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我亲手创办的公司

导读:如果用一个词总结即将过去的2019年,你会用哪个词?有些人可能会选择“艰难”吧。这里有16个人,和他们的16个故事,细数2019年的“艰难”。

作者:黎明 唐亚华 闫丽娇 孔明明 赵磊 金玙璠 魏佳 苏琦 周昶帆 孟亚娜

来源:燃财经(ID:rancaijing)

再见,我亲手创办的公司

2019年,你还在创业吗?

对于很多创业者而言,2019年是艰难的一年。各行各业都相继出现了因为资金流断裂而带来的清算和倒闭,以及因为政策收紧而带来的市场紧缩,很多创业者关闭了自己亲手创办的公司。

一些年初还热得发烫的赛道,如今正在经历寒冬。社交电商、生鲜、线下教育、P2P、电子烟……这些行业都曾登上创业风口,但在2019年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各自的问题。

一些在一年前还被资本追逐的项目,如今已经倒下了。淘集集、乐蜂网、韦博英语、巧达科技、团贷网……2019年的创业公司死亡名单还在不断变长。

你或许也想知道:关闭自己亲手创办的公司,是什么感觉?那些创始人,在公司关门前又经历了哪些挣扎?

要点速览:
  • 我老婆在我创业最困难的时候怀孕了,而我当时已经给自己发不起工资了;

  • 往家走的时候,路过天桥时我突然就哭了,那是我创业以来第一次哭;

  • 妈妈做了一个我爱吃的菜,让我觉得不管我变成什么样子,父母永远都在我身边;

  • 一腔热血的执念,也许才是创业路上的最大阻碍;

  • 身上背着的一百多万债务提醒我,我确确实实是去创业了,而且也失败了;

  • 创业没有如果,晚了就是晚了;

  • 总想着“胜天半子”,到头来发现自己微不足道;

  • 创始人让我先撤,我才知道我是个“假合伙人”;

  • 说了好多次要出国团建,在公司关闭前终于兑现了。

Part 1 那些最艰难的时刻

01 一年换了5次办公室,最难时还找被裁同事借了钱

  • 王辰昊

  • 35岁

  • 金融公司

我从2017年开始创业,2019年10月把公司关了。为了节省开支,一年换了5次办公室,越来越小,最后沦落到和朋友合租一间120平米的办公室。

以前,我最怕猫。合租的朋友有一只猫,常年养在办公室,猫经常跳到我办公桌上,办公椅上都是猫爪印。跳着跳着,我也不知道怎么就习惯了。最后我们连房租也承担不起了,就各自搬走了。搬家前,他还问我要不要领养他的猫。

搬家时,大批办公家具带不走,最后卖了700块钱,连第二天搬家公司的车费都不够付。像一些碎纸机、打印机,大多都挂在闲鱼卖掉了,还有很多全新和九成新的,但只能三四折卖掉。那段时间,彷徨、郁闷、悲伤、无助,什么情绪都有,还要经常和一些挑三拣四的闲鱼买家讨价还价,别提心里多难受。

再见,我亲手创办的公司

最后几个月,最难熬的事是发不出工资,这可比接受创业失败难多了。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发工资,我到处找朋友、找亲戚借钱,还抵押房子、去银行贷款,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家里的兄弟姐妹轮流从借呗里借钱,这个刚还了那个立马再借出来,要么就是和这个人借了还那个人的借呗。最后实在没办法,还向被裁掉的前同事借了一笔钱。

02 老婆怀孕,我甚至想过不要这个孩子

  • 石冶

  • 39岁

  • 科技公司

我3年做过3个项目,因为各种原因,最后都夭折了。上一个项目是今年年初停掉的,痛苦万分。

我是学技术出身,在传统行业做了将近10年。前些年没有做好职业规划,一步步就冲着钱跳槽,后来实在没办法,被逼着自己创业。去年9月,公司资金链开始出问题,接下来一个月比一个月糟糕。钱赚得越来越少,不得不开始裁员。

最可怕的是,我老婆在我创业最困难的时候,怀孕了。我没办法和你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全部积蓄被创业花光,还背着房贷,每月不算公司开销,家庭开销就要两万多,而我当时已经给自己发不起工资了。

我每天下班不想回家,不知道怎么面对家人,也不想在单位待着,一到单位就要考虑去哪找钱。有一次和朋友喝完酒,下了地铁已经没有公交,步行往家走的时候,路过天桥时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就哭了,那是我创业以来第一次哭。那段时间,我什么念头都动过,甚至考虑过要不要这个孩子。

现在我依然心有余悸,还没有完全从创业失败的阴霾走出来,但是只要你挺过来,生活还是得照过。

03 你越反驳,他们觉得你越失败

  • 傅奕铭

  • 24岁

  • 餐饮公司

我开的是餐饮公司,2019年2月倒闭的。

为了避免公司倒闭,我从甩手掌柜变成亲历亲为,后来资金流实在太紧张,支出比较大,我几乎把所有员工一个个辞退,自己亲自上阵去做吃的。

在公司最缺少资金流的时候,我身上只剩下十几块钱、手机没电,在银行门口等银行放款的消息,下午六点钟的时候,银行说放不了款,因为我负债太高,那时候是冬天,我在冷风中吹了好久,最后是我老婆来找我。当时很无助,甚至想跳楼。

公司倒闭时,我把店里的一些餐饮用具、食材都免费给了我身边的人。感觉像放下了一块大石头,再也不用整天去想怎么挽救公司了,因为公司已经没救了。

再见,我亲手创办的公司

那段时间,我会找人喝酒,每次喝着喝着就哭了。在公司刚成立时,周围的人或者员工都会对你阿谀奉承,倒闭了之后一些人会来讽刺你或者装事后诸葛亮,说早知道你不行之类的话。你会很愤怒,但你是个失败者,要么不听,要么只能给人说,你越反驳,他们觉得你越失败,非常无奈。

公司倒闭后我的生活没有改变。创业时要承担怎么挽救公司的压力,倒闭后要面临怎么偿还贷款的压力。公司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人生转折点,以前我觉得创业很简单,但这次我赔了将近200万。砸完钱后不一定有回报,这是很难受的事情。

想盘活一个公司太难了,我身边有朋友开了五六家公司,全部都倒闭了。

04 不仅被供应商拿菜刀追账,还被员工堵在办公室

  • Edward

  • 27岁

  • 即时配送公司

这个项目我做了快四年,期间历遍艰辛坎坷,今年不得已我将这家公司卖了。

一开始,事情进展得很顺利,因为我是大学生创业,没过几个月就拿到了一笔400万的融资,当时感觉就有点飘。但是因为投资人的资金没有完全到位,那年年底,我们的资金链就断了。

公司被迫分家,分成各地区自负盈亏,我还背了一身的债,大概有50万左右。最差的时候,不光是被供应商拿着菜刀追着要钱,还被员工堵在办公室里面不让走,挨个给他们写了借条,所有的过程基本都是我一个人扛下来的。

