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式困局

来源 | 达叔经济学

责任编辑 | 包不同

昨晚写完文章,有个读者是经销商老板,约达叔见见,看看有没有机会合作。

见了面,交换名片,一边聊生意,一边瞎扯淡。

经销商问,你是搞医疗的,也有感染类的产品,你们有和网红张文宏医生合作么?

达叔说,我们公司没有,我们集团隔壁公司,有人和他们科室合作,也请他来讲过课。

经销商问,最近网上风向很不对劲,从一片赞誉,突然变得喊打喊杀了,你怎么看这个事?

达叔说,专业人士,进入公共话语平台,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境,在一年前,他在微博上劝人不要喝粥,要多喝牛奶,就被网络暴力过一次了。

我和达婶,当时被困在家里,我们俩喝茶聊天,就给这个现象,我就起过一个名字,叫“张文宏式困境”。

这才中国,乃至全球,都是一种秀才遇到兵式的困境。

即使你是对的,但是不讨喜,不受欢迎,或在当下不被需要,那你就会很危险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1

经销商问,在全球发达国家,也会这样么?

达叔说,那是肯定的。

去年,还是懂帝在台上的时候,美国传染病专家福西,被气的摸脸掩笑,再后来被禁言,也是发生过的。

张文宏式困局

问题的关键是,专业主义,是否还被需要,是不是要被抛弃了,这才是最关键的。

民族主义、专业主义、民粹主义、精英主义,这些主义本质上都是工具,都是为目的服务的。

关键是我们的目的,现在是什么?

是要彻底把病毒清零,还是要实事求是。

经销商说,听你这话的意思,是没法清零了?

达叔说,我们都是做医学这块的,很多传染性的病毒,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被彻底干掉的,有几个?

乙肝、艾滋、甚至感冒这些病毒,绝大部分我们都是共存的,病毒和人类共存,不是一个新概念。

新冠只是病毒的一种,最终会不会和人类共存,不是中国人说了算的,甚至都不是人类说了算的,而是这个病毒变异的程度决定的

像SARS病毒,真的是被人类消灭的么?真的彻底消灭了么?

是人家SARS自己走的,毒性太强、死亡率太高、用力过猛,病毒把宿主干死的效率太高,一搞隔离,病毒自己把自己干绝种了。

只要病毒,对宿主不痛下杀手,不快速致死,再保持一定的传播性,和人类共存,就是有可能的。

经销商问,张文宏为什么当这个出头鸟?

达叔说,他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甚至都不是第二个。

我们搞医疗的,从去年疫情开始,如果仔细研究进展,有一个院士叫王辰,你有印象么?

经销商说,我们呼吸、重症领域的头部专家,和钟南山一个级别的,当然知道。

达叔说,2020年2月,疫情刚开始,他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就发表过这个观点,但是当时没人骂他。

张文宏式困局

经销商问,为啥王院士说这个观点,就没人骂?

达叔说,同样的话,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点,在不同的平台上说,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一,那个时候,疫情刚开始,的确不知道这个玩意,到底有多厉害,王院士本着专业态度,说专业性的话,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第二,在央视的平台上,代表这官方背景,也没人敢骂。

第三,疫情刚开始,所有人处于对疫情的无知、恐慌之中,普通人对专业的事,是几乎没有发言权的。

现在,张文宏差点喷成“卖国贼”、“投降主义”、“西药利益集团代言人”,不是网民自发的,而是被煽动起来的。

最大的爆发点,来自原卫生部长高强,发布的文章,被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转载了。

