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再一次打破中国VC/PE圈历史

高瓴,再一次打破中国VC/PE圈历史

作者 | 任倩

报道 | 投资界PEdaily

 

高瓴资本又悄悄出手了。

 

4月30日,据彭博消息,高瓴目前启动多达130亿美元新募资,其中近100亿美元将投入并购,而余下的则将分配给成长型投资和风险投资,准备抓住疫情之下经济当中出现的新机会。随后,投资界(ID:pedaily2012)多方证实,高瓴确实正在进行新一轮募资。

 

高瓴新一轮募资开始于今年3月初。在美国疫情还没大规模爆发前,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与多家被投企业创始人,在硅谷举办了一场级别非常高的闭门会议,受邀者是全球众多富有家族和捐赠基金等世界级的投资人。彭博的报道透露了一些有趣的细节,Zoom创始人袁征上台作了一场分享,张磊还和袁征讨论了科技正在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回顾2020年过去四个月,在疫情与募资寒冬的双重叠压下,大多数VC/PE业务处于半休眠状态,但高瓴却异常活跃,不但领投了小红书、猿辅导、喜茶等一众独角兽,还在二级市场“扫货”。另外,100亿高瓴创投诞生,宣告高瓴全面布局早期创投领域。投资界获悉,自成立以来,高瓴创投60天已经收到超过1300份BP,聊了近700家企业,投资了其中9家公司。

 

至此,高瓴资本形成了全阶段投资——不但横跨了一、二级市场,同时也覆盖早期、VC、PE、Buyout等不同阶段,是Total Capital,即为被投企业提供全周期、全阶段资本和赋能解决方案的投资人,这是一条中国创投同行还没走过的路。

 

张磊海外闷声募资:

一出手就是900多亿,打破历史记录

 

今年3月,美国疫情爆发封锁防疫前夕,硅谷曾举行了一次高度私密、只有受邀才可参加的活动,攒局人是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赴会者是全球投资精英,以及高瓴潜在的LP。

 

正是在这场晚宴中,高瓴募集高达130亿美元资金的消息不胫而走。据彭博消息,知情人士称,高瓴此次募资近100亿美元将投入并购,其他的则分配给成长型投资和风险投资,准备抓住疫情之下经济当中出现的新机会。

 

一出手就是近1000亿的资金体量,足以让高瓴在眼下极度缺水的资本市场赚足眼球。不出意外的话,这次募资完成后,高瓴不仅可以成为亚洲私募股权投资最大蓄水池之一、卫冕2020年“募资王”,还将打破其自身保持的记录——2018年,高瓴曾成功募集106亿美元PE基金。 

 

这是高瓴与LP双向选择的结果。15年前,从拿到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2000万美元启动资金创立高瓴开始,张磊便成为腾讯、京东等一系列公司的早期投资人,回报颇丰。如今,高瓴已从最初一家投资于二级市场、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发展成为一家掌管650多亿美元的私募股权投资巨头。

 

而在高瓴的LP——全球顶尖大学的捐赠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及家族基金以及富有企业家们眼中,张磊“似乎从来不会压下糟糕的赌注”。

 

援引彭博报道,耶鲁大学捐赠基金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曾透露,高瓴是他们最赚钱的投资项目之一,已经为耶鲁带来了24亿美元的投资回报。

 

“那些大的机构将会排起长队,而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原因。”曾任得克萨斯州市政雇员退休系统私募股权主管,最近加入Windmuehle Funds的克里斯托弗·谢林认为,“高瓴对中国的市场、行业变化、投资趋势等等了如指掌,而且他们的投资回报确实高得令人难以置信。”

 

普林斯顿大学捐赠基金也是高瓴早期的投资方之一,其首席投资官安迪·戈尔登坦陈:“我们实质上并不是在投资亚洲,而是在投资张磊这个人,将资金交给他全权处置。”

 

自成立以来,高瓴几乎从未主动披露过投资成绩,但是来自得州大学捐赠基金的数据显示,扣除费用后,截至2019年6月的近十年年平均回报率大约为20%。

 

对价值投资的坚持,让张磊选择了将高瓴打造成亚洲独有的“长青基金”(Evergreen Fund)模式,这也是他能够说服那些超长期LP信任的关键而投资名单上一连串的知名公司如腾讯、京东、美团、蓝月亮、百丽、格力电器等,则是最有力的佐证。

 

15年投资战绩

巨头背后为什么都是高瓴?

