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台湾岛空域激烈较量, 需高度警惕美军进驻台湾!

中美在台湾岛空域激烈较量, 需高度警惕美军进驻台湾!

来源:李光满冰点时评(本文不代表金融纵横谈立场)

 

6月3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中美在香港问题上的博弈最终以中国取胜而暂告一个段落,后续可能还会有波折,但香港的大局已然鼎定,近期无论是香港的暴乱分子还是境内外敌对分裂势力再也难以掀起大浪。

 

香港鼎定之后,下一步中美更加激烈的博弈将转向台湾,台湾将成为中美政治、外交、军事博弈的主战场,最近美国在台湾岛及周边空域的表现已暴露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军事干涉中国内政、分裂中国领土的图谋。

 

最近印度在中国西部边境对中国发动军事挑衅,大举向拉达克地区增兵,并宣称今后在与中国军队发生冲突时可以使用武器,这是准备让事态升级的架势。而在东部台湾岛周边空域和南海空域,美国军机连续十多天对中国进行军事挑衅。东西两端同时面临重大军事危机,这在新中国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6月9日,美国海军一架波音C-40运输机从日本冲绳起飞后,飞越台湾上空,然后沿着台湾西南部前进,分别穿越基隆、新北、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嘉义、台南等地,最后在台南外海离开台湾。有消息称,美国军机在接近台湾上空时,突然向台方申请紧急降落,理由是“起落架故障”,该机在台中清泉岗机场停留五分钟后离开。

 

此后美国军机连续出现在台湾岛空域,7月1日,美军一架P-8A反潜机从日本美军厚木基地出发通过台湾海峡,距离中国大陆海岸基准线不到45海里。6月30日,美国军机出现在台湾岛周边空域。6月29日有多架次美军机出现在台湾周边空域,包括P-8A、C-40A运输机、KC-135R空中加油机、RC-135U及EP-3E电侦机等机型。6月28日,美国海军P-8A海神”海上巡逻机当天出现在巴士海峡上空。今年6月9日以来,美军派出P-8A“海神”侦察机、P-3C电侦机飞抵台湾岛周边空域和南海空域,解放军也频频派出苏-30、歼-10战机、轰-6轰炸机巡弋台湾西南空域,基本形成了只要美国军机来就会有解放军军机来监视和驱离的态势。

 

自6月9日以来,解放军军机十一次进入台湾岛西南空域,6月9日,解放军多架苏30战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6月12日,解放军一架运8进入台湾西南空域。6月16日,解放军歼10战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6月17日,解放军派出运-8、歼10战机进入台湾西南海域。6月18日,解放军歼-10、歼-11等多型多架战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6月19日,解放军歼-10进入台湾西南空域。6月21日,解放军歼-10进入台湾西南空域。

 

二十天多以来,解放军战机与美国战机在台湾岛周边空域展开激烈博弈和对抗,这种两个大国连续不断地在同一空域进行空中军事对抗的情况就是在冷战时期的美苏之间也是十分罕见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与中美两国关系在最近这段时间日益恶化密切相关。

 

6月23日,美国《星条旗报》报道,美国尼米兹号航母和罗斯福号航母在菲律宾海演习,进行防空、空战防御训练、远程打击、海上侦察、海上补给等多个协同科目演练,以展示美海军在近距离运作多个航母战斗群方面的独特能力。在此之前,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在东北亚展开了一次战备部队行动,以保护盟友的共同海上利益。美国三艘航母同时在西太平洋地区进行军演的情况十分罕见,显示出美国超大型打击力量正在向中国逼近。  

 

中国海南海事局官网发布公告称,2020年7月1日0时至7月5日24时,将在西沙群岛海域将进行军事训练,任何船舶禁止进入军事训练海域航行。与此同时,美国“双航母”也在菲律宾 海展开演练。美国联邦参议院军事委员会6月23日公布审查通过的“2021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草案”,国会建议邀请台湾参与环太平洋军演。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与台湾在军事上的联系已经越来越紧密,美国航母战斗群在西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菲律宾海的活动越来越频繁,美国军机在台湾岛及周边空域的活动已经常态化。美国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一是美国这么做是为了强化美台关系互动,提升美台关系层级,为以后进一步提升美台关系、增强美台官方往来做好铺垫,不排除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之后,美台关系正常化的可能性。

 

二是利用台湾制造分裂局面,进一步遏制中国,以前我们认为美国不会支持台湾独立,但现在形势已发生重大实质性变化,支持台湾独立将成为美国的必然选择,对此我们很多人不以为然,而我认为这才是美国最新动向的实质。

 

三是强化美台军事互动,我猜测下一步美国必定会将美军机军舰停靠台湾从偷偷摸摸变成明目张胆,我们曾说过只要美国军舰停靠台湾就是解放军解放台湾之日,现在美战舰战机已开始挑战中国底线。最近美国就有政客提出让美军的医疗船停靠台湾,这些都是美国驻军台湾的前奏,我认为美国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美军进驻台湾岛。

 

四是台湾内部分裂势力越来越强大,连国民党都已开始抛弃“九二共识”,这说明台湾局势正在恶化,不排除台湾搞独立公投的可能,和平统一台湾已经变得毫无可能,当台湾独立势力与美国敌对势力汇流的时候,台湾将可能公开宣布独立。

 

五是在和平收复台湾变得不可能的时候,武力解放台湾必然成为唯一选择,我认为从现在开始就要从政治、外交、舆论、经济、军事上对台湾当局施加强大的压力,对台湾岛实施制裁和封锁,逼迫岛内民众政治分化。

 

六是做好武力解放台湾的军事准备,包括美国军事政治干涉的各种预案,做好台湾解放之后的各种政治安排、法律制度准备。

 

七是中美关系越来越紧张,美国对中国的敌意越来越重,一旦美国在台驻军,虽然这为中国武力解放台湾提供了理由,但那时中美爆发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会高很多,我们需要在美国驻军台湾之前或者美国准备在台湾驻军的时候一举解放台湾。

 

八是当前的国际形势十分复杂,印度在中国西部不断挑衅,企图趁美国打压中国之机捞取好处,加上印俄关系十分微妙,解放台湾必须趁早,早解放比晚解放要简单和容易得多。我认为中印之间的冲突不会影响中国解放台湾的军事准备。

 

当前中美在台湾岛周边空域的空中较量绝不简单,这将是中美进入更加激烈较量与博弈的一个阶段性开始。中美围绕香港问题的较量以中国取胜而告一个段落,下一步必然是台湾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斗争,最终必然是中国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ONB3Ioh1iIuJ-qr11HrXsg

美国又抛恶法,菜菜子趁疫情上蹿下跳,是要逼解放军出手吗?

执笔/胡一刀&李小飞刀

就如同能够通过母婴传播的病毒一样,近代以来大小反动政权似乎代代都遗传一个毛病:特别要乞求列强可怜,若能从外面讨来一点馊臭剩饭,便像吃年夜饭一样开心。

这种实在难算“新闻”的新闻今天在大洋对岸又上演了一次。

美国国会众议院星期三(3月4日)以415比零的票数表决通过“2019年台湾盟邦国际保障与强化倡议法”,简称“台北法案”。

美国又抛恶法,菜菜子趁疫情上蹿下跳,是要逼解放军出手吗?

此外,在这次疫情期间,台当局和一些绿媒借机抹黑、诋毁大陆的卑鄙无耻举动,实在是可恨至极!

1

华盛顿的这份剩饭里都掺进了哪些料呢?

美国犹他州共和党籍众议员匡希恒解释说,“台北法案”主要有三个目的:

一是支持美台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即表达众议院的意见:美国贸易代办署应该与国会协商,寻求机会进一步强化美台双边贸易经济关系。

(当然,“强化”是不可能等于“互惠互利”,台湾也没这个资格向美国提“互惠”,因为贸易谈判必须“兼顾保护美国劳工,以及有利于美国出口商的自由贸易协议”。

美国又抛恶法,菜菜子趁疫情上蹿下跳,是要逼解放军出手吗?