张文宏式困局

新闻工作者,是最希望出事的,也是很肮脏的行业,一旦看到风向发生变化,是最容易随风摇摆的。

有骨气的,基本都被摆平出局了。

所以,言论一经发酵,就容易越来越左拐。

张文宏式困局

张文宏式困局

张文宏式困局

从整篇的文章里,你是看不到什么数据、医学常识、严谨推理的,更多的是情绪、制度对比,满满的自豪感等情绪。

一年多来,我们在防疫方面取得的良好成绩,刚好和网络上的情绪,完全匹配,大家已经忘记了,真正的对手是病毒,而不是英美。

你能不能打败英美,是一回事,能不能打败新冠病毒,是另外一回事。

但是,这个解释起来,是很复杂的,接受起来,也很困难。

而张文宏被痛骂,和高强文章+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

专业主义,在历次舆论争夺中,都是处于下风的,理性是很难传播的。

大家更喜欢情绪,那些被放任的情绪宣泄,是可怕的。

比如,咱俩都是干医疗的,现在一个刚毕业的医学生,和古代的神医华佗比,谁的医术更高?

经销商想了一下说,那还是现在刚毕业的医学生,水平更高。

达叔说,对,但是你要是在微博上这么写,绝大部分人是不接受的,觉得你是在胡扯,你在污蔑神医华佗。

2

经销商说,你举华佗的例子,的确可能会伤害到一些人的感情。

达叔说,那咱们来聊最近的事。

去年有一些节目,讲近百岁专家,仍然坚持上手术台去给患者做手术,你看了吧?

经销商嘿嘿笑,说,看了。

达叔问,你信么?

经销商说,外科手术是个体力活,到一定年纪,就干不动了,年纪大了,眼花、手抖、反应迟缓,速度也下来了,我是不信的。

达叔说,但是一般普通人,就感动的眼泪哗哗的。

经销商问,那你觉得是张文宏发挥失常么?

达叔说,张主任,作为一个秉持专业主义的医生,在长期的发言里,无论是采访,演讲,还是自媒体,尺度拿捏非常到位的了

即使面对最难的中医话题,他也是自嘲说自己水平不够,没法评价。

到目前为止,没有抨击任何人、没有站队,所有的言论几乎都是就事论事,恪守一个专业人士的底线,不吹不黑。

个性鲜明,坦率真诚。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他当不了院长,获不了大奖,他自己都说,自己只适合走专业路线,走不了行政路线

经销商说,上次他们院长,喝酒出事,你知道吧?

达叔说,知道,能因为喝酒的事下台,业内也是比较罕见的。

很多机构,都不同程度的出现,外行领导内行,专业路线不够扎实,就专攻行政路线了。

你看南京这次疫情,刚被免的卫健委主任,履历就特别有意思,是从土壤肥料站起来的。

搞农科、林业,最近两年才转了卫健委主任,要是没有二次疫情,是完全没事的。

张文宏式困局

经销商说,你这货,之前写过和体制的聊天,FC#56 盐、培训机构、楼市的工具属性探讨 ,讲过他们职场的命运,可能被某个突发事件,弄崩了。

那为啥大组织,经常会发生外行领导内行?这也是全球的共性么?

达叔说,是的。

比如你看我是做业务的,我就观察,很多人业务做的越好,在其他方面,比如管理,就容易出现短板。

有很多人讨论,管理到底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

如果很多大组织,都出现这种情况,肯定是有一定必然性的,在那个级别、那个岗位,具体的事务性已经不重要了。

调动资源、人际处理、战略方向、忠诚可信,可能都比专业性,更重要

经销商说,你这货,逻辑都快把我给绕糊涂了,那个原部长高强,也不是医学出身的,和你一样是搞经济出身的,他发表的言论,充满了情绪。

对这个现象,你是不满意的。

但你对外行管内行,也表达了理解,你这不是矛盾的么?

达叔说,完全不矛盾,我看的比你深,所以我才会说,这是“张文宏式困境”。

像张文宏这样的专业人士,他们在行政路线上,杀不到顶端的,连院长都当不了,更不谈部长了。

很多行业,都是这样,外行领导内行,一时半会是改不了的,也不会改

问题的关键点是,外行知不知道自己是外行,能不能包容内行,要不要打倒内行,会不会给内行专家扣帽子

这才是最关键的。

聪慧的领导,知道自己是外行,功可以自己领、事让内行手下干,但绝对不卸磨杀驴,自己吃肉,还把做事的人打倒。

医生,在所有国家、所有时代,都是受保护的对象,哪怕是战争期间,双方都不杀医生的,都要好吃好喝养着为己所用。

经销商问,那为啥很多人喊打喊杀的,感觉要把张医生弄成敌人?