运气比较好的是,我找到了一个合伙人,他最初是我们的合作商家,后来因为很多方面比较契合就把他拉下水,做了我的合伙人,负责运营和管理。他进来之后,公司非常快的发展了一段时间,从最初的几个站点直接拓展到了好几个城市,我们也遇到了好多难题,但因为有人跟我一起去扛,我觉得所有事情都简单了很多。

但就在看上去顺利一点的时候,外部又有人想要联合他一起把我弄下台,好在他没有让我失望。

再见,我亲手创办的公司

最后把公司卖掉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首先整个行业已经被头部垄断,我们没有模式的创新,很难赚到钱,再加上平台在不断压缩我们的利润,所有饿了么、美团的加盟商,基本上每个月的利润都是算得出来的。一家五六百人的公司,一个月利润20万都算高了。其次平台开始收税,这意味着我们的成本要继续上升,为了应对,我甚至每个月都要注册一个新公司去给他们开新发票。

越到后面生意越来越难做,加上我的合伙人家里也遇到一些事情,急需要用钱,再拖公司也不太好卖了,我们就决定放手。最后我自己拿的股份是最少的,我想让大家都能赚到钱,这是我最后的努力。

05 裁掉老员工时,他们主动说不要赔偿

  • 吴秀易

  • 29岁

  • 智能硬件和电子烟行业

我在今年初开始做电子烟,同时关闭了我之前做的一个智能硬件项目,公司转型为一家电子烟公司。关闭旧项目,开始新项目的过程,是我情绪最复杂的一段时间。

最难的是“砍人”。有一些很不错的员工,你要狠下心把他们裁掉。因为在新项目里,他们的价值不是特别大。这不是他们的错,我也认为不是我的错,公司转型寻找新的机会,这没有办法。

我记得当时我请几个老员工吃饭,跟他们说公司要转型,问他们的想法。他们当场跟我说,明天就办离职,不要赔偿。那是我创业过程中最难的时候,因为抛下这些跟自己干了这么久的老员工,真的是不忍心。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打击了我的创业信心,这应该算是一件。

再见,我亲手创办的公司

其次是股权。之前做的智能硬件项目,我们融了几千万风险投资,项目关了就意味着这些投资打水漂了。当时我完全可以申请破产清算,一走了之。为了给投资人一个交代,我启动了新项目,把股权平移过来,把自己在新项目的股权稀释了。

选择做电子烟,一方面是想要踩上这个新风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投资人和老员工一个交代。新项目我们没有冒进去融资扩张,虽然电子烟行业目前风险很大,但我认为只要项目不倒闭,就还有机会。

Part 2 我为什么撑不下去了

06 做产品之前没考虑到商业逻辑

  • Mike

  • 31岁

  • 无人机产品公司

我从2018年5月开始创业,2019年过完年关掉了公司。

我是技术出身,在创业之前,心里蹦出一个想法,觉得世界上居然没有这样的(无人机)产品,把这个产品做出来一定能受到大家欢迎。当时我和两个合伙人自己出钱做,都不拿工资,是一个比较理想主义的过程。

产品从定义到小批量生产,花了半年。11月开始,我们拿着样品去市场上跑,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这件事情要凉了,资金链也快断了,因为在做产品之前没有考虑现实的商业逻辑。当时我们想的是先把产品做出来,再去找投资。

创业后半段觉得很凄凉,因为产品做出来找不到用户,找了很多代理或渠道,别人都觉得这个产品卖不好,不断地给你负反馈,心里一直有凉飕飕的感觉,但第二天还要继续去推广。

公司倒闭时,没有什么标志性的事件,就是解散了各自去找工作。

再见,我亲手创办的公司

失败不是在某一个时间点就把你敲死的东西,它是一个过程,周围人的鼓励也会让你觉得无力,因为没什么用。当时真正对我有帮助的,是某一天我回家,看到妈妈做了一个我特别喜欢吃的菜,让我觉得不管在这个世界上我变成什么样子,父母永远都在我身边,是一种平淡而坚定的温暖。

我现在觉得创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像小孩子要一个玩具,情绪有了就能得到,而是应该在你的领域里慢慢去做,等到各方面的条件都成熟了,会自然发生的事情。

当时创业对我来说,像是到了一个点,把心里聚集的一些东西爆发出来的出口。因为当你工作几年后你会感觉:难道我这一辈子就要这样过吗?创业算是对平庸人生的反抗,很残酷,但让我变得更踏实。

07 一腔热血的执念,也许是创业路上最大阻碍

  • 杨璨

  • 31岁

  • 游戏公司

离职创业874天后,我再一次站在老东家的大楼门口,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做了一场非常真实的梦,好像这三年的事情没有发生过,但是身上背着的一百多万债务提醒我,我确确实实是去创业了,而且也失败了。

2017年5月24日,我正式从广州某游戏大厂离职,和几个在Game Jam上认识的朋友一起去做一款独立游戏,我们在天河区的一栋老旧写字楼里租了一个小单间,屋里八台电脑,非常拥挤,五个月后又去租了一间复式公寓,我们不到十人的团队干脆就住在那里。

我们先做了一款解谜游戏出来,在steam上线之后反响平平,几乎没带来多少收入,然后就想搞个更大的项目。

其实我们不像是一家严格意义上的公司,更像是一帮人一起做一件喜欢的事情,在管理上非常松散混乱,工作效率不高,这可能也是我们失败的原因之一。去年秋天的时候,我们资金就告急了,但是受到了《中国式家长》等独立游戏的鼓舞,觉得还有机会,就举债继续做了。

我是美术出身,对原画和建模容易苛求,但对于独立游戏来说,核心玩法才是最重要的,中间我和两个联创也发生过严重的路线之争,浪费了不少精力和钱,现在回过头看,一腔热血的执念也许才是创业路上的最大阻碍。

今年9月,有几个同事来和我说,“璨哥,我们坚持不下去了”,我安慰了他们几句,他们也知道公司的难处,没提什么补偿,我让人力晚几天开离职证明,多给他们留几天找工作的时间。

再见,我亲手创办的公司

那天下班,我在椅子上枯坐了三个小时,什么也没想,就是觉得心里有口气泄了,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占,为什么还坚持呢?在那之后,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处理各方面的事情,遣散了剩下的员工,和以前的老领导说了一声,决定回到老东家去上班。

那些原画、建模数据、系统框架等都被我封存起来,我没想把它卖掉,只希望未来还能有机会把这个游戏做出来,现在的我需要踏踏实实上班还债,为创业补齐剩下的学费。

08 选择了剑走偏锋,我愿赌服输

  • 王铭铭

  • 25岁

  • 在线算命公司

2019年9月19日,我以合伙人身份加入一家创业公司。这个日期里有很多9,但这份工作并不长久。

这家公司是做在线算命,当时身边的朋友普遍不看好,觉得太偏门。我其实也不信算命,我觉得人生不可预测,但是创始人跟我讲了行业前景,打包票说一年就能做到上千万流水,我也找同类型的公司聊过,这个模式确实成立,所以决定一试。我不否认这一行面临的争议,但兵行险招、剑走偏锋才能赚到钱,我喜欢冒险。