 

翻开高瓴的投资历史,辉煌的战绩不计其数,而最新的一次出手则是——4月29日,高瓴宣布与知名单板滑雪品牌Burton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Burton中国业务。投资界了解到,高瓴资本与Burton的合作渊源已久,张磊本人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单板滑雪爱好者。因为对单板的共同热爱,张磊与Burton创始人Jake和Donna夫妇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Jake也曾亲自指导张磊单板滑雪。

 

时间回到2005年,高瓴资本的第一笔投资瞄准中国,目标是市值不足20亿美元的腾讯。当时张磊看中的是中国潜在的庞大互联网用户群体,14年后,腾讯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

 

2008年,正值全球经济危机,几乎没人愿意投入资本打造消费品高端品类。张磊迅速捕捉到市场的空白,坚定投资蓝月亮开发洗衣液产品,在亏损阶段持续投资。3年后,蓝月亮在高端洗衣液市场中打败国际巨头宝洁和联合利华,成为中国洗衣液行业老大,张磊的判断再次为市场所验证。

 

2010年,几乎无人看好京东的重资产模式,刘强东找上门来,他只要7500万美金,张磊坚持要给3亿美金,被人嘲讽“人傻钱多”。然而在高瓴投完京东到上市的4年里,高瓴的账面回报达到了13倍(3亿美元到39亿美元),这笔投资让张磊一战成名。

 

2019年零售业、制造业接连几场资本“大戏”都与高瓴紧密相关。10月分拆自百丽国际的滔搏运动在港成功上市,市值一度突破600亿港币,其控股股东高瓴成为最大受益者。12月,在万众瞩目的格力电器股份之争中,高瓴资本最终获得格力电器15%的股权,笑到了最后。

 

今年2月,良品铺子在A股上市,近日公开首份财报。2019年营业收入77.15亿,同比增长20.97%,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上涨。与此同时,良品铺子的市值也在收盘时达到261.73亿元,投资近8亿的高瓴资本也成为最大赢家之一。在此之前,作为唯一的机构投资者,高瓴在国内插座一哥“公牛电器”IPO中也浮盈颇丰

 

此外,有消息称蓝月亮正考虑明年在港IPO,高瓴是蓝月亮唯一的外部投资人。同时,微医正准备在香港上市,计划融资10亿美元,很可能会成为香港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IPO之一。

 

在许多国外机构眼中,高瓴已经是中国头号资产管理公司,但事实上,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外,高瓴也在不断斩获。

 

Zoom在2015年2月进行一轮早期融资之前,张磊与袁征结识于美国加州。当时袁征向张磊介绍了自己公司的业务,以及他稍早时在另外一家视频会议公司WebEx工作的心得,张磊很快做出了投资决定。全球疫情下,众多企业甚至政府机构都不得不采用居家办公的方式,Zoom订单激增,股价也随之飙涨。

 

“Total Capital”浮出水面

高瓴走上了中国创投同行还没走过的路

 

在疫情与募资寒冬的双重叠压下,2020年以来多数VC/PE机构业务处于半休眠状态,但高瓴却异常活跃。

 

投资界仔细梳理高瓴今年第一季度出手的项目,不难看到其悄然发生的变化——不局限于PE,高瓴的触角越来越频繁地伸向定增、大宗交易、创投、早期投资等各个领域,全面开花。

 

PE投资方面,高瓴过去两个多月投资了8家公司,其中小红书、猿辅导、喜茶最新一轮仍在进行中,高瓴是这三家公司的领投方之一。另外高瓴资本参与了对石家庄君乐宝乳业、贝壳找房的融资。

 

定增方面,再融资新规落地的第二日,高瓴资本就8折一举拿下了凯莱英23亿元定增,成为凯莱英拟发行股份唯一认购方,出手之迅速令业内咋舌。

 

而在二级市场,高瓴也开启了新一轮“买买买”模式。3月6日,高瓴资本旗下两只基金以大宗交易的方式,出资13.2亿港元增持了微创医疗。3月26日,华兰生物披露,子公司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拟引入战投,高瓴资本斥资12.42亿元受让疫苗公司9%股权。另外,近期生物制药龙头三生制药发生了一笔潜在的权益变动,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被高瓴接下,未来可能还会有5%的股权转让。

 

其中,最为VC/PE圈瞩目的是高瓴创投横空出世,高瓴开始全面布局早期创投领域。投资界获悉,自今年2月底成立至今,高瓴创投60天内收到超过1300份BP,聊了近700家企业,投资了其中9家公司。但这并非全部,高瓴创投正式推出之前,高瓴就已投资和支持了近百家早期创业公司,其中1/3已经成长为独角兽。

 

在这9家公司中,已公开投资的公司有6家,分别为易路软件、驯鹿医疗、同余科技、思灵机器人、瑞博生物以及Airwallex。其中,驯鹿医疗与瑞博生物属于医疗领域,其余四家属于科技与To B领域。

 

4月27日,据港交所披露的信息,医疗器械研发商沛嘉医疗已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招股书显示,高瓴创投持有9.33%的股份,是前两大机构投资方之一。沛嘉医疗将成为高瓴创投囊中的又一家上市医疗器械企业。除硬核创新外,高瓴创投近两个月在To C端也动作频频,比如出手江小白、完美日记、话梅、喜茶等网红品牌。

 

犹记得多年前,张磊在一次演讲中称,投资分为两种游戏,“一种是零和游戏,一种是蛋糕做大的游戏”,他强烈而坚决地表示,他只玩后一种游戏,“就是我的思想和资本必须创造价值”。

 