二是支持“台湾”成为国际组织的“会员”。跟上一条一样,也是表达众议院的一种意见:要求行政部门在适当情况下指示美国在国际组织的代表,通过发声、表决和影响力为“台湾”的会员或观察员身份倡议;同时也要求美国总统或总统指定的代表,在适当情况下倡议台湾的会员或观察员身份,“作为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任何相关双边交往的一部分”,包括领导人峰会及美中全面经济对话在内。

(没有强制力,总统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

三是帮助“台湾”维持在全世界的“伙伴”和“盟友”。这一条是整个“台北法案”的“题眼”,议员们绕了那么多圈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即认为美国应该支持台湾加强与全世界及印太地区国家的外交和伙伴关系,同时对那些采取严重或重大行动削弱台湾安全或繁荣的国家,则应该考虑“改变”美国与那些国家的经济、安全与外交往来。降低与这些国家的外交部署,并授权其暂停或改变美国对该国的援助,包括军事金援。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新一年财政预算报告将对外援助开支再次大缩1/4,占美国联邦政府总预算的比例不到1%,援助比例在整个发达国家中排名末流。

此外,法案还要求美国国务卿在法案生效后一年内开始,每年就行政当局采取的作为向国会提出报告,为期5年。

美国又抛恶法,菜菜子趁疫情上蹿下跳,是要逼解放军出手吗?

在众议院表决通过法案后,参、众两院必须就彼此文字不同部分进行协调,再分别就协调后的一致版本进行表决后才能送交特朗普签字生效完成立法。

美国人是从不讳谈“霸权”的,对“台北法案”也一样。法案的提出者、死硬“反华派”卢比奥说,国会目的是“支持国务院得以采取外交行动对付与台湾断交而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啧啧,“对付”。

而西方媒体的分析大多集中在,蔡英文上台后连丢7个“邦交国”,其中有几个来自中南美洲,美国一些“反华”势力认为这是动了美国的“后院”,这才是他们着急为台湾强出头的原因。

也就能理解为何国台办此前一再表示,美国打“台湾牌”,台湾不过是“棋子”。

领到今日份泔水的“弯弯”又是怎样的感激呢?

美国又抛恶法,菜菜子趁疫情上蹿下跳,是要逼解放军出手吗?

在台湾媒体的报道中,特别提到蔡英文在法案通过后数小时就马上见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莫健时“特别提到”:感谢美国的支持,感谢“美国国会友人和行政部门”的支持。

而台“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则说,这充分反映“台美关系的紧密友好”,“支持台美进一步强化双边贸易及经济关系”是法案的“重要内容”(我人傻钱多你快来)。而“对于强化与台湾关系或严重损害台湾安全、繁荣的国家”,“美国政府也应研议适当方式提升或改变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

如果外交语言还比较羞涩的话,一些“绿媒”的评价就更好玩了,比如三立新闻说这代表美国对台湾“挺到底”,还有媒体兴奋这是“美台自断交以来关系的最高峰”。

然而最最让人捧腹的还是一家媒体贴出的一篇评论评价:这份法案“超狂的!”

哎呦,被你打败了啦!

2

要说在这次疫情期间,这位蔡省长和她的绿营支持者,以及那些绿营媒体,还真是没闲着。借机抹黑大陆对疫情的防控工作,在世卫组织已经对新冠病毒和新冠肺炎做出统一的定名之后,仍然使用“武汉肺炎”“中国病毒”等称呼,目的还是搞反中和政治化那套。

美国又抛恶法,菜菜子趁疫情上蹿下跳,是要逼解放军出手吗?

这些跳梁小丑们平时搞抹黑,刀哥觉得他们是可笑。但是,在大陆遭受如此严重的疫情,而且为了不让病毒疫情扩散到更大的范围,武汉付出了那么巨大的代价时,他们又在搞这些抹黑动作,刀哥觉得:

他们很可恨!

岛内一些绿营媒体和支持者抹黑大陆“防控疫情侵犯人权”,这种已经属于他们的常规动作了。对此,我们都懒得批驳,因为无论是大陆民众,还是作为在疫情期间留在大陆的台胞,都能够近距离观察到大陆对疫情的防控,根本不像抹黑声音描述的那样。

美国又抛恶法,菜菜子趁疫情上蹿下跳,是要逼解放军出手吗?

但是,令人无法容忍的是,绿媒“年代新闻台”在前几天的节目上,竟然跟着《华尔街日报》的节奏,滥用“中国病夫”一词,这种毫无底线的污蔑遭到了包括不少台湾民众的猛烈抨击。这种毫无底线的媒体挑唆,已经暴露出这群人的卑鄙和无耻。

此外,有台湾媒体还在“年代新闻”的其他节目片段中加上了五星红旗和紧跟其后的肺炎二字,附带上不断散发出绿色病毒的动画字幕,显而易见,这一做法是台当局故意为之,企图煽动观众产生不良情绪。全然忘却大陆为“抗疫”所做的巨大贡献。

而且,蔡省长领导下的台当局对绿媒这种无底线操作,竟然采取默许的姿态。此前,绿媒就一直使用带有歧视性的“武汉肺炎”而不是使用标准的定名,台当局竟然袒护说难道要叫“中国肺炎”吗,那样不是更糟糕?

不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疫情,还在背后捅刀子,这种做法实在是令人寒心,其恶劣行径也让湾湾颜面尽失。

美国又抛恶法,菜菜子趁疫情上蹿下跳,是要逼解放军出手吗?

再来看看台当局行政部门负责人苏贞昌,竟然发出“中国武汉疫情害惨全世界”的言论,诬指“中国是威胁全人类健康的元凶”,叫嚣“把全中国当作疫区来处理”。这种丑陋的嘴脸已经暴露无遗。

另外,他们诋毁岛内一些民众关心和捐助大陆的举动,谩骂岛内爱心人士是“台奸”“内鬼”,对陆配和一些与大陆有往来的台商实施打压,妄言“武汉疫情烧出‘台湾优先’和‘中国优先’的正面交锋”……

在大陆拿出最负责任的姿态全力抗击疫情时,岛内部分人却恨不得与病毒“联手”对付大陆,趁火打劫,“借疫谋独”,炒作“恐中仇陆”,不断撩拨两岸敌意,拉高两岸对抗。

面对这些人越来越离谱的举动,当然不能放任不管,因此大陆方面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措施来应对。

3

前不久,解放军两个关于防弹衣的采购订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解放军陆军在全军装备采购信息网分别发出两项招标需求:一个是采购93万套普通等级防弹衣,一个是采购46.7万套高等级防弹衣的防护插板。两项合计总计约140万套。

美国又抛恶法,菜菜子趁疫情上蹿下跳,是要逼解放军出手吗?

2015年,中国对外承诺将解放军现役兵员裁减到200万人,目前这一计划基本已经完成。当前陆军13个集团军人员数量约为85万人,一些技术兵种并非均需在一线环境下作战。这一采购数量几乎意味着每一名陆军官兵都准备了2件防弹衣。

从细节上看,这次采购的普通防弹衣,能挡住AK-47的7.62×39子弹和北约的7.62×51步枪子弹。93万套普通等级防弹衣应该是为所有一线以及边境官兵准备的,一些并非主要的作战官兵,也需要穿着普通防弹衣出现在危险性一般的场合,所以数量也很多。

美国又抛恶法,菜菜子趁疫情上蹿下跳,是要逼解放军出手吗?