达叔说,农夫与蛇的故事,随时都在上演。

他们分不清好人,也分不清坏人,只要达到级别比他们高,过的比他们好的,被打倒,他们都拍手叫好。

张文宏们,如果都不说话了,这事就尴尬了,我们又亲手毁了一个好人。

经销商问,咋还有个“又”字?

达叔说,疫情刚爆发,有个病毒专家,叫管轶,他是当年最早分离出SARS病毒的。

疫情刚爆发,他就到了武汉,他说,这个病毒很严重,预计SARS的十倍,作为一个病毒学家,认为新冠是个长跑,看不到终点。

然后管轶就被骂崩溃了,还被骂是疫情的逃兵。

现在回过头来看,疫情最初的判断,高福、钟南山、管轶三个大专家中,管轶的观点,最接近真相。

但是,我们绝大部分人,现在把这个人都忘了。

为啥?

因为人家不说话了。

张文宏式困境的一个解法,就是不和你们玩了,不说了,把哨子扔掉,过起自己的小日子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D8sO6n0_TBR5Ul-r-wK6w

友军的回马枪

友军的回马枪
7月29日凌晨1点11分,张文宏医生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了一篇很长的文章,乃悟数了数,一共1698个字。
 
这篇文章回答了三个问题,南京这轮疫情的走向;疫苗到底有没有用;未来该怎么和病毒共存。
 
关于怎么和病毒共存,张文宏着墨最少,他说未来中国选择的方式,一定是既保证与世界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与世界的互通,又能保障国民免于对病毒的恐惧。
 
作为疫情期间最火的医生,张文宏有不少民间敌人。比如他说过说非常时期,要增强免疫力,补充高蛋白,家长不要给小孩子喝粥:
 
要多吃鸡蛋和牛奶。
 
这句话可是炸了爷爷奶奶们的锅了,张悟本时代囤的绿豆还有好多呢,你说不喝就不喝?
 
当然,张文宏医生也懂得保护自己,他在中医问题上的态度就比较模糊,成功稳定了基本盘。
 
但这次的长微博可算是犯了忌讳了。网友们把他的第三部分解读为“投降主义”,学习欧美的躺平做法,帽子扣了一顶又一顶地扣在了中国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新冠防疫专家救治组组长的头上。
 
高潮在一周后的8月5日到来了。
 
77岁高龄的前卫生部长高强在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官网上发表一篇题为《“与病毒共存”可行吗?》的文章。高部长说,人类与病毒是“有你无我、你死我活”的关系,有些专家“既宣扬德尔塔病毒的严重威胁,又主张与病毒长期共存”是存在矛盾的,应“打消与病毒共存的想法”。
 
在这篇迅速被人民日报旗下健康时报转载的文章里,高部长也有金句:
 
从来没有人类与病毒长期共存。
 
乃悟觉得,网友们骂张医生可以理解,大家大多没接触过医学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的天花板可能就是高考时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但高部长这么说就有点奇怪了。
 
根据病毒分类学会的统计,现有已经分类的病毒至少已经超过4000种。到目前为止,人类真正意义上消灭的病毒只有天花,连脊髓灰质炎都还有残余势力。更别提中国有上亿人携带的乙肝和世界性难题艾滋病了。
 
瞭望整理了国内支持长期共存的专家观点,里面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钟南山院士、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等等。
 
这些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张文宏医生类似,既要保证动态清零,保证疫苗注射率,也要做好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
 
很多写文章支持张文宏医生的人以为高部长不知道这些吗?就在去年4月,他还在卫生经济学会上撰文称,一些人称只有消灭病毒中国才能恢复常态,是违反生物发展规律,也违法辩证法。新冠病毒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完全消灭,有可能在世界上长期存在,难道国家永远处于封闭状态,不能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吗?
 
