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改变?请用这些科学方法

如何真正改变?请用这些科学方法

每一个新年开始,我们都试图做出一些改变,让自己变得更好,但实践一段时间之后,往往发现毫无变化,甚至都坚持不了多久。为什么改变那么难?是因为自己的意志力不够吗?也许,是你不了解改变的科学方法论。下文,李亮与你聊聊如何科学改变。
作者:李亮
来源:原创
图源:网络
为什么改变那么难?为什么无论多少次下定决心最后都是草草收尾?我的意志力真的那么差吗?
一个好消息是:你的意志力和其他人相当;一个坏消息是:有的人就可以用和你相当的意志力完成一个又一个计划,发生一个又一个改变。
所以你和这样的人差距在哪里呢?
答案就是:改变的科学方法论。

01
理清思路:心理的两种模式

人类大脑的发展经历过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 脊椎动物的大脑由三个部分构成:后脑(跟脊柱相联结)、中脑以及前脑(跟动物前半部感觉器官相联结)
第二个阶段 – 哺乳动物的大脑发展出了新的组织结构——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它包括下丘脑(hypothalamus,负责协调基本冲动及动机)、海马(hippocampus,负责记忆)以及杏仁核(amygdala,负责情绪学习及反应)
第三个阶段 – 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发展出了一个新的组织——额叶皮层(frontal cortex)。额叶皮层非常有意思,有一部分似乎并未负责特定的任务,如移动手指或处理声音。相反,它是用来制造新的联结,以用于思考、计划及决策——即让有机体摆脱只能针对眼前情况做出反应的命运,以便进行更复杂的运作。

如何真正改变?请用这些科学方法

这样的发展过程使得人类拥有了两种心理模式:一种是先天本能的反应,可以感知痛苦欢乐,使得情绪激情澎湃或者消沉低迷的「情感面」;另一种是后天的反思能力,可以分析事情原委,使得思维深邃清晰,思考未来的「理智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借鉴一个比喻:象与骑象人。
在《南传法句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此过去心——任意随所欲,随爱好游行。我今悉调伏,如象师持钩,(制御)泌液象。
这句话说的就是人的两种心理:一个是自由随性的大象(情感),一个是克己复礼的骑象人(理智)
大象渴望及时行乐、好逸恶劳、反复不定,为了眼前的利益可以放弃长远的好处,比如明知自己在追求苗条的身材,还是抵制不住抹茶冰激凌的诱惑;而骑象人希望大象能够超越当下、深谋远虑、未雨绸缪,为了将来的目标克制当下的欲望。
然而大象也不全是坏处,骑象人同样也有很多缺点:大象还掌管着爱、怜悯、同情、忠诚等诸多情感,具有朝着目标前进的能力;而骑象人只能出谋划策,经常会过度分析、过度思考,最终还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我们不妨在这里画一个表格去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如何真正改变?请用这些科学方法

正是这种两者之间的相生相伴、相爱相杀关系,造成人类独特而复杂的心理状态。

02
激发改变:理智和情感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改变计划通常会失败?
答:因为制定计划的是理智,而执行计划的情感。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你可以参考一下这两个实验。
西弗吉尼亚大学研究健康问题的两位教授史蒂夫·布思-巴菲特尔德(Steve Booth-Butterfield)与比尔·雷格(Bill Reger)曾经思考如何让人们接受更加健康的饮食方式。他们发现牛奶是饱和脂肪的最大来源,如果让人们改喝脱脂牛奶的话,那么就能够改善饮食健康。
为了让大众接受这个研究,他们没有选择常规的方式——公布这个研究报告——这样做的效果通常并不好,他们反而不走寻常路,做了一则击中情感的广告:拿半加仑(约 1.9L)全脂牛奶和一大根盛满脂肪的管子放在了一起,然后告知大众这两者的脂肪含量是一样多的。
这样的广告出来后,使得宣传地区低脂牛奶的销量从 18%一下子增至 41%;而且在 6 个月后,这些地方低脂牛奶的市场份额仍然保持在 35% 以上。
这个实验说明了情感的重要性:与其说一大堆数据,不如直接用击中情感的方式去影响别人。

无独有偶,1990 年杰里·斯特宁(Jerry Sternin)所做的一个项目也体现了这一点。
杰里所在的慈善组织受越南政府邀请去改善当地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但条件很苛刻——必须在 6 个月内做出成效;于是组织派杰里过去解决这个问题。
当时的报告普遍认为,当地的问题是一系列总和因素导致的结果:如卫生状况差,生活贫困,清洁饮用水缺乏,农村居民往往不重视补充营养等。如果按照报告的做法去改善的话,那么时间是完全不够用的。所以杰里用了一个特殊的方法——分析当地孩子健康较好的人家,然后推广他们的做法。
但一般的推广方法是无法使用的——当地官员对于这种事情十分冷漠。所以他利用了情感的力量:邀请妈妈们一起做饭,让她们互相学习、相互比较。这样,当地孩子的健康问题果然如期得到了改善。
至此,你大概明白了:理智可以说服骑象人,但只有情感的力量才能驱动大象。
但是,二者终究是相生相伴、相爱相杀关系,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情感怎么可能制定出这样精妙的推广计划呢?

03
开始行动:设定执行步骤

对于我们改变自身而言,需要考虑执行。
无论是可以在合适的地方买到脱脂牛奶还是可以有明确的榜样供人学习,都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同理,当我们想要做出改变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实施可行性。
所以那种为了减肥一周不吃饭的改变方式并不可取——就算你可以一周不吃,两周呢?一个月呢?
为了更好地运用理智,设计好改变方案,你需要知道如何规划出可以执行的步骤。

拆解目标

MIT 的认知科学家 Joshua B. Tenenbaum 在一篇论文中比较了抽象知识的不同表征结构,如星形结构、聚类结构、环形结构等等,最终还是意识到:人类的最佳知识结构是树形结构。
而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 MECE 思考方法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MECE,即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是麦肯锡的第一个女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在《金字塔原理》(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这本书中提出的一个原则。
「相互独立」意味着问题的细分是在同一维度上并有明确区分、不可重迭的,「完全穷尽」则意味着全面、周密。

如何真正改变?请用这些科学方法

比如设计本文结构时就使用了这个方法。利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不断拆分目标至可以执行的阶段。
但这样做有个问题,常规任务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做,但如果你遇到的是非常规任务或不知道应该如何拆分时,你需要使用另一种方法——参考别人的做法,或者直接找个有经验的人。

找一个有经验的人

找一个有经验的人带领你的好处有这么几点:
  1. 他可以用情感影响你。如果理智的心理指挥不了你行动,那么有一个人带领你,可以用情感的力量影响你;
  2. 有经验的人知道如何拆分目标。一个好的经济学家会重新配置资源,让经济效益最大化;一个好的领路人也可以帮你理清行进路径,避免做无用功。
然而,看看你抽屉里面那些办了之后总共也没去过几次的健身卡吧——只有情感的影响和拆分目标是不够的,要想真正解决问题,你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04
坚持完成:改变的真正力量

人们的意志力是有限的。
有四位心理学家在 1998 年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两组饿了 3 个小时的学生带入同一间屋子,屋内放置了两种食物——一种是香气扑鼻的刚出炉的巧克力曲奇,另一种是干巴巴的萝卜。他们将食物分配给两队学生,并且退出屋内。
虽然分到萝卜的学生并没有在没人监管的情况下偷吃巧克力曲奇,但他们在抵制食物诱惑的时候已经消耗了一部分意志力。
待两队学生吃完,研究人员重新回到了屋内,并且给两组人一个无解的问题,目的是想看看他们能够和这个问题奋斗多长时间。
结果差异惊人:吃了巧克力曲奇的同学在解题上坚持了 19 分钟,认真努力尝试了 34 种解题方法;而克制食欲的同学平均只坚持了 8 分钟,尝试了 19 种方法就放弃了。
大批心理学家不断尝试类似的实验,但最后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
所以你为什么无法坚持去健身房或者坚持做其他的改变计划?因为你不可能让理智无时无刻控制情感——骑象人控制大象久了是会累的。
回到最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你我都是同样的意志力,有的人就可以完成一个又一个计划,发生一个又一个改变呢?
答案只有四个字:执行意图
心理学家 Peter Gollwitzer 在 1999 年提出的一个理论震动了心理学界。之前的心理学家普遍都从说服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让人行动(包括情感的影响),但 Peter Gollwitzer 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一个效果惊人的解决方法——执行意图。
执行意图(Implementation Intentions)简而言之就是用类似 if/then 的模式来执行你的计划。
比如你原本的计划是这样的:我要写作。
然后你这样拆解目标:我每天晚上写一个小时。
然后……当然只有一个结果——等意志力消耗殆尽,你也就搁置了。
但使用执行意图的时候不一样——它并不会消耗你的意志力,而是当条件到达时,自动触发动作。
比如使用执行意图的时候,你是这样的:设置一个触发的情景,在每晚 9 点开始动笔,写一个小时。这样等到每晚 9 点的时候,一旦情景出现,就会触发你的动作。
具体的使用方式 Peter Gollwitzer 并未提及,直到 2004 年,他的妻子 Gabriele Oettingen(也是一位心理学家)出版了一本书《WOOP思维心理学》(Rethinking Positive Thinking),才给出了如何使用执行意图的工具——WOOP。
WOOP 的全貌是这样的:
  • W:Wish(愿望)。设定一个你想实现的愿望,并且设定好时间,然后写下来。比如:提高写作能力。
  • O:Outcome(成果)。实现愿望之后最好的图景是什么样子?想象一下,越清晰越好,然后写下来。比如:出一本书,登上作家富豪榜,和南派三叔谈笑风生。
  • O:Obstacle(困难)。想象一下,为了实现目标,你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然后把清单列出来,越具体越好。比如:有饭局、想刷剧、想玩游戏、什么也不想干,只想躺着……
  • P:Plan(应对)。使用 if/then 的模式去一一应对上述的困难。
比如:
  • if 有饭局,then 当天早起一个小时写作;
  • if 想刷剧,then 写完一个小时就允许自己刷;
  • if 想玩游戏,then 写一个小时对于游戏的感想和心得;
  • if 只想躺着,then 想象自己是一条咸鱼,写一个成为咸鱼之后的悲惨故事……
  • 你可以在遇到之前没预料到的情况的时候,增补你的 if/then 清单,然后不断使用 WOOP 方法,达成自己的目标。
这个方法效果十分显著,比如你猜猜我为了写这篇文章用了几个 if/then?