如今,高瓴资本走上了一条中国创投同行还没走过的路——Total Capital,即全阶段投资策略,全产业、全阶段、产业赋能投资。这段时间以来,高瓴的种种举动正体现了这种打法,不但横跨了一、二级市场,同时也覆盖早期、VC、PE、Buyout等不同阶段,这在国内非常罕见。

 

眼下中国VC/PE行业头部效应日益凸显,而高瓴资本的新尝试,或许会改写中国创投历史。这一切,交给时间验证。

高瓴,再一次打破中国VC/PE圈历史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rcVjAC8AGh1XCXBAyuCNzQ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课题组(下称“课题组”)近日在《中国金融》发表了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
该调查于2019年10月中下旬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3万余户城镇居民家庭开展。
从当前掌握的资料看,这可谓国内关于城镇居民资产负债情况最为完整、详实的调查之一。
调查得出了如下结论:
第一,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资产分布分化明显;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住房拥有率达到96.0%;金融资产占比较低,仅为20.4%,居民家庭更偏好无风险金融资产。
第二,城镇居民家庭负债参与率高,为56.5%,负债集中化现象明显;家庭负债结构相对单一,负债来源以银行贷款为主,房贷是家庭负债的主要构成,占家庭总负债的75.9%。
第三,城镇居民家庭净资产均值为289万元,分化程度高于资产的分化程度。与美国相比,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财富分布相对均衡。
第四,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率为9.1%,总体稳健,少数家庭资不抵债;偿债能力总体较强,偿债收入比为18.4%,居民家庭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家庭资产分化明显  京沪苏三省市最高
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总资产均值为317.9万元。居民家庭资产分布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居民家庭资产的集中度较高,财富更多地集中在少数家庭。
将家庭总资产由低到高分为六组,总资产最高20%家庭的总资产占比为63.0%,其中最高10%家庭的总资产占比为47.5%。
第二,区域间的家庭资产分布差异显著,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家庭资产水平高。
分省份看,家庭资产最高的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北京、上海和江苏,最低的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新疆、吉林和甘肃。其中,北京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约为新疆居民家庭的7倍。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第三,高收入家庭拥有更多资产。
第四,户主的年龄、学历水平及职业均影响家庭资产分布。
一是家庭总资产随户主年龄的提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户主年龄为56岁至64岁的家庭户均总资产最高,18岁至25岁的户均总资产最低。
二是户主的学历水平越高,家庭户均总资产越多。户主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家庭户均总资产明显高于均值,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家庭户均总资产最低。
三是户主为企业管理人员和个体经营者的家庭总资产明显高于均值,其余家庭总资产均低于平均水平。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拥有率为96%  
户均拥有住房1.5套
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其中,住房又是实物资产的重要构成,户均住房资产187.8万元,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为59.1%。
家庭实物资产构成情况如下: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而且,居民的住房拥有情况相对均衡——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为96.0%;收入最低的20%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也有89.1%
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10.5%,户均拥有住房1.5套。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户均金融资产65万元   
受调查家庭中,有99.7%的家庭拥有金融资产,户均金融资产64.9万元,占家庭总资产的20.4%。
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构成如下: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调查显示,金融资产的分化程度更明显。金融资产最高10%家庭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占所有样本家庭的58.3%。
同时,我国居民投资偏稳健,家庭无风险金融资产持有率高。
调查显示,无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率高于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率,受调查家庭中无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率为99.6%,户均35.2万元;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率为59.6%,户均50.1万元。
从调查样本整体看来,户均持有无风险金融资产35万元,占总金融资产的比达到53.9%,高于风险金融资产。
而且,高资产、高学历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意愿更强,金融资产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
随着家庭资产的增加,家庭持有风险金融产品的比率稳步提高。将家庭总资产排序,总资产最高20%家庭的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率为87.9%,最低20%家庭的持有率仅为29.8%。
从学历水平看,学历越高的家庭金融资产表现形式越多元化。调查数据显示,随着户主学历水平的提高,家庭持有活期与定期存款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持有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及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的比例有所上升。
分析原因,这主要是因为高学历群体通常更了解相关的金融知识和信息,加之其往往拥有较高的收入和资产,因而在满足了预防性需求后更愿意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资产负债率总体稳健 
仅0.4%家庭资不抵债
受调查家庭中,从负债用途看,房贷是家庭负债的基本构成。有负债的居民家庭中,76.8%的家庭有住房贷款,户均家庭住房贷款余额为38.9万元,占家庭总负债的比重为75.9%。
若将居民家庭的资产扣除负债,得到的净资产更能真实地反映居民家庭的财富水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净资产均值为289万元。
调查显示,总体看,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均值为9.1%,低于美国的12.1%。
有负债的家庭中,仅有0.4%、共138户家庭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100%。对于这些资不抵债的家庭,调查显示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低资产家庭(资产少于10万元),一共106户,债务规模占所有资不抵债家庭债务的比重为17%,他们的债务规模不大,但资产规模更小,资产无法覆盖债务;
二是参与企业经营的家庭,一共23户,债务规模占所有资不抵债家庭债务的比重为41.1%,他们有一定规模的资产,但债务规模更大,而且借债的原因主要是实体经营。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提示老年群体投资金融产品风险较大
根据调查结果,课题组点出了五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负债率较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城镇居民家庭资产配置高度集中于房产,金融资产占比低,金融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负债率为44.6%,其中,有负债家庭的金融资产负债率均值为85.3%,半数以上的家庭金融资产负债率超过了100%。可见,居民资产负债率虽整体稳健,但是资产流动性较差,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第二,部分低资产家庭资不抵债,违约风险高。
受调查家庭中,总资产低于10万元的共有792户,这些家庭的资产负债率为30.7%,远高于其他家庭,其中有106户家庭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100%。这106户家庭多数无房无车,仅有少量存款,户主主要从事个体经营或其他职业,没有稳定收入,负债却相对较高,一旦遇到意外情况,违约风险较高。
第三,中青年群体负债压力较大,债务风险相对较高。
户主年龄在26岁至35岁的居民家庭债务参与率、户均债务规模、资产负债率、债务收入比都要高于其他家庭。中青年家庭由于面临购房、成家生子、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支出压力,负债现象更为普遍,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偿债压力相对较大。
第四,老年群体投资银行理财、资管、信托等金融产品较多,风险较大。
调查显示,户主年龄为65岁及以上居民家庭投资银行理财、资管、信托产品的均值为23.9万元,是总体平均水平的1.4倍,占其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为34.8%,远高于其他年龄段水平。
调研发现,尽管资管新规出台后理财产品不再保本,部分银行代理销售的第三方投资理财产品风险较高,但仍有不少居民认为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本金不会损失,实际投资风险与居民投资安全性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处于收入来源减少的人生阶段,将大量资金投资银行理财、资管、信托等金融产品,增加了投资及养老的不确定因素。 
第五,刚需型房贷家庭的债务风险突出。
受调查家庭中,43.4%的家庭有住房贷款。有房贷家庭的资产负债率、金融资产负债率和月偿债收入比分别为16.5%、101.5%和29.0%,债务风险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其中刚需型房贷家庭的债务风险尤其突出,这三项指标分别为24.2%、151.3%和33.0%,均为所有群体中的最高值。

