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化是年轻律师的好出路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612篇原创

1

事情是这样的。

有人向长沙律师协会投诉一个律师,投诉内容大概这么两件事情:

第一,律师不履行律师义务,坑当事人;

第二,交了钱不开发票。

律协介入了,一查,发现你丫钱都没给呢,都开毛票啊,而且律师工作没毛病,服务挺好的,没有坑当事人。

两个投诉的事情都没有坐实。

但律协还是发现了这个律师做错了事:

收费太低了。

一个标的额1500万的借贷案子你才收了五千块,真是个坏律师,破坏市场价格,加速内卷。

良心坏透了。

一千五百万的房子,房产中介们都得抽个几十万,你一个律师,和客户沟通、整理和搜集证据、走司法程序,要说工作量也不比房产中介差,怎么就要这么作践自己。

律协作为行业协会,震怒,做出了处分:

被处分人构成“采取过分低于律师收费指导标准进行收费”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给予湖南XH律师事务所警告的行业处分;给予湖南XH律师事务所严某某律师警告的行业处分。

这个事吧,就很魔幻。

律师虽然算是专业人士,但总归是一种服务业,当然是高端服务业。

服务业呢,天然是一个市场分散的行业,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

你要说有些行业是先烧钱,低价引流然后再提高价格,这我是认的。

资本密集型的行业通常就是这样,先烧钱、先补贴,把竞争对手打掉,然后再提高价格。

有不正当竞争的嫌疑,不冤。

但你要说律师是这种可以通过先烧钱再提高价格的资本密集型行业,那每个律师都要站出来要骂你了。

律师是靠着服务能力、专业能力来吃饭,看的是个体的力量,而不是简单是规模的力量,单靠砸钱,还真不能砸出个顶级律所。

另外,由于过于看中个体力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只听说过律师事务所,没有听说过律师有限公司的原因。

一个企业组织要赚钱,有两种要素,一个是人,一个是钱或者说资源。

有些业务更依赖于人,钱不会起到多大的杠杆作用,这些组织就通常采用合伙企业的形式;

有些业务更依赖于钱,典型如房地产公司,钱多了就能多拿地,钱多了就能完成快速扩张,这些组织就采用公司的形式。

律师就是典型的更依赖于人的组织,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以合伙组织的形式出现,而且是特殊普通合伙组织。

这些特殊普通合伙组织,通常就是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设计师事务所这种专业人士一起赚钱。

所以多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只是自己合伙人的打工仔,而不是律所主任的打工人。

大家都是手艺人,都是半资本家半打工人的状态,一边靠着压榨初级律师的劳动时间来赚钱,一边是自己需要投入劳动时间、榨干自己的劳动价值。

律所更像是一个邦联。

每个合伙人自己当销售,自己搞案源,自己养人。

每个合伙人都是小老板,大家共用一块招牌,共享办公场地,共享一些信息库。

但这些共享的东西是有成本的,不是免费的,所以合伙人有了收入就需要上交给律所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甚至企业所得税也得自己负担,这个比例大概是20%-40%。

什么是共享经济,忘了小黄车吧,律所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

所以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合伙人的道德风险。

假设我是一个律所的合伙人,我做了一个案子,收了100万,如果按照律所的规矩,就需要交给律所20万以上的管理费,但我心疼啊,这钱我拿来养自己团队不好嘛。

律所除了给我提供了一个执业平台、房租、配个财务人力以外,也没贡献啥啊,案子自己找的,委托人不是冲着所里的招牌,而是冲着我的名气,律师、律师助理所有干活的都是我发的工资,结果律所啥也没干光收钱了,你甘不甘心。

