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巨量供应即将来袭,但大多数人却毫无察觉

1

2021,一定是深刻改变中国房地产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银行严格执行了三道红线和两个限额。
 
在这一年中,地方政府严格执行了土地三次出让和溢价限价。
 
在这一年中,开发商经历了这十年最冷的冬天。
 
这些都是我们身边,能切切实实感受到的变化。
 
然而一个变化普通人或许感受不深,但是它也一定能深刻的改变城市,尤其是中国千万人口的大城市的楼市格局。
 
这个变化就是——政策性保障住房,未来五年,将进入海量上市阶段。

2

今年3月,总理在两会报告中,正式提出:
 
——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对,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这是楼市中心任务
同样,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年轻人等缓解住房困难,也是各地房地产政治正确。
上面有了指示,下面必然呼应。
 
2021年,差不多每个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政策性保障房,都要重点提及。
 
深圳——
 
出台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完善智慧化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推进棚改和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筹集公共住房8万套,改造筹集租赁住房10万套以上。
上海——
 
完成75.3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新增供应各类保障房6.1万套,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北京——
 
不断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建设筹集各类政策性住房41.4万套。
就连郑州,楼市库存严重,商品房供应无比,充足的情况下,也提出了自己的保障房目标——
 
住房保障能力稳步增强。棚户区住房改造基本建成11.8万套,公租房实物分配7848套。

 

 

2

请注意,请注意,请注意。
 
每个城市在提出保障房目标的时候,都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数据性目标,而不单纯是个号召。
 
在中国看一个事,政府是不是真的把它当作事儿,就是看目标是不是数据性指标。
 
房住不炒喊一百遍,不如直接规定今年楼市最高涨幅目标是5%有效。
 
稳房价喊一百遍,不如直接出台限价措施有效。
 
稳预期喊一百遍,不如直接出台二手房指导价有效。
 
因为,对于政府,尤其是该目标落实单位。
 
有了数据,就有了考核。
 
有了考核,就有了压力。
 
有了压力,就有了和自己切身利益挂钩的联系。
 
这个,你懂。
第二,土地供应有保障。
 
中国保障房,提的很早,做的很晚,最最最卡脖子就是土地。
 
毕业生需要人才房,对不起,我们没地。
 
产业需要人才房,对不起,我们没地。
 
低收入群体需要共有产权住房,对不起,我们没地。
 
政策性住房,中央说了一百遍,省里喊了一千遍。
 
但是市里一句话,一句话,我们没地,你就是做不了。
 
不过,今年,你会发现,很多城市开始公布政策性住房土地出让的出让计划和完成率。
 
比如深圳。
 
楼市巨量供应即将来袭,但大多数人却毫无察觉
接下来,我相信,对于政策性住房的土地问题,国家将逼着地方政府做。
 
做计划,筹资金,抓落地。
 
总之,不能让土地卡了保障性住房的脖子。
 
而土地解决了,事情就搞定了一大半。

3

而且,很多城市,也形成保障房的长期供应计划。
 
比如,上海出台保障房五年供应计划:
 
楼市巨量供应即将来袭,但大多数人却毫无察觉
 
比如、海南出台保障房远期计划:
 
楼市巨量供应即将来袭,但大多数人却毫无察觉
 
比如,山东,广州也出台保障房五年计划:
 
楼市巨量供应即将来袭,但大多数人却毫无察觉
楼市巨量供应即将来袭,但大多数人却毫无察觉
 
 
总之,你不用怀疑,政策性保障房会不会来。
因为指标有了,土地有了,压力有了,一定会来,而且会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你应该思考的是,天量的保障来了,对于城市楼市会有怎样的冲击?

3

首先,第一点,普通人想从楼市赚钱更难了。
 
我们作为楼市底层的升斗之民,从楼市赚钱,无非两条路。
 
第一、看准机会,周期底部买套房,指望房价跑赢通胀,熬过限售,二手房出售,交完税费赚个一锤子买卖。
 
第二、看好地段买套房,房子交房还月供,找个租客收租金,希望房子成为长期饭票。
 
然而,这两个方法都有一个前提。
 
你要有客户。
 
二手房,你要有买房客户。
 
赚租金,你要有租房客户。
 
原来在城市,在大城市,客户大把大把。
 
毕业生,各个大学毕业,落户找工作,一年十几万人。
 
年轻人从村进城,需要在城市先落脚,一年几十万人。
 
这些人原来,都是这些租房和二手房的准客户。
 
所以,你买的房子才有升值基础,才有租赁的底气。
 
然而,未来五年,这些人将逐步或者说大部分进入政策性保障房的领域。
 
你只要落户口,你只要有学历或者技术,你只要交社保,你的住房问题,政府解决。
 
穷学生,身上不到一万元,政府给你廉租房,还给补贴租金。
 
打工人,储蓄没有六位数,商品房不够首付,政府提供你共有产权。
 
外来人才,有技术,没资金,有学历,没房子,来来来,政府甚至免费提供你人才租赁住房。
 
可以说,对于未来,尤其是下个十年,这部分没有房的外来人群的需求将逐步被政策性保障住房满足,而且以低成本满足。
 
而对于那些刚需住房,对于那些租赁住房,恕我直言,在政府提供政策性保障房大量上市的情况下,未来也只能跑赢通胀。
为什么?
 
因为,你的竞品是政策性保障房,而保障房的背后是政府。
 
保障性政策住房将是成为越来越多人平价获得的城市上车的站票。
 
而你在和国家产品竞争中不可能有优势。
 

4

保障性住房天量供给,是不是商品房可以投资时代结束?
 
NO,NO,NO。
 
如果,你是这样理解,说明你只看到了硬币的一面,而忘记另一面。
 
政府平价提供的是站票,而不是坐票。
 
所有的人,当他进入一个陌生城市的时候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我要有个住处。
 
有地铁很好,没地铁也行。
有学区很好,没学区也行。
品质好很好,品质差也行。
 
同样,对于是不是政策性保障房,也很无所谓。
 
共有产权也好,人才房也好,甚至租赁住房也好。
 
先有个遮风避雨容身之地就行,至于其他条件再说,至于有没产权再说。
 
而对于这第一居所的最大要求,年轻人的要求往往是——便宜、稳定,而政府提供的政策性保障房天然具有这样的优势。
 
然而,然而,然而,谁又能一辈子甘心只有一个站票呢?
 
