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综合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专科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宣读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榜单时场景(孙国根摄)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重磅!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多家知名医院上榜

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四个创建者(左起:章滨云、高解春、罗力、陈文(孙国根摄
 
从可及性来说,复旦版排行榜对我国所有医院(包括部队医院)实行“全覆盖”,至此,已成功成为全国唯一一张“全覆盖”医院排行榜,有利于患者在全国任何区域找到一个心仪的医院、适合的专科就医看病。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s_1y2MJQM06iooWGg4t2Q

​速度那么慢,为什么中国邮政还没倒闭?被网友的回复暖哭了

​速度那么慢,为什么中国邮政还没倒闭?被网友的回复暖哭了

知乎上一个热门话题“为什么中国邮政还没倒闭?””Why has China Post not closed down yet?”的提问,受到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在,中国邮政就不会倒闭。

文章有点长,大家收藏慢慢看吧。 
@龙牙
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在,中国邮政就不会倒闭。
像中国邮政这种明明不赚钱但是却不会倒闭的企业,中国只要还是社会主义,它就会一直存在。它并不仅仅是一家企业,而是负有社会责任的国企,可以改制,却不会倒闭。这样的企业不光要考虑盈利,更要考虑国家战略,而且前者服从后者。
按照资本运作的原则,这些企业毫无疑问就该倒闭。然而这些企业一旦真的倒闭,吃亏的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老百姓,赚得盆翻钵满的是极少数资本家。比如公交公司、高铁、邮政、医院、电力电网。这些行业的国企倒闭,对升斗小民是刮骨熬油,对发展中的中国则是灭顶之灾。真的要是被资本占领了这些领域,你就等着看不起病、出不起门、读不起书吧。 
资本最常用的话语方式,就是把这些领域无可避免存在的缺陷拿出来无限放大,然后拿去跟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体系做对比,然后得出国企效率低的结论,以此鼓吹基础国民经济体系的全面资本化。
​速度那么慢,为什么中国邮政还没倒闭?被网友的回复暖哭了
 不可否认,中国邮政确实存在着服务不够好的问题,然而中国邮政一旦真的倒闭,这些各种通一个丰一个达,立马就会掐个你死我活,最终留下一个两个巨头垄断市场。到时候服务到底会不会好,就得看资本家老爷的心情了。
这就是资本家和他们的吹鼓手们不会告诉你的一个事实:资本家是来赚钱的,不是来为人民服务的。
前几天有个中国邮政的邮车驾驶员成为了“感动中国”人物,其实在藏区这样的邮政工作人员还很多很多,他们奔波在地广人稀的西藏,把每一份邮件准确送到客户手中。这些邮路很明显不可能赚钱的,中国邮政亏出去的钱大部分就是在这些地方去亏掉的。你能说这些邮路不要了吗?砍了,不做了,偏远地区、县以下邮路都不要了,信不信很快这些地方就会成为印度邮政、黑社会镖局的地盘? 
​速度那么慢,为什么中国邮政还没倒闭?被网友的回复暖哭了
文明始于邮路的开通,终于沟通的断绝。 
今年年初藏区下了一场暴雪,好多地方积雪比车轱辘还要深。我那几天刚好跑了一趟山南地区洛扎县,那条路本来就十分艰险,下了大雪格外的吓人,我换了雪地胎上了铁链,还是不敢开快了,战战兢兢的在盘山路上面磨蹭。两个山头抬头就能看见,却足足开了两个多小时,盘山路下去又上来,一辆邮车刚好就横在路边上,旁边站着一个一脸煞白的驾驶员。
​速度那么慢,为什么中国邮政还没倒闭?被网友的回复暖哭了 
西藏的小邮车都是四驱的车,很破的那种东南汽车的小面包,四轮驱动的面包车。那个四驱也不要当真,挂上四驱你还得拿个老虎钳去把前轮上面某个东西扳一下,然后倒车一米多,再前进,才能挂进去四驱。
也难怪他一脸煞白,好多邮车驾驶员嫌麻烦,凑合着两驱开,等到了两驱爬不动的地方再想要挂四驱,已经挂不进去了。 
他就是,两驱凑合跑,暗冰上面一打滑,车屁股甩路外边悬崖上去了。运气好的是车轮甩外边,居然没有掉下去,否则连人带邮件恐怕都得喂狼。
我赶紧停车问他怎么了,他歪头朝着车努了努嘴,不说话。我掏手机一看,一丁点信号没有,估计110都打不出去。
我问他咋整,他说估计是没办法,两个轮子都在外面,我这个车拖也拖不动。我也不好丢下他自己走,掏了一包烟出来跟他抽。他是个脸黝黑的藏族汉子,岁数并不大,穿着邮政的马甲,在路边一屁股蹲下闷头抽烟,气鼓鼓的样子。
山上的风很大,卷起地上的雪劈头盖脸就往你脸上打。这个叫“白毛风”,西藏倒是不多见,不是登山的人是不知道厉害的。这小伙子看起来并没有见识过白毛风的厉害,不管不顾的生闷气。
​速度那么慢,为什么中国邮政还没倒闭?被网友的回复暖哭了 
白毛风是可以要人命的。这种风因为卷着雪片,湿度大温度低,稍不注意就会让人冻伤,冻掉个鼻子、耳朵、小指头什么的跟玩儿一样。要是身体失温,那就冻死了。
我把他拖到我车上,雪片打得玻璃噗噗响,他车上反光镜上面绑的哈达都被吹得猎猎响。我说你可别下去吹风,一会儿冻死你。他说不碍事,本地人。我说你本地人你也扛不住啊。他说那车咋办?我说白天精光的你还怕车被狼叼走了啊?
他汉语不是很熟练,被我问得着急,憋红了脸半天说不出话。
