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现在,上海一手浮出几个信号

过去上海楼市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
这是一个重新构筑楼市规则的三年,这三年我们都要重新适应当下的上海市场,那么在新规则下呈现出哪些规律,是需要定期复盘和定期总结的
这些总结可能未来还会随着规则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同样我们还要保持注意,这些现象在未来都有可能成为规则之一
所以趁现在,和大家说一些我们的发现
01
第一,上海板块新房价格会被锁定三年,这将成为一张全新的上海新房地图
 
也就是说,新房指导价出来后,上海这三年每个板块能卖多少钱,基本定死了
 
房价联动在上海房地产历史上是首次出现。未来上海楼市最大风向标,其实就是伴随着土拍市场,出来的每块地的新房指导价
趁现在,上海一手浮出几个信号
所以至少3-5年内,上海新房市场依旧是全国最稳定的市场,同时被限制得最严格的市场
因为这几年,上海每出来一块地不仅规定了10%的溢价率,还把项目入市后的房价也确定了,这基本是在一个土地依赖成都极低的城市里,才会有的严格管控
 
房地联动的房价基本决定了上海各板块未来的价格格局,目前这几个板块已经确定,三五年内新房的价格大概是:
 
徐汇滨江约13.1万/平、静安大宁约10.5万/平、杨浦定海约10.8万/平、普陀万里约9.6万/平、五大新城之松江新城5.81万/平、五大新城之嘉定约4.81万/平、五大新城之青浦约4.2万/平、五大新城之临港约2.5-3.2万/平、郊环外约2.7-3.1万/平…
 

趁现在,上海一手浮出几个信号

其中有一个点要强调
1、城市核心区最顶级的滨江地带,价格被锚定在13.1万,换句话来说未来三年很难有项目会突破这个价格
2、大宁金茂府南向地块定在10.5万,杨浦地块被定在10.8万,换句话来说中环内的项目,基本在11万以下被夯实,最低的也在9万之上
3、郊环附近的项目,能够有地铁属性的还是被定在4.2万-4.5万左右,这个价格基本和前期一致
4、无地铁概念的远郊项目依然有足量3万单价,这是上海最后的价值缓冲带,目测也是不需要高积分外地客群可以购买的主力区域
伴随着未来土地出让越来越多,这样的房价地图会更加明显,但是整体的定价脉络已经确定
 
02

伴随着新房价格地图的出现,一二手倒挂的现象也开始明确

 
我们做了一个工作,把这些地块附近次新房的价格和未来的新房指导价做一个比较
当然这里还是有前提,因为新房指导价是一两年后的售价,现在的次新房二手房是现在当下的价格
中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但是已经可以说明了一些问题
 

趁现在,上海一手浮出几个信号

通过一二手价格的比较可以看出,为什么核心区的房子好卖
除了杨浦定海周边没什么品质次新房之外,其余的项目都存在明显的价格倒挂,这也就说明如今在中环内买新房是一件非常高性价比的事情
正是因为这样的价格空间,从而创造出比较高的积分分数
而这个现象在外环外,特别是五大新城就显得温和很多,基本上新房价格和周边次新房的价格是接近或者趋同的
所以上海楼市未来的积分也会出现一定分化,远郊的没那么热,核心区的会持续热
这也说明了当初制定了新房触发积分制度后限售的重要性,如果有倒挂空间,就需要充分保障是自住需求的购买
远郊倒挂比较明显的是临港主城,这从之前万达项目已经有表现,当然这也没太大的问题,在临港人才制度的倾斜让大量的人才能够买到一手房
这样的红利倾斜也是当初临港发展所需要的
 
03
另外,上海除了房价地图,正在形成积分地图
 
我们梳理了目前触发了积分制的楼盘后发现,目前已经有17个项目,触发了积分入围制
 
趁现在,上海一手浮出几个信号
包括昨天虹桥悦澜78.36的入围线,打破上海今年最高积分盘的最高纪录,也让大虹桥坐稳了上海新房市场今年最热门板块
目前整个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很明显了,大虹桥出来一个新房都要靠抢,其次就是浦东金桥
人都是这样,不到黄河不死心,有些低积分的客户,还是会继续摇新房,但是并不建议这样做
 
相信一年之后,上海不仅有楼盘地图,还会有积分地图,会把不同档次积分的客户引到不同板块去

趁现在,上海一手浮出几个信号

这张积分地图其实蛮重要的,因为你有多少分是知道的,但是你买哪里其实是不知道的
大家可以通过地图因地制宜的去选盘
在积分模式的彻底贯彻下去后,上海各个板块大概需要多少人,什么类型的人,客户画像,也会越来越明确
这对买房者来说算是件好事,因为积分情况越来越明朗了,有助于做出精确的决策
如果积分只有50分的,还要不要去摇某些板块,比如徐泾和金桥,70分以上的买哪里,才没有浪费房票和好积分…
在个体竞争的时代里,这都是值得细细推敲的
 
当然,板块的积分还是会变化的
包括徐泾一些项目前后不同批次开盘的分数也不尽相同,金桥仁恒后续推盘目测也不会那么高的分数,但是整体区间还是在那里的,各位入手之前算准自己的分数
04
最后和大家聊聊,上海买房最凶的,还是这两群人
 
大家有没有感觉,最近上海市面上的钱多了起来,购买力变得非常充沛
即便是大量热盘要求提高认购金,提高首付,甚至全款的情况下,市场上很多盘还是出发了积分制,认购比超过了1比1.3,上海永远不缺购买力,这是句实话
而且上海的购买力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变得更加活跃
为什么今年上海新房格外热,未来会不会继续热下去?到底是谁在和我们抢那些热门一手房?
其实购买力来自于两个方面,我找到了几组数据,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2019年上海预计完成旧区改造55万平方米,受益居民2.9万户
2020年,上海更是完成了旧区改造75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5万户
2021年,上海计划完成旧区改造7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3.4万户,截止4月底,已经完成了21万平方米,涉及1.08万户
 
