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板街退出资料收集12月26日

转:一位难友真言
钱终于全额拿回来了!一路斩荆披棘,排除万难终于拿回了本金,不容易!

感谢各位群管无私的奉献,让我能在那么无助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家!差不多一年前被骗的,钱要回来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一是报警立案,二是投诉银行监管,三是投诉地方监管。

我从报案到拿回钱前后花了一个月时间。期间我没有主动联系过会员和平台,是因为:一是口才不好谈判占不了优势,二是我很明白打蛇打七寸,只有把对方打怂打怕了,我才真正有平等和谈的机会。

一个月里差不多大半个月都是耗在报警立案上的,很悲催地,警方连报案回执都没有给过我。期间各种忽悠,而后我投诉到法制科和局长信箱也都是石沉大海,另外我不想和他们搞太僵,怕影响后期配合查案。最后起作用的是市长信箱,大家知道每封去信都有编码可以查询的,他们必须要处理案件,以便可以随时向市长汇报案子的近况。

我给市长写了两封信。第一封内容是在办案警察不搭理我的时候,向市长诉求了我被骗的事情。办案民警很快联系我,说因为这情况以前没有遇到过,现在正在向各相关部门咨询,已经给对方经侦发出了协查函,现在还没有得到任何回复,只有等。可是我不能等,我得自己去搜集证据,对方平台和代理商的监管部门全投诉了,他们的回复对平台很不利。

在申请信息公开这个空档里,我又给市长寄去了第二封信,把每个部门的电话号码和回复内容一一罗列,告诉他们都有电话录音,铁证如山为什么不可以立案?当然还请市长代转了给市局的信,信里罗列了证据,表达了对派出所办案时被对方经侦忽视的理解,并请求市局指导和支援!之后办案民警告诉我,上级批了经费,并且相关民警也已经出警,现在要等他们调查结果。

在这个时候我早已向对方开户行的银监和人行投诉+信息公开,也接到了对方会员和平台打来的电话,加上这个时候的出警,简直就是及时雨。

不过投诉对方银监和人行也是一把辛酸泪,因为我本地的银行出乎意料地不配合,不打资金去向、不告诉开户行,还义正严辞地和我在电话里理论,说是按照规定来做事的。我只好投诉银行到银监,并附上他们的录音。银行压力应该也比较大,他们合规部的领导见了我,最后我才拿到了想要的东西。

我的平台注册在A地,办公场所在B地,会员在C地,代理商在D地,平台开户行在E地,之后办案民警很给力,去了A、B、E、外加北京,平台第一次联系我的时候警方就出警了,中间联系了我3次,一个星期的时间钱就要回来了(平台已经深深感受到了警方查案的压力)。

所以尽管之前的种种不愉快,凭心而论,我们的警察叔叔还是非常给力的。之后送什么都不要,唯有送上锦旗和表扬信,希望他们能够受到表彰!

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在我们被骗的过程中,说白了银行相当于帮凶,没有他们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场骗局根本实施不了,要说他们没责任,鬼信! 他们是利益共同体,平时你好我好大家好,关键时候,当他们都泥菩萨过江的时候,肯定是死贫道不如死道友了。

所以大家可以尝试投诉银行监管这条路,不一定对每个人有用,但是万一就有用了呢?如果要查对方开户行,别的行不知道的可以百度,建行可以发短信“khcx#对方帐号”,然后就开始投诉这个开户行吧。

我总结了一下这次拿回本金的经验,分享给金融受害人:

1.严格按照以上方法执行,报警立案+投诉银行+投诉地方监管;

  1.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2. 在遇到瓶颈无法突破的时候,尝试一下别的方法,换种思路;
  3. 拿回钱记得感恩,传递正能量,帮助更多的人!

最后,坚持不放弃,一定要相信,全额拿回被骗的钱,我们志在必得!

最近看到群里有人讨论:“如果平台真的兑付不了咱们,那还一半本金也行啊”,对于这种人,要么是水军,要么脑子有病!自己辛辛苦苦的血汗钱,为什么只要一半?也许你急等着用钱,也许你不在意这点钱,也许你根本没投钱(水军),无论出自什么原因,千万不能轻易说出这种话,因为你的一句话会影响到一大群人的利益,甚至会影响整个金融行业,其它平台效而仿之。

狡猾的老板们正在考验你们的耐心,等待你们熬不住了,返还个百分之几,说不定你们还感恩戴德呢。现在正是关键时期。金融受害人要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底气硬一点,强烈要求100%本息兑付,如不履行,势必死磕到底!

黄奇帆:中国房地产未来要大变天

正如经济学家张五常对他评价的那样:构思系统清晰、遇到难题能想出解决的妙方,在复旦的讲坛上,黄奇帆的分享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系统地指出了中国房地产存在的10大失衡,第二部分提出了5个方面的制度安排。他对房地产乱象条分缕析,用清晰的逻辑和精准的数据,算了一次大账,指出了问题的深层机制所在,并给出了解决办法。

作者:黄奇帆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关于房地产的,主要是怎么贯彻习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就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形成合理的对策措施。

中国的房地产,和世界一样,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说它是支柱,不管一个城市在高速发展阶段,还是成熟老化阶段,房地产每年产生的GDP至少占这个城市的5.3%,所以它当然是支柱产业。

黄奇帆:中国房地产未来要大变天。

黄奇帆:中国房地产未来要大变天。

同时,房地产业涉及到几十个工业产品、工业材料的关联,房地产兴旺与否跟一个很长的产业链联系在一起,是一个龙头产业。

我们对房地产的重视,是因为它是支柱产业、龙头产业,更因为它是民生产业,老百姓衣食住行,跟房地产息息相关,中产阶层很重要的财产特征跟房产联系在一起,所以它又是财富的象征。

房地产因为与庞大的资本和金融相伴,兴衰往往会带来金融资产的膨胀或者坏账,所以从防风险的角度,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房地产的稳定,因为很多世界级的经济危机总是和房地产泡沫崩盘联系在一起。

黄奇帆:中国房地产未来要大变天。

那么当下的中国房地产,用习总书记去年经济工作会的一段指示、评论,作为我下面讲的内容的主导面是很重要的。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存在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上供需失衡;实体经济和金融业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严重的失衡。

我今天就是要论证和阐述一下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的问题。我自己感觉,这种失衡表现在10个方面。

失衡之一:土地供应

房地产业当然需要大量的土地做基础,在国内经济中,目前对房地产的土地供应有失衡之处。

宏观上看,国内每年都要供应城市开发用地,要把农业用地、耕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几十年来,大体上平均每年要用800万亩耕地征地动迁,转化为国有建设用地。

每年800万亩,每10年就是8000万亩,加上地方政府或者地方上的各种企业,总会有一些计划外的征地,这样的话,国家一年800万亩,下边有个百分之十几多征的地,实际上,每十年国家要用掉1亿亩耕地。

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国家的耕地少了3亿多亩,1980年的时候,国家的耕地是23亿亩,到了去年,是20亿亩左右,再过30年就不可避免地要降到18亿亩以下了。

我们国家有个判断,无论如何,十三四亿人口,吃饭问题至少需要18亿亩耕地。

一亩地满打满算产1000斤粮食,每年1万亿斤粮就需要10亿亩解决吃饭问题,五六亿亩种蔬菜水果,但是我们还需要饲料,我们吃的肉类,人均一年要吃40公斤左右,13亿人,就是5000万吨,按照1:4算饲料,就是几亿吨,这几亿吨需要五六亿亩地,所以中国的地是不够的,每年都要进口饲料或者粮食。

总之,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这是中国的客观需要和国家安全所在。

现在的土地供应,已经不是过去30年每年800万亩了, 2015年供应了770万亩,2016年供应了700万亩,今年,还没到年底,实际供应还不知道,但是计划是供应600万亩。

土地供应的总量在减少,城市里的用地会紧张一点,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这600万亩土地,分成四个方面的用途。