一开始,我们很乐观,每天都在招人,团队1个月内从2人扩张到7人。我们在微博、微信公号等平台上为一些合作的算命老师打造IP和人设,为他们倒流,再跟他们分成。但做了两个月,每个月的流水仍然停留在1万元左右,我隐约感觉到这个事有难度,但还是想至少要坚持到年底。

可惜今年的市场环境没给我这个机会。原本一个机构答应给我们投资,由于我们的数据不太理想,最终这笔钱没有打进来。面临着每个月十几万的人力成本和推广支出,创始人很焦虑。12月中旬,我主动提出了离职,我们几个小伙伴喝了一顿大酒,团队就算是解散了。

再见,我亲手创办的公司

我加入时,创始人允诺给我5%的股份,以及各内容平台上40%的收益作为提成,最后没有兑现,我也不会去追究。走到这一步,我的感受就是四个字:愿赌服输。

现在我又重回我的老本行,我真的怀念那几个月在优客工场和其他创业者一起奋斗的情景,我可以跟同行、投资人谈论商业模式,设想着多久以后可以盈利、分红,但如今,我的心情只能由领导决定。

09 大厂不招人,猎头公司生意也做不下去

  • 张震

  • 32岁

  • 猎头公司

今年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滑铁卢。虽然去年就出现了这种趋势,但是大厂还能撑得住。从今年前半年开始,大厂基本不招人了,都是打着优化的旗号在裁员,我们以大厂为主要客户的猎头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往年,一年可以签六七十家客户,但是今年一年就几个客户,超一线大厂的钱都收不回来,他们把账期做得无限长,基本上没有任何收益了。今年利润没增长不说,原来账上的钱还亏了30%左右。公司员工转HR的比较多,好多优秀的猎头都转行卖保险了,同行有的倒闭有的转做营销、软件等。

我们人力行业没什么壁垒,竞争特别激烈,面对客户毫无议价权。不像国外猎头公司推荐的人选如果进了第三轮面试,要收约60%的费用,中国的公司都是以结果为导向。前些年因为市场繁荣,即使有很多失败的推荐,只要有成功案例,我们就能发展。

当整个大环境被蒸干了,所有的风险和问题都会暴露出来。本来客户就少,成功率还很低,有些付款周期又特别长,这种模式本身的风险在大环境下急速爆发了。

再见,我亲手创办的公司

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们这个行业跟P2P唯一的不同是,P2P伤害别人,我们伤害自己。一旦爆发,我们就自掘坟墓。我自己觉得短期内这种行业低迷状态不会改变,所以大概率是要先出去找工作,但创业之后还能不能接受打工,是我纠结的点。

10 要么就大做特做,不生不死不如解散

  • 张洲

  • 34岁

  • 小程序公司

我们是做SaaS小程序的,也做外包项目,有现金流,挣点钱养活公司不难,但我们这帮兄弟不太满意做这样一个事,发点工资就这么混着。我们认为要做就大做特做,有高速成长,要么就死掉,这种不生不死的状态,我们就说公司解散掉吧,大家去找新机会吧。

公司关闭的时候,我们账上还有点钱,带着这些兄弟吃饭喝酒少不了,然后带他们去越南旅了游。之前开年会,每次都承诺但都没兑现,这次终于实现了。

解散后,我自驾从北京去了一趟云南又开回来,在路上就反思创业的过程。如果半年前来找我聊感受,我不想跟任何人打交道,我会恐惧。我现在能对外讲,是因为已经闭关反思过了,我熬过来了。公司倒闭后,创业者会躲起来自己呆着舔伤口,有些自闭,不希望和外界接触。

其实都说创业者很孤独,有些商学院还组织创业者互助的活动,但这可能是个伪命题。做得好的创业者,处于高速成长期,没时间来讲,而那些过程中都不顺利的,各自的情况都不一样,聊啥?互相传递负能量吗?除了喝顿大酒之外,还得自己克服。

再见,我亲手创办的公司

11 小地方对新鲜事物接受慢,找融资太难

  • 六六

  • 28岁

  • VR公司

  

2017年VR刚开始的时候,我抱着对这个行业做改革创新的想法进入了这个行业,当时找了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一起开了这家公司,但是我在三四线城市,小地方对新鲜事物接受周期太慢,找融资太难。今年遇上了不太景气的大环境,终于撑不下去了。年中公司资金耗光,工资发不出来,我不得不把公司关了。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创业失败了,上家公司关闭的时候,我把自己关在一个小黑屋里,关掉手机半个月没和外界联系,从小顺风顺水的我从来没有受过这种打击。坦白说,经历过那段时间之后,第二次创业失败,对我打击并不是很大。

我在创业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我记得当时给我的合伙人打了电话,我说这件事情可能成的概率只有20%,但是我们可以试一下。然后他同意加入了,公司倒闭之后我的合伙人也没有对我有任何抱怨,我还是挺感动的,连续失败也算是一种成长吧。

比起那些被套路贷坑到血本无归的人,我觉得创业失败也不算太惨。

再见,我亲手创办的公司

Part 3 遗憾,讲不完的遗憾

12 注定是进来晚了,不然还能冲一冲

  • 程禹

  • 27岁

  • 电子烟公司

11月1日,国内电子烟网售禁令出来的那天,刚好卡在下一轮融资到账前的时间点上,我们几个合伙人马上感觉到“完了”。

当时我和其他合伙人分别在不同的城市,禁令一出来,想立刻飞回大本营稳住军心,但转念一想,这似乎也是一个“警告”:劝我们不要再执迷不悟,电子烟这个方向我们注定是进来晚了。

我挨个和合伙人电话沟通到凌晨两三点,大家都陷入极度焦虑的状态。直到那个时候,我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再也没办法说服自己了。随后的一周,开始和合伙人准备散伙,遣散相关部门员工。

再见,我亲手创办的公司

四个合伙人的散伙饭,大家就着白酒、红酒、啤酒,混搭着喝完就散了。当天,我独自一个人飞回上海。我睡着了,在难熬的梦里挣扎着,醒来一下飞机马上就恢复元气了。唯一遗憾的是,如果没有禁令突然袭击,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冲一冲,但是没有如果,晚了就是晚了。

说实话,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是早就料到的事,不过因为这次短暂的7个月创业,经历了三代产品完整的更迭,也做出了不错的销售数据,现在新项目的融资比之前顺利很多。花钱买经验,升级,然后再买经验,再升级,这不就是创业嘛,看个人操作,也看运气。

13 兄弟们想一份工作干一辈子,但创业就是快进快出

  • 宋梓雯

  • 36岁

  • 生鲜B2B电商公司

我主要负责供应链运营业务,人基本上都在仓库,和品控的小伙伴同吃同住。品控在我们团队占比最大,这些人多数是我们自己小伙伴的亲戚,他们熟悉菜品,熟悉流程,从老家投奔我们,我们包他们吃住。