来源:上海证券报微信


新媒体编辑:武兵

中国网财经官方微信(ID:zgwcjzx)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88181184&ver=2308&signature=VWr9WUFe7j3xd4pNKEOpS3QzmR2NnDZXzd4q5M9b2r9a5KM61PDNA*GBS9umdYlx7KcxQ*o4fFzTT5Uz*kLUD9p1t0O9QU62nCAmlV-Of7aPtlxru6fAuUz1XzejG0CI&new=1

一份消失的央行报告,中国家庭户均1.5套房、资产317万

◎智谷趋势(ID:zgtrend) |  路口大爷

上周五,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在《中国金融》的微信号首发了一份重磅报告,《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
 
这是央行历史上首次对居民资产负债作出摸底,对决策层意义重大,也引发了极大的关注。
 
但这周一我发现,这份声称“是国内关于城镇居民资产负债情况最为完整、详实的调查之一”的重磅报告已经低调蒸发了。
 
一份消失的央行报告,数据很意外,中国家庭户均1.5套房、资产317万
不过,新华网等媒体的报道和转载仍在,无碍学习。
 
细读之后,我算是有点明白为什么官微要删掉这份央行报告。
 
一份消失的央行报告,数据很意外,中国家庭户均1.5套房、资产317万
 
央行帮全国人民摸家底,但数据却令人摸不着头脑。
 
这份报告是2019年10月中下旬调查了全国3万余户家庭得出的,有下面几个核心的调查结果:
 
1.     中国城镇居民资产
 
家庭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收入前10%的家庭总资产占比47.5%;北京(892.8万)、上海(806.7万)、江苏(506.9万)家庭总资产排名前三;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也就是188万左右。
 
一份消失的央行报告,数据很意外,中国家庭户均1.5套房、资产317万
江苏省的户均资产为506.9万?
 
我一位江苏镇江的同事听到数据后虎躯一震,“要么又被平均了!要么是爸妈装穷!”毕竟,镇江的房屋均价仅在1万/㎡左右。
 
一份消失的央行报告,数据很意外,中国家庭户均1.5套房、资产317万
 
相比之下,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9.04亿中国网民中有72.4%(约6.5亿人)收入不足5000元。
 
一份消失的央行报告,数据很意外,中国家庭户均1.5套房、资产317万
 
2.     住房拥有率达到96%
 
其中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10.5%,户均有1.5套房;
 
我一下子“憨住了”,放眼全球也就是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新加坡(住房拥有率90%以上)能拿出来比一比了。
 
去年10月,链家的贝壳研究员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市场白皮书》指出,当前湾区11城中有8城住房自有率低于60%,深圳住房自有率仅为23.7%。
 
房产中介和央行的报告差别大到这么离谱?
 