在中国的大城市,当你年收入只有五万的时候,你可能甘心住廉租房,但是如果变成20万呢?
当你是个单身狗,一个人在城市打拼,你可以只住人才房,但是如果你要有个对象呢,而你的那个“她”非常想要一个自己的“家”。
 
楼市巨量供应即将来袭,但大多数人却毫无察觉
当你两口子一块来城市,刚刚解决生计问题,你可以只住共有产权的两房,但是一旦有个孩子,或者想要两个孩子呢,是不是一定会想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好一点的学区房呢?
 
不要说,我这个人,欲望低。
不要说,我这个人,很佛系。
 
低欲望和佛系,只能证明两个问题。
 
第一、你的支付能力远远够不着。
第二、你还没有被你的需求感到压迫。
 
所以,当这个人一旦在城市站稳脚跟,换房是一个必然的动作。尤其是当你决定不再回到老家或者不再前往别的城市谋生,换房是个大概率事件。
 
把70平米的小房子,换成120平米的大房子。
 
把非重点学区的廉租房,换成重点学区的学区房。
把环境一般的刚需房,换成环境优美的改善型住房。
 
这应该是个必然,而为了这些附加条件,支付溢价则成为一种可能,也是一种必然。
 
而更关键的是,政府不提供“坐票”。

5

 
最后,总结一下。
 
第一、当未来,当大量政策性住房上市,刚需的客户会被政府的保障房覆盖,则刚需产品升值就有了极大的压力,无论是二手还是租房。
 
第二、而保障性政策房的大量提供,成为国家的稳定剂和地方拉人砝码。
 
其天量的供应量和低廉的价格,则是私人此类产品,无法抗衡的。
 
第三、对于未来,最应该关注的是改善型产品,是政府无法提供的“坐票”产品,而不是“站票”产品。
 
一句话:未来国家将会提供大量上车站票,但是终究不如坐票舒服,站票需要自己买。
 
因为,他的目标是共同富裕,前提是共同奋斗。不是共同躺赢,更不是共同躺赢坐票。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3SWLHqcOkAM8K1LNvlAJfA

每年投产3个三峡电站!垄断全球98%的中国制造!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上)

1

 

 

目前我国光伏硅晶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世界范围内)达到150~170GW,已经垄断全球光伏产业98%的市场份额!

 

根据中国光伏业协会测算,仅2021年我国国内装机总容量就将达到65GW。

 

这是个什么概念?

 

1GW=100万千瓦。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是22.5GW。

 

即,中国光伏发电系统,一年3弄出个三峡水电站!

 

市场前景之巨大,毋庸置疑。

 

但是,在前期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政策补贴起家。

 

这就造成了前期大家都在水里蹲着,谁是真能游,谁是真裸奔很难分辨,情况何止是良莠不齐,简直就是群魔乱舞!

 

目前补贴政策已经落潮,这就到了开始考验捂裆技术的时刻了。

 

所以,如果没办法全面的了解光伏产业链的具体信息,没办法分辨谁是李逵、谁是李鬼,那么盲目的投资光伏赛道,无异于是火中取栗!

 

这就直接导致了,光伏赛道对于散户、尤其是不明情况的散户而言,投资性价比直线下降。

 

所以,今儿个老庄用人话,把光伏产业链直接给你干穿,咱先把里面的链条弄明白,然后能不能吃到菜,那就各凭本事吧!

 

免责声明:文中提到的所有上市公司,只是因为想要说光伏产业,就绕不过他们而已,我只做陈述,不做推荐!

 

兄弟们,开整!

 

 

2

 

 

光伏发电系统,我们得先弄清楚它的分支。

 

光伏发电系统从发电原理上区分,有两种。

 

第一种:光伏热能发电,就是一堆大镜子对着一个储液罐使劲照,用光热煮沸储液罐的液体,然后推动蒸汽机发电。

 

拿放大镜或者凹面镜烧蚂蚁的事情,大家小时候都没少干吧?

 

它的发电原理跟火电站发电一毛一样,只是把煤炭加温改成了聚光加温而已。

 

具体就长这个样子。

 

每年投产3个三峡电站!垄断全球98%的中国制造!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上)

 

塔上面那个被照的跟白炽灯一样的地方,就是储液罐。

 

这种光伏电站在微观层面上的优势非常大,它发电效率高,单位面积发电量较大,发电成本低。

 

是极优质的、绝对零污染的绿色发电工程。

 

但是他的宏观弊端也很明显,不仅需要大量的反光板一体配套,还需要整套的发电工程基建,而且受地域、地形约束极大。

 

需要在常年日照强烈的地区,寻找大块的平整土地进行建设。

 

至于为啥,看图你就知道了。

 

所以,这玩意儿基本上只能在西北荒漠地区去搞。

 

第二种,也就是我们现在在股市里讨论的光伏系统,也就是硅基光伏玻璃板,长这个样子。

 

每年投产3个三峡电站!垄断全球98%的中国制造!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上)

 

这种光伏板发电方式,微观劣势很明显:发电效率低、生产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

 

但是它的宏观优势非常巨大,首先就是散装化,一块板子就能单独装机发电,对地理区域的要求不那么严苛,对于装机位置更是随心所欲。

 

平原能搞、山区能搞、就算是居民区房顶上也能搞!!

 

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只要不是云贵山区那种天无三日晴的地方,其他的都可以!

 

而且它不需要集中对焦,所以还能跟风力电厂混搭建设,上面跑风力,下面晒硅晶!

 

每年投产3个三峡电站!垄断全球98%的中国制造!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上)

 

所以,虽然单位发电量低的让人想掀桌子,但是质量不够咱们数量来凑!!

 

野狗成群狮子都怂!