至于前几天他为什么改变了观点乃悟不知道,只知道这不是高部长第一次和上海卫生系统的人起冲突。
 
高强部长当年上任时,正值SARS肆虐。据原上海长征医院副院长缪晓辉回忆,当年卫生部要求门诊恢复病人一律测体温,结果到了上海,被上海市防治非典专家咨询组组长翁心华给顶了回去。
 
还有一次,卫生部要更新SARS防控方案,在诊断标准中去除了流行病学史。又是在上海,翁心华坚决拍了桌子,直到逼迫北京修改方案。
 
除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教授这个身份外,翁心华还有个身份:
 
张文宏的老师。
友军的回马枪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3SMVmRyDdATDdjPODfaZg

让张文宏继续说话,天塌不下来

◎作者 | 张明扬

◎来源 | 冰川思享号(icereview)

 

让张文宏继续说话,天塌不下来
保卫张文宏,就是保卫科学精神在抗疫中的主导性,就是保卫理性和心智,就是保卫我们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免于化为泡影。我们可以不相信长期共存,但必须让张文宏继续说话。
这几天,张文宏医生正经历着一场风急雨骤的大批判,力度之烈规格之高,为去年年初疫情爆发以来之最。
让张文宏继续说话,天塌不下来
靶子是张文宏医生于7月29日凌晨发布的一条微博。
他在微博上说, “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我们曾经经过的还不是最艰难的,更艰难的事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
坦白说,张文宏这番表态并无什么特别的新意,他代表的只是全球医学界,当然也包括中国医学界对抗疫的一种主流看法,姑且称之为“长期共存派”。
张文宏的表态引发了国内“坚决清零派”的强力反弹,张文宏甚至也得到了一顶深文周纳的大帽子:投降主义。    
对张文宏和“长期共存”最激烈的批评来自两篇文章。
一篇是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的撰文《“与病毒共存”可行吗?》,声称“英、美等国的‘与病毒共存’,已经给全球的抗疫形势带来了严重后果,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
让张文宏继续说话,天塌不下来
还有一篇是北大教授张颐武刊登在《环球时报》上的评论:《继续全面防控,不要中了西方的连环计》,认为“与病毒共存”就像“劝一个考试成绩远胜落后生的优等生,要借鉴差生的学习方法。这不是为了中国,而是别有深意”。
高强那篇文章发表后,网上很多人如获至宝,或是出于流量的考虑,或是出于批倒张文宏的考虑,将这篇文章拔高为央媒批驳“长期共存”的最终定调,从而引发了巨大的舆情。
我身边一些支持“长期共存”的医生和媒体人也由此陷入了悲观的情绪中,我也是其中一个。
就我个人来说,不满自然缘于我所支持的观点,也就是“长期共存”论的被批判,但这或许也没那么重要,最愤懑的是,张文宏,这样一位自2020年初疫情以来,一跃成为中国最高声望的医生,代表着中国医学界科学界专业判断的发声之人,竟然遭到了如此夹枪带棒的不专业批判。
让张文宏继续说话,天塌不下来
让张文宏继续说话,天塌不下来
让张文宏继续说话,天塌不下来
▲一些网友对张文宏的谩骂(图/网络)
张文宏不是不能批评,但我更希望这样的批评来自医学界内部的争论,而不是充满意识形态口吻的攻讦;“长期共存”论也未必是最终答案,但我更希望它在舆论场中得到充分的呈现、展示、被讨论,乃至基于科学和公共政策的正常批评,而不是将一个有讨论空间的专业议题无限政治化。
 甚至我可以接受,医学视角不是决定未来抗疫政策的唯一基准,抗疫政策的转变可能也应综合考量政府治理、群众心理、代际差异、地方行政能力高低等等因素,但是,可以让张文宏继续说医生该说的话么?
让张文宏继续说话,天塌不下来
张文宏的最近一次公开发言,很可能就是7月29日的那条微博,在此之后,面对纷纷扰扰的批评,他一言不发保持着沉默。
我们无从而知,张文宏是失望,还是伤心,甚至是迷茫,但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他的恐惧。
让张文宏继续说话,天塌不下来
▲来自医生对张文宏的支持(图/网络)
张文宏当然不会真的恐惧,在这一年多的抗疫中,他见多了惊涛骇浪,和全体中国人一起经历过混乱、无望、曙光、胜利,他所能奉献的一切,无非是专业和勇于发声。
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正是张文宏持续的发声,令他们在这一年多获得了免于恐惧、免于谣言的自由。
如果张文宏因为恐惧口诛笔伐,而减少专业的发声,那么,公众何从相信,医学与直言,还将继续是这场抗疫持久战的主导性力量?
从这一年多来看,张文宏是中国医学界面向公众时,所能推出的最佳抗疫代言人。他集温和与勇气、敢于发声与话语分寸感、专业理性与抚慰公众心理,等等看似互相冲突的价值导向于一身。从某种程度上,张文宏的抗疫话语体系是当下中国医学界、公众、以及政府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张文宏这样一位“最大公约数”都惮于发声,试问,中国医学界还有谁敢单枪匹马再凭科学话语谈论疫情?
张文宏自然是中国最顶级的传染医学专家,而他在这场疫情中的角色则超越了狭义的医学本身——本着人文关怀与公众坦诚相见,用科学话语驱除萦绕公众周围的非理性恐惧与自大。
当另外一种自居道德制高点的非理性向张文宏袭来时,我们难道不应该站出来为他发声么?
保卫张文宏,就是保卫科学精神在抗疫中的主导性,就是保卫理性和心智,就是保卫我们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免于化为泡影。
我们可以不相信长期共存,但必须让张文宏继续说话。
相比与病毒共存,更可怕的是与愚昧共存,尤其是那种充满攻击性的前现代愚昧。
那做个交换吧,如果张文宏今天发声,我就旗帜鲜明的接受与愚昧长期共存。
毕竟,人类无法清零的不仅是病毒,更是愚昧。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28kgMuZVscg0uzGFYH9lA