这个地说起来是城市建设用地,但是农村也同样有建设性用地的需求,比如农村修一个水库,搞农村基础设施,或者城市和城市之间修1000公里高速铁路,途中经过农村的地变成建设性用地。

这样的话,600万亩土地,会有35%左右实际上是用在农村里的建设用地。真正到了城市里面,剩下2/3,600万亩里还有400万亩。

这400万亩又一分为三:有50%几,用于城市里的基础设施比如城市的道路、绿化、市政建设;

第二块是工业,在国家改革开放最初的二三十年,大家都高度重视第二产业,招商引资没有本钱,就用土地做本钱,工业用地便宜。

如果来了一个搞100亿产值的老板,可能不是供应1平方公里,而是2平方公里都给他了,供地比较慷慨,投入产出率低,不那么集约、节约。

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城市土地中工业用地占比差不多30%。现在我们每年增加的,比如今年的600万亩土地,大体上会有多少给了工业呢?22%左右。

剩下来住宅可以拿多少?10%。就是说总分母600万亩中,10%给了房地产。

这个比例是不平衡的,老百姓的住房用地,一般占这个城市所有土地的25%,我们呢,只占10%,这就显得少了。

好不容易有了这点地,可以作为城市居住用地使用拍卖,那么是不是大城市人多就应该多供应点?人少的就应该少供应一点呢?

政府做事呢,会有点,不叫长官意志,而是想调控。城市太大了,我有意控制你几个点,土地不能再增加了,人也不能再增加了;反过来,中小城市,200万-300万人口级的城市,他们想发展,比较容易得到上级部门支持,指标拿到的时候,假如说平均一刀切,结果大城市人口集中多,流入多,结果土地拿的少。

每个城市的10%里面,可能越大的城市眼下每年新增的供地,住宅用地反而更少一点,反倒是中等城市、小城市会更多一点。

供不应求,土地越拍越贵。

这是我要讲的供地失衡的问题,很多失衡的状况,一旦了解了底细,就会发现逻辑上是想得通的,我们在经济调控中,应该有更务实更合理的调控方式。

失衡之二:土地价格

这十年,一线城市的房价几乎涨了10倍以上,有时候大家会说这是通货膨胀现象,十多年前,中国GDP 10多万亿的时候,贷款余额也就是10多万亿,现在是150多万亿,货币增加了十几倍,房价有的地方也涨了8倍、10倍、12倍。

到底是货币涨,房价涨,还是土地涨,房价涨呢?

我个人认为,一切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现象,这么笼统的一个经济规律是没错的,但是为什么货币通货膨胀了三倍,有的东西涨了,有的东西掉价呢?说明还是跟具体的供求有关,如果真的是一个供过于求的东西,货币哪怕泛滥,这东西价格跌掉一半也是有可能。

房地产之所以涨价,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和地价有关。

地价涨了,房价跟着涨,房子本身是会贬值的,每年折旧,用个几十年可能就会拆掉,但是在城市里,土地每年都会升值,最后这个房子哪怕拆掉了还会值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是因为这块土地升值了,我们土地升值有点畸形,长得特别高。

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当然是我们土地买卖的方式,我们从香港学来的土地拍卖制度,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我当时在浦东新区,我们一起到香港学习土地拍卖制度,几个月学了回来,中国第一轮的土地批租拍卖是从上海上开始的,我对这件事,应该说了解得特别清晰。

总的来说,拍卖有它的好处,在政府主导的机制里,拍卖是阳光的市场机制,能够避免腐败和灰色交易。如果是协议出让,居间交易中搞不清的事,不知道会害了多少干部。

拍卖制是好的,但是拍卖制的规则是价高者得,很多家来叫这块地,就可能几十轮甚至上百轮地叫价,越拍越高,拍卖的上限怎么封顶缺少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光靠行政手段,比如拍到3000万一亩的时候,拍上去的不算,到此封顶,这又有点和规则不合。

这是第一点原因,拍卖制本身会推高地价。

第二个原因是土地本身就供不应求,假如说我们供应城市的土地,平均在供地量的20%,情况就会比较平衡,现在供应的只有10%,少了一点,而且是不均衡的,对一线城市供应不足,越供应不足,拍卖地价越高,最后倒过来,地价越来越高,房价越来越高。

这是第二个问题,供不应求短缺,总的供应上短缺,有缺口产生的问题。

第三个原因是,城市发展并不是每年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都在城市边缘地带征收农民的地,新增土地扩张来发展,新增土地扩张是跟国家要的指标。

每一个城市的市长,另外有个手,它在干的一个活呢,是不要指标了,把这个城市几十年上百年留下来的棚户区、贫民窟、破房子拆掉,叫旧城改造。旧城改造不要指标,本来就是城市建设用地。

拆迁会有什么情况呢?如果这个地区的房价大体是7000元一平方米,你来拆1000户,每户有个100平方米,这10万平方米怎么补偿?大体上按照这个地区的均价来补偿,这是拆迁的基本逻辑。

所以拆迁10万平方米的土地,地价7000元/平方米,造出来的房子一定到一万五六,拆迁会带来巨大的土地成本。

过了一年两年,这块地旁边的地要拆迁,拆迁的成本就不是六七千,而是一万五、两万,这很正常,以这个地价成本拆出来的房子,造出来的就会卖三万四万。

这个意义上,城市的土地如果都是靠拆迁而来,造新房子滚动开发,房价容易高。

所以我们现在的城市,在拍卖机制下,在一个总体上新供的土地短缺的情况下,老城改造,拆迁循环,这三个机制叠加在一起,就会导致房价往上升。

一定要说这里面哪个人负责,这里面是一种机制,几乎所有人都在埋怨,开发商埋怨土地价高,老百姓埋怨房价高,官员埋怨投资环境破坏了,所有人都不满意,似乎无法改变它。

失衡之三:房地产占用的社会资源

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太大,消耗的金融资源比重太大,房地产在财政税收的比重中太大,这是三个失衡。

从投资来说,一般经济学、城市学有个基本的经验,一个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投资每年不要超过25%,这个话呢,10年前我在重庆管这个事情定了这个原则后就在说,我看到网上有一个专家说,黄奇帆这个人有时候会拿出一些很武断的结论,使用效果不错,但是到底是什么地方来的理论?就定了很武断的结论。

我当时看到,想了想,我似乎因为不是教授,不会整天写报告,为什么这么做那么做。实际上有个理论,很简单,就是六分之一的理论。

一个人正常的家庭,如果是租房子,最好月收入的1/6以内付房租,如果你用了1/3的钱在付房租,你的生活会很困难,比例失调了,如果你不是租房住,而是买房住,用你一生的工作正常收入,三十六七年的六分之一,六七年的家庭收入买套房,这个1/6是这么来的。

一个城市的GDP如果有1000亿,这个城市搞房地产投资,最好在GDP的1/6以内,就是150亿。

意思就是,GDP不能都用来投资造房,否则就像一个家庭无法正常持续健康地生活一样的道理。

一个正常的城市,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不要超过GDP总量的60%,否则就不可持续。

我们现在国家32个中心城市和直辖市,有5个城市,已经连续多年,房地产投资每年占整个GDP的60%以上,然后有16个城市比例偏高,当然也有少数五六个城市在10%几,这些城市发育不足。

房子卖得多,基础设施没有跟进,工商产业没有跟进,空城鬼城便会出现,各种情况都有。

这是第三个失衡,固定资产投资绑架经济发展成为增长的撒手锏。

失衡之四:绑架金融

2016年,中国100多万亿的贷款,有百分之二十七八,是房地产相关的,开发贷加按揭贷,也就是说,房地产用了全部金融资金量的百分之二十七八。

大家知道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产生的GDP是7%,绑架的资金量是百分之二十七八,去年,工农中建交等主要银行,新增贷款的百分之七八十是房地产,全国而言,到去年年底,全国新增贷款量的46%是房地产。

从这个角度讲,房地产绑架了太多的金融资源,也可以说,脱实就虚,这么多金融资源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都在房地产。