 

巨大的可装机体量决定了,它在宏观上完全具有跟任何火力、水利甚至核动力发电掰腕子的资格。

 

同样也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体量和投资空间。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这个行业在经过长时间的补贴发展政策之后,虽然有相当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站起来了,但也有更多李鬼混进来了。

 

谁是李逵?谁是李鬼?需要细细分辨。

 

同时,整个产业链条也牵扯到上下游包括原料、硅基片、组件系统、电池片以及电站配套五个主要环节。

 

以及附加在这五个主要环节当中的生产链条,比如:晶炉、切片机生产、电池片生产等。

 

其中晶炉还分单晶炉和双晶炉。

 

切片机也分金刚线切割和砂线切割。

 

而电池也不是咱们传统的汽车电瓶就能搞定的,它的制造还分制绒机、刻蚀机、扩散炉等等。

 

而生产组件部分,还牵扯到了光伏光压玻璃生产,还有用来将光基直流电转化成交流电的逆变器等等。

 

千头万绪的系统产业链条如果一一展开,足够到达“我敢写你也不一定敢看”的地步。

 

所以,我们简而话之,就从五大主要环节开始给兄弟们一次干个明白。

 

 

3

 

 

毫无疑问,想做硅版,就得要硅晶体。

 

我们称之为硅料。

 

这种东西的做法非常简单,就是提纯。

 

把硅矿原料干进机器里,然后反复的提纯、提纯、再提纯,直到达到纯度99.99%~99.9999%以后就能用了。

 

每年投产3个三峡电站!垄断全球98%的中国制造!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上)

 

被洗白白了的硅晶体,一丝不挂的站在太阳底下,那电力自然十足!

 

在这一环节当中,因为就是不断地给硅提纯,所以技术含量虽然对于普通人来讲是高到没边了,但是放在专业工厂眼里,那就是个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体力活”。

 

所以,在硅料环节的相关企业,拼的可不是什么核心技术,拼的就是价格。

 

谁成本控制的好,谁的竞争力就大。

 

这一环节就是个疯狂内卷的局面,所以想要看他们的竞争力大小,你就直接看谁的成本低、谁的规模大、谁是龙头就可以了。

 

除非是有人开发出了超级提纯技术,能把成本呈几何式的压缩,否则绝对不要对后来的新兴企业抱有太大希望。

 

老牌企业投产早,回报收入净值高,工作流程熟练、销售和采购通道成熟。

 

这些都不是新进的愣头青能搞得定的。

 

在企业分部方面,硅料生产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08年以前,当时的硅料基本都靠进口。

 

第二阶段是15~19年以后,也就是前几年和现在的事儿。

 

这一阶段里,咱们中国的国产硅料已经占到了全世界市场份额60%以上。

 

国内市场占有也接近80%。

 

但是!

 

但是啊!

 

这可不是因为咱们国内技术突飞猛进了,而是因为08年经济危机以后,国外所有的硅料生产大厂全都破产啦!!!

 

再次感谢宏观调控政策,感谢全民所有制经济,感谢政府补贴……

 

这也充分证明了在这一领域,想要当老大,苟才是王道,只要把同行都熬死,自然就成爷了!

 

那么,在强行补贴政策救场的情况下,虽然养出了一大批李鬼,但也保住并催生全球最大的几家硅料生产企业。

 

其中企业集中度前五名的五家,就占有全球市场58%的份额了。

 

世界硅料TOP5全是中国企业的!

 

前三名:新特能源、保利协鑫、通威股份。

 

市场占有率分别17%、16%、15%。

 

其中保利和新特是港股。

 

通威是A股。

 

大A里面,硅基材料就他了,但是这只股票机构抱团挺严重的。

 

140多家公募基金都蹲在坑里,控了6%左右。

 

另外还有70多家外资鬼佬也蹲在里面,拿走了11%。

 

这个惨啊……A股硅基材料里面,就属他是机构重灾区。

 

当然……他不是最终的,后面有一个比他还狠!

 

 

4

 

 

这一部分我们就比较厉害啦!

 

实实在在的全球垄断!

 

因为全球总产量98%都是我们的自己的!!!

 

当然,这也得益于国外的硅料大厂都死绝了,连带着太阳能硅片板生产商也扑街一地。

 

果然……能苟才是王道……再次感谢全民所有制经济……

 

在整体格局上,咱们三年前就已经达到硅片装机年产能134.6GW,全球产量98%的数据就是说他。

 

但是这一行业跟硅料有相似之处,虽然技术含量高了一点,但是头部效应更加明显。

 

硅料至少还有个CR5,晶片行业直接就干成了“双头龙”。

 

整个行业里面,除了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以外,其他的都是渣渣!

 

所以,同样是不要对任何新选手抱有幻想!

 

这两家企业加起来已经占到全球市场份额80%了,其他“豆芽菜”没有任何活路的!

 

其中排名第一的中环,占了40%+。第二的隆基也差不多占了38%。

 

然后是晶片本身,现在主流芯片就两种:多晶和单晶。

 

其中单晶是未来的主流趋势,没有任何疑问!

 

每年投产3个三峡电站!垄断全球98%的中国制造!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上)

 

因为晶料生产过程中,分拉晶和切割两个环节。

 

所谓拉晶你就把它当成让晶料生长为可用材料的过程,用到晶炉。

 

这个容后再讲。

 

先说为啥单晶比多晶好?

 

因为晶料拉晶之后,需要通过切割才能制成电池板。

 

就跟切白菜一样,先在晶炉里长成一大坨,然后拉出来切片!

 

其中,单晶硅片切割用的是金刚线,而多晶用的是砂线。

 

单晶片和多晶片两者的产电效率相差不大,但是金刚线切割效率高、成本低。

 

多晶对于砂线的损耗太大,成本很高。

 

所以,单晶逼死多晶是必然的事情。

 

现在单晶已经占市场比例超过65%了,今年有没有过70%我不知道,但是应该也相去不远了。

 

所以,在研究光伏产品和晶炉生产商的时候,先看看他是单晶的还是多晶的。

 

多晶比例大的生产商没前途的!

 

因为目前单晶占有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所以生产晶料的晶炉生产商也以单晶为主。

 

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将会极大地分润这一梯级的利润,所以也是很好的投资对象!

 

因为目前晶片双龙一直在做产能升级,从小晶片向大晶片迈进,所以晶炉也会随之更新换代,这里面也是大生意。

 

只是说他们没有中环、隆基双巨头那么受欢迎而已。

 

目前能数得上号的晶炉生产商就两家,不分名次分别是:连城数控、晶盛机电。

 

别问为啥也是两家啊,问了就是关联交易。

 

其中连城数控是隆基的小弟,高度关联企业。

 

剩下的市场份额都被晶盛吃了。

 

说来说去,还是这两家大佬……没得选的……

 

然后说说晶片行业的市场主流标准。

 

首发肯定是隆基的156.75毫米晶片。

 

然后这里又冒出来一个大佬,晶科能源!