所谓可以共患难但是不能同富贵的道理,大家都懂。

所以,律师接活常常会有阴阳合同。

客人过来了,本来要收10万的,我和他签个5000的合同,剩下的自己转账给我。

这种事情多了,才会有律协制定收费最低标准的出现。

你偷偷搞可以,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至少份子钱得保底。

大家都互相给个面子,都体面点。

律协是行业自律组织,大家可以去各地市律协官网看看,从会长副会长到理事,清一色都是律所主任,代表的是律所的利益,赚的是律所管理费,不是律师费。

所以知道律协为何震怒了吧。

被处罚的律师有可能真的是因为朋友介绍,面子过不去就只收五千块,毕竟这种借贷官司其实并不复杂,要真按最低标准收几十万,确实有点黑心。

但只要我律协介入了,我就得维护律所的利益。

这件事背后的原理是这样。

最低收费维护的是律所的利益,而不是律师的利益,尤其不是维护初级律师的利益。

接下来就是半佛经济学上场了。

假设你是一个诉讼案子的当事人,你想在这个城市里找个律师,经过朋友介绍,你有两个备选,

A.律师甲刚拿到执业资格一年,但眉清目秀,不是,年富力强,不是,精力充沛,而且是名校毕业生,他收费是2万元,因为这座城市的最低收费标准就是2万元。

B.律师乙是一家知名律所的合伙人,执业十几年,人脉广,经验丰富,但市场竞争很激励,他的收费也并不贵,只有2.2万元。

你怎么选。

但凡你不是一个看颜的人,如果你不是很熟悉这两个人的话,是不是大概率会选B,选律师乙。

但如果没有这个收费标准的话,律师甲可以根据自己付出劳力的程度自己定价,他有可能觉得5000块就能服务好委托人,这样对于很多价格敏感的人来说,就会选择律师甲。

这样初级律师就会有很多案源,也会有更多的实务经验。

最低收费标准的存在不仅仅是对律师甲会有案源上的影响,其实对律师乙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很多律师都经历过被人免(bai)费(piao)咨询的经历,这一部分原因是部分消费者还没有产生对服务需要付费的习惯和认知,另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律师的服务价格还不太透明,或者说对很多人来说律师仍然是一个不太接地气和被妖魔化的存在。

很多人一提起律师,第一反应就是法庭,但实际上在这个满是风险和魔幻的世界中,很多争议和非争议都是需要律师参与的,律师是风险控制和风险预防的角色,不仅仅是企业需要法律顾问,每个个人实际上都需要。

但为什么现在没有出现一边是小律师没有什么案子无法保证体面的生活,一边是普通人想找一个靠谱的同时定价相对透明合理的律师又没有门路。

让这个市场更加透明,其实是需要放开价格管制的,更多的消费者需要被引进来,需要完成一个用户认知,告诉他律师不仅仅是一个在法庭上才会出现的角色,在很多非诉讼的争议解决里其实也是可以寻找律师服务的。

讲白了,最低收费标准的存在其实是压制了很多潜在的需求,让这个需求大盘子扩张的速度没有像经济发展速度那样快。

怎么说呢,由于教育普惠的存在,其实律师的供给是指数级增长的,这就导致了市场供大于求。

或者准确的说,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律师需求。

像在美国,如果想要拿到全美的执业资格,需要在本科毕业后申请法学院,读三年的juris doctor学位,学费是几十万美元,这种高门槛直接压制了律师的供给。

所以在美国,律师费是真的贵,贵到离谱。

扯远了,我们还说国内。

其实这么多年,律师供给的增加是非常惊人的,很多高校的法学院突然变得非常热门,过去因为不太好就业都是从法学院往外转的,结果自从罗老师爆火之后,申请转学法学的学生多了很多。

这些学生一旦走出社会,大概率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

本来排名前几名的法学院就能把所有红圈所的新增岗位都吞下,大部分法学院的毕业生只能去一些小律所揾食。

而律师是一个靠着平台招牌和师傅名气吃饭的手艺活,小律所营收不行,恰饭就很难。

不是说过个司法考试就一马平川了,恰恰相反,这才刚开始呢。

好了,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个市场。

律师供给是充沛的,是快速增长的。

但需求是被价格管制压制的。

这时候,供需就会失衡,那么就会出现供给内卷。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搞最低收费标准,但由于大家都要吃饭的,实际上很多小律师根本是不care这些收费标准的存在的,为了活下去还是会接一些便宜的活儿,只不过也不签合同了,直接微信转账了。最后是律所也喝不到汤了。