05
结尾

至此,关于改变的方法已经全部说完了。
「听了那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是一个残酷的事实,说明了太多人行动困难的事实;然而,那些真正愿意改变的人还是可以通过使用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一步步改变、一步步成长。希望本文可以真正帮助到那些希望改变自己的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2RfZyNk36XSVadRLvw0lA

迪玛利亚:他们并不知道赫拉克勒斯

作者:迪玛利亚

 
我还记得收到来自皇马邮件的那一天,我在打开信封前就把它撕了个粉碎。
 
那是2014年世界杯决赛的当天早上,正好是上午11点。那时我正坐在训练中心的椅子上,准备为我的大腿进行注射麻醉剂。我在四分之一决赛时拉伤了自己的大腿肌肉,但在止疼药的帮助下,我感受不到那种疼痛,我还可以在球场上继续奔跑。我对教练是这样说的:「如果我腿坏了,那就让它这么坏下去吧,我真的不在乎,我只在乎自己能不能比赛。
 
那时我正在往腿上敷冰袋,我们的队医,丹尼尔-马丁内斯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一封信。你看,迪玛利亚,这是来自皇马的一封信。
 
我说:你在说什么?
 
他说道:恩,他们说你并不适合上场比赛,因此他们强制要求你不要上场。
 
我立马知道发生了什么。那时大家都听到过皇马要引进J罗的传言,而我知道自己要为他的到来腾出位置,因此球队并不希望作为球队转会资产的我因受伤贬值,就是这么简单,这就是足球,只不过是人们看不到的那一面罢了
我告诉丹尼尔让他把那封信给我,我甚至都没有打开它就把它撕成了碎片:把它扔掉吧,唯一能决定能不能上场的只有我自己。
前一晚我并没有睡好,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巴西球迷们整夜都在酒店门前放鞭炮。但即使是安静的情况下,我觉得自己还是会睡不着。世界杯决赛前夜的感受真的是无法形容,你不能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可是梦想成真的时刻啊,过去的梦想现在就摆在你的眼前。
我甚至觉得,即使我之后再也不能踢球了,我也要参加这场比赛,但我也不想让球队的情况变得更为复杂。于是第二天一早我去找我们的主教练,萨维利亚。我和他的关系非常好,因此如果我对他说我想首发的话,他应该会明白我的心意的。我诚恳地对他说,他应该选择那些他认为称职的球员进入首发阵容。
我说:如果是我,那就是我。如果是别人,那就是别人。我只是想赢下世界杯罢了。如果你让我上场,我会跑到自己跑不动为止
然后我就哭了起来,我真的是忍不住了,那个场景让我无法忍受。
就在比赛之前的队伍会议中,萨维利亚表示他会让恩佐-佩雷斯首发,因为那时的他更为健康。我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这个选择。在赛前和下半场我都进行了药物注射,所以如果球队要我替补上阵的话,我一定会准备好的。
但他并没有叫我上场,我们也输掉了世界杯,我什么也控制不了。那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日子。赛后媒体们疯狂地质问为何不让我上场。但我要告诉你们的才是真正的事实。
和教练谈心的场景依然在我脑海里回荡,我在他面前潸然落泪。我一直好奇,是不是因为我的眼泪让他觉得我非常的紧张?
事实上,这和紧张毫无关系。我只不过是因为这一切太过重要,我的感情占据了上风而已。我们离那遥不可及的梦想是多么近啊。
我们家房子的墙应该是白色的,但我实在是记不得它们白色的样子了,它们似乎一开始就是灰色的。后来因为煤尘的侵蚀而逐渐发黑。我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但他不在矿井里工作。他其实就在我家后院制作木炭。你见过木炭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么?就是那种你在烧烤店里可以买到的小袋木炭,它们是从别的地方生产出来的,这真是个非常脏乱的行业。父亲就在我们家的天井下工作,头上有一片薄薄的锡皮为他遮阳防晒。他会把所有的木炭装进袋子里,然后到市场上把它们卖掉。
恩,整个过程不只是有他一个人,他还有许多小帮手。在上学之前,我和妹妹起床之后都会帮他制作木炭,那时我们也就十岁左右吧。那样的年龄非常适合打包木炭,因为我们能把这样无聊的工作变为有趣的游戏。当运煤的卡车来到我家的时候,我们需要把装木炭的袋子从天井拖到前门,而那时候的我们跟黑孩也没什么区别了。
但这能让我们有饭可吃,这也能让我们避免自己的房子被人夺走。
所以说,在我小时候,家里的条件也还是可以的。但自从我父亲为他人做好事之后,这一切就都改变了,父亲的一个朋友问他可不可以为自己的房子担保,我父亲相信了他。结果那个男人并没有偿还完贷款,最终他也人间蒸发了。于是银行找上了我的父亲,因此他要偿还两座房子的贷款,还有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其实他的主业并不是挖木炭,他曾经试过把我家的门面变成一家小卖部。父亲引进了大桶的漂白剂、氯水、肥皂还有许多的清洁剂,然后他会把这些分进一个个瓶子里,最后通过小卖部再贩卖出去。如果你生活在我们的小镇上的话,你买一瓶柠檬清洁剂是不会去正规的商店的,那太贵了。你可以来到我们家的小店里,我妈妈会卖给你一瓶同样的清洁剂,价格也会合理得多。
这一切都还算不错,直到有一天,这样平静的生活被他们的孩子打破了,那个小孩走了一次鬼门关。
没错,那个小混蛋就是我。
那时的我不是心眼坏,只是能量太多无处消散罢了。我是个非常亢奋的孩子,因此有一天,我母亲在店里推销清洁剂,我趁她在接待顾客时偷偷溜了出去,我想探索一下这个神奇的世界。
我走到了大街的中央,一辆汽车朝我冲了过来,母亲则跑过来把我推开了。其实,从我妈妈的角度看来,这件事情还蛮有戏剧性的。但这之后我们家的小店就关门了,妈妈跟我父亲说这样的工作太危险,我们必须找到其他事情做。
父亲找到了一名司机,他是名煤炭卡车司机,负责将煤炭从圣地亚哥运到我们的小镇上。但有意思的事,我们家连收购煤炭的钱的付不起。父亲说服了那名司机,让他先赊一批煤炭,日后再进行偿还。因此,每当我和妹妹想要找父亲要零食的时候,他就会对我们说:我要付两座房子的贷款,还有一大车的煤块呢!
 