 

这货的158.75毫米晶板也是市面上的主流标准之一。只是没有双巨头辣么猛而已。

 

二者市场占有率分别是61%和32%,所以……隆基还是爷啊……

 

但是这里顺带说一嘴,前面那个晶炉生产商里的晶盛机电,他跟这个晶科之间也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大家就意会吧。

 

然后,晶板尺寸方面,一个很重数据,那就是我们消失的“大霸”中环股份。

 

他去干超大尺寸硅片了!

 

别人都是150几,他直接干的就是210毫米大尺寸,隆基后来也跟上了,不过只做到182毫米。

 

如果闹不明白个尺寸变化的,大家只要记住越大越牛就行啦!

 

因为你的晶板做得越大,需要拉晶和切割的次数肯定就越少嘛!成本肯定也就越低,利润就越高!

 

而且,你的晶片尺寸越大,下面组装厂组装速度肯定就越快,而且使用的材料和人力就越少,组装成本也越低。

 

同样是一平米的太阳能设备,组装材料占比少了,那么可发光面积不就大了?

 

这样一来,对下面的用户来讲,同样装机面积的情况下,用的支架更少,装机费用更低,产电量更大,回报率更高!

 

所以,研究下游产业的,这个尺寸变化要明白。

 

然后说说市场的反应。

 

毫无疑问,资本除了中环和隆基以外,谁都不爱!

 

但是中环和隆基也是有分别的。

 

中环的坑里只有30几家基金,流通股占比大约4%。

 

而隆基就是机构重灾区了!

 

570多家基金蹲在死蹲隆基,另外还有88家外资机构。

 

两者相加占隆基股份流通股的26%!

 

感觉自己拳头也不小,不怕跟机构掰腕子的,或者就是想找机构抱团股的,往隆基去吧……祝你好运……

 每年投产3个三峡电站!垄断全球98%的中国制造!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上)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FRHvvfwuE-_EpxlpSaL9w

垄断全球市场98%的中国制造,下游环节竟然“整段垮掉”?!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下)

 

免责声明:文中提到的所有上市公司,只是因为想要说光伏产业,就绕不过他们而已,我只做陈述,不做推荐!

 

 

01

电池片

 

 

上文当中咱们说过了,把硅矿怼进精炼设备,然后就是怼啊怼、怼啊怼~

 

硅矿被怼的一丝不挂,直到获得纯度99.99%~99.9999%的纯净硅料。

 

接下来,再把它塞进晶炉里,长啊长,长成了晶体疙瘩,然后拉去切片!

 

我们就有了硅晶片!

 

但是……光有硅晶片还没用啊,只晒太阳不干活肯定是不行滴。

 

所以,在硅晶片产业链下游,衔接的就是电池片产业系统。

 

只有硅晶片与电池片合二为一,才能顺利讲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垄断全球市场98%的中国制造,下游环节竟然“整段垮掉”?!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下)

 

电池片这东西的好坏,就直接决定了光伏转化效率。

 

这是核心环节中的核心环节。

 

但是,在座的兄弟姐妹们,这也是最容易忽悠散户的环节!

 

因为电池片行业的怨种太多了啊!

 

这个环节虽然技术含量高,也是光伏生产最核心的环节。

 

但是,实际上这个梯层的技术迭代速度也是最快的!

 

说不定哪里冒出一个彩虹小角马,就把老龙王给顶翻了。

 

所以这一块反而是投资风险最大,风云变幻最快,选酬最难的环节。

 

放一般人他会告诉你吗??

 

他只会告诉你:这是整个生产链条当中最重要的核心技术环节,是最容易出独角兽的高活力区域。

 

每一个字都是真的,但每一个字都是扯犊子!

 

这个环节不仅技术迭代速度快,而且技术流派也是千奇百怪。

 

现在最主要的技术流派就有5个:PERC、HJT、N-PERT、TOPCON、IBC。

 

但凡不是专业对口的技术狗,光看这五个代码就能给绕晕了。

 

所以,这里面的详细技术资料咱就不瞎白活了,直接说结果。

 

这五个技术流派里,你就记住两个就行了,别问我为什么!

 

记住性价比最高两个PERC和HJT就行了,这也是未来……额,至少是眼前的主流趋势。

 

因为其他三个都太烂了!

 

N-PERT就是彻头彻尾的战五渣,成本贼高产出贼少。

 

TOPCON弄出来的东西只有一面管用,背光面基本上是废的。

 

IBC倒是效率很高,可那玩意的技术门高更高,高到让专业人士都想跪地唱征服……你就把他当做天顶星科技就行了。

 

所以最终落点还是在PERC和HJT上。

 

但是,这两个技术上也有学问,稍微不留神就被忽悠啦

 

PERC技术,是常规技术,或者说是老牌技术,市场占有率蛮高的。

 

19年的时候能有个65%,现在可能就低很多了。

 

这个技术成熟、稳定,各大厂家均有使用,由此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遍性的好的技术。

 

但是我跟兄弟们讲啊!

 

这个技术造出来的电池片转化效率的是有天花板的!

 

所以是一定会被淘汰的,而且现在正处于被慢慢淘汰的过度阶段!

 

现在更多的入坑大佬们,都开始用HJT技术了,这个技术难度更低,步骤更少,而且电能转化效率更高。

 

所以选酬或者投资的时候,一定先认准了这家公司生产线主打的技术分支,可别49年入了秃头党,那就悲催了!

 

同时,这一环节里,不仅技术层面八仙过海,而且在市场层面更是群魔乱坑……额,或者说英豪辈出?

 

不管啦!反正就是很乱,不像前面两个环节,市场集中度高,产业结构稳定。

 

这个环节当中,咱们就没有什么市场垄断地位了,咱们最大的一家通威股份,占全球10%左右,剩下的都是毛毛雨。

 

全世界集中度龙头前5名,加起来还不到30%,可谓是遍地毛神。

 

所以机构和职业投资者都很讨厌这一环节的公司,最多也就是买点威通股份装装门面。

 

想在这一块博利的兄弟们,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吧!