趁现在,上海一手浮出几个信号
那么,统共下来,上海拆这三年拆除了200万平米的老房子,涉及到的拆迁户就有大约9.8万户
今年1-4月,上海新房供应也就不到2万套,但是新增的拆迁户就有1.08万户了
拆迁户在如今的上海的新房市场意味着什么:社保年限高、高积分、持有大量现金可以提高首付比例
接下来,大概率上海新房买房最凶那群里,还是会有很多社保巨子,其中大部分是手上持有拆迁款的拆迁户
从两批次新房集中供应的房源数量来看,两次供应一共放出了2万多套房源,以这个频率来看,接下来今年上海,还会有大概4万套新房房源左右入市
 
但是拆迁户入市的速度更快,今年还有大概2.3万户拆迁户将要进场
这4万套房源,能解渴整个新房市场吗
除此之外,有人正在楼市里用自己的认知赚钱,今年很多改善置换客户怎么来的
我和某个认购项目的置业顾问聊了一下,一个在市中心单价12万左右的豪宅盘,客户里有30%以上是改善置换的无房户,大部分是一些高学历,高积分的新上海人
趁现在,上海一手浮出几个信号
为什么?类似硕士博士这样的高学历买房者,对楼市的认知非常透彻,就在今年,他们将手上的其他资产股票、债券、基金、旧房产等置换成为新房产
同时也是他们,对自己手上的购房资格和市场政策非常敏感
 
在上海无房刚需认定标准只看五年内购房记录,不看五年内卖房记录原则之下,这群人无疑是拿到了楼市一个大礼包
如今楼市里买房最汹涌的就是这两类人,拆迁户和高学历博士们
因为他们,上海新房的热,恐怕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05
所以,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楼市
 
趁现在,上海一手浮出几个信号
其实每个人对于楼市的感知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的积分很高,你会觉得现在的市场对你特别好,你一定在着急卖房子然后去看新房
如果你是一个外地来的单身汉,可能新房市场就和你没关系的,你再有钱也只能在二手房里选择
如果你最近想要置换,你都需要回忆下上一套房子是五年前买的还是五年后买的
这是一个函数型调控的市场,每个人对温度的感知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推动着我们更加关注市场的原因
了解市场变化,并且为此制定出自己的买房计划,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只有唯一一个建议,如果你最近要买房,把钱准备好放在银行里,当机会来的时候记得快点下手
这是一条打怪通关的道路,有足够的子弹,瞄准对的目标
 
以上为正文,来自乔不丝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yZlIYxxvW3eCRxHHH-deA

深圳“严控”落户:这一轮的落户狂潮,隐患开始显现!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脍炙人口的口号从昨天开始,彻底成为历史。

 

昨天,深圳发改委公布的《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打响了深圳“严控”落户的第一枪。

 

1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
 
继“二手房指导价”后,深圳落户新政,犹如晴天霹雳,狠狠的又砍了深圳楼市一刀。
 
这次落户新政,我总结一下,三点核心内容:
 
1、学历落户一刀切,必须是本科。

 

过去35周岁以下的全日制大专不能直接入户了。大专学历如果要落户,增加了专业技术资格和年龄的要求。

 

2、35周岁成为第一道门槛。

 

本科人才入户从45周岁收紧到35周岁,硕士从45周岁收紧到40周岁,博士年龄要求不变,还是45周岁以下。

 

3、随迁标准5+15。

 

夫妻投靠基本要求,由结婚时间及被投靠人入深户时间满2年,延长到满5年;

 

老人随迁,对子女入深户时间要求由8年延长到15年,而且要求子女在深圳缴纳社保连续满15年。

 

一句话:高学历年轻人才,来了就是深圳人;草根们,深圳不欢迎你!

 

对于深圳楼市来说,落户新政一出,深圳中介们一片哀嚎之声。我认为:未来五年,深圳楼市别看了。

 

用一位中介的话说:“回头看,二手房指导价只是一个开胃菜,落户新政才是终极大杀招。”

 

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时间点,深圳要改变过去的人口落户政策?

 

2

 

 

七普数据深圳人口爆棚,比预估人口多出400万。

 

深圳的教育、医疗等配套资源,再也扛不住了。

 

早在2015年,深圳对2020年常住人口的预期目标是1480万,对2035年的常住人口预期目标是1800万。

 

新的人口数据,不但大幅超过2015年的预期目标,也无限逼近2035年的预期目标。

 

人口严重超预期增长,深圳官方对人口态度瞬间转变。收紧落户政策,成为必然的选择。

 

深圳发改委一个官方回复态度鲜明!

 

深圳入户政策目前在国内主要大城市中几乎最为宽松,且已覆盖所有群体,不宜再加以放宽。

 

若按照法定退休前不设年龄、缴纳社保15年即可入户的敞口式政策,作为千万量级人口规模的超大城市,可以预见的深圳户籍人口增长将面临失控局面,最终造成人口剧增,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作为一个年轻的一线城市,深圳的教育资源早就不堪重负,严重内卷。

 

深圳中考竞争,用惨烈二字都不足以形容。

 

上一年,深圳一共有8.5万学生参与中考,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所有的名额加起来总共3.5万,中考录取率低到了41%。

 

也就是说有接近5万名学生中考无法再上学,连“高中梦”都圆不了,更别说大学梦了。

 

深圳市中考满分460分,深圳重点高中的最低录取分数为432分,这还仅仅是对于拥有深圳户口的学生来说,如果你是非深户口,必须要考391分以上,否则连普通高中都上不了。

 

对于这种高压力的中考竞争,家长和学生也很无奈,所以现在深圳教育内卷化非常严重,为了能让孩子考上高中,从小学就开始超前学习,小学学习初中的知识,初中开始一轮又一轮的复习,只为在高考中考一个好成绩。

 

再不控制人口,深圳的公共资源就会严重挤兑,受伤害的就是当下每一个深圳人。

 

深圳“严控”人口,哪些城市会成为受益者?