我还记得有一天,我和父亲正在打包木炭,那天的天气又冷又湿,天上还有雨滴落下。我们的头上只有一片锡皮来挡雨,真的是非常难受。工作了几个小时候,我去学校上课了,那里是温暖又舒适的。但父亲还得待在那里工作,一整天都是这样。因为如果他那天没有卖出木炭的话,晚上我们家可能就连晚饭都吃不饱了,就是这么真实。但那时的我一直都在鼓励自己,我一直都相信:在某个时刻,一切都会朝向好的方向发展。
就因为这,我欠足球一辈子。
有时候当个放荡不羁的小屁孩也是有用的!我很早就开始踢足球了,因为我每天到处跑把母亲烦的不行。在我四岁时,她真的带我去见了医生,然后对他说:「医生,他太好动了,一直停不下来,我该怎么办啊?
他是个称职的阿根廷医生,所以他说道:你能做什么?那当然是足球了。
于是我就开始了自己的足球生涯。
我真的对足球入了迷,足球就像是我生活中的唯一。我记得那时候天天踢足球,以至于每两个月我的鞋子就会彻底报废,因为我们没钱再买一双新的,母亲则会用强力胶把它们粘上。当我七岁的时候,我在邻居的队伍里打进了64个球。有一天妈妈来到我的卧室对我说:电台想请你上节目。
我和母亲去了广播站,他们对我进行了采访。那时的我是如此的害羞,我基本都说不出话来。
就在那一年,父亲接到了罗萨里奥中央的球探打来的电话,他们想要我去那里踢球。然而场面一度非常尴尬,因为我父亲是纽维尔老男孩的球迷,相反我母亲则是罗萨里奥的球迷。如果你不是来自我们这里的,你就不能明白这两支球队之间的爱恨情仇,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而当德比开始时,我父母会为各自球队的进球而呐喊,真的是撕心裂肺的那种。而赢球的那一方可以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呢拿比赛结果来嘲讽对方。
所以当罗萨里奥打电话来时,你可以想象我母亲是多么激动了。
我父亲说道:恩,我不知道,那可太远了,那是在九公里之外啊,我们可没有车,我们怎么送他过去?
然后我妈妈说:不,不,不用担心。我会接送他的,这不是问题。
然后格蕾西亚就来到了我们家。
格蕾西亚是一辆破旧的黄色自行车,我妈妈曾经每天用她来接送我往返训练场。车前有个小小的篮子,车后还有一个座位。但问题在于,我的妹妹也得和我一起往返,所以我父亲制作了一个木制的小挎斗,并把它接在自行车的旁边,好让我妹妹也有地方可坐。
想象一下这幅画面吧:一位妇女骑着自行车穿过小镇,有个小男孩坐在她的身后,而旁边的挎斗里坐着个小女孩,前面的篮子里装着个背包,里面有我的球鞋和小吃。无论是上坡、下坡、下雨、湿冷、黑暗,甚至是危险的社区,这都无所谓,我母亲一直在骑,一直在骑。
是格蕾西亚帮助我们到达了我们想要的目的地。
但事实上,我在罗萨里奥的时光并没有那么轻松。事实上,如果不是我的母亲,我有可能早就告别足球了,还是两次。当我15岁的时候,我的身体还没有发育起来,队里有个非常偏执的教练,他一直崇尚身体对抗和拼抢,但这真的不是我的风格。有一天,我没有在禁区里起跳争抢头球,就在训练之后,他把所有球员聚集在一起,然后他对我说……
你就是个无用的废柴,真是耻辱!你这辈子都做不成什么事,你就是个失败者。
当时我就崩溃了,还没有等他停下,我就开始在队友面前哭了起来,然后快跑离开了球场。
到了家之后,我立马回到卧室里一个人哭了起来。我妈妈知道发生了些什么,因为平常的日子里,我回来之后都会在街上继续踢一会儿球的。她来到我的屋子里询问我发生了什么,当时我的真的不敢告诉她整件事情,因为我害怕她会骑着车去基地揍那个教练一顿。我母亲是个很平和的人,但只要你欺负了她的孩子……老哥,快跑吧,活着不好么?
我跟她说我和别人打了起来,但她知道我在说谎。所以她就像所有母亲会做的那样—她跟我队友的母亲通了电话,验证我说法的真伪。
当她回到我屋子里的时候,我哭得稀里哗啦的,我还跟她说我不想踢足球了。第二天我甚至都没有离开家门,我不想去学校上学,我感觉真的太羞耻了。但我妈妈坐到了我的床边,她说:你要去学校上课,安赫尔。你今天一定要回去,你一定要想那个人证明自己。
于是我那天就回去训练了,然而最让我不敢相信的事情发生了。我的队友没有因为昨天的事情而开我玩笑,他们真的在帮助我。球还是会传到高空中,而后卫会故意让我赢得头球争顶。他们想让我好受一点,那一天他们真的好好地照顾了我。足球是一项很激烈的运动,尤其是在我们南美洲,这里的人们都拼了命想要争取更好的生活啊。但我依然记着那一天,队友们看到了我遭受的痛苦,因此他们决定帮助我一下。
不过,我还是个瘦弱的小男孩,16岁时我未能进入罗萨里奥的一线队,我的父亲开始为我的前程感到忧虑了。一天晚上,我们坐在厨房的餐桌旁,他对我说:你有三个选择。一是和我一起工作,二是继续你的学业,三是继续在足球界打拼一年。但如果没有成功的话,你就要回来和我一起工作。
我什么都没有说,那时我们家里的条件很复杂,我们非常需要钱。
就在这时,妈妈走了进来说:再踢一年足球吧。
那是在一月份。
而在那一年的十二月,也就是我们约定的最后一个月,我为罗萨里奥在阿甲上演了自己的处子秀。
 
从那天起,我的职业生涯正式开始了。但说实话,为这一切而做的努力早早就开始了。从妈妈用胶水给我粘球鞋,再到她用自行车在雨中送我往返训练。即使当我成为了一名职业球员以后,这一切的努力还远远没有结束。我并不知道其他地方的人们能不能理解我们南美人的生活。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人生,你才会相信吧。
我永远忘不了在解放者杯中对阵国民竞技的那场比赛,因为那里的航班和西班牙以及英国是不同的,甚至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时也不一样。那时候的罗萨里奥是没有国际机场的,我们必须从小机场起飞,而且飞机是没得选的,你赶上哪一架,就得坐哪一架。没有机会让你提出质疑。
所以我们就这样登上了前往哥伦比亚的航班,那可是一辆停在跑道上的货运飞机,就是那种后门能放下变成大斜坡的那种,可以运车和其他大东西的那种,这就是我们的飞机。
 
我记得她的名字叫做赫拉克勒斯」。
飞机后门放了下来,工人开始把大大的垫子放到飞机里。
我还记得所有的球员互相看着彼此,说道:这是认真的么?
接下来我们就登上了飞机,然后工人对我们说:不行,伙计们,你们要到后面去。还有,拿着这些耳罩。
他们给我们的是那种超大的军用耳机,目的是为隔开飞机运行是的巨大噪音。我们爬进了飞机的货仓,那里有许多垫子让我们可以躺下。那时距离对阵国民经济的比赛还有八个小时。他们把后门关上了,货仓里面就变得漆黑无比。我们只好戴着耳罩躺在床垫上,因而我们只能勉强听到其他人的声音。飞机开始起飞了,我们所有人向飞机后面滑行了一段距离,我的一名队友喊道:不能碰那个大大的红色按钮!如果后门开了,我们所有人就都完蛋了!
那真的是难以置信,如果你没有亲身经历过,你自然就不会相信。你可以问问我的队友们,这一切真的都发生过。
 
这就是我们的私人飞机,她的名字叫赫拉克勒斯!
当然,我仍然认为这是一段幸福的记忆。当你想在阿根廷的足球出人头地时,你必须要随遇而安。那一天无论是什么飞机出现在跑道上,你都要登上那架飞机,你不要提出质疑。
最终,你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机会,你会登上前往欧洲的单程航班,一去不复返。对我来说,我的机会来自本菲卡,那支葡萄牙球队。也许很多人看着我的简历,心想:哇,你看他从本菲卡到皇马、再到曼联、最后去了大巴黎。看起来这一切都非常容易,但你真的不知道我都经历了些什么。当我加盟本菲卡的时候,我只有19岁,我只不过踢了两个赛季的职业足球而已。我父亲为了能去葡萄牙陪伴我而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他也因此和我的母亲隔海相望。有的晚上我会听到他和母亲在通电话,他因为想念她而不断哭泣。
那时,这一切看来都是个巨大的错误。我在本菲卡不能首发,那是我真的想离开这一切然后返回家乡。
 
然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改变了我的人生。即使我没能在本菲卡打上首发,阿根廷依然征召了我,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点。这次比赛然后我有机会和梅西并肩作战,就是那个外星人、那个天才——梅西。那是我踢球以来最快乐的时候,我需要做的就是跑位和拉扯空间。我一开始跑动,球就会来到我的脚下,真的跟魔法一样。
梅西的眼睛不像我和你们一样运作。我们的眼睛只会从一边看向一边,就像普通人一样。而梅西则可以从上帝视角俯瞰世界,就像在天空中翱翔的鸟儿一样。我真的不明白他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一直前进,最后在决赛中对阵尼日利亚。那可能是我这辈子中最让人震撼的一天。为球队打入制胜进球,代表阿根廷夺取金牌……你真的无法想象那种感觉。
你们一定要知道,那时我才20岁,我还没有为本菲卡上场过,我的家人被迫分散。在阿根廷征召我之前,我基本就是一种毫无希望的咸鱼状态。而就在短短的两年间,我赢下了一枚金牌,我成为了本菲卡的主力,最后还转会去了皇家马德里。
对我来说这是个值得骄傲的时刻,我的家人和支持过我的朋友们也是一样。他们说我父亲是个比我更出色的足球运动员,但他在年轻时毁了自己的膝盖,他的梦想也就此化为泡影。他们还说我的爷爷比我的父亲更为出色,但他遇上了车祸,失去了自己的两条腿,他的梦也这么消散了。
我的梦,也曾很多次走在崩溃的边缘。
但我的父亲一直在那块天井里的锡皮下努力工作……我的母亲一直骑着那辆旧自行车……我一直在场上拼命跑动……
我不知道你想不相信命运,但当我为皇马打进第一个进球时,你知道我们的对手叫什么?
赫拉克勒斯!
我们很久之前就认识彼此了。
也许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决赛前一天,我会在萨维利亚面前哭出来了吧。我真的不是紧张,我也不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担心。我甚至不是害怕自己无法在那场比赛里出场。
摸着我的良心说,其实我只是想帮助大家完成自己的梦想。我希望大家能以英雄的形象留在阿根廷人们的心中,我们就差那么一点啊……
因此当我看到国内关于我们阵容的报道时,我真的是非常伤心。那时候,负面的报道和批判真的是铺天盖地,已经脱离了理性的范畴,这样是不好的。我们也是人啊,我们也有其他人看不到的日常生活。
事实上,就在世预赛的最后两场比赛之前,我开始看心理医生了,那时候我真的是很痛苦,平常我都可以依靠家人来摆脱这些负面的情绪,但这次在国家队的负面情绪太过强大了,所以我找了个心理医生,他也确实帮到了我。在最后的两场比赛里,我明显更加的放松了。
我一直提醒自己是世界上最出色的球队的一员,而且我是在为国家队效力,这可是我小时候的梦想。有时,作为一名职业球员,有时我们不能忘记一些简单的事情。
比赛再一次变成了比赛本身。
我觉得现在的人,他们会在ins和油管上刷屏,他们会看到比赛的比分,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我们都付出了什么。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心路历程。他们只看到我抱着女儿在欧冠奖杯一旁微笑,他们就认为这一切都是完美的。但他们并不知道,就在这张照片一年之前,我的女儿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月,身上插满了管子和和电线,她是个早生儿。
也许他们会看见我抱着奖杯痛哭的照片,他们会觉得我哭是因为足球的原因。但事实上,我哭是因为女儿在我身边陪我经历了这一切。
他们都看到了决赛,他们也都知道了结果。
0-1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我们为了这一刻奋斗了多久。
他们不知道我家的墙壁从白色变成黑色。
他们不知道我父亲曾在薄薄的锡皮下努力工作。
他们不知道我母亲曾骑着格蕾西亚,在湿冷的黑夜中不管前行,只是为了她的孩子。
他们也不知道赫拉克勒斯。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9o3u1eoNr4wM_Fe47AdBhw

