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撑起千亿级“微醺”市场,红杉、高瓴、IDG、经纬已入局

90后撑起千亿级“微醺”市场,红杉、高瓴、IDG、经纬已入局

90后撑起千亿级“微醺”市场,红杉、高瓴、IDG、经纬已入局

年轻人酒杯中的微醺之战,似乎即将蓄势待发。

文丨曹玮钰

来源丨投中网

喝酒,逐渐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日常。

 

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92年的杨晓牧“只想回家瘫着”。窗外夜幕降临,城市不再喧嚣,回到家中的杨晓牧,习惯性地从冰箱选出一支精酿啤酒,便瘫坐在懒人沙发上,打开一档综艺,细品着冰爽的啤酒入口,一天的紧张和疲惫也渐渐消去。

 

像杨晓牧这样的年轻人已不在少数。相关数据显示,90后、95后年轻消费者已经成为当今酒饮市场的主力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轻消费者的入场,酒饮行业迎来多个细分机会,敏锐资本也早已展开布局。

 

新式白酒是资本押注的重地之一。江小白背后早已有红杉、高瓴、IDG以及黑蚁资本、天图资本等明星资本支持,新式白酒品牌开山背后亦有高瓴创投、源码资本、元生资本等重量资本。

 

发展势头迅猛的低度酒饮也获得了多家资本的青睐。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经纬中国千万投资押注新锐果酒品牌MissBerry贝瑞甜心,真格基金数百美元投资低度酒饮品牌利口白,青梅酒品牌冰青背后也有京东千树资本、君洋资本、宝海投资等多家机构支持。

 

年轻人酒杯中的微醺之战,似乎即将蓄势待发。

 

90后,酒饮市场的新晋主力

 

这届年轻人有多爱喝酒?

 

“大酒每个月一到两次,小酒蛮经常的,每周差不多两到三次。”

 

90后的Rachel是深圳一家公司战投部的投资经理,身处表面光鲜实则高压焦虑的投资行业,“想喝一杯”通常是Rachel忙碌一天后脑海中的常见念头。约上几个好友来一杯“下班酒”,不仅是她日常疏压的有效方法,也成了如吃饭、睡觉般日常的生活方式。

 

诸如Rachel这样的年轻消费者,已经成为酒饮市场的“实力金主”。

 

《天猫酒水线上消费数据报告》显示,90后年轻消费群正逐渐成长为线上酒水消费的主要驱动力。而在线下,餐饮、酒吧作为酒水最大的两个消费场景,90后的贡献率已经达到六成。

 

这届年轻人不仅爱喝酒,喝酒的方式也多样有趣。

 

2020年的夏天,周杰伦一曲《Mojito》曾掀起网友自制莫吉托酒的热潮,数家电商的莫吉托基酒卖到断货。李子柒亦以一坛自酿青梅酒带动无数网友酿酒,一时间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晒出的高颜值自酿果酒比比皆是。

 

90后女生谢怡然也是乐于自制酒饮的年轻人之一。在她的冰箱里,常年塞满金酒、朗姆酒等各式洋酒,调酒工具也十分齐全。不加班的日子里,谢怡然偶尔会为自己调制一杯“睡前酒”,金酒配汤力水,搭上新鲜青柠和薄荷叶,调酒过程“有趣又解压”。

 

懂得调酒乐趣的年轻人已不在少数。天猫国际《年轻人洋酒消费报告》显示,在天猫国际平台,一半以上18-29岁的年轻人群会购买不同种类的洋酒基酒,并选择最适合的进口气泡水、汤力水、功能饮料等调配来喝。

 

值得注意的是,以“悦己”主导的消费语境之下,这届年轻人追求“喝的是快乐”。买醉的饮酒需求正在被年轻人遗弃,健康微醺愈发成为年轻人的喝酒共识。

 

在这样的诉求下,年轻人的酒单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投中网在对多位90后、95后采访后发现,更易入口的低度酒类更受青睐,比如精酿啤酒、果味起泡酒,以及金酒、利口酒等可以借助调酒中和烈性的洋酒是受访年轻人的常见选择。

 

罗兰贝格的报告数据显示,中国30岁以下消费者的酒类消费中,啤酒占比高达52%,葡萄酒13%,预调酒11%,调味啤酒7%,白酒仅占8%。

 

年轻人对高度酒的不甚感冒,让传统酒饮市场的“巨头”白酒略显尴尬。近年来“90后不爱喝白酒”的论调比比皆是。不久前,茅台前董事长一句“年轻人不喝茅台就是不懂事”在B站和知乎掀起了热烈讨论。

 

从事酒饮品牌孵化的投资人李东坤看来,这一现象更多反映出两代消费者不同的消费习惯。

 

“90后的上一代基本都是60后70后,观念比较传统,所处时代的物流基础差、信息交流闭塞、酒类消费品选择少、购买力不强,再加上传统文化对白酒的烘托作用,营造出‘白酒是国酒’、‘白酒代表中国文化’、‘送名贵酒有面子’等价值观,慢慢地培养出如今的白酒消费市场和消费习惯”,李东坤表示。

 

“如今年轻人看待酒饮的方式和价值观更加立体和丰富,注重个性化的90后消费者会追求不同品类的酒饮”。

 

年轻人的酒杯,资本的战场

 

随着90后为主的新人群成为“喝酒的主力”,酒饮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变化。

 

在经纬中国的合伙人王华东看来,酒饮市场正在迎来三个趋势,一是线上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二是消费者对新品牌的接纳程度逐步变高,三是行业会产生基于细分人群的品牌机会。

 

事实上,年轻人的酒杯中摇晃着的数个市场机会,早已让资本闻风而动。

 

2020年以来,尽管白酒产销量持续走低,“年轻人不喝白酒”争议不止,但白酒板块在二级市场颇受追捧,一级市场也对白酒赛道频频出手。

 

最瞩目的或属面向年轻消费者的白酒品牌江小白。2020年9月,江小白宣布完成新一轮C轮融资。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江小白C轮投后估值或将超过130亿元。主打年轻人“青春小酒”的江小白,早已吸引诸如红杉、高瓴、IDG以及黑蚁资本、天图资本明星资本的加入。

 

2020年6月,新式白酒品牌开山宣布完成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元生资本领投,高瓴创投、源码资本跟投。开山白酒定位新中式白酒,瞄准80、90后正处于口味养成期的消费者,高瓴资本和源码资本已连续加注。

 

除了千亿级别的白酒市场,果酒等低度酒饮赛道也备受资本青睐。

 