2020年度人物:张文宏

 

2020年度人物:张文宏

 

作者:量子君   来源:量子学派

2020年度人物:张文宏

 

不要崇拜任何人,这是张文宏的话。

是的,不要崇拜张文宏。

因为,每一个崇拜者最终都是反偶像的。

那些乐于造神的人,一定也毁人不倦。

 

不过,在2020年快要结束的时候,

还是要说一句话,不崇拜,但要记住。

在2020年这样一个“不确定性”的时代,

张带来了某种专业上甚至精神上的“确定性”。

 

我们无法定义伟大,却可以量化稀缺。

张文宏,无疑是这个社会特别紧缺的人口。

我们从以下角度,来梳理这个心中的年度人物:

真诚,率性,温暖,犀利,理性,通透,务实,专业。

 

01

真  诚

 

很多场合,张文宏都拒绝谈自己。

 

有记者问:

“作为主任的华山医院感染科,有着中国最强的传染病团队,您当初上大学为什么选择了感染病学?”

 

这是挖掘个人血泪史苦难史的套路,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就不自觉的“崇高”起来。

 

一旦失去内心的真诚,虚伪的气氛就会霎那膨胀。

 

张文宏适时打住了记者的话题:

“采访我个人就没有意思了,我就一个乡下人,跑到上海,读完书留下来工作而已。但你说到传染病,我觉得这个可以好好聊聊……”

 

他不以泪服人,他真诚务实,他勤奋认真,他从不夹带私货。

 

有人说:张文宏医生这样的人,大抵是上海这座以东西交汇为底色的城市,追求专业主义精英治理的最新标杆。

 

2020年度人物:张文宏

 

真诚是无敌的,但真诚也带来麻烦:

他说从不相信病毒源头,只相信证据。

 

这一句非常真诚的话,带来无数骂声。

越是没有文化的人,越不愿意接受科学观点。

 

02

率  性

 

年初疫情到了关键时候,所有人都很累。

张文宏做了一个决定,把所有岗位的医生全部换下来,换成谁? 

