(1) 我们设计了漂亮的包装盒,并且印上一些有意思的话。比如,“会花钱的老婆,老公都长命”。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的用户是妈妈。妈妈群体刚生完宝宝无法工作,但是花销又比平时多,心理压力会比较大。我们写这句话就是给她的家人看,帮她减轻压力。

 

带货的时候要考虑,我们卖的几乎所有产品,解决的不仅是生理需求,更是心理需求。

 

(2) 采用顺丰快递,确保物流体验良好。

 

(3) 支持无条件退换货。这种服务会让用户产生信任感,下次她再来买东西就可以闭眼入。

 

下面分享我们打造个人IP和运营私域流量的5个要点:

 

1. IP人设标签:塑造人物角色特点,发挥专业领域的优势。

 

2. 极致的服务:把用户当成姐妹,无理由退换货,采用有温度的包装、贴心的物流。

3. 超强的内容:持续输出优质原创内容,打造吸引用户的爆款。

4. 运维交互:营造良好的体验和参与感,增加用户粘性。

5. 获取用户信任。这是以上几步的最终目标。“直播电商”看似是新事物,其实就是将传统的导购环节转移到了线上,减少了中间环节。而它最打动人的优势,就是能够快速与用户建立信任。

 
万字精华:做视频号和私域流量的人都收藏了
视频号是最适合做私域的平台
 
@张萌  畅销书作家、视频号头部创作者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抓住视频号风口,打造商业化闭环》

 

我最早入驻视频号,是在去年6月22号。当时我在杭州出差,看到张小龙那条关于视频号的朋友圈,意识到这是不能错过的机会,经过审慎评估决定入局。

 

第一条视频就破了10万播放量,第二条就破百万(当时最高只显示99万+),7天涨粉破2万,形成了可复制的视频号冷启动方法论。

 

在视频号涨粉变现,最重要的是把内容做好。如何进行内容规划?给大家分享一个方法,我称之为“五个一”工程。 

 

1. 自我介绍

 

视频号的内容创作者已达两千万,当人与人产生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如何让用户迅速了解你?这个接触环节极为关键。我关注你,我得知道你是谁,你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以及你的经历是什么。

 

2. 干货与硬核知识体系

 

用户关注你的视频号,肯定是想获得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干货知识、学习心得、实用技巧、科普、教育等内容。你需要思考,你有什么知识或者内容可以与他人分享,顺势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3. 生活化内容

 

很多人做内容过于生硬,反而失去了一些柔软的色彩。其实可以增加一些生活化的内容,比如带娃、美食、唱歌、跳舞、才艺,运动健身,更好地拉近你与用户的距离。生活化内容是视频号的一大特色,越生活化越讨喜,这一点与抖音、快手有很大不同。

 

4. 客户见证

 

如果想提升用户的购买意愿,需要一些客户案例、客户证言的内容。真实的人永远比物品和评价更有力度。

 

5. 产品和服务

 

在视频号中,你要漂亮地亮出你的产品和服务。这里需要注意,表达的时候,首先要切中行业痛点,其次要结合人性普遍痛点。

 

我强烈建议大家,做一个自己的内容资料库,看到经典的、值得借鉴的内容就收藏起来,这样就会有源源不断启迪你创作的灵感。 

 

微信是最适合做私域的一个平台,而视频号的直播与小商店,将公域流量平台与私域形成有效整合,私域成交=需求+关系。

 

万字精华:做视频号和私域流量的人都收藏了

 

初级私域卖产品、高级私域卖人设

 

@周宇  老饭骨私域运营负责人

 

“老饭骨”是谁?我们是一个在某音拥有千万粉丝的品牌,有中国烹饪界资深的两位国宴大师,我们传承中华美食文化,拥抱年轻受众。  

 

初级私域卖产品,中级私域卖流量,只有高级私域是卖人设的。

 

强素人人设需要人物真实、个性鲜明,只有这样用户才能记住你。此外,人设需要有明确的定位,从细节着手,在粉丝心中种下标签。

 