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曾连续3个月蝉联天猫果酒类目排名第一的水果酒品牌贝瑞甜心(MissBerry)于近期获得经纬中国独家投资的数千万融资;低度酒饮品牌利口白获得真格基金数百万美元融资;青梅酒品牌冰青完成A+轮融资,背后资方京东千树资本、君洋资本、宝海投资、德商资本及千章资本等多家机构。

 

低度酒饮已到“爆发前夜”

 

值得注意的是,以果酒和预调酒为主的低度酒饮正值迅猛的增长势头。

 

天猫数据显示,果酒和预调酒是天猫增长最快的酒品类,每年约有300%的高速增长。

 

“从目前消费者、媒介和渠道等信息判断,低度酒饮市场已经到了爆发前夜”,经纬中国投资经理李超岑向投中网表示,“低度酒产品通常价格较低,包装精美,主打健康无添加,并带有一定生活方式的引导,很适合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直播等渠道推广转化”。

 

李超岑向投中网分析,“目前在这一赛道主要分为预调酒、果酒和米酒等品类,除了品牌RIO在预调酒中市占率较高,果酒和米酒品类都相对分散,暂时还没有出现有品牌力的大公司。但综合来看,低度酒领域有生长出1-2家10-20亿收入规模体量公司的潜力”。

 

峰瑞资本在报告《微醺时代:低度酒创业的机会在哪里》指出,从长期来看,一部分啤酒的市场份额会被酒精气泡水或者低度预调酒这样的低度酒产品取代,参考这类产品在美国日本市场的发展轨迹,这是未来十年预期会发生的事情。

 

针对低度酒饮项目的筛选,经纬中国的判断标准有以下三项,一是具备较强的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和品控能力,二是具备抓住线上流量红利和渠道红利,在淘系爆发过程中攥取最大红利,三是要有做线下餐饮渠道和流通渠道的经验和能力。

 

年轻人的口味总是难以预测,但酒杯中的微醺战争似乎即将蓄势待发。

90后撑起千亿级“微醺”市场,红杉、高瓴、IDG、经纬已入局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Zzu7ei-gbgr5O-Wc_pKRA

高瓴,再一次打破中国VC/PE圈历史

高瓴,再一次打破中国VC/PE圈历史

作者 | 任倩

报道 | 投资界PEdaily

 

高瓴资本又悄悄出手了。

 

4月30日,据彭博消息,高瓴目前启动多达130亿美元新募资,其中近100亿美元将投入并购,而余下的则将分配给成长型投资和风险投资,准备抓住疫情之下经济当中出现的新机会。随后,投资界(ID:pedaily2012)多方证实,高瓴确实正在进行新一轮募资。

 

高瓴新一轮募资开始于今年3月初。在美国疫情还没大规模爆发前,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与多家被投企业创始人,在硅谷举办了一场级别非常高的闭门会议,受邀者是全球众多富有家族和捐赠基金等世界级的投资人。彭博的报道透露了一些有趣的细节,Zoom创始人袁征上台作了一场分享,张磊还和袁征讨论了科技正在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回顾2020年过去四个月,在疫情与募资寒冬的双重叠压下,大多数VC/PE业务处于半休眠状态,但高瓴却异常活跃,不但领投了小红书、猿辅导、喜茶等一众独角兽,还在二级市场“扫货”。另外,100亿高瓴创投诞生,宣告高瓴全面布局早期创投领域。投资界获悉,自成立以来,高瓴创投60天已经收到超过1300份BP,聊了近700家企业,投资了其中9家公司。

 

至此,高瓴资本形成了全阶段投资——不但横跨了一、二级市场,同时也覆盖早期、VC、PE、Buyout等不同阶段,是Total Capital,即为被投企业提供全周期、全阶段资本和赋能解决方案的投资人,这是一条中国创投同行还没走过的路。

 

张磊海外闷声募资:

一出手就是900多亿,打破历史记录

 

今年3月,美国疫情爆发封锁防疫前夕,硅谷曾举行了一次高度私密、只有受邀才可参加的活动,攒局人是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赴会者是全球投资精英,以及高瓴潜在的LP。

 

正是在这场晚宴中,高瓴募集高达130亿美元资金的消息不胫而走。据彭博消息,知情人士称,高瓴此次募资近100亿美元将投入并购,其他的则分配给成长型投资和风险投资,准备抓住疫情之下经济当中出现的新机会。

 

一出手就是近1000亿的资金体量,足以让高瓴在眼下极度缺水的资本市场赚足眼球。不出意外的话,这次募资完成后,高瓴不仅可以成为亚洲私募股权投资最大蓄水池之一、卫冕2020年“募资王”,还将打破其自身保持的记录——2018年,高瓴曾成功募集106亿美元PE基金。 

 

这是高瓴与LP双向选择的结果。15年前,从拿到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2000万美元启动资金创立高瓴开始,张磊便成为腾讯、京东等一系列公司的早期投资人,回报颇丰。如今,高瓴已从最初一家投资于二级市场、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发展成为一家掌管650多亿美元的私募股权投资巨头。

 

而在高瓴的LP——全球顶尖大学的捐赠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及家族基金以及富有企业家们眼中,张磊“似乎从来不会压下糟糕的赌注”。

 

援引彭博报道,耶鲁大学捐赠基金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曾透露,高瓴是他们最赚钱的投资项目之一,已经为耶鲁带来了24亿美元的投资回报。

 

“那些大的机构将会排起长队,而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原因。”曾任得克萨斯州市政雇员退休系统私募股权主管,最近加入Windmuehle Funds的克里斯托弗·谢林认为,“高瓴对中国的市场、行业变化、投资趋势等等了如指掌,而且他们的投资回报确实高得令人难以置信。”

 

普林斯顿大学捐赠基金也是高瓴早期的投资方之一,其首席投资官安迪·戈尔登坦陈:“我们实质上并不是在投资亚洲,而是在投资张磊这个人,将资金交给他全权处置。”

 

自成立以来,高瓴几乎从未主动披露过投资成绩,但是来自得州大学捐赠基金的数据显示,扣除费用后,截至2019年6月的近十年年平均回报率大约为20%。

 

对价值投资的坚持,让张磊选择了将高瓴打造成亚洲独有的“长青基金”(Evergreen Fund)模式,这也是他能够说服那些超长期LP信任的关键而投资名单上一连串的知名公司如腾讯、京东、美团、蓝月亮、百丽、格力电器等,则是最有力的佐证。

 

15年投资战绩

巨头背后为什么都是高瓴?