最终我俩商量了一个办法,用我车上的扁带把他的车挂我车上拖住,他爬进去把邮件抱出来。车子小半截都在悬崖外面,可不敢爬进去取邮件。
我把他前拖车钩挂好,绑在我的车上捆紧,这样就算是他爬上车取邮件,车子也不会往下掉。他还不放心,又往前座上面压了好几个大石头。
​速度那么慢,为什么中国邮政还没倒闭?被网友的回复暖哭了 
我坐在车上打着火,一旦有意外就玩命往前开,他爬到车里取邮件。面包车晃了晃,并没有滑动,很顺利的取出了邮件。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仅仅是一沓报纸,几个信封装着的文件,几个小包裹而已。那是一个乡全部邮件,却要从县城开整整八个小时的车。
我把他送下了山,山下是去乡政府的岔路口,雪已经在强烈的阳光下化出了两条车辙。很快就拦了一个乡政府的越野车,他爬到行李箱里面,我把邮件递给他,他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冲着我终于笑了。我开上车继续去县城,从此分道扬镳,身后只穿来小伙子彪呼呼的一句:
扎西德勒!
是的,中国邮政不是最好的,不是最快的,态度也差。但是它是最可靠的,最深入基层的,覆盖最广的,惠及最多人的。
对于这个国家最大多数的人来说,它不能倒闭。
@据说他姓feng
先说结论:
1、邮政丢不丢包?偶尔会丢
2、邮政慢不慢?慢于顺丰
3、邮政赚不赚钱?不太赚钱
4、邮政能不能因为上述1、2、3点就倒闭?也不能!
因为顺丰、菜鸟等不愿意送的地区,中国邮政还在送。
机密、绝密文件,一定是交给中国邮政的。调兵遣将的绝密文件,交给顺丰去送?
大家有没有留意高考录取通知书、档案、护照等,是否出现过顺丰和三通一达?某些小地方要求个人携带档案属于严重失职和违规行为。
中国邮政服务有些地方的确不如顺丰,但它能确保重要的文件物品准确送达。顺丰和三通一达的壮大恰恰是政府机关精兵简政的体现。
很多国企的第一要务是战略配置,而非盈利赚钱。让国企赚钱很简单,玩流量是吧?开自来水先看10秒广告,这流量牛逼不?一味的要求国企不分场合地盈利,我相信大家的生活都会“多姿多彩”。
另外再讲个段子哈,忽悠局分内事:
中国第二海军:中国渔政
中国第二陆军:中国邮政
中国第二炮兵预备役:中国气象 
​速度那么慢,为什么中国邮政还没倒闭?被网友的回复暖哭了 
@Marx艾
我经常在淘宝上买水果。淘宝上有很多从山区发出来的水果,却能做到很低的价格包邮,另外还往往是每周发货2次。
我问店主为啥总是9斤,他说是邮政给他们优惠政策,每个周去他们山里拉货两次,要求每个包裹带箱不超过10斤,邮费很低。
我想,邮政的这种行为不就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直接体现吗?这种企业怎么能倒闭?
邮政倒闭的话哪家私企会接下这个明显不赚钱的工作? 
@闲云老叟
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好处,你在城市中,感觉不到啥东西,四通一达,吐槽这个快那个慢。
但是你如果在其他偏远地区,你就会发现,最可靠的还是我大邮政兄弟,多么偏远地区,都能到。
不管你说态度也罢,不管时间也罢,你可以吐槽,但是你不能否认,做这些业务是亏钱的,这种点每月亏几万元是很正常的,员工工资,福利,房租,油耗等消耗。
​速度那么慢,为什么中国邮政还没倒闭?被网友的回复暖哭了 
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照顾穷人的表现,我深刻的了解了移动电信联通,国家电网等大型国企,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型公司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手机信号竟然不是全国覆盖?在大中华我哪怕是在山区,还是有信号的,虽然网络信号可能不太好,但是也有(这点移动做的最好,我去过许多偏远农村,大部分用的是移动,因为信号好)。
电力更不用说,沙漠,深山老林,只要有人居住,就会拉一根电线,了解后甚至有些落泪(虽然很偏远的地区还会有跳闸,偶然断电的情况,但是越来越少)。
这种基础设施是亏钱的,而且不是一星半点,是几百万的投入,每年十多万的维护,为了十几户人家的使用,每年消费加起来有一二百元,都是特别高的消费了。
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责任感,哪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型企业会这样干?
只要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邮政就倒不了,什么四通一达根本没有能力做到邮政的这么广的覆盖面,这么强的社会责任感。  
@李二公子
我爸35年邮政老员工,我也问过他同样的问题,他说:邮政有时候也是一种国家主权的象征,就连南极长城科考站都有个邮政运营点,这个南极邮政局除了科考人员给家属寄点明信片偶尔寄些家书之外没有其他的业务,快递也基本上是不会收寄的。 
​速度那么慢,为什么中国邮政还没倒闭?被网友的回复暖哭了
虽然没有啥业务而且每到南极寒冬之季或者天气恶劣的时候还得及时撤离工作人员,但是设一个邮政局在这里就明说了南极这里有我中国的一块地盘,有国家主权的意义(虽然南极各国国家都不能声明主权,但是其中的意义大家懂的),是不能随意撤销这个邮政局的。 
​速度那么慢,为什么中国邮政还没倒闭?被网友的回复暖哭了
“所以只要国家存在,我大邮政就不会倒闭!”(这句话我爸几乎是吼出来的,吓吓~)  
@刘大仁
邮政之所在,主权之所在。 
​速度那么慢,为什么中国邮政还没倒闭?被网友的回复暖哭了 
@知乎用户
我在西藏工作。
真正感受到国力日盛的,就是在山南市浪卡子县羊卓雍措南边一个村子里驻村的时候。
京东快递只能送到山南市市区。然而当时我是在村子里。可以说,我是在地球最偏僻的一个角落了。然而,顺丰,四通一达,加上京东,都送不到的地方,国家邮政一定送到。