换成科室所有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在宣誓的时候不是说吗?

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着困难上。

 

2020年度人物:张文宏

 

张文宏开了个小组的会议,共产党员现在马上给我上去,不管你同意或者不同意,你都得上去,心理上是为了信仰上去也好,是因为党的约束上去也好,没有讨价还价,肯定是上去,我自己也上去。

这句话不是只要求别人,也是要求自己。

 

张文宏这位身先士卒的支部书记,承担了医院隔离病房的大量医疗工作。

 

他还说过另外一些话,比如:

“书读多了,就知道不能欺负老实人,要善待年龄比你低、权力没有你大的人……”

 

可能这些话许多人不喜欢听,但他的率性,换来更多人的尊重。

 

但率性总会得罪一些阴沟里的虫子,一旦哪一天虎落平阳,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

 

03

温  暖

 

疫情肆虐的3月份,很多海外学子也在担心疫情传播。

 

2020年度人物:张文宏

 

张文宏作为专家连通了一次电话,以下是他对那些学生的劝告:

所以这段时间,只要你能保持在空旷的地方,跑步散步都没有关系。

 

如果环境空旷,就你一个人,完全不需要戴口罩,没有什么意义。

 

和别人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避免拥挤人群,选人少的时间去超市自助付款,不和别人近距离接触,就没关系。

 

这个病,年纪越轻,病情越轻。

年轻一代不用太过担心,没问题。

 

幽默、风趣的回答,非常温暖的为这些孩子们服务。

 

04

犀  利

 

但对待另一些人,他又非常犀利。

一女记者问他,这么久在病房想不想妈妈。

张文宏反问道:

“我问你,哪个孩子不想念自己的母亲呢?”

 

可以明显看出他隐忍的愤怒,怼得大快人心。

对这样的反常识提问,他一点也不将就。

 

2020年度人物:张文宏

 

媒体的弱智问题非常多。

有人去世问人家亲人:

“你难过不难过?想不想他?”

为了煽情,常常有这种背叛人性常识的采访。

 

面对这些没有常识的问题,他绝不纵容。

当有人说只要把康复者的血清,输入感染者体内,感染者就像换个人一样时。

张文宏犀利地批评道:

“输入康复血清,患者马上康复,这是电影!”

 

05

理  性

 

对于复工,他曾经说过:

不尽快复工,死亡率将高于新冠肺炎。

 

他反对过度宣传,因为这样迎合了民众过分恐慌的心理。

 

其实,复工不会带来疫情的反弹,不科学的防护才会。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多人要吃饭,要生活,要赚钱,要看病。

 

2020年度人物:张文宏

 

如果经济停滞,大家没地方买菜、买药、谋生、谋出路,因贫困病患死亡的人口,可能要高于新冠肺炎。

 

尽管,这个发言引发争议,但它饱含的忧国忧民意识值得铭记:

病毒可怕,但一个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陷入停滞,更可怕。

病毒不会只攻击穷人病人,但他们更需要活下去。

 

这是一种理性思考,理性的背后,也透露出对现实的洞察: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可解世间惆怅,可让父母安康,可护幼子成长

 

06

通  透

 

有些人非常简单,但同样通透。

这是一种世事洞明的智慧,但又不追求人情练达。

张文宏说他不喜欢网红这样的字眼,他之所以成为网红是因为社会缺乏沟通。

 

他名气日甚,却并没有志得意满。

他为民众所敬重,但拒绝伟光正。

而且,他也不认为自己到底有多少人喜欢。

 

2020年度人物:张文宏

 