 

翻开高瓴的投资历史,辉煌的战绩不计其数,而最新的一次出手则是——4月29日,高瓴宣布与知名单板滑雪品牌Burton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Burton中国业务。投资界了解到,高瓴资本与Burton的合作渊源已久,张磊本人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单板滑雪爱好者。因为对单板的共同热爱,张磊与Burton创始人Jake和Donna夫妇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Jake也曾亲自指导张磊单板滑雪。

 

时间回到2005年,高瓴资本的第一笔投资瞄准中国,目标是市值不足20亿美元的腾讯。当时张磊看中的是中国潜在的庞大互联网用户群体,14年后,腾讯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

 

2008年,正值全球经济危机,几乎没人愿意投入资本打造消费品高端品类。张磊迅速捕捉到市场的空白,坚定投资蓝月亮开发洗衣液产品,在亏损阶段持续投资。3年后,蓝月亮在高端洗衣液市场中打败国际巨头宝洁和联合利华,成为中国洗衣液行业老大,张磊的判断再次为市场所验证。

 

2010年,几乎无人看好京东的重资产模式,刘强东找上门来,他只要7500万美金,张磊坚持要给3亿美金,被人嘲讽“人傻钱多”。然而在高瓴投完京东到上市的4年里,高瓴的账面回报达到了13倍(3亿美元到39亿美元),这笔投资让张磊一战成名。

 

2019年零售业、制造业接连几场资本“大戏”都与高瓴紧密相关。10月分拆自百丽国际的滔搏运动在港成功上市,市值一度突破600亿港币,其控股股东高瓴成为最大受益者。12月,在万众瞩目的格力电器股份之争中,高瓴资本最终获得格力电器15%的股权,笑到了最后。

 

今年2月,良品铺子在A股上市,近日公开首份财报。2019年营业收入77.15亿,同比增长20.97%,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上涨。与此同时,良品铺子的市值也在收盘时达到261.73亿元,投资近8亿的高瓴资本也成为最大赢家之一。在此之前,作为唯一的机构投资者,高瓴在国内插座一哥“公牛电器”IPO中也浮盈颇丰

 

此外,有消息称蓝月亮正考虑明年在港IPO,高瓴是蓝月亮唯一的外部投资人。同时,微医正准备在香港上市,计划融资10亿美元,很可能会成为香港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IPO之一。

 

在许多国外机构眼中,高瓴已经是中国头号资产管理公司,但事实上,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外,高瓴也在不断斩获。

 

Zoom在2015年2月进行一轮早期融资之前,张磊与袁征结识于美国加州。当时袁征向张磊介绍了自己公司的业务,以及他稍早时在另外一家视频会议公司WebEx工作的心得,张磊很快做出了投资决定。全球疫情下,众多企业甚至政府机构都不得不采用居家办公的方式,Zoom订单激增,股价也随之飙涨。

 

“Total Capital”浮出水面

高瓴走上了中国创投同行还没走过的路

 

在疫情与募资寒冬的双重叠压下,2020年以来多数VC/PE机构业务处于半休眠状态,但高瓴却异常活跃。

 

投资界仔细梳理高瓴今年第一季度出手的项目,不难看到其悄然发生的变化——不局限于PE,高瓴的触角越来越频繁地伸向定增、大宗交易、创投、早期投资等各个领域,全面开花。

 

PE投资方面,高瓴过去两个多月投资了8家公司,其中小红书、猿辅导、喜茶最新一轮仍在进行中,高瓴是这三家公司的领投方之一。另外高瓴资本参与了对石家庄君乐宝乳业、贝壳找房的融资。

 

定增方面,再融资新规落地的第二日,高瓴资本就8折一举拿下了凯莱英23亿元定增,成为凯莱英拟发行股份唯一认购方,出手之迅速令业内咋舌。

 

而在二级市场,高瓴也开启了新一轮“买买买”模式。3月6日,高瓴资本旗下两只基金以大宗交易的方式,出资13.2亿港元增持了微创医疗。3月26日,华兰生物披露,子公司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拟引入战投,高瓴资本斥资12.42亿元受让疫苗公司9%股权。另外,近期生物制药龙头三生制药发生了一笔潜在的权益变动,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被高瓴接下,未来可能还会有5%的股权转让。

 

其中,最为VC/PE圈瞩目的是高瓴创投横空出世,高瓴开始全面布局早期创投领域。投资界获悉,自今年2月底成立至今,高瓴创投60天内收到超过1300份BP,聊了近700家企业,投资了其中9家公司。但这并非全部,高瓴创投正式推出之前,高瓴就已投资和支持了近百家早期创业公司,其中1/3已经成长为独角兽。

 

在这9家公司中,已公开投资的公司有6家,分别为易路软件、驯鹿医疗、同余科技、思灵机器人、瑞博生物以及Airwallex。其中,驯鹿医疗与瑞博生物属于医疗领域,其余四家属于科技与To B领域。

 

4月27日,据港交所披露的信息,医疗器械研发商沛嘉医疗已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招股书显示,高瓴创投持有9.33%的股份,是前两大机构投资方之一。沛嘉医疗将成为高瓴创投囊中的又一家上市医疗器械企业。除硬核创新外,高瓴创投近两个月在To C端也动作频频,比如出手江小白、完美日记、话梅、喜茶等网红品牌。

 

犹记得多年前,张磊在一次演讲中称,投资分为两种游戏,“一种是零和游戏,一种是蛋糕做大的游戏”,他强烈而坚决地表示,他只玩后一种游戏,“就是我的思想和资本必须创造价值”。

 

如今,高瓴资本走上了一条中国创投同行还没走过的路——Total Capital,即全阶段投资策略,全产业、全阶段、产业赋能投资。这段时间以来,高瓴的种种举动正体现了这种打法,不但横跨了一、二级市场,同时也覆盖早期、VC、PE、Buyout等不同阶段,这在国内非常罕见。

 

眼下中国VC/PE行业头部效应日益凸显,而高瓴资本的新尝试,或许会改写中国创投历史。这一切,交给时间验证。

高瓴,再一次打破中国VC/PE圈历史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rcVjAC8AGh1XCXBAyuCNzQ

张磊出手!高瓴成立100亿基金,支持这些人!

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婷

高瓴资本又出手了,这次要带领创业者迎接春天!

今天,高瓴资本宣布,成立100亿创投基金支持创业者,也以此传达对中国乃至全球发展的乐观。高瓴资本在给创业者的一封信中称,创造者不应茕茕孑立,创新者不应踽踽独行,以14亿人的人间烟火为底色的市场,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所在。唯一限制我们的,可能是自己的想象力。

100亿规模高瓴创投布局早期风投 

2月24日,高瓴资本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致创业者的一封信”,宣布成立专注于投资早期创业公司的高瓴创投支持早期创业者。

张磊出手!高瓴成立100亿基金,支持这些人!