那曲、阿里,辖地几十万平方公里。那曲面积45万平方公里,阿里33万平方千米。那曲市尼玛县,一个县辖地12万平方千米,比江苏全省还大。人口只有3万,顺丰,四通一达,京东等快递公司,没有一个能送达。因为他们是逐利的私企。但是,邮政能送达。无论是高山草甸,林海雪原,戈壁荒漠,只要你能写得出来地址,国家邮政就一定能送达。
还有一个让我感受到国力日盛的时刻,就是从岗巴拉山下山,途径羊湖去浪卡子县城的时候,国家电网在荒无人烟的高山草甸悬崖绝壁上,建设了漫山遍野数不清的输电线路。
@黑月
想太多了。邮政虽然改制现在叫做集团公司。但根子上还是国家机器一部分,国家很多任务都需要也只能用邮政来做。
西藏新疆西北很多偏僻的地方或者山区,就这么几个村子,有信有包裹光开车过去都要个把小时,量还少。这种百分百赔钱的买卖哪个私营公司愿意做?只能让邮政去做,因为让每个人都能得到邮政服务这是国家机器最基本的职能之一,也是我国加入万国邮联时的宣誓。
除去紧急事件,很多非武器类战略物资都由邮政运送。这东西你是国家领导人你敢给私营企业干么?
邮政为什么不倒,因为他是国家机器一部分,它最大的客户就是政府,它每年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财政支持。对民众他只提供基本邮政服务,想要更好的请多花钱找顺丰。
寄挂号信邮票费也就几块钱。花捷达的钱就想得到劳斯莱斯的服务?这种事想想就得了。
@niuandnana
我从内地往海南寄衣服,对时间要求不高,咨询了很多快递,从10块到16不等,续费也可贵,而且每年有上涨趋势。最后用了邮政小包寄,按公斤算,每公斤3.5,用时一星期,比快递慢了三天左右,对我而言无所谓,寄的衣服不是什么关紧东西。
从此以后,凡是不要紧又量大的东西,我都用邮政小包。
近两年邮政开发出了省内五块省外八块的快递,用来寄文件什么的很方便。
另外,在我大学去内蒙古支教的那一年,只有邮政叔叔会到达我那个地方,也只有邮政设有网点。感觉私企是单纯追求效益,国企才承担了部分民生功能而不考虑利益,所以我内心希望邮政能长长久久地开下去。 
​速度那么慢,为什么中国邮政还没倒闭?被网友的回复暖哭了 
@匿名用户
我以前可烦邮政,因为去办事脸色不好看。可是入伍后,在边海防,只有邮局每天来送报纸送快递。一封信也必须送。瞬间感动了……
还有镇上只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邮政储蓄依托邮政网点,哪里都有,这个真的太方便了。
用过其他快递,送到离我最近的镇子,再送就得加钱,五公里加20。雨后道路不好,再加钱也不送。
中国电信也是一样。每次在海边掏出手机,看着电信EVDO,我就一阵感动。放开市场竞争的后果就是负利润的地方没有人做。我们就会被抛弃。
大家住在快递包邮的地方,连着Wi-Fi,用手机4G,在网上骂邮政的时候,别忘了还有我们这样的地方。
脸难看事难办是该骂。可是如果认为邮政国营没有意义,那就太偏激了。
​速度那么慢,为什么中国邮政还没倒闭?被网友的回复暖哭了 
@禹立立
某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号从杭州往西安寄被褥,所有的快递都停了准备过年,转了一下午有人告诉我说顺丰空运还在收件,于是拉着东西去了,称重之后报出价格300多块钱。屁嘞,还不如扔掉算了。我拉着袋子往外走找垃圾箱的时候,有个在顺丰门口捡纸箱子的老人说可以去邮政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就去了。
被褥太大了,值班的小姐姐拿两个麻袋口对口缝在一起才装下了我的东西。缝好麻袋往称上扛的时候我才发现她还是个孕妇,赶紧自己动手,称完一算,15块钱。整个过程一直跟我强调说过年期间会比较慢,得有心理准备,我心说你不帮我寄我就打算扔掉了,我一个人拿不了那么多行李,出远门不丢被褥,这是老人的讲究,不然也不会这么麻烦。缝麻袋的过程中闲聊,她还顺便吐槽了下她们每年过年都得值班,周围卖饭的店都关门了,老是没有饭吃只能吃泡面,去年所长说给值班人员送年夜饭,结果所长是个北方人三十儿晚上送来的是饺子,然而杭州人并不爱吃饺子……
后来正月初八的时候我收到了我的包裹,缝的麻袋一点都没破,袋子还是防水的,袋子外头她写的“被褥,注意防水”还清晰可见。 
@晓风知晓
邮政现在也没有你们说的那么差:
速度方面很多也是一周内能到达,我双十一第一个送到的快递居然是邮政送的,这就让我很吃惊;
安全方面一般证件资料首选邮政次选顺丰,其他的忽略;
覆盖方面,有且只有邮政才能送山区偏远地区。
所以邮政还是必须扶持支持。 
​速度那么慢,为什么中国邮政还没倒闭?被网友的回复暖哭了
 @十方
邮政是命脉,不光服务民间,也是国家机器的一环。
一个政权,一俟建立,首先发行的就是钞票和邮票。 
@不许动27
我用过几次EMS,价格、速度、服务跟顺丰基本持平,而且有个优点其它快递望尘莫及,就是哪个犄角旮旯都能送,奇怪网上怎么那么多黑邮政的,莫非是有组织的行为。 
@文痞一枚
邮政是国家机器之一,可以弱但是不能没有,更不能被民营取代,有一些业务是不能通过非公有制渠道的。比如政府文书传递,发票的寄递,党政军组织的投递,你能想象首都新华门天天停一堆小快递等着取快递的场景吗?  
@匿名
很多行业不能商业化运营,要靠国家来补贴的
你不能指望快递公司翻山越岭去送信  
也不能指望私营铁路公司不计成本的开凿隧道,修建青藏铁路
也不能指望公交车公司在市场规律下五毛钱随便坐 
@英东
我所支教的小乡村,一切快递都只能望山兴叹,只有邮政——一个维吾尔老大爷,勤勤恳恳,每天骑着一辆破破烂烂的自行车,在小镇上送着报纸与包裹。
当你没有接触到时,是无法体会那份感动与震撼的。
似乎有些跑题,但我想说的是,对于路况极复杂,人口极少,成本极高的现实情况下,又有哪一个民企可以这样,用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收益甚微的地方呢?
这样的邮政,非常五毛的说,在我看来,是国家带给人民的福利。
​速度那么慢,为什么中国邮政还没倒闭?被网友的回复暖哭了 
@寂寞的带鱼