另外46.7万套高等级防弹衣,则是带防护插板的,能挡住威力更大的7.62×63之类的穿甲弹。采购46万件高等级防弹衣,就意味着解放军的40万精锐部队在枪林弹雨中,能够大幅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对于这一点,蔡省长和台湾当局那些人,应该仔细琢磨琢磨。

解放军一位知名专家告诉刀哥,在这次举国抗疫的过程中,岛内像蔡英文、赖清德、苏贞昌这种中华民族败类,对大陆落井下石,想借机反中谋独。他们完全撕裂了人权民主的虚假面目,挑战人类公德,这些人需要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价。

首先,要在心理上震慑他们。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军队表现出的组织、动员、协调能力以及军民之间展现出的凝聚力本身就能对“台独”分子构成震慑。大陆民间对台独分子的厌恶以及想要收拾、惩罚他们的这种舆论,也能威慑台独分子。

美国又抛恶法,菜菜子趁疫情上蹿下跳,是要逼解放军出手吗?

另外,这位专家说,可以对这些人采取六大惩罚措施:

第一,将“台独”死硬分子列入挑起两岸军事冲突的战争罪犯名单;

第二,对“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言行及时公布,让人们认清谁在挑动战争,为我们迫不得已使用武力手段做舆论准备;

第三,对支持台独的企业和个人实施制裁;

第四,加强针对台独骨干分子和台独分裂图谋的有可操作性,有能见度的实战演习;

第五,攻心为上,在加强对台湾人民进行和平统一能带来益处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台湾武统所要付出代价的宣传,让台湾人民在和平与战争,统一与分裂之间做出抉择;

第六,适时公布统一时间表。

这位专家认为,至于要不要动用武力,那要看中央的决定。无论是武统还是和统,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刀哥发现,其实解放军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2月28日,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在回答有关“解放军组织军机绕台”提问时这样回答:

需要强调的是,解放军组织战备巡航、联合演练等系列军事行动,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维护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针对的就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行径。

图片来自网络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nXv1LlYLFFTiPbF6fs2kw

如此对待武汉疫情,台湾当局还有人性吗?

执笔/无影刀&鸽子刀

台湾当局针对武汉疫情的一轮操作,让很多人瞠目结舌。

刀哥最初还以为是假消息,经过一再求证,居然是真的。在台湾,有人把刀哥心里的话说出来了:台湾当局这样干,还有人性吗?

1

大年三十当天,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在脸书上称,台湾口罩将停止出口一个月,优先供应岛内使用。

如此对待武汉疫情,台湾当局还有人性吗?

台湾相关部门发布的口罩禁出口一个月的公告。

这条脸书推文的下面,拍手称赞的声音不少,很多人感谢“苏院长”优先保障了了岛内民生。

下面有评论说,不出口口罩显然是针对对岸,但这样显得不人道,不如特殊时期用特殊办法,出口印有“中华民国国旗”的口罩,看对岸要不要咯。

还有人留言说,疫情蔓延,光禁止出口口罩怎么行,必须不让武汉人来台,阻挡病毒传播,甚至让大陆人都不要来台。

这个“主意”,台湾“行政院”看来是听进去了,在接下来的年初一和年初二,苏贞昌在脸书公布了升级的应对措施。

如此对待武汉疫情,台湾当局还有人性吗?
如此对待武汉疫情,台湾当局还有人性吗?

1月25日台湾“行政院”公布的措施(上),1月26日“升级”举措(下)。

这些强制措施被变成了口号、标语一样的文字,还被画了重点。这些举措,基本上是拒绝了所有中国大陆的游客。

就在这条贴文下面,有台湾人表达不满说,不光要管住大陆游客,还有那些台商,他们回台湾也让我们受惊,政府应该管住那些台商。

在疫情面前,台湾采用的是“一刀切”模式。

快速加码的措施让有些游客措手不及。有报道说,当局突然宣布特定旅客禁止入境,而当时有一些陆客已经在飞机上了,他们在落地后被禁止入境。

其中一名旅客实在气不过,在机场痛斥“台湾没有人情味”。这本是人之常情,但相关片段被人违规拍下后,见诸报章。

如此对待武汉疫情,台湾当局还有人性吗?

这是什么鬼话?(报道来自台媒“自由时报”)

一些台媒的报道重点在于,这名游客说话时没带口罩,让台湾边检人员很烦恼。台媒甚至抱怨,这些陆客抵台并禁止入境,让机场“充满肉球”,“形同一个大瘟疫区”。

2

当然,对于“苏院长”禁止出口口罩的言论,岛内也有不少批评声。

如此对待武汉疫情,台湾当局还有人性吗?

台湾名嘴黄智贤(资料图)

台湾名嘴黄智贤很快批评说,不久之前,澳洲大火,台湾捐赠10万个N95口罩,现在武汉抗疫物资短缺,我们台湾却禁止出口,“这是怎样没有人性、泯灭良心的政权”“这是人做得出来的事吗”……

如此对待武汉疫情,台湾当局还有人性吗?

国民党“立委”蔡正元很快也斥责说,没有见过蔡英文、苏贞昌那么“笨”的政客,这样做等于丧失国际舆论支持。

如此对待武汉疫情,台湾当局还有人性吗?

台湾明星范玮琪就此事在自己的脸书小号上爆了粗口,说禁止口罩出口是一件低俗、没人格的臭流氓行为,说苏贞昌是“狗官”,“泯灭人性”。

如此对待武汉疫情,台湾当局还有人性吗?

这条吐槽的贴文被台湾网友挖出,然后贴到PTT论坛示众,这让范玮琪付出了说真话的代价,一批拥护苏贞昌的网友涌入大骂。

这逼着范玮琪不得不在今天删除贴文,并在自己的官方主页道歉。

如此对待武汉疫情,台湾当局还有人性吗?

但细看道歉文可以看出,她为自己爆粗口、情绪性的字眼道了歉,但却没有对苏贞昌和其政策的指责道歉。

就连大小S也卷入了这场风波。

大S在日本买了一万个口罩捐赠给武汉,她还说,“当人类有难,应该放下仇恨,互相帮助,而不是见死不救、火上加油!”

小S在微博说,“恨,比病毒还可怕”。

如此对待武汉疫情,台湾当局还有人性吗?

这些在我们看来温情的字眼,却让台湾一些人气炸了,有人责难说,大小S的表现教会自己,那就是很多你以为的人,其实并不值得崇拜。

不得不说,一些台湾政客和民众这次的表现有些令人寒心。

对于台湾到底缺不缺口罩的问题,也引发不少讨论。

事实上,早在22日,苏贞昌就在脸书上说,口罩管够,根本不用抢买。

如此对待武汉疫情,台湾当局还有人性吗?

但2天后,就开始禁止出口。

如此对待武汉疫情,台湾当局还有人性吗?

名嘴黄智贤在脸书上算了一笔账,她说台湾每天最高可以生产244万副口罩,但台湾人每天的日常需求仅为133万副,这些数据苏贞昌之前也在脸书上公开提及过。

而每天多出90万副口罩,就算极度恐慌,也不会短缺。多出的那些不出口,黄智贤问道,这是要“喂狗吃吗”?

直到现在,苏贞昌还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此外,当然也有人为了证明台湾禁止口罩出口有“正当性”,用各种办法论证。

有网军不断煽动台湾口罩“不够用”,禁止出口一个月,一人也只能分四片。另一边,当局又不断释出消息说,口罩肯定“够用”。

如此对待武汉疫情,台湾当局还有人性吗?

还有一篇文章称,大陆不谅解台湾的做法,所以要算笔账。以一般口罩(非N95口罩)为例,2019年台湾出口了171109894

片,出口到中国大陆的只占1.1%(如下图)。

如此对待武汉疫情,台湾当局还有人性吗?

台湾 2019 年出口一般口罩到各地的数量(片数)比例

同样是2019年,台湾进口的一般口罩是431975833片,其中92.33%是从中国大陆进口的。所以看一下,2019年台湾卖给中国大陆的口罩只有1853675 片,而从中国大陆进口的口罩却达到398857219片。

如此对待武汉疫情,台湾当局还有人性吗?