“当大幕落下(指疫情结束),我自然会非常安静地离开。过了这个时间,你到我们医院里,看见绕着墙根走路的那个人,就是我,很低调。

但是,这个疫情来了,我们整个医护工作者,就必须讲话,因为我们讲的是事实。”

 

这是一个医生的真心话。从这话里,我还听出几分悲哀

也许他内心深处知道,他的真诚直率,可能并不会让人喜欢。

一切回归正常后,他终究认为自己只是个平凡的医生。

 

2020年这一切的关注和膜拜,终究只是镜花水月。

 

07

踏  实

 

张不说假话,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

他有同理心,有共情心,不自以为是不骄傲自大。

他不虚头巴脑,不打太极,不浪费时间,踏实认真。

 

综合起来就是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废话套话,反对虚伪矫饰,反对狂妄自大,反对不学无术,反对煽情做作…….

 

2020年度人物:张文宏

 

有的地方只要出现一例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就狂喊“战时XX”。这是让人觉得安全,还是闹心?

一上来就煽情,嘴上都是浓浓的“官本位”味道。

张文宏就不是这样的人,他与这类人,完全是话语体系不同。

 

上海出现一个本土病例,张文宏在微博上是这样说的:

按照中国目前的经验,我们的追踪能力快过病毒的传播能力,因为我们的追踪总能跑到病毒的前面。我们会扩大病人的接触范围,实施扩大检测,发现潜在的病例。

 

这种策略,就是“新常态”下的“动态清零策略”。希望大家能够越来越习惯当前的抗疫策略,不要因为出现偶发的病例,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没有喊口号,没有挥大旗,踏实诚恳,轻描淡写,就把该办的事情办了。

 

上海无战事,只因张文宏。

 

08

专  业

 

低调沉稳,跟专业关系最大。

 

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都市,承担了中国多半国际航班和物流的压力。

疫情期间上海的社会生活张驰有度,没有出现过紧张状况。

不得不说,与张文宏这个专业的把关者是有莫大关系。

 

上海还是第一个对湖北人解禁的城市,从未对任何地区发布过歧视性准入政策。

不仅专业,而且自律,这就是治理水平与文明程度。

 

最近,英国出现了变异毒株。

这对中国的疫情防控有多大影响,人心慌乱。

 

“上市的疫苗会失效吗?”

“还有没有必要进行接种??”

 

2020年度人物:张文宏

 

张文宏表示:

英国突变株并不意外,不影响疫苗正常接种。

 

病毒在传播中不断出现变异,并出现优势株是必然的,是生物进化的自然现象。

 

病毒每天都会发生突变,一旦发现对疫苗无效的变异,可以很容易地对疫苗进行调整,就像我们在流感疫苗上做的那样。

 

有理有据,这就是专业的力量。

 

年度人物“张文宏”

 

总体来说,张文宏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普通人。

他从不标傍崇高,也不刻意伟大。

 

他的话语太接地气,完全不受电视里雄浑激荡音乐的影响。

“对于普通人它就是一份工作,不要用高尚来绑架别人。”

“我不鼓励加班加点,抛弃家庭,无休无止工作是不人道的。”

 

2020年度人物:张文宏

 

他为什么成为我们心中的年度人物?

很简单,因为他没有认为自己有多伟大。

不需要多么崇高,只需要脚踏实地

不需要多少权力,只需要恪守本职

不需要多少泪水,只需要真诚率真

不需要多少勋章,只需要回归常识

 

最后我们评价:

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一个散发着人性光辉的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zq-yj9DF7lbS2im9WOG-Q

全球150万+,张文宏教授到华为现身说法

据悉,48日晚华为公司邀请了张文宏教授到上研所解答全球海外员工及家属抗疫问题,时长2小时,氛围轻松愉快,部分网友总结了会上张教授的几个观点,仅供参考:

 

全球150万+,张文宏教授到华为现身说法

 

1.温度:不要太指望随着温度升高新冠病毒会消失,新冠状病毒可能要在50℃环境下才会失活,除了赤道地区,基本上达不到这种环境条件。

 