看待中国邮政,要站在全国的角度来看,目前邮政是中央企业,全名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除了和其他国企一样要经营以外,还要履行国家普遍服务的义务,比如西部地区,许多民营快递不去,邮政必须送,全国几乎每个乡镇都有邮局,即使人口很少,业务几乎没有,也要设置邮局。同时,对一些义务兵等信件,要实行免费。 
@铁军24师下士
就以我们家那边来说,尤其是对于南部山区、长清南部山区这些来说,邮政真的是太重要了。
发养老金上,除了最常见的农行等几大国有银行(当然发养老金大头就是农行了)就是邮政了。
部队、学校里头还有很多家庭是从山区来的孩子,他们所在的大山有的信号十分薄弱,有的压根就没信号,唯一能联通外界的方式就是寄发信件了,这时邮政就大有用途了。
我有时去西营那边加班,在邮局给的院子驻扎,经常看到邮政送报纸、信件甚至快递。因为这些地方特别的偏远,别以为南部山区的景色非常的美丽,但代价就是这些地方道路十分崎岖,让其他快递公司去跑,撑死也就只能送到镇上的收发快递点(例如菜鸟驿站)。
邮政不仅仅只靠快递与信件生存,还有金融业务(例如最常见的邮政储蓄银行,泉城广场北边的邮政大楼还有股票、保险的业务)。
而且,邮政是全国快递界当中第一家拥有自己货运航空公司的国企(别以为知名的德国DHL货航后台是完全私营的,其后台也是有德国邮政的支撑)。在顺丰开始向危险品业务发展之前,邮航与国货航、中货航、扬子江是国内少数几家能承办危险品业务的货运航空公司之一。
此外,二战后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邮政业务大多也是国营为主,就连头号超级大国美国的邮政也是长期处于国家控制。
以上就是能想到的这些,最后说一句,让邮政倒闭,非蠢即坏。 
@飞天70855362
每个国家都有邮政,承担的是使命,责任。哪怕是贴钱,国家也要让它存在。中国邮政没你想得那么不堪,世界五百强,邮政也是排106位,邮政里领先的日本邮政,好像是排45位。别的美国邮政,法国邮政之类都被中国邮政甩开了一大截。中国邮政大清那时候就成立了,有百年历史,国企,你到死都没机会见证中国邮政倒闭了。说句题外话,你的脑残问题令人让人耳目一新! 
@一125263784
在偏远的西藏,新彊,内蒙,四川甘孜,云南怒江等地。有些地方是没通车的,但依然有邮政所设立。信件,包裹只能靠马帮邮路,溜索邮路传递。哪怕大雪封山,连日阴雨,为了送出一封信,一个包裹。邮递员依然冒着生命危险艰辛地跋涉在路上。就算是这样,很多偏远邮政局所一年的业务收入可能只有数百上千元。这是民营快递只在大城市布局网络不可比拟的。只要有村落,有政府行政的地方,必然有邮政,这是国家的一面旗帜。  
@五百年石桥只为柴妹
我分享一下我的故事:老子去年双十一从南方买了很多东西,包括书,给老婆的衣服鞋这些东西,邮政EMS寄过来的5.6天到了,他妈的圆通尽然用了10天,我们家在阿拉善。也是去年老丈人给我爸妈一只羊,我用邮政寄的,老家甘肃天水,邮政3天就到了。所以啊未必邮政就比其他快递慢。 
@什888888
邮政快递在社会承担着太多的东西,都是民营快递不会去干的,国际快递,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的包裹快递,这些都是巨额亏损的。有的偏远山区邮政所一年营业收入才几百块,投递员送一件包裹一封信要跑几天,民营快递谁愿意去承担?现在我们的快递费这么低也有邮政快递的功劳。 
@三峡红叶76274451
难道你不知道每年过年过节你其它的快递放假了,都是邮政快递在送吗?其实邮政快递不见得就比其它民营快递慢。 
@龙神143544795
我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讲的就是一位邮政大叔骑马在深山里送邮件的故事,深受感动。邮政代表的是种责任,任何时候都不会倒。 
@pumpkin
看到这里我也忍不住想分享一下啦?在外面读书,每次寒暑假回家一个人坐车实在拿不下那么多行李,就会把一些不急用的东西寄回去,记得很清楚,邮政是56,快递是200+,最后寄了邮政,做好了一个星期后收到的准备。结果第二天的车回去,晚上一下车,爸爸在车站等我,见到我第一句就是,今天早上有个人打电话让我去拿包裹,我一看一大麻袋,是不是你寄的??感情包裹比我跑的还快,不过也可能是因为我是省内包裹,但是两地在这个省的对角线上,其实距离也很远了后来又去寄的时候和值班小哥聊了几句。
人家说邮政今非昔比了,这些年快递竞争太激烈,邮政也要迎头赶上才行。所以你现在去寄包裹,都是分普通的和加价的,我每次寄普通的都很快了,省内不超过两天,加价的小哥说用来贵重一些的物品,相应的中间中转储存的时间也会缩短,所以要更快一些以前总觉得国家公务机关的工作人员牛逼哄哄的,现在是真的越发感觉到态度不一样啦,很亲切很随和,真的很欣慰。
​速度那么慢,为什么中国邮政还没倒闭?被网友的回复暖哭了 
@知乎用户
有一次,我们公司要给一个客户寄一个东西,地址是在某个沿海岛屿上,只有岛的名字,据说岛上就这客户住上面,岛是在海上,问了几个快递,都不去,包括顺丰,后来老板都说派一个员工亲自送过去,后来我说找邮政试试,结果邮政马上就收件了。 
@顶天立地中华人
民营快递是逐利的,没有利润他是不干的,但中国邮政作为国企不能处处从利润考虑出发,他承担普遍性服务,边远地区不挣钱甚至贴钱也会送,这就是负责任国企担当,另外说一下中国邮政还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世界邮政营利水平第二名。 
@精耕细作74879729
与公交车一样,什么私家车,滴滴,单车等无法代替基石。 
@刘国城
邮政是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区别于高品质的快递服务,就像政府修建公共交通、水利、医疗设施一样,不是属于市场化盈利性行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kbltszxRlUxpVjWw37cKQ