台湾 2019 年进口一般口罩片数比例

该文得出结论,现在中国大陆遇到疫情,所以口罩肯定会自用,而不是出口,那么台湾的口罩肯定不够用了,所以要禁止出口啊。

逻辑满分!!

但大陆长时间里一直出口给你口罩,现在稍微有点困难,你就关上大门,几个意思?

3

在武汉疫情发酵的过程中,台湾除了想要紧紧“保护”住自己外,还有一些人想要横敲一笔。

比如蔡英文,她就在讲话中不断提及,世卫组织不该因为“政治因素”排除台湾。言下之意,现在正是把台湾纳入WHO的好机会。

蔡英文竟然还指责大陆在疫情防治方面的做法。

还有台北市长柯文哲。媒体问他对台湾禁止口罩出口怎么看。

他说,必须理性务实一点,要先知道台湾口罩库存量及生产量有多少,不然也是可趁机“大捞一笔”。

原来,柯市长也惦记着这笔国难财。

在刀哥的印象里,台湾当局曾不断声言,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

以前,很多大陆游客去台湾,也会觉得台湾人善良、热情,台湾社会充满温情。

其实大陆人一直都还记得,汶川地震之后,台湾方面向中国大陆援助70.5亿元台币(约合12.1亿人民币),包括来自政府官方的20亿,民间捐款50.5亿元台币。

在台湾遇到地震等灾难后,中国大陆也多次伸出援手。

这勾勒出大陆、台湾这些年相互扶持、支持的轮廓。

但似乎,这些年来,台湾从当局到社会,对大陆的种种做法,让我们离上述印象越来越远。

原因为何?这些年台当局和“独”派政客不断“改变现状”,煽动岛内民众对大陆的对立情绪,宣称中国大陆“打压”,台湾要“抗争”等等。

从当局官方的表态到实际的行动,也给民众做出了“示范”。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这或许是原因之一。

另外,一些台媒在报道时,从来都只说大陆的不好,大陆出台的各种“惠台”政策,透过他们的纸笔和话语,就变成了“别有用心”。

在这种氛围下,提到大陆,一些人就会充满戒心,也很难想起原先两岸关系正常时,曾有过相互扶持、温情脉脉的时光。

无论如何,患难见真情,这次,台湾当局送出的种种“情意”,我们会好好细品。

如此对待武汉疫情,台湾当局还有人性吗?

(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SK-XGcyyfm4wCkNvmUECQ

台湾往事与迷途

台湾往事与迷途

作者| 清和 智本社社长

来源| 智本社(ID:zhibenshe0-1)

 

1949年初,平津战事急转直下,中国建设银公司常务董事尹仲容携夫人、长子及幼子遁退台湾,正在北方读大学的二女尹仪芝、次子尹宬未能及时随行而终留大陆。

 

抵台后,尹仲容担负重整台湾经济重任,积极兴修水电,扶植工业,扩展贸易。十余年,他掌控美援、外贸、金融大权,发展“计划性自由经济”,推动台湾经济振兴,厥功尤伟,被誉为“台湾经济之父”

 

1983年,两岸迷雾渐散,春风拂面,尹仲容二女尹仪芝赴香港,见到了阔别35年的母亲,老太太老泪纵横地对女儿说:

“你和弟弟回不来,我的眼泪都哭干了,原来我老埋怨你父亲不该同意你们去北方念书,后来看他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叹气,我知道他也很难过,就不再在他面前提这事了。”

此时,尹仲容已去世20年。

 

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的命运、情感及事业被撞得支离破碎,无数家庭为这一历史性隔离付出惨重的代价。

 

台湾今日之经济成就得来不易,两岸关系修复历经艰辛,如今蔡英文再次当选,民众愈加担心两岸又将走入“人在囧途”之境。

 

本文梳理台湾70年经济史,从经济、科技及官员治世的角度,透视台湾经济兴衰、产业转型升级及两岸关系走向。

01

政治家遁台

 

败退台湾后,蒋介石亟需解决经济难题,以迅速在岛内立足。

 

当时,台湾的工业基础及基础设施薄弱,日据时期全岛以农业及轻工业为主,工业产能供应严重不足。以台湾工业支柱纺纱产业为例,1948年全台纱锭仅约一万五千余锭,而当时荣家随同迁台的纱锭就有一万五千。

 

台湾当局将日据时期在台43类约167家较大型工厂,以及近千家日本企业,收归国有,部分转卖。蒋介石希望与本土财阀、乡绅保持良好关系。

 

当时的台湾,鹿港辜家、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高雄陈家、雾峰林家,为本土五大家族。这些家族皆发迹于日据时期,凭借政商关系以及土地控制,成为台湾富豪的代名词。

 

其中,鹿港辜家为五大家族之首,在台湾根基深厚,势力强大。

 

辜家奠基者辜显荣,在晚晴之际奔走于台海两地经营糖业、煤炭生意,在甲午战争时期曾向张之洞的洋务企业供煤。

 

甲午战败后,中日签署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清军及朝廷命官集体撤回大陆,日军登台接管,遭到台湾当地人民的激烈抵抗。一时间台北陷入混乱,形势岌岌可危,当地士绅们遂推举辜显荣与日本人谈判,辜显荣只身一人出城迎日军进城和谈。

 

辜显荣是当时台湾与日军合作的第一人,被当地人骂为“汉奸”。台湾人编了一首民谣嘲讽他:“日本上山兵五万,看见姓辜行头前,欢头喜面到台北,不管阮娘旧亲情。”

 

受到日军重用后,辜显荣的势力快速膨胀,在岛内政商权势不亚于总督。日据时期,辜家产业涵盖盐业、糖业、鸦片、渔业、樟脑、铁路、码头、田地,无所不包,且多为垄断经营。光良田就多达6000多公顷,盐田有300多公顷,还拥有私家火车及货轮。

 

1935年,辜显荣来大陆面见蒋介石,倡议日华亲善。两年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辜显荣在东京去世。

 

辜显荣过世后,辜家打破嫡传习俗,20岁的“旁门”次子辜振甫继承家业,此时的辜振甫还是台大的一名大一新生,却身兼七家公司的董事长。

 

八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台湾,辜家将《辜显荣翁传》焚烧,以逃避锄奸清算。

 

1947年,辜家继承人辜振甫依然以“密谋台湾独立、分裂国土”之罪名被逮捕。与辜同时被捕的还有板桥林家的林熊祥、林熊征,他们被关在同一座寺庙里。

 

一年多后,蒋介石见大势已去,快速撤往台湾。为了与本土势力修复关系,台当局释放了辜振甫及林家兄弟。

 

辜振甫与林熊祥一起吃过牢饭,算是过命交情,出来后林便将外甥女严倬云许配给辜振甫,辜林两大家族因此结盟。严倬云是清末大思想家严复的孙女,与宋美龄关系密切,同时,林家与晚清重臣盛宣怀家族亦是亲戚关系。迎娶严倬云后,辜振甫的人生进入开挂模式。

 

蒋介石希望借助辜林等本土财阀快速振兴台湾经济。

 

50年代初,台湾当局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改,大规模购买大家族的土地,以安抚台湾当地农民。除了现金购买外,台湾当局还用从日军手上接管的水泥、造纸、林业、工矿四大公司的股票跟地主置换。置换价格是土地年产值的2.5倍,总价接近22亿新台币。

 

辜振甫意识到土地置换股票,是台湾经济工业化转型之趋势,便率先拿出辜家的土地置换台湾水泥的股票。此表率获得台当局的赏识,同时也奠定了辜振甫的台泥事业。

 

年纪轻轻的辜振甫不但继承了父亲的商业天赋,还延承了辜家的政商关系。辜振甫以台湾工商协进会为平台,积极开展“经济外交”,在美日台关系中如鱼得水。

 