全球150万+,张文宏教授到华为现身说法
2.疫苗:不要太指望短期内疫苗上市,目前疫苗研发最快的是中国与美国,其中中国与法国正在进行疫苗实验合作,如在猴子(灵长类动物)身上实验,疫苗上市至少要一年半。
 
全球150万+,张文宏教授到华为现身说法
3.时间:张教授:“如果1-2个月全球疫情能结束的话,我就没必要来华为解答抗疫问题了,预计全球疫情会持续1-2年,东亚、东南亚范围基本处于可控范围,包括日本、新加坡等。未来相当长时间可能会处于医疗系统非常敏感,大家工作不慌不忙的常态化阶段。”
 
4.国家:目前张教授最担心的疫情国家分别是:印度、南美以及非洲,主要是这些国家医疗条件相对落后,饮食营养较差。
 
全球150万+,张文宏教授到华为现身说法
5.预防:
1)洗手时最关键的,一定要疯狂洗手;
2)保持充足的睡觉,不要熬夜;
3)与人交流,即便戴口罩仍然要保持安全距离,切记不能凑到一起交谈。
 
6.症状:
1)发烧、咳嗽不完全是新冠重症表现,如果在国外医疗资源紧缺地区,可先自行隔离恢复,避免去医院可能导致交叉感染;
2)但是以下情况,需要额外注意:如果发现自己爬楼梯,从一楼到三楼有明显气喘、无力迹象或者平地行走200米有明显气喘、胸闷迹象,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不能大意。
 
全球150万+,张文宏教授到华为现身说法
7.饮食:
首先对于新冠病毒,目前没有药到病除的特效药,大多人(尤其年轻人)可以靠营养治疗康复,其中的关键是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张教授对轻症患者的日常饮食要求:一天至少要保证两个鸡蛋、两杯牛奶、一顿有鱼、一顿有牛肉。(张教授认为白粥和米饭蛋白质含量是远不够的,少吃咸菜)
 
8.病例(上海):
目前以上海所有病例统计来看,小孩感染患者都是轻症,80%患者通过饮食、中西医辅助治疗可自愈;20%患者需要依靠吸氧治疗,两个星期左右可自愈;只有3%~5%的重症患者需要插管治疗。
 
9.治愈后:
1)治愈后基本不留后遗症,不会出现类似SARS的肺纤维化;
2)治愈后患者不会再传染给他人;
3)治愈后的抗体免疫力,目前吃不太准,不能绝对说有了抗体后以后就完全没问题。
 
全球150万+,张文宏教授到华为现身说法
10.办公:
1)据上海病例统计,目前没有足够或直接证据表面新冠病毒通过中央空调传播,上海所有病例都能追溯到具体传播途径;
2)从统计来看气溶胶传播并不是主要传播途径,办公环境具有最大风险的地方是电梯;
3)办公环境有窗开窗,没窗建议还是带口罩为好。
 
11.口 罩: 
1)如果是正常生活情况,口罩没必要严格按照4小时一换,张教授口罩在家也是摘下来,找个有阳光的地方晒下后再戴,没有太大问题,注意看仔细正反面就好;
 
2)有一点要注意,千万不能与附近人同时摘掉口罩,尤其在飞机上,切记不能与隔壁人同时摘掉口罩吃饭。
 
12.健 康:
1)疫情期间,不要太劳累自己,疲劳过度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2)不要太瘦了,太瘦了说明营养不太均衡,要合理膳食,尤其蛋白质摄入;
3)也不能太胖了,过度肥胖,重症时影响很大;
4)担心吃的多,导致肥胖,建议多加强锻炼,尤其早起人少时,出门跑几圈,跑步是很好的锻炼;
5)不要在家一次性宅太久,目前户外是安全的,尤其人少的公园,可以多去走走,保持安全距离就好。
全球150万+,张文宏教授到华为现身说法
总结来看,平日多摄入蛋白质、勤洗手、加强锻炼,保持好心情!
来源:微博博主“今天你们被开除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