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Sayings:

 
这两天,我的朋友圈被#南京减负#刷屏了。
 
南京的妈妈们都很激动,表示:孩子是减负了,我们这些当家长的什么时候才能减负啊?
 
南京的爸爸们还没反应过来——因为他们在家长群里已经把自己累得够呛了。
发懵,是从爸爸们进入家长群开始的: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怎么平时自己老板、商务总监工程师当得挺好的,挺猛一男的,一进家长群就不会说话,怂了呢?
 
他们不怎么让人省心,当爸的时候总是过于用力经常在群里坑孩子、坑老婆、坑老师: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他们也觉得很委屈:
 
我堂堂一个30多岁的男人,怎么连家长群都混不好?
 
他们也曾年轻过,叛逆过,后来当了爸,进了家长群,才发现:上学时被老师批评的噩梦又来了。
 
“最怕手机响。”
 
“更怕打开手机看到老师在群里的@。“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越努力越迷茫。
 
 
 
 1 
 
一个真相:家长群给了每个男人重新做人的机会。
 
不管你愿不愿意,进了群以后,你就不是你了。
 
无论你在公司是CEO、CFO还是COO,在家长群里你只有一个名字——XX爸爸。
 
“上善若水”、“凤翔九天”、“天道酬勤”这些代表你人生座右铭的词,从进群的第一秒就得改过来。
 
网友 @香港迪士尼小小世界 说,她爸进家长群的第一天,就被下达了最后通牒——不能再叫特工了。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当然也不要着急,尤其是别太紧张。
 
——毕竟每一位对改名很执着的爸爸,都有被老师踢出群的风险。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但改名绝对难不倒爸爸。
 
朋友说,一般家长在群里的名片都是:XX爸爸。
 
但他在群里给自己起了一个非常有存在感的名字——XX之父
 
“成功营造出一种改变人类重大发现的感觉。”
 
除了改名,所有爸爸还面临“重新做人”的第二个重大挑战:
 
你孩子的表现,决定了你在家长群的地位——挨说,或者一直挨说。
 
无论你在公司是几个职工的领导,带领几个团队超额完成了季度kpi,在这里都没有用。
 
你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你会因为孩子的语文书皮没有包,在家长群里被点名批评。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你进班级群里干什么来的?
 
面对这个严肃的指控,回答的时候,你可能需要一首《无地自容》的bgm。
 
你挺过了9年义务教育,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以后,终于迎来了你家孩子的9年义务教育——你的当爸再教育。
 
上学时你害怕被老师点名。
 
当爸了你害怕在群里被老师@。
 
上学时的噩梦是老师说:“叫你家长来学校一趟。”
 
当爸了的噩梦是老师在群里说:@XXX爸爸, XXX在学校表现不好,请你监督反馈情况!
 
有的爸爸过于战战兢兢,甚至在群里闹出了笑话: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朋友说,每次发现孩子在学校犯错了,就要忍住心里无数次把名字从“XXX爸爸”改回“北方的狼”的冲动。
 
当爸难,在家长群里当爸更难。
 
 
 
 2 
 
小时候,你最讨厌爸妈跟你说的一句话是: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当爸了以后,这句话还没等说出口,你新的困扰就来了——看看别人家的家长!
 
堂堂一个三十几岁的男人,进了群被“怎么介绍自己”难住了。
 
——比面试还紧张,生怕给孩子丢人。
 
尤其是当其他家长是这么说的: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你看着应聘简历上的工作经历,只想点击退群。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除了自我介绍,感谢老师的时候你也无话可说。
 
@sun的阳 说,家长群里最近发生的对话是:
 
陈XX爸爸:朱老师最近辛苦了,国庆节也没出去玩,给我们的孩子补课。
X的爸爸:对,我们商量着给朱老师买点什么礼物吧。
X的爸爸:我同意的,但我们买什么呢?
X的爸爸:问问朱老师缺什么吧,不管价钱高低,是我们做家长的一点心意。
周XX的爸爸:我看朱老师这么年轻,应该还没在市区买房吧,我们一起凑钱帮朱老师在市区买套房吧!
 
——群里因为周XX爸爸的发言一片死寂。
 
你得出结论:
 
短期内你是没办法靠工作能力和经济实力在群里取胜了,但你还可以靠才华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啊!
 