除了本身存疑,数据还能让人随意打扮和解读。
 
住房拥有率达到96%能不能说是房地产的巨大利空?美国的城镇化率高出中国20个百分点,住房拥有率却比中国低了整整32.3个百分点。城镇房子都过剩成这样子,还继续建下去可不就是要崩了?
一份消失的央行报告,数据很意外,中国家庭户均1.5套房、资产317万
而且,连城镇收入最低20%家庭的住房拥有率都达到89.1%,对比美国最低收入20%的家庭住房拥有率是32.9%,中国人果然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民族,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啊。
 
3.     居民债务
 
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率为9.1%,低于美国的12.1%,总体稳健,少数家庭资不抵债;城镇居民家庭的平均债务收入比为1.02,略高于美国0.93的水平;偿债能力总体较强,偿债收入比为18.4%。
一份消失的央行报告,数据很意外,中国家庭户均1.5套房、资产317万
 
表面上听起来很强,但居民超前消费的水平比美国还高,而且房贷占了家庭总负债的75.9%,这更加要求收入稳定。一旦经济有风吹草动,影响收入预期,房贷的违约量会很可观。
 
报告也提了“中青年群体负债压力大,债务风险较高”,“刚需型房贷家庭的债务风险突出”,“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负债率(就是金融贷款和金融资产的比率)较高,存在一定流动性风险”。
 
但最后的结论是:“居民家庭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敢情前边所有的预警都是说着玩的?
 
对于这些结果,网友犀利点评:调查样本选得好,相当于火车上问人有没买到票。
 
一份消失的央行报告,数据很意外,中国家庭户均1.5套房、资产317万
 
这份调查的初衷是研究住户部门偿债能力,对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意义重大。
 
但在此报告基础上,却能得出几个味道不太对劲的结论,令人怀疑它将如何为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第一个结论:房价绝对不能整体性下跌。这个结论倒是不意外。
 
 
一份消失的央行报告,数据很意外,中国家庭户均1.5套房、资产317万
 
调查数据称,城镇居民家庭净资产(也就是减去负债之后)均值为289.0万元,前10%占比49%,最高1%的家庭占17.1%,分化程度更高。再加上很多家庭主要是背负房贷,这就意味着减掉房价上涨带来的纸面财富,中国贫富差距更严重。
 
我们再对比一下美国的家庭资产,金融资产占了美国家庭资产的72%。数据来自于美国消费者财务调查(SCF),不包括《福布斯》400强企业,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地低估了前1%的财富份额,这部分人群的金融资产构成也更高。(中国的高收入群体也存在低估的可能,但不妨碍拿来粗略比较)。
 
一份消失的央行报告,数据很意外,中国家庭户均1.5套房、资产317万
房子是中国人最大的财富。这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居民的“房地产信仰”。房地产深度捆绑中国家庭财富,是另一个角度的“中国经济基本盘”。
 
中房美股,即便是全球最大的泡沫,也是最有刚性的泡沫。
 
第二个结论:房价跌了就更没人消费。
 
我们过去经常说,房价上涨挤压了居民的消费能力,但看完报告,似乎能得出了另一个结论:房价跌了更没人消费。
 
居民家庭负债集中于中青年和高学历家庭,他们负债压力大,债务风险高。但这群人又是中青年消费能力最高的。
 
要想让主力军消费,只能降低他们的负债压力,要么是债务端降息,要么资产端提高财产性收入。
 
如果房价跌了,压力就更大,绕来绕去,这房价只能涨不能跌。房价跌了就更没人消费了。
 
另外,美国家庭债务收入比率(0.93),居然比中国(1.02)还低,也说明中国有很多家庭的收入无法覆盖债务,风险大。
 
这个结论,一是证明了房地产给中国居民带来了很明显的财富不安全感,超出余力负债也要买房。二是刺激消费的债务空间比美国小,经济转型会更困难。
 
第三个结论:在中国,普通人要致富得买房。
 
虽然“总资产越多的家庭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程度越高”,而且更多是高学历人才,但报告却称“商铺及厂房等经营性资产是家庭资产差距大的重要原因”。
 
也就是说,在中国要想真正和多数人拉开差距,还是得买商铺、厂房这些经营性资产,说白了,还是房。
 
这个结论一是佐证了超级地租挤压实体盈利,干实体不挣钱;二是说好要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但似乎投资金融资产并不能致富。
 
一份消失的央行报告,数据很意外,中国家庭户均1.5套房、资产317万
 
中美民众的致富之路,差距有多大?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也调查过中国家庭的资产情况,家庭平均资产是162万元。
 
而美国家庭净资产约为692100美元,约合人民币484.5万人民币。
 
结合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对比一下,美国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是45579美元,约合人民币31.9万人民币;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按三口之家算是30733*3=92199元,9.21万元。
 
这个净资产差距比起央行给的数据更靠谱一点。
 
在此基础上,对比一下两国家庭资产,可以发现: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占比更低,而且金融投资渠道少得可怜。
 