“我们普通人如何打败平庸?”爸爸的一封信火了

 

亲爱的妞妞:

 

暑假已过,爸爸想写一封信给你。

 

给你写这封信的原因,缘起姑姑说你的神通都是被我和你妈给磨灭掉了。

 

神通,神奇的能力,指特别高超的手段和本领。

 

即使一个人天生有神通,也要经过刻苦的修行,才能运用自如。

 

要神通何用?定是使自己成为一个出众的人。

 

像你这样读书的年纪,学习好是出众的重要指标。

 

当然,相貌气质、能歌善舞以及其他特长,都可以算作出众的重要指征。

 

你也许会问,为何要出众?为啥要这么拼?这么卷?这么苦?我小小少女,难道就不能拥有自由,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吗?

 

当然可以的。

 

但丫头,记住:这世界上所有的选择,都是有代价的。

 

这个代价不一定今天支付,但在明天、在未来,你一定会为你现在的选择,支付这个代价。

 

人生除非死亡,没有哪一件事情可定终生。

 

学习好的孩子,即使考上清华北大,也不一定有一个美好的人生,但至少会是一个不太差的人生。

 

然而,今天不努力,明天起点低,在社会的筛选和分层中,就没啥竞争力,就难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选择躺平的话,别说生活了,甚至会出现生存危机。

 

如你躺平,必然贫穷。

 

丫头,永远记住黑格尔这句深刻的话:“财产即人格”。

 

这是什么意思?

 

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自由。

 

Free 这个词,第一层意思就是free from want(免于匮乏的自由) ,匮乏、贫穷,是带着流血的身体和灵魂在生活,有时,还会招致猎物。

 

所以要努力,提升自己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万不可陷入这个泥潭。

 

你也许又会问:将来再努力不行吗?

 

可以。

 

白云苍狗、野马尘埃,人生短暂。女孩子的青春更如白驹过隙。

 

何必走那一段不得不走的弯路呢?

 

丫头,我们今天的努力,都是为了将来的独立、尊严,有能力更自由、更从容地观赏人生美丽的风景。

 

你也可以说,我不需要!我不想爬山,不想看壮丽的日出。我只要简单的生活就可以了,就满足了。幸福是我的感受,我感觉幸福就是幸福的。

 

爸爸这样回答你吧。

 

你们学过的《论语》中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因为学习态度被记住的,历史只会记住第一个,后者还有谁?

 

再者,在现代,如果爸爸这样,你愿意吗?

 

躺平生活古人早有讨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是隐士的生活,在今天社会分工细化,高度竞争的现代社会,当一个隐士几乎没有可能。

 

接下来,爸爸想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和你讨论以下问题,只是我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你姑且听听。

 

我们究竟要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样的生活?活出怎样的自己?怎样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自己?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有趣的生活,精彩的人生,内心幸福的人们,他们有没有共同点呢?我尽量抽象出来吧。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失败、不是悲伤、甚至不是痛苦,因为这些都是短暂的,很少会是生命的常态。

 

生活中,这些不好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只要不造成难以恢复的伤害,也是有正向作用的。

 

有了坏,才能凸显好,才能赋予生命的意义感。

 

“我们普通人如何打败平庸?”爸爸的一封信火了

 

既没有特别好的事情发生,也没有特别坏的事情发生,这是一种平静的中间状态,这是生活的常态。

 

如同你日复一日,上学放学,这是常态。

 

如果你在常态中敢于平庸,那么,中考、高考的成绩注定也是平庸的。

 

不好不坏的中间生活状态,容易让人滑入一种无知觉的,无意识的放任自流,最后陷入平庸,自己都觉得自己“泯然众人矣”,这就是最可怕的就是平庸。

 

无聊,年复一年,没有心气、没有与众不同的斗志,最后,心灵之泉干涸,灵魂之花枯萎。

 

生活无生气、心灵无灵气,极端的情况就是“行尸走肉”。

 

回到前面的问题:“有趣的生活,精彩的人生,内心丰富的人们,他们有没有共同点呢?”

 

上帝给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头脑和特质。

 

别人再优秀,再完美,也没有人愿意湮灭自己成为别人。

 

世界上没有人愿意成为一个没有特征的平均人,都想过上理想的生活,活出所愿的人生,拥有有趣的灵魂。

 

怎样才能打败平庸,活出最好的自己呢?有标准?有方法?有实现的路径吗?

这个问题很大!我只能从我的认知角度来回答,不一定正确。

 

“我们普通人如何打败平庸?”爸爸的一封信火了

 

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人大多是活在比较之中的。

 

“人人平等”,没错,在法律意义和价值意义上,爸爸坚信人人平等。

 

但这个现实的世界呢?所有人都能考出一样的分数吗?每个人都能同样聪明吗?每个人同样有钱吗?所有的具有同样的社会地位吗?

 

你上次说过,爸爸很势利,瞧不起学习差的同学。

 

现在我回答你这个疑问:只要相同事物出现,人们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去比较。

 

有比较,就有选择,有选择就一定有歧视,歧视无处不在,无刻不在。

 

因为,歧视和选择是一回事儿。

 

差生,因为考试成绩差,而被称为差生,这也是他们的选择。

 

考试的意义你知道吗?在爸爸看来,考试是对学生的自律能力、勤奋程度、专注度、理解力、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全面考察,成绩只是上述能力的考察结果。

 

不是爸爸歧视学习差的学生,是差生通过自己的表现,造成了自己被歧视。

 

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常常拿成功、优秀这些词来评价一个人。

 

在这个世界现实中,虽然我们都是平等的人,但人和人的生活质量却判若云泥。

 

他人轻我,那么我身上必有他人可轻之处。

 

贫穷,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不是说穷人不好。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在物质上捉襟见肘的时候,有心情去追求美吗?去追求一种自己理想的生活吗?即使想,也缺乏物质条件。

 

由于贫穷,就不得不向现实生活妥协。

 

好了,问题来了,妥协的底线在哪里?

 

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和你讨论过一个问题:人类社会是不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当时我们有很明确的结论,这是野蛮的丛林法则,不适用于人类社会。不适用,和现实没有这种现象是两回事。

 

你又会说:爸爸,世界上有人能做到没有任何差别地对待每一个人,没有任何歧视地绝对平等吗?

 

有的,那是佛陀。

 

所以,保持在竞争中胜出的斗志,取得好的结果,是打败平庸的重要标准。

 

“我们普通人如何打败平庸?”爸爸的一封信火了

 

首先,说一下最高级的打败平庸的方式。

 

你看过的电影《寻梦环游记》吧,人只有被遗忘了,才是真正的死亡。

 

我们读的《红楼梦》,曹雪芹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永生。

 

地球上一共累积出现了1060亿的人口,只有那些今天依然被我们记起的人,他们灿若流星,却又寥若晨星,这些人真正的“天选之子”,以在人世间长期保持影响力的方式实现了永生,以最高级的方式实现了“打败平庸”。

 

我们作为普通人,要成为他们,除了天资、努力,更需要时代的挑选,这里面有太多的机缘巧合了,单纯的靠个人意愿很难实现。

 

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或生平传记,了解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最具智慧的方法,感受他们抒发的最感人情绪,了解他们最惊世骇俗的事情。

 

学习他们的事迹,有利于加持我们远离平庸,摆脱低俗的渴望。

 

我们普通人如何打败平庸?