和他们的相处,是同甘共苦,也是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他们对你好的方式特别简单、淳朴。比如我们老板进仓库,他们会挑出他认为最甜的青椒,拿手擦一擦,就给老板吃。当公司遇到困难,不得已拖延工资的时候,他们会说,“不怕你们跑了,我们都看得到”。

项目进行到一年左右,团队发现前期调研不够扎实,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把模式做得太重,后期因为资金链断裂实在难以为继。阿里和美团也在这个时候进入这个赛道了,基本提前把我们踢出局了。这时候首先要干的事就是节约成本。

我非常正式地把大家叫到一起,和品控团队坦诚地讲了公司遇到的困难,告诉大家,不能像现在这样负担大家的吃住和薪水了,薪水只能再发一周。他们非常诧异,“你们是很大的公司,怎么这么快就不行了呢”。他们来自三四线城市,以为一份工作可以干一辈子,但是在北京创业就是这样,快进快出。

我们创业是拿股份的,失败了投资人还会帮我们找出路,但是那些跟着我的兄弟,只是早期员工,项目夭折,我不能给他们更多了。

再见,我亲手创办的公司

14 总想着“胜天半子”,到头来发现自己微不足道

  • 冯冬

  • 28岁

  • 农产品购销公司

我在一个四线城市开了一家农产品购销公司,今年已经是第四年。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老家,和几个小学同学一起入了这行,之所以干这个,是因为家里农村亲戚比较多,看他们收获的作物经常滞销,觉得这可能是个机会。

农业这行,虽然近几年的机械化集中化规模在提高,但还是有非常多的个体户,或者亲戚朋友一起种,干的是与天斗的营生,两年前,一个亲戚家种的一百亩葵花遭遇病害,产量掉了一半,我当时费尽心力,高于市场价收购了剩下的一部分,卖到了价格好的几个地区,最后还挣了一些。

当时觉得都是亲戚,互相帮扶一下是应该的。但也有人告诉我,买卖不是这样做的,尤其是我的几个合伙人,其实他们私底下怨言很大,觉得可以赚更多,但我始终觉得即便对不相干的人,落井下石也不太好。

以前听过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商场残酷,好像确实是这样,但我不信邪,前两年《人民的名义》很火,里面的那个公安厅长祁同伟虽然不是个好人,但他喜欢的那个“胜天半子”的故事我非常认同,为了压低物流成本,我和派货站的负责人喝酒喝进医院,为了得到农牧局的购销补贴,我对几个副局长鞍前马后,唯一没干的就是去剥削农民。

再见,我亲手创办的公司

但今年公司还是倒闭了,各种成本都在涨,本来就是利润薄弱的一个行业,我们也没什么竞争优势,以前认识的很多货主都不干这行了,很多农民把土地租给了集中生产的农场主,人家都有自个儿的销售渠道,用不着我们这种公司了。

现在想想,我终究也没能“胜天半子”,这个残酷的社会不可能让我这样的人成功,我打算托关系找份机关单位里的职务,先稳定几年再说,就是不知道那时还有没有创业的心气。

15 创始人让我先撤,我才知道我是个“假合伙人”

  • 羽帆

  • 42岁

  • 二手车电商公司

公司倒闭那天,我开车去办事,到半路,有人告诉我公司准备宣布关门了。虽然早有预期,但我心里很慌,撞到了路边的护栏。晚上,我倒车又不小心撞了另外一个车。我近三年来一直开车才被扣了6分。

我们公司是2018年成立的一个二手车B2B电商平台,倒闭的直接原因是没钱了。去年10月财务开始紧张,但敲定了新一轮融资,我没有太担心。到12月,公司开始以优化的名义裁员,陆续从120多人裁到40多人,当时我还不知道,其实是投资方反悔了。我觉得没有坦率告诉被裁的人公司没钱了非常不好,优化对他们来说是能力上的否定。

到今年2月,创始人对我说,“要不你也先撤吧”,我才知道自己其实是个“假合伙人”,被清退了。被裁和最后解散的人大多数没有N+1补偿,也有起诉走司法流程的,公司账上没钱,强制执行也没用,到现在公司还欠着我4个月工资。

再见,我亲手创办的公司

公司最大的问题实际上是互联网思维管理和传统行业管理方式的强烈冲突。CEO在传统行业有十多年经验,比如获客,我们希望做成APP或小程序让用户迅速使用,而CEO觉得送给他们手机或iPad,让商家跟我们合作就可以。

另外,他习惯于层级式汇报方式,要求下属服从和执行。某一线大厂的销售VP,也忍无可忍出走了。强有力的销售、技术与产品合伙人,事实上沦为了有点期权的职业经理人,甚至不知道公司融资失败。

16 这么多年都白干了,还不如当初去买房

  • 万萧

  • 35岁

  • 电子烟代工厂

我是一家电子烟代工厂的老板。电子烟网售禁令11月发布,看到红头文件后我非常诧异。我们都以为下发的文件会是电子烟国家标准,没想到直接来了一剂猛药,把电子烟线上渠道给禁了。

此前我供货的最大的一家电子烟淘宝店老板,马上给我打电话,说要取消订单。我说咱签了合同,我这仓库里还有你200万库存。对方说,这库存不要了,货款也不付了。

再见,我亲手创办的公司

接下来几天,我们工厂在淘宝天猫的电子烟店铺都被下架,订单全部被取消。我的仓库里有500万的货,根本卖不出去,这是我垫款生产的,是欠的供应商的钱。资金链断了,我把员工从80人裁到10人,把自己的股权分给剩下的员工,抵消他们半年的工资。工厂关闭,只保留了一条生产线,搬到了我朋友的工厂里。

我从2013年开始创业,当时的启动资金可以在深圳买两套房。现在工厂关了,相当于我这么多年都白干了。创业的前几年,基本都是在亏钱,现在行业刚开始好转,有了一些利润,结果又受到政策影响。创业这么多年,还不如拿钱去买房,买房的收益率要比开工厂高。在家里玩的人,买房子赚的钱都比我在深圳创业多。

但是我们这种创过业的人,不可能再去打工了。工厂关闭后,我在寻找新的创业机会。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辰昊、石冶、Edward、吴秀易、杨璨、王铭铭、张震、张洲、六六、程禹、宋梓雯 、冯冬、羽帆、万萧为化名。

7 个最伤胃的坏习惯,医生劝你别再这样吃

俗话说「食为天,胃为先」,有个好胃很关键,否则吃不好啥都不好。

胃部不适,很多人应该都体验过,例如胃胀、胃痛、反酸、嗳气等,都是很常见的胃部问题。

其实,胃病靠养更靠防,有些食物和饮食习惯其实对胃很不好。

今天我们请到专业医生,和大家说说那些日常生活中会伤胃的坏习惯。

7 个最伤胃的坏习惯,医生劝你别再这样吃

魏玮  主治医师

丁香医生作者

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丁香诊所杭州城西店

1. 偏好重口味

剩饭菜、烤制或腌制的食物(如火腿、烤肠、各种咸菜)吃起来并不会让胃马上有难受的感觉,但是却有着最坏的影响——致癌风险。

这类高盐食物不仅会加重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对胃黏膜的保护层也会造成损伤。偶然的损伤可以快速修复,但如果一直是高盐饮食,这种损伤就是持续性的,在此基础上,胃黏膜就踏上了「萎缩-肠化-癌变」之路。