失衡之五:税收

这些年,中央加地方的财政收入,房地产差不多占了35%,听起来还好,但是因为中央没有房地产的收入,房地产收入属地化,所以这一块房地产的收入、土地出让金、预算外资金有3.7万亿。

在地方的税里面,有40%是房地产关联的税收。我们整个国家的税收是17万亿,地方税总的10万亿,有4万亿与房地产关联,再加上土地出让金,预算外资金,叠加起来,将近8万亿。

讲这段话的意思是,整个地方的收入是多少呢?一共是13万亿、14万亿,里面有接近8万亿,是和房地产有关的,如果地方政府离了房地产,是会断粮的,所以这也是太依赖房地产。

失衡之六:销售租赁比例

在美国和欧洲,所有的商业性房屋,50%左右销售,50%租赁。租赁有两类,一类是房产商自己开发的房产租赁,第二类是小业主老百姓有很多套房,自己住一套,其他的租赁,这就形成了50%的租赁市场。

新加坡接近80%都是公租房。有点像改革开放前,我们都住在政府集体企业的公房中,产权归公家,分配的房子归你租用,不是你的产权,也不能买卖。

这十年开发的房屋,每年十几亿平方米,作为租用的,不到10%,90%以上的商品房都是买卖,这个市场是畸形的。

租赁市场有4个不足:第一,租赁者是弱势群体,没有谈判的能力,租房的人和企业,可以随心所欲地调租金;

第二,随意把房子收走;

第三,各种重要的公权部门,没把租赁房屋的住户当做同等公民待遇,租了房子的上不了这个学区的学校,必须买房,医疗也是这样,医保的服务都和产权房有关,入户也是,买房满几年可以入户,租房就不行。

老百姓有了这个心态之后,会觉得我现在租房子是没办法,只要有一天,稍微有条件就买产权房,总之把租赁当成短暂的没办法的办法。

失衡之七:房价收入比

六七年家庭收入买套房是个合理的年限,我们现在实际情况,均价对均价,一线城市一般都在40年左右。

纽约、伦敦市中心的房子也不便宜,但是按伦敦房子的均价,家庭户均收入10年以内也可以买到房。

总得来说,我们高得离谱。

一般的二线城市,在20多年,当然也有边缘一些的地方,五六年。

失衡之八:房地产内部结构

一二线城市土地供不应求,房产开发量供不应求,这些地方只够卖三四个月,而且是在限卖限购的情况下,不需要去库存。有些地方是三年四年都卖不掉。

这是一种失衡,资源错配。

供不应求的地方应该多供一些土地多造点房子,供过于求的地方应该不再批土地给它。

这就要把错配的资源调配回来。

具体而言,房地产开发是个供给端的概念,不是等到市场需求端来调控,一定是在供给端,政府和企业可以有明确的信息,进行调整的。

比如,一个城市人均住宅是多少,大账上说40平方米,如果只有100万人,这个城市造4000万平方米就够了,过去几十年,留了2000万平方米,结果每年又去开发1000万平方米,五年一过,有个七八千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就变成70平,80平,肯定过剩。

所以这是可以预测的,应该有规划数的,上下波动个10%、15%,不得了,不能由着开发商想盖多少盖多少,政府短期效应,这会儿开发的多,GDP投资拉动的多,短期效应,然后拍拍屁股走了,这个地方容易烂尾,后面的人收拾烂尾。

一个地方应该建多少写字楼?各个地方都在盖写字楼,作为城市中央商务区造的写字楼,为全社会的贸易公司服务的,一般中等城市以下,每两万元GDP一平方米,如果你的城市有1000亿的GDP,说穿了,500万平方米的写字楼到极限了,多造一定是过剩的。

如果是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呢,资源利用率高,其实GDP,4万元左右一个平方,上海一年有25000亿的GDP,第三方造的为所有人用的写字楼,6000万平方米足矣。

上海商业零售额在1万亿左右,这1万亿盖多少商场、零售商店呢?大账上说,2万元一平方米,1万亿造5000万平方米;上海还有一种方法,一个人2平方米,上海现在2400万人,打造5000万平方米,这种算法内在都有规则。

如果你一平方米的商业零售只有1万元,这一平方米的房子的价格在大城市里倒要几万元,赔死了。

有些城市,开发商一进来,搞一个五十万方的大卖场,不是一个老板搞的,这个老板搞两个,那个老板搞两个,政府有兴致批,都是空城鬼城的代表,好大喜功的代表。

这些都是要吸取教训的。

失衡之九:市场秩序

比如原来规划用途是写字楼的去造住宅,原来是工业后来做商业,随便转化用途,随意变换容积率,可能政府知道了,罚款一下。

各种乱象很多。房产销售时,商铺的面积切碎了卖,卖不掉了,售后返租,实际上是高息揽储,最后坏账,变成社会不稳定的源头。

房产商在融资的时候,高利贷,职工系统乱集资,社会上骗老百姓乱集资,都是房产商在开发中的乱象。

还有一种,批了土地后,两年必须启动开发,三五年完成,太多的房产商囤积了地十年没有开发,这十年来,房价涨了10倍,什么活也不干,利润增加10倍。

政府土地储备很少,开发商土地多多,囤地,囤房,卖不掉的房,切碎了卖,售后返租,当股票一样的当成标准化的再卖。

这些都是要加强管理。

失衡之十:调控方向

失衡是政府本身在管理房地产时,经济下行希望刺激房地产,往东调,房地产泡沫来了以后,希望压住它,稳住它,不让它乱涨价,往西调。

现在房地产调控是有这种不东不西的状态。

再有呢,采取的办法行政性的居多,短期的措施缺少理性的长周期措施,缺少法律性措施,缺少经济逻辑、经济杠杆措施。

比较多的是需求侧的调调控控,紧紧松松,在供给上进行有效的结构性调控比较少。

这就是我们在调控方面的缺陷,也是习总书记批评的,这种政府长周期的法制性的问题。

© 以上十项,是房地产失衡的具体表现,这种失衡会带来三个后果:

实体经济脱实就虚,土地成本高,房价高,对搞实体经济的投资肯定是不划算的。

实体经济看到搞房地产那么轻松,卖套房比它好几年赚的都多,有点钱就不再往实体投,都投到房地产。

实体经济的职工,也因为房地产价格过高,招来的人才买不起房,没地方住。

从长周期来说,房地产是必须要有的,但是高房价造成的后果,对实体经济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怎么样建立长效机制?围绕总书记说的,要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法制五个方面采取长效的机制,形成制度化的安排,系统地做好房地产的调控。

总书记的要求非常深刻,我要说的就是学习总书记关于房地产调控的五个方面要求的一些思考。

长效机制之一:土地

我觉得对土地的调控需要那么四个五个刚性的措施。

一个城市土地供应总量,按一人100平方米,100万人就供100平方公里,一千万人就供1000平方公里。

爬行钉住,后发制人。

什么意思?你这个城市有本事,把这个人口搞到500万,那我以前只给了你350万平方米,现在每年补你几十万平方米。

不能根据长官意志,计划未来有500万人,现在才两百万,就要500平方公里土地,结果我在10年里,真的给你300平方公里土地,你300万人没来,只来了100万人,甚至原来的200万人还走了,这个土地的错配,谁负责。

土地要爬行钉住,而不是说要你去臆想调控,长官意志,违反经济规律。

就按这个逻辑,不复杂,如果上海到了2500万人,一定要2500平方公里,不是没有地啊,上海有6000多平方公里,还有很多农业,农业在上海只占1%的GDP,农民人口也只有三四十万,在这个意义上,一定维持农业也是要做城市绿色农业,示范农业。由此而言,如果这个城市本身的土地不足了,不到人均100平方米了,就应该补上去。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不是拿到指标,三四百个城市大家平分,而是看谁人口多。

人口怎么多起来呢?有句话叫产业跟着规划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二产、三产发达了,人口就多,土地跟着人口和产业走。