据了解,高瓴创投合计规模约100亿人民币,将以美元和人民币双币种模式运作,全面覆盖从300万人民币到3000万美元不等的多轮投资策略和创新领域。主要专注于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软件服务和原发科技创新、消费互联网及科技、新兴消费品牌及服务四大领域的风险投资。

近年来,市场上“资本寒冬”、“创业低谷”的声音不绝于耳,突发的疫情更加重了创业者的焦虑。据数据统计,2019年国内创投市场投融资事件较2018年减少超过30%。在这样的氛围下,高瓴资本强势推出“高瓴创投”,给这个春寒料峭的市场带来了一些暖意。

“致创业者的信”中写到,高瓴创投希望支持、鼓励富有创新精神的“种子”,并秉承着长期主义投资理念,与创业者一起播种未来,通过多维的助力,一起迎接又一个创新创业的春天。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表示,“这几年,创投行业正在从粗放式向精细化演进,躬身播种尤为重要。追求快速回报的时代正在过去,具备体系化投资理念和方法论以及成熟心态的创投机构,更能抵抗周期的波动。我们这个时候推出高瓴创投,希望给创业者和社会传达的信息是我们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永远保持乐观。永远的乐观主义来自于永远的长期主义。我们不轻率,一旦看好,就会长期支持并参与到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中去,和企业一起成长。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才能真正陪跑出基业长青的企业。”

资料显示,高瓴资本目前是亚洲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善于通过研究驱动洞察产业变革趋势,支持企业家不断拥抱变化创造长期价值。

配置高规格管理团队  

继承长期价值核心理念

高瓴创投继承了高瓴资本的基因,共享高瓴资本集团人才、技术、管理、品牌等多维赋能资源。百亿级的规模,加上高规格的管理团队配置,体现了高瓴资本对创投的重视,以及专注支持早期创业者的决心。

据介绍,高瓴创投继承了高瓴资本关注长期价值、研究驱动的核心理念,为创业者提供强有力的系统性支持和保障的同时,又将以独立的团队和模式进行风险投资的专业化运作,与PE的投资逻辑相区分,高瓴创投将更加专注于挖掘优秀的早期项目和目光长远的早期创业团队,陪伴企业共同成长。

高瓴资本强调,高瓴创投将共享高瓴资本丰富的投后管理资源,能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管理、品牌等多维度的支持。同时,高瓴创投的四个团队也将依据多年的投资管理经验,结合初期创业者的特点,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设计被投企业赋能解决方案。

14亿人人间烟火

为底色的市场最具活力

高瓴资本在致创业者的一封信中提到,对创业者来说,虽然面对“创业寒冬”,但不必深陷悲观,让让近忧遮蔽了远虑。毕竟阳光正在向北回归线移动,东南海洋上的暖湿季风逐渐形成,我们这片大陆上的冻土将再次松动,总要有人开始迎接春天了。

当走出单纯的焦虑就会发现,事情也许没有想象的那么坏。疫情影响了发展的节奏,却没有动摇长期的趋势。

高瓴资本称,这片以14亿人的人间烟火为底色的市场,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所在。在这里,唯一限制我们的,可能是自己的想象力。新一代技术引领的产业和社会变革,正展现广阔的空间,与之相关的资本、资源、人力等创新要素也开始加速聚集势能。更关键的是,亿万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和积极向往,依然是中国社会必然蓬勃向上的最坚实基础。

高瓴资本表示,即使在最冷的冬季,也不能阻止创新的萌发。商业史从来没有终局,只有创新。无数的新变化、新需求正在涌现,等着我们用更高的标准通过基础创新、硬核的科技创新去创造,去满足。

曾早期投资完美日记、江小白

等大批创新公司

实际上,自2005年创立之初,高瓴资本走的就是全阶段投资策略之路,横跨一二级市场,覆盖VC、PE、Buyout等不同阶段,多年前就已经切入早期投资领域。同时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此次高瓴创投的推出,也是水到渠成。

近期新崛起的国民美妆品牌完美日记、在年轻人中拥有超高人气的白酒品牌江小白、在洗衣液市场深耕多年的蓝月亮等多个知名品牌,都是高瓴早期投资的经典手笔。

资料显示,凭借专业的投资能力和扎实的行业研究,高瓴资本早期投资数年来已经投资了百济神州、完美日记、江小白、ZOOM、滴普科技、票易通、云帐房、Moka、核桃编程、编程猫、魔力耳朵、考虫、摩天轮、贝店、善诊、科望生物、天境生物、康诺亚生物等一大批创新型公司。未来,高瓴创投将继续寻找优秀的早期创业者,并帮助他们成长为未来的行业领袖。

高瓴资本近期大动作不断

近期高瓴资本不断出手,大动作不断。再融资新规之后,高瓴资本以23亿元重仓医药外包领军企业凯莱英。此前,还作为唯一机构投资者参股的民用电工龙头公牛电器上市,市值一路上涨破千亿大关。在年初,旗下投资主体珠海明骏以400多亿元收购格力电器15%的股份,跃居第一大股东。

混改、PE股权、定增,加上今天推出百亿规模的高瓴创投,一连串的重磅操作,看似来自不同的业务板块,其实都贯穿了其全阶段和长期价值投资策略,即不局限于发展阶段,通过基础研究发现最好的商业模式,然后再找到最好的创业者,支持其创新并创造价值。

附:《高瓴资本致创业者:总要有人开始迎接春天》全文

高瓴资本致创业者:

总要有人开始迎接春天

亲爱的创业者朋友:

不知你最近过得怎样。都说创业是一场修行,但谁也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都被迫进入了“闭关修行”状态。在这个本该充满希望的季节,也许你正对当下的环境,难掩隐隐的担忧。

但对创业者来说,虽然面对“创业寒冬”,却也不必深陷悲观,让近忧遮蔽了远虑。毕竟阳光正在向北回归线移动,东南海洋上的暖湿季风逐渐形成,我们这片大陆上的冻土将再次松动,总要有人开始迎接春天了。

当我们走出单纯的焦虑就会发现,事情也许没有想象的那么坏。疫情影响了发展的节奏,却没有动摇长期的趋势。

新一代技术引领的产业和社会变革,正展现广阔的空间,与之相关的资本、资源、人力等创新要素也开始加速聚集势能。更关键的是,亿万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和积极向往,依然是中国社会必然蓬勃向上的最坚实基础。而这片以14亿人的人间烟火为底色的市场,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所在。在这里,唯一限制我们的,可能是自己的想象力。