好的IP还要有自己独有的价值,客户需要“撩”。绝对不可以自嗨,自嗨无法带来任何客户价值。用“价值”绑定客户、教育客户才能更好的维护客户。

 

以老饭骨为例,两位国宴大师是我们的公域人设,大爷说:做了那么多国宴,有些老规矩,不能丢;二伯说:烹饪之道,存于自身,施于天下。“勺弟”这个扛着大勺子的女孩,是我们的私域人设。

 

如何将公域流量引到私域?分享我们自己的玩法。

 

第一部分,线上引流。

 

主要有几个动作:(1)公众号/社群互推;(2)媒体端引流,后台设置企业微信引导内容;(3)朋友圈广告投放引流;(4)福利裂变引流,比如进群赠送产品、优惠券等。

 

第二部分,线下引流。

 

(1)所有订单投放DM单页。我们的DM单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常规销售转化,引导用户加企业微信。第二种比较特别,我们会做一系列DM套卡,做七张,每一张会呈现不同而有趣的国宴大师照片,集齐7张可以召唤神龙,收获一个大礼包。

(2)广告端口投放。

(3)品牌合作露出。

(4)地推/物业合作。

 

曾有朋友问我,怎么提升用户在私域的留存?你的社群跟别人有什么不同?我说,在我的社群里面,我们很少发优惠券,很少做促销。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对于“老饭骨”而言,用户就像家人一样,我们要像家人一样相处,用提供用户所需的真实情感,输出价值,这样用户才会信任你,有了信任才能完成最终的转化。

 

万字精华:做视频号和私域流量的人都收藏了

视频号爆款涨粉方法论

 

@小北  视频号百万粉丝矩阵操盘手

 

做爆款最重要的是选题,我总结了选题的四大维度:讲故事、设问题、谈情怀、聊细节。

 

说故事,就是用讲故事的思维与用户沟通。

 

要注意两点:第一,故事要真实而真诚;第二,讲述方式结合远近原则,既可以讲身边人的故事,也可以讲名人轶事。

 

设问题。我的很多标题都是以问句来呈现的,目的是引发用户的重视和思考,在黄金三秒内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比如,很多情感博主常用一个标题,“如何判断男人爱不爱你”。

 

谈情怀。就是触动用户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比如我的爆款作品写“女性只有经济独立,才能灵魂挺拔”,很多女性用户被触动,就会帮我点赞转发。

 

聊细节。就是用细节说话,从小话题、小细节切入主题。很多博主选题太宏观,反而不好呈现,举个例子,“这三件事,让我知道老公是爱我的”就比“老公是如何爱我的”更容易创作。

 

分享选题的几个误区:

 

(1) 阅读对象不匹配。创作内容一定要关注粉丝画像。你要思考作品发布出去后,什么人会感兴趣,给你点赞转发。

(2) 三观不正。视频号的传播途径是点赞。人们会给负能量的内容点赞吗?不会,因为害怕被亲戚、朋友、同事看到。

(3) 文不对题。好的标题能够吸引人,但如果标题与内容不符,长期下来会损耗用户的信任,导致打开率下降

(4) 表达矛盾。前后逻辑要一致。

如何建立自己的爆款选题库?

 

首先是日积月累,好的选题需要厚积薄发。第二是分析同类型账号的爆款选题。第三,可以收集用户的想法。第四,在各个平台,比如微博、小红书、抖音的热门榜单搜集话题。

 

提升用户点赞的3个方法:1. 引发共鸣。解决用户痛点,引导点赞。2. 乞讨效应。通过示弱赢得用户关注。注意不是卖惨,而是要让用户觉得接地气。3. 打通私域。在社交圈进行二次转播点赞。

 

提升用户分享的3个要点:1. 触及内心深处,调动情绪力量。2. 自我代入感让用户身临其境。3. 共情效应,向往美好。

 

提升分享率,还有两个小技巧:第一,分享有礼。可以通过红包或礼品,在评论区或社群引导用户分享。第二,文末提示。加上“如果你觉得我分享得对,可以转发到朋友圈”之类的提示语。