 

 

02

光伏组件

 

 

用人话讲,就是:太阳能板……

 

就是大家概念里的那个东西,长这个样子……

 

对……就是这个东西:

 

垄断全球市场98%的中国制造,下游环节竟然“整段垮掉”?!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下)

 

你看那个蓝的,就是晶片版,白的都是铝合金框、密封胶、线路之类的东西。

 

所以大家知道为啥前面说到,晶板尺寸越大越牛了吧?

 

因为晶板够大,电池片才能够大嘛!

 

发电就靠电池片的面积啦!

 

至于他们晶片版和电池板是怎么合成光伏电池板的……

 

我在网上给大家抠个图,意思意思就行了,千万别让我科普这个了,我真不是理工男……

垄断全球市场98%的中国制造,下游环节竟然“整段垮掉”?!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下)

 

由此,所谓的组件环节,其实就是把太阳能电池该串联的串联、该并联的并联,然后拿胶水(反正我就说是胶水了,大家意会吧)攒起来。

 

再把他接上电池啊,框框啊,就算完成了,不需要技术含量,有手就行!

 

当然,最基础的电工知识还是要有的……

 

所以这以环节的技术难度不高,拼的主要是品牌、渠道和销售服务。

 

到这一步,你就把它当成平常的贸易销售公司来研究就可以了。

 

在这个环节里,有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组装出来的太阳能组件,分为两种。

 

一种是单面板,一种是双面板。

 

目前最流行的,未来也一定是绝对主流的就是双面板。

 

说白了,就是正反面都贴光伏玻璃。

 

这样一来除了正面的阳光以外,背面也能接受从地面反射回来的光线,发电效率会更高,比单面的多出差不多四分之一的量。

 

这个环节里,目前就我所知,是两家品牌说话。

 

分别是信义光能40%左右的市场份额,福莱特25%左右。

 

这两家都在光伏ETF成分当中。

 

两家合伙能吃下60%多的市场份额。

 

这就已经算是形成寡头了,只要他们不作死,哪怕现在行业下滑,也能比别人挺得时间久。

 

但是这个行业周期性很强,因为太阳能板一旦安装,它的使用周期是很长的,所以异地市场饱和之后,数年之内都只能是小规模的换新了。

 

所以周期轮动性很明显,耐心不够的慎入!

 

但是这一环节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因为他们离韭菜比较近啊!!!!!!!

 

但是……资本对于这两家组装企业都不是很感冒,反而是对光伏胶膜很感兴趣。

 

这个领域里,福斯特是老大,老二斯威克老三就不用聊了,没啥意义。

 

有兴趣的,自行了解……

 

 

03

电站啊

 

 

这是最贴近韭菜的区域了。

 

这个区域以韭菜属性来分类。

 

分别是:集中式光伏电站以及分布式光伏电站。

 

集中式光伏电站,就是那种大规模的,要么建立在山区,要么建立在沙漠平原上的集群化电站。

 

垄断全球市场98%的中国制造,下游环节竟然“整段垮掉”?!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下)

 

这种的主要都是民营企业在搞,割的就是财政补贴的钱,韭菜是财政部。

 

分布式就很好理解了,你家房顶上的那个就是分布式电站,散而小,老百姓自己搞。

 

咱们来主要说集中式电站。

 

这玩意是裸奔重灾区,在前些年补贴海啸来的时候,那是相当滴赚钱。

 

但是,这种电站的特点就是回本速度慢,基建成本高!

 

发出来的电直接并入高压输电系统,电都卖给国家电网了。

 

目前,咱们国家7成的体量,都是集中式电站,老百姓耍的分布式电站占3成左右。

 

建立一个集中式电站,如果不计算补贴的话……那就不要考虑什么利润了。

 

土地购置费,金融融资成本,并网费,设控基建费那是高的不要不要的。

 

后来政府补贴退潮,这些没穿底裤基本都在太阳底下遛鸟了……

 

所以大型电站为了适应政策及市场需要,都主动进行了资产轻量化改革……个毛线啊!

 

说白了就是跑路了!

 

卖电站、卖资产、卖股权,反正就是有什么卖什么,只求能苟得一条性命就好。

 

以原来光伏电站第一巨头协鑫来说,那是一路吐血一路卖!

 

直接卖到第二名正泰电器躺赢上位。

 

而正泰电器上位中国民企发电第一名,也不是因为他多牛。

 

而是因为他割肉的手速没有协鑫快而已。

 

这丫就是一场活脱脱比烂大战。

 

协鑫也用实际行动像我们证明了啥叫烂人弄的烂企业!

 

圈钱的时候他吃相比谁都难看,愣是把自己塞成第一名。

 

跑路的时候撒丫子的速度能把第二名给看懵逼……

 

名副其实的是人在前面跑,裤衩在后面飘……

 

值得一提的是……正泰这货现不仅躺赢成了行业第一,而且在还是光伏ETF当中第七大权重成分股……

 

这可能是获益于他现在式光伏电站中国NO.1的原因,体量确实很大……

 

而且在未来预期当中也有一定优势,毕竟大家玩命甩卖资产就是因为成本过高入不敷出。

 

而甩卖过程中,肯定会进行资产折价,新的接盘商拿到的项目成本,会远远低于前面做基建的公司。

 

再加上长老们一直在推进的电改和新能源交易政策。

 

所以,利润空间最终会回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说白话点,以前光伏电站之所以死得那么难看,就是因为当初给补贴的力度太大,一个两个都不差钱,所以花钱大手大脚的。

 

但是经过退潮之后再起来的后起者,还是有一定可预期空间的。

 

对于国家而言,我管你死不死呢,我就是要基建体量,大补贴就是为了有人能去干这个事儿。

 

至于以后谁死谁活,反正基建设备你也搬不出中国,肉都烂在锅里了,无所谓哒!

 

所以把问题归咎于补贴政策其实毫无意义。

 

 

04

总结

 

 

但是在电站下游环节中,有一个东西很值得大家关注,那就逆变器领域

 

这是一个好赛道,毕竟他割的是电站的韭菜。

 

这个逆变器就是用来把光伏电站的直流电转化成交流电用的。

 

而且逆变器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发电效率。

 

这就是光伏电站和国家电网之间的“门”,不管你屋子再大,你人再肥,门的好坏才是决定进出效率的关键。

 

否则你就算一千平的大别墅,里面上百壮汉,但是来回只有一个狗洞,那也毫无意义。

 

所以,光伏电站不争气,机构和资本就把目光投向了逆变器领域。

 

逆变器之与光伏产业的逻辑,与宁德时代之与新能源车是完全相同的!