实际上,即使在最冷的冬季,也不能阻止创新的萌发。面对疫情的挑战,用科技创新服务大众的高济医疗、组织医生为肿瘤病人提供急需的线上服务的百济神州、调整流程送菜给千家万户的美菜、办公之外成为国人家庭“云聚会”新宠的ZOOM、推出“企业复工信息平台”的云账房,设计独一无二的“口罩妆”的新兴美妆品牌完美日记,还有解放了家长,让“神兽们”享受快乐学习的编程猫、核桃编程和魔力耳朵们……这些在最冷的季节播撒创新的企业,在特殊时期抚慰人心的同时,也见到了自己之前未曾涉足的辽阔之地。

商业史从来没有终局,只有创新。无数的新变化、新需求正在涌现,等着我们用更高的标准通过基础创新、硬核的科技创新去创造,去满足。

而理性、乐观,不断拥抱变化,持续创新,既是刻在高瓴骨子里的基因,也是高瓴创立15年以来寻找“具有伟大格局观”的创业者时最为看重的特质。

创造者不应茕茕孑立,创新者不应踽踽独行。正是这些对社会生活有着最深刻的洞察,对未来场景有着天才的设计,并以永不言弃的勇气不断前行的创业者,鼓舞我们与他们坚定站在一起,并有所作为。

在这个春寒料峭的季节,我们决定推出温暖的高瓴创投(GL Ventures),以独立高效的投决机制,全面覆盖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软件服务和原发科技创新、消费互联网及科技、新兴消费品牌及服务四大领域。

高瓴创投带着高瓴资本集团创新的基因,共享高瓴资本集团人才、技术、管理、品牌等多维赋能资源,从四大领域的行业特点出发,将针对性地设计和提供被投企业投资解决方案:

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团队:

带你进圈,带你出海。

高瓴资本围绕医疗大健康,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投资布局,基本完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高端医院、医药零售等全产业链覆盖。我们不仅可以帮助被投公司打通上下游,共享生态圈资源,招募核心人才,也能在推动公司国际化方面,提供超强助力。

软件服务和原发科技创新团队:

带着资源和场景来找你。

兵马未动,软件先行,我们布局广泛的实体经济行业,提供了企业服务软件最广泛的应用场景。凡是我们投资的企业服务的软件公司,我们都会将其业务全面推广给高瓴投资的众多实体行业公司。

消费互联网及科技团队:

我们能共事,也能共情。

我们不仅能深刻洞察消费趋势和用户行为的变化,更能站在创业者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其难处并给予最实在的帮助。

新兴消费品牌及服务团队:

我们是新兴消费品牌的“设计师”和赋能者。

我们拥有从消费者心智认知,创意设计,到新兴品牌生意逻辑、迭代产品力等全价值链赋能资源。我们坚信,当下就是开启消费新品牌的最好时代。

春天,会责备没有及时播种的人。我们希望通过高瓴创投,支持、鼓励你这样持续创新的“种子”,不仅给你直接的信心和勇气,更要通过多维的助力,帮助你去播种未来,一起迎接又一个创新创业的春天。

                                            高瓴资本

                                            2020年2月24日

编辑:舰长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63DcjbakFKjeL1kYvTx4w

PE/VC不投项目的21个核心理由!

投资人拒绝项目的原因揭秘

在创投圈,拿到投资机构的资金其实是个小概率事件,投资人每天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看项目,筛选项目,拒绝创始人,拒绝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但有些原因大部分都是投资人的官方说辞,也可能只说了浅层次的原因,创始人很难知晓自己的项目被拒绝的真相。

PE/VC不投项目的21个核心理由!

你可能会常听到 VC 对很多创业公司的“肯定“,”相信投资的公司会成为独角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个 VC 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说“不”,拒绝创业者。大多数时候,投资人拒绝创业者的原因都不仅仅只有1个。如果我们将这些原因清晰地告诉创业者可能会比较清晰,但是对于投行来说这种做法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压力,于是我们换种思维,比如,当现实往往不那么好听时,我们会持一种中立的说辞。但是 有经验的VC 有自己的一套拒绝创业者的说辞,而这通常会让创始人想方设法去解释更多,从长远来看,坦白对双方都有好处。事实上,很多投资人说不与公司的业务细节可能没有太大关系,这其实与投资人的个人偏好,投资历史,投资组合也有很大关系。

下面列出了一些最常见的拒绝方式。

01

市场规模不够大

VC 希望能够投资一些独角兽的公司。想获得几十倍几百倍几千倍的投资回报。你正在做的可能是一项发展前景很好的事业,但我们认为它的市场规模有限还没有达到我们的投资标准。比如,你开发了一款软件,该SaaS 软件每月收取 100 美元的服务费用。在美国,目前可能有1千名目标用户,即使所有的人都注册使用这款软件,而且你没有任何营销成本,100%都是利润(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每年你可以赚120万美元,但是对 VC 来说,这种市场规模太小了。

02

没有核心竞争优势

比如另一家公司会进入市场,轻易做出和你一样的产品。即使你有先发优势,是第一个进入市场的,但是只要竞争对手愿意,他们随时可能会削弱你的地位。我们常说,这种情况是因为创业公司没有很高的技术壁垒。想法技术含量越低就越容易复制。拥有独特的品牌可能会让人觉得自己具有了竞争优势——很多成功的公司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03

赛道太拥挤

投资人认为已经有太多的创业者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了。虽然,如果再进一步细分,可能会有一些细微不同。与其加入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投资人更愿意看着你在一个新的赛道上零起步,或者在一个已经被严重破坏的现有行业中从零开始。

04

创始人或团队背景不强

来自大公司背景的创始团队,经验丰富肯定是更受资本青睐。

05

没有重点

VC 认为做的事情太多了。造成商业模式不清晰,思路混乱。

06

CEO 或者创始人不引人注目

在 VC 看来,创始人担任的是最具公众形象的角色,他们应该是与众不同的。他们身上一定有某种特质,一种难以理解的东西,迫使人们倾听和关心。这种特质会让他们拿到融资,在员工有很多其他选择的时候说服员工为他们工作,向客户销售产品,建立合作关系,接受媒体采访,等等。表现得特别的方式不止一种;性格外向的销售类 CEO 常常让人印象深刻,但是性格内向的技术天才会将复杂的架构分解成简单的俏皮话,这也让这个角色与众不同。“我只是没那么喜欢你”或许是最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理由,但却是最常见的理由之一。

07

项目区域局限

大多数 VC 都有自己投资和不投资的地区。要多关注风险投资机构近期的投资组合:被投资的公司位于哪里?它们离投资者的办公室有多远?大多数投资机构会把他们重点关注的的地理位置放在网站或社交媒体账户上。如果你的公司在英国,就不要浪费时间向一家只在美国和加拿大投资的美国风险投资机构进行融资演讲了。