3

 

 

深圳“严控”人口,利好杭州、成都、南京、苏州这样的新一线城市。

 

近年来,杭州、成都、南京、苏州等各大城市疯狂抢人。

杭州大专就能落户。成都刚刚七普人口数据突破2000万,也是大专就能落户。
 
去年12月18日,苏州发布落户政策——实施省内特大城市苏州与南京在积分落户时,实现居住证年限和社保年限积累互认。
到了今年年初,南京奋力回击,为了抢人,直接降低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四个区的落户门槛。
 
不要再提什么本科、大专、中专、高中,根本就与学历、年龄无关!任何人,只要在上述四区办了居住证、缴纳6个月社保,大门向您敞开。
 
现在深圳“严控”人口,对上述几个新一线城市来说,简直就是是神助攻。

4

 

近年来,国内一二线城市纷纷放开落户,其实隐藏着一些隐患。

 

比如西安这种第一个吃螃蟹的猛男,3个月净流入24.5万人,其中好多为了高考、中考移民,严重冲击土著利益。

 

新移民,只要满足户籍、学籍在陕西三年,并且在陕西的学籍信息显示已在陕西实际就读,就能参加让人眼馋的陕西高考。

 

注意,不需要买房。

 

参加高考还需要三年学籍,西安中考对新移民特别友好,不需要三年学籍,落户就能上学,上学就能参加考试,今年落户,今年就能参加中考。

 

这么低门槛的政策,搁到你,你能不心动?

 

陕西和北方河南、山西等省份相比,在一本和985、211学校的录取率上具有很大的优势,而在985、211学校,陕西的录取率也是名列前茅。

 

现在落户政策放开了,外地考生,只需提前三年落户陕西,不用买房,就能享受西安的优势教育资源配套,参加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陕西高考,这无疑对本地考生是一大冲击!

 

放松户口,教育资源严重跟不上。

 

外地人高考移民,考上名牌大学,立马走人,难怪户籍土著居民对此严重不满。

 

对于外地人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你这个城市教育、医疗、产业资源,和人口严重不匹配,就算我落户了,没几年也会迁走。

 

5

 

 

放松落户,一个城市一下涌进那么多人,教育、医疗、产业等资源配套能力,非常考验一个城市的精细化治理能力。

 

换句话来说这一轮的抢人大战,一定会有城市崛起,也一定会有城市资金链紧张。

 

政策上是希望人口转移这个决策可以倒逼一个城市进行产业升级,但是还是那句话,这样的城市结构性转型,本质上也会有成功的也会有失败的。

 

众所周知,人口决定供需,人口影响房价。

 

外来人口不断增多,一定会引发房价不断上涨,如何平衡房价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每一个城市的执政者都面临严峻考验。

 

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事情,都需要极高的城市管理智慧。

 

(PS.大家如果要在上海买房,可以扫码联系我们,享受一对一的专家买房服务)

 

深圳“严控”落户:这一轮的落户狂潮,隐患开始显现!

 

6

 

聚焦上海的落户政策,有意思的是:同为一线城市,深圳在收紧,上海在放松。

 

和年轻的深圳不同,上海已经进入深度的老龄化社会。

 

从去年开始,上海就三次放松落户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挑战。

 

一、去年第一次放松落户,从四大名校开始。

 

交大、复旦、同济、华师大四所学校的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就可直接落户上海。
 
二、去年年底,人才落户新办法,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即可。

 

1.“本市重点产业发展紧缺急需、取得国家一级职业资格证书(高级技师)高技能人才”可以申办本市常住户口。

 

2.增加了“市场化创新创业人才”可以申办本市常住户口。

 

3.也是最为重磅的,增加了“本市各区和重点区域自主审批的紧缺急需人才”可以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落户审批权直接下放。

 

为了抢人,上海也是拼了!

 

但千万别忘了,这条落户新政有效期至2025年11月30日,只有五年时间。

 

三、今年3月,加推五大新城落户新政,核心内容三条:
1.对于应届生落户:对新城范围内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单位录用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直接落户打分加3分。
2.对于居住证积分:对上海市居住证持证人在新城工作并居住的,予以专项加分,即每满1年积2分,满5年后开始计入总分,最高分值为20分。
3.对于居转户:对在新城重点产业的用人单位承诺落户后继续在新城工作2年以上的人才,经新城所在区推荐后,“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
你看,全部都在放松,全部都在暗暗的发力吸引人才。
 
目前,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大新城的常住人口在228万左右,预计到2025年,5大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将达到360万,新城所在区的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
换句话,增量空间巨大!
 
为了完成132万人口的增量目标,倒逼户籍大幅度放松,放水红利让人眼红。
 
但请记住:上海户籍宽松红利窗口期,可能并不会太久。
 
就和当年的上海蓝印户口一样,窗口期就短短几年,2002年4月中止。从此,成为绝唱!
 