不过,台湾经济振兴光靠辜林等本土家族势力是远远不够的。当时,心有不甘的蒋介石,在岛内实施政治高压,迫切振兴经济,一心谋求“反攻复国”。

 

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始终保持民族大义,明确反对台湾独立运动,他对外称:“中国事自可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

 

立足未稳加上政治高压,使得台湾政坛人人自危,一些元老称病赴美,无人安心生产经营。当时,台湾政坛官僚有句口头禅:“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不过,这时有一个人敢于站出来肩挑重担,他就是尹仲容。

 

尹仲容,生于湖南邵阳的一个官宦世家。湖南邵阳,人杰地灵,近代诞生了魏源、蔡锷、廖耀湘、蒋廷黻、何廉等杰出人才。

 

尹氏可谓书香门第,在邵阳邵东属名门望族。尹仲容的祖父是清朝进士,曾任光绪年间的刑部主事,其父亲尹光勋在民国初期在江西担任过县长。

 

初到江西做官,尹光勋娶妻石守箴。这是一位开时代风气之先的女性,她在光绪年间便创办了江西最早的正蒙女校,自任校长24年。尹仲容在母亲创办的学校,既学习孔孟之道,又接受西式教育。

 

尹仲容是学贯中西、文理双全的大才,他22岁时毕业于南洋大学电机工程系。理工科出身的他,撰写过《工程数学》《电磁学》,写过许多经济学论文,还为《吕氏春秋》作注,编写《郭嵩焘年谱》。

 

尹仲容的才华获得宋子文赏识,受宋之邀,他加入中国建设银公司,负责主持水电投资开发。

 

赴台后,蒋介石将尹仲容提拔到台湾“中央信托局”局长兼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陈诚为主任)的位置,主要负责重整台湾经济。

 

正当尹仲容重担压身、千头万绪无从抓起时,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大力援助台湾。尹仲容抓住美援之机,快速扶持创建台湾民生必需的食、衣、住、行以及进口替代工业。到1952年底,台湾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日据时期最高水平,经济趋于稳定。

 

1953年,尹仲容出任台湾“经济安定委员会”下属的工业委员会召集人,主持制定台湾工业发展计划,包括设计、筹划、筹资、辅助设厂等。

 

第二年,尹仲容出任经济部长。这时,经济学家刘大中、蒋硕杰为尹仲容提出了来自芝加哥学派的建议。早在1948年国民政府深陷通胀泥潭时,胡适就曾向蒋介石、翁文灏推荐过蒋硕杰和刘大中。

 

二人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过,并在台湾土改与税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给尹仲容的建议是,发展“有计划的自由市场经济”,推动公营事业市场化,改采高利率,对抗通胀,改革汇率,鼓励出口。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1999年曾经说过:“台湾经济之有今日,当时(二十年前)都说‘六院士’,即刘大中、蒋硕杰、邢慕寰、邹至庄、顾应昌、费景汉等六人建言有功。”

 

不过,尹仲容的“公营经济民营化”政策损害了权贵利益,遭到了打击报复。

 

1955年,尹仲容涉嫌扬子木材公司贷款案,辞去了所有职务,并被告上法庭。蒋介石出面试图力保尹仲容,但是最高检察署执意要起诉尹仲容。

 

这让蒋无比愤怒,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与辞修(陈诚)谈尹、胡案,准其上诉方针,对立法、监察两院不肖党员,枭张跋扈……加以痛斥与警告。”

 

一年多后,案件真相大白,尹仲容无罪,并被重新重用。这次,尹仲容同时兼任经济安定委员会秘书长、外贸审议委员会主任、美援运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台湾银行董事长等要职,掌控美援、外贸、银行、外汇大权。权倾一时,被人称为台湾的“经济沙皇”。

 

1960年,尹仲容发表了一篇重要的长文《台湾经济十年来的发展之检讨与展望》。他认为,“过去十年台湾经济发展的最大失责,是没有发动一个全面性的革新”。

 

这篇文章对台湾的经济影响深远,为台湾的全面经济改革奠定了基调。

 

当时,凯恩斯主义依然盛行于欧美国家,有人建议尹仲容采用消费促进、投资拉动的经济理论。但是,尹仲容依然坚持计划性自由经济的方向。他认为,凯恩斯主义并不适用于台湾。理由是,台湾当时资源有限,居民收入不多,没有条件刺激消费和加大投资。

 

接着,尹仲容制定了台湾《加速经济发展计划大纲》,不断地打破限制,向市场释放更多资源与权力,让企业及贸易自由发展。

 

比如,他取消了进口申请限制,取消进口补贴和出口课税,鼓励出口,发展自由贸易;他改革复式汇率,取消数量管制,采用单一汇率,稳定币值,促进汇率自由化;鼓励信贷流向制造业,而非房地产。

 

尹仲容实施“代纺代织”政策,从日本、美国承接纺织产业,然后加工出口创汇。当时台湾的远东、裕隆、六和、台南等财团,没有一家不是起家于尹仲容的纺织政策。

 

他的基本经济思想是“藏富于民”、鼓励民企,打破了蒋过去官僚资本的经济局限。台湾当局只负责统筹计划,不控制经济活动,不指挥企业生产,努力扶植一批企业家发展实体产业。

 

裕隆创始人严庆龄、吴舜文夫妇,以“工业报国”之初心,将从上海搬运过来的一万纱锭,投到新竹创办了台湾第一家纺织厂,开创了台湾民营工业的先河。

 

严庆龄生于工业世家,其父亲严裕棠早年在上海、苏南创办大规模的铁厂和纺纱厂,有“棉铁之父”之称。

 

严庆龄工科背景,早年在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赴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并获德国国授工程师学位。吴舜文亦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材生(文学硕士)。日后,严吴夫妇率领裕隆从纺织到汽车,再到电子,从台湾到内地,开创了一片辽阔的天地。

 

在严庆龄创办纺纱厂时,尹仲容争取到了一笔美援基金,总额15亿美元,每年1亿美元,他希望用这笔资金扶植一批塑胶制造企业。

 

不过,原属意的永丰余纸业老板何义赴欧美考察后认为,台湾做PVC缺乏国际竞争力,便婉拒了尹仲容。

 

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尹仲容希望物色一位现金流充足的企业家来承接这个项目。他通过查询台湾银行存款数据发现,嘉义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竟然拥有八百万元存款。这个人就是王永庆。

 

王永庆,生于日据时期的台北县,家境贫寒,缺吃少穿,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却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

 

15岁时,王永庆离开家乡到嘉义县一家米店做学徒。在掌握技术后,王永庆托父亲从老家借了200元,在偏僻巷子里开了一家米店,开始了他的商业传奇。

 

后来,王永庆的店越开越大,前店卖米,后厂碾米,十几年下来,王永庆积累了不少资本。二战末期,日军统管台湾粮食供应,王永庆被迫关闭米店,转投木材生意。木材生意让他爆赚5000万旧台币。

 

尹仲容找到王永庆商谈投资塑料产业,王永庆当时对PVC一无所知。在当局官员的一再怂恿下,王永庆亲自去日本考察,很快便创办了台湾第一家PVC工厂,取名“福懋塑料”,日后更名为“台湾塑料”(简称台塑)。

 

1963年,尹仲容为台湾经济打好了基底,王永庆的台塑、严庆龄的台元纺织、徐有庠的远东纺织已日渐壮大。不过,此时尹仲容突患急性肝炎被迫入院治疗,蒋介石偕夫人亲莅医院探视。无奈病情急转直下,随即赴美治疗,不久病逝于美国,终年60岁。

 

蒋介石与尹仲容私交甚笃,将尹视为振兴台湾的“肱股之臣”。尹仲容突然离世,对蒋介石的“复国”信心打击很大。

 