特斯拉为什么总是“刹车失灵”?


本文来自:
新浪微博@王铜根,作者:王铜根,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特斯拉又一次“刹车失灵”了,这样的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但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最后事情怎么样了,则没太有人能答上来。每一次特斯拉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都变成一场闹剧式的发泄:讨厌特斯拉的人就像过年了,高呼特斯拉刹车失灵、草菅人命;而特斯拉的死忠粉则笃定车主撒谎,咬牙切齿地祈求一定要让丫牢底坐穿。

可惜我在整个中文互联网上没看到有靠谱的分析。干脆我来。看完本文你对特斯拉刹车问题的理解将会超过绝大多数围观群众,而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特斯拉干了什么——毕竟我们都是交通参与者。

一、强制的“单踏板模式”

尤其这两年,特斯拉的销量空前抢眼。但即使如此成功,特斯拉在中国一共也就卖了大几十万辆车。要知道中国有超过3亿辆汽车,接近5亿本驾照,所以不管怎么算,在中国开过特斯拉的人都只是极小部分。

特斯拉有一个独有的设定:强制单踏板模式。

绝大多数人听到这个词都是懵圈的。“单踏板?啥意思?难道特斯拉车主的脚下只有一个踏板?”

群众对单踏板充满了迷惑与好奇,而特斯拉粉丝、特斯拉迷那里是另一番盛况。单踏板模式在特斯拉销售专员的朋友圈里会被当成一种特有的优点去炫耀。不少特斯拉车主也洋洋得意地把单踏板挂在嘴边:“我现在基本不踩刹车了。”“单踏板模式太香啦。”

特斯拉为什么总是“刹车失灵”?销售员俨然把“单踏板”当成卖点

单踏板模式并非特斯拉脚下只有一个踏板。相反,特斯拉的驾驶位脚下和其他所有的自动挡汽车完全一样。都是一个减速踏板(刹车),一个加速踏板(油门),这个没区别。

问题是,特斯拉悄悄地把油门踏板的用法给改了。

在特斯拉上,踩油门是加速,而松油门就等于踩刹车,这是特斯拉的强制设定,不可更改。别和我说其他车怎么样,强制单踏板不可更改的,只有特斯拉。

特斯拉虽然给了三种停止模式(缓行、转动、保持)可选,但这三种模式只有在极低速的时候有区别(“缓行”模式类似普通汽车的怠速,而“保持”模式下只要松开油门,车子可以完全刹停)。特斯拉在行驶中只要松开油门,车子都会剧烈减速。减速的力道(G值)在其他汽车上只有踩刹车才能达到。当然,特斯拉行驶中松开油门的时候刹车灯确实会亮,这同样说明在特斯拉上“松油门”就可以达到其他汽车“踩刹车”的制动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特斯拉车主说自己很久没踩过刹车的原因:开特斯拉想加速的时候踩油门,想刹车的时候松油门,刹车踏板确实不太能用得到了。

没开过特斯拉的朋友们又要发问了:照你这么说,既然油门能达到刹车的效果,还要刹车踏板干啥呢?只给一个油门踏板不就行了?也不行。通俗地讲,特斯拉的油门确实越松刹车力度越大,但就算完全松开油门也只是“大力刹车”而不是“全力刹车”。如果前面突然有个孩子横穿马路,你发现靠松油门提供的刹车力不够用,就需要踩刹车踏板来刹车。

上面这一段是不是有点迷糊?迷糊就对了。因为它的确是一个更复杂的操作逻辑。

现在我们回头看看正常汽车的踏板逻辑:

  • 油门负责且仅负责加速
  • 刹车负责且仅负责减速
  • 两个踏板的功能截然相反,且只有一种主动操作方法,那就是“踩下去”

特斯拉为什么总是“刹车失灵”?正常汽车的踏板

而特斯拉的踏板逻辑是这样的:

  • 油门负责加速
  • 油门负责滑行(精确地踩油门到加速和减速的临界点以实现“滑行”)
  • 油门负责一定程度的减速
  • 同一辆车在不同电量或者不同温度下,油门的减速能力还会变化(在车辆满电或者气温极低时动能回收可能不可用)
  • 刹车负责急减速
  • 油门踏板与刹车踏板的功能部分重叠
  • 油门主动操作方法有两种:“踩下去”和“抬起来”对应主动加速和主动减速
  • 刹车踏板的主动操作方式有一种,那就是“踩下去”,但极少用到

特斯拉为什么总是“刹车失灵”?特斯拉的踏板

所以特斯拉的踏板是更复杂的。它看似是“单踏板”,其实却又离不开刹车踏板。它仍然和那些被特斯拉粉丝们认为是老土的传统汽车一样需要两个踏板。特斯拉只是把绝大多数操作集成在油门踏板上,刹车踏板沦为一个紧急时刻不可替代但日常用不到,几乎被忽略的方案存在。

二、“防御性驾驶”与“备刹车”

如果过去你不知道什么叫“防御性驾驶”,请你非常非常仔细地阅读本段。这几分钟可能让你和你的家人在未来几十年中持续受益。

所谓防御性驾驶,其实并没有太深奥的东西。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不要等看到危险发生再采取措施,预判可能发生的危险并提前准备应对。

就这么简单。

有人又说了,我又不是预言家,我咋知道会不会发生危险?

当你不确定是否会发生危险的时候,就当做一定会发生危险来做准备。你的提防绝不多余。

如果说开车最重要的安全理念是防御性驾驶,那防御性驾驶最核心最基础的操作就是“备刹车”。

正常汽车在此场景下一定是在踩刹车的。而特斯拉不然。

一个典型且常见的场景:你开车经过一所刚放学的小学门口,校门口车水马龙,一群孩子站在路边,几个孩子兴奋地朝着路对面的孩子大喊。这时候你要怎么做呢?任何高阶的辅助驾驶都不会识别出路边的孩子正在蠢蠢欲动。那些传感器能发现路边有人就不错了,更不用说分辨他们的年龄,预判他们的行为。而你作为一个智人,灵长类动物中的绝对霸主,你轻易地知道这些孩子很可能突然横穿马路。所以老练的驾驶员会“备刹车”:把脚提前放到刹车上准备。不踩,但是随时准备踩。

孩子们但凡有一点想干傻事横穿马路的迹象,立刻踩下去!随时减速,随时完全刹停!

孩子们如果只是在路边叽叽喳喳却并没有进一步动作,那就备着刹车,等通过了他们再加速。

安全又高效。

所以“备刹车”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极其必要!它意味着司机主动选择进入防御状态。在这一状态下,车子杜绝了一切误加速的可能性,只可能减速。这在复杂的路段是最安全的操作方法。

而特斯拉的强制单踏板模式摧毁了“备刹车”这一驾驶技巧。开特斯拉不可能备刹车,反而必须踩油门。因为如果不踩油门,车就几乎停止甚至完全停止。开特斯拉想要保持正常匀速行驶,脚是不可以离开油门的。

特斯拉的强制单踏板模式逼迫驾驶员在所有本应该备刹车的路段踩油门。

开正常汽车除了“备刹车”以外,脚快速切换踏板形成的肌肉记忆又额外筑起一道双重保险:每个经常“备刹车”的驾驶员,每天都要无数次把脚从油门上快速移动到刹车上来“备刹车”,这一动作在几十万上百万次的重复中已经形成了本能。备刹车已经能够非常安全从容地处理绝大多数突发情况,而一旦遇到毫无征兆连刹车都没来得及备的情况,这种突然丢掉油门踩刹车的下意识动作同样能够避免事故发生。