其中,高盐食物的代表——咸菜和烧烤,除了含盐量高以外,还可以在体内产生大量亚硝基化合物,这同样会增加胃癌的发病率。

食用建议:在饮食中尽量避免咸菜、烤制以及其他高盐加工食品,从而来降低胃癌的发生几率。相反,饮食中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作为预防胃癌的保护性因素,吃得越多,胃癌越不容易发生。

7 个最伤胃的坏习惯,医生劝你别再这样吃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 吃水果不讲究

刚刚提到新鲜水果可以减少胃癌发生,但有些水果也会让胃很受伤。

例如柿子、山楂、枣这些水果内含丰富的鞣质(也称之为单宁)。鞣质在胃内与胃酸、果肉蛋白发生作用,形成胶冻样物质。

正常情况下,胶冻很快便被排空进入肠道。

可如果有胃排空障碍的情况,这种胶冻在胃内便会越积越多,继续汇集食物里的蛋白和纤维素,从而越变越大,越变越硬,最后胃石就形成了。

胃石在胃内可以压迫导致溃疡甚至大出血,治疗起来也很麻烦。

食用建议:有些中老年朋友胃排空比较慢,一定要记得不要空腹吃大量的柿子、山楂和枣。如果爸妈消化不好,记得提醒他们不要吃太多。

3. 爱喝高度酒

有些研究认为少量地饮用低度酒对胃癌有保护作用。

但是当饮用的酒精量超标时,一般只要是酒精饮品在 20° 以上,每小时饮用超过 100 毫升,对胃黏膜的损伤就开始了,同时有可能还会导致急性腹痛和胃出血。

另外,酒精是明确的一级致癌物,能少碰就少碰。

食用建议:如果非要喝酒,尽量选择低度酒,并且不要过量饮用,避免这种急性「伤胃」。

7 个最伤胃的坏习惯,医生劝你别再这样吃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4. 边吃边说

常听人说,「吃饭要细嚼慢咽」,这真是好的进食习惯。

相比大口吃饭,医生更推荐细嚼慢咽。倒不是说咀嚼过的食物可以减少胃的负担,而是为了减少气体吞咽。

我们每一个吞咽动作,除了咽下食物,同时还有气体被咽下。吃饭时说话或大口吞咽,会咽下更多的气体,越容易有嗳气等消化不良的表现。

同时吃得快,还容易造成食物烫伤口腔和食管黏膜,这也是口腔癌和食管癌的隐患。

5. 常服胃刺激药物

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消炎药,还有布洛芬等都是会对胃造成刺激性的药物。

很多中老年朋友患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都需要阿司匹林,用药期间如果忽视了对胃的保护,一样会造成胃黏膜损伤以及随后的疼痛、出血。

用药建议:如果因为病情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记得同时衡量胃是否可以耐受,必要时联合使用胃保护性药物。

7 个最伤胃的坏习惯,医生劝你别再这样吃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6. 饮食不注意卫生

饮食卫生与否,看起来只是小事一桩,但养胃还是伤胃有时候就由这类小事决定。

如果饮食不注意卫生,带有病原体的食物可能导致急性胃肠道炎症,甚至还可能带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食用建议:考虑到食物或者饮用水的污染正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来源,因此,不饮生水、不吃生食这些基本要求也是让我们远离「伤胃」的好办法。

7. 小痛吃药忍一忍

很多人对胃部隐痛、腹胀等状况很不重视,能忍就忍,能拖就拖,实在不行吃片止痛药救急。

用药建议:事实上,止痛药真的不能随意吃。任何胃部不适都可能是身体在报警,一定要及时就诊,勿把小病拖成大病。

7 个最伤胃的坏习惯,医生劝你别再这样吃

本文经由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医师 张岩 审核

参考文献

[1]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Food,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 a global perspective[M]. Amer Inst for Cancer Research, 2007.

[2] Franke A, Teyssen S, Singer M V. Alcohol-related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 and stomach[J]. Digestive Diseases, 2005, 23(3-4): 204-213.

[3] Tamura A, Murakami K, Kadota J, et al. Prevalence and independent factors for gastroduodenal ulcers/erosions in asymptomatic patients taking low-dose aspirin and gastroprotective agents: the OITA-GF study[J]. QJM: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e, 2010, 104(2): 133-139.

责编 Jame

作者 魏玮

排版 张帆

转:2020高送转选股逻辑

转自: 研报社
高送转的个股,筛选条件如下:
1)2017、2018和2019(根据前三季数据调整)年每股收益均大于1元;
2)最新收盘价大于20元;
3)前后3个月,相关股东没有减持和解禁;
4)总股本小于4个亿;
5)按研报社高送转评级排序。
 
——以上文字来源:11月13日 研报社《要来了!一年一度的重磅!
当时筛选出来的值得买、柯力传感、唐源电气、小熊电器等个股近期都有一定的表现。

再谈高送转:炒预期、炒概率

●●●●●

11月13日,研报社在《要来了!一年一度的重磅!》一文中重点提示了一年一度高送转行情的机会。

继美联新材之后,今天(2019年12月27日)拉卡拉又宣布10转10,随后巨量封单涨停,高送转行情再次开启了。

转折点!

自研报社解读高送转之后,这个板块一直受到质疑,经常有研粉留言问高送转还炒不炒?还值不值得坚守送转预期股?

首先,高送转概念和猪肉、5G、无线耳机这些实打实的行业逻辑不一样,高送转还是偏概念。

之前说过,如果实在要找高送转的炒作原因,那么就是这三个:

1)业绩好的才能高送转,所以如果一家公司实施高送转了,说明它业绩好,管理层对其业绩也有信心;

2)实施高送转后,股本稀释,股价降低,也就相对提高了流动性;

3)炒作已经成了惯例,只要市场认可就行。

今天拉卡拉除了公布送转预案之外,还公布了年报业绩预告,预增32%-35%,超过前三季度业绩增速,这个业绩还是比较亮眼的。

除了这三点之外,高送转其实就是一轮炒作,对于这样的概念炒作,研报社只能事先给大家梳理总结过往历史,并提示大家炒作规律。

研报社不是未来人,也不是算命先生,是不可能给明确答案的,研报社做的,就是提供给大伙尽可能专业,尽可能及时的第一手素材弹药,至于大伙愿意与否上膛与棕熊搏斗,我们不下命令,因为每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不同,枪法和身手敏捷度不同,耐性以及临阵心理素质不同,千人千面,怎么统一发出作战指令呢?