蒋介石致褒词:“背能竭虑殚精,善为规划发展工业建设,更多成就,改革外汇贸易,厥功尤伟。综其生平,忠以谋国,孝以事亲,好学深思,长才自奋,于艰难之际,为台湾经济开创新局,弼成生聚,戮力复兴。”

 

尹仲容是台湾经济发展的第一功臣,被称为“台湾经济之父”。台湾工商界将尹仲容与联邦德国同时期的政治家、战后经济振兴奠基人艾哈德相提并论。

 

受儒家入世文化影响,尹仲容身上展现了一种“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治世信念与勇气。同时,接受西方工科教育的他,在政治上“懂权术又不玩弄手段”,在改革上果敢务实又不冒进,为台湾政坛开辟了“工程师治台”之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尹仲容二女儿仪芝和次子尹宬因在北方读大学而留在大陆。从此,天各一方,音讯全无,直到尹仲容去世也未能与他们相见,令人唏嘘。

 

02

工程师治台

 

1971年,联合国“破天荒”地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台湾被驱逐。

 

1972年,尼克松访华。紧接着,中日建交,日本与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

 

这一连串的大事件对台湾政坛及社会信心打击很大。台湾当局派辜振甫赴日斡旋,辜找到好友、原日外相藤山爱一郎试图挽回局面,但未果。

 

一年后,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引发欧美滞胀危机,重创台湾出口制造业。“外交”遭遇滑铁卢,出口受阻,物价高涨,经济衰退,台湾市场信心濒临崩溃。

 

为了恢复经济,刚刚担任“行政院长”的蒋经国,接过权杖,果敢改革,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振兴计划。

 

在国民党元老、“财政部长”俞国华(蒋介石同学,亦经济振兴的重要人物)的建议下,蒋经国提出了“十项建设”,即南北高速公路、台中港、北回铁路、苏澳港、石化工业、大炼钢厂、大造船厂、铁路电气化、桃园机场和核能电厂。

 

蒋经国大胆启用年轻的专业化程度高的技术官僚,此时孙运璇、李国鼎两位“理工男”受到重用。

 

孙运璿与李国鼎是台湾经济振兴的两大“技术官僚”,二人均理工科出身,先后担任台湾“经济部长”。

 

孙运璿,出生于山东蓬莱一普通家庭,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1936年,孙运璿突然收到一封来信,上面说他的论文《配电网新算法》获得中国工程师学会《工程杂志》论文奖第一名,奖金一百大洋。同时,一位资源委员会电力专家看重其才华,邀请他到南京上班。

 

抗战期间,已担任电厂厂长的孙运璿被国民政府派往美国田纳西水坝管理局学习,以便从事战后复员工作。

 

抗战胜利后,孙运璿赴台担任台湾电力公司机电处长,负责修复台湾电力系统。孙运璿向美国西屋公司借贷了200万美金,建立了乌来水力发电所、台湾东西部配电联络线、立雾发电所、新竹变电所。

 

朝鲜战争爆发后,孙运璿抓住美援机会大力投资火力电厂,布局岛内城乡电网。此后20年,孙运璿一直深耕于水电事业,从处长、总工程师一路做到台电总经理。到蒋经国时期,台湾电力普及率超越了当时的日韩,达到99.7%。

 

李国鼎,是一位顶着经济学家、物理学家及政治家三大头衔的大才。他早年参加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英考试,以数学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剑桥大学凯文迪许实验室深造。后来,李国鼎在台湾担任造船公司总经理、美援会秘书长、经济部长、财政部长、总统府资政等重要职务。

 

孙李二人进入蒋经国决策层后,所面临的形势颇为严峻。当时,孙运璿担任经济部长,他坚持通过物价管制来抑制通胀。不过,李国鼎使用芝加哥学派的自由经济主张改变了孙的态度。所幸的是,孙李共同推动的高利率抗通胀收得奇效,台湾经济很快稳定下来。

 

孙运璿向蒋经国建议效仿韩国“科技研究院”,成立工业技术研究院。但是,台湾立法委担心,政府出资可能“化公为私”,后患无穷。孙运璿多方奔走,积极与立法委沟通,最后该案以刚超过50%的票数勉强通过。

 

受石油危机及滞胀危机的冲击,美国与日本正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淘汰旧产能,扶植信息产业。台湾经济虽然在五六十年代增速依然不低,但多依赖于迁台资源红利及美援投资,几无具有国际竞争力、高技术含量产业。在蒋经国的支持下,孙李推动台湾与韩国一道紧跟美日脚步,助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电子与信息技术。

 

台湾工研院日后成为了台湾制造业研发和人才的储备库,四十多年累积了近3万件专利,新创及培育了273家公司,其中包括著名的台积电。联电董事长曹兴诚、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都曾是工研院的工程师或研发人员。

 

1974年2月,孙运璿邀请一帮政商人物吃早餐,包括行政院长费骅、电信总局局长方贤齐、交通部长高玉树、工研院院长王兆振、电信研究所所长康宝煌,以及美国无线电公司研究室主任潘文渊。

 

早餐后,他们讨论了一项决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具体做法是,成立工研院技术顾问委员会,负责从美国引进集成电路研发、制造、封测等技术。

 

同年7月,孙运璿和李国鼎召集海外华人成立技术顾问委员会,评估引美技术项目,广泛征求企业家、工程师与科学家的意见。

 

但是,此举招致非议,台湾媒体怀疑其中有利益输送,孙与李压力巨大。为此,蒋经国特意询问李国鼎:“什么是半导体?”

 

李的回答令人吃惊:“不知道。”

 

蒋经国并不喜欢李国鼎,但当年李国鼎一句“政府施政应图利人民”打动了蒋经国。二人时常政见不合,但蒋经国依然对李充分授权以施展其才华。

 

这次,蒋经国希望李国鼎先弄清楚半导体以降低反对之声。但李国鼎坚持认为,正因为不懂才需要设立技术顾问委员会。蒋还是顺应了李国鼎的想法。

 

1977年,孙运璿协调台湾“国防部”,征用新竹的一块地。三年之后,这块地上兴建起了新竹工业园。

 

与韩国扶植财阀势力不同的是,台湾采用中小企业模式,鼓励创业,培育市场。李国鼎及工研院想方设法从美国邀请留学生、工程师、科学家回新竹创业。

 

这时,一位杰出的技术人才进入了李国鼎的视野。此人便是张忠谋。

 

张忠谋生于浙江宁波,早年为了躲避战乱,张忠谋随家人碾转迁徙于南京、广州、上海、香港、重庆。其童年时光,多数在香港度过。

 

1949年,在离开大陆前,张忠谋一群好友同游黄浦江。他回忆当晚情景:

“在满天繁星下,远远的上海如痴如醉如梦,也不知是我们醉了,还是上海醉了。同游中有一人,乘酒意跑到船头大喊:‘黄浦江,我们还能在这里住多久?’”