特斯拉把这件事也给改了。在正常车上突然松开油门是没有惩罚的,车子会继续保持刚才的状态;而在特斯拉上不可以突然松开油门,因为这样等同于踩刹车。所以每一个特斯拉驾驶员日常或被迫或享受于“精确控制油门”这件事。

特斯拉强行改变了驾驶员的汽车踏板操作习惯。禁用了“备刹车”这一安全备份技巧,也禁用了“快速切换踏板”这一训练,事实上瓦解了那些有益的肌肉记忆。

油门是释放巨大能量的开关,正如枪的扳机。同样正如枪在不用的时候手指是不能放在扳机上的,汽车在不加速的时候,脚原本也是不应该长时间超高频率贴在油门上的。

三、“单踏板模式太香啦”

但与我写出来的触目惊心不同,在特斯拉粉丝群体中,单踏板模式是一个高级的、好用的设定。单踏板模式是一个先进的、时尚的,甚至是“用过就回不去”的好东西。

特斯拉为什么总是“刹车失灵”?常见的特斯拉粉丝话术

特斯拉粉丝会说,我开了这么久完全没问题,你如果觉得单踏板模式不好,要么是你没习惯,习惯了就好了;要么是你驾驶技术不行,不适合开车。事实上如果让我忽略对交通事故的恐惧,我也觉得单踏板开起来挺顺手的。

但我做不到。我接受不了开车时面前有行人或者有盲区的时候我的脚竟然要踩油门。

现在社会和谐,射击游戏里的人中了枪不是冒金光就是冒水泥,很多人没见过血的。很多人觉得开车就是在一个舒适的私人空间里与世隔绝。很多人觉得开车就是在车里摆一堆公仔手办毛绒玩具,贴几个温馨或者搞笑的贴纸,激动地想着自己这款车的老板要登上火星的豪言壮语,享受中产生活的优雅闲适……

我告诉你,不是这样的。开车是一件如果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就随时会杀死自己或者他人的活动。我中学的时候,学校会举办交通事故警示展,都是事故现场血淋淋的照片,你恐惧、猎奇之余,会对交通这件事产生从未有过的更深刻的理解。

原来我们平时看到的活生生的人,好端端的汽车,在事故中会变成一堆烂铁,一团血肉。

你就和我一样,不会想要在行人面前踩油门。不会觉得“单踏板问题不大”“习惯了就好了”。

剥离了对事故的恐惧,特斯拉的单踏板能巧妙地让一部分风险容忍度高的驾驶员乐在其中。它通过一种虐待式的改造俘获一批又一批的铁杆粉丝:

从第一次听说单踏板模式的“新鲜感”,到最开始驾驶特斯拉硬着头皮不踩刹车险象环生却又有惊无险的“刺激感”,再到经过训练渐渐习惯不踩刹车仅靠油门熟练控制车辆的“成就感”,最后就是对其他人心理上的“优越感”了。熟练使用并享受单踏板的驾驶员会认为这是一种习得的、独有的、别人所不具备的高阶技能(其实不是),言谈举止中无不透出一种强烈的优越。像极了我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吃下超难吃的麦当劳后和其他同学吹牛逼的样子。

特别可笑的是,自从特斯拉强制单踏板模式出现后,许多特斯拉粉丝吹捧单踏板模式省力,说“我再也不用频繁踩刹车啦,以前老踩刹车累死啦”。我听说有人因为座椅不舒服,腰累。我听说有人因为车辆人机工程学设计不合理,方向盘太靠前,胳膊累、肩膀累。我还听说有人因为晚上睡觉没睡好,开车的时候犯困,累。但我第一次听说有人因为“要踩刹车”所以“累”的时候还是震惊到说不出话——刹车放在那是为了让你省力的吗?

很多特斯拉粉丝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或者立场,有时候战斗欲望很强,听不进去一丁点对特斯拉的批评。今天我用难听的话说一遍,希望你们能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如果你的孩子放学,一群小朋友过斑马线。有些孩子甚至在路上追逐打闹。这时几台好几百匹马力,三五秒就能破百的车经过校门口。你们更希望这些车司机的脚在油门上还是在刹车上?

四、别的车就没有踩错油门的吗?

是不是故意黑特斯拉?别的没有单踏板的车,不也有踩错的吗?

当然有。

在特斯拉的强制单踏板模式出现以前,世界各地就有各式各样把油门当成刹车的新闻。

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完全确定:简单的逻辑都有人搞错,复杂的逻辑只会更容易搞错

特斯拉的踏板逻辑就是更复杂的逻辑,我在前面已经做了详细的表述。或者可以说,特斯拉的刹车是两段式的。当油门提供的刹车力不够的时候,需要从原来的“抬刹车减速”切换踏板,换到刹车踏板上再“踩下去”,以实现进一步制动。所以这个逻辑比传统汽车复杂:“抬”也是减速,“踩”也是减速。在特斯拉上实现一个制动力从建立到最大的动作,有时中途居然需要切换一次踏板!

遇到紧急情况时,其他驾驶员:踩。

特斯拉驾驶员:抬油门——再抬油门——发现刹不住——选择正确的踏板(刹车)——踩。

当特斯拉驾驶员习惯了右边这个曾经叫做“油门”的长条形踏板可以用来“刹车”的时候,当特斯拉车主遇到紧急情况第一反应是“抬”的时候,特斯拉粉丝们再强调“关键时刻我不会犯错”也是苍白无力的。特斯拉的每一次驾驶都在强化油门减速,淡化刹车踏板的存在,关键时刻你凭什么认定你能快速准确地记起那个长久不用的踏板?

特斯拉为什么总是“刹车失灵”?

特斯拉为什么总是“刹车失灵”?