 

你可以是一个平凡的人, 但不能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形式和内容,这是一对我们常用的词。

 

人多相貌身形,是人的皮囊。

 

一个女孩子长得漂亮,是形式但没啥文化知识,甚至愚蠢,被人叫做花瓶。

 

一个人见多识广、思维缜密、聪明有趣,这是精神层面,是一个人的内容。

 

上面的只是简单的例子,生活要比这复杂得多。

 

如果我们把生活的物质条件看成外在形式,比如,相貌、财富、社会地位这些是外在的,有形或者有一定标准的东西是一个人的形式。

 

那么,性格、思辨、见识、幽默,这些无形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就是一个人的内容。

 

内容决定形式。

 

相貌不可选择,但气质缺可提升,财富要靠大时代和机遇,修养可以通过学习提升。

 

有一个不停生长、追求真善美、不被现实绑架、装得下整个宇宙的灵魂,你就已经实现了打败平庸。 

 

“我们普通人如何打败平庸?”爸爸的一封信火了

 

一、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

 

善于提出问题,甚至于提出问题之后的问题。

 

善于提问、探究本源,你既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也得知它的丑陋和不堪。

 

这样,会使你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视野,用更加全面、包容的眼光看到时间的人和事。

 

二、自律。

 

人生是一场修行,先管理好自己,才能去影响他人。

 

懂得“舍与得”的道理,要有长远的目光。

 

放弃磨蹭,去读书、去锻炼,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你惊人的变化。

 

三、做一个有原则的人。

 

遵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小事情靠理智,大事情靠自己心领。

上次你给爸爸说,你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我要告诉你,现实主义不是啥好词,他的孪生兄弟就是功利主义。

 

四、追求一些“无用”的东西。

 

这些无用的东西,往往是涵养我们的灵魂,增加我们灵气的东西。比如音乐、绘画、诗歌哲学。

 

世界上,只有思想、艺术和爱才是人类真正的奢侈品。

 

最后,爸爸希望有仰望星空的渴望,永远热爱生活,有一个现实生活之上,诗意栖息的灵魂世界。

 

永远爱你的爸爸

2022年9月

作者 | 上上签。一个幽默,坦诚、宽容、不做作的朋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CFdoA74hRD9tbVgVIWhYg

读书:托马斯·斯特纳《练习的心态: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

人生是一段需要我们(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迫使自己熟练掌握各种技能的旅程。

所谓练习,就是怀着实现某个既定目标的有意的意识与意图,来反复参加某项活动。

人生中值得去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练习。事实上,人生本身只不过是一个漫长的练习过程,是一种永无止境地优化各种行为的努力。

第1章 学习开始

到了三十五六岁的年纪,我开始意识到,对练习所产生的感觉,真正改变了我。我不但喜欢练习和学习所有的事情,而且还发现,为了逃离日常生活中的重重压力,我会让自己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某项活动中去。

我得找一位教练来指导我的学习,生怕自己到最后像许多人那样,成为永远都倍感挫折的高尔夫球员。我预料,要想稳定地提高我的高尔夫水平,并从中感受到快乐,进而熟练掌握这些技能,既要花时间,也要持之以恒地坚持

从这项运动中我学到的是,我在音乐练习时遇到的所有失败,都源于我对练习的正确技术性细节和制订目标的过程缺乏理解,也没有足够地理解,不论确立了怎样的目标,都要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去实现它。也许最重要的是,我意识到,我学会了怎样在不感到失败和焦虑的前提下努力去实现目标,这些挫败感和焦虑情绪通常与活动本身密切相关。

高尔夫运动让我第一次有机会用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将这些技术性细节进行量化,量化成对某个人来说实实在在的东西。

我们甚至不会怀疑,在同一时间处理多项任务到底有多么荒谬。

我们总是习惯于一心多用,以至于当我们决定集中精力专注于某项活动时,我们做不到了。我们的大脑如此躁动不安,而且,这种躁动不安具有强大的惯性。它不希望停下来。它让我们筋疲力尽、过度劳累。我们发现自己没办法安静地坐下来,而且也没办法安静下来

练习的心态是安静的。它将思绪放在当前这一刻,有一种类似于激光的精确焦点和准确度。它服从我们准确的方向定位,集中我们所有的精力,朝着自己确定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是平和的,完全不会感到焦虑

如果你没有控制自己的思维,那你便没有控制自己。缺乏自我控制,不论你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你都不会有真正的力量。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每时每刻都在想些什么,那你便没有拉紧思维的缰绳,对自己前进的目标便没有了掌控的能力。

耐心与自律的问题是,要培养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需要同时具备它们两个。

第2章 以过程为导向,不以结果为导向

我一定要把课上教练讲过的对所有事情的描述记下来。这些笔记并不是为了详细描述教练所讲的内容,只是让我能想起教练讲过的一些要点。在接下来的那个星期,我会到我的地下室里练习。在这个特定的练习环节,我会制订一个清单,列出我要练习的所有内容,并专心地投入每一项任务的练习中,以便每一次我都能专门解决高尔夫球技巧的某个特定方面。

我们都有一个不健康的习惯,那便是:制订结果目标(也就是反映我们计划中的结果),而不是专注于达到那一结果的过程。

练习包含了学习,而不是学习包含了练习。学习不会考虑其内容。

优秀练习的技术性细节,需要刻意地、有意识地停留在做某件事的过程中,并且清醒地知道,我们是不是实际上做到了那一点。那要求我们不再沉迷于对“结果”的依恋。

聚焦于过程时,你期望的结果会很轻松、很自然地出现。聚焦于结果时,你便马上陷入纠结之中,对过程感到厌倦、不安、失败和不耐烦

当你将目标从试图实现的结果转向实现结果的过程时,一种美妙的现象便发生了:所有压力都将消散于无形。当你的目标是只专注于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时,那么,只要你在做,你便时时刻刻都在实现着目标。

你只是在学习和做事情。你在从事活动、观察结果、调整自己的心态,同时也在调整练习时的精力,以产生期望的结果。这时的你没有不好的情绪,因为你没有判断些什么事情。

判断会重新引导并浪费掉我们的精力。判断给我们带来一种对或错、好或坏的感觉。

我们这里做的事情,客观地观察和分析了每次尝试的结果。这种观察,仅用于指导我们下一次的努力。当我们在任何一项新的活动中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时,首先,我们对自己变得有耐心了。我们不会急于达到某个预先确定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停留在这个过程中,并且将我们的精力引导到当前选择的活动之中

必须从每个人的内心开始。一旦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变成重点关注当前这一刻,便会知道“注重过程不是注重结果”是对的。我们便会平静下来。我们的优先事项会自动做出调整,我们会因为自己所拥有的和当前所处的状态而感到平和,觉得有成就感。

培育练习的心态,归结为一些简单的法则:

·让自己始终以过程为导向。

·重点关注当前。

·将过程确定为目标,并且运用总目标作为船舵,以指引自己的努力。

·对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刻意地训练,带着意图训练,并且自始至终清醒地知道那种意图。

耐心与自律的问题是,要培养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需要同时具备它们两个。

第3章 关键是视角

我们在生活中体验的焦虑,源于一种感觉:我们总感到自己涉足其中的所有事情,总有一个完美的终点。

我们在电视上和电影中看到,一些长相完美无缺的人们,悠然地过着完美的生活。在电视广告片中,这种错觉甚至更强烈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买下这件产品,你的生活将变得更加完美。”或者,甚至更糟糕:“不买这件产品,你的人生将是不完整的。”

广告还是向我们展示形形色色的产品,我们觉得,只有购买了那些产品,才算是满足了对生活的期望,从汽车到衣服到饮料。

他在灰心丧气地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期时说:“我本来可以做得更好。我本来可以打破有史以来的每一项纪录。”他的回答如此简单,却让人听起来肝肠寸断:“然后呢?”这三个字构成的台词,让人无不动容。

在任何事情上,当我们采用完美的画面来对照时,通往幸福的路就可能出现重大的曲折。这是因为,一幅画面或者一种理想状态,其实是冻结的、停滞的,并受到其本质的限制。理想状态意味着它与特定情形一样好,或者可以获得某样东西。相反,真正的理想状态是无限的、不受约束的,而且总在扩展。

问你自己:一朵鲜花的生命,从撒下种子到完全盛开,在什么时候可以达到完美?在它生长的每个阶段,从最初的种子到怒放的鲜花,以及最终凋谢、回归大地,它都是那朵鲜花的生命的各种特殊阶段,都是完美的。

如果你在一天之中经常退后一步,观察自己的注意力投向了哪里,你可能惊讶地发现,你的思绪很少集中在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及正在做的事情上。

在一天之中的任何时候,只要你注意到,你感觉厌倦、不耐烦、冲动或者对自己的表现感到失望,那就得意识到,你还可以在这项活动中关注当前的这一刻。

我们的自我,使我们构想了关于完美是什么以及关于我们是否达到了完美的错误观念。

我们追求练习的心态,出于一个理由:它使我们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幸福,如果我们去追求任何物质的目标或者文化的地位,则不可能获得这种平和与幸福。

现在,我们把精力集中在这样一个事实上:我们正在聚精会神地从事这项活动。正确地练习时,我们不知道自己在正确地练习。我们只是知道,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在那一刻正在做那件事情的过程之中。在禅宗中,那种状态被称为“初学者心态”(beginner’s mind)

帮助我们理解,专注于做某件事情时,应当采取怎样的行为和感觉

假如将自己的思绪集中在当前,并只专注于他在这一刻正在做的事情的过程,那便完全可以喜欢上他正在做的任何事情

习惯是学来的。明智地选择它们。

第4章 培养期望的习惯

优秀的老师在应对学生的错误时不会变得情绪化。

我们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一种习惯,只是它以这样或那样的表现方式来显示而已。我们怎样思考、怎样说话、怎样面对批评,以及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挑哪种零食吃,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习惯。即使我们第一次身处某种新环境之中,对这种环境的响应也是出自习惯。

习惯与练习密切相关。我们练习的东西,久而久之会变成习惯。

你需要做的是知晓想要实现什么,知晓为了实现目标,必须有意地重复哪些动作,并且知道你需要不带情绪或判断地采取哪些行为,之后坚持下去。你将感到欣慰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意识地反复做某件事情,将使你培养新的习惯,

“扣动扳机”的方法,所谓的扳机,指的是一种帮助我们启动新习惯养成过程的“设备”。它类似于叫醒闹钟、一声哨响,或者一声钟鸣,当你恰好处在想用已经选定的新习惯来替代过去的习惯的局面中时,向你发出警示信号。扳机的功能是阻止你在某种局面下产生情绪响应,并且将你带入到当前这一刻,带入一种客观的姿态,以便你能控制好自己的行动。扳机让你感到震惊而产生意识,并且提醒你,是时候来进入你选定的过程了。扳机好比是对你自己发出的一个非常简单的信号。

第5章 感知变化,创造耐心!