之后,张忠谋便赴美国哈佛大学读书。第二年,他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机械工程。

 

硕士毕业后,24岁的张忠谋与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同时跨入半导体行业,与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基尔比同时进入德州仪器。这家日后享誉世界的半导体公司在当时还名不见经传。

 

张忠谋是德州仪器第一位中国员工,他在德州如鱼得水,一路做到资深副总裁,公司第三号人物。

 

不过,性格耿直的张忠谋与总裁夏柏,在公司战略方向上产生了分歧。张忠谋希望公司对正在兴起的半导体行业加大投入,但总裁则更愿意抢占消费电子市场。二人互不相让,矛盾凸显。

 

1982年,李国鼎到美国邀请张忠谋回台工作。不过,当时张忠谋手上还有一大笔股票选择权未到期,如果马上走人,损失太大,台湾政府开出的待遇条件不足以弥补。于是,张忠谋婉拒了李国鼎。

 

三年后,张忠谋离开了德州仪器。这时,台湾工研院董事长徐贤修,多次赴美邀请张回台担任工研院院长。

 

开始,张忠谋以为赴台只是接任个院长职位,没想到,刚担任院长两个星期,李国鼎便找他商谈“超大型集成电路(VLSI)计划”。李国鼎希望以合资的方式组建一家超大型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并由张忠谋主持。

 

张忠谋一直倾心于半导体产业,如今李国鼎这个计划无疑让他兴奋不已。不过,当时全球半导体产业刚起步,英特尔等公司包办全产业链,台湾电子产业基础差,一时不知该如何切入。

 

张忠谋的思路是“不生产自己的产品,只为半导体设计公司制造产品”。于是,张与李合作,张负责技术与业务,李搞定其它的一切。

 

李国鼎找来了荷兰飞利浦公司出资,台湾政府也出一部分资金。但是,资金依然不够,李国鼎动用私人关系,找王永庆、台南帮大佬吴修齐、苗丰强(山东帮苗育秀之子)等出资。

 

苗丰强回忆说:“当时他‘强迫’我投资台积电”。李国鼎对苗说:“过去支持你这么多,现在‘国家’有事,你怎么可以不支持呢?”

 

公司成立后,股东飞利浦试图掌握控制权,频频插手张忠谋的具体事务。李国鼎则亲自打电话给飞利浦董事长,为张忠谋争取了经营自主权。

 

这家由李张完美配合、共同开创的公司,就是日后成长为全球半导体制造霸主的台积电。

 

后来,张忠谋公开说:“没有李国鼎,就没有台积电。

 

李国鼎、张忠谋以启山林,工程师、企业家及创业者顺道而入。

 

1976年4月,台湾工研院挑选了19个年轻人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学习技术。

 

第一批台湾的RCA成员先到纽泽西的RCA研发中心集训,随后就分成三队,分成纽泽西的IC设计组、俄亥俄州的CMOS制程组,以及佛罗里达州的内存相关制程组,展开为期约一年的受训。

 

这19个年轻人不负众望,将美国的集成电路技术带回了台湾,并将台湾打造成为了世界电子制造中心。

 

他们分别是,台湾光罩总经理陈碧湾、前联电副董事长刘英达、联电荣誉董事长曹兴诚、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胜华董事长黄显雄、台积电副董事长曾繁城等人。

 

现任台积电副董事长的曾繁城,是第一批RCA成员,他曾经回忆说:“当时我们都很年轻,怀抱着无比的热情,想要把台湾的集成电路技术做起来。”

 

这是“工程师治台”的时代。

 

继尹仲容之后,孙运璿、李国鼎两位理工科出身的政治家,先后担任“经济部长”,励精图治,科技兴台,推动台湾产业转型升级,帮助台湾跃升为“亚洲四小龙”。

 

孙运璿被誉为“工研院之父”,李国鼎被誉为“台湾科技教父”,二人均是台湾科技产业的奠基人,“台湾经济的推手”。

 

整个八九十年代,台湾年GDP增速基本都在8%以上。1988年,台湾人均GDP已突破一千美元大关,而内地的人均GDP只有283美元。

 

1984年,孙运璿早起刮胡须时突然脑溢血,一度病危。在失去部分语言及行动能力后,孙运璿淡出了台湾政坛。后来,蒋家第三代回忆说,孙运璿如果没有中风,将是蒋经国接班人的唯一人选。

 

孙运璿在台湾经济腾飞时倒下,命运跟台湾开了个玩笑。

 

03

企业家兴台

 

七十年代,工程师出身的政治家搭好了台,企业家陆陆续续登台,并在技术浪潮中崭露头角。八十年代后,在传统五大家族基础上,台湾开始出现王永庆、蔡万霖、张忠谋、郭台铭、林百里、陈世卿等新贵势力。

 

王永庆之所以被称为台湾“经营之神”,是因为他一生成功的经营事业,勾勒了台湾产业转型的轨迹。王永庆身形瘦高,自称“瘦鹅”,主张像“瘦鹅”一样忍饥挨饿,以坚毅的态度等待机会的到来。

 

1978年,王永庆的台塑营收规模已达10亿美元。两年后,王永庆并购了美国德州一家大型化工厂。在他的整合下,台塑成为了全球最大的PVC工厂。

 

1983年,王永庆成立南亚电路板项目组,首度跨界涉足电子产业。这时,台塑已横跨塑胶、化学纤维、成衣、木材、电子众多产业,在民营企业中首屈一指。围绕着台塑生存的下游工厂超过1500家。

 

这时的张忠谋,首创全球晶圆代工模式,正在新竹工业园内疯狂地承接来自欧美日的加工订单。

 

里根改革后,美国经济快速复兴,推动全球产业转移及垂直产业深度发展,张忠谋早已布好棋局承接这一巨大蛋糕。台积电迅速成为了台湾半导体业的领头羊,同时带动一大批电子加工企业崛起。张忠谋因此被誉为台湾“半导体教父”。

 

与“根正苗红”的张忠谋不同,郭台铭的出身类似于王永庆,家境清贫,靠半工半读完成海事专科学校的学业。不过,郭台铭拥有敏锐的商业嗅觉,早在1973年就跳入电子产业,与朋友联创鸿海塑料,为当时刚兴起的黑白电视机制造选台按钮。

 

这家小公司几度濒临倒闭,几经折腾到80年代才起色。1982年,郭台铭将公司更名为鸿海精密,三年后(1985年)进军美国市场,创立“FOXCONN”(富士康)。但是,真正成就富士康制造帝国的,并不是美国,而是中国内地。

 

八十年代中后期,70多岁的蒋经国突然大举推进台湾政治民主化改革,开放党禁和报禁,并大量启用台湾本土官员。开放党禁后,一时间六十多个政治团体申请注册成立政党。1986年,包括民进党在内的20个政治团体获得通过,正是成立政党。此时,蔡英文还在台湾政治大学担任法学副教授。

 

此后,蒋经国的身体每况愈下。1987年,可能自感时日不多,蒋经国废除了其父亲赴台以来的戒严令,宣布开放部分人士赴大陆探亲,结束了近40年两岸同胞不相往来的局面。

 

对此,蒋经国的解释是:“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在变”。蒋经国与其父亲一样,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湾独立”。

 

1988年1月1日,蒋经国指示当局结束对报纸的限证、限张的禁令。数天内,就有两百家左右新出版物向政府办理登记,街头立刻出现许多新兴报刊,新闻自由突然大开。大量新报纸、新政党立即猛烈抨击国民党,全岛陷入政治诟骂风潮。

 

或许,蒋经国早已做好了准备:“改革的历史意义是赋予民众指责我的权利”。13天后,蒋经国在午睡中突发胃肠道大出血离世。

 

蒋经国之死,对台湾及两岸关系的影响极为深远。蒋经国在岛内威望甚高、受人尊崇,当时各反对党及政治团队宣布在30天的丧礼期间停止一切政治活动。出殡时,百万民众沿路致哀,全岛绝大多数人暂停了工作,向蒋经国先生做最后的敬礼。

 

开时代先河的是,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体及个人悼词都不见千百年来歌颂帝王之谀辞,集中讲述蒋经国平凡的政治事业及人生。其老友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评价:“沉默冷静、想法务实”。

 

蒋经国去世后,台湾突然失去政治强人,党禁开放,给两岸关系萌生变数。

 

在蒋经国去世前几个月,邓小平就担心他这位曾经在莫斯科一起学习的老同学一旦驾鹤西去,台湾局势可能陷入复杂局面。后来,邓小平回忆说:“我不相信国共之间不会有第三次的合作。可惜,经国死得太早了。

 

所幸的是,八十年代,邓小平与蒋经国两位领导人,心照不宣,放下包袱,打开了冰封之局。到了九十年代,中国内地快速落实叶帅主张的“三通四流”(通邮、通商、通航与探亲、旅游以及学术、文化与体育交流)。