那你说搞这种标准有什么用,平白增加了普通人愿意购买律师服务的门槛,增加了律师阴阳合同的概率,压制了整个市场需求的增加,对所有参与者都没有什么好处。

格局小了。

怎么解决这种问题呢,很简单。

阳光大道虽然宽但人多了,反而挤。

独木桥虽然窄,但是人少,反而容易通过。

一线城市竞争激烈,马太效应严重,虽然蛋糕足够大,但是吃蛋糕的也多。如果能跟对师傅,能去好律所,尽量去。

去不了也别勉强,去广阔的田野里。

如果真的想做律师,可以去二三线城市。因为这些年这些城市已经有了足够成熟的法律消费群体,对于法律这项服务有足够的认知和购买力。

而且在这些城市里,一些一线城市知名律所的分所反而不如本土起家的律所。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其实他们生意蛮好的,尤其是关系社会中,很多大律师接单子都快撑死了,他们很乐意多招一些人分单子。

但你知道一些名校毕业生好面子,不愿意进这些名字土掉渣的律所,这就是二本法学狗的优势。

那有人问了,这些地头蛇名额也是有限的,如果满额了怎么办?

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呀朋友们。

互联网上这么多流量,靠科普法律知识和分享奇葩案例来获客呀。

能过司法考试的律师毕竟是聪明人,大家看到很多年轻律师在短视频平台上各种普法就知道解决方案了。

第一阶段目标就是获客,利用社群、短视频搞私域流量。

我不提供法律服务,但提供免费的法律内容解说,这样可以有效规避最低收费标准限制。

第二阶段有了粉丝,私信引导到自己的微信号上,这不就是私域流量了吗,再依据客户介绍揽活,甚至还可以给客户提成拉人头,层层分销。

第三阶段,飞单,有的单子可以做咨询,有的单子可以介绍给当地的同行。

这样做着做着,一个影子律所不就起来了吗。

所以网红,是个很好的路子。

是不是觉得有点像微商?

没错,其实微商,某种意义上是真正看透了商业本质的一群人。

大家都是出来卖的,谁也别瞧不起谁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XRV1bhkA4LmJ3ue_pcMYmQ

北京律师潜规则私人助理

重磅大瓜!阿里P8潜规则之后再爆北京律师潜规则私人助理

重磅大瓜!阿里P8潜规则之后再爆北京律师潜规则私人助理

hello 老铁们大家周末好!  之前我曝光过阿里P8借着招聘助理的机会暗中包养女生,已经被阿里开除了!之前没看的朋友可以温习一下!

 

重磅大瓜!蒋凡张大奕之后,阿里再爆P8包养事件—刚毕业上交博士

今天我再来和大家曝光一起北京某律师借着招聘助理的机会暗中想要潜规则,此等律师败类非常值得学律师的朋友谴责,也在这里暗自提醒学法律的女生,一定要注意!

老规矩,咱们直接开门见山,先上聊天记录:

重磅大瓜!阿里P8潜规则之后再爆北京律师潜规则私人助理

重磅大瓜!阿里P8潜规则之后再爆北京律师潜规则私人助理

重磅大瓜!阿里P8潜规则之后再爆北京律师潜规则私人助理

重磅大瓜!阿里P8潜规则之后再爆北京律师潜规则私人助理

重磅大瓜!阿里P8潜规则之后再爆北京律师潜规则私人助理

重磅大瓜!阿里P8潜规则之后再爆北京律师潜规则私人助理

可笑的是,李杰已经整整从业13年了!  13年了!!!

13年到底潜规则了多少助理!!!

那些曾经他律所的女同事和女助理现在家里面不知道已经是啥模样了!

 

重磅大瓜!阿里P8潜规则之后再爆北京律师潜规则私人助理

爱是一道光,绿得你发光!