不断地回顾新的理念,培育了一种感知和处理生活的新的习惯,这种习惯为我们带来了每天都渴望获得的明晰感觉。

通过倾听自己的内心独白来观察自己的想法。它从一种完全不相干的讨论跳到另一种

我们大多数担心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

通向耐心的第一步是意识到你的内心独白什么时候开始疯狂奔走,并且拖着你一路狂奔。

培养耐心的第二步是理解和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不论什么事情,都不会尽善尽美。真正的完美,一方面总在不停演变,另一方面也总在你的内心出现

我们需要放下这种认为幸福就在某个地方的徒劳想法

让我们的热情在半途中被浇熄的情况,在于我们缺乏准备:一方面,因为我们从事着一项有着无穷无尽发展潜力的艺术;另一方面,因为我们需要准备好放弃那种迅速“擅长”某种艺术的目标。

我真正的愉悦,是在我能每时每刻都学习和体会我的成长时发现的。

我的目标是:发现我能够总是在内心创作音乐的那种能力的过程,而我在练习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在实现那一目标。

进步是对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保持专注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当你坚定不移、专注于当前这一刻时,你将毫不费力地找到自己的目标。

公平。无论你是在坚持节食、经常锻炼、跑马拉松,还是实现你的其他个人目标,如果几乎不费力气或者完全不费力气便完成了任务,那算不了什么。

获得任何东西所带来的真正的兴奋感,不论这样东西是一件物品还是一个个人目标,其实是你对获得它的那一刻的预测。真正的愉悦取决于你产生和保持的毅力与耐心。它们正是你在长时间内为争取拥有这样东西而努力工作时所需要的。

你必须对自己处在朝着某个特定目标奋斗的历程中的那些时刻非常清醒。当你决定获取某样东西,而获取那样东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时,你要选定目标,然后清楚地知道自己即将进入实现那个目标的过程之中。如果不停地将最终结果作为关注的焦点,你不可能做到时刻保持清醒。你已经确定了目标,现在要把它放在一旁,将精力投入到练习和过程之中,那样将使你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

力求简化,将征服大多数复杂的任务。

第6章 4“S”方法

练习的心态的控制的:简化(simplify)、细分(small)、缩短(short)和放慢(slow)

简化。将它们细分为一些组成部分,来使之简化。不要设定太遥远以至于自己达不到的目标。不切实际的目标会导致挫败感和失利

细分。将总体目标细分成一些较小的部分,以便你能够用适当的专注度来实现它们。

缩短。你可以把任务的时间缩短,将任务细分成较小的步骤,并且让自己只在较短的时间内保持专注,从而简化了任务。

放慢。要让自己内心平和,关注你正在做的事情。

第7章 平静与DOC方法

判断,对我们生活的运转是必要的,但也有一个不利的方面:它们并不会以一种超然的特性来执行。通常其中包含着某种情绪,而情绪的数量与我们对判断的重要性的感知程度是成比例的。

与主观判断紧密相连的情绪,源于一种感觉:“这是对的,那是错的”,以及“这是好的,那是坏的”。对的和好的,使我们高兴,而错的和坏的,让我们烦恼或者悲伤。

如果你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任何事情,那意味着这其中涉及两个存在:一个是正在做某件事情的那个你,另一个是正在了解或者观察你做那件事情的那个你。

你越是与静静的观察者更加密切地保持一致,你的主观判断便会越少,内心的独白便开始关闭,也对每天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外在刺激越来越超然度外。你开始真正地用一种不偏不倚的(有时候甚至是开心的)视角来观察你的内心独白。

与观察者达成一致,将这种超然的智慧带给我们自己,让我们变得客观公平,因而内心平和。自发并且轻松地创造这种一致,冥想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种有效的冥想附属方法,称为DOC,它是“做、观察和纠正”(do、observe、correct)

面对几乎不可能战胜的敌人,韩说道:“有趣的事情从这里开始。”

这确实是有趣的事情开始的地方,因为再没有什么事情比平息你那恐惧的或者受到侮辱的自我大声抱怨的声音更让人满足了。

在练习时,你与自己内心的观察者更加高度一致,而且,是时候放慢在那些事情发生期间的步伐了。你看到它们在朝你走过来,而不是一路去找寻它们。你远离情绪反应的反思举动会变得越来越熟悉,到最后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习惯。

当心里开始感到焦虑时,我观察并评估它。我意识到,我的自我对那种情形产生的“不公平”的感觉,只是一种主观的判断,它源自对收入损失的恐惧。我还意识到,那种情况“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不论是好是坏,其价值只是我可以选择接受或者忽视的一种解释。我选择忽略我的自我对这种情形产生的好或坏、公平或不公平等的感觉,从而进行纠正。

如果有人因为心情不好而朝我大吼大叫,我内心的反应是:“有趣的事情开始了。让我去瞧瞧吧。”

当你将意识投入到对艰难局面的应对中时,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好自己的意识,至少一开始时要这样。否则,你会变得疲劳,然后可能面临失败。

智慧并不是年龄的副产物。从你身边所有的人身上学习,同时也用自己的行为影响身边的人。

第8章 教孩子,也从孩子身上学习

孩子们观察人生的视角与大人有着极大的差别。孩子们基本上想要一种安全感,想要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希望体验到有趣的、没有压力的东西。

当你还是个孩子时,也许依然对这个世界的大多数痛苦一无所知,而当我们长大成人时,却对它们有着深切的体会

对时间的感知,是大人与孩子之间这种差别的固有组成部分。

我给她两个星期的时间去仔细思考自己的渴望(渴望买一根和妹妹的一模一样的新的弹簧单高跷)。我告诉她:“如果妹妹同意的话,你可以时不时和妹妹换着玩,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用高跷蹦蹦跳跳。”我对大女儿说,她玩高跷时正在体验的感觉,只是一些情绪,而且那些情绪是会消散的。这看起来难以相信。我还对她说:“如果到两个星期以后,你依然觉得真的必须要买一根和妹妹的一模一样的高跷,我会给你再买一根。”

我们自己的行为,对他们有着最大的影响。父母的行为,帮助孩子们在脑海中形成一种什么是可行的以及什么是不可行的感觉。行动一定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有了刻意的和反复的努力,进步便水到渠成。

第9章 你的技能在成长

当理解了怎样工作,并且当我们与那种理解和谐相处时,会感受到一种控制感,我们可以放轻松一些,享受自己经历过的人生体验。

当思绪停留在实现真正目标的过程中时,我们便会每时每刻都体验到一种成功的感觉。

当我们活在当下时,经历着人生中正在发生的事情,也体验着人生的真实状态,而不是通过对预期的过滤镜来体验,就好比我们在思考将来那样;或者,也不是通过对分析的过滤镜来体验,就好比我们依然停留在过去那样。我们许多人对当前这一刻的关注,所花的时间实在太少了。通常,我们要么在思考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也许永远也不会发生),要么在重新体验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我们浪费了每时每刻体验真实生活的机会,因为我们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并非当前这一刻的生活上

每个人都想成为第一,拥有最好的东西,以及成为拿到最高分的学生。然而,这种心态可能没什么用,如果我们想在人生之中谋求任何真正的幸福的话,就必须接受真正的挑战。

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专注于当前变成我们的新习惯,这种新的习惯对我们的总体幸福感有益得多

所有的文化都始于扩展人们生存的能力与资源。

实不相瞒,逆袭也就这几条路

作者 | 良大
(ID:liang_da_shi)
个人微信号:liangshu0009(不闲聊)
实不相瞒,逆袭也就这几条路

1

r>g

就目前来看,严重的贫富分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据统计,目前世界的基尼系数是0.7左右,已经超出了0.6国际公认的危险线。

1981年以后,中国的基尼系数也一路上升,在进入21世纪后,就一直停在0.4的警戒线之上。

现在你已经看不到这个数据更新了,眼不见,心不烦嘛。

不过,前段时间,总理说“中国还有6亿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有9亿多人的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如果和其他数据综合对比一下,你大概也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总之,无论科技怎么进步,社会怎么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贫富差距都很难消除,甚至会有越来越严重的迹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

法国有个专门研究财富与收入不平等的经济学家,叫托马斯·皮凯蒂。

他提出了一个“无限积累原则”,并且用了一个公式揭示了贫富分化的根本力量:

r>g

其中r代表的是资本的收益率,包括利润、股利、利息、租金和其他资本收入。

g代表的是经济的增长率。

也就是说,资本收益率总是高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而且纵观人类历史,r至少是g的10-20倍。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公式,因为蛋糕就那么大,有钱人分到的越多,只能凭借劳动的穷人分到的就越少。

长此以往,资本家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食利者,而劳动者仅凭双手很难完成财富的积累,资本便可以越来越强势地支配除了劳动能力以外一无所有地穷人,让你996就996,让你007就007。

       实不相瞒,逆袭也就这几条路

2

财富的流变

然而,当你思考托马斯·皮凯蒂的公式时,你会发现他只是说明了一个现象,而没有说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

从历史的角度可以看到,财富就是一个从权力到资源,再到资本的一个流变的过程

华尔街曾评选出过一个“千年富豪榜TOP50”,不难发现这个脉络。

早期的富豪,财富的获得多是依靠权力,比如,成吉思汗、忽必烈;

到了中期,财富多是由资源带来的,比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

后期依靠资本发家的人,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榜单,比如,巴菲特。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财富的分配都是有主旋律的,你离得越近,就越富,你离得越远,就越穷。

比如,在上面这个榜单中,竟然有明朝大太监刘瑾,还有清朝的大贪官和珅,这都是权力的代理人,到最后都富可敌国。

就说刘瑾,当时被抄家时,家产总值6750万两白银,而他的主子崇祯有多少钱呢?