如果你想落户上海,请抓住这个窗口红利期。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rknQpXNbsSe0tiPIHpc-jA

央妈到底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作者 | 削橙子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央妈到底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2021年的宏观政策基本定调,流动性拐点已经确立,资产泡沫的监管也在路上,当下还有个重要的讨论——人民币汇率要不要升值。

 

去年美联储货币超发叠加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人民币汇率有过一轮长达8个月的单边升值,今年年初美国经济加速复苏,以及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推动美元走强,汇率稳定在6.4~6.6之间波动,关注度就没那么高了。

 

再次开启这个话题的是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他指出央行最终要放弃汇率目标,中长期内将持续对美元升值;然后21日国务院金融委发声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3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一边是学术上看中长期,另一边是政策上管短期,二者之间并没有冲突。而在官方密集发声的同时,离岸、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先后升破6.4关口,创下3年新高。

央妈到底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背后的逻辑和之前一样——美元M2增速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复苏进展好于美国,中美利差小幅扩大(从4月份145点升到152点)。经济面因素之外,官方的态度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政策风向讲究一个有的放矢,此时再讨论升值问题,必然有迹可循。

 

1

升值的好处和隐忧

货币超发会导致贬值,假设美国货币供应量翻番同时经济没有增长,并且中国方面没有变动,那么理论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该从6.4升至3.2,这是经济规律。美联储搞量化宽松和不断扩表的结果,是美元相对贬值,25日美元指数跌至89.68,距离2018年触底的88.24点已经不远了。

 

但人民币升值多少,并不单单遵循经济规律,央行对汇率的使用,更多的时候还需要为大局服务。比如国家要重点发展出口贸易的时候,任由本币被动升值不利于出口厂商的竞争,所以汇率上会寻求较低水平。

央妈到底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当前的问题在于,中国收紧货币政策的同时,美联储每月1200亿美元的购债计划至今没有变动,世界主要经济体仍处在极度宽松的环境。这一轮铁矿石、螺纹钢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供需的不平衡是一部分原因,各国货币超发拉低计价标准更是关键。4月份美国CPI升至4.2%,PPI同比增长6.2%,均创下十多年来的新高,通胀的预期急剧升温。

 

收紧货币政策可以平滑国内通胀,但在全球货币供给剧增抬升物价之时,无法解决输入型通胀。

 

2007年第三季度,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写到“本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当时美联储正打算降低利率,国内CPI持续上行,也面临较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本币对外升值的直接好处是国际购买力增强,意味着能以比现在更低的成本购买外国商品、资源,可以对冲商品价格涨势。以造纸业为例,中国纸浆70%以上依靠进口,原料以美元计价,去年10月起至今价格涨幅接近50%,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部分进口成本。

央妈到底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但这样会不会牺牲出口呢?

 

在全球产能还未恢复的背景下,出口的竞争力并不需要低成本来维持,这和正常年代的逻辑不太一样,供小于求的格局下是卖方的市场。

 

更重要的是,从数据上来看,中国已经完成了出口导向的原始积累阶段,2019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下降到31.8%,和次贷危机前最高65%的程度相比已经腰斩,愈发接近美国20%左右的水平。近年开始力推“内外双循环”,拉动国内的消费,这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整体上,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产生的压力并不大。

央妈到底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需要担心的问题是,人民币的升值会吸引大量的国际热钱,这些资金会涌入股市、基金、房地产等各种人民币计价资产中,享受这场盛宴。传统的投资项目中,房地产正在被大力监管,提高买房贷款利率、房地产税以及各种严格措施,抑制投机过热,因此股市预计将承接一波外资的进驻。

 

但这些钱会催生出泡沫,却不会长期沉淀在中国,届时有可能引起价格的剧烈波动。

 

就当下而言,人民币的升值利大于弊。

 

 

2

人民币国际化的“两座大山”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是利好国际化的。

 

国际货币必须是强势货币,前提是货币独立、硬挺。人民币国际化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始终没什么成效,一方面是长期被低估,这和当时经济环境有关,旨在提高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主要锚定美元的钉住汇率制,被认为是美元的“小弟”。

 

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开始向市场化倾斜,弹性不断增强,但距离达到“放开”的程度还有不少路要走。

央妈到底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美元的霸权,核心在于两个锚——贸易结算、石油。SWIFT系统垄断国际贸易结算,掌握流“石油—美元”体系垄断石油交易,让美元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定价权、结算权,背后是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支撑。

央妈到底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目前,95%国际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86.5%国际贸易以美元结算,美元占据国际支付市场4成份额和外汇交易市场8成份额,近五成债券以美元为面值,61%的国际储备为美元资产。

 

定价权、结算权,是挡在人民币面前的“两座大山”。和其他国家达成双边贸易协议,建立中国自己的,在全球推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伊朗石油改用人民币结算,本质上都是在挖人家墙角,就像一场“移山”。

 

2020年,石油的必需品属性逐渐有了新能源这个替代品,美元信用也被美联储的无限QE所削弱,现在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窗口。

 

不过,上位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战前夕,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贸易依旧依赖伦敦金融系统,甚至于意大利里拉的国际认可度都超过美元,美元替代英镑靠的是两次世界战争。80年年代日元跻身国际货币行列,占全世界的外汇储备的比重一度超过10%,靠的则是科技尤其是半导体行业的崛起,以及广场协议下日元的大幅升值。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人民币的好机会,结果却不尽人意,2020年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例仅从年初的1.93%升到2.25%,今年4月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由3月的2.49%降至1.95%,与中国的地位极度不匹配。

央妈到底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从荷兰盾、英镑、美元到欧元,国际货币的交锋,不仅仅是经济体量上的强弱,中国需要在一些至关重要的领域拿下话语权,经济实力的全面领先,以及央行大佬说的——放弃汇率目标,自由浮动。

 

2005年的“7•21汇改”、2015年“8•11汇改”、资本项目可兑换等金融管制逐步放开以及各种市场化的努力,都是在为这个结果铺垫,但国际化的过程仍将漫漫长,因此放弃汇率目标是远期任务,却并不是当务之急。

 

3

结语

 

总的来说,人民币汇率这件事上,无论短期还是长期,中国都有动机提高容忍度甚至主动寻求升值。

 

当前,我国出口依旧强劲,经济增速方面依旧领先,而美国实际利率持续走低,美联储整体偏鸽态度,并且在对外金融不段放开的背景下,人民币仍然具备升值空间,但市场预期的大幅升值不太可能出现。

 

问题在于,几十年来中美经济深度绑定,一场贸易战并没有改变这种关系,人民币的强势升值短线上会加剧美国的通胀,长线上无异于动了美元霸权这块大蛋糕,极易形成硬碰硬的局面,而在国家的战略中,“稳定”总是最关键的几个目标之一。