08

投资阶段不符合

所有的 VC 都有自己的投资阶段和投资范围。投资阶段考虑的是产品能发展多远,团队中有谁,有多少人,他们筹集了多少资金,他们希望筹集多少资金,估值是多少,他们所在的行业,等等。如果一家投资机构主要投资于种子轮和A 轮的创业公司,那么对他们来说,一家只有想法,没有任何产品,想寻求 5 万美元的融资的公司确实太早了;而一家拥有 200 名员工,正在寻求5000 万美元 C 轮融资的公司已经太晚了。与投资机构的投资阶不符是常见的被拒绝的原因之一。有些风险投资人会对公司进行个人天使投资,因为这些公司对他的机构来说还为时过早,但他自己又比较喜欢这家公司并希望密切关注公司的发展。

09

我曾见过同类的公司尝试过这个想法,但失败了

对于那些 VC 投了钱但是没有做出成绩的公司,VC 会有阴影。即使投资人间接了解到一家同类的初创公司失败了,也不会再出手投资。这个原因更多的是投资人的个人原因,而不是针对某个创始人。

10

与公司投资组合中的某家公司是竞争关系

如果你想在某个行业创业,向那些已经在该行业进行过投资的风投机构进行募资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不过,如果你的想法和 VC 投资过的公司过于相似,VC 可能会告诉你,你的公司与他们现有投资的一家公司是竞争关系。举例来说,如果我是《Pokemon Go》的开发商任天堂的董事,如果你向我介绍一家新公司的创意——“不是针对小猫的Pokemon Go》(尽管有人应该这么做),我就会拒绝。但一般来说,去一家手机游戏公司融资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1

股权结构表有问题

VC 会要求看你的股权结构表,尤其是当他们对你的这笔投资越来越认真的时候。简单介绍一下“股权结构表”,它是一个电子表格,记录了哪些人和公司拥有多少股权及其融资轮次。股权结构表出现的问题可能是格式问题(例如,过时了、没有记录最近的资金轮次或股权分配情况、模型错误或期权定价错误)、所有权问题(如,天使投资人只投入了少量的资金却占有太多的股份,没有员工期权计划,顾问认为他们占有股份但是没有出现在股权结构表上,令人困惑的协议如认股权证,口头承诺不出现在结构表上)或者两种问题都有。

12

估值问题

这句话通常表示 VC 认为你的估值太高。高估值意味着,VC 将以同样数额的资金获得较小的股权份额,另外,在下一轮融资中你必须把估值提得更高。这是很困难的:你必须完成许多里程碑,并且完美地执行,而这一点谁也不能保证。如果你期望的估值比 VC 认为合理的估值高出很多,你也可能会显得过于自信,与现实脱节。估值过低也是一个负面信号:它表明你在融资、市场和你所打造的价值方面缺乏经验。

13

不受欢迎的条款

在谈判投资意向书时,会有一长串可能出错的问题——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所以你应该让 VC 给你看具体的条款。一些最具争议的内容包括股票类别、按比例分配的权利、清算优先权、创始人股权兑现权、董事会组成、员工股票期权、带领权、知情权和投票权。

14

排斥其他投资机构

VC 不喜欢你之前的投资人,或者不喜欢你在本轮融资中想拿融资的投资人,或者两者都有。对战略投资者(和公司联系在一起)来说这是一件大问题,因为他们的动机更复杂,他们想要的不仅仅是获得投资回报。他们可能会通过投资来了解他们自己想要开发的产品,或者获得更多关于你公司的信息,看看后期是否想收购。他们往往行动迟缓,从自身独特的利益出发,要求不寻常的条款,并可能与竞争对手产生利益冲突(比如,如果你的机器人公司想拿松下的融资,那么三星就不会与你合作,因为他们担心你与他们的竞争对手关系太近)。从战略投资者那里拿融资也表明你对“普通”的机构投资者没有兴趣。但“普通”的风投机构对此也可能有问题:你永远不知道哪些风投机构与其他机构不和,或者哪些公司之间不喜欢合作。风险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可能有很长的、戏剧性的历史,而创始人却不知道。虽然作为创始人,投资机构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不在你的掌控范围内,但你有时可以询问其他被这些风投机构投资过的公司的创始人,获得一些内幕消息。

15

融资策略

创始人的融资方式反映了他们的很多特点。心理和销售策略(风投比较感兴趣)与不道德策略之间存在一条微妙的界线。如果你手上有多份投资意向书,这会激发风投们的竞争天性,但如果你手头上没有,就别说。在没有拿到投资意向书时,试图制造稀缺性或急于拿到投资意向书,都是显而易见的行为,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16

需要找一家领投机构

有些投资机构不愿意在融资轮中作为领投机构,或者只在少数情况下才愿意做领投机构。如果他们告诉你让你找一家领投机构,那家领投机构不仅要在这一轮融资拿出最多的资金,而且他们还会设立一些其他跟投机构需要遵循的条款。不过,有些对你的公司没有足够信心的风投公司要求你找一家领投机构只是作为一种借口,因为他们想回避,看看你是否能说服一家知名的投资机构或个人加入进来。这样就降低了他们所面临的一些风险。

17

技术性不强

这个原因是专门针对技术投资者人的。如今“技术”的定义非常宽泛——几乎所有公司都有网站或应用程序——但大多数科技类的风投公司都有他们需要看到的基本数量。哪些不是技术呢?生命科学、医疗设备和生物技术、简单的电子商务、资本密集型的业务、纯游戏公司(因为公司的成功太依赖于单个游戏的表现)、编辑内容/媒体、消费性包装产品或很重的线下业务。比如,如果一家公司是在网上销售某个零件,而这个零件本身不涉及任何技术,那这家公司技术性就不强。

18

没有足够的产品

有些 VC ,通常是前种子的投资机构或者小型的风投机构,会为仅仅只是一个想法的创业公司提供资金。有些 VC 则需要这家公司已经有经过研究、测试和发布的成品,才决定是否要投资。

19

这是一项功能,并不是一件产品

VC 可能喜欢这个想法,但它感觉不够重要,不足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这种决绝创业者的原因与市场规模有关:VC 认为这个概念无法吸引很多人,或者不能激励人们付费或频繁地使用它。如果你认为这种假设不正确,那么反驳这种假设的一种方法是,这项功能是现在的关注点,但它只是宏大的产品计划的第一步。

20

喜欢你的商业模式

有关商业模式是一个危险信号。也许风投机构认为你目标客户是错误的,或者认为你不知道哪种客户最有价值。也许是你的定价不合理,也许是这家风投机构对这种商业模式没有信心或热情。有些投资人就是不喜欢电子商务,而有些人就喜欢电子商务,而且只投和电子商务有关的项目。也许这种商业模式需要与许多不同的股东一起协作,并且看起来很混乱和耗时。理想情况下,风险投