事实很快就会给你当头暴击:群里传喜讯,别人家的妈妈,拿着签有全班师生姓名的校旗,登上珠穆朗玛峰了!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但你没想到,这样的才艺比拼,只是个开始。
 
进群的那一天,你就会发现:
 
老师给你留的作业,绝不会比给你家孩子留的少。
 
有个幼儿园要求家长每周看某档网综,手写一万字观后感,总结并学习育儿知识。
 
有个爸爸熬夜写到凌晨三点,手都快不会动了。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在每个爸爸的心里:
 
——老板交待的工作任务可以拖延,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除了写作业,手工课也不能错过。
 
奇葩说知名辩手@陈铭在微博上说,当家长真是一个需要十项全能的“坑爹”专业啊!
 
不光要会做南瓜,还要设计手工展板,最重要的是,你本来对你的作品很满意,拉到班里展览的时候一看——简直卧虎藏龙!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当爸的那一天,就注定了你在未来十几年不断点满技能树的历程。
 
 
 
 3 
 
能让一个男人24小时回复的不是他的老板,而是孩子的家长群。
 
如果你不回复,你的孩子会在老师先一步提醒你:
 
——别人家的爸妈都在群里向老师问好啦,爸爸发了吗?
 
——爸爸你今天在群里感谢老师了吗?
 
——爸爸你可一定要及时回复啊,不然我会很没有面子的。
 
为了不让孩子丢面子,每一个爸爸恨不得24小时盯着手机看。
 
我的一个朋友,把孩子的班级群置顶并且设置了强提醒,上次他出差坐飞机,害怕错过消息,甚至把助理拉进群盯着动态。
 
当一个爸爸开始24小时回复家长群,他的挑战就来了。
 
——你以为回复“收到”“谢谢”“辛苦了”就万事大吉了,但你没想到的是,还有人写诗!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而且是随时随地,就算加班加到凌晨,在群里也不能落后: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你不知道说什么,只好说“好诗好诗”来证明自己对群的关注。
 
并且拉着孩子给大家表演一些功课,弥补你不会写诗的缺憾。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但也不是总这么顺利。
 
一个普遍的事实是:
 
爸爸在家长群里回复的努力程度,跟坑孩子的可能程度是成正比的。
 
比如过于夸张地表扬孩子的学习精神:
 
——天天在家学习拦都拦不住。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比如孩子明明各科成绩59,还要感谢老师的“努力”:
 
——还是老师您教得好,没偏科。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比如因为过于着急向老师表达感谢,但输入法明显没搞明白的:
 
——谢谢张老师,孩子们又让您操(心)了。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在家长群回复的第一要义:快、准、狠。
 
做不到以上三点,复制别的家长的话也可以。
学别人家的爸爸,走自己的路,让当老师的猜去吧。
 
 
 4 
 
以上所有情况都不是当爸最惨的时刻。
 
——虽然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笨拙的努力和积极当家长的热情搞砸一切。
 
最惨的是,所有来不及说出口的内心戏。
 
每一个爸爸都要面临的问题是:
 
我是对孩子严格要求,还是放孩子快乐成长?
 
对孩子严格要求的爸爸们都很发愁。
 
我的朋友说,他家孩子的家长群一般都是妈妈们说话,上次围观了爸爸们在群里难得的谈话——兵器的团购问题。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他们在回复老师的提问时候往往采取了大义灭亲的架势:
 
老师:“本周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该汇报了。”
杜雨兴爸爸:“杜雨兴还是不能抵挡王者的诱惑。”
 
气得孩子在群里回复——你有毒吧!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放孩子快乐成长的爸爸也很迷惑。
 
不知道自己做的事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比如关于做不做作业的问题。
 
有的爸爸公然在群里宣布孩子不做作业,并且面对老师的质问也振振有词:
 
——我儿子从来不写作业。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甚至不惜顶撞老师:
 
——他不想上学你是不是就让他在家呆着?
——是的。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还有的爸爸,童年深受作业的毒害,没有享受到大把时间玩耍的乐趣,在当了家长以后决定舍身救儿。
 
——为了帮自己的孩子争取娱乐时间,干脆自己下手做作业。
 
还劝说老师以后少留点作业,这样自己能早点写完。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没有一个爸爸,能在“严格要求”和“快乐成长”之间轻易作出选择。
 