当年李自成打下北京,撬开开国库一清点,只有区区20万两白银。

李闯王伤心之余,还感慨了一句:

“这么大个国家,仅这点银两,岂能不亡?”

亡国并不是刘瑾一个人的功劳,围绕着他的是一个利益集团,是以他为中心的财富分配网络。

离他越近的,收益越大;

离他越远的,收益越小;

和他不沾边的,就要被盘削。

明史有一些关于监狱的记载,那些管理死囚的狱吏,是权力的神经末梢,最没油水可捞,可即便如此,狱吏也很有创新精神,他们会联合刽子手,找死囚谈判:

“你要想死的舒服点,就把你能拿出来的东西统统上交,否则,信不信砍你数刀,都能不让你咽气?”

死囚为了避免受苦,便会上交自己仅剩的衣物,走时不带一丝牵挂。

说这些惊悚的事,只是想你明白,以权力为中心的获利模式,在暴力的作用下,让财富分配走向了极端,少数人富可敌国,多数人一无所有。

在这个阶段,托马斯·皮凯蒂的r>g公式虽然也成立,但显然收益率和资本没有一点关系,仅仅是权力带来的。

到了“资源创富”时代,洛克菲勒、卡内基登场

资本开始发挥了作用,但此时的资本还仅仅是个配角。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资源”被重新定义,像“石油”、“钢铁”、“煤炭”这些基础能源,被广泛应用,这些能源的占有者,便顺理成章地站在了金字塔尖。

开采石油、冶炼钢铁、购买专利,这些都需要资本的支撑,当然更需要技术的应用,众多劳力的加入,以及权力的保护,几项要素竟然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关系。

这直接导致了一系列核心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让世界经济(尤其是欧美)进入几十年的暴涨期,也产生了巨量的财富。

当然,这些财富只是流入到了少数垄断者的手中,生产线上的劳动者,也只能沦为随时能被替换的生产资料而已。

当时亨利•福特就说过一句牛逼的话:

“我本想雇佣一双手,可不得不雇佣一个人……”

此时贫富差距依旧巨大,但是剥削也好,垄断也好,都是摆在台面上。

可是进入到70年代,当资本成了主角,一切都变得魔幻起来。

3

资本时代

二战过后,美国联合了44个国家搞了一个布雷顿森林体系。

简单讲,就是使美元成为全球货币,但是美元要和黄金挂钩,每35美元对标1盎司黄金。

此时的美金,不能随便印的,必须要有黄金储备来支撑。同时,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这就是所谓的“金本位”。

美国经历两次外战后,经济不行了,黄金储备也不够了,到了1971年,尼克松就直接

 宣告美元和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走向解体。

这个影响太深远了,从此世界进入了“信用货币时代”。

简单说,就是美元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此时的货币,就真特么成了一个随意更改的记账符号。

这个故事有点复杂,但你只需要知道一件事,这导致了全球货币超发的到来,每个国家几乎都在拼命地印钱。

钱多了,自然要放到市场上去,所以往往也伴随着低利率甚至负利率。

你可能会说,除了通货膨胀,利率低可以借到更便宜的钱,这是好事儿啊。

嗯,你去银行柜台借1000万试试,看能不能借出来。

那些小贷公司可能会欢迎你,借给你几万花花,不过利率要高达十几或者更高。

你看,问题就在这儿,你原先手里没有“资本”作为抵押,你就不能享受超发和低利率带来的福利。

而富豪们却能轻轻松松拿到低成本的资金,再通过人脉 、信息、专业机构,把这些钱翻个几倍。

说个例子,你体会一下嗜血的资本是如何运作的。

美国有个叫KKR投资机构,如果你看过《门口的野蛮人》这本书,就知道这家公司。

他们以6.6亿欧元收购了德国著名的厨具公司福腾宝,4年后,又以16亿的价格,卖给了法国SEB集团。

表面是赚了2.4倍,可是真相是,这笔收购款有5.6亿都是低息贷款,KKR自己只拿出了1个亿

而KKR也有很多投资人,都是一些顶级的富豪,你想想他们通过这种操作能赚走多少钱。

我之所以叫“资本时代”,是因为,在这个时期,多数商业模式都是资本驱动的。

你可能会质疑,说不对啊,福布斯榜单上,不是还有不少互联网、实业还有地产的大佬吗?

那是你没有看到资本在其中起的作用。

互联网不用说了,要不是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没有一家能够达到如今的市值。

就算是实业,在当下如果没有资本,根本走不了多远。

因为投京东而一战成名的风投女王徐新,曾说过自己投“永和大王”的故事。

一开始投了,竟然是亏损,分析了很多原因,发现原来是钱给少了,这个行业必须要做大,做大,做得特别大,才能赚钱。

后来,当“永和大王”铺满全国,果然开始盈利。

关于地产,看起来是个和资源有关的行业,其实是个和资本密切相关的行业。

这玩意的天然属性,成为了资本的蓄水池,借债的抵押品,甚至是货币发行的锚定物。

所以,房地产和金融向来是一对好基友,谁也离不开谁。

咱们的懂王,就是这个时代,在房地产和金融领域玩得风生水起。

1974年,他买下了曼哈顿区“宾夕法尼亚中央铁路公司”的地皮,1984年,他又建起了68层的特朗普大楼。

资本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谁在资本的上游,谁就更容易获利,谁在下游,谁就可能被清洗。

美国的城市研究所(Urban Institute)曾拿出过一组数据:

50年间,10%的顶级阶层的财富增长速度,远超其他阶层,到2016年已是中产的12倍,50年前还只是6倍。

那么超了底层多少倍呢?估计是差值太大,根本放不进这个表中。

       实不相瞒,逆袭也就这几条路       

4

策略一:迁徙

你可能关心怎样才能缩小贫富差距?

我还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了一下,发现最有效,最靠谱的办法,就是迁徙。

首先是跨国迁徙。 

正常情况下,移民,比如说从穷国向发达国家移民,不仅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而且,当大规模移民发生时,也能在全社会范围内缩小贫富差距。

比如说,19世纪末,大量贫困的日本人向拉美迁徙。

结果不仅改善了这些移民的生活,也改善了日本国内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困境,贫富差距从而得到缓解。

同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刚刚结束美越战争的越南,无数人逃离去海外谋求生路。

扎克伯格的妻子普莉希拉·陈,其父母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逃到了美国。

但问题是,对于底层穷人来说,移民难度太高,风险太大。

他们不仅要为此花费一大笔钱,甚至要搭上一条命。

去年10月,英国的“集装箱偷渡案”就震惊了世界,39名越南偷渡客在集装箱里活活被冻死。

被查出身份来的几名遇难者,都是美甲师,她们只是想去欧洲给人做美甲赚点钱,最后却死在半路上。

当年普莉希拉·陈的父母在偷渡时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不少带着多个孩子的家庭,没有选择一家人共乘一条船,而是将孩子分开放在不同的船上,防止遇到灾难时全家覆灭。

就像吴思所说的《血酬定律》,有些人的钱是靠钱赚来的,有些人的钱是靠劳动赚来的,而有些人的钱是靠命赚来的。

这种跨国迁徙的底层人,大概就符合这种“血酬定律”吧。

       实不相瞒,逆袭也就这几条路

▲即将倾覆的越南难民船

国内的跨区域迁徙,也是一个化解贫困的办法。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经历过多次大规模的迁徙。

比如说,西晋时期的“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清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以及持续了几百年的“走西口”和“闯关东”。

每一次的大迁徙,对穷人来说都其实是一次次改变命运机会。

原来的地方,要么资源匮乏,要么利益群体铁板一块,穷人想翻身堪比登天。而刚开发的混沌之地却藏着巨大的机会。

比如说在上世纪80年代,深圳就是一块混沌之地。

我有一个朋友,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他因为没钱,没背景,没技术,没出路,于是跟着老乡跑到深圳,在码头学修船。

多年后,他赚到了一些资本,也拿了一个什么特种船修理资格什么的,后来回到老家自己办了一个专门维护特种船的公司。

现在他的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

他自己就经常感慨,假如当年他没去深圳,哪有他的今天?

其实身边这种案例很多,到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地方,往往能遇到全新的商机,搞不好在什么领域就弄出了名堂。

反之 ,越是固化的地方,机会也越少。

所以,即使房价很贵,我仍然建议有能力的年轻人,到一线城市闯一闯。虽然难,但相对于小县城,在一线城市能力可以直接兑换成价值,对固有关系的依赖也更少。

之前有篇在体制内引发轰动的论文——《中县干部》,里边有项统计:

在中原地区某县,科员晋升到副科,需要8年;从副科晋升为正科,需要3年;从正科晋升到副处,需7年;从副处晋升到正处,还要7年。

注意,我是说在顺利的情况下,因为很多人最终只能止步于正科级,这大概就是多数人职业生涯的天花板。

当然,人各有志,不是说体系内不好,也不是说县城就一定不能待,更不是说大城市一定就能混成事儿。

但是,如果你出身底层,又对财富比较有追求,你就要相信,大江大河比小水沟更能捞到鱼,这是概率科学,你得认。

5

逆策略二:教育

我之前的文章中就谈过一个观点:穷是一种模因 (meme),会往下遗传。

基因我们都知道,生理上,会遗传。

你老豆是个高鼻梁,你大概也会是。

可模因是个啥玩意呢?