当你把前面的几个环节做成了,我爬行钉住就行了。最笨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长效机制之二:法律

用法律,或者非常刚性的约束。

人均100平方米干嘛的?绝对不是100平方米都去搞住宅。作为城市来说,100平方大体上55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城市绿地;工业20平方米。

如果一个城市有1000平方公里,就有200平方公里搞工业,1平方公里可以搞100亿,那200平方公里,那就是2万亿啊,很大的工业体量。

像金桥,90年代浦东开发的时候,规划了10平方公里,我们当时就定下来每平方公里至少100亿,到了2000年,朱晓明是金桥开发区老总,他说,金桥已经有1500亿。10平方公里里面,7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每平方公里干了200亿。

我讲这段话意思是,工业就是要约束性强一点,要把过去太慷慨的工业用地再高压紧逼下把土地置换一些出来,或者在产业结构、工业结构里做一些调控,把低利用率的换成高利用率的,使工业更加节约。

剩下的25平方米,就是土地批租,商品房的开发,20平方米给居民开发,5平方米给商业。

如果1000万人的城市,可以搞一个50平方公里的商业区,大家知道曼哈顿的商业区多繁华,只用了10平方公里。

原来上海的南京路,多繁华的商业,整个土地的建筑面积几平方公里,非常节约。

地价方面呢,总的供应量起到了保障作用之后,拍卖土地的时候也要有限价措施,大体上讲,楼面地价不要超过当期房价的1/3。

如果周围房价是1万,这会儿动迁产生的土地拍卖,拍到3300,就应该适可而止,不能说我征地花到6000,我就要拍到6000。

限价不是长官随意的限制,其实政府不在土地上去推高地价,地价跟着房价慢慢走。

如果你是旧城改造拆下来的,成本的确很高,不能由着这个成本,由着拍卖覆盖成本不亏本这样的小心眼,应该把政府给你的城乡结合部的,供应比较充分的土地资源,那个地方可能会得到的土地出让金,补充平衡市中心旧城改造的土地出让金。

这么平衡之后,看起来你可能吃了点小亏,但是城市投资环境好了,工商经济发展了,实体经济和房地产不失衡了,你是可持续发展,税收、金融、投资都跟实体经济更多地连在一起,城市会更好地发展。

金融方面的措施要坚决守住底线,任何开发商买土地的钱,必须自有资金,上世纪90年代我在浦东开发的时候,就是这个约定。

这里面有个原理,开发商对房地产的总投资理论上1:3,自己的资本金是1的话,社会的融资可以是3,就是总资产的25%是资本金。对工业企业,我们是1:2,1/3的资本金。

房地产商呢,融通量大一点,1:3,也就是25%的资本金,当然是拿来买地了,地如果是你自己买的,可以抵押了融资,拿到钱造房子,封顶的时候,可以预售,老百姓已经把预售定金或者按揭贷款的资金转过来,最终是土地的自有资金加房屋开发的融资资金开发贷,再加预售过程中老百姓的按揭贷。

现在全国房地产商的融通量是多少呢?1:9,我这么说可能还是保守的,有的开发商可能1:50。

你听他有几千亿的资产,债务95%,万一有坏账,银行倒霉。

买地皮的时候,来个三七开,如果这块地皮是10个亿,他自己拿3个亿,借了7个亿,拿到地了去银行抵押,抵押至少六七个亿,造房子,卖楼花,把预售的钱拿到了。

这个地是10亿买来的,三年后,地价涨到20亿,真的要开发的时候,20亿作为抵押物,可以拿到15亿的钱,整个开发流程中的融资,到了1:9,这就是房产绑架金融的情况。

地王不断出现,是房产商跟金融系统的关系,谁融资能力强谁就拿到地王,融资再多也不担心,地价一炒高,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地王现象不仅是土地短缺,拍卖机制的问题,还和融资的无限透支,缺乏隔离墙有关。

为什么那么多资金都往房地产里面走,如果有一个防火墙,一切买地的钱通通不能借债,只要做到这一条,M2跟你有什么关系?进不来的嘛。

我在重庆,一直是管住融资的,但有时也会露项。

来个房产商,买了15个亿的一块地,把房子造起来又花了15个亿,30个亿全是借来的,而且借的高利贷利息是17%,五年时间,30亿债务变成60多亿,房子造好实际上也只能卖个四十亿,五十亿,当然破产了。

一查账,是三个很有名的工业企业,看着房地产热,工厂还可以,搞汽车的,跟信托公司去借钱,这个事情一协调,我说三令五申不许借钱买地,借了高利贷还来买地,这是个教训。国土局说这三个公司老板都是有名的工商联副主席,去信托借钱都是用工业企业的产权抵押的,所以就疏漏了,没查。我说一切房产商批租土地,别的不用查,就查资金血统,只要是借来的,通通不允许进入。这样一来,地王会消失大半。

第二个是房产商在开发过程中,如果一个房产商,有几十个上百个金融单位的账户,总的债务,高利息的占了全部融资的50%以上,对不起了,资金账户是危机状态,这种房产商,对它的运营,都要当心。

第三要管住老百姓买房的融资,首套房是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首付,第二套房百分之五十六十的首付,第三套房,通通全首付,只要全首付了,不管他买三套五套,不用担心他会带来金融危机,危机是他自己家里的事情。

这条要坚决做到,但是在中国做到比较难,美国做得比较到位,美国不是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可以搞按揭贷款,美国的按揭贷款,就在5个金融机构,对50个州全部覆盖,这样的话,老百姓的按揭一目了然。

我们银行对老百姓的按揭贷款造假账非常粗放,老百姓在其他国家是交税单,根据这个来测算能付多少按揭,我们叫单位开收入证明,一个私人老板,现在就帮员工开五万块一个月的收入证明,有啥关系?甚至银行自己有萝卜章给客户开收入证明。

长效机制之三:税收

税制从来都是重要的调控手段。

第一条,高端有遏制,中端有鼓励,终端有保障。

比如,你如果想买一个5000万元的高端别墅,交易契税,可能要交5%,普通住宅交1%,保障房0.2%,还可以抵扣,这样的话,就叫差别化税率。

别墅买了以后,两年或者五年就要炒掉,我就把交易税从5%,递增到8%,香港就这么干的,不断在印花税上递增,加到没人敢炒。

中端有鼓励,老百姓买的是自己住,总的有各种抵扣,我甚至认为,住房首套房,按揭贷款的钱,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我相信中国政府搞税制改革,分类税改成综合税的时候,是可以按揭贷款抵扣所得税的。

全世界都是这么抵扣的,美国个人所得税,账面上39%,实际上25%,就这么抵扣掉了。

低端的有保障,不仅不收税,政府出钱帮你解决住房问题。

这是三端调控的体系。

第二个是要把物业税、房产税或者以后总体上叫房地产税搞上去。

什么叫房地产税?一是对这个社会存在的各种存量、增量都要收税,不是说只收增量,试点的时候可以;

二是如果物业价值上升了,根据升值的额度来收税;

三是越高档的房子持有的成本越高;

四是低端、中端和合理的住房需求,房地产税里是有许多可以抵扣的,最后这个社会百分之七八十的老百姓,尽管房地产税是普遍实施的,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压力不大,一定是对高端的炒房持有者会有巨大的压力;

五是大家会说,房地产税收了,土地出让金是不是就不收了?你不能前道到,后道也收。国外土地是私有的,没有土地出让金,国内土地是国有的,有出让金是合理的,并不是有房地产税就要否掉土地出让金。

出让之后,是不是70年以后再要第二次出让呢?有房地产税覆盖,淡入淡出,就不用补交土地出让金了,这也是一种逻辑上的必然。

房地产税有什么好处呢?第一让税制健全,中国普遍是间接税,缺少直接税,房地产税是一种持有环节的直接税,在美国欧洲,直接税占总税收的40%,中国连10% 都没有,这是税法体系、国际惯例的一个方向性实践。