 

人民币升值问题同样是中美问题,这场围绕汇率上的讨论,或许更像是一场博弈。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Mi0DLpWh4uZd51Xus3Q_w

被消费主义毁掉的年轻人:财富,不是赚多少,而是存多少

作者:升值君
来源:升值计(ID:shengzhijjj)

1

被消费主义毁掉的年轻人

存钱是中国人的传统技能,我们大概是全世界最爱存钱的民族了。包括最近的新冠疫情,之所以能够采用隔离的形式战胜疫情,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家庭普遍都有积蓄。我有一个美国的朋友跑回来说,他太能理解为啥美国人反对隔离了,因为真的很多家庭没有储蓄,必须出去工作。

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其实就是一件事,把钱借给了不该借的人。正常的金融机构,就应该是当铺思维,必须有抵押才能贷款,但是当年的美国非常疯狂,无论是脱衣舞女,还是流浪汉,甚至是一条狗,都能拿到贷款,一旦这些人无力还贷,就造成了金融危机。

然而,最近这么多年,国内也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不储蓄了。储蓄,存钱,听起来就是个很老土的事情,财务自由、理财才洋气,超前消费才是主流,有钱要买,没有钱,借钱也要买。这也就是各种小额借贷app盛行的原因,这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家庭负债加重,从2010年开始,中国人民的贷款也在飙升,从8.8万亿飙升到现在的36.4万亿。截至2017年5月,央行公布的境内居民住户存款62.6万亿,把境内居民的人民币存款减去住户的贷款后发现,全国居民净存款仅剩26万亿。

消费主义的洗脑之下,商家用消费主义堆砌一个个后浪,然后把后浪吹捧成英雄,强行定义她们的人生才叫值得过的人生,而且不能批评,批评就是仇富。

这样的伎俩,收割的并不是真正的后浪,而恰恰是跟后浪一毛钱不沾的打工人,你羡慕这样人生,并准备说走就走时,你会发现故事刚刚开始。

资本家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没钱又要面子的消费者了,为了超前消费,他们不惜借高利贷。这种消费贷,其实就是提前占有适龄劳动者的未来现金流。

这种借贷,只会让人逐渐消耗未来的现金流,越是现金流紧张的人,越有可能陷入危机。

财富,其实不是赚多少,关键是能存下多少。

我认识的不少互联网高薪收入家庭,两口子收入上一百万的很多,仗着年轻,消费水平很高,入不敷出也不在乎。但从2018年开始,互联网公司开始出现裁员潮,其中不少人的工作都有变动,这才发现,这么多年下来,负债累累。

其中我认识一个刚毕业就有30多万年薪的人,本来是top2毕业的青年才俊,但是消费非常高,衣服包包非名牌不用,每年都要去两次海外旅游,几年下来,他一清点,各种贷款已经200多万了,这还没有买房,如果没有意外,他这一生,就要在还债中度过了。

2

小富由俭,大富由天

香港富豪刘銮雄有个专访,就是让关之琳、李嘉欣都当过情妇的大刘。他提到一个标准,就是有1亿现金以前都是省钱,他原话是这样的:「今天,香港最有钱的前十几二十人,如果是自己创业的,每个人的财富,起初都是节省下来的,挨回来(熬过来的),不是说有钱就去旅行,有钱就去碌卡(刷卡购物)。我在26、27岁时,银行存折有一亿多现金,我看到一件外套,是很需要买的,冬天的长外套,4000元,看了三次,最后都不舍得买,你要知慳识俭,你怎知明年是什么环境。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香。」

刘銮雄后来有钱以后花天酒地,玩弄女明星都知道,包括他太太甘比,有个新闻报道说她半小时花六位数,但是她年轻的时候,也是存钱过苦日子,她真正有钱开始挥霍,都是赚到一辈子花不完的钱,40岁以后的事了。

被消费主义毁掉的年轻人:财富,不是赚多少,而是存多少

问题是现在的年轻人想要的是,20岁的时候过上40岁富豪才能过上的生活,想买就买,想花就花,那么未来一定很惨的。刘銮雄这种又有头脑,运气也爆棚,天时地利都有的人,尚且紧巴巴了十几年,你想又有钱,又顺心如意花钱,怎么可能呢?

刘銮雄这人人品虽然非常垃圾,但是给出的建议很中肯:「年轻人只会怨天尤人,你打开电视最多的广告是什么,旅行社的广告和财务公司的广告,就是鼓励你去借钱,碌卡,去旅行,谁不知道享受是好的,但你是否要背负债务,你是否想像希腊那样,今天欠钱,准备耍赖不还。。。他们都是享受了再说。所以有时候年轻人,唉,有新手机要换,其他又要换,完全和我们的想法不一样。」

不会存钱,毁掉的是年轻人的未来。

韩国是一个阶层固化很严重的社会,大家都知道,但他们有过一个统计,80%以上的中产家庭的第一桶金都来自于储蓄,从草根上升到中产的家庭,则几乎全部有储蓄的好习惯。

同样是两个出身普通家庭的年轻人,经过十几年的储蓄,到40岁的时候,命运就已经截然不同了。

储蓄的好处,不仅仅是资金的安全,同样也意味着,当投资机会出现的时候,你有一定的本金去投资,比如说,都知道以前房子便宜,大家都说回到十几年前一定要买房子,但是十几年前的房子,你就买得起吗?03年04年都买得起房子吗?其实还是有本金的人才能买得起,才能把雪球滚起来。