21

这种模式可扩展性不强

VC 投资的公司应该是可扩展的,这意味着它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以最小的增量成本带来几倍的收入。工作室模式或者个性化的服务模式需要更多的人来做他们的工作,是不可扩展的。软件是可以扩展的,人是不可扩展的。很多模式起初的时候非常依赖人或发展比较缓慢,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应该转向可扩展的模式。

总结

以上列出的VC 拒绝创业者的多种原因:与市场环境、创始人、或投资机构、融资进度、产品或技术、商业模式等有关的原因。如果风险投资人在融资过程中一直保持不发表看法,说明他们对你的想法不是感兴趣也对你的公司不感兴趣。但是现实中有很多难以处理和不可预知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会对你的公司失去兴趣。在创业中作为一个创始人,你应该努力去创造并保持动力。

正确的时机和技术的结合,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是一场漫长的战斗。

蔡文胜:不要相信6分钟搞定投资的故事

蔡文胜
隆领投资创始人、董事长,中国著名天使投资人。福建石狮人,1985年从高一退学从商,1993年至1998年出国做生意;1999年投资互联网股票,第一次接触互联网。2000年,开始投资互联网域名;2003年创办上网导航网站265.com,先后获得IDG和Google投资,后被Google收购;2005年到2007年,先后举办第一届到第三届中国个人站长大会2005年起投资4399、美图秀秀、暴风影音以及58同城等数十个互联网项目;2012年获得“2012中国年度天使投资人”(创业邦年会);2012年至今担任58同城公司董事;2013年3月至今担任厦门美图之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5年8月被基金业协会聘任为天使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主席。2015年9月隆领投资改为股份公司后,任隆领投资股份公司董事长投资案例:265、4399、58同城、美图秀秀、暴风影音、蜜淘、云游科技、飞鱼科技、网际快车、大旗网、优化大师、ZCOM电子杂志、CNZZ、易名中国等等上百个项目
蔡文胜:不要相信6分钟搞定投资的故事
    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过去五年投了150多家与产业互联网相关的项目,2B,B2B、B2B2C、B2B2b各种类型都有,总结其中的成败关键,浓缩下来,其实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主题

1

资本真相
  
资本寒冬的说法一直不绝于耳,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其实中国的创业从来没有寒冬,所谓的寒冬是针对一些比较不成熟的项目或者不靠谱的项目。其实现在中国已经不缺资本,也不缺钱,如果你有好的项目,钱永远都多。
  
如果只是一个概念,也没有做出一些东西就要拿钱,这肯定很不容易。这里也给大家提醒,不要抱这种想法。
  
我记得2000年的时候,那时候我在厦门创业,当时我也愤愤不平,当时VC为什么投了张朝阳、马云,为什么不投我,如果投我,我会做得比他们好。
  
后来我想明白了,你在现有的环境下,拥有什么样的资源?可能当时我只有50万或身边两个员工,只有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地做起来,慢慢地资本就会来找你,慢慢你就能做得更好。
  
人是要分阶段的,不能抱着说人投了我,我会怎么样。刚好相反,你现在的环境是怎么样,你的条件是怎么样,你也能做起来,碰上投资人投了你,那的确就加快速度了。创业也是这样,如果早期做天使投资,那时候也只有几百万就开始投了,当投完之后你有了成绩,其他就主动会来找我们。

2

找钱要做准备
  
互联网发展的前面十多年,因为很少人竞争,所以可以慢慢做,但是到了今天时代不一样了,你做出来的东西为了快速发展,必须要有资金。
  
创业的过程,忽悠投资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如果能忽悠投资人,让人家来帮助你,一定是你能力的体现。当然你忽悠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忽悠进去,你在跟人家描绘未来光明前途的时候,你必须要脚踏实地,或者你不要认为你拿到钱你就发财了,这些钱是给你公司用的,你自己并没有发财。
  
你要找钱,你最少要先做好这几个准备:
  
第一,你要找谁,谁会投你。你见他们的时候,最好你要对他们有所了解,这个投资人的投资风格是什么,以前有投过哪些案例,投资人的背景,你有所了解跟他见面的时候就会更融洽。
  
第二,要有商业计划书。要有一二三四能够简单的说出来的计划书,但同样我也不喜欢太厚的计划书。
  
第三,见面。大部分创业者跟投资人见面不会超过一个小时的。怎么样在一个小时里面能够吸引到投资人对你的东西感兴趣,这非常关键。很多创业者基本上会把前面半个小时浪费掉,不断重复这个市场有多大,空间有多大,这些话其实大多数都是废话,因为投资人比你更清楚投资市场有多大。我认为真实的数据最能打动人,真实的故事最能打动人,你现在做了什么,你有哪些用户,这些真实的东西说出来就能打动人。
  
第四,数据的构成,千万不要夸大或者不实,哪怕你当时就把投资人给忽悠了,他也相信了,但是最后他还是要做调查的,当他调查以后发现这些数据是不真实的,那这个投资会失败。但是你说我们做商业计划书不是要描述得大一点吗?不然人家不是不愿意投吗?你对未来的期望可以夸大,但是你对你前面包括现在所做的这些数据,尽量不要去夸大。

蔡文胜:不要相信6分钟搞定投资的故事

3

找不到钱也要做好准备
  
我常常开玩笑,每个创业者的生活都是非人的生活。做得顺时你希望跑得更快,做得不顺时你希望尽快走出困境,你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梳理公司的大小事情。
  
可以边工作边把项目做起来,完善构想并同时找投资。刚刚创业的公司,如果创始人和高管都拿高工资,最后成功的概率很低。我看到的案例几乎99%验证了这个道理。
  
同时,不要相信那些一年创立两年融资三年上市的故事,更不要相信有人在厕所用6分钟搞定永远也花不完的钱的故事,否则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些故事,几乎肯定是吹嘘的,即便不是吹嘘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幸运儿,即便跟你吹牛的那个人就是那个幸运儿,也不等于你会是下一个幸运儿。

一旦选择创业,不但你自己会进入一场需要竭尽全力的战斗,也必然会将你周边的全部资源卷进去,涉及的将不仅仅是你自己,还有你的家人、股东、员工以及上下游伙伴和客户。

作为创业者,每件事情都需要你作决策,每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公司的生死存亡。可是很多时候,你不能和下属商量,不能和股东商量,你必须自己作决策。

4

未来贴近国情的创业方向

创业方向有千万种,创业的道路也有千万条,每个人只能找到你适合的。但总有一些目前贴近中国国情的创业方向:

第一,重新优化分配闲置资源。我们已经走出了物质缺乏的时代,在如今物质大量过剩大量饱和的情况下,做能够把闲置的资源重新优化分配的分享经济,会非常有前途。比如滴滴,他们的特点就是搭了一个平台,让大家在上面分享,能够让每个人成为内容的创造者也是内容的获取者。同时把商家和顾客放在一个平台上,让他们分享,这一定符合未来的发展。

第二,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2008我们做美图秀秀的时候,最初想法就是把photoshop做成很多模块。比如你用photoshop来P图,会有很多的参数。我们把它做成十个模块,等于做了一个傻瓜型的photoshop,简单明了。所以到今天,它拥有了可观的用户。美图秀秀之后,我们做了美颜相机、海报工厂等等,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东西?一样的道理,随着美图秀秀的用户增长,功能愈发强大,也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困境。于是,我们把美颜、海报的部分拆出来,未来大家都会喜欢个性化和单一的功能。

在国外,大部分的聊天的和社交都在facebook,后来到snapchat。就像微信朋友圈,一开始我们都拼命的分享,当所有的朋友都在上面后分享的就少了。你更喜欢去看别人的,而不喜欢去发自己的。snapchat发展很快,中国也会有一些类似的产品出现,等于从朋友圈拆分出来的独立社交功能会出现。总之就是,把功能单一化,简单明了。

第三个方向,改造传统流程,颠覆固有模式。举两个成功的案例,小米跟58到家。小米才成立以来,成绩非常好,它怎么改造、颠覆传统的模式?以前,比如联想要做一款手机,他们正常的流程,会派出市场调查人员,派出很多专家,各地去访谈。然后讨论手机价钱、产量,最后等联想总裁决定。

这其中,有太多的不可把控。可能目标两百万台,最终生产出来一百万台。铺渠道后,铺了一大批的渠道,从大批发到小批发,到柜台,可能会积压二十万台手机没有办法卖出。永远在那做产品,利润就会受损。

小米是先在微博里发起,要做发烧友的手机,让粉丝对手机配置、款式、定价提建议。最后让粉丝交押金才生产,库存就很少。生产后,也不需要大的物流系统,直接从工厂发货给客户。这里面省略了无数的环节,颠覆了固有的模式。

当我问雷军为什么做插座,他说:“中国一年大概有四百亿的插座的生意,为什么之前做的人都赚不到钱?因为这四百亿的整个产值分散在几万家的中小企业手里了,分摊下来都很少,而且很辛苦。用小米的模式去改造,可能只存在两家到三家巨头,一年可以卖出几百亿,那就是一个几百亿市值的公司。

58是从分类信息起家的,把报纸的分类信息传到网上来就成功了。可是在58上找一个家政保姆,会碰到不好的,里面的信息参差不齐。客户可能投诉58,觉得58提供的信息不真实。58到家,做了一个标准化的家政公司,统一标准做好服务,投诉也能投诉到家。

58到家能够成功,就会把58同城干掉。我们在创业的过程当中,真的要有这种颠覆原来的想法,现在不管你做大还是做小,当你有一天发现有一个更先进的更好的模式,你需要有壮士断臂的勇气做一个最新的最符合你自己的东西。

未来会有更多新的模式和创业领域会出现,因为整个世界在加快,教育、医疗、金融,很多的行业都在进入一个快速迭代的阶段。

蔡文胜:不要相信6分钟搞定投资的故事

5

我的投资原则
  
第一,有用户就有价值。看店面好不好就是看人流,有人流就说明人家喜欢到这来,就可以卖很多东西。

有用户就有价值,用户量达到千万说明已经初步成功。只要有足够的用户,就一定能找到商业模式,只是能做多大的问题。

在我开始搞站长大会的时候,个人站长的时代就过去了。这不是说中国以后就没有站长了,而是说今天个人再重头做一个网站做到全国出名,有几千万用户已经不太可能了,很多个人站正在商业化,并取得了成功。
  
第二,商业的敏感度和决策速度。我做决定非常快,有些重要的投资半小时敲定,钱就打过去了。不是说做决定,而是把钱打到对方账上。

这可能与我早年做服装生意的经历有关,当别人用10块钱的价格订1000条裤子的时候,一定要在极短时间内判断自己是否能用9元的价格进到货,否则商机瞬间就会失去。
  
第三,不超过200万元,我只做前期投入不是特别大的事情,如果要靠烧钱才能做大的,我不会做,当然,如果能吸引到VC那就另外一回事。

6

投资是需要时间的

一万小时法则我觉得是非常对的,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要有一万个小时的锻炼,这个其实也会决定你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很多人都想学巴菲特,为什么先不从他的学习能力学起?巴菲特在1955年回到老家奥马哈那个小镇的时候,当时美国大概也只有三千多个股票,但是巴菲特把三千多个股票所有的财报全部都了解的一清二楚,只要谁问他,他都能给你说出这个财报的亮点和不足等等各个方面,这也奠定了他能够快速的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2004年我去了北京,就创建了265.com,2008年我把它卖给了谷歌。2004年到北京非常幸运,得到了IDG和谷歌的投资,2008年卖掉是两千万美金。后来,我有个朋友在我卖掉以后也创建了一个叫2345.com的导航网站,后来这个网站卖给了A股公司,现在这个公司的市值是几百亿人民币。

我不后悔便宜卖掉,我知道人生必须要有不同阶段的成功。

卖掉了265,我开始小有名气,找我的人越来越多。后来我又选择回到了厦门,这也才能创造出4399游戏跟美图秀秀。

在2004-2008年这个阶段我开始做了一些天使投资的项目。包括58,2005年的时候我投了50万人民币,这个回报现在应该是几亿美金。暴风影音也是2005年投的,当时投资是180万人民币,现在回报也是几亿人民币。

所以,投资是需要时间的。

暴风跟58是很成功的,但两个都是2005年投到现在,投资了很多年。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的基金不管是IDG、红杉他们都不会赚到很多钱的原因:他们熬不住。全中国所有的VC加起来赚到的钱都不如一家公司赚的多,就是南非一个叫MIH的公司。

南非公司MIH是2200万美金从IDG跟盈科数码手里接走腾讯45%的股份。IDG当时为什么卖,我曾经问了IDG的周全。他说,我们是从1996年成立IDG基金,到2001年手里一百多个项目,我要给LP一个交代,已经有六年了,当时能够回报最好的就是腾讯,所以只好卖掉腾讯。

就像你买了很多股票,你需要钱的时候往往把最赚钱的卖掉,把那些暂时亏的反而留着,这是人性。
 
—end—
来源:500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