第二,房地产税对炒房是有一定的遏制作用的。说房地产税对炒房没作用,要么是弱智,要么是闭着眼睛说瞎话。

第三,有了房地产税以后,持有环节成本提高,对资源优化配置、对租赁市场的形成有好处。

第四,对社会在房屋领域的意识形态有意义,所以2009年、2010年在财政部领取了这项任务,在重庆做了试点。

税收方面还有一个事,三中全会提出,农村的集体土地和城市的国有土地,如果在一个地方拍卖,现在的办法是非要把农村土地征用,然后一起拍,征地的时候,一般地价比较低,这样就减少了农民的利益。

三中全会提出,同地同权同价,要把这件事落实到位,税收要跟进。因为地价,拍卖的时候很可能卖出500万元一亩,明明是农田,怎么会变500万一亩,因为地价并不是征地成本决定的,它和基础设施相关,有地铁当然高,基础设施配套好地价会高,这些土地的地价高,是社会资源的投入。国有土地拍来的高价,当然去盖这些公共资源,集体土地拍了高价,全部归集体家庭所有,这个不公平。

所以在美国、台湾、马尼拉有个税收,不管哪一类土地,成本算掉以后,增值部分,增值50%,收40%的税,增值100%,收50%的税,增值200%以上收60%的税。

这个增值税现在还没有出台。

没出台呢,真要把现在的土地同股同权同地价去拍,拍出来之后农民就拿钱吗?也不一定。

这块地正好在金融区边上,拍了个500万一亩,那个农民同样的地,在学校旁边,拍下来就是造学校,50万一亩,这个农民不就吃亏了吗?

这个意义上讲,拍的低的,土地增值税交的很少,拍的高的,土地增值税交得高,也是一种平衡。

长效机制之四:租赁市场

习总书记在2014年城市工作会议上讲过,每个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总有20%人买不起房子,政府要造公租房配置给他们。

如果一个社会有1000万人,200万人租了公租房。另外有200万人住了房产商造的住宅持有出租的房子,商业性的租赁房,还有10%的人住了小业主出租的房子,如果我们能有50%的租赁市场,那住房系统就比较平衡了。

公租房,这几年政府都造了一批,我觉得政府的公租房有五个要点:

一是,大体上不能造太多,一个城市覆盖20%的人口,如果100万人的城市,公租房的投放对象是农民工、学生和城市的住房困难户。我们以前帮困呢,总是看人家的家庭收入两千块三千块,其实只要看人均住房面积,三口之家,十年来人均住房在30平方米以下,他也许年收入有10万元,也许小孩在美国读书,或者老人生病,住房困难户造不了假,收入困难户很容易造假。学生不会造假,农民工造不了假。这个不要靠收入证明,现在的收入证明搞不清。

第二,要三配套,房子造好了,公共设施学校医院的配套,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户籍管理的派出所、居委会的配套。

第三,管理上,公租房是国家的,不能有二房东赚外快。

第四,不能造成贫民窟,应该和商品房集聚区行成1/4,3/4的比例,地区的公共设施配套是给所有人的。

第五,租金应该是商品房租金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符合低收入公租房对象家庭收入六分之一的房租。

实际上,公租房,60%的左右的贷款,收到的租金利息足够平衡贷款利息,五年以后,老百姓可以把房子买过去,共有产权房。

共有产权房可以按市场价卖,卖的时候,政府回购。美国、新加坡都是这样。

我和美国的住房保障局局长交流过,他们的保障房造出来以后,老百姓想要退出去,只能退给政府,由他们再出给新时期的保障对象,这件事应该持之以恒,以民为本地去做。

房地产商不是不愿意持有,而是融资结构害了整个中国的房产商,永远做不了持有房子的出租者。他一比九的融资结构,逼得他房子一造好,就急吼吼地要回笼资金。

李嘉诚不是这种状况,他在浦东拿的地,1993年拿的地,1997、1998年造好,出租,协议都是10年期,到了2008年、2009年的时候,全部回收,重新装修,2009年、2010年开始变成销售,房价从一万多变成10万,这就是发了横财了。

中国租赁这么少,跟房产的租赁结构有关,政府要让开发商进入1:3的融资结构,到了持有环节,能够出租的,必须60%的资本金,40%的贷款,这样的话,收来的租金一定能够平衡40%的贷款的本息还款计划。

政府对这种,三年五年十年租赁的房产公司,有一套鼓励政策,包括租房的公积金,应该尽可能地提供给房客,公积金拿来付房租,房租抵扣个人所得税,拿出房子出租的也应该有鼓励。

对租房者,要从法律上保护产权房的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地位。

长效机制之五:地票

最后一点我特别要说的是,整个房地产的调控还有一个措施就是地票。

地票是在讲什么呢?

我就说中国土地制度有两件事。

一件事,我们这么多人,耕地总的不充分。要做两件事,第一是集约节约使用土地指标,不要造成每10年少1亿亩的需求,应该每10年,少5000万亩,4000万亩。

还有20年就用到18亿亩土地红线了,如果这2亿亩,可以变成40年,50年用到,这样可以把时间拉长,可持续发展势头更猛。

最重要的是工业用地要节约,同时农村的建筑性用地要集约节约,商品房的住房用地不能太苛刻,要多给。

第二个要讲个更深入的问题,一百年、两百年,城市化大规模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城市化进程没有减少耕地,耕地有所增加,人在在农村居住的时候比较分散,人均建筑用地,要用到250平方米到300平方米,城市比较节约和集约,人均是100平方米,所以当1亿人进城,真要在城市中生活,城里边肯定要给他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那么农村里面可以退出2.5万平方公里土地,但是中国的农民呢,两头占,所以我们才会出现10年少1亿亩,30年少3亿亩,否则的话,应该是大体平衡,平衡还有余。

要化解这件事,我自己认为有三个原理。

第一,宪法上规定的三个底线,农村的土地是集体的,你不能把它变成私人的,农村的土地变化中间要保护农民的利益,农村的土地有用途管制,搞农业的搞农业,搞建设的搞建设,这三个是游戏规则,不能改变。

第二,耕地的转换,要使得农村退出来的地,大于进城的地,这是世界城市化运动中的一个现象,我们没有这个现象,要把它体现出来。

第三,你不能光说城乡结合部的那点郊区进行这样的转换,要让1000公里外的农村,分享城市增值的级差地租。

按照这三个原理,我们想了一个地票的招,就是要把农民进城以后的宅基地,或者集体组织废弃的乡镇企业的土地,废弃的小学土地,废弃的粮站的公共用地,复垦为耕地。

农民进了城了,房子空在那里,租不出去,卖也卖不了几万块钱,把农房农地复垦为耕地。

这件事有四个环节:一是复垦;二是有关部门验收;三是给你一个地票可以到交易所交易,房产商要买城乡结合部的土地,需要指标,就来买这个指标;四是城郊结合部的土地就去掉了。

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看到,农民进城了,农村闲置的宅基地建设用地变成耕地了,城郊结合部增的耕地,小于农村复垦的耕地,最后增减挂钩,全社会的耕地总量增加。

这样的一个工作可以产生几个好处:

一是耕地保护。

现在出现了先征后补,我们现在每年征600万亩耕地,国家也要求各地想办法去造600万亩耕地出来,你征了600万亩,要造600万亩,大家都同意,等到我把地征了以后,五年十年,是不是能造出耕地出来,不知道,或者造出来一半,没完成。

另外,几千年农耕文化早就把可以造农田的地用了,所谓的造耕地,是把山坡上,一个25度、30度的地造成梯田,破坏生态嘛,把树林子地造成种菜的地,或者把弯弯的河道拉直,弯弯就变成良田,破坏生态,没办法的办法,大家都装糊涂了。