 

而且这个领域,技术壁垒、渠道壁垒都是沟深壕横,很适合吃独食!

 

咱们的逆变器占全世界装机总规模60%以上,全球出货量第一名你们就不用考虑了……

 

是……华为……20%+都是他的菜,你们就不用想了。

 

所以,第二名阳光电源的15%市场份额还是很香的!

 

他的机构配置率是整个光伏产业链上正数第二名,第一名依然是机构重灾区:隆基股份。

 

所以光伏赛道从大结构出发的整体状况就是这个样子。

 

选酬的话,主思路就是一个主轴三条线。

 

主轴:寻找5大层级关键位置,是层级具体情况不同,审慎研究投资布局。

 

三条线!

 

第一:选高效能、高集中度的层及配股。

 

第二:选关键位置,产业壁垒强大的公司配股。

 

第三:选各层级均有业务分布或关联产业的龙头配股。

 

所以……机构抱团隆基股份也是有道理的,整个光伏产业5个链条层级,他自己爬了三个半……

垄断全球市场98%的中国制造,下游环节竟然“整段垮掉”?!最接地气的《光伏产业链》详解(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M5_qIdbJz2xmViuduUFsA

32国取消中国出口普惠待遇,外贸要变天了?真正挑战还在路上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震谷子、杨轨山

疫情已经两年了,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当人们回望2021年,一定首先会想起两大新冠变种病毒的变态恐惧,美联储撼动全球市场的威慑力量,中国曾经的行业首富从聚光灯下消失的身影……

 

但,很多人都会忽视一件发生在最后一个月的大事。

 

2021年12月1日,中国被西方社会“宣判”为发达国家,至少提前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进入这个行列。

 

历史会记住这一天!

 

突发!32国取消中国出口普惠待遇,外贸要变天了?真正挑战还在路上

 

今天早上,一则重磅消息在到处流传。

 

从12月1日起,欧盟成员国、英国和加拿大等32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取消中国出口产品的普惠制待遇,全球仅剩挪威、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三国仍然保留。

 

中国海关总署也在官网上证实了这个消息,称自2021年12月1日起,对输往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和列支敦士登等地货物,不再签发普遍优惠制度原产地证书。

 

这两个举措属于一体两面。

 

突发!32国取消中国出口普惠待遇,外贸要变天了?真正挑战还在路上

 

那么,到底啥叫普惠制呢?

 

普惠制其实是部分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关税待遇优惠。(有的人把它和WTO的最惠国待遇混为一谈了)。

 

突发!32国取消中国出口普惠待遇,外贸要变天了?真正挑战还在路上

 

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类比。

 

发达国家给中国的这个普惠待遇,其实就好像我们去游乐场时看到的“身高1米以下儿童享受半价”,是一个特殊安排。

 

中国此前就有一份根据它而制定的“普惠制原产地证书”,可以让企业们向发达国家出口商品时享受3%-10%的关税优惠。

 

当今世界上,有38个实施普惠制的国家。除美国外,其余37国都曾给予过中国普惠制优惠关税待遇。它们包括欧盟27国,以及俄罗斯、白俄罗斯、土耳其、英国、瑞士、挪威6国,列支敦士登由于其关税由瑞士管理,所以也包含在内。欧洲以外还有4个国家,它们是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加拿大。

全世界最早建立普惠制规则的地区,是欧共体。

 

1971年,欧共体允许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以低于正常关税的税率进入欧洲市场,宣告了普惠制的出台。

 

我们知道,发达国家产品的技术、工艺、质量,各方面都要碾压发展中国家。真要平等贸易,发展中国家肯定妥妥的吃亏。

面对实力差距,发展中国家肯定是不愿意和发达国家一起玩。因此,欧盟为了确保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能够顺利进行,就降低关税让一点甜头出来,好让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到了1995年,欧盟进一步建立了“毕业制度”。普惠制方案中的国家一旦“毕业”,将不再享受普惠待遇。

 

也就是说,欧盟会定时考核普惠制方案中国家行业的发展水平,一旦达到标准,就不再能享受欧盟给予关税红利了。

 

事实上,欧盟的普惠制本身也不断在收紧。这些年来,毕业制度的考核越来越简化,受惠国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2014年,享受欧盟进口优惠的176个国家和地区减至75个,享受优惠的进口总值从2009年的600亿欧元减少到约377亿欧元。

 

尽管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也超过了一万美元,但相比发达地区,我们的人均 GDP 仅为美国的六分之一、欧盟的四分之一,妥妥的发展中国家。

 

然而,欧盟可不管这些。

 

在它眼里,你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这么强了,是个成熟的大人了,不能再走儿童通道,必须买“全票”。

 

现在, 32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取消中国出口产品的普惠制待遇,相当于中国“被毕业”了!

 

欧盟这些年,是越来越玩不起了。 

突发!32国取消中国出口普惠待遇,外贸要变天了?真正挑战还在路上

 

中国从普惠制中“毕业”,成为所谓“发达国家”之后会怎么样

 

很简单。

 

欧盟会以一个“发达国家”的身份来要求你参与国际事务,履行国际义务。中国会丧失在国际贸易中的所有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

 

在世贸组织规则下,这些优惠待遇主要有五大类,150项。

 

第一类:较低水平的义务;

 

第二类:更灵活的实施时间表,即较长时间的过渡期安排;

 

第三类:发达国家尽最大努力对发展中国家成员开放其货物和服务市场;

 

第四类:对最不发达国家更优惠的待遇;

 

第五类:技术援助和培训人力资本。

 

这些中国原本拥有的优惠,将会一点一点地被蚕食殆尽。

 

首当其冲的是第三类。在过去,第三类规则给中国商品打开了全世界的市场,仅这一点就助推中国登上今时今日全球第一进出口大国的地位。

 

但未来要反过来,中国要尽最大努力开放自己的市场,接纳全球商品,同时接受剧烈变动的价格和残酷的国际竞争。

 