纠结,是爸爸在家长群的常态。
 
 
 5 
 
在家长群里的爸爸们,傻得有点可爱。
 
每一次当了“猪队友”的背后,其实是他们初为人父的笨拙和慌乱。
 
——战战兢兢,摸着石头过河。
 
——心态上很积极,热心参与孩子的教育,但很会弄巧成拙。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有时也忍不住少年气,想替孩子争取一个快乐的童年: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当然,他们有的时候也很机智。
我的朋友说,他加入家长群最大的困扰是——心理负担太大了。
 
“感觉每天都在开家长会,两个小时不看手机,就错过几十条消息。”
“每条都看吧,浪费时间,不看吧,又怕错过重要的事情。”
 
所以,面对手速太慢回复不过来消息,有人会在群里调侃:
 
——各位的微信自动回复是哪里设置的?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面对刷屏式的夸老师弹幕,有人会默默转发一篇《家长群变成了马屁群……》,深藏功与名。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虽然在家长群里,爸爸们的努力又笨拙又好笑,但他们可能真的尽力了。
毕竟进入家长群的爸爸本来就是少数。
 
在这个“家长群里80%全是妈妈”的时代里,爸爸们都在用自己笨拙而又努力的方式,让自己早日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慢慢“进化”成一个合格的爸爸。
 
他们时常不靠谱,偶尔语出惊人。
 
但永远在路上。

我,30多岁已婚猛男,进这个群以后怂了

法定数字货币,央行的野望

如果说区块链将改变世界,且已成高层共识。

那么作为“工业党”的战斗堡垒,人民银行创造的DCEP就是已上膛的重磅炮弹。

当然,那些准备将项目捐给国家,技术维护核心,妄图火线入党戴罪立功的镰刀币们,又小心翼翼的删掉当初那些投诚言论,准备东风借力,再割一把。

别忘了,当正规军出山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剿匪。

 1

DCEP,指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名称由老行长周小川在2018年人大上一锤定音。

DC,指digital currency(数字货币);

EP,指electronic payment(电子支付)。

在货币三大功能:支付手段、记账单位、储值工具中,DCEP的字面意思显然更倾向于支付手段。

这是DCEP的第一个维度。

既然强调支付,那么这里需要厘清一个问题,即央行数字货币与移动支付的不同。

微信支付、支付宝这些移动支付,充其量算得上货币的“电子化”,我们在使用这些支付工具的时候,离不开与银行账户的关联,本质上是法币的一种数字化使用方式。

法定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在数字世界的延伸和表现,是一种新的货币形态,他可以不依赖银行账户,与之是一种“松耦合”的方式。

可以理解为一段不依赖任何银行账户的代码,这就和比特币钱包里面存得比特币类似了。

法定数字货币,央行的野望

一种比特币钱包的造型 | 来源:网络

这就意味着与“电子化”货币各家企业、机构独立记账不同,法定数字货币是央行记账,全国公用一个账本。

换言之,DCEP的发行是中心化的,由人民银行掌控,这与比特币等所谓去中心化的“发行”(挖矿等等)有本质的不同。

而且,DCEP的债务人是央行,而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没有债务人,也就是说本质上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就是个击鼓传花的资金游戏。

而与比特币类似的是可以不依赖银行账户,乃至没有通信网络的情况下进行面对面扫码交易。

这样,既满足了交易方对匿名支付的要求,又能在违法犯罪发生时能被央行所监控。

也就克服了现有M0(纸钞和硬币)容易伪造、携带不便、发行流通成本高、存在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问题。

法定数字货币,央行的野望

2019年8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主论坛上,IMI学术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表示:

经过五年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

他介绍了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架构,有以下要点:

1.为满足零售级别的高并发性能,纯区块链架构无法达成要求。

2.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央行做上层,商业银行做第二层。

3.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流通中货币债权债务关系,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

4.不预设技术路线,从央行角度来讲,无论你是区块链还是集中账户体系,是电子支付还是所谓的移动货币,你采取任何一种技术路线,央行都可以适应。

5.DC/EP一定要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6.现阶段的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注重M0替代,而不是M1、M2的替代,对于现钞不计付利息,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也不会对现有实体经济产生大的冲击。