所以地票制是把农村缺少充分的耕地复垦的后备资源的这件事给解决了,我不复垦生态里的野地,复垦的是废弃了的宅基地,公建用地,这就是一种集约节约。

腾出来的地票指标,让房产商造房子去了,这不是平衡了吗?这是一个好处。

第二个好处是反哺农村。

房产商买地,一亩花个几百万块,花几十万块来买这个指标,这个钱给了农民,可以反哺农村,这个反哺不是反哺5公里、10公里外的近郊,100公里,1000公里也可以的。

黑龙江的农田产生的地票,上海如果几十万一亩买过来,上海征上海郊区的地,这个钱就到黑龙江去了,地票几千公里就可以辐射了。它的虚拟性,票据性,使它有辐射性。

第三是增加农民有收入。

我们这些年,一共卖了20多万亩地票,每亩地票十多万元,差不多四五百亿,农民拿到了,农民拿了这个钱,在农村造房子,进城都可以。

第四,农民进城,有了公租房,这笔钱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活。

地票这种制度,对城乡之间的土地交易是有帮助的,但是我认为,这都是以城补农,对农村的好处,最最重要的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对平抑城市中土地不足造成房价畸高的这种根源,起到遏制作用,能帮助大城市增加土地的有效供给。

重庆在过去这些年,每年从国家这儿拿来的土地指标,20万亩,也的确50%几,城市、基础设施用掉了,工业上用掉20%几,商业去掉5%,也只有10%了,我们这10%通通给了中小城市,万州、涪陵等,他们实力比较弱,开发过程中拿国家的指标,国家的指标不花钱。

主城重庆这个大城市,800万、1000万人口的,每年2万多亩的房地产开发地皮周转指标都没有用国家指标,基本上每年2万亩的地票就在主城,主城的房产商,在主城动迁一概用地票,地票不受国家约束。

这样的话,土地供应量实际上增加了一倍,就比较宽松了。

这就是我要讲的,总的来说,分两个部分,10大失衡和5个方面的制度安排,如果通过制度的安排,按照中央的要求,不仅是行政化的安排,不仅是供给侧改革基本面的安排,比如中国最终应该有房地产税法,应该有住房法,老百姓租赁房的法律,其实我刚刚说的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在这三个法律的框架下。

2019年做股票,只需本金1万,可赚一个亿

年底了,又到了一年一度装逼时,2019年本金1万,可赚一个亿,信不信?

1月,买入全柴动力,涨幅80.89%,资产变为1.8万

2月,买入岷江水电,涨幅138.93%,资产变为4.3万

3月,买入启迪古汉,涨幅149.07%,资产变为10.8万

4月,买入兴齐眼药,涨幅217.31%,资产变为34.2万

5月,买入金力永磁,涨幅183.21%,资产变为96.7万

6月,买入龙马环卫,涨幅72.94%,资产变为167.3万

7月,买入南华仪器,涨幅108.51%,资产变为348.8万

8月,买入中潜股份,涨幅126.16%,资产变为788.9万

9月,买入宝鼎科技,涨幅138.08%,资产变为1878.03万

10月,买入诚迈科技,涨幅106.29%,资产变为3874.7万

11月,买入麦克奥迪,涨幅116.43%,资产变为8386万

12月,买入南宁百货,涨幅156%,资产变为2.1亿

好了,爱股君YY完了,该洗洗睡了。这辈子最大的遗憾,长的太一身正气,上面这些妖股,一个都没抓到过!

今天圣诞节,大A还是挺有骨气,坚决不过洋节日,不戴绿帽子,内资也当自强了!

虽然指数表现平平,但相比去年被打到骨折,今天堪称优秀了。连爱股君都赚钱了,昨晚K房的钱,终于找股市报销了。

 炸裂!印花税突传大消息,茅台搞大事了!

朋友说,外资不在第一天,想他;外资不在第二天,还想他;明天是第三天,再不回来,就要移情别恋了。这也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缺了谁股市都会转!

今天科技股疯了,大基金减持票全涨停;妖股更疯了,星期六、威唐工业继续高举高打!这就是A股,当你熬到想骂街,往往就开始涨了;但这么快就满血复活,让人目瞪口。

炸裂!印花税突传大消息,茅台搞大事了!

说真的,守股如守寡啊!好股票就跟老婆一样,虽然朴素,但日子过的有盼头!妖股就像小三,看着妖娆,但盯的是你口袋里的钱。

只是,谁能抵挡妖股的诱惑,独守不涨的寂寞;这就是股市,这也是人生!

 

炸裂!印花税突传大消息,茅台搞大事了!


 

炸裂!印花税突传大消息,茅台搞大事了!

沪深最“牛”股民:一生做精一只股票,25%资金买进,涨30%抛出,跌50%再买进,3年本金翻66倍

炒股,千万不要太“勤劳”
炒股其实不用太忙乎,也千万不要太贪心而想抓住每一次机会,在市场方向不明朗的时候,适当休息、劳逸结合或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说,会休息的人,才更会炒股。也许,在有些时候,投资者不能过于“勤劳”。
股市投资重在对市场的深层次理解和感悟,以及由此作出的具体操作,至于买和卖的交易次数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投资决策正确,一年只做一笔交易也能获利不菲;如果投资思路不正确,一年上百笔的交易也未必能获取超过银行利率的收益,甚至还可能出现反复的亏损。
其实,炒股最忌满时,一年四季,都始终不停地操作。炒股最重要的是要判断行情的具体趋势。当趋势向上时,要积极做多;大势转弱时,要学会空仓休息。但是,很多的投资者却不是这样做,他们不管股市冷暖,都不停地操作,像勤劳的蜜蜂一样,为了蝇头小利而忙忙碌碌。他们这样做,不仅会劳而无功,而且还会因此遭遇到更多的风险。投资者在股市中,要学会审时度势,根据趋势变化,适时休息,这样才能在股市中准确地把握应该参与的机会。会休息,才会赚钱,否则到手的利润也会最终交出去。
在一个上涨的趋势中,长时间“懒惰”并且持有主流品种个股的投资者,其所获取的收益往往多于频繁短线进出的投资者;在一轮下跌的行情中, “懒惰”的持币观望者比反复抄底抢反弹的人回避了更多的市场风险。
频繁操作者在行情反复或见顶时容易成为套牢者。在行情比较好的情况下,频繁操作固然能够赚钱,但问题是,行情不会一直涨上去。一旦行情出现大幅调整甚至见顶了,对于普通股民来说,就应该少安毋躁,落袋为安,然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如果此时还非要在市场中频繁操作,那么最后的结果要么就是不断追逐下跣的股票,要么就被套在高高的山顶上,利润不断缩水,甚至最后导致亏损。因此,该出手时就出手,该休息时就休息,这才是股市的制胜法则。

沪深最“牛”股民:一生做精一只股票,25%资金买进,涨30%抛出,跌50%再买进,3年本金翻66倍

股市赚钱依靠的并不是频繁操作,努力赚取短差,相反应该是保持冷静,精选个股。频繁操作的坏处很多,太累、时间长了,身体也不行了,精神也疲惫了,也容易冲动,导致失误操作。那么多股票,质地可是千差万别,稍不留意可能就踩上地雷。而且在股市中赚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生是很美好的,不应该因为股市而失去生活的滋味。
赚了钱而舍不得离开市场的人,终究会将自己手头的利润全部吐回去,糟糕的操作甚至会亏掉老本。只要市场开盘就一直都有股票的人,是最不会做股票的人。我们应该明白,休息也是投资策略的一种,做交易肯定也是要待时而动的。而且在持续弱市中,休息恰是最好的投资策略。适时地远离股票市场,充分地放松和休息,往往能更理性,更会抓住赚钱的机会。
交易,不是越勤劳,就能获得越多的。当你学会了如何看待市场行情,知道了资金管理,明白了心态也能够决定投资策略的时候,你也会懂得,交易,也是需要休息等待的。
如何做精一只股票:
只做一只股票,无论在任何价位,绝不能满仓操作。最好的操作方法是自己资金的25%首批买进,如果涨30%以上抛出,如果跌50%再加仓剩余资金的50%,如果还跌按比例依次加仓。以时间换空间,直至盈利。
第一步:用对一个思维,做对一个方向,否则一棋失手全局皆输。逻辑思维也属于学术分析派,看懂市场经济局势,展望未来前景,谁能主导?谁有价值?谁能持续?你的选择就在这一念之差。
第二步:选准对象收益终身,投资股票就等于投资公司。上市公司背景、管理人、资金流、产品市场地位和前景等必须要读懂,否则不轻易参与。要想资产增值,就必要要翻番,并且不断地翻倍,持续地成长性。集中精力,网不要撒太开。
第三步:股市的大机会是等出来的,选股不如选时。机会不是天天有,一旦有决不错过。不然,价值低估,价值投资从何谈起?投机只为一时,更不是人人能为。
第四步:上涨趋势捂股,下跌趋势捂钱。当发现中意的股票,低廉的价格买进,不到看好的价格不出手,即使市场有变化,也会事先有预示。按照趋势化来控制手中的筹码,又担心什么呢。
第五步:听似简单做似难,立好原则并不难。世上很多哲理,很多哲学故事,很多大道理,但为什么做到的人却是少数呢?因为成功的人永远只有3%,那是很多人没有自己的原则,不原意去做到而已,往往很多简单有效的事情重复去做更有效。