 

北京儒德律师事务所却躺枪,官网频繁收到访客询问“北京怡天律师事务所与本所的关系”的消息,并遭到谩骂。

重磅大瓜!阿里P8潜规则之后再爆北京律师潜规则私人助理

重磅大瓜!阿里P8潜规则之后再爆北京律师潜规则私人助理

很多网友评论也很有意思:

重磅大瓜!阿里P8潜规则之后再爆北京律师潜规则私人助理

重磅大瓜!阿里P8潜规则之后再爆北京律师潜规则私人助理

重磅大瓜!阿里P8潜规则之后再爆北京律师潜规则私人助理

重磅大瓜!阿里P8潜规则之后再爆北京律师潜规则私人助理

点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各种潜规则,这本来就是常态,但有一点,你拿钱出来嫖,是要被抓的,但只是道德问题,要是利用社会关系网和权势进行潜规则,特别是对刚入行刚毕业的小姑娘下手,这就是性骚扰的刑事问题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一个行业也有一定的规则,比如公检法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能走的太近,每一个注册律师之间,也互相要有一定的约束。如果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因为几个律师的胡作非为乌烟瘴气,导致社会大众对律师行业的集体不信任,是行业最大的毒瘤!

 

所以我今天站出来,为很多已经被潜规则或者即将被侵害的女生说几句话,严厉谴责这些胆大包天的律师行业的老鼠屎们,还律师行业一片真正的蓝天!

 

那种愿意拿自己身体去换资源的女生除外!

 

最后还有新入行的律师新人或者助理基本啥权利都没有,每天累死累活的,不要轻易相信这些律师老油条们的承诺,他们的这些承诺狗屁都不如!  什么资源,什么客户最后还都是要你自己搞定,他们的本意就是白嫖,白嫖你听懂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3iki4W-KY-DB0i6Jk_yIbw

为什么隔壁张律师年纪轻轻就疯了?

来源 | 上流UpFlow(ID:heyupflow
 
最近,学法律的人看电视可能会有些悲喜交加。喜的是终于有国产综艺和电视剧重点讲到律师这个行业了,悲的是“编剧你不懂就别瞎写啊”。
先是讲述8位法学生的职场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热播,被普通网友称赞为励志、真实,却被专业人士批评真实的律所环境哪有那么高大上;后有号称都市律政剧的《精英律师》,却出现了1小时不低于5万的巨额咨询费、生造出一部根本不存在的《知识产权法》等情节。
难怪许多法学人不屑一顾:“劝那些真想从事法律这行的人少看点电视剧和综艺。”
那么学法究竟是什么样的实际体验,今天请跟着上流君一起拨开法学的层层迷雾,一探法学生和律师的日常。

学法之前:我以为我会是何以琛 

由于在普通人的一生里,与律师打交道的机会并不多,就算有,也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今天大部分普通人对律师的印象基本来自于影视剧的塑造。
TVB就有一批讲述律师的职业剧,诸如《壹号皇庭》、《怒火街头》、《律政强人》这类,最经典的荧幕形象莫过于这样一幕:男女主人公戴着头套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与对方律师和证人进行对质。
为什么隔壁张律师年纪轻轻就疯了?
许多人对律师这个职业的启蒙来源于TVB律政剧
内地剧近几年也有讲到律师的剧集,前有《何以笙箫默》,今年有正在播出的《精英律师》,只是它们对律师的刻画实在让业内人士无力吐槽,本质上是妥妥的玛丽苏恋爱剧。
但你发现了吗,几乎所有的内地影视剧里,律师的形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帅气多金的精英。
所谓精英,与之配套的必然有:有钱,整洁明亮且巨大到可以在里面开party的办公室,男士西装革履收拾利落,女士也得是职业套装一副律政俏佳人的样子。
一句话概括人们对律师的刻板印象就是:他们是上流人士,他们光鲜亮丽。
于是,在《令人心动的offer》里,实习生们每天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探讨正义。
为什么隔壁张律师年纪轻轻就疯了?
《令人心动的offer》里的律所宽敞明亮
于是《精英律师》中的资深律师罗槟,在助理之外,还雇着司机、秘书,一人独占可以俯瞰城市的大开间办公室,还能开出一小时不低于5万的咨询费价码。
为什么隔壁张律师年纪轻轻就疯了?
《精英律师》里1小时不低于5万的咨询费价格听起来很“精英”,但离现实太遥远