其次,高送转炒的是预期和概率。

在美联新材和拉卡拉拟高送转公告落地前,谁也无法确定它们会高送转,只能炒作预期,而高送转预期炒作的魅力就在于:一旦预期兑现,就是N个一字板。

美联新材和拉卡拉的暴利大家都看到了。

为了能够更大概率押中,研报社在11月文章中尽最大可能,以专业逻辑梳理最有可能实行高送转的个股,筛选条件如下:
1)2017、2018和2019(根据前三季数据调整)年每股收益均大于1元;
2)最新收盘价大于20元;
3)前后3个月,相关股东没有减持和解禁;
4)总股本小于4个亿;
5)按研报社高送转评级排序。
——以上文字来源:11月13日 研报社《要来了!一年一度的重磅!
当时筛选出来的值得买、柯力传感、唐源电气、小熊电器等个股近期都有一定的表现。
而至于美联新材跟拉卡拉为什么没有进研报社当时那张表,就是因为它们近期都有解禁,其中美联新材明年1月3日解禁73%、拉卡拉明年4月27日解禁38%,所以研报社当时把它们都剔除了。
近期有解禁会降低高送转通过的概率,并且这样的股有一大批,如果因为极少数送转了就放宽池子条件,池子会变很大,也就没有送转预期池的意义了。


总的来说,基于高概率的收益预期,用尽可能专业的逻辑推理,第一时间将博弈目标侦查清楚然后呈现给研粉,这是研报社的使命所在。至于临战如何博弈,研粉千人千面,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借钱的艺术

借钱的艺术

上周,有媒体发现在贵州偏远的贫困县独山县,藏着一个气势磅礴的建筑群,占地200多亩,比故宫的建筑面积还大。

 

从航拍视频来看,里面有众多豪华宫殿,巍峨错落。在当地的政府文件里,这个项目叫作是对1900多年前“毋敛古国”古城的全面复兴。当地群众则把它称为:

 

独山紫禁城。

 

独山紫禁城是2016年6月15号正式动工的,可谓是当地的一号工程。县长亲自牵头,县政府19个负责人全部是筹备小组成员。 一号工程开工半年后,独山发改委终于批复了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工程包括学宫、州署、守备署、三大庙、大塘边文化公园、教堂等。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

 

估算总投资22.27亿元。

 

22.27亿元中,光交通路网,拆迁,照明,水电网的基础设施,就要花去8.48亿元,基本上相当于那年全县的财政收入。

 

22亿多的资金,一部分是向国家申请补助资金,剩下的则是地方自筹。独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人口不过37万,紫禁城项目分担到每个人头上,将近6000块钱。

 

县里只能对外借钱。

 

紫禁城项目的其中一亿融资,是西南交投做的,以独山县交通局两亿元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担保。独山县财政局旗下的公司,为其做了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这个融资计划的利息,秒杀了大部分理财产品:

 

预期年化收益为每年9%-10.3%。

 

Oh my god, 买它!

 

朴石觉得,这几年中国最有良知的一句话,是银保监会郭主席的:

 

收益超过6%就要打问号,收益率超8%有危险,超10%要做好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独山县果然没有让郭主席失望。今年10月15号,西南交投让经销商转告消费者,建议延期兑付。

 

朴石遇到了一位投资人,他买了150万,以为政府的产品不会出事。现在产品延期兑付了,承销商也闭门不见,而且想尽一切办法不让投资者们联系,怕他们聚集在一起。

 

他也去独山找过,不过发现走哪儿都有人跟着。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你不过买了一个理财产品,然后就成了坏人了。

 

这位朋友还买过一只独山县发的另外一个基金,每次到期之后就会发一个延期,延期之后再延期,也不兑付。几年过去了,终于兑付了90%本金,还有10%要和政府签一个协议才给,那个协议要求他们:

 

放弃所有利息。

 

有人算过,独山共有2000亿债务,像紫禁城项目的那笔高息借款类似的债务,独山县共有400亿,每年光利息就要付40亿。而独山全县人民辛辛苦苦一整年,财政收入最多也只有10亿。

 

2000亿债务和400亿高息债当然不是一天炼成的,而它之所以曝光,是因为县委书记落马了。

 

独山的潘志立书记在今年7月被正式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他走后,全县2526人被组织约谈。

 

独山很多重大工程项目,都是在潘书记手上开工的。除了紫禁城,还有2012年挖了紫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万多亩地,建了108洞国际锦标级高尔夫球会;还有已经烂尾的,投资两亿的中国最丑建筑天下第一水司楼。

 

这些项目的决策都被推到了他的身上,纪委的媒体说他:

 

工作作风霸道,重大事项决策一个人说了算。

 

项目设计、预算、审计环节缺失也不会管,只要他拍板就得开工建设。

 

这样一个人,在独山呆了将近十年。2010年的时候,贵州从江苏、浙江等地引进了12位优秀干部,包括潘志立。《人民日报》表扬了贵州:

 

在贵州数头一回,在全国亦不多见。

 

贪功冒进的背后,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能借到钱只有一条捷径:

 

无限夸大自己的实力。

 

据当地新闻传媒中心2017年的一篇报道,全县共有融资平台公司36家,其中,总资产规模达到60亿元以上的5家、30亿至60亿元4家、10亿至30亿元10家、10亿元以下16家。

 

粗略算下,这些融资平台的资产就有差不多700亿。

 

除此之外,为了展示独山的实力,县委要求八个乡镇每两个月轮流举办一次项目观摩费,每次的花费都在60万到100万左右。

 

用这种方式,独山“吸引”了很多投资人。

 

还不上钱也没关系,潘书记进去了,投资人惹不起政府,独山县的一位官员告诉媒体,已经派人去了财政部,他说:

 

财政部有意把独山打造成一个化债示范点。

 

大星和我说过说,努力的孩子,诚实的孩子,都比不上会哭的孩子。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作者 l 江不流
来源 l 粥左罗 ID:fangdushe520
 
我看过很多所谓的传奇,有的是靠父辈蒙荫,有的是借时代套利,有的是上天眷顾总能逢凶化吉。

这些,我都不服。因为真正的传奇,是下面这种:

一个15岁的少女,可以在上山下乡的时代风暴里,在找不出希望的大山深沟中,找出恐惧并潜伏忍受蓄势待发;

一个32岁的母亲,敢于决然砸碎铁饭碗,带着女儿转身走进大学的校园;

一个38岁的“人上人”,毅然抛下外企高薪工作,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从零开始;

一个49岁只有七年级数学水平的中国人,在西方世界战天斗地,勤工俭学拿下会计学专科、数学本科和统计学硕士学位,并成为世界500互联网公司软件主管;

一个60岁的癌症幸存者,在花甲之龄清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回头关注身体和自然,凭借毅力恢复20岁的体魄和状态,穿越亚马孙的雨林,登上南美洲的高原。

这个传奇的名字,叫张京

如今66岁的她,站在异国他乡的屋檐下回首人生,往事纷至沓来,洞若烛照。她说:

“人出生在什么国度,赶上什么样的年月,都不由自己来决定。唯一能决定的,是你想做什么样的人。”

有句话,在张京之前我从不相信;在张京之后,我深信不疑:

有些事你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如果你拼了命想做一件事,拼了命想成为某种人,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今天,我想说说张京的故事,看看一个大时代下的普通人,如何写下逆天改命的传奇。