一份消失的央行报告,数据很意外,中国家庭户均1.5套房、资产317万
 
一份消失的央行报告,数据很意外,中国家庭户均1.5套房、资产317万
 
一份消失的央行报告,数据很意外,中国家庭户均1.5套房、资产317万
图片来源:华尔街日报
 
最近中行原油宝的纠纷,一方面可见中国投资者的金融投资教育大大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窥见中国金融机构在所能提供的如此有限的金融服务范围内,产品宣传、设计和风险把控仍然能出现重大疏漏。韭菜很迟钝,镰刀也锋利。
 
原油宝这事发生之后,银保监会要求银行停售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损失的理财产品。
 
估计有投资者因为这条消息才知道,原来银行还有无限损失的理财产品……
 
说来说去,这份报告揭示出了一个结论:没知识的韭菜别轻易试水中国金融市场。如果你真的没时间好好研究,还是买房最安全。
 
这份报告被消失,也不是没道理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AP8bAQN9vLMY0B23W074g

贾跃亭江苏分亭

贾跃亭江苏分亭

 

十几年前,王晓麟在华尔街律师界开始展露头角,不到40岁就已经成为了知名律所的合伙人和亚洲事务主席。

 

他有三大爱好,除了普普通通的玩音乐和翻译古诗词之外,最喜欢玩赛车。

 

后来,王晓麟告诉媒体,他在朋友们的鼓励下从玩车变为造车。这些朋友包括和他一起攒过局的原华晨汽车董事长仰融,还有后来的弗吉尼亚州州长特里·麦克利夫和希拉里的弟弟安东尼·罗德姆。

 

看过山东鲍律师案新闻的朋友们肯定都知道,有爱好的律师是很容易出名的。

 

在和州长和前总统夫人弟弟一起创立威蒙·积泰的汽车公司后。王晓麟找到了30多个中国人,问了他们一个问题:

 

你们想不想要绿卡?

 

1800万美元就这样打进了账户,比马斯克和李斌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靠着这笔钱,王晓麟的公司从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车企EUauto手中收购了一款叫做Mycar的低速电动车专利。

 

然后,他开始给美国的地方政府画饼。数千万美元投资,25000个就业机会的诱惑下,密西西比州上钩了,不但给他贷款,还给补贴:

 

每卖出一辆政府补贴1500美元。

 

在王晓麟的口中,自己的汽车公司销售网络横跨美欧,客户都是大公司和政府。甚至美国国防部都是自己的客户。

 

乃悟查了一下,王晓麟买下的Mycar专利其实和大家在高尔夫球场看到的电瓶车差不多。

 

贾跃亭江苏分亭

高尔夫球场车

 

郝大星问我,五角大楼为啥要买老年代步车?

 

其实,直到2017年公司申请破产时,王晓麟一辆车也没卖出去。

 

愤怒的美国司法机构取消了王晓麟给30多个同胞们办理的绿卡申请,同胞们随后又把王晓麟给告了。

 

乃悟在网上找到一份美国法院的档案,美国朋友直接说王晓麟是骗子一点也不严谨,起码他的签名都是真的。

 

这么棒的生意只在美国做太可惜了。

 

2011年,王晓麟带着他的公司来到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在宣传中,这是一笔投资总额高达200亿的大生意。鄂尔多斯政府光是土地配套就多达5000亩。

 

半年之后,这个项目再也没有了声音。

 

2014年,长沙政府也对外宣布要和王晓麟合作,信心满满的王晓麟于当年收购了美国汽车品牌赛麟。没有意外,长沙的项目也没了下文。

 

官司缠身的王晓麟没有气馁,他找到了一个新的目标:

 

江苏如皋。

 

如皋的朋友们是真的喜欢汽车。他们热情地接待了赛麟汽车和王晓麟。2017年3月,双方对外宣布将共同投资178亿元建设汽车生产基地。

 

为了给赛麟搞定生产资质,当地政府不惜接手青年汽车的负债。很快,赛麟第一款量产车型迈迈就正式下线。

 

王晓麟直接把发布会开到了鸟巢,请来杰森斯坦森和吴亦凡到场助威。

 

再后来,两个月卖了9台的迈迈,关掉了自己的天猫旗舰店。

 

两天前,赛麟汽车原高级法务经理乔宇东在微博上实名举报了自己的老东家:

 

王晓麟侵吞国有资产。

 

他告诉乃悟,在和如皋市的合作中,如皋市政府国资出了66亿,而王晓麟和赛麟汽车一分钱没出,以所谓的技术入股,就做了大股东。

 

其实王晓麟不是没有钱。2017年,为了配合宣传造势,赛麟投资拍摄了《车轮上的美国》,出手就是一个亿。制作方是业内知名的专业人士:

 

王晓麟的老婆。

 

2019年的鸟巢发布会,据说赛麟一把手就烧了3个亿。

 

乃悟在乔宇东的指导下,详细研究了王晓麟的技术入股。

 

Mycar车型从香港理工大学手中收购价格为2000万美元。2017年威蒙·积泰破产时,一系列附属技术被打包5000万美元出售,根本卖不出去。

 

但到了和如皋搞合资公司之前的评估阶段,这些技术价值:

 

11亿。

 

电瓶车技术价值11亿还不是最夸张的。

 