学法以后:原来我是张益达 

当然,这些剧情无一例外遭遇了法学生和律师们的无差别大面积吐槽:

看完这部剧,我妈估计又以为我以后可以年入百万了……

当我费劲巴拉通过司法考试,挤破头皮找到一份工作的时候,我该怎么跟他们解释我其实只能拿到五六千的工资?

先不说罗槟当地律协有没有出台相应的律师收费标准,就算允许按市场行情定价,一小时五万的咨询费得遇到多少像任晓年这样的土大款?

  • 律师的真实收入
根据上海市最新的律师服务政府指导价标准,律师收费有三种方式,分别是计件收费、按标的额比例收费和计时收费,其中计时收费标准给出的参考价是每小时200-3000元。
为什么隔壁张律师年纪轻轻就疯了?
来源:上海市发改委
按照市场定价,不同的律所收费标准也有着差异。据媒体报道,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年轻的律师可能一小时只收费几百元,而大部分资深律师的咨询费是一小时几千元,即便是资深律师或合伙人级别,报价也在3000-5000元之间,高于5000元的都不多见。
此外,律师行业也是严格遵循二八定律的行业,有的律师年入千万不是梦,有的律师连每年两千块的注册费都交不起。
根据职友集的一份样本量为3622的调查显示,北京律师每月收入在2万以下的占多数,所谓高薪只是少数人。
为什么隔壁张律师年纪轻轻就疯了?
来源:职友集
很多律师人到中年仍然没有自己稳定的案源,在拼死拼活地给合伙人打工(合伙人:律所创办人,相当于自己当老板)。这也就可以解释《精英律师》中的律所主任明知任晓年没什么道德底线仍然要留住这个客户,因为任晓年能给他们律所介绍案源。
没有案源,你再优秀也会沦落得和张益达一样,工作很久都接不到案子。
为什么隔壁张律师年纪轻轻就疯了?
  • 法考的难,主要看头发
坊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劝人学法天打雷劈。因为法学是典型的先苦后甜、胜者通吃的长线专业——这个专业要背最厚的书,参加最难的考试,忍受最低的一次就业率。
在法学院,背不完的法条是日常,搞不懂的法理是日常,写不出来论文也是日常,当然,头秃也是日常。
为什么隔壁张律师年纪轻轻就疯了?
学了法之后你就可以深深体会到——“专业选得好,年年期末胜高考”。
每次期末每个法学生都在行使紧急立法权,因为卷子上的内容全是自己编的……
为什么隔壁张律师年纪轻轻就疯了?
除了每个学期期末的摧残,法学生还要面临号称中国最难考试之一的司法考试(现在改名叫法考了)。
从2018年开始,国家司法考试改革为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考试人群从原来的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员,增加到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的工作人员,以及法律顾问、法律类仲裁员也需要参加并通过考试。
如果没有过,则意味着很多法律相关的职业你无法进入,法学专业的学生职业选择空间会更加狭窄。
司法考试涉及15门学科,358万字的教材,290多个共计220万字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150万字的真题,700多万字的基础阅读材料。
为什么隔壁张律师年纪轻轻就疯了?
《令人心动的offer》里,律师岳屾山提到,司法考试涉及的法律法规大概是500部
在我国实施司法考试16年来,全国共有619万余人次报名,截至目前有88.8万人通过司法考试,平均通过率仅14.3%。
这门考试到底有多难,看看通过的学霸同学们都是怎么复习的:
为什么隔壁张律师年纪轻轻就疯了?
划重点:12×30×7=2520个小时!你就说你啥时候玩手机愧疚过吧
司法考试是每一位法学生必须面对的一道坎,是就业的敲门砖。节目里看着十分优秀的八位素人嘉宾,司考通过率也不到一半。薛俊杰在成绩已经出来后,却迟迟不敢查,那种很希望能过,却又害怕没过的样子,像极了每一个被法考折磨的法学人。 