还有以后可能被撤走的技术援助和培训人力资本……

 

今天消息出来后,我看到网上一片捶胸顿足,悲怨嗟叹,哀嚎之声不绝于野。

 

有些人解读为,中国又要被西方世界围堵了,新的贸易战正席卷而来。

 

有些人则认为,中国外贸出口要熄火了,一大波出口企业要关门了,更大的危险要来了。

 

突发!32国取消中国出口普惠待遇,外贸要变天了?真正挑战还在路上

还有的头头是道:这次欧盟等多国取消对华关税优惠待遇,会影响到中国的一些低利润及需要大量劳工的产业。受影响的外资工业产业可能加快将其生产基地迁移至亚洲和非洲等地区。

 

为此,有些人进一步联想到,楼市被锤,出口还被孤立,内循环必须要加速了,否则风险很大。

 

仿佛新的一轮世界产业大洗牌要开始了,全球都会受到影响。

 

突发!32国取消中国出口普惠待遇,外贸要变天了?真正挑战还在路上

突发!32国取消中国出口普惠待遇,外贸要变天了?真正挑战还在路上

 

莫慌!

 

这些真的是过度解读了。

 

事实上,欧盟取消中国普惠待遇这件事,也并非是什么新闻,而是彻头彻尾的“旧闻”。6年前,欧盟就开始了对中国的“围剿”。

 

2005年,欧盟取消了中国16大类50种产品普惠待遇,工业制成品中只剩两种继续享受普惠待遇。

 

2015年1月,欧盟取消了中国所有产品的普惠待遇。影响力第二大的日本,也早在2019年就取消了给予中国的普惠待遇。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持续多年的渐进式影响过程。中国对欧盟的出口,早就被抡过一遍了。该怎么样的承压,我们都走过来了,基本都是“过去式”了。

 

没啥了不起。

 

此次从12月1日开始取消中国普惠待遇的国家,真正算起来只有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列支登士敦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

 

就算再加上10月12日,取消中国普惠制产品优惠的俄罗斯、白俄罗斯等5国,对中国的影响也是比较有限的。

 

所以大家切莫慌了手脚。

 

真正应该引起警惕的是,是接下来我要说的三件大事。

 

突发!32国取消中国出口普惠待遇,外贸要变天了?真正挑战还在路上

 

闷声发大财的时代已经过去。

 

未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会迎来三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靠收购外企实现产业升级的道路已是壁垒森严,中国只有靠自己苦修内功了。

 

11月23日,浙江吉盛机械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交的一份官方文件显示,意大利总理马里奥· 德拉吉,自其今年2月上台以来,第三次利用黄金权力法则否决了一项中企收购计划。

 

而2012年-2019年间,意大利也才用过一次。2020年再用过一次,今年频率格外密集。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浙江吉盛机械有限公司是个什么来头?之前完全没听过啊。

 

没听过就对了,毕竟树大招风。难道你还指望从新闻上看到华为或者中字头的企业去进行海外收购吗?

 

今年7月30日,吉盛机械与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成立合资公司Kesheng Equipment。吉盛机械注资9750万美元,占股65%,美国应用材料注资5250万美元,占股35%。同时,Kesheng Equipment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在意大利的丝网印刷设备业务、在新加坡的晶圆测试设备业务和在中国的资产,其计划生产的产品主要将应用在光伏、保健、汽车、消费电子和其它领域。

 

这一次,意大利政府阻止的,正是Kesheng Equipment收购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在意大利的丝网印刷设备业务。消息人士指出,意大利工业部长吉奥吉耶蒂曾建议否决该收购案,认为这可能会对战略性的半导体行业带来影响。

 

在核心技术领域,美国有当今的顶尖科技,欧洲有大量存量科技,但中国能跟谁要技术呢?中美科技争端后,大量事实表明,中国再想通过合法的市场渠道染指核心技术,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

 

有钱就能买?别天真了。

 

在长期的国家利益面前,只靠钱往往解决不了关键问题。

 

芯片、光刻机、操作系统、航空发动机软仓、触觉传感器、真空蒸馏机、高端轴承钢……中国制造在许多关键技术领域,都与世界领先水平有很大差距。未来的自主科创之路,任重而道远。

 

第二,贸易壁垒有了新的玩法。

 

包括“碳税”和“数字税”等。

 

今年3月10 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议案,计划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不力国家的某些产品征收进口碳关税。

 

目前,欧委会仅对5个碳泄露风险最大的类别征收碳关税,分别是水泥、电力、农药、钢铁和铝相关产品;但从长远看,欧盟后续极有可能扩大行业和产品范围。未来,欧盟还有可能纳入造纸、玻璃和化工产品。

 

这些很多都是中国的重点出口产品,这些产品,也恰恰多集中在当前中国产能过剩的基础性产业。这些产业在国内承载了大量就业,也是中国在国外被反倾销的重灾区。眼下,它们都要参照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TS)的碳排放价格,缴费购买相应的碳含量交易许可。

 

而欧盟的碳交易价格正在快速攀升,已经突破了60欧元/吨。与之相对的是,中国的碳交易价格,则还不到100元人民币,不到欧盟的五分之一。

 

突发!32国取消中国出口普惠待遇,外贸要变天了?真正挑战还在路上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的出海成本正在提升,难度正在逐步加大。与欧洲本土的企业相比,有相当的竞争劣势。

 

你说,我们不跟欧盟玩了,行不行?