这就是误操作培训器啊。

如果特斯拉敢把油门踏板做成:踩到底是全力加速,完全抬起是全力制动,那这才算真正的单踏板——这样完全用不到刹车了,踩能全权负责加速,抬是全权负责减速,那倒也行——这起码在逻辑上是简洁的。但这时你会发现这和正常车的双踏板没有区别,唯一的变化就是更累一点。

每一条看似无聊的安全规定后面都是血淋淋的事故教训啊。

五、“单踏板模式省电”

说到这里,特斯拉还剩下一个说辞,那就是“省电”。

很多网友也有误解,认为特斯拉的强制单踏板模式是为了省电,为了回收电量增加续航才不得已设计的。

错。

“动能回收”在电动车上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基础功能。不止你特斯拉有,所有我们能叫上名来的进口的合资的国产的贵的便宜的电动车包括混动车,都有。原本被浪费掉的能量收回来一部分重复利用,所以“节能”了,“能耗低”了,也就是“跑得远了”。

都是完全一样的原理。

唯一的区别就是,人家别的车,都是把“动能回收”集成在刹车上。你特斯拉,是把“动能回收”放在了油门上。

你也回收,他也回收,大家都在回收,单踏板模式不会比人家“双踏板模式”多省半度电。

别的车踩刹车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给你回收了。你该怎么开怎么开,你不用改变习惯,不用重新学习,你甚至都没有发觉!车子精准地结合了电制动和机械制动,就把“动能回收”的活给干完了。

非要说啥叫高科技的话,这叫高科技。

特斯拉把动能回收放在油门上,所以一松油门就减速。你这不是先进的东西,只不过人家踩刹车的时候回收,你松油门的时候回收,仅此而已。

别的车有CRBS系统,所以能够在刹车脚感非常平顺的情况下把“动能回收”的工作完成。特斯拉没有CRBS,所以机械制动和电制动的配合很难做到高效平顺。也许因为这个原因,特斯拉干脆把“动能回收”放在油门上。

几万块钱的国产电动车,都有CRBS,特斯拉没有。

所以行行好,不要说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是什么高科技了。在我看来就是因为缺乏更高级的软硬件(CRBS),只能被迫强行改变驾驶员操作习惯。就这么回事。

大家跟我念,单踏板,不省电!

六、“刹车失灵”

大家可以看到我很不喜欢特斯拉。但我今天要为特斯拉说一句话:特斯拉刹车失灵的概率太小太小了。

一定是踩错了。

当特斯拉采用了强制单踏板模式,我愿意把它的一切“刹车失灵”新闻归结为“踩错了”。因为强制单踏板模式简直是错误操作培训器。同时现代汽车刹车系统的安全冗余极大,即使是特斯拉这样的品牌。哪怕ESP系统失灵了,ibooster系统罕见地也同时失灵了,也需要机械刹车系统失灵才会出现。不能说概率完全为0,但概率无限接近0。

我包括很多驾驶技术极好的资深驾驶员,阅车无数,赛道也跑得有声有色,驾驶经验反应速度都优于常人。但我们开特斯拉的时候都非常不适、恐慌。能开,但我们能明显感觉到那种强行改变安全驾驶习惯的不适感,反倒是许多新手驾驶员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绝对不会搞混。

特斯拉把仪表盘去掉,把门把手做成隐藏式的,把天窗做得不能遮挡,我觉得这些都是小问题,无非就是不好用。但是油门的用法是生死攸关的,你改它干嘛啊?

特斯拉,你改油门的用法干嘛啊?

现在很多有为青年,时尚男女都爱买特斯拉。穿着靓丽,拍一张提车照片,喜气洋洋。在他们眼中他们就是买了一台很漂亮很时尚的新车,是开心的事情。但在我看来我非常不安,因为他们被迫要用强制单踏板模式开车。他们会不断地被训练用油门减速,而真正的紧急情况少之又少——等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他们踩错的概率有多少,我不敢想。几十万台强制单踏板模式的大动力电动车在我们的公路上行驶,其他人都踩刹车的时候他们在踩油门。

今天是2022年11月16日。我在这里放话,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后面一定会改,一定会加上CRBS。因为尽管许多特斯拉迷说单踏板是优点,但我相信即使是特斯拉这样热衷于强行创新的企业也一定清楚地知道单踏板不好用。等哪天时机合适了,他们当然会顺手改掉这个不被重视的错误。

只是到那个时候,那些因为踩错踏板而发生的伤亡,恐怕就被人们淡忘了吧。

本文来自:新浪微博@王铜根,作者:王铜根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End

想涨知识 关注虎嗅视频号!

人民日报仲音: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

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

仲 音

  北京坚决做好首都疫情防控工作,广州调整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隔离期限,郑州部分区域精准划定高风险区,民航局要求毫不放松科学精准抓好行业疫情防控……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要求“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根据病毒变异特点和疫情形势变化不断动态优化调整防控策略措施,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快速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充分体现了我国防控疫情的坚实实力和强大能力,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事实充分证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是符合我国国情、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举措,路子是对的,效果是好的,是我国防控疫情的制胜法宝。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6.3亿例,死亡病例超658万例。当前,疫情仍然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流行,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我国仍然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国本土疫情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多,疫情波及的地区和范围比较广,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不断加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保持战略定力、保持必胜信心,坚决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举措更精准、作风更扎实,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波及范围,坚决防止疫情新燃点。

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与风险人员的流动关系密切。风险人员的流动量越大、流动的速度越快、流动的频率越高,传染病传播扩散的速度就越快;风险人员的流动距离越远,疫情传播的地域范围就越大。坚持外防输入,就是要密切跟踪和分析全球疫情走势,加强口岸卫生检疫,优化入境流程,把人、物、环境同防要求贯彻到位,快速精准识别和管控风险源、风险点,做好从境外到国门、从国门到家门的全链条防控,坚决筑起应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坚固防线。坚持内防反弹,就是要健全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提升本土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确保疫情不出现反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在疫情这场大战大考面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决不能放松,决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前功尽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确保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全面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切实落实疫情防控的“四方责任”,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疫情防控是“国之大者”。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强化外防输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内防反弹工作,我们就一定能扎牢扎紧疫情防控防线,早日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P3qqArwY_VneAyYDYPuTA

救人的正确姿势

双十一”又一次恶意未消费,但消费力到底怎么样,看到好几个数据。

最高的一个数据,说双十一当天成交额11154亿元,同比增长了13%;也有统计数据5571亿,最低的数据甚至只有3000多亿,是往年的三分之一。

几个电商平台,也都没有公布数据。只有一个数据比较靠谱,当天全国共处理快递包裹5.52亿件,同比下降了20%。

懒得去分辨真伪,去看看了疫情地图,觉得现在讨论数据确实没什么意义。

双十一力度最大的,除了卫健委,就是央行。那天,央行发布了254号文,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大家叫它:

16条。

16号文的七页纸,包叔看了好几遍,这次确实是一次系统的基调转向。

很多政策很大胆,比如鼓励个人住房贷款延期展期,比如鼓励给爆雷房企放款,政策中甚至不乏操作细则,比如怎么区分烂尾楼,怎么救烂尾楼,怎么应对购房者的贷款展期,甚至手把手教金融机构怎么操作。

16条的出台,意味着金融机构彻底扮演起了主力军的角色。与其说是救市,不如说是央行指导金融机构:

救房企、救项目、救地方政府。

救人这种事,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时机、尺寸把握不好,不仅救不了别人,还很容易给自己惹来麻烦。

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证明,很多微观的障碍,正在前面等着。

 

1

 

16号文出来后,资本市场一片欢欣鼓舞,但房企老板和高管们,态度确实是谨慎的。过去一年,他们逐渐冷静下来了。

16号文出来的那天,我注意到了两条朋友圈。一条是碧桂园一位高管发的,他说:

春天终于到了。

他说的春天,不是说16条,而是中债增第二轮发债。

上周二,交易商协会发出了第二支箭,央行会拿出2500亿再贷款,帮助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这些债券如果发行成功,那真的可以解决一些实质困难了。而且申请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甚至已经展期了的房企,也有资格申请。

龙湖马上申请了200亿份额,美的等企业也申请了:

但这笔钱,很难拿到。

包叔了解到,申请发债的房企要想获得中债增的担保,依然需要拿出相应的抵押物。

可除了龙湖这种还能一口气拿出足够的优质资产,其他房企哪还有那么多没抵押出去的资产。

美的地产最终靠得是美的集团的担保,某家房企一口气拿出了10个商业项目让中债增挑选:

只被选中两个。

包叔注意到的另一条朋友圈,是旭辉总裁林峰秒删掉的内容:

第三支箭也在弦上。

第一支箭是信贷,第二支箭是债券,第三支箭是股权。

十六条发布的那天,外媒报道监管部门要求股份制银行也要在年内,为房地产领域提供不少于4000亿的新增融资。这加起来就是一万亿了。

开发商关注的,是这些能实际落地的政策。

过去一年,从企业税费、监管账户再到银行开发贷,都有出台过一些稳定政策,听起来很美好,但都卡在了执行层面。

比如对困难房企,一些政府性收费是否可以缓缴的问题,一些敢于负责任的城市官员会同意,有的回答只是一声叹息:

能从严绝对不多走一步。

别小看细节,也正是这些琐碎的细节,耗尽了开发商的最后一点信心。

比如,9月底监管要求国有大行年内新增至少6000亿房地产贷款。包叔当时问了一些房企和银行的朋友,情况是民企借开发贷必须拿出抵押物,银行更愿意争夺国企的开发贷申请,哪怕没有抵押,降低利率。

包叔的朋友子姨写过,一家房企老板,一直相信市场,也一直不顾一切地掏空家底救公司。但熬到今年下半年,钱熬没了,公司还是暴雷了。后来,这位董事长没事就躲在办公室看书。

他最后悔的事就是:

没有像大多数老板一样,一开始就躺平。

 

2

 

因此,包叔觉得,16号文件中最有意思的两句话,都是关于责任的细则:

鼓励金融机构……在城市政策下限基础上,合力确定个人住房贷款具体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

对债务新老划断后的承债主体按照合格借款主体管理,对于新发放的配套融资形成不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已经尽职的,可予以免责。

第一句,是将政府的责任,转移一部分到银行身上,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可以借银行之手出政策,救市。

第二句,则是给病人做心肺复苏的医务人员,发出了免责条款,这样的措辞,在红头文件中,并不多。

第一句话的方法,其实杭州已经在用了。

双十一前一天下午,杭州的银行都收到了人民银行的口头紧急通知。杭州楼市重新执行:

认房不认贷;首套首付3成,最低利率4.1%;二套首付4成,最低利率4.9%。

更值得玩味的,是央行发口头通知时又补充了一句:

执行但不官宣。

兽爷年轻时谈恋爱,就是秉持着这个原则。

包叔一位银行的朋友说,具体到他们银行,策略是不主动提利率LPR-20BP这件事。

没办法,杭州市场的拐点越来越明显了。从2015年至今,杭州经历了一个超级长的楼市牛市,在全国楼市里走出了独立行情。

但是10月底,杭州房地产主管部门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领导们阐述了问题的严重性,说再不调整政策:

就不是低谷,而是冰谷了。

杭州这次政策发布的方式,其实比政策本身更有意思。首付的放松政策,不是由房地产主管部门发出,而是借道银行,而且还不官宣。

没办法,领导们都被救市政策一日游的历史吓到了。地方政府目前的最大矛盾,是怎么在政策放松的时候,确保自己不被上级领导批评叫停。

 

3

 

还是那句话,救人,是要掌握正确方法和技巧的。

2022年春节前,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感叹货币政策放宽的紧迫性。他说一年时间很短,要抓紧做事,不能拖,拖久了市场关切落空,落空了就不关切了,不关切就会:

哀莫大于心死。

一个月后,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同一间屋子里,把大家晃了个大跟头。这位最厌恶房地产风险的人,说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绑在嘴巴上的绳子松开了,但手脚都还是麻的。

又一个月后,监管部门为AMC机构和银行提供了12家房企的名单,希望他们能提供救助。但监管机构仅仅是指导和鼓励,各项政策粗看力度很大,但用词都非常模糊,缺乏可执行性。

这样一来,如同刘国强行长所说,市场关切就落空了,没几天再选中债增的示范房企,合格的就剩五家。

所以后来的7月、9月,监管部门一再重提泡沫化势头得到根本性扭转的口号,也没什么意义了。

金融16条发布后,一位头部房企负责人告诉我:

这是标志性的转变。

他的理由是,这个阶段的金融政策,终于从口头变成了文件。而且是过去救市动力很足的央行和一直喊口号的银保监,联合发布的。

从具体措施上来看,这次调整覆盖了全金融市场各个品类,尤其是所有金融机构里压力最大的信托公司,这次终于有个落地政策了:

未来半年内到期的,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一年。

如此一来,项目公司就不用刚性兑付了,就可以以空间换时间,可以靠销售解决问题。而信托公司也有了展期的依据,奉旨展期,不用面对投资人太大压力。

让做事的人敢多走一步,这很重要。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lHDu-GaaRnSUaRTfPHz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