王晓麟手里的其他技术,要么属于授权许可到期,要么根本没在马路上跑过。但到了评估公司手里,它们总计价值:

 

55亿。

 

目前,赛麟方面回应,乔宇东是被开除的员工,散播的是虚假消息,将通过刑事控告、民事诉讼等方式追究其刑事责任及民事责任。如皋国资方面也表示为保障赛麟汽车如期实现发展规划,南通嘉禾会一如既往支持赛麟汽车的发展。

 

乃悟查了查,从鸟巢发布会后,代表如皋国资持股的南通嘉禾就一直在质押手里的赛麟汽车股权,他们还把江苏赛麟工厂几乎全套设备,包括机器人、焊装等关键生产设备都抵押了:

 

共计12亿元。

贾跃亭江苏分亭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pYkDpwbruT6sDGzn-TcSQ

《挑战程序设计竞赛》推荐及算法相关书籍吐槽

前几天,秋叶拓哉(iwi)、岩田阳一(wata)和北川宜稔(kita_masa)所著,我(watashi)、庄俊元(navi)和李津羽(itsuhane)翻译的《挑战程序设计竞赛》,终于通过人民邮电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可喜可贺,可喜可贺。有关该书的简介,目录、试读和购买链接请通过传送门访问。这里我主要想说一下自己为什么要翻译和推荐本书,还有对程序设计竞赛学习资料的一些看法。也附带一些对译者序和第1章的补充说明。

在译者序中我也略谈到了自己翻译此书的动机。和很多读者一样,最开始当然是奔着作者的名头去的,三位作者不但是国际知名的选手,而且TopCoder的最高rating加起来都破9k了。顶尖实力的作者往往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指点江山,也就更可能写出一本好书。随后就是读到书中的内容了,书中的绝大多数东西,我大概都在过去四五年时间的摸爬滚打中,逐步通过各种书籍、网络、道听途说、解题经验和总结体会掌握了。不过还是有一些耳目一新的内容,其中有一两个问题还是通过邮件得到了原作者的解答,涨了姿势。但仍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假如自己早两年读到此书,想必能少费不少劲。从我个人的经历和对周围同学的了解来看,这是一本非常值得引进和推荐的书。

当然,在此之前国内已经出版有不少算法竞赛相关的书籍了,很多人想必希望知道这本书有什么特别之处。算法竞赛相关的书籍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算法和数学类的书籍,比如各种数据结构教材、离散数学教材、《算法导论》、《具体数学》等,一类是专门针对算法竞赛的书籍,其中的代表就是刘汝佳所著的几本书,而《算法艺术与信息学竞赛》(黑书)又是其中的代表。作者之一的iwi在MSRA实习期间也得知了黑书的大名。

首先,个人觉得这些书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教科书和工具书。诸如《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DSAA)之类的书可以作为教科书的代表,而诸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大名鼎鼎的TAOCP)则毫无疑问是工具书的代表。大致地说,前者简单易懂,适于学习,后者高深全面,适于参考。二者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很多时候全凭主观,因人而异。比如说,看懂了,这就是教科书,看懂目录了,这就是工具书。当然,和数学沾边越多的书,总是越难啃的,所以就难度而言,这类书籍和编程语言类书籍自然是没有可比性。

许多书都作为程序设计竞赛的学习资料被反复推荐,但事实上,我们大概可以仿照《最常被程序员们谎称读过的计算机书籍》写一篇《最常被ACMer们谎称读过的书籍》的吐槽文。里头有一句话很重要,所以我再抄一遍:“如果你自己没有读过这些计算机书籍,请不要推荐给别人”。当然,像《算法导论》这样的书个人觉得还是值得一读的,多数的章节并不难,可以当作教科书,后面的一些内容可以作为工具书需要时再参考,里面很多东西讲的很细,容易做到真正的理解吸收,比如从自动机引出KMP等等。而TAOCP则无疑是最常躺枪的装逼神器。有一天,我在同学的桌上看到一本TAOCP第一卷,打开一看很黄很暴力,我赶紧就把它盖上了。TAOCP很厉害,看exponentiation by squaring能引用到它,看permanent也能引用到它,连看数え上げお姉さん都能引用到它。读完TAOCP那必须能变得超厉害了,可那得是能读完啊,读不完说啥都白搭。所以推荐学习资料不能光看书好不好,还得看对目标人群合不合适。而一本好的教科书,不应该是尽可能体现作者有多牛,而是要能够尽可能简单地帮助读者变得更牛。如果看完了,懂的还是懂,不懂的还是不懂,那是没有意义的。

按照这个分类标准,个人觉得《挑战程序设计竞赛》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它非常的适合作为有志参加程序设计竞赛的同学自学,或是正在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的读者作为练习和拓展的参考书。该书将不同的主题按难度分成了三部分,循序渐进。作为教科书,其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几乎没有外链,把每个的主题都讲得很清楚,便于读者理解。多数题目附有核心代码,代码风格也不错,而且讲解的时候会附带一些思路的说明和方法技巧的总结。它在正文中详细完整的介绍了在程序设计竞赛中最重要的知识和思想,全书涵盖了在绝大多数题目中所会用到的知识和思想。而对于拓展内容则以补充说明或是附录的形式给出,并未多做介绍。这样的好处是该书很连贯,结合练习容易完整掌握,并突出了对大多数人而言更为重要,应该多花力气的地方。