所以,小富由俭,大富由天,这句话是不错的。

3

节俭才有自由

《财富自由》一书的作者认为,即使是今天,普通人想要致富的方法其实没变,还是节俭致富通过攒钱不一定能成为富豪,但是可以让你在遇到大多数金钱问题时不至于束手无策。

消费主义的精致穷也是富人给穷人下的陷阱,只要陷入这个陷阱,就永远无法实现财务自由。道理很简单,就像我说的那个top2的青年才俊一样,你不存钱,你就没有启动资本。

《致命女人》里的刘玉玲提出过一个「Fuck You Money」理论,是她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所有的事情都是生意,所以我工作后很努力地存钱,我称它为Fuck You基金,如果拥有这笔钱,当有什么意外发生,有人强迫你或者辞退你,你就可以对他们说Fuck You

因为你积累不了第一桶金,就没法跨越阶级。穷人也买奢侈品,富人也买奢侈品,刘銮雄这种人,他老婆一次就花千万,但是,他的财富增殖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花费速度。

被消费主义毁掉的年轻人:财富,不是赚多少,而是存多少

有储蓄的人才有选择权,行为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和心理学家埃尔德·沙菲尔在长期研究贫穷后,得出的重要结论。他们将自己的研究写成了一本书——《稀缺》。

稀缺,会让人只关注紧急事件忽视重要事件,会让人习惯性透支未来,会导致人做每一个决定都要反复权衡,占用过多认知资源,甚至会导致大脑认知能力下降。

如果你只赚钱,而没有储蓄,那么你一直处于一种稀缺的状态中,所以你必须被迫作出短择财务自由不是你想买什么买什么,而是你可以决定这笔钱买还是不买以及是否能为梦想支付代价。比如财富积累换取的房子车子或者考证费用、旅游费用等大笔支出,如果我们过着「精致穷」的生活,就没办法随时能拿出大笔储蓄做自己想做的事,你是愿意被资本控制,还是愿意积累资本,是被消费主义洗脑、被金钱奴役,还是成为财富的驾驭者。

这完全取决于,你存了多少钱,在这个全民电商的时代,拒绝消费主义洗脑,拒绝提前消费,才是年轻人保护自己的唯一方式。自由,需要很多节制为代价。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d0K_ndgbuWSO6CbimJX_w

今后中国十年预测!