7.Libra也是用所谓的100%的储备资产抵押,但是它并没有把自己限定于M0,可能出现货币超发的情况。

8.央行数字货币是可以加载智能合约。

这大概是目前关于DCEP各种说法中比较权威的声音,内涵丰富,每一点都可以单独成文。

本文的重点并非讨论DCEP实现的技术细节,而是DCEP将带来什么重要变化。

鉴于此,君临最为关注的是第3、6点。

 2

商业银行天生都是双子座。

光明的一面,银行像白莲花一般,为社会公众提供支付等金融服务,类似公用事业,需要平稳运行。

黑暗的一面,银行像危险的赌徒,寻找有利可图的信贷对象和投资机会,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承担波动风险。

那么公用银行和赌场银行的双宿双飞,必然引发深层次的精神分裂。

即收益由赌徒个人获得,亏损则需要纳税人承担。

这便是08年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

当然,如果是百分百的原教旨市场经济,不存在监管,那么市场会用破产来惩罚赌徒银行,最终由群众来筛选那些经营稳健,信誉好的银行。

但这并不能杜绝一家历来信誉良好,规模巨大的银行突然来了位醉醺醺的行长,大赌特赌输个精光,大量储户无法兑现现金,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法定数字货币,央行的野望

1948年,正在挤兑黄金的上海市民 | 来源:《旧中国通货膨胀的恶例-金圆券发行内幕初探》

显然,这是现代国家不能容忍的。

日常的解决方案当然是加强监管,但监管又是个悖论。

一方面,金融混业经营,理论上可以提高业务之间的协同性,提高金融机构配置资源的能力;

另一方面,监管的加强,又会遏制这种效率的提升。

银行的双子面貌和监管悖论,源自人们内心深处无法抑制的原始欲望,就像人性的隐喻是一个矛盾的集合,既依赖安全,又向往自由。

为了克服这种两难尴尬,大萧条后芝加哥大学的几位教授提出一种银行改革建议。

即要求银行存款由100%的安全性资产支持。

这就是所谓的“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需要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

100%准备金意为银行必须持有所有储户的存款,用于借贷的资金只能来源于银行股东的资本。

法定数字货币,央行的野望

在DCEP的二元框架里,银行只是个渠道二传手,无法凭空记账产生央行法定数字货币 | 来源:《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原型系统实验研究》

换言之,在DCEP这套运行机制里,阉割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相当于分立了银行的货币支付和信用创造(金融)。

注:所谓银行创造货币,指银行通过借贷方式凭空记账创造新的货币,即借贷创造货币,还贷消灭货币,在法币的世界里,央行凭空记账的货币为本位币,商业银行凭空记账的货币为信用货币,虽然在现实中我们拿到的都是人民币,但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既然如此设计,那么意味着未来通过DCEP,清晰的界定了本位币和信用货币,虽然都是法定货币,但兑付能力是不同的。

别低估这种界定,这等于解决了商业银行双子座精神分裂。

试想,将公用银行和赌场银行划分楚河汉界后,就可以对赌场银行放松监管,使其能权责匹配,让银行的风险业务受到市场纪律的硬约束。

既解决了安全的问题,又解决了效率的问题。

银行历来有“大而不倒”的传统,通过规模绑架社会的野心。

虽然社会主义的银行理论上不能成精,但从海南发展银行到汕头商业银行,再到最近的包商银行,乃至曾经“技术性破产”的几大行。

历史证明由凡人组成的银行依然不能摆脱人性贪婪的诅咒,有形之手的摆布。

或许不远的将来,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金融不稳定的根源将被连根拔起。

 3

货币起源于债务,那么货币的发行有两种渠道:

一为财政投放,是本位币,表现为现金;

二为信贷投放,是信用货币,表现为银行存款。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本位币是“不可兑换”的,因为其本身就是记账工具,持有者不可能要求央行将本位币兑换为面包可乐或者其他商品。

银行存款就有兑换问题。

正常情况下,银行存款和现金可以互换,即从银行取现,但一旦银行破产,或者类似包商银行的“信用风险”,如果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储户就不能将其存款足额兑换为现金。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银行都是一个德行,不善于平均财富,却都善于平均贫穷。