 

想都别想!因为受到欧盟的激励,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都会将碳定价、碳关税看做全球贸易的核心问题。

 

这也就是中国为什么要加快施行“双碳”减排政策的原因。如果不尽快进行“双碳”转型,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海外投资、项目建设与融资方面,会受到国际碳定价的很大牵制。

 

中国已经不能再等了。

 

但如果,中国突破了这些贸易壁垒,对经济就是划时代的影响。

 

因为贸易壁垒本身就是一种游戏规则的一部分。它是游戏的准入门槛,要么花钱买门槛,要么拜拜。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倒逼国内产业升级,走向绿色环保的发展路径。

 

第三,澳大利亚起到了负面效应。

 

立陶宛不是第一个蹦跶出来,怼中国的西方国家,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据《外交政策》杂志报道,2020年5月,为了回应澳大利亚的外交挑衅,中国对澳大利亚大麦、小麦、羊毛、龙虾、糖、铜、木材征收了大规模关税。

 

于是这一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损失了54亿澳元(约合40亿美元),但在其他地方开拓了44亿澳元(33亿美元)的新市场。10亿澳元的净亏损仅占澳大利亚出口的0.25%。

 

到了2021年,由于铁矿石价格飙升,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价值实际上增长了10%。

 

突发!32国取消中国出口普惠待遇,外贸要变天了?真正挑战还在路上

换句话说,澳大利亚玩火之后,没有太大的“损失”。这可能会起到“示范效应”。

 

澳大利亚是西方社会里少有的资源输出性国家,相对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与中国公然对抗固然会使其遭受一定的贸易损失,但仍然能够在全球市场范围内找到合适的中下游卖家。具备这种优势的西方资源国虽然不多,但仍然值得中国警惕。

当然了,谁也无法阻挡中国的和平崛起。

 

在构建内循环为主的新经济格局中,中国必然会修炼出更强大的体魄。未来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战略中,中国也会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身份,推动全球产业链条的升级。

 

从明年开始,重磅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就将正式生效。中国开始引导和重塑当下的游戏规则,建立外贸朋友圈。加之中欧投资协定,以及越来越多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开门做生意,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广。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中国将有力支撑起疫情下脆弱的国际经贸。

 

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UeqQMVRS9OtZlxKu4Axcw

首富的门槛已经这么低了?

 
昨天下午,一张2021华人富豪排行榜TOP5的图片在社交媒体上疯狂流传。让大家意外的是,第一名并不是大自然的搬运工钟睒睒,也不是互联网公司的巨头们,而是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的CEO赵长鹏。
 
看起来很像福布斯富豪榜风格的图片里,赵长鹏的身家是:
 
900亿美元。
 
图片来自某财经媒体的微博——《华人首富易主赵长鹏身价达900亿美元》。这篇报道里说,币安现在的市场估值已经达到了3000亿美元。而赵长鹏大约持有30%币安的股份,所以赵长鹏身家就是900亿美元。
 
某财经媒体这条微博,连同里面的算法以及图片瞬间充斥了中文互联网,大家都在讨论这个华人新首富。
 
但,这是一篇非常可疑的微博。
 
第一,计算方法。3000亿美元估值和赵长鹏持股30%,最早见于今年双11那天的WSJ,但WSJ明确说明了这是币安的人自己给自己估的值。
 
人均百万在知乎,人均劳斯莱斯小红书已经不能满足大家了吗?非要搞出人均首富。
 
第二,发布方式。乃悟做了一下研究,某财经媒体的这个微博作者叫尚文。这位作者不是很勤奋,ta上一篇稿子是半个月前的《华夏银行:可持续·更美好 “焕新”品牌理念 开启新五年征程》。
 
华人新首富这条微博,是用360安全浏览器发出的,这有悖于某财经媒体微博小编们的习惯,近两个月来,这是他们第一次使用360安全浏览器发微博。上一次使用周鸿祎的产品发微博,是国庆节前的《腾讯公告国庆假期未成年人游戏限玩时间》。
 
至于这次华人新首富的报道里还写了什么,乃悟等会儿再说,先交代一下背景。
 
今年44岁的赵长鹏出生于江苏,上世纪80年代,12岁的赵长鹏随全家移民加拿大。学计算机的他先后在日本、英国、美国等多地工作过。
 
2005年,赵长鹏辞去在国外的职务,回到了上海。8年后,听说了加密货币和中本聪,随后开始在一些和币圈相关的公司工作。
 
2017年,赵长鹏抵押上全部身家创办了币安并成功ICO。
 
两个月后,国家六部委下发文件,禁止ICO和在境内进行加密货币交易。这一事件,在币圈人中被称为:
 
9.4陆沉。
 
加拿大人赵长鹏反应最快,拉上30个员工就跑出了中国,依靠人不在国内等等优势吧,币安迅速成为了和火币、OKes比肩的大交易所。仅仅在2018年的一个季度里,币安的手续费就收到了2亿美元。
 
随着国内对加密货币的监管越来越严厉,人在国外,哪周也不回国的赵长鹏的币安逐渐就有了优势。
 
虽然已经有超过10多个国家提醒用户,币安没有拿到任何授权或者经受监管。英国、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中国大陆等多个地区和国家已经禁止币安开展业务。但这一切难不倒赵长鹏,因为币安没有总部。
 
作为一家在全球有3000名员工的公司,币安的员工分布在全球各个角落。乃悟问了一下币安在国内的员工,他们全都自己在家办公,自己买保险,有的甚至直接用加密货币发工资,都不需要报税。监管层甚至完全搞不清楚币安的服务器到底设置在哪里。
 
倒是这两年,因为疫情的缘故,人们终于知道赵长鹏人在新加坡。
 
根据监管要求。10月份,三大交易所都发了公告说要在12月底之前清退所有中国大陆用户。乃悟问了一下有关部门的朋友,赵长鹏人在国外,有关部门管不到,徐明星据说也出去了,只有火币李林一直在国内,也只有火币真的在清退所有中国大陆用户,另外俩家则是趁着火币清退中国用户,疯狂拉新。
 

首富的门槛已经这么低了?

 
加密货币拉新在国内可太难了,不能打广告,创始人社交帐号也都没了,靠朋友圈、链接等速度还是太慢。
 
所以再看一眼昨天的报道,除了造假的首富图片外,乃悟还可以摘录一些金句。比如,币安成立仅四年,已成世界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在全球拥有3000名员工,日交易额达到760亿美元,比其四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加起来还要多。
 
再比如赵长鹏称,希望币安以更温和的速度增长:
 
我们希望其他交易所能稍微壮大一点,这样就可以同我们分担用户压力。
 
这广告看着怎么这么像新闻?
 
一家没有总部,拒绝透露办公地点,不纳税,动不动就拔网线,在过去几年内连创始人行踪都扑朔迷离的公司,以这样的方式破圈,可真不是一件好事。
 
乃悟觉得,整件事最诡异的就是,这位虚拟币造就的首富,竟然还是要靠法币来标注自己的身家。
首富的门槛已经这么低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M_31a343ggHlzYnGyRy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