沪深最“牛”股民:一生做精一只股票,25%资金买进,涨30%抛出,跌50%再买进,3年本金翻66倍

如何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实用化、精准化、高效化、大众化,是一个真正的投资高手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而大多数高手都是只做精一只股票。不过前提是不要为券商打工。简单梳理为:频繁操作、追涨杀跌、闻风而动等等,这些投资者常年为券商打工,一年下来手续费超过自己的盈利,更谈不上你的时间和精力费用了。
做T的概念
做T就是在日内对个股进行买入和卖出的变相T+0交易。但A股是T+1制度,如何能做到T+0呢,那就得预留好资金,不能全仓持股,才能做到滚动操作。倒T可以不留资金,但正T是必须留资金的,而在多数情况下,以做正T为主。
无论短线、中线,尤其在大盘震旦、下跌期间,盘中做T+0,是一种非常稳健、高效的套利手段,道理很简单,新开仓,能否盈利,还得明天说了算,而T+0是当日完成的,多了确定性,有时间盯盘,手中有个股,就有每天套利的机会。
要学习做T的技巧之前,首先要明白两个问题。
第一、什么时候适合做T?什么时候不适合做T?
猴市(震荡市),熊市适合做T,而牛市不适合。
这点不难理解。牛市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持股不动,等待股票跟随指数上涨带来的收益。这时候一旦做T,很容易T飞,然后心态爆炸。
猴市里特别好做T,指数震荡走势,个股也会以震荡为主,每天的振幅不小,有充足空间去做差价。熊市,如果一直持股,就是深度被套,后期很难翻身。能做的就只有不断做T降低成本。
第二、什么股适合做T?什么股不适合?
适合做T的股,股性必然要求活跃。这种活跃不是要求经常涨停,而是指的日内振幅空间足够,比如每天有5%的振幅空间,就完全可以拿来做T。这种股往往盘子不会特别大,一般是小盘或者中盘,最好还有题材加成。

沪深最“牛”股民:一生做精一只股票,25%资金买进,涨30%抛出,跌50%再买进,3年本金翻66倍

有的小票,没有题材,基本也没什么流动性,也不太适合做T。
弄明白这两点,就帮我们极大程度上缩小了做T的范围。
要保证做正T的成功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T不能变成加仓,同样股数的买入,一定要在当天同样股数的卖出;
(2) 做T不要贪心,每次买入后收益,那怕1、2个点,分时图macd一旦死叉坚决卖出,不要臆想还会涨,即使涨停你不是还有同样的股数在里面,也不会亏。此点 一定要谨记,很多人做T做成加仓,就是看到涨了就舍不得卖,最后跌下来变成了加仓。不仅乱了心态而且还会套得更多。
(3)做T随时设置好止损位,股市没有100%胜率的方法和技巧,所以不是每次做T都能成功,这套方法只是能够大幅度提高胜率不代表每次都胜,所以每次做T设置好止损位,一旦买入后,股价没涨反跌,及时止损,规避风险,等待下一次机会。
(4)炒股就想谈恋爱,你需要了解他,也需要用心规划,所以做T之前一定要提前制定好买卖计划。一旦选好个股,分析好股性,制定好计划,就要严格执行,不能临时起意、随意更改。
投资同其他事物一样,要想获得成功,需要付出的是极大的。首先要认清努力方向,找到正确的方法,其次是坚定地走下去。具体说来,应做到:“三勤、三静、三淡、三乐”
一是“三勤”。即脑勤、手勤、脚勤。脑勤就是指投资者的头脑要勤于思考。勤思考才能辨是非、明事理,投资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得到的信息是真是伪?做到有的放矢;手勤就是指投资者要勤于动手,找到第一手材料,计算有关数据,切不可人云亦云;脚勤就是指投资者要迈开双脚,多到企业实地走一走,多到市场走一走,多到企业竞争对手的地方走一走。尽可能参加股东大会,多参加上市公司组织的投资者交流会。
二是“三静”即静心、静气、静行。静心就是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要静下心来,面对市场的起伏,面对市值上下,心情始终保持平静,尽管做到这一点很难,但还是应由易而难循序渐进;静气就是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不管发生何种情况,都应神气安静,切记患得患失神气紊乱;静行就是指投资者在投资道路上按部就班平静前行,不为邪门歪道吸引诱惑,不为所谓暴利滑入泥潭。
三是“三淡”即看淡权力、看淡金钱、淡忘年龄。看淡权力就是指不管投资者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应把自己看成是普通投资者中的一员,自己并不比别人聪明,投资的成败与权力无关(腐败、违法除外),只有这样才能回归自我;看淡金钱就是指投资者千万别把赚钱当成投资的第一目标,投资的重中之重应该是学习投资的知识,掌握投资的技能,摸清投资的规律,赚钱只是投资成功的副产品。多少人一开始就把赚钱当成投资的第一目标,赚快钱、快赚钱成为投资的思考方式,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淡忘年龄就是指投资者别太在意自己的年龄,投资的成败与年龄的高低不成正比。尤其是年长的投资者千万别倚老卖老,凭老经验办事,凭相当然下单。
四是“三乐”即要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就是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特别是有所收获后,要助人为乐,关心家人,资助族人,回报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使投资之路走得更远;知足常乐就是指投资者在投资生活中,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面对暂时挫折切忌闷闷不乐,应多看看身边还有不少弱者,还有许多不如自己的人;自得其乐就是指投资者在生活中要自寻快乐,注重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投资状态,自觉地把投资当作获取快乐的一种方式。

 

给鸿茅药酒颁奖、为活取熊胆正名,一年轻松赚几百万,这样的协会有上万家 …..

给鸿茅药酒颁奖、为活取熊胆正名,一年轻松赚几百万,这样的协会有上万家 …..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ID:caimao_shuangquan)

01

上周六,号称有着280年悠久历史的“中华老字号”鸿茅药酒又获奖了。

 

12月21日,在中国中药协会主办的2019年中国中药创新发展论坛上,鸿茅药业被授予“2018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明星企业”荣誉称号,鸿茅药业副总裁鲍东奇则拿下“2018年度履行社会责任年度人物奖”

 

13年内被监测出137次不良反应、广告违规被通报2600多次、跨省拿人的企业拿到了履行社会责任奖,确实有点讽刺。

给鸿茅药酒颁奖、为活取熊胆正名,一年轻松赚几百万,这样的协会有上万家 …..

 

怪不得在注明了新闻来源的角落里,赫然写着“鸿茅药业”自己的名字,其他机构都没好意思第一时间报道。

 

当然,这个奖项很轰动,社交媒体疯传,有人问主办方中国中药协会:“鸿茅药酒获得该奖项到底是否有标准可循?