法定数字货币,央行的野望

2014年,有储户取现遭到射阳农商行以未预约为由的拒绝,引发了一轮挤兑风潮 | 来源:网络

那么DCEP的定位是替代M0,也就是现金,是央行的负债,流动性最强。

经济学的道理千万条,无非是在普遍稀缺的世界中有意无意的运用取舍二字,如果人们选择了流动性(支付便利),意味着放弃了利息收入。

假若DCEP对持有人付息,代表着它变了味,成为类似银行存款或国债的资产,会抢了商业银行的生意。

既然DCEP定位M0,且强调支付手段,那么注定需要币值稳定,就不会付息。

另一件有意思的事就来了。

相较于银行存款,DCEP有中央银行背书,无兑付风险,且支付不依赖银行账户,流动性、便捷性更强,与活期存款那点可怜的利息收入比起来,很可能导致居民选择流动性,放弃利息,进而催生的“存款搬家”。

众所周知,银行靠“利差”生存。

利差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银行识别贷款风险的回报;

还有一部分是银行向公众提供流动性的回报。

后者的意思是指,公众为了把一部分财产放在安全性和流动性更高的资产上,比如活期存款,愿意接受较低的利率。

实质上,这是一种“铸币税”,银行满脑门揽储放贷,拥抱利差的背后,就是在追逐铸币税。

为什么金融行业利润冠绝A股,天底下还有比铸币更好的生意吗?

法定数字货币,央行的野望

好了,我大央行DCEP从天而降,用中央银行的骄傲和伟岸身段,替代了一部分而且可能是大规模替代了商业银行向公众提供流动性的使命。

这就意味着一大块“铸币税”从银行手中回到了人民,哦不,是人民银行手中。

这笔铸币税有多大呢。

法定数字货币,央行的野望

截至2019年9月,M2的余额是195万亿,今年大概率突破200万亿。

假如M2每年增长8%,就是16万亿,如果增量里有两成是DCEP的话,就是3.2万亿。

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4万亿,支出22.09万亿,赤字也就3.75万亿。

这3.2万亿平分到13亿每人头上,当然,比起直升机洒钱,DCEP能更低成本容易做到,每人可得2K+,这得卖多少酱油、家具家电,烤串啤酒,极大促进中低收入阶层消费。

就算不分到人头,减税也是极好的,再不济多下几艘航母搞搞环岛游也不错。

在这一点上,央行的野心不可谓不小,一个拥有更大“准财政”能力的央行,可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可以在其他部委前抖一抖了。

央行瞎推一次政策,市场会当天打脸,认知水准和纠错周期高度相关,比有些部委几十年才能见到恶果的政策快得多。

多年在市场博弈中的经历,让央行的政策理性的多,也更市场的多,一个更强势的央行绝对不是坏事。

 4

君临尚且未谈DECP对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可能导致的资本自由兑换,国际支付体系的挖角,还有技术路线的演进,产业链的影响,对支付格局的冲击。

光是准备金和M0替代且不付息,DECP就能整出如此惊天动地的大动静。

法定数字货币,央行的野望

央行数字货币表达式结构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意味着其玩法无限 | 来源:《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原型系统实验研究》

货币作为经济的血液,其变革的重要性可谓凌驾于整个经济之上,更别说对现有商业银行体系的冲击。

君临认为,DECP最终落地,对商业银行绝对算不上好消息,论技术比不上大厂,论创新比不过民营企业,但大而不倒的商业银行慢下来了,对中国经济来说,也许算不上坏事。

最后姑且总结下:

财经财经,财政金融两家的工作对象,无非是四手联弹货币这架钢琴。

不能指望一篇文章说清个人如何奋斗,也不能奢求一篇文章道尽DECP的历史行程。

到底是弹出《东风破》还是《社会主义好》,还需要两者的和谐并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但无论是成方街32号、还是三里河南三巷3号里的技术官员们再勤勉奉公,技术高超到财政货币政策完美无缺,依然无法取代人民群众的主动创造。

工具只能帮助提升人类效率,但无法驱使懒汉去工作。

财富归根结底是人创造的,而创造财富需要平等参与的机会。

机会,一部分来自技术的进步创造的增量机会,还有一部分来自更自由灵活的制度安排解放的机会。

从DECP到大基金二期,从改革攻坚到开放扩大。

所幸的是,我们的国家正在聚精会神的做这两件事。

参考资料

1、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彭文生,中信出版社

2、旧中国通货膨胀的恶例──金圆券发行内幕初,李金铮,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3、央行这样为法定数字货币“画像”,王瑞红,现代商业银行

4、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原型系统实验研究,姚前,软件学报

5、初探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目标、定位、机制与影响,宋嘉吉,国盛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