 

不过,当时“三不政策”(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成为两岸交流的一道坎。台湾当局于1990年11月成立一个中介机构——海峡基金会,旨在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台湾辜氏家族的辜振甫担任首任董事长。中国随后也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对方接触,汪道涵出任首任会长。

 

1992年,两岸均以民族大义为重,用口头方式表达了一个中国原则,“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这就是“九二共识”。

 

1993年4月,辜振甫与汪道涵在新加坡会谈,史称“辜汪会谈”。

辜家是台湾传统五大世家之首,辜振甫在台政商界威望甚高,长期代表当局搞“经济外交”。此次,辜振甫推动两岸“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活动,触动了台湾“遗老”与新贵的商业嗅觉。

 

此后,两岸经贸局面大开,台资蜂拥入内地。

 

严庆龄、吴舜文夫妇当年带着一万纱锭撤离大陆,1995年吴舜文(严庆龄已过世)率领裕隆汽车,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创立东南汽车。

 

1994年,早已吃到第一只“螃蟹”的郭台铭来深圳龙华,租下了一大片长满野草的荒地。在此,郭台铭建立了日后容纳40多万工人的世界电子代工帝国——富士康。台积电、宏碁,华硕、台达电子等台湾老牌电子企业紧随其后。如今,中国出口额前十大的企业中有四家是台湾电子业企业。

 

王永庆曾经说过:“如果内地实现三通,我会将企业留在台湾,对产业升级有利。”但如今,台塑集团在内地的工厂多达数十家,在宁波、南通、惠州、昆山已形成了化工制造集群。其中,昆山,台企众多,有“小台北”之称。

 

王永庆女儿王雪红创立的宏达国际电子(HTC),在2010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HTC智能手机曾红极一时。

 

除了电子产业,蔡衍明的旺旺食品、魏应州的“康师傅”、高清愿的“统一”,还有裕元、丰泰、儒鸿等鞋帽服饰公司也大举进入中国内地。

 

依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的统计,1991年~2019年,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累计接近2000亿美元,在大陆有近10万家台资企业。

 

不过,此时的两岸关系,与“经热”相对应的是“政冷”。

 

在蒋经国去世当天夜里九点,李登辉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四位“总统”。

 

李登辉,是一位生于台北县的本土官僚,早年在台湾大学担任农业经济学教授,深受蒋经国赏识。

 

李登辉是蒋经国一手提拔起来的。蒋经国主政时,大量启用年轻有为的本土官员。受蒋经国器重的李登辉,先担任“政务委员”,后快速升至省主席。

 

孙运璿突然中风打乱了接班人计划,蒋经国情急之下火速提拔李登辉。1984年“总统”换届时,资历尚浅的李登辉被蒋钦定为“副总统”,各界人士颇为不解。之后,蒋经国又将李登辉提拔进中常会,明确其为接班人。

 

如此,李登辉才能在蒋经国去世后顺利担任“总统”一职。宣布就任第二天,“行政院长”李焕召集他的三位“副秘书长”马英九、高铭辉、宋楚瑜商议,如何产生党的“代理主席”。

 

李焕认为,李登辉应像蒋经国一样兼具党、政双重领导人身份,以确保国民党对台湾政治的掌控。马、高、宋三人均无异议,并分头向各位“中央常务委员”传达李这一建议。

 

不料,就在常务会召开前夕,“总统府”资政俞国华突然收到一封宋美龄的来信。宋美龄在信中表示,最好不要选举一位“代理主席”。蒋介石及宋美龄一直认为,若让本土官员掌管党政大权,对国民党来说形同灾难。

 

但是,此时李登辉提名为“党主席”已众人皆知,这该如何是好?

 

俞国华将这一情形告知李焕后,李焕认为既然箭在弦上,便没有阻止“中常会”的举荐。但李焕自觉未能遵循蒋夫人指示而羞愧辞职。

 

在李登辉成功当选国民党主席后,李焕试图挽回这一灾难性的决定,支持李登辉的政治“对手”林洋港与之斗争,爆发了著名的“二月政争”。

 

这时,国民党正在向蒋宋所预料的方向演变。“二月政争”不但没能阻止李登辉得势,还直接导致国民党内部分裂——林洋港、李焕、俞国华、郝柏村、宋美龄等为非主流派,李登辉、李元簇、宋楚瑜等为主流派。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斗争中,宋楚瑜突然背叛李焕,支持李登辉,并赢得政治资本,最终担任首任民选省长。

 

1996年,台湾首次民选“总统”。李登辉与连战搭档,以绝对优势战胜民进党候选人彭明敏,成为台湾第一任民选“总统”。在成功掌控台湾党政大权后,李登辉公开表达台湾独立主张。

 

自蒋经国去世后,台湾再没有出现顾及民族大义的领导人,也没有像尹仲容、孙运璿、李国鼎这般励精图治的技术官僚。相反,随着俞国华等国民党元老老去,国民党的分裂及民进党的崛起,加速了台湾社会分裂。

 

台湾传统财阀势力及国民党扶植的商人势力分化日渐严重。辜振甫同父异母弟弟辜宽敏,与哥哥走了完全相反的道路(事实上,辜振甫在辜家算是少数派)。早年辜宽敏因参与台湾独立运动被国民党通缉,长期流亡日本,直到1972年获蒋经国谅解后才返台。

 

蒋经国去世后,辜宽敏再次暴露野心,将其大部分财产投入到台湾独立运动中。1996年加入民进党,全力资助民进党候选人竞选“总统”。2008年,辜宽敏参选民进党主席,以微弱劣势败于蔡英文。

 

民进党在李登辉基础上顺势而为,积极拥抱台湾本土势力及年轻人,之后陈水扁与蔡英文轮番上阵,言论日益极端。中间因陈水扁涉贪腐案,国民党马英九扳回两局,但马“维持两岸现状”的主张,只是“镜花水月”。

 

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期间,台湾经济开始降速。经过马英九,再到蔡英文,台湾经济接近低增长状态。台湾经济走势与韩国接近,有技术迁移红利衰退之客观因素,也有政治搅局之人为过失。蔡英文执政能力因此遭到不少民众质疑,连任一度遭遇挑战。

 

国民党积极拉拢郭台铭抗衡蔡英文,不过郭在国民党内初选败给韩国瑜后便退出。韩国瑜大打经济牌试图痛击蔡英文软肋,怎料一些特殊事件给了蔡英文神助攻,经济牌被政治牌压倒。

 

最终,蔡英文击败国民党的韩国瑜、亲民党宋楚瑜(脱离国民党后创立亲民党)成功连任,台海局势萌生变数。

 

纵观台湾70年,台湾经济能有如此成就,离不开一批心念民族大义的政治家及励精图治的技术官僚。他们开创的美好局面,如今却随国民党元老老去、新政治势力夺权而愈加扑朔迷离。

 

如今,面对患得患失的国民党、极端冒进的民进党,老一辈的台湾人无比怀念蒋经国,他们想,若蒋先生还在世,两岸关系不至于走到“人在囧途”之境地。

 

台海的历史教训告诫为政者:不搏一时之机,不贪一世之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乃百姓之福,国家之幸。

 

孟子说:“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参考文献:

【1】蒋经国传,陶涵,华文出版社;

【2】台湾经济教父尹仲容,陈胜乔,搜狐网;

【3】台湾经济史概说,周宪文,海峡学术出版社;

【4】台湾工业史,高淑媛,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5】王永庆全传,丁志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张忠谋自传,张忠谋,三联书店;

【7】辜振甫人生纪实,黄天才,联经出版公司;

【8】台湾经济快速成长的经验,李国鼎,正中书局。

台湾往事与迷途

头图| Ritomm

排版| Seagull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2ngisKCdWxeEIDdbeNm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