  • offer令人“心死”
不幸的是,千辛万苦过了法考,却并不能保证就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法学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在各个专业中也是垫底的。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达93.5%;其次是管理学,为93.2%;最低的是法学,为85.3%。
学法律的,要想专业对口就那几种就业方向:律师、公检法、公司法务……选择面窄,竞争压力大,不幸的毕业即失业。而有幸拿到offer的忙到头秃,工作996甚至007。
很多毕业生发现自己因为热爱自由选择了律师行业,却发现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令人心动的offer》里面,实习生们也是经常加班熬夜,这一点倒是非常符合律所的工作节奏。加班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照常上班,都是正常操作。
为什么隔壁张律师年纪轻轻就疯了?
梅桢在加班时接到丈夫打来的电话,也只能匆匆挂断
做了律师你就会发现,忙起来经常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就算是实习生也只能拿着饭碗在电脑桌前扒拉两口饭然后继续工作。
别人眼里的高谈阔论,背后是手机上写文书、地铁上联系法官、开一天电话会夜里继续加班的艰难。
为什么隔壁张律师年纪轻轻就疯了?
来源:微博
律师忙起来根本顾不上家庭和孩子,上流君认识的女律师,曾经两周没见过自己的小孩,孩子得了腮腺炎一周后自己才知道。
律师不仅工作比电视剧中忙,而且工作环境也比电视剧中恶劣太多了。光亮整洁宽敞的律所不是没有,只是离大部分律师的工作日常太远,独立办公室也是合伙人级别的才会有。
抛开那些宇宙级的大所不谈,大多数律所都是小作坊,所有人拥挤在不到100平的空间里,做着几千万甚至几千个亿的大案子。
而且就算是宇宙级的大所,每个律师的桌子上也是摆满了各种案卷,节目里那么整洁的桌面基本上是看不到的。
为什么隔壁张律师年纪轻轻就疯了?
知乎用户晒出来的部分案卷
  • 学法怎么谈恋爱
前有综艺里面颜值双商都超优秀的素人嘉宾,后有国产职业剧俗套的谈恋爱戏码,估计不少人以为律政界不仅挣得多,还容易脱单,俊男靓女俯拾即是。
但残酷的现实是:
“前女友不知道从哪里看的说学法律的出轨率高,就和我分了,那一刻我特别后悔学了法律,毕竟我不是查尔斯王子,谢了顶还能再找到漂亮的女朋友……”
这里必须告诉大家的是,学法律的人并不是出轨率高,而是离婚的时候容易让对方净身出户!
为什么隔壁张律师年纪轻轻就疯了?
法学院的情侣平时你侬我侬完全没问题,但是千万别一起讨论案例,尤其是有争议的热门案例,万一两个人观点相左,谁也说服不了谁,很容易上升为价值观问题,进而得出结论——你竟然认为这件案子该这样判!我们三观不合!分手吧!
在法学院待久了,你会发现果然是“亿年修得何以琛”,因为你根本就遇不上,只能摸着自己日渐稀少的头发,怀抱着厚厚的教材,继续在法学的道路上攀登。
为什么隔壁张律师年纪轻轻就疯了?
说了这么多,法学似乎是个神坑,坑了许多年少无知的少男少女。但是一旦你真的走进了法学院的大门,你会发现毕业后的你脱胎换骨,至少不那么容易被法学院以外的人坑。
学法的人其实都有着一些共通的特质:他们做事讲求逻辑,看待事物会更客观,追求秩序,对公平和正义有着崇高的敬意,是一群有理想、有热情的人。尽管有上面那些槽点,但法学人还是愿意一往无前,向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冲鸭!
为什么隔壁张律师年纪轻轻就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