 

工作人员回应称,肯定有标准,也有评的依据,但不方便透露。

 

作为行业内的过来人,工作人员还语重心长得叮嘱:“过去是过去,我们评的是当下和公司的将来。不要盯着人家的过去不放,我们就鼓励这种过去不诚信但现在诚信的(公司)。”

 

02

不管怎么说,这秉承了中国中药协会一贯的护犊子的作风。

 

2018年鸿茅药酒被舆论按在地上摩擦时,正是中药协会站出来力挺:“传承270多年的鸿茅药酒是传统经典药方,在获批OTC药品时已经过严格的药品审批程序。

 

然而仅仅一周后,就被国家药监局打脸,局里表示,正在组织专家,就鸿茅药酒从非处方药转化为处方药进行论证。

 

在更早的2012年,有个叫归真堂的公司打算IPO,这公司养熊,当然不是要开动物园,而是从活熊体内抽取胆汁,这一行径被曝光后舆论大哗。第一时间里,又是协会站出来力挺,在协会会长房书亭眼中,活熊取胆汁非常舒服:

 

给鸿茅药酒颁奖、为活取熊胆正名,一年轻松赚几百万,这样的协会有上万家 …..

“取胆的过程中黑熊可以正常、平静地进食。取完后把管子去掉,给漏管消毒,熊吃完东西后就能去玩了。熊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什么异样,看起来还挺舒服。

给鸿茅药酒颁奖、为活取熊胆正名,一年轻松赚几百万,这样的协会有上万家 …..

活熊取胆, 图源网络

这真不像正常人说的话,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理由——这些攻击背后,一定有着阴谋颠覆中药传统的影子,等他们把熊胆成功打掉以后,下一个目标肯定会是麝香、阿胶,我们有这个预感。

 

可能在他眼里,确实总有刁民想害朕。

 

果不其然,到了2018年,这些人把矛头对准了阿胶。当时,微博上关于阿胶功效的各种质疑层出不穷,一时间关于“水煮驴皮”价值的争论不止。

 

这个时候,又得麻烦房会长出来当定海神针:

“阿胶传承千年,疗效确切。无论是传统中医理论还是现代药理研究,都证明了阿胶的疗效。否定阿胶的功效,并没有证据支撑,这对于公众和消费者都是一次不负责任的误导。

反正,沾到中医企业的问题,协会总是第一个跳出来充当保护者的角色,好爸爸啊。

 

03

不过想要接受协会的庇护,首先得成为协会的会员。

 

按照该协会2019年的会费收费标准,会员单位5000元/年,理事单位10000元/年,副会长单位30000元/年。

 

除了归真堂、鸿茅药业、步长制药、康美药业之外,搞出中华灵芝宝和治老年痴呆神药的绿谷制药等等,只要你能喊得上名字的中药企业,基本都是会员。

在协会的官网上,能查到的会员单位有265家、理事单位有55家、副会长单位有65家,每年仅仅收收会费,中药协会就能进账380多万元。

 

除了要交会员费外,协会举办的大会会员们自然也不能缺席:

为期一天的活动,光伙食费和资料费就要1500元一人,住宿自理,且必须在协会指定的酒店住宿。

 

在这些省不得的费用之外,企业也可以选择在协会发表的报告上混个脸熟。

 

在网上流传的一份《关于编纂出版的通知》中有着详细的标价:《报告》各版类从32000到60000元不等的费用,而支付费用8万元可担任《报告》特邀编委委员,获得优先推荐参加中国中药社会企业责任评选。

 

给鸿茅药酒颁奖、为活取熊胆正名,一年轻松赚几百万,这样的协会有上万家 …..

如果把版面赞助费全加一起,再把5名(上限)特邀编委的费用全算上,一共有78.9万元。

 

这钱花的值不值,光看这份报告的发行对象就知道了:国家各大部委、国家卫计委、药监总局、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质检总局、各省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医药采购办公室、行业协会、行业内各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等。

 

当然,这是协会自己说的,人家看不看不知道。

 

有媒体在问到评奖要不要交费的时候,得到了这样的回复:“你先告诉我是哪家公司,我再告诉你收不收,你不说不要和我谈。

 

这么宝贵的机会,自然不是所有人都能争取到的。

 

04

协会这事挺有特色的,早先行业协会基本都挂在主管的政府部门里面,架不住打着官方名头的协会越来越多,2015年,政府出了一个《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一众行业协会们开始逐渐从原有的主管单位下面脱离。

 

像曾经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中国中药协会,也从2018年开始就与国家中药管理局脱钩了——机构分离、职能分离、资产财务分离,单独建账、独立核算。

 

这些协会未来怎么办,规范行业、服务行业都有成本,财政又不给钱,只好自力更生。

 

本来无人喝彩,没成想,人家真走出了一条“康庄大路”。

 

各种协会首先把会费提高,这个看行业的吸金能力了,差的几千,贵的数十万元。

 

比如山东省水泥行业协会,按照信用中国公开的信息,该协会的会费收费标准为:会长单位每年10万元,监事长、秘书长单位每年8万元,副会长、副秘书长单位每年6万元,普通会员单位每年1万-3万元;

 

粗略算下来,一年最起码能收200万上来。关键是人家还不满足,明说了这点钱不够:

“协会成立后将继续发展会员,力争在未来3年内会员数量扩大至100家以上,在未来5到8年时间将山东省所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水泥熟料和粉磨企业发展为会员单位,并积极吸纳产业链相关企业为会员。

10万还不是最高的,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收费标准是会长单位会费每年20万,副会长单位每年5万,理事单位每年2万,会员单位每年1万元;

 

山东省循环经济协会也差不多,会长单位会费为每年20万,常务副会长单位每年5万,副会长单位每年3万,常务理事、理事、会员单位每年2000元。

 

反正只要在章程中标明“会员大会通过”,收多少都是协会说了算。只要把会费定的高高的,会员搞的多多的,钱就像印钞机一样喷涌而出了。

 

作为企业,不交不行吗?对有的行业来说,真不行。

 

各个协会下属还有各类专家委员会,还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参与制定行业生产标准的权力,像是什么行业统计、产品评价、资质认证,那更是家常便饭。

 

就拿中国中药协会来说,协会任务里面,最起码有7条是公司很看重的。

 

具体作用有多大不好说,但有张门票至少可以混个脸熟吧。

 

至于会费的去向和用处,你别问,问了也说不清楚,再问就是协会秘书长出差。

 

今年5月曾有过一次针对社会团体的抽查审计,中药协会也在其中,然而检查结束已经过去了3个月,结果却依旧没有公布。

 

05

按理说,这么好的事,门槛应该挺高吧?

 

协会属于社会团体,要到民政局办理登记,登记手续要分两次办,第一次叫筹设登记,第二次叫成立登记,中间还要开几次会员大会等等,具体程序也并不复杂。

 

只要把筹备申请书、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验资报告、场所使用权证明、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以及章程草案准备好,就可以在登记后名正言顺得宣告“XX行业协会正式成立”了。

 

点进信用中国官网公示的“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详情”栏目,全国范围内的协会商会组织搜索结果有10000条,其中“国字头”“省字头”“县市字头”的各类组织不胜枚举。

给鸿茅药酒颁奖、为活取熊胆正名,一年轻松赚几百万,这样的协会有上万家 …..

 

既有不让降房价的地方房地产协会,还有串通涨票价的洗浴协会;就连美容美发、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都有属于自己的行业协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大会章程等规章制度一应俱全。

 

给鸿茅药酒颁奖、为活取熊胆正名,一年轻松赚几百万,这样的协会有上万家 …..

一边是协会做大做强后堪称暴利的收入,一边是要求算不上太苛刻的准入门槛,怪不得这些年,奇葩的行业协会一直挺多的。

 

从这个角度想想,鸿茅药酒能得奖也就不奇怪了。

给鸿茅药酒颁奖、为活取熊胆正名,一年轻松赚几百万,这样的协会有上万家 …..

撰文| 关雎

头图| Ritomm

排版| Seag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