这其实也是一个达尔文进化论里的东东,大体是指思想、行为等文化元素, 也会传递给下一代。

你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时父子俩不仅仅是长的得,连神情都很像。

当然,我这不是在讨论郭麒麟和郭德纲到底像不像的问题,而是想说,一个人的贫穷往往会通过模因传递给孩子。

他们的认知、行为都带着贫穷的编码,潜移默化的继承传给孩子。

所以,我看过很多商界名流的传记,那些从底层爬上来的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少小离家,这大概就是因为脱离了原来那个“模因环境”。

这让我对教育也有了新的认识,接受好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给了“模因环境”不好的孩子一个新的机会。

尤其是上了名校,且不论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同学们就能成为一笔宝贵的资源。

毕竟优秀的人在一起,更容易干出卓越的事情。

前段时间看采访王兴,他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主持人问他上清华对自己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他说学到的知识其实在创业中没啥用,但是对创业找合作伙伴就很有用了,毕竟清华同学都不简单。

他的合伙人就,是他在清华的同学王慧文

而红杉资本沈南鹏也说过类似的话。

他说即使管理这么大个红杉,其实高中阶段的知识就基本够用了,但是上海交大的校友却对他帮助很大,他因为当时创办携程,就是和校友季琦以及范敏一起搞的。

你看,教育就像围了一个模因的圈圈,让优秀的人一起在里面玩耍。

除此之外,教育还是个选拔过滤机器。

自媒体人肥肥猫曾把社会比喻成成个城由堡、外城和乡野三部分组构成的群落。

城堡的主人需要外城的人来为其服务,比如说律师、会计、幕僚。

这些外城的人,其实以前都在乡野,是教育把他们选拔出来,他们因此才有资格住在外城。

他们虽然不如城堡里的人尊贵,但是也算富裕殷实。

当然,这种选拔从古至今都残酷无比。

《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里所描述的一些科举的真实情况,和影视作品中很不一样。

科举考试时,个个考生都坐一个昏暗的小格子间,一考好几天,躺的地方都没有,喝拉撒撒全在里面。

很多人考着考着就晕倒了,被抬了出去,还有的直接崩溃,现场就发了疯。

所以,这种环境下,能写一手秀美,思路清晰的好文章得有多难。

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大概率都是头脑聪明,体力健魄,意志坚定的人,城堡的主人当然更喜欢这样的。

现在虽然没有古时辛苦,但随着教育的普及,竞争的激烈程度并没有减弱,如果你是学“通识类”的专业 ,估计很难找到很好的工作。

而那些和时代相契合的专业才更有前途,比如,软件工程、生物医疗等专业,如果还是一所好学校,你想不牛逼都难。

你如果问我,有没有一个常青的专业 ,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有,那就是数学。

这是一门能兼容很多行业的学科,一位海外投资界的朋友就说过,华尔街最喜欢的是数学专业的学生,而非金融专业。

       实不相瞒,逆袭也就这几条路   电影《大空头》中,幕后的操盘手,是一位中国数学专业的实习生

6

策略三:贵人

我读武侠小说时,特别留意主人公是怎么发迹的,后来发现无非就三种形式。

一是偶遇了一本武林秘籍;

二是遇到了贵人。

第一种情况太玄学,咱们不讨论。

第二种情况又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通婚(难道老婆不是最大的贵人么?);

二是大人物的提携。

先说通婚

其实“门当户对”是古今中外一直存在的现象,道理很简单,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就是保持阶层的纯洁性,从经济学的角度,就是资源组合价值增效。

但是有句话,不记得是谁说的了,大概意思是“爱情是基因里的随机密码。”

搞不好本不相干的人,回眸一笑,就对上了眼,就是也会顺便打通了逆袭通道。

古代就有不少这样的事儿,我讲一个现代的,就发生在我身边。

我一位深圳的朋友,某家金融公司的老总。

这老哥女儿很优秀,名牌大学硕士毕业,去年去参加一个沙龙活动,认识 了一位英语课程销售,没多久两人恋爱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那老哥一开始不乐意,后来和男孩接触了几次,也感觉不错,人挺善良阳光,加上女儿喜欢就同意了。

过程中还有个好玩的花絮,这老哥很郑重的和小伙聊了一次,大概是问他如何规划人生的。

这小伙儿誓旦旦地说说:

“以后一定好好工作,努力赚钱买房养家。”

 

我朋友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说:

“算了,就凭你这工作,还在深圳买房房?我给你一套吧,再给你找个稳定点的工作,你只要对我女儿好点,比啥都强强“

我知道这故事听起来很像抖音上面的,但却是真事儿,可能没那么正能量,可这种“随机密码”总还是能给人带来惊喜。

还有一种“随机密码”就是遇到贵人提携。

看了很多商业故事,发现真有“交大运”这回事儿。

当年黄峥,因为电脑技术好,在圈里小有名气,得到了丁磊的常识,又介绍给了段永平,就是在段老大的一手扶持下,黄峥和拼多多才能走到今天。

当年胡炜玮,喜欢搞party,又是前汽车行业的记者,后来认识了投资人李斌,就是李斌拿着做好的投资计划书,递给胡炜玮,问她想不想一起做,计划书上写着“摩拜共享单车可行性方案”。

所以,圈内经常有人说,胡炜玮那15亿和捡来的差不多……

无论怎样,遇到贵人,都是讲运气的,但是运气这玩意也不是白来的啊。

你要总窝在网吧里,估计等一辈子也等不到你的女神;

你天天靠在床头吃鸡,就算玩到坚韧铂金级别,也没人给你计划书。

获得随机密码的诀窍就是“出圈”,圈子一般都很同质化,你原有圈子里的人,其他人都比你强不了多少,你只有跳出这个范围,多去与这个混沌的世界碰撞,遇到好运的机会才大。

当然,你最好还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对别人有利用价值,要不然别人凭啥帮你?学雷锋做好事么?

就算你啥优势也没有,那就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给自己提点心气,别总灰头土脸,不修边幅的,好运气找你才怪呢。

就上文那老哥,曾问女儿看上那男孩哪一点了,女儿说:

那天他穿了一双白鞋子,应该穿过很多次了,但却很干净,说明对方是一个挺仔细的人。

7

策略四:最靠谱的办法

回到贫富差距这个话题,最顶层的人,其实多数靠的是命

巴菲特,1930年出生,如果早生10年,大概率会在太平洋战场上跟日本人拼刺刀;

杰克马,早生30年,搞不好,天天要上学习班;

懂王要是生在中国,嘿嘿……

所以,大富大贵不是人的主观能决定的,那就是子宫彩票,刮到什么是什么。

但是这年头,你如果过得太差,那就真不仅仅是命的问题。

现在大家的需求这么多样化,学习技能的渠道又多,协作体系又完善,就像沈南鹏说的,你在中国随便找个小点的领域,扎进去,好好做,你就不可能混的太差。

但是“扎进去,好好做”,这种笨办法,多数人都太过于不屑。

年初,一朋友委托我给他们企业找兼职的视频编辑师,我找了8个候选人。

每个都信誓旦旦,说自己如何如何优秀,那朋友就拿出一个脚本试稿,让他们自己承诺时间完成。

结果,有3个直接没了下文,还有3个没有按时交稿,朋友很坚决,时间是他们自己定的,没有按时完成,就坚决不用。

后来,只剩下2位,其中一位的编辑水平实在太差,另一位理所当然的入选,其实他的视频我也看了,感觉也就是一般水平,但是无奈,竞争对手太弱。

就这样,他每月有3-4万的固定收入,这对一个自由职业者也算不错了。

类似的事,我见过不少,讲句实话,很多人很懒还很不靠谱,你勤快点,再靠点谱,就差不多能战胜一半的人。

如果你在所属领域技能再过点关,又能战胜50%的人,这些可都是你自己能控制的。

如果你还能坚持提升自己,你差不多就是进入前20%的行列,“时间”这个怪兽也会帮你吞掉不少敌人。

三年前,我开始学写作时,有个训练营,全班200号人,有才华的人很多,写得那叫一个棒。

可是一年后,能坚持下来的人只有我一个,很多人问我的写作技巧,我经常会说,哪有什么技巧,就是拿200万字堆出来的。

莎士比亚写那么多作品,好看的也就那几部,这不就是堆出来的吗?咱们和他一样,都不是天才选手,所以“堆出来”就是最好的策略。

还有不少人问我,现在做公众号的人这么多,新的写作者还有机会吗?

太有机会了,因为就算是现在,真正有质量的内容也并没有多少,而第一代的很多公众号写手,明显已经到了疲软期。

时间曾经是他们的朋友,现在可能是他们的敌人,很多人干脆自己都不写文,你也懂得,写文是很苦逼的事,既然号做大了,可以享受红利了,干嘛还要苦自己呢?

但是时间长了读者也会发现,粘性也就没了,如果你这时冒了出来,不就能抓住机会了吗?

所以,去年和今年,即使公众号整体在走下坡路,仍然还有不少号逆袭。

总之,还是那句话,别人都在走下坡路时,恰恰是你的机会。

啰啰嗦嗦,竟然写了快八千字,从贫富差距聊到写作,有些还是老生常谈。

但是,就像我芒格大爷所说:“我们不需要什么新的思想,我们只需要正确的重复。”

这句牛逼的话, 送给你,管用一辈子。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u6EOhwhwQ6J6iwEUzD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