在此举几个例子。书中介绍一般图匹配的时候并没有介绍经典的带花树实现,而是介绍了利用Tutte矩阵求匹配数的随机算法。因为要在书中真正把带花树的实现给读者讲清楚很困难,而对Edmonds算法的介绍资料也很多。在介绍后缀数组的时候,用的也不是线性算法,因为后缀数组最重要的是理解其性质和应用,而求后缀数组往往是模板的工作。在介绍字符串上的动态规划算法的时候,没有介绍KMP算法和Aho-Corasick算法,而是用暴力的方法求出了二者所对应的状态和转移,事实上这反而更有助于真正理解KMP算法和Aho-Corasick算法。

另一方面,如果你是想要学像弦图、动态树、Dancing Links(DLX)之类的高深玩意的话,这本书对你就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当然,说到DLX,我不知道为什么国内会曾经有一段时间盛行出DLX的题,题目的规模大得惊人,能AC的原因却是因为数据太水。真正理解DLX的人应该明白,这本质就是一个常数优化的启发式搜索,并不能改变问题本身的困难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把基础搞扎实前,还是少折腾这些高深玩意比较靠谱。

相比较而言,刘汝佳的《算法艺术与信息学竞赛》则介于教科书与工具书之间。书中按专题介绍了了相当多的知识,从头到尾许多小节都涉及到非常难的内容,还有一些神题。书中所提及的算法和数据结构要比《挑战程序设计竞赛》多得多,特别是计算几何部分要更为系统详细。书中包含有大量的外链,非常可惜的是OIBH早在多年前就挂掉了。书中对很多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但不都有详细的讲解介绍,对于身经百战的读者很容易找到共鸣,但对于其他读者而言,恐怕读起来就不那么轻松了,很多地方需要自己钻研,另找资料学习。黑书是可以多读几遍的书。起初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的算法和技巧,然后通过其他资料学习。遇到某个有印象的问题,或时隔一段时间后,可以再翻开看。慢慢地,就会对书中越来越多东西有共鸣了。

当然,从最初阅读《算法艺术与信息学竞赛》,到去年翻译《挑战程序设计竞赛》,我自身的实力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所以上面对于两书的评价,当作两个不同的人做出的应该会更为客观一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书中的内容已经足以让读者的rating冲上2500,但真要达到2500的实力却还离不开充足的训练,通过实践把书中的内容真正化为己有。另一方面,训练的方法也是很重要了,好的方法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正如《挑战程序设计竞赛》最开始所说的:程序设计竞赛是综合了以下两个要素的复合竞赛:

  • 设计高效且正确的算法
  • 正确地实现

并且,为了设计算法:

  • 灵活的想象力
  • 算法的基础知识

也是必不可少的。平时训练过程中切莫顾此失彼。


Q&A

Q: 能找作者/译者签名么?

A: 如果我们有机会见面的话,而且你居然还不嫌我的字丑的话,是可以的。由于我和另外两位译者马上就要分处三个不同的城市了,能不能集齐就得看RP了。如果你参加今年的TCO的话,我们到时候还可以去搭讪iwi和wata要签名。

Q: 卖出一本书你能抽成多少?

A: 0. 我们拿的是一笔稿酬。所以如果你买书的目标是给我钱的话,不如直接一点,打开支付宝。我会很开心的。

Q: 为什么黑Knuth?

A: 呃,虽然文中黑的两个东西全是Knuth搞的,但我绝无黑Knuth的意思,恰恰相反,我黑的是那些亵渎Knuth作品的人。比如建议你想要进某社先把TAOCP读个几遍啊,或者把DLX当万金油使的这类人。

Q: 《具体数学》怎么样?

A: 说来这又是Knuth搞的东西?《具体数学》可以算不怎么简单的教科书。里面许多内容还是可以看得津津有味的,但是有些地方就看着有点费劲了,里面那两页求和公式“简单的例子”当初可看死我了。《具体数学》系统地介绍了许多有用的数学工具,当你遇到过几类数学相关的问题,并开始觉得自己不会数数,不会算概率的时候,就很有看一看的必要了。

Q: 更上一层楼的练习方法。

A: 《挑战程序设计竞赛》也有这么一段,这里做一个补充。一是近年来Codeforces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功能丰富,用户群也很大,是一个很好的练习平台。二是SGU也是一个老牌的OJ,其题库比较精简,且质量比较高,不会像其它OJ有刷不完的题,因此比较推荐。学习算法的时候,可以找一些相关的题做,巩固知识。练习的时候,不应该跟着解题报告做题,而是要尽量独立思考,否则“灵活的想象力“恐难有提高。同样的,不要在“神模板”和“神题”上走火入魔,而忽略了“算法的基础知识”。

转自:http://blog.watashi.ws/2382/pccb-etc/