未来十年,对中国来说是最关键的十年,也是最具有想象空间的十年。

作者:黄华
来源:黄华书房(ID:huangjuxian2012)
新的十年开始了,有朋友问我如何看未来的十年,能否从趋势中看到一些确定性,我尝试描绘一下我眼中的2030年,希望还没有老花。 
对于未来的预测,我们总会落于保守,尤其对中国。中国统计局2002年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及其国际经济地位展望》里面有一段描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本世纪中叶,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在本世纪内很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现在来看就是非常保守的了,2020年的中国GDP都接近日本的3倍了,哪里还等得到2050年啊。
2007年的时候我在欧洲参加了一个预测2020年的封闭会议,当时一批顶级的科学家坐在一起嘲笑比尔·盖茨说的640KB内存对大多数人都够用的老笑话,然后给出我们对于2020年的大胆判断,回头看当时的有些预测依然还是保守了。
我们对于未来的判断大多是线性、渐变的、基于先验知识的,砍柴的都以为皇上是挑金扁担的。这里我想先提一个奇点突变的概念,或者叫临界点、分水岭。新技术/新变革的挑战一旦突破奇点,就会加速变化,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格局。
比如当年的智能手机替换功能机,手机替换有线电话,液晶电视替换传统电视,不一一列举了,有大量的例子。所以,不会有什么岁月静好,潮起潮落,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所以,对未来进行预测时,我们要努力找到这些未来可能带来行业巨变的奇点,但我们要同时认识到:
1、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周期里面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很少有空穴来风。
2、很多传统行业的变化不像互联网行业,节奏会慢很多。
3、社会、行业的变化不能完全脱离生产要素的存量和原有人员的素质。
4、行业里面是否出现了具有突变意义的鲶鱼很关键,比如电动车领域的特斯拉。
一、经济
随着数字化货币使用,天量美债的影响,美国借新还旧难以为继,美元持续走弱,将进入奇点,美元霸权结束。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汇率将突破5,人民币支付占比和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占比双双突破10%,成为第三大货币。
关于汇率,2020年美元对人民币一度从7.2跳水到6.4,大幅度的波动,加上肆无忌惮的放水。让我想起一句歌词:“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对于十年这个长周期,对美元任何悲观的预测都有可能,好几个朋友预测会跌到3左右,这个预测就太激进了。
2030年,中国GDP约32万亿美元(突破160万亿人民币),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5%,美国GDP 28万亿美元,欧盟GDP 20万亿美元。
中国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统计数据上,中国超过美国在过去的十年内已经是一再发生了,比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工业制造规模、贸易额、消费市场、汽车市场、电影市场… 都纷纷超过了美国。
在过去的10年,中国的GDP增长了2.5倍,从40万亿人民币增长到100万亿。而美国的GDP增长不到50%,从14.6万亿美元增长到21万亿。这个增长速率差会延续到未来十年。
但中国GDP数据超越美国并不代表中国整体实力超过美国。
只是一个关键的分水岭,代表未来的趋势,代表着一定的话语权,会对很多国家的政策制定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全球贸易进入后全球化时代,贸易纠纷和地方保护主义抬头。确保供应安全成为各主要经济体的核心战略。
二、政治
美国2024年拜登任期结束,进入换届,政策连续性难以维持,全球影响力持续下滑。
欧洲绿党和右翼势力逐渐获得政治控制力,民粹、反建制情绪继续弥漫,碎片化的政治局面将对欧洲一体化产生消极影响。
中国通过上合组织,RCEP、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一带一路等的快速推进,以及随着八O、九O这些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更具有国际视野、更开放、更自信的中坚力量进入权力核心圈后,将加快国际社会的融入和介入,增强全球的影响力。
2030年将形成美、中、欧、俄四足鼎立的国际新秩序,单极世界格局宣告终结。
政治制度、政策、政治人物不作为重点分析,里面有太多的价值观和屁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古人不是说了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这些都是盖棺才能定论的东西,分析没有意义,就用结果来评判吧。
三、社会
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族群的结构变化,对各主要经济体都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国的白人人口降到60%以下,法国的MSL人口将突破10%,而且族群结构持续加速变化,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2030前中国人口增长会出现奇点,从增长变为下降。昂贵的住房、教育、医疗费用将会抑制生育率,新生人口的快速滑落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中国人均住房面积超过45平方米,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转折奇点将会显现,大部分城市的房价增长难以为继,中国要避免西班牙、葡萄牙所经历的房地产崩盘后的一地鸡毛。
新冠疫情将持续对未来十年的生活产生影响,线上生活,居家办公逐渐变成常态,通勤的需求减少。从拥挤的市中心向郊区和卫星城市迁移可能成为一个关键趋势。
2030年机器人自动化很可能出现奇点,将取代大量的工作岗位,进而对拥有人口红利的国家产生影响,典型的就是印度、印尼、越南等国。中国也有几千万的工作岗位面临被取代的风险。
人口老龄化和年轻人就业问题这貌似矛盾的两个挑战,可能会在2030年同时出现。
我们在看到新生儿减少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人的整体健康状况提升,工作的权利和要求可能要延长到65到70岁。
如果这样,到底是多生好,还是少生好呢?很多专家也分裂了,十年前大谈计划生育,现在摇身一变,又开始疾呼国家出台各项政策鼓励生育,总之就是为生育政策而活的。
人口问题很复杂,大自然已经不自觉的做着人口的调控,不一定需要有太多的政策干预的。
一个国家只要能够承平超过百年,经过几代人的迭代,文化艺术就能够发展到非常高的高度。中西方的文化历史都一再证明了这一点。2020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
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在巨大商业利益驱动下,2030年中国文化和艺术产业获得极大的进步,并形成虹吸效应,逐渐成为世界中心,吸引全球顶级人才过来淘金。
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会在中国大地再次发挥生机,节假日穿汉服等传统服装很可能成为潮流,这里可能也蕴藏着大量的商机。
四、军事
未来十年,美国、俄罗斯依然处在惯性发展阶段,都有一些新的武器装备面世。对于美国装备的变化用10年来预测感觉确实太短了,一个计划动辄需要30年。
发展最快的肯定还是中国,中国的军事工业实际上在2010年左右就迈过奇点,开挂了。海、陆、空武器装备都进入快速发展的道路。
中国在2030年海军将形成4个航母战斗群,20艘055型驱逐舰,415艘舰艇,数量上赶上美国。而空军将有歼-20B,轰-20隐形轰炸机,新型垂直起降机、新型无人机等新设备陆续服役;
加上并不落后的导弹部队,以及北斗四号系统的逐渐建成,中国将进一步缩短跟美军的差距,稳居世界第二,拥有全球军事投放的能力,有足够的维护自身主权的军事威慑力。
看到这些冷冰冰的数据,你多少能理解西方世界为什么那么焦虑了。
2030年,随着超音速变轨导弹的持续发展,无人攻击机、空间武器、机器人、网络武器、生化武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使用,未来的战争模式可能再次发生奇点改变,出现降维打击,对手可能更隐蔽,传统的军事装备很有可能逐渐成为废铁。
另外一个关键趋势是,随着大规模杀伤武器小型化,尤其是精密制导武器,以及智能武器的扩散,比如无人攻击机,恐怖组织,甚至恐怖个人带来的威胁扩大了,这个世界可能更不安全了。
未来在中国会诞生1-2个世界级影响力的军工企业,及相关产业群。
五、交通
在交通领域的变化主要还是发生在中国,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基础建设发展速度很慢,甚至停滞了。
2030年中国高铁里程将达到6万公里左右,由目前的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基本实现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铁路覆盖。全长近1万公里的欧亚高铁可能建成,彻底打通贯穿欧亚大陆的大动脉,火车货运时间缩短到3天以内。