如果找不出希望
那就找出恐惧

1953年,笼罩朝鲜半岛上空的硝烟终于散去,新中国的第一仗就干趴了世界第一强国。

同一时刻,张京出生了。父亲是新中国的第一批飞行员,母亲是随军的军医。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1953年,不满一岁的张京和父母
 
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一个英雄主义的家庭,张京从小不爱针织女红,只喜欢把玩父亲的军功章,梦想成为母亲那样,能做开颅手术的外科医生。

只是追求宏大叙事的时代,个体的梦想显得不值一提。

1965年,张京升学初一。校园里不再听闻朗朗读书之声,代之以呼声震天的口号。

父亲被批斗游行,随后关进牛棚。
 
12岁的张京,作为家中四兄妹的老大,早早扛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生活起居的职责。

从1965到1968,时代为华语词典贡献了一个新词:老三届。

张京是老三届里年龄最小的那一批。
 
初中三年,她只在教室里念了一年书,其余两年辗转全国参加大串联,进京接受领导人审阅。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张京的初中毕业证书

那是一个知识大断层时代的开端,比同龄人幸运的是,父母都有文化,只要敢冒风险,她还有书可以看。

她最喜欢的,是《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在这本小说里写下的一句话,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持续赐予着张京力量:

永远记住,在上帝揭开人类未来的图景前,人类的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1968年11月,广播里传来遥远北京的呼喊:“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15岁的张京,“带着一颗精神世界一贫如洗的头脑和一个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身体”,被时代抛进了吉林省舒兰县西崴子公社。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1968年,张京(前排右一)下乡前和同学合影

那一刻的地球,呈现着夸张的两极分化。

东方的亿万青年,唱着苏联老歌“再见吧,亲爱的故乡,胜利的星会照耀我们…”,奔向荒芜的农村;西方举全国之力,发射阿波罗7号宇宙飞船,把3名宇航员带向太空,并绕地球飞行163圈。

“学校回不去,工厂去不了,就象一个多余的环节,注定要从社会的链条中被摘除。”

面对轰轰烈烈要改天换地的一代人,深沉而苍凉的土地丝毫不为所动,它并未因几千万年轻人的到来而变得丰饶,农民反而更加贫困。

“从天寒地冻的刨粪,到春寒料峭的播种,从烈日炎炎下的除草,到秋风瑟瑟中的收割”,张京从不叫苦。

只是长身体的年龄,整日下地进行体力劳动,没有人吃得饱,没有人有力气。

年轻时舔舐过的无边无际的饥饿感,会写进一个人的基因里。

犹记得小时候吃饭,哪怕漏了一粒米,父亲都会罚我捡起来吃掉。

我无法理解,直到多年后阅读莫言的小说《蛙》,他写了一个小男孩因为太饿,咯嘣咯嘣吃煤快,还越嚼越香的故事。

父亲也是那代人,他们的轰轰烈烈,终将被岁月磨平。
 
人定胜天的热情,没有唤醒这片古老的土地。

到了1970年,身边有门路的知青,都通过各种途径回城了。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1969年,张京的知青标准照

在中国,哪里有好处,哪里就能看到人性。

只剩下张京,因为军人家庭的血性,不愿意低头求人。拖到1971年底,才进了山沟里的军工厂。

“我把过去留给了田野,而将来是什么仍是未知。”
 
只是少年时读过的那些书,时不时会在午夜发出诘问:真的要一辈子扎根大山吗?

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惧,对于饥饿的恐惧,对于生命将走向一片荒芜的恐惧。

如今再回首那段故国往事,66岁的张京平静地说:

“从农村到工厂,8年的时间和血汗,说痛苦、说悲壮、说忧伤、说升华,都有之。对我来说,艰难和困厄虽是常态,我却从中汲取了力量:人要义无反顾地生活,要穷尽一切可能。

如果你和张京一样,人生找不出希望,那就试着找出恐惧吧,让它赐予你逃离的力量。

你得付出确定性
才会换来可能性

命运从不会一直冷落一个人,也不会一直眷顾一个人。
 
它总是打一巴掌再给颗枣,试探你崩溃的底线在哪里,也赌你反弹的上限有多高。

1977年,邓公在北京一声令下,全国恢复高考。
 
一代人等来了苦盼十年的希望,570万人重新走进考场。

张京却没有报名,她不自信。
 
作为老三届里最年轻的一代,她只有初一的文化水平。

直到事后看到当年的考卷,才追悔莫及。

也是那一年,张京被调往大连,继续做工人。

4年之后,28岁的张京结婚了。
 
厂里的老师傅牵线做媒,给她介绍了一个老实人。

老实人,这个今天看起来有点可笑和嘲讽的词汇,在当年却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褒奖。

又两年,张京做了母亲。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1983年,30岁的张京抱着女儿

人们常说,子女是婚姻的纽带。其实子女,更是千百年来捆住中国女人的绳索。

在中国,一个普通女人的命运,往往在生儿育女之后就此定型。

人们会说,“算了吧,别折腾了,为孩子想想。”

可是张京,看着怀里的女儿,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她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了,更担心女儿的人生,将来会被甩进自己匍匐过的轨道。

1984年,31岁的张京开始自学高中课程。
 
白天带着孩子在工厂上班,晚上和周末去夜校补习,她说那段时间“对知识的饥渴和在农村挨饿时的感觉一样强烈”。

不眠不休的一年结束了,张京以487分的成绩(当年五科满分510分),考入大连外国语学院。

收到通知书,工厂却卡档案,不放人。

一不做、二不休的张京索性辞职,在32岁那年带着女儿,和小自己十多岁的年轻人,一起走进了大学的校园。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1986年,张京(左六)和女同学合影

这是张京第一次,主动把自己的人生清零:放弃国企的铁饭碗,给人生搏一次的机会。

因为外语的优势,张京大学毕业后被一家外资企业中国分公司录取,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外企员工。

拿着高工资,出入大酒店,出行有轿车接送,张京成为那个时代标准的“人上人”。

少年时代的张京,除了《基督山伯爵》,也深爱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娜拉出走》。

只是当年的她没有料到,20多年后的自己,也会扮演娜拉的角色。

放弃铁饭碗、考大学、进外企,婆婆觉得张京太折腾,不是过日子的人。
 
那段与老实人的婚姻终究没能天长地久,在1990年画上了句号。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1988年至91年,张京外企职员工作证和名片
 
时间进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新旧观念的冲突,前所未有地割裂着国人。

因为在外企工作,张京比身边人更早接触到“舶来文化”:穿喇叭裤、唱流行歌。她被议论“太前卫太另类”,与生活的圈子格格不入。

孤立,能打倒所有的人,却不包括从饥饿的黑土地里爬出来的张京。
 
她向往更自由的世界,没有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指指点点。

命运的甜枣落下。

1991年,张京在一次联谊会上,认识了一位美国来的大学教授。

没有傲慢外商的居高临下,没有对中国人的蔑视态度,他很好奇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很好奇张京的知青岁月,俩人在交流中互生情愫,随后领证结婚。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1991年,张京登记结婚当日合照