 

短视频爆款有三大要素:1. 标题宜短不宜长,要与内容匹配,可以设置为问句。2. 声音和配乐。主播声音要有情感,“言为心声”。3. 整体感。一个好的爆款也是一个好的整体,它有好的故事、好的节奏、好的升华、好的传播。

 

最后送给大家几句话:定位决定天花板,兴趣决定长久度,行动决定红利期。

 

万字精华:做视频号和私域流量的人都收藏了

视频号百万矩阵运营方法论

 

@契约  视频号头部MCN机构清音文化CEO

 

在我看来,视频号是短视频版公众号,或者公众号2.0版。因为视频号结合了私域和公域,相当于图文时代的公众号+今日头条。

 

我对视频号还有一个定义,公开版的朋友圈。点赞是视频号的核心生产力,社交关系就是生产资料。只要用户点赞了我的内容,他的好友就能看到,他的好友点赞之后,他的好友的好友就能看到,这种传播裂变一旦形成,带来的流量非常可怕。

 

发朋友圈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打造自己的人设。不管承不承认,你每发一条朋友圈,都是为自己打造人设。

 

在视频号,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用户点赞。点赞即分享“朋友圈”,点赞即打造人设。

 

所以做视频号有一个很重要的点——你的内容能不能帮助别人发朋友圈?能不能帮别人打造正向人设?

 

创业不是公益,需要以终为始,找到从商业到运营,什么人群最具商业价值。我个人认为,20岁到40岁之间,1到4线城市的女性用户最具商业价值,因为她们是主流消费人群。

 

确定目标人群后,如何抓住她们的需求?

 

这里要用到利他思维,什么内容对她们有用?我总结下来,对自己是变瘦、变美、学习,对孩子是育儿、教育,对家人则有情感、购物、金融、健康等。

 

我找的这些需求,都有一个共同点:高频、刚需。只有这样,你切入的赛道才够大,商业能力才够强。

 

因此我确认了三个赛道,教育、知识、健康。这三个赛道有一定重合性,用户群体基本一致,不同账号可以互推。

 

做视频号最难的是冷启动,冷启动最难的就是没有人给你点赞,而点赞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拉群发红包。与其找人天天维护,不如把纷繁复杂的东西去掉,就干最简单直接的事情。

 

我招的人很多原来是做抖快的。入职第一天,我就跟他们说,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在运营层面把抖音和快手的规则全部忘掉。视频号是一个全新的平台,抖音快手的规则没有用,运营思路要基于新平台重新思考。

 

下面分享我对内容的一些判断。流量或点赞多的内容,肯定是共鸣很强的内容,共鸣的背后就是情绪,强烈的情绪就等于好的流量。做任何内容,你都要表达情绪,并且要足够强烈。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波澜,这样的内容不会火。

 

我们如何生产内容?我做事情喜欢科学化标准化,但是内容无法完全科学化,它需要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所以我们一直是半科学化,半标准化。比如说,内容出来之后,我们团队会进行打分,高于六分或者七分就发送,否则就不发。

 

真正想学习的人不会通过短视频学习,专业内容要让非目标用户都愿意看完。就像你要考托福,你会看短视频学单词吗?所以,娱乐为先,后面才是知识,这是所有知识类视频内容的重点。

 

最后分享3个认知和5个预测:

认知1:上推荐,并不代表你的内容好,而是官方最近在扶持这类账号。大家如果想上推荐,多关注官方动态,我们要有站在平台角度去思考的能力。

认知2:越垂直,越涨粉。

认知3:视频号最大的红利是内容供给不足,直播内容供给更不足。

所有的预测都是用来打脸的,但我还是分享一下:

 

1. 99.9%公众号会被视频号替代。

2. 视频号今年内用户时长超过快手。

 

3. 点赞的传播能力会被逐渐削弱。

 

4. 视频号广告投放在Q4大规模爆发。

 

5. 年末会出现几家流量和变现都很厉害的头部MCN。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XxLD_MnhevxaywMTjCE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