欧亚高铁很有可能带来大欧亚板块物流的分水岭式的变化,通过更多的高铁建设逐渐替代目前占据主体的水路运输。
中国大飞机将登上世界商业舞台,打破波音、空客长期垄断民运航空市场的局面。
时速达到1000公里的胶囊列车有望2030年前试运行。4马赫超音速民航飞机可能在2030年出现,但能否商用还存在不确定性。
载人低空自动驾驶飞行器可能逐渐获得应用,成为城市立体交通的一个关键部分,并引发新一轮的产业竞争。
六、半导体
随着5G、物联网、行业数字化、电动车及自动驾驶的普及,半导体行业在经历过2019年的下滑后,找到新的引擎,再次加速增长。
预计2030年全球半导体产值将突破8000亿美金,增长超过80%。美国、韩、日、中国台湾、中国大陆、欧洲等多种势力共同角逐这个市场。
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将突破3500亿美金,10年增长2.5倍,如果自给率能达到70%,产值在2500亿左右,增长5倍(各种统计口径不同,所以数字可能有偏差)。
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但受限美国芯片工艺的管制,中国必须出现分水岭式的突破,中国半导体工业才可能不受制于人,才能实现自给率达到70%。
2030年TSMC先进工艺达到1nm,中国大陆突破EUV,先进工艺达到3nm,拥有自主产权的先进芯片架构。
七、电动车
2020年全球电动车市场已经出现奇点变化,电动车产业加速增长。
电动车产业将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大的行业变化,会对汽车行业彻底重新洗牌,对于日、欧、美传统汽车大厂产生根本性的挑战,而且速度很可能会很快。
最近我周边朋友换车,清一色的都换成了电动车,这个趋势非常可怕,任何乐观的预测都很可能是偏悲观的。
2030年中国电动车市场渗透率将从2020年的7%上升到35%,甚至更高,将出现商用的L5的自动驾驶,L2自动驾驶成为标配。电动车普遍续航里程达到1000公里,最高续航有可能超过1500公里,全面超越汽油车,相关基础设施得到普及。
电动车的兴起加速汽车更新换代,改变了汽车行业的消费模式,向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模式靠拢。
2030年电动汽车全球销量超过4000万量(马斯克号称特斯拉2030年销量要做到2000万量),并且继续加速,带动相关的新产业兴起,比如车载娱乐系统、通信系统、电动车基础设施等。
而传统汽车相关产业很可能会快速的衰弱。连带与其配套的相关产业进入衰弱期,比如加油站,4S店,汽油相关产业。
八、能源
未来十年,以风电、光电为代表的再生能源纷纷迈过成本奇点,预计2021年光电的成本就有可能降到煤电成本以下。
2019年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及政策影响评估报告,提出将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从40%提高为55%。经测算再生能源的占比要达到40%。
而中国提出了2030年风电、光伏总装机容量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从15%提升到25%-30%。
未来10年风电、光电合计年均新增规模至少要达到7500万千瓦,但结合2020年度1.2亿千瓦的装机量来看,这个数据应该是最悲观预测了。结合特高压输电和储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十年很可能发生超出我们预期的加速发展,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预测中国石油需求在2025年达到峰值7.3亿吨,进入转折点,到2030年回落到7亿吨,对外依存度依然在70%左右。
电动车的普及会加速对石油需求的回落,终究交通用油占整体石油消费的比例接近50%,但如何有效限制塑料材料的使用,尤其是一次性塑料产品的使用也是一个关键部分。
发展再生能源,减低对石油、煤炭的依赖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所有的预测可能还可以再乐观一些。
九、产业
互联网平台公司野蛮快速增长进入尾声,管理监控制度优化跟不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局面发生扭转,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得到充分尊重,有序发展、确保社会公平性成为关键因素。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市值在未来几年将会触顶。
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云服务在各行各业的普及被加速了,未来十年应该是云计算的黄金年,占领了云,就占领了至高点。同时,跨平台操作系统、新型数据库、网上在线教育、在线娱乐,依然是未来十年的风口,相信在这些领域里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公司将进入世界五百强。
结合人口老龄化趋势,以无创血压、血氧、血糖监测为代表的个人健康产品可能在2030年流行,形成巨大的产业效应。另外,到2030年,我国健康产业规模将显著扩大,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16万亿元。
在供应安全的政策影响下,部分产业会出现全球化回退,各主要经济体都会扶持本国的技术和企业,由此会诞生出一批新的高科技公司。
十、科技
6G标准形成,进行试验网络部署,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可能是未来通信行业的一个关键变数。低功耗架构、智能化、短距高带宽、卫星辅助覆盖、高精度定位可能是6G的关键组成,通信系统将会从地面走向天空。
对于6G我个人有这么个梦想:构建这样一个网络,就像一台大型的机器,他仿佛是有生命的,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随着环境变化呼吸着,资源流动着。他知道这个网络所有状况,也能够预测到网络即将发生的一切变化,包括可能发生的故障,甚至是环境的变化,及时的做好调整,并能不断进化,最大效率的做好信息传输和服务,而且不再需要什么管理人员。
2025年前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完成建设,预计2025年美国宇航员将会重返月球,2030年中国宇航员将会登上月球。2030年中国试飞“空天飞机”,2030年前人类将尝试登陆火星。
对太空的探索将是未来十年的基调,而中美在太空探索上将展开竞争。这个竞争驱动人类进一步走出地球,发现新的大陆。
以区块链技术核心的数字货币在未来十年可能会进入普通大众的生活,逐渐成为主流,对货币信用和市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AI技术将会更静水潜流的对各个行业产生影响。智慧城市在未来十年会加速,很可能出现奇点,成为新基建的一个关键驱动力。
量子计算在特殊领域得到应用,创造了100亿美金左右的市场空间。
技术部分,我把台湾工研院IEK的预测未来最关键的30个技术附在这里。
后记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在预测未来的时候不得一次次面对他,膜拜他,他是真正的英雄。他的PayPal、特斯拉、SpaceX(龙飞船)、SolarCity已经改变了世界,而他的Starlink(星链),Hyperloop(胶囊高铁),Neuralink(脑机接口)正试图改变世界,代表着未来。
他太大胆了,敢于冲破任何框架,重新定义一个个产业,而且他将一件件梦想变为现实,他已经超越了乔布斯,期待他在未来的十年带领人类登陆火星。
而中国的“钢铁侠”在哪里?我们敢于提出这么大胆的梦想吗?就因为有这些马斯克们的存在,我们怎敢轻言超越美国,同志们,我们要努力啊。
未来十年,云服务、电动车与自动驾驶、新能源、半导体制造、新型健康医疗可能是关键的风口。
本文虽然以”寻找确定性”命名,但未来的魅力却正是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不可能有人预测到新冠疫情在2020年爆发,也没有人预测到新冠疫情从中国爆发后,最终会是这个局面。
在我写这篇预测的时候,虽然尽量保证每个预测都能有出处,而不是我个人瞎拍的,但难免带入自己个人的立场。这个立场就期待中国梦能够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成为现实。
过去的三十年事实证明对于中国的任何预测都是保守的。2020年作为全球唯一控制住疫情,保持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们有理由乐观一些,有理由自信一些,我们可以带着这个自信走入新的时代,来思考我们这片星空。
来十年,对中国来说是最关键的十年,也是最具有想象空间的十年。
新中国成立迈过80年,改革开放50年,加入世贸组织30年。从青年进入成年期,各项制度逐渐完善。
更开放、更有国际视野的八零、九零后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而且未来的十年将新增近1个亿的高等教育人口,国民素质获得极大的提高,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中心,渐显盛唐之风貌。

作者:黄华

来源:黄华书房(ID:huangjuxian2012)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e9T8Z-cWm7K7znAVKwE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