那一年,张京38岁了,人到中年的她第二次将人生主动清零:辞掉当时月薪4千的高薪工作,再一次把自己甩进未知,跟随丈夫飞往举目无亲的美国。

两度放弃铁饭碗和舒适的生活,是张京留给所有想不断拓展生命边界者的启示:

你想要的每一个可能性,都得拿确定性来交换。

一类人眼中的延长生命
不过是另一类人眼中的延缓死亡

丈夫愿意提供一份优渥的生活,让张京安心在家做一名全职太太。
 
可张京拒绝了,出身军人家庭的她,天生要强。

和大多数初到美国的华人一样,张京选择了唐人街,找到一家中餐馆打小工。

当时美国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小时4美金。
 
而张京每小时只能拿到1美金,其余全靠小费。

她很快意识到,在美国自己除了英语,没有任何其它专长,几乎和文盲一样。

不甘心一辈子干简单机械的工作,危机感再次找上了张京。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张京打工给自己买的第一台车,二手庞蒂亚克

40岁的不惑之年,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在外人看来不可能的新目标:当一名软件工程师。

张京找到罗切斯特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导师说:“只要你能念完微积分,就可以来上研究生课”。

当时的张京,数学只有国内七年级的水平。此时却要用英语学习微积分,这无疑是一个让人望而却步的挑战。

可她没有止步。

年轻的时候,时代给她挖了一口苦水井。不认命的人,余生都会一瓢瓢讨回来。

她拿出下乡时战天斗地的精神,一边打工一边上学,苦读两年,修完会计专科和数学本科学业,终于考上统计学研究生。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40岁的张京,站在教学楼前

回首往事,张京把自己初到美国的7年,戏称为“洋插队”。

研究生期间,张京依然勤工俭学,担任数学辅导员和计算机制图课助教,参与编写大学教材,并兼学了计算机信息工程专业。

1998年,张京以45岁的年纪登上罗切斯特理工大学校报,拿下“年度最杰出学生奖”光荣毕业。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1998年,罗切斯特大学校报和当地报纸刊出新闻

2000年,47岁的张京如愿以偿,进入美国XEROX (施乐)公司,成为一名电脑软件工程师。
 
49岁时,又被评为高级工程师,一直晋升到试验室主管。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2006年,张京(左一)在施乐公司软件开发部和同事合影

张京说:“回想这些年,支撑我奋斗的,一直是当年下乡时那股无论怎样绝望都要熬下去的力量。”

至此,这仍是一个星光不负赶路人的励志故事,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圆满,那么美好。

可是命运的巴掌,却没有停下。

长年的伏案学习和工作,让她得了一大堆病:颈椎增生、腰肌劳损、双膝双肩关节炎。

致命的打击降临在51岁那年,张京被诊断出乳腺癌,做了两次手术都无法根治。
 
2010年,又动了一次12个小时的大手术。

不期而至的癌症和多年前的一次亲身经历,颠覆了张京的生死观。

得了不治之症的婆婆,在生命的最后半个月放弃了治疗。
 
当时,婆婆已经两星期不进食不喝水,她问护士,为什么不给她打点滴呢?

护士反问:那不就是延缓死亡吗,有什么意义?

原来,一类人眼中的延长生命,不过是另一类人眼中的延缓死亡。

张京忽然意识到,每天开车两小时,朝9晚5去工作的那一篇,应该翻过去了。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2010年,癌症手术后第三个月的张京

从初中没毕业到上山下乡,从工厂做工到考上大学,从外企辞职到美国继续求学,最后做到世界500强公司的软件主管,自己已然达成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趁着生命还没有结束,人生的最后一程,是时候转换战场了。

2013年,60岁的张京提前退休,第三次主动将人生清零:

人生的最后一次挑战,就留给自然规律吧。
 
她要“返老还童”,回到20岁的体魄和状态,把因为事业而错过的生活,全都找回来。

人生不过3万天
要活过,而不止来过

主宰命运的人,会把人生一次次清零,却从不是为了躺下,而是为了下一场出发。

张京开始每天去健身房,游泳、做力量瑜伽、吃低碳水高蛋白素食,她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

拥有强健的体魄,力量的肌肉线条,健康的肤色和愉悦的心情。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张京55岁和65岁的对比照

时间的加码,让日常看不出变化的自律和汗水,累积出令人惊叹的结果。

半年后,张京的身体就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疼痛感消失了,肌肉和力量增强了,当年荷锄下地浑身是劲的那个我,又回来了,随时可以整装待发。”

巴哈马群岛美丽的白沙和蓝海,消解了她退休后的失落感;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航空母舰“中途岛”号甲板上的公益募捐瑜伽,让她明白给予也是一种收获;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穿越亚马孙雨林的徒步,让她回过头感恩知青岁月赋予的粗粝坚韧的性格;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海拔3650米的南美高原登山,探访印加帝国古老文明,让她自豪于比年轻人更充沛的体力;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大溪地的深海潜水打捞,让她明白保持像孩子一样的好奇心,才是不老的法宝;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一周两次的义工和物质上的断舍离,让她领悟不是自己在占有物质,而是物质占有了自己;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志愿者环保之旅,海边捡垃圾、救助海龟、拿出20%的旅费捐助当地部落,让她登上了报纸;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一家五口随时随地的欢聚时光,让她找回被时代过滤掉的另一重身份:妻子、母亲、女儿。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今年已经66岁的张京,依旧在不断打开人生的边界:舢板瑜伽、冲浪、高原徒步登山、水肺潜水、帆船航海……她说:

“看看我,如果你想说要做什么事已经太晚了之类的话,请你再好好思考一下!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当年在军工厂当工人时,有一次厂里组织看电影。每当有女生进去,男生就起哄吓跑她们。

张京很不服气,拉着一个女生执意进去了。当哄声响起,那个女生甩开手就跑。

面对几百个男生的起哄,张京成了全场唯一留下看完电影的女生。当时她的心里,一直默念着《基督山伯爵》里的一句话:

“当你拼命想做成一件事的时候,别人就不是你的对手了。”

直到今天,张京还是这股劲头:
 
去做自己感到害怕的事,去做自己不懂的事,去没有人到达过的领域,无所畏惧也无所顾忌。

49岁拿下硕士学位,51岁患癌,66岁却活出20岁模样:我从不向命运求饶

命运对于张京,毫无公平可言。

该上学时停课,该长身体时挨饿,该上班时下乡,该养家时下岗,该享受时患癌……

可她硬是逆天改命,所依仗的,不过是:

看不到希望时,恐惧亦是力量;想要抵达可能性,先要舍得放弃确定性;人生不过三万天,要活过而不止来过。

“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任何时候都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有一天,当你向命运祈求公平时,你就已经输了。”
 
/

#最后

我想把北野武的一句话,作为结尾送给大家:

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
你的人生是否也是持续滚烫着向前呢?
一路坎坷,但我想过属于自己的人生;
年龄什么的,有什么重要的呢?
大家都在默默的变优秀,
希望【在看】的你也如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